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公司風險控制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上市公司 財務風險 控制
一、上市公司內部財務風險管控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風險控制制度不夠完善
完備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通常要以完備的公司制度和組織及治理結構為先導。公司制度能夠保證公司層面的財務控制活動有章可循,組織及架構則能夠保證財務控制活動有層次地得以開展。在公司制度建設方面,國內的許多上市公司還遠遠不到位。許多公司雖然有相關的制度,但其內容通常是泛泛的條文說明,欠缺明確的操作性及操作指引,并且對于財務風險的控制和管理也缺乏具體明確的工作流程;因而很容易引發財務風險控制活動的混亂。從組織結構建設方面來看,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欠缺,導致對財務風險的控制活動沒有專門進行負責的機構,對權利及責任也缺乏清晰的界定。上市公司通常對其下屬分支機構缺乏足夠的風險管控能力,沒有建設必要的風險控制聯系機制,難以及時進行風險控制方面的指導;加上相當一部分財務工作人員能力的缺乏使得風險管控工作沒有按照科學的制度流程來實施,結果導致對風險的警惕性低,處理措施不妥當、不及時,最后導致財務風險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缺乏對財務風險的識別和分析
進行財務風險控制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對公司紛繁的財務活動中的風險因素加以識別,然后針對性地控制財務活動。目前,許多上市公司一方面缺乏對公司財務風險全面細致的分析,財務人員只注意到明顯暴露的外部因素,而未能對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行挖掘,對于財務風險信息的搜集、辨別工作還遠不到位,缺乏對風險因素的分類以及匯總工作;對財務風險的發展走向及趨勢沒有預測、判別的能力,導致一些早期的財務風險未能被識別出來,或者是判斷有誤,導致了意料之外的損失。另外,許多上市公司欠缺對財務風險準確計量的工具或模型。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對其財務風險大小的衡量都是以定性的判斷或以往的經驗來實施,或基于簡單的統計方式;沒有基于風險的性質及特征采用其合適的計量方式,這樣必然導致計量的精確度無法保證,從而給后續的管理、監測工作帶來不小的難度。
(三)缺乏對財務風險的跟蹤監控和預警
在對財務風險進行初步的識別、計量之后,后續的持續監控和預警工作也非常重要,這直接決定了上市公司能否對財務風險進行及時識別處理。但是,監控和預警工作卻是許多公司風險管控工作的弱項和薄弱點。要對風險因素進行監測就需要建立與之相關的指標。然而目前上市公司在風險監測環節存在著過度信賴定量化財務指標,而忽視定性的指標的狀況。此類非財務性指標發生變化時的影響,很多時候要超過財務性指標的影響程度。另外,對相關的監測指標的變化范圍難以準確把握,這給監控工作實施的準確性帶來了障礙。許多公司還尚未建立起風險的自動識別、預警機制,對風險預警工作沒有建立足夠的技術支持,使得此項工作經常是落到了財務人員身上,使風險預警的有效性、及時性極大地受到人為性因素的影響。
(四)沒有靈活多變的風險控制和管理能力
對財務風險進行及時有效的應對處理影響著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管控工作的效果及目標的實現。上市公司以下兩個方面工作的不到位,導致了其風險控制工作的低效率。一是缺乏對財務風險因素發生的預防措施。這主要是因為許多上市公司工作缺乏前瞻性,對風險進行管控只是局限于對風險因素進行識別,但缺乏針對特定風險的預防措施和處理預案。當風險因素實際發生時,缺乏預先確定的處理措施導致公司對風險處理的時間明顯滯后,導致風險面進一步放大。二是沒有建立完備的財務風險應對舉措和框架。例如,沒有事先確立風險的處理小組,沒有明確規定人員的配備,沒有建立明確的決策程序,這導致了對具體風險因素處理的進一步遲鈍。
二、加強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管控的建議
(一)完善制度建設,增強財務風險控制的基礎性工作
建立并完備制度、組織架構是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控制應放在首位的工作。上市公司應當經由有關管理咨詢公司的幫助和建議,根據本公司的實際狀況,對本公司的風險控制有關制度展開梳理,并根據財務風險控制的實際經驗,對財務風險控制流程進行改進和及時修訂。同時公司還應加強組織架構及治理結構的建設完善工作,建立或分配專門機構部門對財務風險進行管控,并配置具備相當素質的員工。同時,要完善對風險管理體系的分層次建設工作,加強在公司內部各部門及總分公司之間聯系的機制和制度。
(二)增強對財務風險分析工作的重視和建設
建立完善財務風險管控的識別分析機制,首先,應當強化公司的信息搜尋建設工作,對影響公司財務的內外部潛在因素進行充分分析,并按照科學的分類基準進行歸類和匯總,據此形成條理化的風險分析框架。其次,應當加強風險分析識別工作的前瞻性,加強財務風險變動趨勢的分析工作,把握好各種財務風險的預期發展及走勢,以便明確各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最后,還要加強對財務風險的計量工作。在已有的風險管控工作經驗數據基礎上,結合風險的趨勢性變動分析,通過建立科學的模型來估計不同風險的大小,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對非財務風險的計量工作通常是使用估計的方式,并采用概率計算的方法來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三)強化財務風險的持續監測和預警制度
及時的監測及預警制度對于公司處置財務風險至關重要。上市公司一方面要建立一整套的日常性監測機制,完善各種監測的實際措施和安排,還要建立監測的完備指標。指標應當采用財務和非財務指標結合并重,并考慮定性指標的建立方式。公司要根據風險計量的結果確定合理的指標變動值范圍,并據此形成風險檔案。同時,公司也要建立完善其風險預警系統,通過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建立自動化的風險檢測及預警制度,通過現代化的系統實時查看風險指標的狀態。根據指標的預測及計量來確定風險控制的關鍵點,并確定專門人員做好風險波動的監控工作,提高風險控制工作的效果。
(四)做好財務風險管控的預先準備工作
許多公司雖然及時對財務風險成功實施了識別和預警,但由于缺乏事前的措施安排而導致發生財務風險時手足無措。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就風險狀況的發生做出預先的措施安排:第一,要建立財務風險的防范體系,結合不同財務風險特點制定具體的預防措施和方案,并對有關的風險監控責任人員進行適當的培訓,使其能夠掌握防止風險擴大和蔓延的有效措施。第二,要建立財務風險應對的領導小組,通過抽調財務部門、內控部門風險管理部門的人員組成的小組,可以保證公司具有可以隨時處理風險意外的人員;另外,還要建立風險的應急決策程序。第三,要建立對風險處理措施的選擇考評機制;應成立專門的評價小組對風險的處理和應急方案進行科學的評價衡量,從中選擇能夠最小化風險損失的方案。公司也可以通過引入外部的風控處理專家來增強風控處理結果的效果。
綜上,上市公司要建立財務風險的識別、預警、跟蹤等相關風險管理工作,做好預警與預案,使上市公司應對財務風險更加充分,將相關損失降到最低。
(作者單位為東北制藥集團沈陽計控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跨國公司 外匯風險管理 多元化
匯率波動對于有著大量國際交易活動、不可避免地頻繁發生資本流動的跨國公司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使跨國公司未來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就稱之為外匯風險。因此,跨國公司有必要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及外匯市場上匯率波動的情況,對可能遭受的外匯風險進行預測和評估、制定合理的風險管理決策并加以實施,從而有效避免或控制外匯風險對跨國公司的財務及運營造成的不利影響。本文將從外匯風險的三種主要表現形式人手,討論如何對外匯風險實行積極有效的管理。
一、外匯風險的分類及管理策略
就廣義而言,跨國公司面臨的外匯風險除了由于匯率變動引起的折算風險、交易風險和經營風險之外,還應包括所有與外匯活動相關的各種潛在風險,如:不能履約風險、資金籌措風險、外匯政策變動風險等。一般而言,匯率變動風險是外匯風險的最主要組成部分,也即本文討論的對象。
(一)折算風險(TranslationExposure)
跨國公司是由不同地域的母、子公司構成的經濟實體,為了反映跨國公司整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母公司會在會計年末將子公司的財務報表與母公司進行合并。通常情況下,海外子公司的財務報表采用所在國當地貨幣作為計賬本位幣,所以當母公司以本幣計賬的會計報表合并時,就會出現發生交易日的匯率與折算日匯率不一致的情況,從母公司的角度看,海外子公司按照國外當地貨幣計量的資產、負債的價值也將發生變化,這就是跨國公司所面臨的折算風險。其中,承受本外幣轉換風險的資產與負債成為暴露資產(Ex-posed Assets)和暴露負債(Ex-posed Liabilities),由于暴露資產與暴露負債的風險可以相互抵消,故企業總的折算風險就取決于二者之間的差額。
折算損益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暴露在匯率變動風險之下的有關資產和負債項目相比的差額;二是匯率變動的方向,即外匯是升值還是貶值。如果暴露資產大于暴露負債,當外匯升值時將會產生折算利得,貶值時將會產生折算損失。反之亦然。一般來說,折算風險實質上是一個會計問題,是一種未實現的損益,而由此產生的外匯換算損益并不會對用報告貨幣計量的現金流量產生直接影響。根據公司的價值取決于公司現在及未來真實的凈現金流入原理,折算風險本不應影響公司的真實價值,但考慮到利益相關人(包括投資者、潛在投資者,客戶和供應商等)以會計利潤評價公司以及公司的股票,折算風險因此能夠對公司價值產生間接影響。
(二)交易風險(TraIlsactionEXposure)
交易風險指一個經濟實體在其以外幣計價的跨國交易中,由于簽約日和履約日之間匯率導致的應收資產或應付債務的價值變動的風險,是匯率變動對將來現金流量的直接影響而引起外匯損失的可能性。例如,在國際市場活動中發生的以外幣計價的、凡已經成立或達成合同的外幣事項,像應收、應付賬款、外幣借貸款項、遠期外匯合約以及已經簽訂的貿易合同或訂單等,因匯率變動造成的損失稱之為交易風險。其風險的產生源于兩點:一是期間性:即外幣事項自交易發生時點至結清時點相距一定時間,對于交易雙方來說,在此期間的匯率變動有可能產生損益;二是兌換性:即指外幣事項在收付實現時,將外幣兌換為本國貨幣(或另一種外幣)或將本國貨幣兌換為外幣過程中發生的損益。交易風險表現為,當外幣匯率上升時,外幣債權或資產因以較高匯率結售而獲益,而外幣債務或負債因以較高匯率購買外幣而遭受損失;反之,當匯率下跌時,外幣債權或資產由于使用較低匯率結售而遭受損失,外幣債務或負債以較低的匯率購買外幣而獲益。對于跨國公司來講,只要發生以外幣計價的對外銷售的交易日與實際結算的收匯日不一致,就會存在由于匯率變動產生的實際多收或少收外幣的可能性。
交易風險通常包括以下幾種基本情形:
1 已結交易風險。即以信用為基礎延期付款的已結外幣應收應付賬款,因交易發生至實際結算期間的匯率已發生了變化而引起的風險。
2 以外幣計價的借貸款項在到期時,由于匯率可能發生變化而帶來的風險。
3 待履行的遠期外匯合同的一方,在合同到期時由于外匯匯率的變化而可能發生的風險。
嚴格地說,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因為,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一些科目,如借貸款項和應收應付科目,已經包括折算風險的一部分。另外,與折算風險不同,交易風險會產生實際的外匯損益。隨著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的擴大,投資進人國家的增多,計價貨幣出現多元化,伴隨交易結算而進行的貨幣轉換的愈發頻繁,交易風險對跨國公司現金流量和經營成果的影響也變得更為深刻。
(三)經濟風險(EconomicExposure)
經濟風險是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化對公司未來國際經營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產生影響的一種潛在風險。匯率變動通過對公司未來產品價格、成本和數量等的影響,導致企業的收益發生變化。既包括潛在的匯率變化對企業產生的現金流動所造成的現期和潛在的影響,也包括在這些變化發生的會計期間以外對整個企業獲利能力的影響。
相對于前文所述的折算風險與交易風險對跨國公司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產生的短期的、一次性的風險來說,經濟風險可謂“實際發生的深度風險”,對跨國經營所產生的影響也最大。不僅要考慮匯率波動帶來的一時得失,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匯率變動對企業經營的長期動態效應。從長期來看,經濟風險對跨國公司的競爭力產生直接影響,這些風險足可以使跨國公司陷入某種困境。假設一企業面臨較高的經濟風險,它未來的凈現金流量因此變得非常不穩定,影響到公司的真實償債能力,使公司的商業信用受損,客戶和供應商也可能因此轉向公司的競爭者,公司的供應和銷售鏈體系遭到破壞,無法保證持續穩定的生產經營。
二、外匯風險的管理策略
針對跨國公司面臨的不同類型的外匯風險,相應的管理措施包括:資產負債表避險策略、合約性避險策略和經營性避險策略。
(一)資產負債表避險策略
資產負債表避險策略是通過
調整公司暴露資產和暴露負債的大小來降低風險的方式。由于折算風險的根源在于用同一種外幣計量的凈資產和凈負債不匹配,一般可以采用資產負債表抵補保值的風險管理策略,即調整處于不平衡狀態的外幣資產與負債,使暴露資產與暴露負債達到均衡。當預期子公司所在國貨幣相對于母公司所在國貨幣升值時,應盡可能增加資產和減少負債;反之,應盡可能減少資產和增加負債,應該盡可能減少暴露在外匯風險中的凈資產。但事實上,這種調節公司資本結構以規避折算風險的方法可行性并不高,因為采取何種資本結構要取決于許多因素,資本結構優化的目的是達到公司長期價值的最大化而并非會計折算風險的最小化。
而該策略當子公司國貨幣預期貶值時對于交易風險和經濟風險的規避的方法為:A 保持維持公司當前經營活動所需的最小水平的當地貨幣現金余額;B 將超過資本擴張所需的利潤轉移到母公司;C 加速當地貨幣應收賬款的收款;D 延遲當地貨幣應付賬款的付款;E 將過量資金投資于當地貨幣存貨或其他受貨幣貶值影響較小的資產;F 投資于較堅挺的外幣資產。而當子公司國貨幣預期升值時應采取相反的措施。事實上,采用這種避險策略也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比如當預期子公司國貨幣將貶值時采取上述方法減少子公司的營運資本和生產規模,但問題是當子公司國貨幣貶值將會使得該子公司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更有競爭力,可以增加該子公司的營運資本和生產規模以加大出口,獲取更大的銷售收入。因此,在進行具體措施之前,必須綜合考慮采用此法帶來的短期的和長期的損益,綜合交易風險和經濟風險的影響進行決策。
(二)合約性避險策略
合約性避險策略是公司利用金融市場上的一些金融工具進行保值避險活動,主要包括:以外匯期貨交易避險、以遠期外匯交易避險、以外匯期權交易避險、以外匯調期交易避險和貨幣市場避險。
其中,外匯期貨交易避險和遠期外匯交易避險都是通過鎖定購買者在未來某一時點支付的貨幣價格,使得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流入變得更確定,從而達到規避外匯風險的目的。不同的是,外匯期貨交易是標準化合約,交割日和每張合同金額都是確定的,而遠期合約可以根據公司個體的特殊需要具體訂立。事實上遠期外匯交易一般適用于大額交易,而期貨合同更適合于規避較小金額的風險。使用外匯期貨交易避險和遠期外匯交易避險能否起到好的效果關鍵在于現時遠期匯率(鎖定價格)與未來即期匯率的偏差大小,實際上只要這一偏差小于現時即期匯率與未來即期匯率的偏差,那么避險就是有效的。事實上,由于外匯市場上存在眾多套利投機者,幾乎接近完全競爭市場的遠期匯率反映了整個市場對未來即期匯率的預期,應該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規避外匯波動風險。
以外匯期權交易避險通過購買外匯期權獲得在未來選擇是否執行以合約規定的權利,從而在鎖定最大虧損的情況下,一旦匯率朝有利方向波動的幅度大于期權費率時,公司還可以盈利。而外匯期權交易另一大好處在于對表外項目外匯交易風險的規避上,如未來可能發生的外匯購銷、長期債務、貸款償付以及其他一些契約性和預期要發生的外匯收支等,因為只是可能發生,并且發生的時間和金額也不確定,因而此時采用外匯期貨交易和遠期外匯交易進行避險并不合適,而用外匯期權的話,由于擁有了在一定時間內隨時選擇是否執行交易的權力,則可以較好解決這一不確定性問題。外匯調期交易又稱為時間套匯,是在買進即期的甲種貨幣、賣出即期的乙種貨幣的同時,賣出遠期的甲種貨幣、買回遠期的乙種貨幣。調期交易一般是在兩個當事人之間同時成交兩筆相反方向的交易,如一方是買近賣遠,則另一方就是賣近買遠。這種方式的作用是為了解決不同貨幣的貨幣需求,在把一種貨幣換成另一種貨幣進行投資時,也可避免匯率風險,顯然此種方式要求有對稱的交易方,且時間必須明確。貨幣市場避險是指用貨幣市場上頭寸來抵補未來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的頭寸。也就是通過在未來應付賬款或應收賬款國進行借款與投資來規避風險,因為根據利率平價理論,遠期匯率的變化會體現在兩種貨幣所在國的利率差異上。但是不難發現,這種方法需要進行具體的投資和借款,并且直接參與了對方國家的金融市場,無疑需要考慮投資風險。
(三)經營性避險策略
外匯風險對于跨國公司長期經營的影響要比對資產負債表和短期交易的影響顯著得多,比起前面兩種避險策略較多用于短期規避風險,經營性避險策略主要是針對經濟風險,從長期戰略的角度來考慮對外匯風險的規避和防范。對經濟風險的管理目標應定位于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將經濟風險控制在公司可接受的范圍內,提高跨國公司經營成果的穩定性,本質是追求風險的最小化而非利潤的最大化。跨國公司經濟風險的管理與控制不會是一個短期的戰略問題,而是應該立足于公司的長遠發展,從生產管理、營銷管理及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推行多元化戰略著手。
1 調整經營戰略與營銷戰略
針對匯率的長期性改變,跨國公司可以采取調整經營戰略與營銷策略,通過改變產品市場結構等途徑來維持其競爭力。匯率變化對市場份額的影響是通過影響成本和價格實施的。在國際市場上,子公司所在地貨幣貶值,會使子公司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相對下降,使子公司在定價策略上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在出口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實力。例如,出口市場上某種產品的需求缺乏彈性,則子公司可以提高出口產品的價格(以子公司所在地貨幣計),直到貶值幅度相等,銷售收入的增長(以子公司所在地貨幣計)可以彌補母公司業務現金流的減少。反之,若該產品在出口市場上需求富有彈性,則可維持原有定價,擴大出口市場的占有額,增加銷售收入。對于以價格競爭為主要競爭形式的行業,匯率變化會強有力地影響到全行業(例如石油、紡織等)。對于生產這類標準化產品的跨國公司,在本國貨幣有升值趨勢時應采取營銷措施防止市場份額的喪失,在本國貨幣有貶值趨勢時應試圖擴張市場份額。對于那些以產品創新、促銷競爭為主要競爭形式的行業,如飲料、制藥等,生產差異化產品來滿足不同的細分市場的需求來分散風險和根據各國貨幣購買力的變化來調整目標細分市場,無疑會使跨國公司在應付匯率變化沖擊時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即使是生產標準化的產品,雖然整個行業受匯率變化沖擊較大,個別企業優質的服務、過硬的品牌、高質量的廣告促銷活動,仍能形成一定的市場分割,使得競爭地位改善。增加商品價格以外的競爭力是每個企業應付外匯風險的重要手段。
2 調整生產管理戰略
針對暫時性的匯率失衡,一
方面,跨國公司可以調整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采購渠道,當本國貨幣貶值時,公司應根據比較價格和替代可能性來尋找用國內投入替代進口投入的途徑,從而維持其生產成本穩定在原有水平上。例如,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美元的大幅度貶值,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增加國內投資生產引擎等投入品,減少從英國和德國的引擎進口。反之,當本國貨幣升值或外國貨幣貶值時,公司則應可能提高進口投入的比例。當20世紀90年代前期日元走強時,日本的汽車制造廠商大規模的將生產地由日本遷往在美國,避免了因日元持續走強而使生產成本也持續增加的后果,減輕了日元相對于美元升值帶來的負面效應,保持了日產汽車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一些大型跨國企業可以在各子公司之間進行適當的產量調整,來降低成本,維持市場份額。這種調整生產布局戰略的方案,以國際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了跨國公司全球范圍內的資源配置優勢。
3 全球經營多元化戰略
(1)經營地域的多元化
在國際經營中,要避免使企業的海外商務活動過分的集中于某一國家或地區,使經營活動不斷向其他國家或地區拓展,使海外生產點的產銷活動盡量本土化等。首先,跨國公司通過分布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子公司及時地了解有關信息,考察當地優勢行業和市場情況的變化,這對匯率變化的長期趨勢判斷,極為有利。其次,經營地域的多元化也會縮小外匯風險給公司總體造成的影響。當一國貨幣對另一種貨幣升值時,該國貨幣可能對第三國貨幣貶值,即對一國產生的外匯損失可能由另一國產生的外匯收益所抵消。通過產品經營地域的多元化,只要各市場的匯率不總沿著一個方向變化,公司就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現金流。同時,對于在世界范圍內擁有眾多生產基地的大型跨國公司,通過生產的全球布局,調整在不同生產基地的產量份額,在降低經濟風險的同時還可以實現經濟利潤的改善。
(2)產品結構的多元化
實行產品結構的多元化,可以避免由于企業的生產經營過分依賴于某種或某類產品,減少由于該產品的市場競爭突然加劇或市場突然萎縮帶來的不利影響。如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曾經因過分依賴某些初級產品的出口而時常受到市場的強烈沖擊,導致本國經濟發展受到了相當大程度上的影響。
(3)投融資結構的多元化
包括積極開展國際證券的融投資、保持資金的來源及其投放在幣種、期限上相互匹配并形成合理的結構等方面。比如在外幣借款方面,企業應對每筆外幣長期借款的幣種和額度進行仔細分析,并盡可能使外幣長期借款的幣種多樣化,從而減少外幣升值所帶來的外幣借款的匯率風險損失。
四、外匯風險的內部控制
跨國公司的生產經營,是在其全球戰略的指導下進行的,使跨國經營企業的外匯交易風險管理具有特殊性。首先,外匯交易風險管理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部分,被納入一個更大的多目標管理體系。它與跨國經營企業的全球戰略緊密結合在一起,服從跨國經營企業整體戰略的需要,而不再是一種單一的管理活動:其次,由于跨國經營企業內部專業分工和協作關系的不斷深化,同時存在著內部交易和外部交易。因此,除一般企業的外匯交易風險管理手段外,又出現了許多一般企業沒有的新的控制外匯風險的方法,如凈額結算、配對管理和提前或延期結匯等。內部控制策略通過把外匯交易風險的管理作為企業日常財務管理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其實質在于盡量減少或防止暴露性的凈外匯額的產生,從而降低外匯風險的一種方式。當對于外匯風險不確定、所在國外匯市場不完善或者套期保值成本太高的情況下,跨國公司也可以考慮使用內部控制的方法來降低外匯風險。
(一)凈額結算
凈額結算是指跨國經營企業在清償內部貿易所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時僅對內部應收款和應付款相抵后的凈額進行支付,以此來減少暴露性的現金流動。
凈額結算不局限于兩個子公司,這種凈額安排還可以由許多子公司在跨國企業總公司的財務部門的組織協調下進行多邊凈額結算。這種安排加強了跨國經營企業對其內部資金往來的集中控制,大大節約了兌換和交易的成本。需要指出的是,對于跨國經營企業以外的企業進行交易所產生的凈額并不適用,還有在采用凈額結算策略前應認真分析有關國家的外匯管制規定是否對對跨國經營企業的雙邊或多邊沖抵安排加以限制。
(二)配對策略
配對策略是指,企業可以不把出口貨款及其他外匯收入兌成本幣,而把它們存于外匯賬戶中作為進口貨款等支出之用,進而達到避險目的。配對管理作為一種外幣流入與外幣流出在幣種上、數額上和時間上相互平衡的機制,既可以運用于跨國經營企業內部資金往來,也適用于公司與第三方的交易結算。配對管理大大減小了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必要性,在節約費用的同時又避免了外匯交易風險,使得支付更加簡單化。但在使用時仍然注意實施外匯管制國家對這種管理方式上的限制。
【關鍵詞】 瓦斯;隧道施工;風險管理;風險控制
1.引言
瓦斯隧道可分為兩種類型:煤系地層瓦斯隧道和非煤系地層瓦斯隧道。工程中將直接穿越煤層的瓦斯隧道稱為煤系地層瓦斯隧道,將不穿越煤層的瓦斯隧道稱為非煤系地層瓦斯隧道。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部地區新建高等級公路、鐵路、綜合水電樞紐、市政工程等星羅棋布,隧道數量越來越多[1],長度越來越長,險道穿越煤系地層或非煤系地層、油由、氣田或位于這些儲氣地質構造之上方,都可能成為瓦斯險道,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可能出現的風險慎加防范,確保隧道施工安全。
2.隧道瓦斯涌出的方式
瓦斯涌出是指地下工程開挖、掘進過程中,煤系地層中的瓦斯涌向已開挖空間的現象。涌入開挖空間的瓦斯量稱為瓦斯涌出量,可以用絕對瓦斯涌出量和相對瓦斯涌出量兩種方法表示。瓦斯的涌出形式主要有三種。
2.1 普通涌出
指的是在工作面和其他開挖暴露面上,瓦斯緩慢、均勻、經常性地涌出。它與開挖煤系地層暴露的時間長短,以及煤與巖石的破碎程度有;時間越長,煤層和巖層越破碎,瓦斯涌出量越大;反之,則小。
2.2 瓦斯噴出
指的是瓦斯從煤或巖石空洞、裂隙、破碎帶中大量、突然涌出的現象。涌出的瓦斯量可由幾立方米到幾十萬立方米,延續時間短則幾天,多則幾年,常伴有頓頓聲,有時還噴出水柱。
2.3 煤與瓦斯突出
這是一種特殊的、危害性極大的瓦斯涌出形式。
隧道煤與瓦斯突出是指在險道掘進過程中煤與瓦斯的突然噴出,在短時間內從煤層深處排出大量的煤、巖流和瓦斯,產生巨大的沖擊波[2],這種能量能破壞工作面,摧毀隧道設結構、機械設備,發生瓦斯燃燒、爆炸,造成作業人員窒息、被埋入煤和巖流等重大事故。
3.煤與瓦斯的突出的原因分析
煤與瓦斯突出機理,是指煤與瓦斯突出發生的原因、條件及其發生、發展過程。煤和瓦斯突出的本質是當人們在煤系地層進行施工時,挖掘或采掘工作引發了煤系地層的地質動力突發性現象,這種現象的機理可以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考慮。
3.1 內因分析
(1)煤與瓦斯突出與煤層瓦斯含量和豐度
首先,煤與瓦斯突出與煤層瓦斯含量和豐度密切相關。瓦斯含量和豐度越高的煤層越有可能發生煤與瓦斯突出,而煤層瓦斯含量和豐度主要取決于瓦斯的形成條件(即煤層煤化程度或稱變質程度)和保存條件(即封閉條件,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煤層上覆地層的厚度)。研究表明,在我國,煤層時代越老,煤化程度越高;從石炭紀開始,到第三紀的煤層中,煤層瓦斯含量、豐度按照地層的新老順序,總體上出現遞減趨勢。
(2)煤與瓦斯突出與地應力場
煤與瓦斯突出的另一個主要內因是煤和圍巖中形成的高彈性形變能,這種形變能是地應力集中形成的高應力積累產生的。地震局和煤礦部門的資料顯示,我國煤與瓦斯突出的礦井集中分布在地應力較高的華南區,很好地印證了這種理論。
(3)煤與瓦斯突出與其他地質因素
從中國煤礦煤與瓦斯突出的具體部位看,高瓦斯煤層、構造煤、特殊的構造部位是控制煤與瓦斯突出的主要地質因素[3]。同地應力場的影響相似,在特殊構造部位處,局部地應力局部集中形成了煤和圍巖的高彈性形變能,而聚集在這些部位的高濃度瓦斯也是這些部位容易發生瓦斯突出的原因。
3.2 外因分析
(1)穿越掘進的石門巷道
據統計,從1949-1990年的40年中,我國共發生千噸以上的大型、特大型煤和瓦斯突出共約50次,其中90%發生在石門穿煤層的巷道掘進過程中。煤和瓦斯突出的本質是挖掘或采掘工程造成的局部圍壓銳減,它誘發了石門處煤層中某些特殊部位里儲存的巨大內部潛能的突然、集中釋放。這種現象容易發生在石門穿煤層掘進過程中。因為掘進工作使煤壁變得薄弱,無法繼續承受積聚在其中的巨大內能,于是這些能量在薄弱處集中,在某一時刻突然釋放,形成煤與瓦斯突出。
(2)掘進速度
由于快速掘進不利于瓦斯釋放,因此,故意放慢掘進速度,讓瓦斯得到充分釋放,是一種規避煤與瓦斯突出有效的措施。
4.隧道施工安全風險控制方法
4.1 隧道施工通風
(1)通風的目的
隧道施工時通風時采取通風可以消除有毒有害氣體和煤塵巖塵等固體顆粒的影響和危害,以保證隧道施工安全的最主要的技術手段之一。通風的目的在于:一是提供給隧道內作業人員呼吸所需要的氧氣;二是稀釋隧道內各種有毒有害氣體和固體顆粒的濃度,保證空氣的情節和防止瓦斯、煤塵爆炸;三是調節隧道內空氣的溫度、濕度;四是創造良好的作業環境,保障隧道內作業人員的健康和安全。
(2)通風的方式和方法
隧道施工通風可以根據風井的布置、供風的范圍、風流通過路徑來劃分。根據進、出口風井的布置不同,隧道通風方式可以分為中央式、對角式和混合式三種,一般采用中央式;根據風流所供風的范圍分為全風壓通風和局部通風兩種,一般采用局部通風;根據風流通過的路勁分為巷道式通風、斜井通風和豎井通風三種,高瓦斯隧道宜采用巷道式通風。
4.2 隧道瓦斯隔離
銅鑼山隧道施工中,采取了以下三點瓦斯隔離措施:
(1)初期支護作業
隧道開挖需要嚴格控制欠挖,以確保二次襯砌,尤其是臺車處的模筑混凝土厚度不小于40cm。隧道開挖后必須及時初噴,封閉圍巖;鋼架必須緊貼巖面,嚴禁拱架脫空;噴射砼必須全部采用濕噴技術,保證噴射鹼的厚度和強度[4],含瓦斯地段的噴射混凝土厚度不應小于l0cm,噴射鹼必須噴射密實,嚴禁初支與巖面間出現空洞。其主要作用是防治瓦斯聚積,及時封閉瓦斯。
(2)二次襯砌砼施工
襯砌鋼筋在綁扎或焊接作業時,在與防水板之間必須采取隔離措施,防止防水板和瓦斯隔離板損壞。
在氣密性砼施工時,砼中摻入粉煤灰、減水劑、引氣劑或氣密劑時,采取控制砼的水灰比,控制砼中水泥用量等措施,增加砼的密實性并減小因水化熱引起的砼溫度應力和收縮,氣密劑的用量應該使砼的透氣性滿足設計要求。砼澆筑過程中,不得破壞、損傷防水板,施工縫接頭嚴防漏漿,確保接縫質量。二次襯砌的施工縫有環向和縱向施工縫兩種,環向施工縫采用中埋式橡膠止水帶(一般為鋼邊止水帶),縱向施工縫采用外貼式橡膠止水帶,防水板鋪設應超前二次襯砌施工20-25m,并設臨時擋板,防止機械損傷或電火花灼傷防水板。
4.3 火源控制
(1)防止明火
防止明火的重點是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施工人員進洞時前往值班室簽字,值班人員對施工人員進行檢查,確保不讓煙草、點火工具、化纖衣服、手機物品進洞;此外,嚴禁在洞內存放烴類燃料,如果需要使用可燃性材料,需要將其裝入防爆的容器中。
(2)防止出現爆破火焰
爆破組工人均接受煤礦部門的培訓教育,并安排專人管理炸藥、監督爆破工序,做到嚴格管理:隧道嚴禁使用產生火焰的爆破器材、過期變質、沒有合格標識的炸藥和電雷管(采用上下臺階法開挖);瓦斯工區鉆孔爆破作業時,應嚴格控制爆破工藝流程,并采用爆破前、裝藥時、放炮后監測瓦斯的“一炮三檢”制度。
5.結語
由于隧道工程的風險難以精確定義,瓦斯隧道安全風險影響因素較多且具有隨機性和不可預見性,對于瓦斯隧道施工安全風險需要加強管理?,F場實踐證明,施工通風、瓦斯隔離版和氣密性混凝土等瓦斯隔離措施、火源控制、瓦斯監控可以即成為一個災害防治技術體系,可以作為今后現場施工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姚振武. 高瓦斯隧道施工指南:以家竹箐險道為例[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3
[2] 姜洪亮. 紫坪鋪隧道瓦斯災害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
關鍵詞:子公司;財務管理;風險控制;措施
上海東方通泰軟件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北京東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全資子公司,其財務風險極有可能導致北京總公司陷入財務破產和財務危機的困境中。當前市場和外部環境在不斷地變化,給實現子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增加了難度。北京東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要想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加強對上海全資子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
一、風險控制的含義及方法
1.風險控制的含義由于當前市場的不斷變化,導致一些潛在風險的存在,往往這些風險是不因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的。對這些難以控制的潛在風險,就需要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和方法,應對可能發生的這一風險或者減小這一風險所帶來的損失。風險始終伴隨在企業發展的整個過程中,風險一旦出現,就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從而對企業的收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所以,必須加強對企業的風險控制[1]。風險控制的內容主要由風險決策、項目的可行性風險研究、項目的投資成本風險研究、項目建設風險研究、項目風險評估、風險發生后的補救方法和內部風險控制制度等內容組成。2.風險控制的方法企業風險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對風險的回避、對投資損失的控制、對投資風險進行轉移和對投資的風險進行保留[2]。對風險進行回避的控制方法是企業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對可能存在風險的投資項目進行自動放棄以避免可能產生的損失,但往往企業的投資者在選擇放棄的同時,也有可能失去一定的收益。損失控制是指采取相應的措施或者制定可行性的計劃來減少所投項目的損失,而不是放棄這一風險投資。控制損失包括對投資前、投資中和投資后三個控制階段,投資前期的控制能夠減少企業投資損失的概率,投資中和投資后期的損失控制能夠大大降低實際投入的損失。對投資的風險進行轉移是指通過讓渡人或契約的方式將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這一轉移方法能夠將企業的風險大大降低,主要通過合同轉移和保險轉移的方式來實現。將投資的風險進行保留的控制方法是指經濟主體利用可以進行支付的任何資金進行自我保險和無計劃的自留,但這一風險控制方法往往由于實際損失超過預計損失,經常造成資金周轉困難的現象。
二、子公司在財務管理中進行風險控制的措施
1.建立科學完整的會計機構
要對上海東方通泰軟件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風險控制,首先要在公司內部建立起完整的會計機構,對子公司內部的環境進行有效的控制。會計機構的建立,需要將子公司的業務特點、公司規模、組織結構和經營策略等結合起來,同時還要將北京東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經營方式以及市場變化等結合起來,進行公司內部會計機構的設立。會計工作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專業水平,嚴格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進行工作,全面展開風險控制工作。同時,將會計工作的最終目標作為子公司制定各項任務、制度以及工作程序的理論基礎,與北京東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策略和業務標準保持一致,對子公司內的各個崗位進行嚴格的界定與控制,保證公司內財產安全控制的完整性,對資金和資產進行定期的檢查,保證公司財務的安全性。
2.建立和完善子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
除了要在上海東方通泰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內部建立完整的會計機構,還要不斷建立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對子公司內部的經營目標和經營戰略進行有效的控制與實施。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有效保證子公司的工作人員,按照其要求嚴格完成自己的工作職責和相應的經濟業務,避免由于公司前景和環境的不穩定性所帶來的問題。內部控制制度對會計的控制,要嚴格按照《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礎規范》進行工作,在對子公司的貨幣資金控制方面要嚴格按照這一規范對采購和付款以及收款、存貨進行嚴格的控制;對子公司的工程項目,不僅要對對外投資的資金總額進行控制,還要對擔保工作進行控制,需要北京東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控制后實施[3]。同時,子公司的財務部門也要嚴格按照《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礎規范》,對北京總公司的財務管理理念和財務管理方式進行總結,并建立一套適合于子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對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起到積極作用。
3.加強對子公司財務人員專業知識的培養
上海東方通泰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的會計從業人員對財務風險控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須要不斷提高子公司工作人員的會計專業知識,對子公司的會計工作進行準確的把握和整理分析。在沒有得到收益的情況下,不能違規地對會計事務進行管理,更不能為子公司做假賬,要嚴格遵循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杜絕違法事件的產生,不斷提高子公司會計人員的業務素養,加強對會計業務的處理能力。由于上海東方通泰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總公司的規模相比,相對較小,所以子公司的財務工作人員也相對比較少。因此,在對子公司進行財務風險控制的過程中要進行合理的分工與管理,進行相互制約與相互管理。
4.加強對子公司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建設
上海東方通泰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層次與北京總公司相比往往比較少,也使子公司的財務機制相對比較靈活,子公司的管理人員往往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獲得財務信息。正是基于此,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并不嚴謹,為了提高對財務風險控制的管理,就必須不斷完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將財務流程規范化和制度化。比如,在對公司的收款和付款流程進行核算的過程中,會計工作人員首先需要對收款和付款的會計憑證進行出納,再將支票的引鑒進行分類管理。同時,只有將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強化到子公司的實物管理中,才能更好地將這一制度落到實處,也要按照相關的程序文件進行落實,并對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與檢查。
5.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控制體系
上海東方通泰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總公司相比,總公司所形成的風險控制體系的級別和層次相對較高,員工之間的分工也比較細。子公司如果照搬北京總公司的那一套風險控制體系,會在很多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導致子公司很難達到這一套風險控制體系的實際效果。因此,子公司在制定風險控制系統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北京總公司風險控制系統的優點,并結合子公司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一套適合自己的風險控制體系[4]。由于子公司本身的財務管理水平相對比較低,對財務預算目標的制定往往不切實際。針對子公司的這一現狀,必須要與總公司的財務預算進行對接與交流,加強企業之間的管理。
三、結束語
子公司對大型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當前我國市場經濟和外部環境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狀態下,對子公司財務風險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企業風險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對風險的回避、對投資損失的控制、對投資風險進行轉移和對投資的風險進行保留。因此,在子公司在財務管理中進行風險控制的過程中,可以從風險控制的這幾種方法出發,在子公司內部建立科學完整的會計機構,完善子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對子公司財務人員專業知識的培養和子公司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以促進子公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春朝.集團企業加強子公司財務管理的策略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1):46.
[2]桑紅霞.優化子公司財務管理模式,實現集團效益最大化——山東石橫特鋼集團子公司財務管理探討[J].冶金經濟與管理,2012(,5):37-39.
[3]周忠智.企業子公司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的監督體會探討[J].低碳世界,2014(,12):193-194.
關鍵詞:財務風險;風險控制;內部控制
一、風險及財務風險介紹
(一)風險及財務風險的含義
1、風險的內涵及特征
企業經營總是有風險的,現代企業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組織生產經營活動要承受各種各樣的風險。一般說來,風險是指一定條件下和一定時期內可能發生的各種結果的變動程度。
風險的特征包括風險存在的客觀性、風險存在的普遍性、具體風險發生的偶然性、大量風險發生的必然性。
第一,風險存在的客觀性指自從人類誕生以來,風險就伴隨著人類的一切活動,但又是獨立于人類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人們在風險面前,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風險的存在和發生的條件,降低風險發生的頻率和損失程度,而不能根治、消除風險。
第二,風險存在的普遍性指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有。
第三,風險作為一種現象,其存在是客觀的、確定的,然而具體到某一事件,風險是否發生以及程度強弱又是不確定的。這是由于任何風險的發生都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每一因素的作用時間、方向、強度以及各種因素的作用順序等必須都達到一定的條件才能引發風險。而這些因素在風險發生之前,相互卻無任何聯系,許多因素出現的本身就是偶然的。就個別風險來看,其發生是偶然的、無序的、雜亂無章的,然而,對大量發生的同一風險進行觀測,明顯地呈現出一定的規律,可以利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準確的描述,從而使人們能準確把握大量相互獨立的風險運行規律。
2、財務風險的內涵
企業財務風險是一種微觀的經濟風險,是企業財務活動未來實際結果偏離預期結果的可能性。一個企業財務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業績如何,必然會體現在該企業經營資金運動的狀況和結果上,表現為財務狀況的好壞和財務成果的大小。因此,企業財務風險包括財務成果的風險和財務狀況的風險。財務成果即收益;財務狀況即企業的償債、營運、獲利等能力。從偏離的趨勢看,出現偏差的結果只有兩種,即財務成果的增加或減少,財務狀況的變好或變壞。
(二)財務風險的分類及特征
1、財務風險的分類
從企業財務活動各個環節來看,企業財務風險可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使用過程的風險、資金收回的風險、資金成本的風險及利潤分配的風險。
從企業財務風險能否分散考察其外延,財務風險可分為不可分散風險和可分散風險。
從企業財務風險的可控性,可以分為可控財務風險和不可控財務風險。
2、財務風險的特征
第一,客觀性。風險的客觀性對財務風險的研究是重要的,我們研究財務風險,目的是控制財務風險,減少財務損失,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完全消除財務風險是不可能的。
第二,不確定性。風險作為一種現象,其存在是客觀的、確定的,然而具體到某一事件,風險是否發生以及程度強弱又是不確定的。從風險的不確定性可以得出風險的可控制性,由于具體風險的發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響,如果對具體風險的相關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則可以控制具體風險的發生和程度。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總的來說是有限的,雖然其中部分因素(如企業外部因素)難以控制,但另一部分因素(如企業內部因素)對于企業來說是可能控制的。
第三,損失性。由于各種因素的作用和各種條件限制,財務風險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連續性、經濟效益的穩定性和企業生存的安全性,最終威脅企業的收益。
第四,系統性。財務風險貫穿于企業財務活動的全過程,并體現在各種財務關系上,是財務系統各種矛盾的整體反映。
第五,進步性。風險與競爭是一對孿生兄弟。各個生產和經營者在市場競爭中,為交換而生產的商品必須轉化為貨幣,并通過購、產、銷不斷的生產和再生產,然而,在競爭中,商品轉化為貨幣的過程是不平坦的。各個生產經營者除了要到處爭取市場,還要改進生產技術、加強經營管理、財務風險管理,否則就可能被市場淘汰。承認和承擔財務風險把企業推向背水一戰的境地,必然使企業為一個共同的目標,盡力改善財務風險管理,增強競爭能力。
二、湖北聯通公司財務風險現狀分析及存在的問題
(一)湖北聯通公司財務風險現狀分析
根據湖北聯通公司近幾年的財務報表特別是2005年的年報資料,從基本的財務比例和現金流量兩個方面對湖北聯通公司的2005度財務狀況進行分析。
1、湖北聯通公司財務比率分析
財務報表中有大量的數據,可以根據需要計算出很多有意義的比例,這些比率涉及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本文主要選償債能力和流動性進行分析。
(1)償債能力指標
償債能力的財務比率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股東權益比、流動負債率和負債權益比。湖北聯通公司近期償債能力指標如表1:
年度 2006.3 2005.12 2005.9 2005.6 2005.3
流動比率 0.96 0.95 1.02 1.02 1.06
速動比率 0.60 0.58 0.68 0.72 0.70
現金流動比率 3.56 10.98 15.19 6.88 4.68
股東權益比 24.61 24.67 25.84 25.98 29.74
流動負債比 99.04 98.95 94.75 94.17 90.64
負債權益比 295.07 293.37 276.56 274.09 228.00
資料來源:湖北聯通公司公司年報
第一,流動比率分析。流動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償債能力。企業能否償還短期債務,要看有多少短期債務,以及有多少可變現償債的流動資產。流動資產越多,短期債務越少,則償債能力越強。如果用流動資產償還全部流動負債,企業剩余的是營運資金,營運資金越多,說明不能償還短期債務的風險越小。
一般認為,企業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是2。這是因為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最差的存貨金額約占流動資產總額的一半,剩下的流動性較大的流動資產至少要等于流動負債,企業的短期償債能才會有保證。2005年年報顯示,ABC的流動比率為0.95<2,偏低。
第二,速動比率分析。企業在不希望用變賣存貨的辦法還債,把存貨從流動資產總額中減去而計算出的速動比率反映的短期償債能力更可信。通常認為正常的速動比率為1,2005年年報顯示,湖北聯通公司的速動比率為0.58<1,偏低。
第三,現金流動負債比(%)分析。2005年年報顯示,湖北聯通公司的現金流動負債比為10.98%,同行業平均現金流動負債比為84.23%,湖北聯通公司明顯偏低。
第四,股東權益比(%)分析。2005年年報顯示,湖北聯通公司的股東權益比為24.67%,可看出該比率偏低。
第五,流動負債率(%)。2005年年報顯示,湖北聯通公司的流動負債率為98.95%,可看出該比率嚴重偏高。
第六,負債權益比(%)。2005年年報顯示,湖北聯通公司的負債權益比為293.37%,可看出該比率嚴重偏高。
(2)流動性分析
第一,流入結構分析。流入結構分析分為總流入結構和三項活動(經營、投資、籌資)流入的內部結構分析。湖北聯通公司的總流入中經營流入占62.57%,是其主要來源;籌資流入占37.06%,占有重要地位;投資流入占0.37%,明顯偏低。經營活動流入中銷售收入占了94.47%,比較正常;收到的稅費返還也占到了5.44%。投資活動的流入中,股利占67.85%,比較正常;投資收回和處置固定資產占32.15%。
第二,流出結構分析。流出結構分析分為總流出結構和三項活動流出的內部結構分析。湖北聯通公司的總流初中經營流出占57.89%,投資流出占3.72%,籌資流出占38.36%。可以看出公司現金流出中償還債務很大的比重。
經營活動流出中,購買商品和勞務占84.42%,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占5.67%,稅費及其他9.91%。投資活動的流出中,構建固定資產占90.17%,權益性投資所制服的現金占9.83%?;I資活動中償還債務占97.35%,支付利息占2.65%。
第三,流入流出比分析。經營活動流入流出比為1.1,表明企業1元的流出可換回1.1元現金。此比值越大越好。
投資活動流入流出比為0.1,表明公司處在擴張時期。發展時期此比值小,而衰退或缺少投資機會時該比值大。
籌資活動流入流出比為0.98,表明企業基本處于借新債還舊債的平衡時期。
(二)湖北聯通公司財務風險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