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貧困學生的基本情況

      貧困學生的基本情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貧困學生的基本情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貧困學生的基本情況范文第1篇

      計劃單列 單獨招生

      《方案》提出,針對貧困學生實行計劃單列、單獨招生,為他們接受優質教育開辟綠色通道,實現貧困初中畢業生100%升入高中階段學校就讀,確保更多貧困學生進入大學學習深造。

      在高中招生方面,建立統一的招生報名平臺,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統一招生報名,實行雙志愿填報制。各地組織初中學校指導貧困學生填報升學志愿,每個貧困學生在充分了解教育精準脫貧高中階段教育招生計劃、中職招生簡章等信息的基礎上,填報升學志愿。

      各地要擇優遴選招生學校,確保貧困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原則上,每市選擇1―3所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全區或全市招收50―150名優秀的貧困初中畢業生;市直、縣級普通高中(含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星級特色普通高中)要全部招收招生計劃范圍內報讀的優秀貧困初中畢業生,城區籍貧困學生可優先選擇市直普通高中。自治區擇優遴選國家改革示范校、自治區示范性中職學校和行業特色鮮明的中職學校面向全區貧困學生招生。各有關中職學校要制定、優化招生工作方案,積極與各市教育局、初中學校溝通聯系,開展“一對一”面對面宣傳和咨詢服務,確保新生報到率。

      在大學招生方面,加大高等學校貧困專項計劃招生力度,2016―2020年單列1.6萬招生計劃用于招收貧困學生和農村家庭學生。其中,國貧專項計劃安排區內本科2 200個招生計劃,主要面向全區34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享受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待遇縣考生進行招生;自治區貧困專項計劃安排區內本科第一批高校800個招生計劃,面向國家及自治區級貧困縣農村考生進行招生;精準脫貧專項計劃安排區內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共13 000個招生計劃,專項用于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

      據悉,《方案》印發后,我區今年就安排了2 950個普通高等教育貧困專項招生計劃,其中面向農村貧困地區安排950個本科定向招生計劃,面向建檔立卡家庭貧困戶安排2 000個精準脫貧專項招生計劃。

      統一管理 精準資助

      《方案》提出,針對貧困學生,實行概念編班,統一管理,全程跟蹤,建立貧困學生在校期間管理新機制,實現貧困學生100%結對幫扶,確保其順利完成學業。

      一是獨立建檔。結合扶貧部門提供的數據,全面對比排查,摸清貧困學生的具體學校和班級,以學校為單位統一建立精準幫扶學籍信息數據(卡),單獨建立貧困學生成長檔案,配備專人管理,定期分析研究貧困學生的成長狀況,及時解決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是虛擬編班。在獨立建檔基礎上,對貧困學生以校為單位進行虛擬編班,班級名稱統一為“教育圓夢班”(職業院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添加專業或企業名稱),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以50人左右為一班,高等學校以30人左右為一班。目前各學段在校生從方案印發即日起編班,各學段入學新生從2016年秋季學期入學起編班,各級各類學校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主題鮮明的班級活動。凡是編入“教育圓夢班”的貧困學生,2020年前無論家庭脫貧與否,均享受該學段的所有優惠政策。

      三是結對幫扶。建立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工作新機制,班主任(輔導員)為結對幫扶責任人,在思想教育、學業幫扶、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生活幫扶等方面進行全程跟蹤指導和服務,使其順利完成學業。

      貧困學生入校就讀后,我區還將對貧困學生進行優先資助、重點資助、精準資助、全程資助,實現貧困學生100%獲得資助,確保其入學生活無憂,安心就讀。

      對于就讀普通高中的貧困學生,實施免除學雜費政策,按照現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給予貧困學生每人每學年平均2 000元資助,確保貧困學生全部享受該項助學金且獲得最高檔次資助。

      對于就讀中等職業教育的貧困學生,逐步推進實施貧困學生免除中職教育學雜費政策,按照現行中職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給予其中一、二年級貧困學生每人每學年2 000元資助,確保貧困學生全部享受該項助學金且獲得最高檔次資助。

      對于就讀高等教育的貧困學生,按照現行高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給予貧困學生每人每學年平均3 000元資助,確保貧困學生全部享受該項助學金且獲得最高檔次資助。同時,積極引導其申請獲得每人每年最高8 000元國家助學貸款,并按需求保證每人獲得一個學校勤工助學崗位。

      全程指導 充分就業

      《方案》提出,針對貧困學生的具體情況提供全程就業指導,提高其就業能力和求職技巧,實現100%貧困畢業生就業創業或升學深造,確保“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一是提升從業能力。遴選100個規模大、信譽好、能提供就業實習崗位的企業建立教育精準脫貧就業實習基地,為貧困畢業生提供崗位見習、就業實習的平臺。就業實習基地實行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指導的“雙導師”制,組織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創業就業講座,開展專業見習、職業體驗、勤工儉學、頂崗實習等活動,全面提高專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

      二是加強就業指導。組織教師與貧困學生結對幫扶,負責對貧困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和就業后支持。同時,在各市和區直各高校、職業學校設立30個教育脫貧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整合企業就業資源,統計分析貧困畢業生基本信息,統籌規劃貧困畢業生就業安置工作,將優質就業崗位優先向貧困生推薦;組織學校開展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提供個性化就業咨詢和指導;聯合企業舉辦貧困畢業生專場“雙選”招聘會,為每個貧困畢業生提供不少于3個的就業崗位信息,力爭貧困畢業生充分就業。

      三是搭建擇業平臺。建立“千企就業幫扶聯盟”,搭建教育精準脫貧就業幫扶企業聯盟網站,為企業和貧困學生建立溝通平臺。聯盟網站公開聯盟企業基本情況,企業招聘信息、援助計劃和資助項目,為企業實施扶貧資助提供平臺,為貧困學生了解企業和就業信息提供服務,實現貧困學生就業需求與企業用工需求精準對接,提高就業質量。

      四是推動定向就業。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將中職學校招生計劃與企業用工計劃相結合,設立企業訂單班,訂單班招生計劃,開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職”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

      貧困學生的基本情況范文第2篇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Dec.2005

      Vol.8No.6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ocialSciencesEdition)

      陜西農村義務教育階段

      “兩免一補”的現狀與思考

      楊文斌,郭 鵬

      (陜西省軟科學研究所,)

      摘 要:。國務院決定,到2007年,爭取

      ”,努力做到不讓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我省,,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基本情況,,并就我省貧困縣(區)的義務教育和下一步全面開展“兩免一補”。

      關鍵詞:陜西;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經濟困難;對策中圖分類號:G522.3

      文章編號:1008-777X(2005)06-0071-05

      文獻標識碼:A

      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尤其是貧困地區農村的義務教育越來越引起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再窮不能窮孩子”、“一個都不能少”是大家共同的心聲。2003年9月,國務院做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提出到2007年,爭取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享受到“兩

      (免雜費、免一補”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努力做到不讓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國務院的這一決定,是減輕農民負擔、保障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適齡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社會公正,對于農村教育的發展,對于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對于貧困地區擺脫貧困進而實現小康,對于促進未成年人的道德思想教育工作將產生深遠影響。

      我省是全國貧困面較大的省份,全國有592個

      貧困縣(區),我省有50個貧困縣(區),占全國的8.4%;2003年我省貧困人口為656萬,占全國總貧

      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現狀以及“兩免一補”落實情況,我們選擇了咸陽市、銅川市、商洛市的旬邑、淳化、耀州、宜君、山陽、商南6個貧困縣(區)的12所中小學,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基本掌握了調查地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基本情況,由此推算出我省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現狀,并就我省貧困縣(區)的義務教育和下一步全面開展“兩免一補”工作提出了意見和措施。

      一、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現狀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由于家庭貧困導致的,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貧困的概念。

      (一)貧困的基本概念

      貧困是一個綜合概念,涉及經濟、社會、歷史、文化、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我國學者普遍認為:貧困是經濟、社會、文化落后的總稱,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質和服務,以及沒有發

      困人口的21.8%,形勢十分嚴峻,由此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學問題更加突出。為了解我省農村義

      收稿日期:2005-05-20

      作者簡介:楊文斌(1953-),男,陜西耀縣人,陜西省軟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71?

      展機會和手段的一種生活狀況。由此可看出,貧困不僅僅表現為物質的匱乏,收入低,而且表現為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抵御風險能力脆弱,不能表達自身需求和缺乏影響力等。僅僅用物質的數量即經濟收入多寡一項指標來判定是否貧困,顯然是片面的、不科學的。根據上述貧困的定義,可以推論,經濟貧困的家庭一定是貧困家庭,或者稱弱勢群體,貧困家庭的學生一定是貧困學生、也是弱勢群體。

      (二)我省貧困學生的現狀

      11我省農村貧困人口情況

      省重點縣漢中國家重點縣省重點縣渭南國家重點縣省重點縣咸陽國家重點縣省重點縣商洛安康

      58.18297.74140.4283.42429.87126.88206.38355.16103.3836.7211.49250.6878

      4.8133.88623.6356.67538.2716.0118.1138.7825.522.0528.220433.2471..5.384.96428.347.1917.5714.11

      6.6645.684831.42888.52849.729418.9724.3349.1528.284.7138.338846.8779.65846.21956.986.55638.2311.4820.6517.6

      11.4779.570855.063815.20387.999434.9842.4487.9353.86.7666.549280.12568.508111.616912.3611.52466.568518.664838.20631.71

      我省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省份,貧困縣多,貧困面大(見表1),有50個國定貧困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7個省定貧困縣(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業人口2629萬,2003656萬(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入人口383萬(625元),未解決溫飽人口283625元以下),24%和10%。若按每戶5人計算,折合貧困家庭131萬戶,折合未解決溫飽

      215.9578省重點縣寶雞國家重點縣省重點縣西安

      34.42.38.4267.3934.15157.35326.09

      的特困家庭56.6萬戶。其中,全省國定貧困縣農村貧困人口425.65萬,省定貧困縣農村貧困人口112萬,分別占農業總人口的16%和4%。各地區農村總貧困人口占本地農業人口的比例分別為:延安市33%,榆林市32%,漢中市26%,渭南市20%,咸陽

      表2 調查樣點縣區貧困人口情況

      單位:萬人

      地 區山陽縣淳化縣耀州區旬邑縣宜君縣商南縣

      農業人口38.9217.19.624.848.120.21

      溫飽線以下人口(625元以下)

      6.455.261.9864.662.8822.15

      低收入人口(865元以下)

      9.336.022.5575.543.9022.49

      總貧困人口15.7811.284.5410.26.7844.64

      市24%,商洛市31%,安康市31%,銅川市29%,寶雞市24%,西安市9%。除西安市外,各市貧困人口比例均在20%以上,10個市農村總貧困人口占本地農業人口的比例加權平均為30%。

      從調查地區來看,各調查縣(區)農村貧困人口占農業總人口的比例分別是:山陽縣40%,淳化縣65%,耀州區47%,旬邑縣41%,宜君縣83%,商南

      縣22%;六縣區貧困人口占農業總人口比例加權平均為42%。從上述數據可看出,貧困縣(區)貧困人口比例高出全省平均值17個百分點;六縣(區)與本地區比較,除商南縣低于本市外,其余5縣(區)均高出本地區9到54個百分點。因此,扶貧開發重點縣貧困面大,貧困人口比例較高。

      表1 全省各地區貧困人口情況

      單位:萬人

      地 區延安國家重點縣省重點縣榆林國家重點縣

      農業人口151.976.6275.28286.42228.4

      21調查地農村貧困學生情況

      農村貧困人口的分布情況很明顯地反映在農村中小學生中,即農村貧困人口比例高的地區,其貧困學生比例也較高(見表3)。山陽縣貧困學生2.5萬人,占學生總人數的26%;宜君縣貧困學生5006人,占學生總人數的27.32%;商南縣貧困學生2.69萬人,占學生總人數的52.7%;淳化縣貧困學生1.125萬人,占學生總人數的21.2%;旬邑縣貧困學生2.81萬人,占學生總人數的45.8%;耀州區貧困學生1.216萬人,占學生總人數的28%;六縣區貧困學生

      溫飽線以下人口(625元/人.年以下)

      17.589612.38835.201334.7629.95

      低收入人口(625-865元/人.年)

      33.473323.129610.343757.7451.08

      總貧困人口51.069335.518915.54592.581.03

      占學生總人數的比例加權平均為34%。由于所調查的縣(區)都屬于國定貧困縣,因而貧困學生比例較高,均在20%以上,有的甚至超過50%,類似這樣的貧困縣(區)是我們重點幫扶的地區,這里的貧困學生是我們實行“兩免一補”的主要對象。

      ?72?

      表3 調查樣點縣區農村學校人員情況

      地 區中小學個數山陽縣淳化縣耀州區旬邑縣宜君縣商南縣

      [**************]

      教職工數量

      [***********]242300

      學生數量[***********][1**********]5

      寄宿學生數貧困學生[***********][1**********]

      [***********][1**********]

      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不解決貧困生的就學問

      題,就不可能實現“普九”目標。對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近兩年累計投入資金4600多萬元,各級政府特別是學校積極想辦法,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幫助貧困學生入學。同時,社會團體、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家庭、個人等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通過“希望工程”、“春蕾計劃”、“結對子”等途徑,救助了成千上萬的失學兒童。例如,商南縣在各中小學建立了貧困生救助基金會,縣教育局每年向鄉鎮學校撥付救助金5萬元,、中小學中1名困難學生。江41名,元。貧困學生不僅沐浴著,同時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

      (二)我省實行“兩免一補”的現狀

      通過調查認為,我省“兩免一補”工作,總的說來,已經起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問題不少,貧困生多,需要資金量大,救助工作仍未納入正軌,需要做大量工作,形勢十分嚴峻,十分緊迫。11學校是實行“兩免一補”的主體。根據對12所中小學調查數據統計(見表4),由學校減免的貧

      (三)貧困學生的成因

      我省的貧困學生主要是因家庭貧困而造成的。把農村作為一個獨立系統來分析,造成家庭貧困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1經濟貧困。即收入水平低下,不能維持基本

      生活。地區,沒有可利用資源,生產、,收入來源等,從而產生貧困21水平低下的程度,吸收和交流知識能力的匱乏或者途徑的缺乏。因此,即使接受過較高教育、是聰明人,但因無法獲得本應享有的獲取、吸收和交流知識途徑、機會和選擇權,從而導致能力的缺乏,引起貧困。

      31人類貧困。指缺乏基本的人類能力,如文

      盲、營養不良、健康狀況差、弱智或殘疾等,喪失正常勞動能力使家庭失去經濟來源。

      41風險貧困。雖然已經脫貧,但抵御各種風險

      困生為844人,占學生總人數的6.9%,占救助生總

      人數的93%;學校以外渠道資助的貧困生為61人,占學生總人數的0.4%,占救助生總人數的6.7%。因此,救助貧困生最多的是學生所在學校。但是,貧困地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大多數貧困生仍得不到學校以外的資助。

      表4 調查樣點學校“兩免一補”和寄宿學生情況

      學校旬邑太村中學

      職田中學

      職田小學淳化鐵王中學

      鐵王小學耀洲石柱中學

      孫塬中學

      孫塬小學宜君第二中學

      彭鎮中學

      學生人數減免人數全免人數減免金額(元)寄宿人數[***********][***********][1**********]

      [***********][1**********]

      ------2461--[1**********]276

      [***********][***********][1**********]440

      760(校外租)200(校外租)

      --[1**********]0--[***********]

      能力很弱,遭受不利因素打擊和任何天災人禍都可使他們返貧。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病致貧。學生家庭成員長期患病或突發疾病,產生巨額醫療費用開支,造成了家庭生活貧困。

      (2)失去父母或父母離異致貧。一是喪失雙親或單親,造成家庭經濟極度困難;二是父母離異,子女由一方或他人撫養,撫養費難以落實,形成貧困生。

      (3)因自然災害致貧。突發的各種自然災害,毀掉農田、房屋,造成絕收,甚至傷及家庭成員生命,形成貧困。

      上述幾種情況是形成貧困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各學校界定貧困生的主要依據。從這次調查來看,享受“兩免一補”的學生主要屬于第三、四種情況。

      二、陜西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

      貧困學生救助現狀

      (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普及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難點之一就是家庭經

      商南湘河中學

      湘河小學合

      21“兩免一補”范圍小。根據抽樣調查12所農村中小學,資助貧困生比例(貧困生占學生總人數比值)在5%以下的有6所,5%-10%的有3所,超

      ?73?

      過10%的有3所。而這些學校的貧困生比例都在15%-20%,也就是說還有50%以上的貧困學生仍然得不到資助。根據我們了解,目前享受“兩免一補”的學生實際上是家庭特別困難的特困生,他們占貧困生的比例大約在30%-50%之間。

      31“兩免一補”力度小。由于實行“一費制”后,學校公用經費緊張以及救助資金渠道單一,各地用于“兩免一補”的資金十分有限,并且多數是減免一部分:免教科書(書費實際已由省財政支出)或免部分雜費或免住宿費,全免的很少。據調查,844名享受“兩免一補”貧困生中,全免的有276人,占比例僅32%,其余68%的貧困生只是部分減免。上述減免的總金額為2.944萬元,人均減免34.9元。因此,目前“兩免一補”生無疑是杯水車薪,41:一是居住條件苦。“普九”,大改善,但是學生宿舍建設滯后,近1/4的寄宿生在外租房,有學生宿舍的部分學校居住條件仍然很差,一些學生宿舍還是幾十年前蓋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漏雨、黑暗、潮濕,有些已成危房。寄宿生宿舍不僅破舊,而且居住十分緊張、簡陋,大通鋪、多人同床隨處可見。商南縣湘河中學約12平方米的一間宿舍,擺放5張架子床,一張床(與普通單人床大小)上睡3人,居然住了30人。二是生活苦。寄宿生大多是貧困學生,伙食標準很低,咸菜、湯面條、干饅頭是每天的主餐,干饅頭就白開水并不鮮見。據調查,寄宿生副食消費多數在1.5-2元錢以下,有的還不到1元錢。伙食差、營養不良已經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兩免一補”實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思想認識不足。近幾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教育工作,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教育經費逐年增加,在地方財政支出中也占了很大比重。于是,有的認為對教育的投入已經很大了,地方財政太緊張,沒有必要再支持;有的抱著等、靠、要的思想,不愿再為“兩免一補”提供必要的經費匹配。

      21資金嚴重不足。目前,僅50%的貧困生能享

      許多學校負債累累,加之實行“一費制”后公用經費嚴重不足,教學大綱規定的信息課、分組實驗課等無法正常開出,即使少數配備了計算機的學校,也因電費開支大而只好望“機”興嘆;學生素質教育的教學活動得不到保證,致使我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學校來承擔“兩免一補”的資金費用,就不合情理了。因此,必須從機制上解決經費來源問題。

      41貧困生的界定有待科學規范。貧困生的界

      定各地缺乏相對統一的標準,遠,,。

      。在學,其家庭經濟變化是動態的,貧窮的可能脫貧,脫貧的也可能返貧。因此,必須進行跟蹤,每年調查摸底,實行動態管理。

      三、陜西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

      學生實施“兩免一補”的措施和建議

      (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科學界定和管理

      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界定。根據國際上貧困

      的定義和類型,對貧困學生的界定應有以下方面:

      首先,測算家庭人均純收入以及家庭主要成員的經濟狀況。按照國家目前貧困線標準,年人均純收入低于865元為貧困。根據當地農業主導產業、家庭主要成員經濟收入等,測算年人均純收入。

      其次,看經濟結構。有無穩定收入的產業,經濟結構是否單一。

      第三,家庭主要成員的素質。文化程度、獲取技術、知識的途徑和能力,有無技能、創收能力等。

      第四,自然條件情況。土地、氣候、資源、交通等。

      第五,家庭主要成員的健康狀況。有無殘疾、弱智、長期患病。

      第六,學生撫養情況。是否為孤兒、單親等。第七,天災人禍等突發事件的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家庭主要成員突發重病等。

      2.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確定程序。學生填寫

      受到“兩免一補”,并且多數減免一部分,要減免所

      有貧困生,資金缺口很大。

      31經費來源渠道單一。由于政府對“兩免一補”無資金投入或投入甚少,學校承擔“兩免一補”的資金費用也是無奈的選擇。據調查,“普九”后,?74?

      “兩免一補”申請表(申請表至少應有上述七項內

      容),經村委會證明填寫意見,班主任進行實際調查確定本班級貧困生,學校匯總后橫向比較確定學校“兩免一補”人員名單,學校公示,無異議后報上級教育、財政管理部門批準備案。

      3.建立“兩免一補”學生管理檔案。各地教育、3.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經費投入機

      財政管理部門,各學校都要建立“兩免一補”學生管理檔案,每年要調查核實,進行動態管理,需要救助的及時接收進來,脫貧的不再給予資助。

      (二)措施和建議1.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兩免一補”工作的制度建設。“兩免一補”工作影響面寬,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事關農村的穩定和發展。我們必須從實踐“三個代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來認識“兩免一補”工作對推進扶貧開發、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意義。各級黨和政府要把做好貧困生的幫扶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贏民心、暖民心、聚民心的重要工作措施來抓。要把對貧困學生的幫扶委、政府、究、一同規劃、。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的環境。

      2.加快公共財政體制建設。財政應盡快從競爭性領域退出,加大對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的投入力度。教育雖不是純公共產品,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教育是一種優值品,純粹的市場提供會造成巨大的效率犧牲。同時,教育又具有外溢性,使人覺醒、擺脫愚昧,是社會進步、民族素質提高的內在動力。九年義務教育的外溢性很大,反映了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從公平方面來看,每個適齡兒童都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貧困學生不能就學,就是剝奪了他們接受教育的權利。因此,義務教育的資金應全部由財政撥款提供,而不應由政府和家庭共同負擔。

      制。“兩免一補”工作需要資金量大,省、市、縣(區)要把需要的經費納入每年的財政預算予以安排。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政府保障為主體、社會幫扶為補充的貧困學生救助長效機制。要按照“三個增長”的標準來安排教育支出,即地方政府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人均教育經費逐步增長,教師工資和公用經費要逐步增長。中央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強富裕地區對貧困地區的橫向扶持力度。

      ,,,,也把黨政機、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作為教育稅的納,拓寬稅基,增加收入的剛性。

      4.積極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辦學,積極拓寬辦學渠道。鼓勵社會力量和個人投資辦學,形成國有民營、國有民辦公助、校際聯合、中外合作辦學、股份制學校等多元化辦學局面。

      [參考文獻]

      [1]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2003年教育統計年鑒[Z]1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1

      [2]朱文鎮,等.關于中國農村文化性貧困的若干思考[J].

      農村經濟.2004(1)1

      [3]劉楚魁.中西部地區農村教育問題初探[J].天水師范學

      院學報.2002(3)1

      [4]王惠芬.農村教育貧困原因及對策分析[J].遼寧行政學

      院學報.2002(3)1

      [5]李秉中.西部義務教育呼喚發展機會均等[J].中國教育

      學刊.2005(1)1

      [責任編輯 趙喜桃]

      CurrentSituationandConsiderationaboutthePolicyof“Two

      ExemptandOneSubsidy”inRuralCompulsoryEducationinShaanxi

      YANGWen-bin,GUOPeng

      (Shaanxi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ofSoftware,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ThecompulsoryeducationinthepoorruralareashasarousedmoreattentionofPartyandgovernmentandpeopleofallwalksoflife.TheStateCouncildecidesthatby2007,alltheruralcompulsorystudentswhocomefromfinancialdifficultfamiliesbeentitledtoenjoythepolicyof“twoexemptandonesubsidy”i.e.exemptfrominci2dentalsandbooksfee,subsidizethelivingcost.Shaanxiisaprovincewithlargepoorareas.Sothebasicinvestiga2tionandcontrolofcurrentsituationofthepoorcompulsorystudentsinShaanxiwilldevelopsomenewideasandcor2respondingmeasurestothoroughlycarryoutthepolicylater.

      貧困學生的基本情況范文第3篇

      幼兒園資助自查報告篇【一】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資助工作政策落實情況自 查 報 告 為加強學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根據《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關于下達2017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鄂財教發[2017]84號)和《大冶市教育局關于做好2017年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費補助落實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經學校研究,成立了由劉建明校長任組長的學校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學校對照檢查細則對學校學生資助工作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自查整改,現將相關自查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學校基本情況 我校現有教學班73個,2017年秋在校學生4951人。教科書退費情況 根據大冶市教育局關于教科書免費政策的專題會議精神,2017年秋國家發行的學生教科書全部退款,接上級指示后,我校對2017年秋教科書退費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為了把國家教科書免費政策落到實處,我校根據教育局退費工作會議精神,把會議精神傳達給學校每一個教師和學生,宣傳國家的免費政策,闡明退費工作的現實意義,并布置退費工作的具體事宜,要求成立專班,利用廣播、宣傳欄、家長會、班主任會等進行宣傳,公示國家退費政策,做到學生或家長隨到隨退,并將退費學生名單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按照要求做到了應退盡退,學校沒有截留資金。

      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政策落實情況 2017年秋,我校將上級分配的享受對象指標按各年級在校寄宿生數的比例分配到年級。確定享受資助的學生是體現學校工作公平、公正、公開的關鍵所在,因此,在選定享受對象時要求各年級按照以下程序實施:1、由學生或學生家長提出申請,2、由學生所在行政村出具該生家庭經濟狀況證明,3、年級組審核,4、將審核結果進行公示,對公示無異議的則定為享受對象,有異議的在進行調整,5、各年級將落實的名單報學校評審組審查復核。資金發放時一律先由班主任簽字證明,再由學生本人和學生家長簽字后領取,堅決杜絕代簽帶領行為。學校對每批次發放的學生資助款組織專班檢查落實情況。國家免費教科書征訂、發行情況 根據上級關于教科書免費政策的專題會議精神,我校做到了既不漏訂、少訂,也決不多訂。循環教科書回收、保管、發放使用情況 從2017年春季起,學校就開始實行教科書循環使用制度。我校教科書的循環使用有專人負責。循環使用教科書的科任教師是該書發放、回收的直接責任人,保證課前發書,做到人手一冊,課后如數收回,并督促學生愛護課本,檢查登記課本損壞情況。學期末將課本交圖書保管員存放,并辦好移交手續。存在的問題 盡管學校在學生資助和循環教科書使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方法,但總有少數學生在教科書上亂涂亂畫,導致教科書還存在不同程度的人為損壞情況。

      以后打算 以后,我們要始終把資助貧困學生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完善資助體系,不讓一位學生因貧困而失學,同時通過上級的政策解決貧困學生的基本生活問題,使學生安心學習。對教科書循環使用要加強宣傳和管理,使學生提高認識,保護和愛護課本。

      幼兒園資助自查報告篇【二】

      為認真貫徹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保證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學校根據《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關于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有關政策的通知》和《京山縣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困難學生享受免費教科書、免除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下面對資助貧困學生工作情況自查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07年秋季在籍學生共231人。一年級40人,兩免生9人,收費標準40元/生,收取31人教科書金額1240元,2008年人平退教科書金額17元,共退527元;二年級37人,兩免生6人,收費標準40元/生,收取31人教科書金額1240元,2008年人平退教科書金額17.5元,共退542.5元;三年級39人,兩免生11人,收費標準85元/生,收取38人教科書金額3145元,2008年人平退教科書金額31.2元,共退1154.4元;四年級38人,兩免生8人,收費標準85元/生,收取30人教科書金額2550元,2008年人平退教科書金額31.5元,共退945元;五年級43人,兩免生9人,收費標準85元/生,收取34人教科書金額2890元,2008年人平退教科書金額35.5元,共退1207元;六年級34人,兩免生6人,收費標準85元/生,收取28人教科書金額2380元,2008年人平退教科書金額36元,共退1008元。總計退款5383.9元。

      2008年在籍學生236人,住宿生124人,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500元/人,貧困寄宿生15人,共發放7500元。

      2009年在籍學生228人,住宿生118人,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500元/人,貧困寄宿生35人,共發放17500元。

      2010年在籍學生218人,住宿生110人,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615元/人,貧困寄宿生25人,共發放15375元。

      2011年在籍學生140人,住宿生76人,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750元/人,貧困寄宿生15人,共發放11250元。

      二、主要做法

      1、宣傳資助政策。

      在校內和學生所在村、組張貼布告宣傳相關資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戶曉。

      2、成立資助貧困學生評審領導小組

      資助工作政策性強,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把好事辦好,讓群眾滿意,社會滿意,讓最困難的家庭子女受益,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其他領導和班主任等為成員的評審領導小組,健全監管機制,確保專項資金落到實處,順利推進義務教育階段資助政策,體現資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保證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不受經濟影響,能認真學習、完成學業。

      3、確定資助范圍和對象。為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貧困學生,并優先考慮以下幾類:

      (1)、孤兒(含艾滋孤兒)、烈士子女、優撫家庭子女等無直接經濟來源的學生;

      (2)、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難的;

      (3)、父母雙殘或單殘,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

      (4)、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

      (5)、家庭成員長期患病或喪失勞動力,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

      (6)、殘疾家庭子女、殘疾學生;

      (7)、家庭被鎮民政辦列為特困戶,持有特困證,難以維持基本生活者的子女。

      (8)、雙下崗職工家庭子女,家庭為民政部門確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者的子女。

      (9)、低收入、家庭經濟絕對貧困,無力支付在校寄宿生活費用成員的子女。

      3、資助對象認定程序。

      (1)、公開資助信息。宣傳資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戶曉。

      (2)、資助申請。貧困家庭學生家長(監護人)填寫《貧困家庭學生資助申請表》交村委會審核后上交學校。

      (3)、評審及公示。評審小組對申請資助的學生家庭貧困程度進行審核,擬定受助學生名單并公示;公示期內,如有異議的,評審小組對有關情況進行重新審核。

      (4)、上報。學校根據公示無異議的受助學生名單,填寫好《京山縣貧困學生認定匯總表》上報。

      (5)、資金發放。資金到位后,學校及時將補助資金足額發放,并履行好領款簽字手續。

      4、享受資助的學生每學年評定一次,根據農村貧困家庭脫貧、返貧的實際情況,對受助的貧困家庭學生作出適當調整。

      三、存在的問題及改進辦法

      1、貧困學生認定難度大。由于種種原因,學生不能如實說明家庭情況,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工作中不易把握。

      貧困學生的基本情況范文第4篇

      關鍵詞:受資助大學生;感恩教育;解決路徑

      1受資助大學生的感恩現狀

      目前大學生基本為上世紀的90后,自我意識較為強烈,且多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無私奉獻的精神,行為上較為自私自利。但受資助的大學生更多的應表現出感恩感激之心,發揮自強不息的精神,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但受資助大學生卻無法正視現實,存在埋怨心理,缺乏感恩意識,更沒有將感恩意識完全付諸于實踐行動。首先是不體諒父母的養育之恩,部分學生的虛榮心理較為嚴重,不感激父母的無私奉獻,甚至抱怨父母無能,不能為其創造良好的經濟條件。同時,父母從小的溺愛也使部分大學生不懂感謝,情感較為冷漠,而一個不知父母之恩的學生又怎可感受到來自社會與他人的關愛。其次是對他人的援助不懂感恩,高校貧困生的生活與學習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與幫助,但部分受資助學生卻對他人的援助表現比較淡漠,不知回報,甚至將貧困看為恥辱。比如感動中國人物叢飛利用自己義演的錢資助了很多貧困學生,但在叢飛得癌癥并被報道后,其以往資助的學生卻鮮有看望,甚至還催促其病好后快點出來賺錢。這些現象均表明高校大學生的感恩教育已經嚴重缺失,作為高校的教育人員,其有義務教育大學生學會感恩,并形成感恩意識,對他人的幫助時常懷有感激之心,使其在享受別人付出的同時也懂得適時回報。最后是對國家的培育之情較為淡漠。為了保障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國家出臺了多種資助措施,比如利用獎學金、助學金以及助學貸款等方式幫助貧困學生,且逐年增加資助力度。而各高校也在資助高校貧困生方面提出了諸多積極的舉措,最大程度的幫助貧困學生。且很多受資助的學生也在努力拼搏,并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但期間部分學生卻認為自己受到資助是理所應當的,甚至還有學生認為自己得到的資助款較少且分配不公,從未想過其他人是否需要幫助,表現出了極度的自私自利心理,且毫無感恩之心,這種行為十分令人心寒。

      2強化大學生感恩教育的解決路徑

      2.1以感恩知識為基礎,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在實行感恩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應確保學生時刻擁有感恩心理,明白所有的付出并非理所當然。所有的無私給予均體現了自然的恩賜與人們之間美好情感的凝聚,而接受給予的人們必須懷有感恩心理,且還應將這種感恩的情緒轉為個人的道德準則,并在實際行動中有所體現。

      2.2以現實生活為情境,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感

      高校實行感恩教育的目的在于回歸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倡導實行感恩教育,且在結合真實情境的前提下創新性的采用感恩教育的方法,從而針對性且有步驟的實行感恩德育教育。除此之外,在采用感恩教育的過程中還應充分結合家庭、學校以及社會資源等因素,將原生態生活作為感恩教育的素材,摒棄以往陳舊的協助方法,為大學生創建和諧感恩的教育環境,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真正以理服人、以德感人。進而在情理交融的過程中體現自身價值,將感恩教育與現實生活充分融合。

      2.3以實踐活動為方法,鑄就學生感恩品質

      為了使感恩教育真正深入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內化為感恩的品質,高校應真正把感恩教育納入實踐,實施感恩教育。同時,高校也應及時用感恩節、母親節等特殊場合,通過深化感恩和感恩意識思維的各種形式的實踐運用還體現在行動的欲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更好地解釋感恩,從感性層面上到合理水平,貧困生的感恩教育。這能真正幫助學生建立感恩的品質,真正起到感恩教育的作用。

      2.4以勵志樹人為目的,增強感恩教育效能

      教育的最終目的便是使學生成人、成材,但當前國家實行授人以漁的助學措施,但助學教育不但只是為了表面的扶貧助困,更應該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懷,做到勵志樹人。例如,高校應鼓勵貧困學生積極參與助學活動,一方面緩解學生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同時,高校還應在感恩勵志教育的基礎上充分鼓勵學生的勤奮精神。使其學習更多的本領與知識,堅定回饋社會的信心與決心。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體現出感恩教育的效果,并將感恩教育真正落于實處。

      參考文獻:

      [1]唐根杰,白舍楞.當前受資助大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及解決路徑[D].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5(5):63-65.

      [2]王姍,陳旭華,羅錦超.地方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及路徑選擇研究[J].高教學刊,2016(14):22-24.

      貧困學生的基本情況范文第5篇

      一、專項建設計劃基本情況專項建設支持約1000所學校,使全國平均每個地市級以上城市加強建設一所骨干職業學校,約60%的20萬以上人口大縣重點建設一所職教中心。這批學校將輻射和帶動周邊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推動形成城鄉互動、協同發展的職業教育服務體系。預計3年后,專項建設計劃覆蓋的學校學歷教育在校生規模比現在增加約80―100萬人,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增加約100―150萬人次。項目學校的實驗、實習設備將得到顯著加強,裝備水平有較大提高,特別是面向第二產業的專業訓練設備將基本符合企業生產實際需要,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明顯增強。

      今年年底,各地將由省發展改革部門、教育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共同編制總體職業教育專項建設計劃及分年度執行方案,并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和勞動保障部審定。同時,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安排國債資金5億元,啟動“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專項建設計劃”。

      二、專項建設計劃的總體原則、發展任務與建設目標

      (一)總體原則

      堅持“扶優扶強、面向農村,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中央引導、地方為主”的原則。重點加強市、縣骨干中等職業學校或職教中心建設,扶持一批專業設置適應當地產業結構需要和面向農村服務、辦學效益突出的職業學校;各地要統籌制訂職業教育專項建設規劃,結合專項投入和地方財力分步實施;堅持“地方投入為主,中央適當補助”的原則,中央資金主要起引導和推動作用,地方政府要按照國務院要求,努力增加職業教育投入,落實項目建設配套資金,并完善相應政策措施,保障學校運行和貧困生就學。

      (二)發展任務

      針對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任務,專項建設主要立足于搞好三個服務:一要加快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為新型工業化服務;二要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實用技術推廣,為解決好“三農”問題服務;三要培養造就一批適應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科技進步需要的實用人才,為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服務。為此,專項建設將著力解決職業學校辦學條件簡陋、教學實驗設施老化、實訓設備的技術配置落后于生產實踐的實際問題。

      (三)建設目標

      一是以擴大培養規模為目標,建設教學樓和實驗實習場所;二是以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為目標,裝備實用和適用的實訓設備。由中央專項資金、地方政府配套、學校自有資金、利用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辦學等多渠道投入,用4年左右時間,經過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加強1000所左右市、縣級骨干中等職業學校的建設,形成一批設施、設備條件基本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和基本滿足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要求的職教基地。

      三、專項建設計劃的配套措施

      (一)深化改革,整合資源,優化配置

      地方政府要按照建立“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管理體制的要求,切實承擔起統籌職業教育發展的責任,特別是要加強市(地)級政府的統籌責任,通過規劃制訂、政策支持和資金引導,切實采取合并、共建、聯辦等多種形式,對現有職業學校進行布局和專業結構調整,整合資源,推動組建綜合性的職業教育實體,推進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二)強化政府責任,多渠道增加投入

      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快建立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強化政府財政資金的補助和引導作用,切實落實專項建設的配套資金。同時,積極利用金融、稅收及社會資助等手段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專項建設計劃支持的職業學校,要深化運行機制改革,面向市場辦學,積極探索與企事業單位、其他教育機構、社會團體及個人合作辦學,利用市場機制擴大投入來源。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观看|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天堂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亚洲第一页日韩专区|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 亚洲欧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亚洲最大av无码网址|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图图资源网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理论片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的黄色网|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亚洲91av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AV麻豆| 中文字幕中韩乱码亚洲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