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數字化技術在口腔的應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R15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0284-01
口腔整形之前,臨床醫生常常需要借助影像學檢查來詳細了解患者的口腔情況。數字化X線攝影技術,是現代醫學影像學的新技術,對口腔疾病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X線平片很容易受多種因素影響,造成一系列的組織結構不清及邊緣模糊等。數字化X線攝影技術通過把光信號直接轉換為數字信號,顯示在顯示器上,減少了其他因素對影像質量的影響,亦提高了效率[1]。本文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口腔整形患者206例,均采用數字化X線攝影技術進行輔助檢查,其影像學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口腔整形患者206例。其中,男性113例,女性96例,年齡13~36歲,平均年齡15.1±2.5歲。所有患者治療前,均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MD型牙科X線機、Digora系統設備進行數字化X線攝影進行檢查。
1.2檢查方法:
1.2.1首先將CCD傳感器置置于患者口內所拍攝牙的腭(舌)側,采用傳統根尖片的分角線技術攝影。患者、水平角度和X線中心線與傳統根尖片攝影方法相同,但選擇垂直角度時因CCD質硬、厚,且不能彎曲,不易貼近牙齒和頜骨的腭(舌)側,不易與牙齦緊密貼合,故應選擇校正的垂直角度投照。
1.2.2數字化成像操作:曝光時間選用0.08~0.16s,曝光后通過Digora系統去除塑料封套,再將影像板放入Digora掃描器,關閉掃描器窗口進行掃描,此后讀出裝置將數字化X線圖像讀出,并顯示在監視器上,進行后處理之后,將最為清晰的數字化圖像用佳能打印機打印出來。
1.3評價標準:
對根尖片數字化圖像質量分成優、良、差三個等級。優秀:被檢查牙齒位于圖像中心。牙齒結構完整,垂直角度正確;正確的水平角度,即牙齒的鄰面不重疊;正確的X線中心位置其他結構無重疊;照片具有明顯的對比度和合適的清晰度。良好:有一項未達到優秀標準。較差:兩項或兩項以上未達到優秀標準。
2結果
本組206例數字化根尖X線片圖像質量分為:優秀為165例(80.1%),良好為34例(16.5%),較差7例(3.4%)。對于處于良好及較差的數字化X線片中,包括:圖像邊緣切空較輕的21例;圖像清晰度及對比度模糊的10例;牙齒長度變長或縮短的5例;圖像清晰度銳化過度或圖像嚴重失真的5例。
3討論
上世紀80年代末,法國首先將直接數字成像系統應用于口腔醫學,由此第一個口內X線攝影術RVG被發明[2]。而現今最新的數字化X線系統,則包括:信息采集部分、信息轉換部分以及信息處理與記錄部分。其原理在于可以把IP置于掃描器中,并轉化為模擬電信號后,再次轉換為數字信號。一般掃描在半分鐘之內既可以完成。圖像直接出現在電腦顯示器上,非常方便快捷。
數字化X線牙片與傳統根尖片相比,其優點包括以下幾點:①數字化X線牙片無需膠片,X線圖像能夠實時的顯示在電腦顯示器上,不必顯影。此外,其曝光及影像診斷的時間大大降低,同時也減小了器材的損耗。同時,其曝光時間可由低到高,不影響影像分辨率,這也讓患者收到的輻射水平降低,更加安全。②數字化X線牙片攝像的寬容能力很強。傳統根尖片需要根據被照牙隨時增減曝光條件,而數字化X線牙片僅僅采用單個檔位的曝光時間就能夠完成所有牙位成像[3]。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曝光后獲取的數字信息既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又可以直接拿來使用,操作上更為簡便。③根尖片數字化攝影技術具有多種后處理功能,可以利用計算機,將圖像的各個局部進行更為細致的觀察,同時還可以進行再加工處理,如對圖像進行亮度、對比度調節,邊緣增強、黑白反轉、三維重建,局部放大,偽彩復制、存盤等[4]。這些都可以幫助臨床醫生獲得更多更為精準的口腔內的細微診斷信息,這也是傳統根尖片技術所不具備的優勢。④數字化X線根尖片技術還能夠將照片復制、打印。這對制作患者的病案資料的工作來說,無疑是高效流暢的,因為可以采用電腦自動完成,可隨時調用、檢索照片。
數字化X線根尖片應用于口腔整形中的不足點包括:①數字化牙片技術采用的CCD質硬、厚,由于CCD板的厚度和硬度,投照時必然跟牙根尖產生角度[5]。②盡管Digora系統在電腦顯示器上所顯示的牙齒及根周組織結構亮度可調,影像清晰。但一旦將其生成為紙制打印報告時,則會發生部分細節信息的脫失。由此可見,打印在紙上的圖像其總體顯示效果不如傳統的根尖片攝影報告清晰。③對專業技師的要求較高。首先,在照片投出以后,先要調整其清晰度和對比度,直到其可以達到最佳診斷效果時,進行發送到系統網絡中[5]。但是,準確并快速的調整其清晰度和對比度尚需要有一定經驗的人員才能熟練掌握,否則速度過慢或圖像清晰度不夠,都可能影響患者診斷。
盡管目前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但隨著電子軟件的開發以及性能更為優良的感光材料的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是可以克服以上這些不足,取代傳統根尖片而廣泛應用于口腔整形領域。
參考文獻
[1]肖玲.根尖片數字化X線攝影術在口腔醫學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4,(02)
[2]姜毅.口腔X線攝影裝置的研制與應用[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08,(05)
[3]張萬林,張剛,馬緒臣.根尖片平行投照定位裝置的研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7,(04)
關鍵詞:數字化 牙科 治療機
中圖分類號:TH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2)07-0203-02
現代口腔醫學和牙科學是應用生物學、醫學、理工學及其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技術,以研究和防治口腔及頜面部疾病為主要內容的科學。口腔醫學的發展與應用材料、冶金與機械、生物材料、電子學、工程技術學及美學密不可分,口腔醫學的科學性質屬生物醫學工程的范疇。
牙科設備(dental equipment)也叫齒科設備,是醫學技術裝備的組成部分,是指專門生產并(或)提供給有資格的人員在牙科學臨床及(或)其相關操作步驟中使用的各種設備、機器、儀器及附件的總稱。
牙科設備分類:(1)牙科綜合治療設備;(2)牙科治療設備;(3)牙科種植設備;(4)牙科激光設備;(5)牙科診斷設備;(6)牙科X光設備;(7)牙科影像設備;(8)牙科消毒設備;(9)牙科技工設備。
數字化牙科綜合治療機屬牙科綜合治療設備,它是采用工業總線測控技術、基于模塊化設計的數字化口腔綜合業務單元,由測量控制平臺和信息處理平臺組成。其中,測量控制平臺是通過模塊化的總線節點式功能組件實現統一的機載設備水電氣執行部件控制、運行數據的實時監測反饋以及相關人機控制接口,按照這種新型結構設計的牙科綜合治療機能夠根據不同型號以及不同機載設備需求任意組合而不必修改硬件驅動和控制電路板,從而在硬件上實現設備的模塊化集成;信息處理平臺支持在治療過程中的重要過程和臨床數據的自動記錄,包括各種生命體征數據和口腔內圖像數據的采集,并能夠方便醫生和患者與先進口腔綜合治療臺的有效交互,提供遠程設備故障維修診斷功能,并成為今后遠程口腔診療的數字化終端。
1、數字化牙科綜合治療機的組成
1.1 系統組成和關鍵模塊如圖一所示
該系統采用總線技術,由總線(CANBUS)將所有執行單元模塊串聯起來,實現部件控制和數據監測反饋等,再通過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
1.2 結構組成如圖二所示
結構部分主要由主箱體、痰盂、器械盤、助手架、無線腳開關、牙科椅、手術燈和顯示器等幾大部分組成。
、數字化牙科綜合治療機的功能特點
2.1 集成化
數字化牙科綜合治療機集成了強大的圖像處理功能和生命體征監測功能。圖象處理功能將數字讀片機輸入圖像和數字內窺鏡拍攝圖像通過計算機處理進行圖像數據顯示并存儲;生命體征監測系統主要進行患者心電、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等信息的采集和顯示,實時監測患者的狀況。
2.2 模塊化
模塊化設計基于總線技術的應用,所有執行單元如圖一所示的C1:牙椅位置姿態驅動單元;C2:氣動類手機驅動單元;C3:電動有刷手機驅動單元;C4:電動無刷手機驅動單元
C5:超聲類驅動單元(如超聲潔牙機、超聲骨刀);C6:接觸型外部控制編碼器;C7:非接觸型控制輸入識別編碼器
以及信息采集的U1:數字內窺鏡;U2:機載生命體征監測系統;U3:數字X牙片機;U4:非接觸型運動圖像識別輸入編碼器和B1藍牙無線遙控編碼器.
2.3 自動化
痰盂可電動旋轉,痰盂與牙科椅吐痰位的聯動,當發出吐痰位指令后,牙椅靠背會自動俯起,同時痰盂自動向內旋轉90度,方便患者吐痰。器械盤的電動升降以及頭枕高度的電動調節都是自動化的體現。(如圖3)
2.4 人性化
整機根據人機工程學原理采用三維動態模擬設計,器械盤部分采用觸摸式薄膜按鍵開關,增加了液晶顯示屏,使人機交互可視化。
牙科椅的坐墊和靠背的造型是根據人體造型結合工業設計及美學原理設計,柔軟舒適。牙椅位置姿態驅動模塊采用了軟啟動技術,牙椅啟動和停止時就會非常平穩。
漱口水的取水采用雙重感應取水,就是在漱口水龍頭座的位置設計有光電感應裝置,當漱口水杯子在靠近水龍頭時,就會自動向杯子注水,當水量達到設定重量時就會自動停止。
漱口水溫度顯示和調節,自來水缺水提示,以及強弱吸過濾網的外置設計均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2.5 高安全性
作為醫療器械的數字化牙科綜合治療機,高安全性是必須的。在牙椅的下罩殼處、靠背處設有安全保護開關,在牙椅下降過程或靠背仰下過程中,當碰到障礙物時牙椅會自動停止并小幅上升或俯起以釋放被壓物體。
痰盂自動避讓功能,由于整機采用機椅分體式結構為的是操作更加穩定,而分體式結構在牙椅上升的過程中治療機部分是不動的,痰盂旋轉到吐痰位時,正處于牙椅上方,此時系統會自動監測痰盂的位置,如果處于干涉位置,系統會自動先轉動痰盂到安全位置再執行牙椅的上升動作。
管路防回吸功能和管路消毒功能,由于在治療過程中,高速旋轉的手機在其停止工作的瞬間,由于慣性的作用會在其頭部形成負壓,而使病人口中的唾液和血液倒吸,污染設備的內部管路。管路防回吸功能就是在手機停止工作的同時向手機體內注入壓縮氣,在其頭部形成正壓防止倒吸現象的發生。但是防回吸也不是完全能杜絕設備管路被污染,管路消毒功能就是在防回吸的基礎上對設備的內部管路進行消毒,徹底防止患者與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
為了防止患者與醫生的之間的交叉感染,就是讓醫生的雙手在治療過程中盡可能少的接觸設備而完成對設備的操作。因為口腔疾病患者呼出的病菌隨著空氣的傳播會附著在整個設備的表面。數字化牙科綜合治療機的非接觸控制正做到了這一點,非接觸紅外控制器的設計,醫生可以不用去接觸設備,只需在紅外控制器內用手中的器械做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動作,系統會跟蹤到以上的動作從而控制牙椅升、降、俯、仰動作(如圖4)。
非接觸控制方式還有無線藍牙語音控制和虛擬光纖鼠標控制,語音控制就是通過無線藍牙耳機向設備發出語音指令,從而控制設備的基本功能(沖洗痰盂、漱口水、手術燈的開、關等);而虛擬光纖鼠標控制就是利用醫生手中帶光纖的器械在無線鼠標捕捉窗口范圍內的移動,通過U4非接觸型運動圖像識別輸入編碼器可以控制顯示器的指針,如同我們操作電腦一樣去操控設備。
還有器械盤可消毒保護罩、可拆卸手術燈把手,可拆卸的強弱吸手柄、吸頭等均可進行135℃高溫高壓反復消毒,使用更安全。
3、數字化牙科綜合治療機的發展前景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的飛速進步,數字化制造技術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從產品的優化設計、智能設計、逆向工程、虛擬制造等以CAD為基礎的設計制造技術方面的研究,到應用研究都異常活躍。
目前在工業發達國家,數字化制造技術與產品已經成為提高企業和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國有些數字化產品已應用于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如數字化顯示儀表、數字化斷層分析儀、CT等,其中包括數字化牙科綜合治療機。
數字化牙科綜合治療機由于采用總線技術,控制系統的硬件連接線將大大減少,可有效提高系統穩定性;采用模塊化設計,可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針對特定功能的增加更加便捷,可實現功能擴展,全面提升產品層次;臨床數據、生命體征數據將為醫生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
綜上所述,數字化牙科綜合治療機無論是從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還是從設計的先進理念,都已經超越了現有常規牙科治療機。數字化牙科綜合治療機的集成化、模塊化、自動化、人性化以及高安全性特點,無疑在整個齒科行業都是極富科技含量和先進理念的產品,尤其是其模塊化的設計,更是為其規模化生產提供了便利,產品具有高的附加值和競爭優勢,所以數字化牙科綜合治療機將主導整個齒科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機械設計手冊》聯合編寫組.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
[2]柯明揚.機械制造工藝學[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6.
[3]譚翎,車英林,黃樹鵬.數字化制造技術在口腔醫學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07年03期.
關鍵詞:快速成型技術;口腔修復;進展
【中圖分類號】R78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076-01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快速成型技術由美國逐漸的興起發展起來的新興的工程原型制造技術。主要借助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進行三維模型的模擬,進而快速制作各種實體模型。此種技術不需要其他的機械傳統模式進行輔助加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快速成型技術應用于醫學領域,逐漸的在醫學界被用來制作診斷模型和手術模擬過程。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和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快速成型技術在口腔修復學中的應用成為一個熱點,許多的口腔學者把這一技術應用到口腔修復的金屬冠、可摘局部義齒、口腔頜面部贗復體等設計和制作[1]。
1快速成型技術
1.1分析快速成型技術的原理:快速成型主要是通過堆積的模式進行三維實體層次性的疊加分析獲得模型。工作時先離散化CAD模型,然后將幾何體分層從不同的單一方向(通常取z方向)切成許多薄片,通過計算機信息化控制分層,將這些切割后具有一定的邊界輪廓形狀的的片層進行層層地堆積。通過片層堆積形成的三維實體模型將該模擬零件CAD模型以計算機物理形式體現,為下一步造模更準確分析。
1.2快速成型技術具體優點:快速成型技術主要借助計算機進行操作,進行大量的數字化模擬制作,具有現代高速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特點。首先就是具有較高的自動化程度,將數字模型即CAD模型轉化為實際的物理模型即原型和零件均是在計算機控制下的自動完成,不需要人工進行機械的干預操作。其次精密度高并且復雜化分析程度高,應用快速成型技術可以制造高度復雜的一些物理模型部件,在口腔修復別是頜面部一些形狀復雜的骨折塑形的應用。快速成型技術的理論精度高達±0.01%范圍內。再就是具體的成型材料比較廣泛,而且利用材料的效率較高,材料的利用從塑料、陶瓷到各種復合材料,而且甚至對金屬零件也可以直接制造。由于計算機化操作可以進一步節省時間和成本。
2口腔醫學領域的應用
2.1可以初步確定口腔頜面外科復雜手術方案:快速成型技術在口腔頜面外科復雜修復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以進行一些復雜手術方案的初步確定,以便手術的順利實施。運用CT進行頭顱頜面的掃描,通過掃描獲取圖像數據,然后通過CT數據庫進行分層影像連續重建。通過一個可以確切區分骨組織和軟組織的具體灰度值范圍,灰度值在此范圍內即骨組織而被保留。然后轉換成STL格式通過快速成型系統進行三維模型重建,即生物模型。借此生物模型可以更直觀地觀察和分析患者具體的骨組織的解剖結構特點,從而進一步優化術前手術計劃,減低手術的危險性提高安全系數,手術模擬更加真實和重復性,進而也減少了手術的時間,同時借助三維模型圖有利醫生和患者之間更準確的交流,使患者對于手術目的和風險性等內容有個更確切的了解。
2.2口腔修復體中應用快速成型技術進行修復體的制作:口腔修復體的精密度要求很高,隨著快速成型制造技術自身的突破,它在口腔修復體的制作中的應用會得到快速發展。Maeda等[2]報道用快速成型制造技術 制作全口義齒的方法,為制作口腔修復體提供了思路。借此思路的應用利用快速成型技術可以進行蠟型、金屬修復體,陶瓷修復體的快速成型制作。[3]
2.3快速成型技術在制造贗復體的應用:快速成型技術利用面部影像學檢查數據,進行三維重建圖像分析,提取面部的特別是正常耳的數據,然后利用鏡面成像原理形成數字化影像資料。然后再利用SLA技術制造光固化樹脂耳模型。向樹脂耳內注入硅橡膠陰模熔蠟造成蠟耳模型。對于數據的獲取綜合各種利弊影響因素,因面部金屬會對MRI分析產生干擾,CT又存在嚴重的射線問題,故多采用激光技術進行數據的采集。但是耳廓結構特別是內耳部位存在,在采集數據時仍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攻克。國內外應用此項技術進行了許多顏面贗復體的制作,主要有激光燒結制作鼻子贗復體,激光固化快速成型法制作耳贗復體,硅橡膠眶贗復體的制作[4-6]。
快速成型技術的發展已經有二十余年,其應用范圍也在逐漸的擴大,由最初的機械模型的制造到醫學各領域的應用,不斷的推動者口腔修復學的發展。計算機數字化輔助的快速成型技術制作各種修復體,提高了制作的精準度,降低了制作時間,不斷的被更多的口腔修復醫生的認可。雖然在口腔修復學的應用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且效果不錯,但是在一些材料選擇,技術的準確應用,成型技術的熟練操作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需要更多地研究人員進行設計和臨床應用實踐。
參考文獻
[1]熊耀陽,陳曉波,焦婷等. 快速成型技術在鼻贗復體制作過程中的應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 28(4):417-419,430
[2]Maeda Y, Minoura M, Tsutsumi S, et al. A CAD/CAM system for removable denture. Part I: Fabri cation of complete dentures[J]. Int J Prosthodont. 1994,7(1):17-21
[3]胡江,高勃,韓彥峰等.激光快速成形技術制作鎳鉻合金基底冠的實驗研究[J]. 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8, 43(2):107-110
[4]許衛華,唐志輝,吳敏節等. 結合三維激光掃描的仿真頜骨模型在口腔種植中的應用[J]. 口腔醫學研究,2011, 27(6):514-516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技術;數字化;音樂課程;教學輔助系統
1引言
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影響下,計算機實現了廣泛應用,并且以其獨特優勢,即快速便捷,高效廣聯等,逐漸滲透到了教育教學中去。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依舊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而教育教學的數字化與信息化勢必會成為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數字化音樂技能訓練系統,是以音樂知識技能、生理知識、錄音分析技術、視頻分析技術、現代化信息技術等為基礎的。通過音樂技能訓練要素的數字化信息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構成了數字化音樂課程輔助教學系統[1]。
2數字化音樂課程輔助教學模式的優勢
2.1有利于音樂教學直觀形象
音樂教學比較抽象,一般就是外在演唱。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為音樂課程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使得音樂教學更加直觀形象。在現代化教學方式中,基于多媒體電腦安裝數字音頻卡和數字音頻軟件,能夠促使音樂教學實現直觀化和生動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對聲音波形進行詳細分析,以助于指導學生學習。
2.2有利于拓展音樂教學內容
利用數字化教學手段進行音樂教學,可以提前備好歌曲伴奏,學生能夠從而對音樂節奏與風格產生一定認知。另外,數字化教學手段還能夠引進多聲音樂教學,學生便可以學習多聲音樂。
2.3有利于數字化教學手段的有效應用
音樂教學對環境要求并不高,如果學校條件比較好,能夠配置很多高級教學設施設備,而學校教學條件太過有限,只能配置基礎性設施設備。利用數字化教學手段,所需配置基礎設備是數字音頻卡、數字音頻軟件、麥克風,以及高級軟件。就教師來講,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如何操作音頻設備[2]。
3基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音樂課程教學輔助系統總結構
基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音樂課程教學輔助系統,能夠提供海量數據,存儲能力非常強大,其可以把音樂專業學生的練習、比賽、演唱等進行全程詳細記錄。通過相同平臺的存儲數據信息,可以對其進行詳細,從而發現學生的不同特性,輔助制定可行的、完善的學生訓練計劃,并總結技能訓練規律,再加上經驗驗證,以此使得訓練更具科學性與系統性。構建完善的音樂課程教學輔助訓練系統,將計算機與相應設施設備切實應用到音樂專業學生技能學習和訓練中去,這樣一來,傳統學習流程發生了相應改變[3]。據此,基于傳統教學訓練設計音樂課程教學輔助訓練流程。系統訓練流程主要包含兩個閉環,其中,內環保留傳統訓練模式回路,外環屬于自我糾正回路,二者相結合。內環單純在反饋回路中增添了數據庫與計算機輔助分析兩大功能模塊,數據庫詳細記錄學生歷史訓練內容與效率等參數,計算機輔助分析則基于數據庫利用數據指標分析等方式,替代教師職能對學生身體狀態等進行分析。外環是新增添的回路,常規訓練方式是模糊概念,包含訓練計劃、方式、技術動作等音樂表演技能的相關聯要素。系統在獲取數據信息之后,進行比較分析,學生則通過與系統互動,實現訓練要素改變,自我糾正的目的[4]。
4基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音樂課程教學輔助系統設計與實現
4.1系統結構
音樂課程教學輔助系統主要包含數據采集、儲存、分析、顯示、建議決策等部分[5]。
4.2系統功能
系統設計應詳細分析音樂技能與要素,基于聲樂教學訓練,通過歌唱生理機制進行深入探究。聲樂屬于歌唱技能,聲樂訓練則應圍繞此技能進行訓練。正確發聲是呼吸、發音、共鳴、語言等多重要素共同作用配合成的,但是彼此之間也相互牽制,必須配合發聲。在輔助教學訓練時,從任何角度著手,都會促使整個歌唱機體成為最佳歌唱狀態積累。所以,系統應用到聲樂教學訓練中的時候,會兼顧生理與聲音兩大要素,需要相應的外部設施設備和計算機相互連接加以收集。其中,聲音模塊主要利用錄音設備與錄音軟件、音頻分析軟件等,生理模塊則是由喉鏡、生命體征監測儀器、圖像處理分析軟件等構成。系統針對學生構建相應的數據庫,基于傳統教學經驗,對各級段教學內容做量化分析,大量數據統計分析與結果可以為教師、學生的教學訓練提供更有力的參考數據[6]。
4.2.1聲音功能模塊實現
根據系統所具備的聲音功能,教師能夠詳細分析學生訓練聲音,并根據所顯示圖像數據,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教學指導。聲音子系統具備三大功能,其一,對聲音信號和音樂器信號進行科學實時處理;其二,對比聲音信號與音樂器信號;其三,根據差異實時反饋。一般情況下,系統接收到學生聲波形信號,會將此數據信息與標準進行比較分析,以此判斷學生的演唱技能。系統判斷學生演唱出現錯誤,會明確指出錯誤出現的具置以及類型。系統還可以播放正確數據信息,從而為學生提供有力參考依據。就其中出現的錯誤,系統可以分析出具體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法,學生通過不斷測試,熟練掌握演唱方式。
4.2.2生理功能模塊實現
在音樂課程教學中,系統提前設置多種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基于計算機為學生詳細闡述歌唱生理知識內容,并具體介紹人的口腔與聲帶等。另外,系統以設施設備為載體可以實時觀測學生的口腔部位,將學生的發聲器官與課件中備置的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從而促使學生充分了解器官的生理結構。在進行歌唱呼吸數據信息分析時,系統主要利用的是生理監測設施設備,以此全程監控呼吸與呼吸肌肉群的運動狀態。學生根據系統分析數據信息,充分了解自身呼吸運動狀態,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度調整,從而促使自身能夠處于最佳呼吸狀態[7]。
【關鍵詞】 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常規根管治療術
根管治療術經過100多年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逐步形成根管預備、根管消毒和充填的一套較完整的方法, 根管治療的最終結果是根尖病變的完全愈合, 而其長遠的目標是臨床上成功固定義齒的修復以及牙齒功能的保存。根尖周病多為牙髓病的繼發病, 牙外傷、咬合創傷、醫源性感染也可引發根尖周病。根管治療術中, 感染牙本質和壞死的牙髓組織主要依靠根管預備時的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去除, 根管沖洗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次氯酸鈉溶液和EDTA根管劑的聯合應用已經受到臨床醫師的認可。本科門診對一些有根管治療適應證的患者分別采用常規根管治療和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 取得的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口腔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實施根管治療術治療的患者180例, 男102例, 女78例, 年齡10~60歲, 平均年齡35歲, 發病時間1 d~6個月, 前牙48 顆, 前磨牙44顆, 磨牙88顆。根尖周病患牙數字化牙片均顯示根尖周組織密度改變, 牙外傷露髓者和牙髓炎患牙根據臨床檢查和牙髓活力測試均可確診。根尖周炎通常由牙髓炎進一步發展而來, 慢性根尖周炎者有竇道產生, 患者可明確指出患牙。前牙硬組織損傷導致冠折露髓, 冠折致牙齒缺損較大, 因美學修復需要, 無法保存活髓而需根管治療者。180例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和一次性根充組各90例, 由同一位口腔醫師進行治療和統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根尖周病患者術前術后均要拍攝數字化牙片, 常規開髓、拔髓、用根尖定位儀測量并確定工作長度, 采用鎳鈦旋轉器械進行根管預備, 用生理鹽水和次氯酸鈉溶液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根管劑聯合應用進行沖洗和預備根管。根管預備結束后, 一次性根充組直接用根充糊劑和牙膠尖用側壓法進行根管充填;常規組在根管預備后用氫氧化鈣封藥1周, 復診時確認具備根充條件時再完成根管充填, 要求充填致密且為恰填。在這兩組中有繼發急性根尖周炎和牙槽膿腫的患者, 根據病情進行對癥處理。兩組分別于治療完成后6個月、9個月后復查, 復查時拍攝數字化牙片進行對照。
1. 3 療效評定標準 成功:根管治療后和前牙冠折修復后的患牙無不適癥狀, 能夠正常行使咀嚼功能, 臨床檢查無根尖周病的癥狀, 無竇道或竇道閉合, 數字化牙片示根尖周病變已消失。失敗:患牙有明顯的自覺癥狀, 牙齒不能行使功能, 牙齒松動、出現咬合痛, 竇道不愈合, 數字化牙片顯示根尖周病灶未愈合。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常規組和一次性根充組均有2例患者治療失敗, 其他所有患者均治療成功, 兩組的成功率均為97.8%, 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 隨著社會的發展, 交通的發達, 牙外傷患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同時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 老年牙病患者人數日趨增長, 一次性根管治療術越來越受關注, 特別適用于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和外地患者, 以及前牙外傷導致冠折而急需美容修復者, 同時也適合那些需要成人陪同的兒童牙病患者[1]。兩種根管治療技術中, 都要求拍攝數字化牙片, 牙片圖像的數字化保存和提取非常容易, 便于和患者交流和溝通;再則根管預備時采用鎳鈦旋轉器械進行根管預備, 預備過程中產生碎屑推出根尖孔的可能性降低, 該器械具備生物相溶性, 抗腐蝕性, 減少了根管治療并發癥的發生。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也有失敗的病例, 發生治療失敗的原因很多, 可以發生在治療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不恰當的病例選擇、不規范的操作、根管清理不徹底以及根管沖洗消毒效果差等因素都與根管治療術的成敗相關[2]。常規根管治療術中根管內長期封化學藥物, 則出現藥物刺激性根尖周反應的幾率就越大, 發生根充失敗的幾率也就越高。因此, 嚴格采用無菌操作技術預備根管, 避免激惹根尖組織, 防止將根管內感染物質推出根尖孔, 在沖洗過程中不能過分進行加壓, 要用具備側方開口的注射器實施完成, 最大限度地減低醫源性損傷造成的術后疼痛反應, 這些都是在根管治療中要認真對待的。在操作中還需要注意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有其他病患, 操作時應注意全身情況對牙齒根管治療的限制和影響;以及前牙冠折進行美學修復的主訴與要求和兒童牙病患者替牙期特殊的牙齒結構等。
一次性根管治療術與常規根管治療術相比, 手術成功率一樣,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一次性根管治療周期短, 椅旁操作時間少, 再則鎳鈦螺旋器械、次氯酸鈉和ETDA等根管沖洗藥物的正確應用, 使激惹根尖產生二次疼痛的風險降低, 減少了患者的復診次數和時間, 臨床療效也具有可比性, 因此值得口腔醫師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楊正祥.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療療效觀察.求醫問藥(下半月), 2013(2):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