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校本課程背景分析

      校本課程背景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校本課程背景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校本課程背景分析

      校本課程背景分析范文第1篇

      在區域開發背景下高職院校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必須立足于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有序開展。本文主要論述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內涵、區域開發背景下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以及程序,最后提出了提高區域開發背景下進行校本課程開發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區域開發;高職院校;校本課程開發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內涵

      本文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學校依據辦學宗旨,以學生和老師為中心,以學校為基礎,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校目前的實際能力為依據,對有關課程進行不斷的創新和開發,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更好的服務于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目的的教育活動。

      二、區域開發背景下高職院校進行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的原則

      (一)操作性原則

      所謂操作性原則就是指,高職院校的校本開發課程必須能夠進行實際操作,而且可以對校本課程開發的效果能夠進行客觀地評估。比如,對目前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情況、教學水平以及受教育水平情況和老師對于所選擇的校本課程開發的科目的認同感等要有所了解、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情況和緊缺人才的專業情況、要制定明確的校本課程開發大綱以及結構,并根據課程試點實施的反饋效果進行課程大綱和結構的調整。

      (二)專業化原則

      所謂本土化原則就是指高職院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一定要結合高職院校發展的實際以及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相關課程的開發。因此,高職院校校本課程必須開發出具有專業性的課程。另外,不同的高職院校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本校的傳統以及學科優勢和地方的風土人情以及文化特色,所以高職院校在校本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特色,充分開發專業化的課程。

      (三)綜合性原則

      隨著經濟射虎的發展以及高科技的應用,新的崗位對技能的要求不斷提高,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高職院校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區域開發的需求和目前的市場的就業動態,充分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結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和借鑒社會科學、經濟科學等領域的最新成果,協調和完善相關的專業課以及公共課、實踐課之間的比例和體系。總之,高職院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一定要綜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以更好的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效用。

      三、高職校本課程開發過程與實踐的程序

      (一)明確高職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在區域開發背景下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首先,要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是培養適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的高級技能人才。其次,校本課程開發目標的制定必須與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學校定位以及國家課程和地區課程相結合,以保證校本課程目標的既能夠服務于本地區經濟發展又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最后,校本課程開發目標的制定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客觀的實際情況,比如學生的學習能力、專業技能情況等,只有制定適合學生的自身情況的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才可以真正提升學生的實際能力,使其成為應用型技術人才。

      (二)編寫適合高職校本課程開發的教材

      要編寫高質量的校本課程開發教材,筆者認為一方面要統籌兼顧,內外結合。一方面要立足于本校的辦學特色、學科優勢專業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等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要堅持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程序方法進行編寫。在此基礎上與本校的辦學特色、師資水平和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結合,編寫出可以體現本校特色的教材。只有綜合以上兩方面才可以編寫出具有兼顧區域開發需要又可以提升學生實際能力的特色教材。

      (三)課程實踐遵循“試點――全面”的程序展開

      高職校本課程的實施必須要按早“試點――全面”的程序展開。首先,學校要對相關的老師進行培訓,提高其對校本課程開發的認識和教學能力;其次,學校的負責課程實踐的相關領導部門要科學的選擇試點對象;最后,通過相關專家對修改后的校本課程教材的科學論證,可以進行有序、全面的展開教學和實踐。

      (四)科學的方法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

      一方面需要建立綜合的信息反饋機制。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要定期,積極聽取學生、老師以及校外企業實踐單位的信息,既要聽取他們的真實感受,更要聽取他們對校本課程開發的不滿以及他們認為的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然后領導部門要將這些信息進行匯總與整合;另一方面要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這個評價方法所包含的內容應該主要有是否滿足了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是否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校本課程的相關內容是否進行了及時的修正以及我們相關的部門是否對校本課程進行了客觀地評價等。

      四、提高高職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質量的對策

      (一)成立專門的校本課程開發決策管理機制

      校本課程開發專家小組確定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與任務以后需要相關的專業骨干教師進行具體的貫徹執行,比如需要編寫教材、需要進行上課觀察和了解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了解學生的信息反饋等等,這就需要成立專門的校本課程開發教師小組,由教師小組來幫助完成以上工作,并定期的向專家小組進行匯報。

      (二)提高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的認識

      首先,從源頭上引進高質量的年輕教師,完善教師梯隊。高職院校根據本校的實際的教師的需求情況,可以制定相關的人才引進政策,從重點高校引進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年輕教師,充實目前的教室力量,完善教師梯隊;其次,從其他相關院校積極引進一批相關學科的帶頭人;最后,對在職老師進行系統的培訓,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對在職老師進行系統的培訓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的提高在職老師對于校本課程開發的認識,提高校本課程開發教材的編制質量以及實際的實踐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在職教師對于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與辦學特色和未來的發展走向的認識,更新教師的觀念,鼓勵其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積極性,進一步推動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的順利進行。

      (三)校內校外聯動、共同開發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學校,但是校本課程開發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同時在區域開發背景下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更需要聯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進行校本課程開發以期待更好的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出高質量的高級技能人才。因此,一方面,校本課程開發必須要聯合本區域的重點企業,了解他們對于相關人才的需求,以及目前我們的培養的人才在實際工作中有哪些不足之處,這些正是需要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需要彌補和完善的地方;另一方面要與本區域的重點企業建立“訂單式培養”的模式,通過訂單式培養,積極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為企業輸送更適合本企業需求的專人人才;最后一方面要聯合本地區的相關的科研機構,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充分利用科研機構現有的相關的資源,結合高職院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實際情況,積極為高職院校的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幫助和支持。

      區域開發背景下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必須以服務于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為基本導向,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根本目標,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為基本抓手,多管齊下共同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定仁,徐繼存.教學論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施良方.課程理論一課程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4]靳玉樂.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與策略[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5]崔允t.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J].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2).

      [6]趙永柱.影響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因素[J].中國農村教育,2007.(06).

      校本課程背景分析范文第2篇

      (①南京市瑯琊路小學明發濱江分校,南京 210000;②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南京 210000)

      (①Mingfa Binjiang Branch School of Nanjing Langya Road Primary School,Nanjing 210000,China;

      ②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00,China)

      摘要: 近年興起的“校本”研究源于“教育本質”、“人的全面發展”、“創新人才培養”、“素質教育”、“和諧教育”等教育理念。梳理相關文獻發現,國內外學者關于校本理論的研究聚焦于校本課程的研究與開發、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等三個方面,已經形成了比較豐富的理論成果,并結合了大量個案對校本教育的開展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更為深入的探討。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the "school-based" research is from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round human development", "innovative training", "quality education", "harmonious education"and other educational philosophy. Combing the literature found that scholars research on school-based theory focused on three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chool-based training and school-based research, etc. and has formed relatively ri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e large number of cases of school-based education it has carried out a more in-depth discussion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關鍵詞 : 校本;素質教育;文獻綜述

      Key words: school-based;quality education;literature review

      中圖分類號:G40-0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34-0293-03

      基金支持:2013年度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立項課題《以班為本優化學校課程的案例研究》(B-b/2013/02/238;2014年南京市50項精品課題。

      作者簡介:李兆文(1970-),男,江蘇南京人,高級教師,南京市瑯琊路小學明發濱江分校校長,中國心理學會會員,南京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研究方向為教育與發展心理學;邵然(1992-),男,江蘇南京人,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開始了教育改革的進程,校本研究興起,尤其在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我國基礎教育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并于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正式出臺三級課程政策后,有關校本方面的研究一度成為研究的熱點。校本教育涉及校本課程、校本培訓、校本管理、校本教研等多方面,有關校本的研究已經趨于成熟。

      1 理論基礎

      1.1 “教育本質”理念 國外學者關于教育本質的問題一直有所討論,如杜威認為教育的本質可以概括為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持續不斷地改造。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關于教育本質的研究也產生了諸多研究成果,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些研究總體上呈現出尊重人的價值、生命和人的生活的價值取向,強調沖破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的束縛。而校本研究正是順著尊重教育本質的大方向開展起來的。

      1.2 “創新人才培養”理念 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要將我國建成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以期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從“中國制造”向 “中國創造”轉型,關鍵要靠一大批創新型人才。

      目前有關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討論多集中在高校中,力圖通過對高校課程的改革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關注點很少放在基礎教育上。但基礎教育是基石,創新思維的培養需從娃娃抓起,而國外正是主要通過校本課程,實現其啟發式教育為主,以思維能力培養訓練為核心,強調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術研究能力及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教育改革目標。

      同時,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創新性的師資隊伍。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得教師不再單純只是課標的執行者而是參與者,更有利于教師創新性的發揮、素質教育的落實。

      2 校本課程

      2.1 校本課程研究現狀 通過在知網上進行文獻檢索發現2005年以前有關校本課程的研究還多是校本課程相關理論的一些闡述,06年開始校本課程開發類的碩士論文多了起來,對校本課程的討論也變得更加具體和系統,并且實踐方面研究不夠的問題也引起了研究者們的注意,許多文章采取的都是理論加個案研究的模式。但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研究國內主要集中在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校本課程的內涵界定、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上。個案研究中,研究者有對個案了解現狀、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但理論層面的有關校本開發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注意事項的大指導較少,不利于在開展實踐前做好準備工作。

      2.2 校本課程背景 校本課程開發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最初是由菲呂馬克和麥克米倫二位學者在1973年7月的一次國際研討會上提出的,他們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指參與學校教育工作的有關人員,為改善學校教育品質所計劃、開發的各種活動。國外學者在反思50、60年代課程發展趨勢中認為,課程改革亟需具有教學實踐經驗、了解學生情況的廣大一線教師的參與以改變課程專家理論脫離學校實際的情況。

      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以前,教育管理體制是與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教育管理也是大一統的。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體制也在不斷革新。1999年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提出我國基礎教育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三級管理”的課程管理政策;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了“建立國家、地方和學校的課程三級管理模式”。此后,原本由中央主導的課程管理權力不斷被下放至地方和學校,學校不再單純是課程的實施者,它也可以作出課程相關的決定、參與課程決策并需要承擔相應責任。如何在國家課程標準的統一下,體現學校辦學特色,融合專家課程和教師課程實踐等新問題不斷得到學者的關注,校本課程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3 校本課程的內涵 國外方面:菲呂馬克(1973)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從事教學工作的有關人員,如教師、行政人員、社區人士與學生,為提高學校的教育綜合水平所計劃、指導的各種活動。

      斯基爾貝克(Skilbeck,1976)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學生學習方案的規劃、設計、實施和評價,由學校教育人員負責。

      奧爾頓(Walton,1978)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是對原有教材的改編、選擇或者是學校自己新編的教材。

      國內方面:首都師范大學教科院碩士導師徐玉珍教授就曾在2005年發表的《是校本的課程開發,還是校本課程的開發》一文中專門對關于校本課程開發的兩種解釋:校本的課程開發以及校本課程的開發進行了辨析[1],明確指出校本課程開發指的是校本的課程開發即以校為本的課程開發。

      曹紹芳在對校本開發各種概念界定進行研究后發現,研究者們間分歧很大。他總結到校本課程是學校根據本校的教育哲學,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選擇、改編、新編教學材料或設計教學活動的方式,并在校內實施以及建立內部評價機制的各種專業活動。

      總的來說,可將校本課程定義為:學校依照國家課程標準,結合自身情況,由學生參與、家長支持、社區保障所制定的課程。

      2.4 校本課程的必要性研究 石淑婷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特別強調了其中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

      李金樂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有利于全面落實國家教育方針;有利于彌補國家和地方課程的不足;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特長;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并能夠為未開發地區提供借鑒。

      另外,也有學者對校本課程的開發進行了職能分工,如:廖哲勛詳細地闡述了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校以及教師的不同職責。

      2.5 校本課程實踐層面 校本課程的開發尚未成熟,主要集中在體育、音樂、語文閱讀、地理、歷史等方面。其實施效果也需要不斷得到監控以不斷改進。許多校本課程研究的文章都有大篇幅的個案研究。研究者們主要通過訪談、問卷、綜合等方法對校本課程的開發從實踐方面進行了個案研究,分析出校本課程在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改進建議。

      其中,魯海波通過對上海市某中學的個案研究分析了“經典誦讀”校本課程開發推行難的問題癥結所在,提出學生角色由服從者向參與者轉變的建議。

      楊赫也對地理校本課程開發進行了總結,并個案研究了內蒙古兩所學校的地理校本課程開發現狀。

      陳薇在《校本課程開發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桂林市十六中校本課程開發的個案研究》一文中,對桂林市十六中校本課程開況進行了細致的研究,通過訪談法總結出[2]:校本課程開發概念內涵認識不清,對校本課程開發重點的偏移,校本課程開發功利化、形式化;教師課程開發意識、能力欠缺,教學科研、團隊協作能力不足;缺乏專家有效指導、校際間交流與合作,社區、家長支持;評價基礎薄弱等桂林十六中在開發校本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這對不少其他學校也可起到借鑒注意的作用。

      3 校本培訓

      3.1 校本培訓的必要性研究 在對校本課程的開發的綜述中可以發現校本課程的成功開發以及正確實施離不開一線教師的參與,而教師的自身意識和能力等,都會對課程產生影響。教師隊伍的建設、師資的提高,是教育改革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基于對教師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學者們開始了校本培訓方面的研究。

      3.2 校本培訓的研究現狀 通過知網查閱文獻發現,04年以前,校本培訓方面主要是一些概念解讀以及對國外校本培訓的研究,借此求得經驗,如:

      華東師范大學的于建川(2003)在其碩士論文《國外教師校本培訓經驗及其啟示》中認為,應通過研究和借鑒國外成熟的經驗加快研究和實施我國的校本培訓,以期實現《面向21世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中,中小學教師的培訓目標[3]。他對國外教師在職培訓理論的三種視角進行了總結,介紹了《國際教育百科全書》中的師訓四模式,分析了國外教師校本培訓發展歷程,從產生到發展,闡述了國外教師校本培訓的理論基礎,主要有:終身教育思想、人力資本理論、心理學理論基礎、學習型組織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總結了國外教師校本培訓在目標體系、協作機構、運行機制方面的經驗,認為教師校本培訓應根據學校自身情況開展。

      華中師范大學劉紅(2004)在其碩士論文中主要對英國的校本培訓進行了研究。分析了校本培訓在英國能夠較早興起的原因,從校本培訓的結構、運行和保障三方面對英國的校本培訓體系進行了系統介紹和全面剖析,并結合04年以前我國校本培訓的研究狀況,對之后的研究提出了加強有關校本培訓實踐理論研究,提出了包括統一對“校本培訓”的認識;立足本校,加強與校外培訓機構的合作;調整教師在職權利,擴大學校自主權;建立政府為主,學校教師為輔相互補充的經費保障機制在內的幾點建議。

      3.3 校本培訓研究趨勢 近年來,研究者們開始走出對校本課程“塊狀”、“點狀”角度單一的研究模式,多以理論加個案等對校本培訓進行縱深化研究。如:

      華東師范大學的李百艷(2012)在其碩士論文中,就通過檔案分析、訪談、案例觀察、問卷調查的方法,對上海浦東新區的一所J中學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并通過對其戰略目標,現實資源等的分析,結合績效管理方面的知識,提出了構建“基于對話管理”的校本培訓模式。

      4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同樣是校本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組織成部分,目前它也成為了校本研究的一個新亮點。上個世紀60年代教師即研究者運動的興起,表明了人們對教師參與教育研究的關注。英國課程專家斯滕豪斯曾提出,讓教師成為研究者,也成為行動研究發展的重要階段。

      校本研究主要突出的是教師在教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需要教師的參與,同時研究點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目的在于改善學校實踐,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這需要教師在實踐中的不斷反思。

      校本教研對于新課改也是極為重要的,國內的校本教研存在教研意識不足、教研能力有限、流于形式等問題。華東師范大學的呂敏霞(2008)在其博士論文《中美校本教研比較研究》中通過對中美在校本教研產生背景、概念與內涵;機構設置和管理;校本教研活動;實施流程與開展模式;方法與指導策略;評價;進展情況等方面的比較中,提出了明確校長在校本教研中的職責;在傳統組織功能的基礎上開發新組織功能;通過政策支持,以優促薄弱;幫助教師求助網絡等建議。[4]

      近年來,校本教研主要與教師的專業發展相關聯,研究重點在如何通過校本教研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而帶動整體的新課改。

      5 結束語

      校本教育在遵循國家教育目標大方向的基礎上突出了學校特色,因校制宜,注重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學生、教師、家長、學校、社區等大集合的校本課程是校本研究中最主要的一塊,校本課程強調教師的參與,這就發展了校本培訓以及校本教研的相關研究。可以想見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是今后校本研究的重點。在生本化的趨勢下,已經趨于成熟的校本教育研究開始轉向班本教育研究。

      參考文獻:

      [1]徐玉珍.是校本的課程開發,還是校本課程的開發[J].課程·教材·教法,2005(11).

      [2]曹紹芳.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石林一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個案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

      [3]楊赫.初中地理校本課程開發的現狀研究,以“生態中國教肓行動”內蒙古兩所項目學校為例[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校本課程背景分析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多元文化;民族院校;校本課程;對策建議

      一、校本課程的概述

      校本課程最早出現在西方國家,近現代逐漸影響到我國經濟教育發達地區。它打破了傳統的課程編制定制理念,以學校和教師為核心進行課程開發,力圖真正的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在課程開發決策各個方面要求社會、學校、家長及學生共同參與,進行課程評估與測量。校本課程并不是一種課程名稱或者類型,它實質上是一種課程管理體制,是國家現在推行的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重要一環。國外校本課程與國內校本課程相比,在課程開發與實施及方法上不盡相同。具體表現在國外校本課程開發以實證研究和個案分析為主,理論方面的分析建構較少;在觀點或者結論上以體現校本課程開發模式的居多,在時間上國外校本課程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90年代中后期呈減少趨勢。

      校本課程在國內的發展相對來講起步較晚。總的來講,我國校本課程開發在理論、政策及實踐上都進行了相關的研究與探索。其中在理論上,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層次對校本課程進行了一定的探索;政策上,保障了學校教師擁有制定開發課程的權利;實踐上,就義務教育階段來講,很多小學、初中及高中都認識到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嚴肅性,并對于“三級課程”管理體制這樣的政策做出了不同的回應和反映,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綜合來講我國的校本課程開發仍然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當前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國廣泛的發展,校本課程作為其中一個亮點及重要突破點在新課程改革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視。以北京為例,校本課程的不僅走入了高中的課堂,很多民辦的中小學也積極的參與并加入其中,走上了課程改革的前列。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頒布,從政策角度為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二、民大附中校本課程開發的現狀

      本研究選取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為例,該校作為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學校,它的校本課程建設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以高一(8)班作為個案,經過調查我們發現,該班級每星期都有兩節的校本課程,課程名稱為《唱三歌》,即國歌、校歌和民歌。《唱三歌》既豐富了校園生活,又展示了民族風采,既詮釋著各美其美,又演繹著美美與共;《唱三歌》既唱祖國的山川草原、基層邊疆,又唱民風民俗民情;《唱三歌》既唱過去的同舟共濟,又唱現在腳踏實地,更唱未來仰望星空。縱所周知,民大附中的學生來自祖國各地的少數民族地區,是來自56個民族且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的未成年人,所以通過《唱三歌》可以有效的撫慰他們思鄉之情,喚起民族責任感與使命感。

      我們以高一(8)班的學生作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6份,收回52份,問卷回收率93%。其中包括男生27份,女生25份,少數民族學生50份,漢族學生2份。該問卷一共設計了8項客觀試題,2項主觀性試題。并隨機選取其中三名學生進行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對校本課程的認識。

      雖然民大附中開設了關于校本課程的相關科目,但通過整理問卷我們發現大多數同學并不是非常了解校本課程,它們僅是知道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但是并不知道為什么開設這樣的課程。另外我們還發現,大部分人喜歡學習校本課程的相關內容,并且高達85%的同學有意愿參與到校本課程的建設當中。并有70%的人認為開設的校本課程對自己有很大提高,僅有4%的人認為校本課程對自己沒有提高。在“您認為阻礙校本課程開發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一題中,有15%的人認為是學校、教師不夠重視,23%的人認為是經驗不足造成的,有62%的人認為是沒時間、經歷不夠阻礙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發展。

      三、校本課程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上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目前民大附中在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方面整體情況較好,學校和老師已經意識到了校本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建設中的重要性,但是在開發和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分析。

      (一)相P概念認識不清晰

      當我們問及“你是否了解校本課程”時,很多學生甚至老師的第一反應是校本課程是不是興趣課程、校本課程是不是實踐課程等等。這樣的理解可以說是對校本課程認知的一種極大的誤解。另外,對“多元化”的理解的存在偏差,認為“多元化”與“一元化”相對應,因而很多人會產生誤解,認為“多元化”就是沒有重點的發展,這是對概念的極端認識,是一種扭曲的理解,這也是很多學校排斥新鮮事物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考試制度存在的弊端

      校本課程開發的根本原動力是為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同時也能夠體現學校的特色辦學。然而在大環境高考制度下,受到應試教育體系影響,傳統教育過于重視學生成績、升學率的提高,學校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高考進行的。尤其是在高中,課程壓力比較大的環境下,與高考不相關的課程一向不受重視,校本課程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推進的。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學校老師家長還是學生本人,都有意無意的把專業課的學習放在了第一位,教師在課程安排中很容易出現偏差,制定校本課程最原始的目標難以得到實現。

      校本課程背景分析范文第4篇

      目前在初級中學校本課程開發中存在一種怪現象:幾乎所有學校都開發了校本課程,都有情境分析、確定方案(目標與計劃)、組織和實施、評價與改善等程序。還有的學校申請課題立項,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發出校本課程,這個課題也就結題了,通過了上級教育部門的評審,得了獎。但是許多學校一個星期連一節校本課都不能保證,而且沒有專職教師。平時不上校本課,只有在上級教育部門來檢查時才應付一下。校本課程開發存在著開而不發的現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象呢?

      1.現行的中考沒有把校本課程作為考試內容,得不到學校的真正重視

      中考制度就象一根指揮棒,中考考什么,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現在初中畢業生考省一級重點中學競爭十分激烈,考上重點中學則意味著考上重點大學的希望很大。在這種競爭激烈的背景下,社會對一所學校的評價標準是把升學率作為重中之重。對于一所初級中學來說,生源是學校的生存之本,升學率高,本施教區的學生不會流失,特別是優質生源不會流失,又可吸引施教區以外的優質生源到學校就讀,為學校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樣學校既有充足而優質的生源,又有富裕的辦學經費,順利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因此中考不考的內容,學校只能放置在一邊。

      2.學生家長對校本課程的抵觸情緒

      許多學生家長認為:中考都不考校本課程,你學校要我孩子學習校本課程不是浪費時間嗎?你學校只要把中考要考的內容教好了,我孩子考上重點高中就行了。面對學生家長的不合作態度和壓力,學校只能全力以赴抓好應考內容的教學。

      3.學生沒有時間學

      我對學生做過調查,幾乎所有的學生認為作業太多,課程內容難度大。新課程改革后,有的課程難度加深了,例如人教版的《歷史與社會》課程,把原來的歷史、地理、政治三科合在一起,知識點分散,容量大,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材難度大,學生對教材理解上所花費時間多,再加上作業多,學生也沒有時間學。

      4.教師沒有精力

      新課改后,課程種類多,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由于對新課程不熟悉,教師備課花費的時間長。有的教師既要教國家課程,又要教地方課程。還要教校本課程,而且經常變換不同版本的教材,顯得力不從心。再加上評職評先、獎金的發放,都與本人的中考成績掛鉤,教國師只能集中精力抓好學生的成績。

      針對目前許多初級中學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存在著“開而不發”的現象,我們應該立足實際,研究解決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校本課程的順利實施。

      第一、加大中考制度改革的力度,把校本課程作為中考內容的一個部分

      目前,中學進行校本課程開發之所以困難重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升學考試制度瓶頸的制約。校本課程是不同于傳統國家課程的一種新的課程理念,其評價、考核手段也都有自己的特點。而目前國家的升學考試制度并沒有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管理體制的實施而在考試內容、考試形式等方面進行相應的變革。考試分數仍然是升高中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從而忽視其他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查。目前許多地區對校本課程評價只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一個內容,由各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評價實施方案,學校具體操作。這種評價實際操作上隨意性大,對校本課程開發起不到推動作用。因此,只有把校本課程作為中考的一個考試內容,各個學校才會重視起來,校本課程開發才會走上正軌。

      第二、爭取早日實現十二年義務教育

      校本課程的設置是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效益和人才素質的重要舉措,其意義是深遠而廣泛的。它打破了傳統的必修課一統天下的格局,為學校辦出個性特色注入了活力,拓寬了渠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陣地”,同時也為教師“一專多能”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但由于全國大部分地區高級中學的招生數量不足,只有通過統一考試選拔部分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只要有選拔性考試制度,學校存在應試教育的問題就很難解決,開發校本課程也就成為紙上談兵。只有早日實現十二年義務教育,初中生免試升人高中,初級中學不存在過重升學的壓力,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學生的素質上來,校本課程的開發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校本課程背景分析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體育 校本課程 偽教材 特點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221-01

      1.前言

      自提出校本課程開發至今,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從理論到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都與各地地方區域特色性的文化背景有著密切關系,也集中體現了課程改革中貫穿著人本主義的現實意義。根據其開發上的自由性、開放性、評價的客觀性等特點,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從自主創新到地域特色的課程設置,開發的相關內容日漸趨于多元化和個性化。但存在著校本課程在相關內容的開發中與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性脫離,盲目的引入校本課程,容易在授課中出現授課形式的僵化,教師授課的“偽教材化”等現象,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體育課程的授課效率、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和課程設置的總體導向。所以,從體育校本課程內容的設置到建立適合校本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并結合授課內容特點形成多元化和人文化的授課方式,打造真正本土化的校本課程體系,是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課程設置和授課的重中之重。

      2.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的“偽教材”現象

      2.1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管理的盲從化

      管理機構的不明確和無“主心骨”的專門管理部門。多數中學對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一般是教務處或是相應的科研處。但實際中的校本課程開發中,沒有專門管理校本課程的人員,多是設立一個聯絡人或者其他學科相關的掛靠的管理人員,沒有形成專門的校本課程研究小組科室。在管理過程中存在著教師的校本開發即便是有領導支持,但在實際的操作中也無主要部門來檢驗其開發效果的情況,只能通過1-2節公開課來評判校本課程開發的優劣,從長遠來看這對中學體育校本課程能否繼續續研發和推廣有一定的影響。

      2.2課程設置的位置是選修課程還是必修課程,到底誰是誰非

      校本課程開發其實就是對適合本校有教學特點的課程開發,在實際的授課中多是把校本課程安置在選修課和大課間操中,有的甚至只認為選修課程的教學內容才是真正的校本課程,必修課不能上校本課程的內容。

      課程安排與選修課的從眾化,有的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從執行就沖撞在一起,形成了必修課程并不代表校本課程和選修課程才算校本課程的沖突,課程的設置存在開課多但實質加重了學生的課時負擔。造成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的設置在操作中存在顧此失彼的現象,即為了體現選修課中的校本課程內容開設的如何的有聲有色,占用必修課的時間練習這些校本課程內容,使得必修課和選修課程有點混合型,弄的學生也搞不懂到底什么是必修課程,什么是選修課程和校本課程,反正教師教學生跟著學是沒有錯的一種渾濁現象。

      3.問題解決的建議和設想

      減少“偽教材”現象,明確體育校本課程開設的目的,并貫穿以“健康第一”為主導思想的校本課程特點。

      首先,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參與者是領導、教師和學生,領導者的作用在于指導和參與,教師作為主要的編寫校本課程的參與者,不能把校本課程的編寫簡單的視為是必修教材的改編。在實際中,校本課程的開發是為了使學生從中學習到課本以外的東西。景怡光提出,“課程實施要由教的學習向學的學習觀念轉換,由文化傳承向文化再生產觀念轉換,教師與學生是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主體,應該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發揮創造性的作用。”這就要求在設計或編寫中要靈活把握課程內容,結合本校的體育校園文化,為校本課程今后能更好的繼續開展留有廣闊的空間。

      其次,在體育校本課程設置的宗旨就是要貫穿以“健康第一”為主導思想,課程目標的確立應建立在能否正確反映中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個性發展需要和社會對學校體育校本課程內容設置的需求。并要考慮到體育校本課程內容的設置是否符合中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是否在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接受范圍內,并是否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相關技能的提高等。所以說,校本課程內容設置的合理與否,也牽扯到課程目標的確定是否符合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和接受能力。

      所以,在實際操作中應根據體育校本課程目標的設計來確定校本課程目標評價的體系。在評價方法上,應該找到與校本課程相符合的評價方法,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不應單憑教師一人評價的結果來定奪,而應包含學生對自己本學期上課情況的小結和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參與技能的學習情況等多方面綜合而成的課程評價體系。并且最好能根據課程的設置內容的各異而采用不同的評價體系,使評價標準適合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發展特征,體現出評價的真實性和人文關懷性。例如,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等,從而更加能體現出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是產學研相結合的統一體這一特點。

      4.結語

      體育校本課程從開發到課程的設置再到授課,不僅僅是教師對教程的簡單編寫,也是在本土知識文化底蘊的基礎上,繼承和發揚傳統并使得傳統的精華在現代體育課程中得到升華。但在開發過程中存在著授課內容形式的過于死板,教條化,從眾化等“偽教材”問題。針對這種現象,建議在體育校本課程的設置、授課和評價中,在明確校本課程管理職能的前提下,提高體育校本課程設置和授課的質量,使選修課和必修課程得到擴大適用的范圍,并讓學生參與到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評價中,使得體育校本課程體系的知識趨向多元化并符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并營造現實的課堂認知環境和活動空間。總之,體育校本課程內容的開發、設置和授課時的原則都應貫穿在“健康第一”的前提下,為進一步提升校本課程的人文體育精神和學生個體發展的獨立性創造必要條件,也充分體現了學校體育的文化特色。

      參考文獻: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国产香蕉人人爽成AV片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亚洲高清视频一视频二视频三|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色噜噜噜噜亚洲第一|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亚洲成av人片在www鸭子|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免费|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久久精品7亚洲午夜a|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亚洲视频日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