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地理課程目標的對比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地理課程目標的對比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初中地理課程目標的對比

      一、中美地理課程目標的定位與結構比較

      在為了“培養有地理素養的人”,我國初中地理課程目標由地理知識與技能、地理過程與方法、地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構成,從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四個方面闡述學生在地理知識與技能、地理過程與方法和地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所要達到的學習水平。從定位看,中美兩國都將課程目標定位于人的發展,注重目標的人本性。但由于兩國國情與價值觀的不同,美國的課程目標更注重于“領會”、“鑒賞”、“使用”和“應用”等內化層面,這有利于課程目標的落實與深化。我國的課程目標則注重于“了解”、“獲得”、“具有”、“養成”和“形成”等外顯層面,這不利于課程目標的理解與掌握。從結構看,中美兩國都將“知識”、“能力”、“情感”作為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使目標不僅關注了人的智力發展,也關注了人的心理和身體發展,更關注了目標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但美國的課程目標注重于對空間、地方和區域、自然系統、人文系統、環境和社會等要素的學習,學生要達到的學習水平為“解釋”與“應用”兩個層次,行為動詞的表述有利于檢測學生對課程目標的達成度。而我國的課程目標則注重對地球與地圖、世界、中國、鄉土等區域地理基礎知識與原理的學習,學生要達到的學習水平為“了解”、“理解”和“應用”三個層次,行為動詞的表述比較寬泛,教師對課程目標達成度的檢測不易把握。

      二、中美課程目標中地理知識要求的比較

      美國的課程目標在“知識”維度,主要分為6個要素和18項標準。第一,如何以空間視角,使用地圖和其他地理表現方式、工具與技術來收集、處理并呈現信息。第二,如何以空間視角,使用心象圖來組織關于人類、地方、環境的信息。第三,如何分析人、地和環境的空間結構。第四,地區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第五,區域是人類建構的,用來解釋地球的復雜性。第六,文化和經驗如何影響人們對區域的認知。第七,塑造地球表面各種形態的自然力。第八,地球表面各生態系統的特征和空間分布。第九,地球表面的人口特性、分布及遷移。第十,地球文化景觀的特征、分布和移動。第十一,地表經濟的相互依存類型和脈絡。第十二,人類區域形成過程、形態和功能。第十三,人類的合作與沖突如何影響地表的劃分與控制。第十四,人類活動如何塑造自然環境。第十五,自然系統如何影響人文系統。第十六,資源的意義、利用、分布和重要性發生的變遷。第十七,如何應用地理知識去解釋過去。第十八,如何應用地理知識解釋現在、規劃未來。我國的課程目標在“知識”維度要達到的標準主要是4條:第一,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識。第二,能初步說明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初步認識人口、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區域差異,以及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和趨勢。第三,知道世界、中國和家鄉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初步學會根據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地理信息,歸納其地理特征。第四,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從“知識”的維度看,首先中美兩國都用“區域”、“環境變化”、“人類活動”、“相互關系”等核心概念引領課程目標,它使教師能夠更好地組織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與理解知識。但美國引領課程目標的核心概念側重于“空間”、“地方和區域”、“自然系統”、“人文系統”、“復雜性”、“環境變化”、“人與環境的相互依賴”、“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賴”等,體現了知識的獨特性和知識的系統性及人與環境的關系,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地理理解能力和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中國引領課程目標的核心概念則側重于“區域”、“人類活動”、“差異性”、“環境變化”、“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等,體現了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但弱化了區域知識的系統性和完備性,特別是成因性知識和演變性知識,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圖景和對知識的應用。其次,中美兩國都將“地方”和“區域”作為課程目標的關鍵要素,以培養具有全球意識的人,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但美國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征、區域的復雜性和文化、經驗影響區域的認知,有利于學生認識地方和區域的地理特征及人類活動對區域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中國的重點是了解地方的地理概貌和特征、區域間的聯系與差異、區域的環境問題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有利于學生認識地方和區域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及發展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三、中美課程目標中地理能力要求的比較

      美國的課程目標在“能力”維度主要分為:提出問題、獲取信息、整合信息、分析信息、回答問題5個方面。而中國的課程目標在“能力”維度,主要分為:發現問題、提出思路、搜集信息、運用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設想、表達交流6個方面。從“能力”的維度看,中美兩國都注重提出問題、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但美國的能力目標是從空間和心象地圖的視角,以提出問題為基礎,以信息獲取與處理為紐帶,以解決問題為終結,將5個方面的能力緊密聯系、層層遞進,體現了能力的遞進性和綜合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中國的能力目標是從閱讀與使用地理圖表的視角,以發現問題為基礎,以調查、實驗、觀測、統計等方法為紐帶,以提出看法并表達交流為終結,將6種能力聯結起來。體現了能力的綜合性,突出了獲得能力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地理學習方法的培養和綜合素養的提高,但由于能力目標缺乏遞進性,容易導致學生個別能力培養的缺失,特別是空間思維能力和研究能力培養的缺失。

      四、中美地理課程目標比較對課堂教學的啟示

      通過對以上中美兩國初中地理課程目標的比較分析,筆者發現一些對目前有效課堂教學實踐有參考價值的啟示。

      1.加強地理核心概念的教學

      由于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在一系列概念的形成、更替與變化中形成的,因此人們在認識不同事物的過程中會形成不同內容的概念,而這些概念則影響了人們對各種事物本質屬性的理解。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由于其教學內容是由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4部分組成,這4部分內容又由更具體的內容組成,因此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時會形成基于不同學習內容的不同地理概念。如,在“地球與地圖”內容學習時,學生要形成的核心概念是“地球”、“地球儀”、“地圖”。在“世界地理”內容學習時,學生要形成的核心概念是“海洋”、“陸地”、“氣候”、“居民”、“發展差異”、“大洲”、“地區”和“國家”。在“中國地理”內容學習時,學生要形成的核心概念是“疆域”、“人口”、“自然環境”、“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文化特色”、“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地區差異”、“地方的位置與分布”、“地方的聯系與差異”、“地方的環境與發展”?;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各部分學習內容中核心概念的教學,不僅可以為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地理概念探究地理變化機制和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奠定知識基礎,也能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事物、分析與解決地理問題奠定扎實的思維基礎。

      2.加強系統地理知識的教學

      地理學是由自然地理系統和人文地理系統組成,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自然地理系統和人文地理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發展變化不同,而這種不同則具體體現在區域地理中,即體現在“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學習內容中。如,在“中國地理”的“認識區域”內容學習時,在“自然地理系統”要注重“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要素的學習。在學習“人文地理系統”時要注重“人口”、“城市”、“產業結構與空間分布”等要素的學習。在學習“相互聯系與相互影響”時要注重“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河流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影響區域農業或工業發展的地理因素”等要素的學習。基于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系統地理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具備地理環境整體性、差異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地理觀點,為初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銜接奠定知識、能力與情感基礎。

      3.突出關鍵地理要素的教學

      由于要素是構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構成系統的基本單元。因此,不同的地理要素不僅是構成地理事物的主要因素,也是構成地理系統的基本單元。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要根據學習內容學習不同的地理系統,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不同的地理系統時要學習構成這些地理系統的關鍵要素。如,學生在學習“世界地理”內容的“自然地理系統”時,課程目標只選擇了“氣候”一個關鍵要素,通過這個關鍵要素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天氣與氣候的區別,理解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氣溫與降水的變化規律、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等,而其他的地形、自然資源等要素則放在具體地區和國家的學習中。特別是各個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在“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內容編寫時,除了“亞洲”之外,都注重在其他區域和地方列出關鍵的地理要素?;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對各部分學習內容中關鍵要素的教學,不僅可以較好引導學生的認知過程,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策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系統與構成要素及相互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為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

      4.重視從空間和心象地圖的視角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由于地理學的地域性特點,使地理學成為一門研究地球表層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結構、運動與變化的科學。而較好地表征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結構、運動與變化的方式是地圖,心象地圖則是地理空間信息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將人在地圖上獲得直觀地理信息存儲到人的大腦,并通過人的大腦對所獲取的地理信息進行存儲、加工與轉換,成為一種獨特的地理能力,即讀圖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在地理學獨特的空間視角,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方法閱讀各種地圖,從而獲得對地球表層地理事物的認識,并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將這種認識以心象地圖的形式存儲到自己的大腦中,為學生準確地判定地球表層地理事物的分布,分析地球表層地理事物的結構、聯系、運動與變化奠定知識與能力基礎。

      5.重視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空間思維是跳出點、線、面的一種立體思維方式。地理空間思維則是人們對地球表層地理事物的一種立體思維方式,它由概念、地圖和心象地圖、思維過程三部分組成。通過地圖和心象地圖,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地理概念去發現、分析、推理、提出解決地球表層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答案,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結構、聯系、影響、運動和變化的規律,為學生應用地理知識預測與規劃未來奠定思維的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從空間的視角來使用地圖、其他地理表現方式、工具與技術去收集、處理并展現對地球表層地理事物的認識信息。要注重引導學生從空間的視角使用心象圖來組織地球表層地理事物的信息,注重引導學生從空間的視角分析地球表層地理事物的分布與結構。

      6.重視地理研究能力的培養

      地理研究能力是探求地球表層未知地理事物、提示地理事物運動、變化與發展規律的能力,它由地理現象、地理知識和地理方法組成,它能夠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與方法去詮釋地理現象和問題,剖析地理現象與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索地理事物分布、聯系、影響、運動、變化與發展的規律,提出解釋地理現象與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為學生應用地理知識預測與規劃未來奠定能力的基礎。但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研究能力的培養應結合“鄉土地理”的學習展開。因為,在“鄉土地理”的學習中,會涉及地方的位置、主要地理事物的變遷及原因、自然條件對人文與環境的影響、人口的數量和變化的基本情況、生態環境狀況與問題及改善措施等內容的學習。這就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在“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學習中形成的地理知識與能力去思考地方地理環境的狀況和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并通過主題研究的方式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7.重視地理空間觀點的培養

      地理空間觀念是人們對地球表層地理事物的分布、要素、結構等特征在頭腦中形成的表象,它是人們認識和描述地球表層地理事物、提示地理事物相互之間的關系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地理位置、地理事物各要素間的聯系與影響、地理事物的運動與變化及發展等方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點,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理解自己生活的空間,幫助學生更好地生存與持續發展。綜上所述,對中美初中地理課程目標進行比較研究,可以讓我們看到中美兩國初中地理課程目標的優勢與不足,它促使教師更好理解與落實新修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有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地實施有效教學,實現“培養有地理素養的人”的課程目標。

      作者:周慧單位:廣州市越秀區教育發展中心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成人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 朝桐光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 |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在线观看亚洲电影|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亚洲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亚洲视频一区网站|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