首頁 > 文章中心 > 輕工業的發展

      輕工業的發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輕工業的發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輕工業的發展

      輕工業的發展范文第1篇

      早在半個世紀以前,宮崎市定就已深刻地指出:明清時期的蘇州,“不僅是一個政治城市,而且還是一個商業城市,并逐漸變化為一個輕工業城市”(169)。這個結論十分正確,因為到了清代中期,僅只就工業中的一個部門——絲織業而言,就成為了蘇州府城的經濟支柱。正如后人所言:“有清一代,蘇垣東半城幾全為絲織業所聚居……地方經濟之榮枯,亦幾視絲織業之興衰為斷”(170)。這里我們要強調的是,雖然宮崎氏所說的蘇州僅只是蘇州府城,但是他的這個結論同樣也適用于本文所說的蘇州城市。簡言之,由于本文所研究的三個世紀中蘇州城市變化的趨勢是成為一個工業城市,因此城市變化的主要動力來自工業發展。那么,工業發展是如何引起城市變化的呢?

      (一)工業發展導致城市工業人口的增加

      在節省勞動的機器沒有得到廣泛運用于生產之前,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意味著工業人口的增加。這里所說的工業人口,不僅指工業生產中的直接操作人員,而且也包括從事輔助工作及管理工作的人員。從對近代江南傳統手工業作坊的調查來看,這些人員的數目通常比直接操作人員的數目更大(171)。因此明清蘇州城市工業的發展,必然引起城市工業人口的相應增加,并導致了城市人口職業結構的變化。下面主要以絲織業和棉布加工業為對象,對蘇州府城工業人口數量及其在城市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進行分析。

      如前所述,明代后期蘇州的織機總數可能在1,500部左右,清代中期則增至12,000部以上。因此清代中期蘇州織機的總數比明代后期至少增加了7倍。絲織除了操作織機的織工(通常是每機3人)外,還有從事牽經、掉緯等工作的輔助人手。織工與輔助人手合計大約是平均每機4-5人(172),但還有在生產過程中從事原料及產品搬運等工作的人手未計入。上述各種人員合計,從低估計姑以每機5人計。據此,明代后期的1,500部織機需工人7,500人,而清代中期的12,000部織機則需要工人6萬人。從事絲織品染色工作的染匠人數,縱使少于織工人數,但也十分可觀(173)。從事管理、維修、銷售等工作的人員,數量也不少(174)。各種人員合計,在清代中期達到大約10萬人(175)。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人手從事絲織以前的紡絲、打線等工作。其人數雖然也很多,但由于主要是城鄉婦女,因此通常未被計入。如果把她們也算上,那么從事絲織的工人總數還要增加。

      在棉布加工業方面,明代后期蘇州踹染業已有一定規模,但是當時江南踹染業的中心在松江,蘇州踹染業生產規模頗為有限。萬歷時蘇州府城雖然已有染匠達數千人之多,不過似乎主要是從事絲織品而非棉布的染色。至于踹匠人數,則未有記載留下,說明其人數可能還不很多。到了雍正時,府城內外的踹坊已達六七百家,雇有踹匠1-2萬人;染坊數量也不少,有藍坊、紅坊、漂坊、雜色坊等分工,染匠人數亦在萬人以上;踹染匠合計,共有2-3萬余人(176)。除了這些專業工匠外,踹、染坊中還有大量的輔助人員(如燒火、挑水、清洗、搬運、下手等粗工)以及從事管理、采購、銷售等工作人員。他們的人數,合起來也很大。因此各種人員加起來,踹染業從業總人數應大大超過3萬人。

      絲織業與棉布加工業之外,在蘇州府城其他許多工業(如成衣、箋紙制作、珠寶玉器制作等)中工作的人員數量,在本文研究的三個世紀中也有很大增加。因此到了清代中期,蘇州府城中直接或間接從事各種工業的人員,從低估計至少也應在15萬人以上。此時蘇州府城人口100余萬,以一戶五口、每戶有勞動能力的成年男女2人計,全城有勞動能力的成年男女總數約40余萬。因此工業人口至少占了有勞動能力的成年居民總數的37.5%。如僅以成年男性居民計,則這個比例更要上升到75%。與此相較,清代中期蘇州府城內官員及其眷屬、屬員以及駐軍的人數,據王衛平估計總共為6,700人,僅占府城人口的0.67%(177)。又,據民國時代的統計,1929年蘇州城區在業人口為111,489人,占總人口的42.32%。而在業人口中,從商者占51.64%,從工者占42.45%(178)。換言之,工業人口僅有4.6萬人,占有勞動能力的成年居民的比重僅為17.5%。因此清代中期蘇州府城工業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如此之高,在近代以前的城市中是罕見的。

      至于郊區市鎮中工業人口及其所占比重,因為記載闕如,難以確知。茲以碾米業為例以分析之。如前所述,蘇州的碾米業主要集中在郊區市鎮。其每年加工稻米的數量,在自明代后期至清代中期的兩個多世紀中,至少增加了一倍以上。僅只是府城居民食米的消費量,就由150余萬石增至300余萬石。碾制這些稻米需要多少工人,可從當時的碾米工效推算出來。明清江南專業化的稻米加工,一般是先礱后碓。礱、碓合計,1個工人平均每年可出米225石(179)。因此僅是碾明末和清中葉府城居民所食用的150萬石米和300萬石米,就分別需要礱坊和碓坊工人共6,700人和1.3萬人。如果再加上其他輔助人員(如稻米搬運工、木礱維修工等),其數更多。如果再加上為供給郊區市鎮居民食米和為釀酒業服務的碾米工人及其輔助人員,則清代中期蘇州碾米業從業人員總數比明代后期要大得多,至少在2-3萬人之譜(180)。這樣大數量的碾米業從業人口分布在幾個碾米業集中的市鎮上,對這些市鎮的人口職業構成當然具有重大的影響。除此之外,清代蘇州郊區市鎮還擁有其他一些從業人數眾多的工業(如榨油業、釀酒業、草編業等)。因此市鎮中的工業人口的總數應當很大,而且在當地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二)工業發展導致城市工業地域的擴大

      隨著工業人口的增加,工業生產所需的工作場所也要相應擴大(181)。因此明清蘇州城市工業的發展,必然導致工業地域擴大。這個由工業發展所引起的城市擴張,既是一個時間的過程,又是一個空間的過程。從時間上來說,自明中葉開始,工業開始迅速發展,引起了城市擴張。從空間上來說,則是城市工業首先在府城內發展,隨后擴展到城廂附郭,然后再擴展到郊區市鎮。

      明初蘇州府城內似乎還沒有出現比較明確的功能性的地域分工。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府城內首先出現了商業集中的地區,后又逐漸形成工業集中的地區。府城最主要的工業——絲織業,嘉靖時已集中到府城的東半部,故史稱“綾錦紵紬絹,皆出郡城機房,產兼兩邑[按:即吳、長洲兩縣],而東城為盛,比屋皆工織作,轉貿四方,吳之大資也”(182)。萬歷時朱國禎更說:“蘇民素無積聚,多以絲織為業,東北半城,大約機戶所居”(183)。以后到康熙時,“郡城之東,皆習機業”(184)。而到乾隆時,東城的工業更加集中,史稱“織作在東城,比戶習織,專其業者不啻萬家”(185)。后人說:“有清一代,蘇垣東半城幾全為絲織業所聚居,萬戶機杼,徹夜不輟,產量之豐,無與倫比”(186)。此時的蘇州東城,可以說已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城市工業區。在此同時,府城內的其他工業也逐漸集中到一定的地區(187)。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城廂附郭。典型的例子是府城另一項最主要的工業——棉布加工業——轉移至城郊。明代蘇州踹染業似乎主要在府城之內,但到了雍正時,這項工業的主體已經移至閶門外的上、下塘一帶,故史稱“蘇布名稱四方,習是業者,閶門外上下塘居多,謂之字號,自漂布、染布及看布、行布,各有其人,一字號常數十家賴以舉火”(188)。因為染坊多,染色后的污水大量流入塘河,使得閶門外上塘至虎邱的河流受到嚴重污染,“滿河青紅黑紫”。當地居民的生活因此而受到嚴重影響,120余戶人家聯名訴諸官府。官府在調查核實之后,于乾隆二年(1737)由吳、長、元三縣共同“出示嚴禁,并飭將置備染作器物,遷移他處開張”(189)。以后染坊又遷至府城東的婁門外(190)。因此到了清代中期,城西的閶門外和城東的婁門外,分別成了踹、染業的中心。

      郊區市鎮由于地域范圍較小,因此似乎并未像府城那樣形成專門的工業區、商業區和居民區。但是,也正是因為地域范圍小,因此市鎮工業在地域專業化的程度方面似乎比府城還更高一些。換言之,一個市鎮往往以一二項工業為特色,因此也被一些學者稱為“專業市鎮”(191)。下面,我們就把市鎮工業的主要地域分布情況作一簡述。

      1、碾米業:清代集中在虎邱、甫里、楓橋、滸墅、月城等市鎮。其中虎邱和甫里是江南著名的碾米業中心。

      2、釀酒業:明代集中在橫金鎮。清代橫金的釀酒業繼續發展,但木瀆鎮釀酒業異軍突起,取代橫金成為更重要的釀酒業中心。

      3、榨油業:清代集中在周莊、甫里、陳墓等市鎮。其中甫里鎮是江南著名的榨油業中心。

      4、草編織業:自明代中期起,逐漸集中在虎丘、滸墅、甫里、唯亭、黃埭等市鎮。

      5、磚瓦石灰業:磚瓦業自明代起就集中在陸墓與徐莊二鎮,而陳墓鎮在清代則發展成為江南主要石灰業中心之一。

      由上可見,在本文所研究的三個世紀中,蘇州郊區市鎮工業的專業化程度有明顯的提高。在郊區市鎮生產規模最大的三大工業部門——碾米業、榨油業和釀酒業中,生產日益專業化,從而不復是農家副業。即使是農家副業性質較強的草編業,到了清代中期,生產專業化程度也明顯加強(192)。專業市鎮的發展體現了市鎮朝著專業化的工業地區發展的趨勢。換言之,專業市鎮的發展也就是城市工業地區的擴大。

      順便說一說,在20世紀中期,工業化國家城市出現“工業郊區化”的現象(193)。明清蘇州府城工業的向外擴張與這種“工業郊區化”有頗大不同(194),但也有一些相似的特征(195)。而工業從府城外遷的主要原因,也與“工業郊區化”相類,不外乎城內地價過高、環境污染,以及交通運輸手段的便利等(196)。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體現了明清蘇州城市變化具有一種“現代性”的趨向。

      輕工業的發展范文第2篇

      近年來,我市按照“穩定發展生豬,突出發展小家禽、兔,積極發展草食牲畜”的工作思路,從抓試驗、示范入手,緊緊圍繞畜禽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畜牧業服務體系服務功能完善等方面開展工作,推動了全市畜牧業由耗糧型向節糧型、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分戶生產向集約化生產轉變,加快了我市畜牧業生產的發展。

      (一)耗糧型生豬生產數量下降

      全市生豬出欄量由1995年的125萬頭下降到202019年末的100萬頭左右,并穩定在該水平;生豬產值占畜牧業產值由1995年的78.2%下降至67.6%。

      (二)以肉兔、雞、肉鴨、肉鵝為主的小家禽繼續呈現大發展的態勢

      1998年全市小家禽出欄突破1000萬只以后,我市小家禽畜的出欄量以年遞增100—150萬只左右的速度增長,年增長率達到9.3%。到去年底止小家禽畜出欄已達1474.1萬只,由于節糧型的禽畜迅速發展,其畜禽產值已經占畜牧產值的23.8%。

      (三)規范化、集約化養殖迅猛發展

      近三年來,我市新辦規模畜禽養殖企業達26家,現有生豬養殖專業戶181戶,禽類養殖專業戶228戶,出欄肉兔100只以上的68戶,養殖100只以上的肉羊養殖場13戶。其中,正州養殖公司目前存欄優質的PIC父母代種豬近4000頭,年產優質五系配套PIC仔豬近10頭;江津市渝欣牧業公司屬市外企業,該公司投資建成了兩年存欄達600只的南江黃羊和金堂黑山羊種羊場。

      (四)禽畜養殖業與其他產業相結合,延長產業鏈,減少養殖風險的新型生產模式開始出現

      目前,我市出現了,釀造+養豬、堰塘養魚+養鴨、種植業+養殖業等生產模式,在發展養殖同時,也發展了相關產業,極大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較好地推動了我市畜牧業的發展。

      二、我市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和外出考察,我市的畜牧業發展速度在逐漸減緩,與周邊發展較好的區市縣相比差距逐漸拉大,很難發揮畜牧業在我市農村經濟中支柱產業的作用。

      (一)全市畜牧業發展速度減緩,與部分發展好的區市縣相比有明顯差距

      近年來由于外出打工人員增多,農村家庭養殖業逐漸減少,養豬成本增加等多種因素,使得我市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逐年下降,全市畜牧業產值由1996年占農業總產值的40.41%下降到2019年的32.40%。2019年重慶市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為42%,合川、開縣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例分別為45%和41.3%,而我市分別比合川市、開縣低17和13.3個百分點,比重慶市平均水平低9.6個百分點。

      (二)全市種植業和養殖業比例不相適應

      近年來,市委、市府在進行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對種植業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但放松了對畜牧業發展的關注,同時由于屠宰稅停征、生豬價格下降和禽流感等因素,導致地方政府對畜牧業的發展重視不夠,資金投入有所減少,導致農民養豬和發展畜禽積極性降低,使得畜牧業出現下滑趨勢。隨著種植業的快速發展,養殖業也應得到較快的發展,種植業需要大量的有機肥,由于沒有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同步發展,使得部分種植大戶要到外地收購有機肥,增加了種植業的成本,同樣不利于種植業的發展。

      輕工業的發展范文第3篇

      當前華興公司正處于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產業鏈更長、業務領域更廣、由原來的以土建為主,向施工總承包乃至工程總承包邁進。隨著集團公司的整體上市,華興公司也必然會轉型升級,由單一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的方向發展。未來的公司面臨很多的未知,需要知識面寬、創新力強的各專業青年人才作為后備力量,引導他們的思想非常重要。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語)對于企業,青年員工是企業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企業改革和發展的艱巨重任。青年員工的思想有多成熟,未來的企業運行就有多穩健;青年員工的抱負有多遠大,未來的企業藍圖就有多美麗。因此,可以說青年員工的思想狀況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要減少青年員工的流失率,要發揮青年的聰明才智,調動青年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領青年在企業生產建設中發揮生力軍作用,就必須結合青年思想特點,緊密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創造性地、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的飛速進步,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企業青年員工的思想引導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于一些個性強的青年員工僅僅靠團支部、黨支部的先鋒作用是不行的。

      所以青年的思想工作也要創新。要有包容開放的心態,能容青年員工這一群體的個性,以更加平等的姿態,更加務實的行動,正確對待青年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對此,要從觀念轉變做起,以文化融合為抓手,科學管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內容創新。

      轉變觀念是基礎。要有包容開放的觀念與心態,才能正確對待青年員工這一群體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青年員工往往比較有個性,而這也往往得不到其他人的理解和認可,對此,觀念的轉變需要強化尊重個性勝過凝聚共性的認識,以包容來弱化個體傾向,同時,從立場互換做起,換位思考,準確把握青年員工的個性特征與心理需求,給予人文性的關懷,引導青年員工更好地融入中。

      文化融合是抓手。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緊密聯系,既相互區別,又互通相融。首先,企業文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立足于員工的價值融合,追求廣大員工與企業倡導的價值理念在認知、行為上的一致性。青年員工思維活躍,對先進的文化理念認同感更強,以文化融合為抓手,可以更加有效地凝聚青年員工的心勁,讓員工對企業的認同上升到價值的認同上,進而對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產生良好的心理認同感。

      輕工業的發展范文第4篇

      [關鍵詞]共青團組織;職業生涯規劃;青工

      一、企業共青團組織開展青工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企業共青團組織可以結合日常性教育活動的開展運用青年員工喜聞樂見的方式,將職業生涯規劃形成一個系統性、系列實踐活動,它的意義在于:一是,幫助青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并使其持續增值。二是,引導青工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通過評估找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三是,幫助青工形成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使青工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職業競爭力,實現職業目標與理想。四是,指導青工制定恰當的工作目標,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總之,職業生涯規劃系列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要初步建立青工職業規劃體系,使職工突破障礙、激發潛能、實現自我,為公司甄選人才提供有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為青年人的發展創造一種良好的氛圍,使其在不同發展階段都能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一個重新審視、評估的機會,同時不斷調整自己、修正可執行的職業規劃,輔助其在不同的工作階段收獲最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二、青工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方法

      青工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大致可分為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引導和職業生涯輔導兩塊內容分步驟交叉進行。

      (一)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引導

      一是開展專項職業規劃培訓、咨詢,在每年職業考評和職稱評審的關鍵工作節點,邀請人力部資深工作者對青工各階段取證、考取職業資格、學歷等過程中存在的疑問,由團組織牽頭組織專題座談會,進行專項輔導、交流,現場為青工答疑解惑。二是開展職業生涯心理輔導,邀請專業培訓機構,結合日常工作狀況對青工“一對一”進行職業心理健康輔導,使青工克服職業發展中的迷茫徘徊期,堅定發展目標和工作方向。三是按照季度為時間節點定期組織召開“青年公開課”,為青工與公司領導、業務骨干搭建一個對話交流的平臺,宣傳公司杰出人才的成功經驗,借助“先進帶動,典型引領”的手段,傳遞努力奮斗的正能量,幫助青年員工樹立起堅定的職業奮斗方向和對企業未來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

      (二)職業生涯輔導

      一是圍繞公司年度工作目標開展“導師帶徒”主題活動,由部門負責人為“師傅”對青工建立“傳、幫、帶”的教育培訓機制,制定針對部門專業工作的培訓計劃,各部門負責人作為青年人的培訓教育的第一責任人,結合青工職業規劃的開展,從思想上、業務上言傳身教,引導青年人積極學習業務,提高工作本領,提升職業素養。同時公司團委聯合人力資源部每季度對各部門開展的培訓、教育工作進行檢查,將檢查結果納入績效考核范圍。二是組建“職業發展評測工作小組”,由團委牽頭,聯合人力資源部、綜合管理部、運營管理部組成專門的工作小組,按照雙月“開放咨詢日”的形式對青年員工進行職業規劃評測、咨詢,并對最終評估結果匯總成評測意見進行反饋,同時收集青工一段時間內的工作思想動態,對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由工作小組成員同所在部門進行溝通調節。三是定期開展青工崗位交流,結合職業規劃鑒定結果,對相近專業進行崗位交流,崗位交流時間根據個人工作時期進行安排,申請青工可通過“青年服務驛站”進行申請,也可向團委直接提出申請,在本職工作允許的情況下亦可兼職進行。崗位交流時間為15―30天,結束后由輪崗部門領導、團委和人力資源部共同提供輪崗鑒定,作為最終鑒定結果為日后工作轉換提供有力依據。

      三、落實職業規劃體系建立學習型青年團隊

      輕工業的發展范文第5篇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共青城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創新體制機制,弘揚紅色創業文化、綠色生態文化、運動養生文化以及“堅韌不拔、艱苦創業、崇尚科學、開拓奮進”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依托鄱陽湖模型研究基地、國家網球訓練中心、中航文化產業園、90洞國際高爾夫球場、格蘭云天五星級酒店等大力挖掘和開發山水、文化、休閑、紅色、生態等旅游項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赴共青城旅游的游客群體單一、人數偏少,而且游客在共青游玩的時間較短,大部分以一日游為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非常有限。究其原因在于共青城旅游產業層次偏少、市場定位單一,定位高端項目較多、消費較高,周邊市民難以承受高昂的旅游成本,游客難以根據自己的財力、愛好、需求、承受力有針對性地選擇旅游消費方式。如茶山賓館最普通的標間是350元一晚,這對于普通的工薪階層消費太高。

      在激烈競爭的旅游市場中,要想壯大共青城的旅游產業、擴大共青城旅游的影響力,必須盡可能地增加旅游的項目和消費層次,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游客的需要。既要發展以富華山高爾夫為依托的高端消費旅游,也要發展“農家樂”式的工薪消費層次旅游。共青城旅游業的發展要按照“吃、住、行、游、購、娛”的標準,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設施,讓旅客“進得來、留得住”,同時要加強生態休閑的生活設施建設,讓旅客“有看頭、有玩頭、有吃頭”。一、政府加強引導,發展好鄉村游

      鄉村旅游的客源十分穩定,游客重游率比較高。鄉村旅游大多以觀光、休閑為主,絕大多數是為換個環境來度過假期生活。以鄉村幽靜的環境、秀麗的景色、淳樸的民風和較為緩慢的生活節奏吸引游客觀光度假休閑。鄉村旅游是使城市居民體驗鄉村勞作、了解風土民俗、領略田園風光和回歸自然的最佳方式,游客大多數來自經濟較發達的周邊城市。共青城地處南昌、九江的中間,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發展鄉村旅游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現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人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追求旅游的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鄉村旅游的內容要廣泛而富有特色。既要發展好“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和采摘各種農產品等深受歡迎的旅游項目,又要以鄉村所保留下來的珍貴的傳統文化、風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吸引游客。

      共青城發展鄉村游應政府主導,加大投入。堅定不移地實施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發展鄉村旅游重要意義和作用的認識,加強指導和引導,制定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調動農民發展鄉村旅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借鑒婺源的發展經驗,拓寬融資渠道,解決鄉村旅游發展的“瓶頸”問題。按照“政府補助+農戶自籌+銀行貸款”的模式推進農房改造。強化村居農舍、房前屋后的綠化和美化,努力營造整潔的村容村貌,為游客提供愉悅、舒適、安全的旅游環境。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的外部資金、社會資金和民間資金投入鄉村旅游開發。改造中既要保護好原始風貌,給游客一個原汁原味的農村,又要加快道路、游步道、停車場、廁所等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要加大對食品衛生、公共衛生等直接關系到游客身心健康的設施建設力度,抓好各項衛生防范措施的落實,為游客營造潔凈、健康、衛生的旅游環境,讓游客吃住放心,娛樂舒心。二、挖掘歷史文化,打造禪宗文化景區

      甘露寺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是重要的禪宗文化傳承地。禪宗文化是一種極富東方人文特色的重要旅游資源,它所蘊涵的東方智慧之光,所承載的華夏民情風俗,所表現的特殊修行方式,獨具的隨心解縛、灑脫自在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使得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心生向往,留連忘返。同時,禪宗崇尚自然、自在的生活方式以及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等內涵,符合當今世界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旅游潮流。

      共青城可以依托甘露寺再結合其它相關景點打造禪宗文化景區。禪宗文化景區旅游產業化開發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由旅游物業開發公司組織投資,投資建成后,禪宗文化景區資產歸禪宗團體,旅游經營收入主要歸投資商。第二種方式是當前全國各地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政府主導投資,項目規模大型化,以高大雄偉、氣勢恢弘的禪宗文化設施擴大新聞效應,滿足旅游者的獵奇心理。通過宗教搭臺、旅游唱戲方式促進禪宗旅游開發,由單純滿足禮拜、觀賞的功能向吃、住、行、 游、購、娛綜合性旅游服務轉變,形成相對獨立的主題旅游區。同時還可開發獨具禪宗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滿足旅游者“購”的需求,帶動產業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政府和居民的收入。三、挖掘“紅色”資源,壯大“紅色”旅游

      共青城歷史雖短,但有自己獨特的創業史。共青人在艱苦創業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共青精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先后形成了“向困難進軍,把荒地變成良田”的墾荒精神,“堅韌不拔、艱苦創業、崇尚科學、開拓奮進”的創業精神。共青精神是井岡山精神的延續,只要抓住機會,合理開發利用這些獨具特色的紅色旅游資源,必將極大的促進共青城紅色旅游品牌唱響整個中國,傳遍世界。

      共青城是一座政治名城、生態美城,發展紅色旅游要整合紅色資源與綠色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用紅色感召市場,以綠色拓展市場,打造出“紅色圣地、綠色寶庫”的旅游品牌。讓游客在領略自然景觀、體驗民俗風情中放松心情、娛樂休閑,在緬懷革命先烈,感悟歷史文化中豐富人生閱歷,滿足精神享受,啟迪思想覺悟。共青城擁有最為豐富而又獨特的“創業”紅色旅游資源,這使得共青城紅色旅游資源具有明顯的開發優勢和發展潛力。要繼續加強對外宣傳的力度,努力爭取政策扶持,廣泛吸引社會資金發展紅色旅游。同時要加強區域合作,確立大旅游發展戰略,打造大共青旅游圈,與廬山、南昌、井岡山等周邊旅游區搞好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場共建、利益共謀的雙贏局面。此外,還要加強紅色旅游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把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作為改善共青城紅色旅游資源配置狀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工作來抓,不斷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四、推進配套項目建設,促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聚集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第1页|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亚洲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蜜芽|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在线观看亚洲天天一三视|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中文字幕第一页亚洲|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亚洲人AV在线无码影院观看|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