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肩周炎的的康復療法

      肩周炎的的康復療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肩周炎的的康復療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肩周炎的的康復療法

      肩周炎的的康復療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肩周炎;腹針;運動療法;功能恢復

      Observations on the effect of abdomen acupuncture and sport therapy on shoulder joint inflammation

      CAO Chun-mei, Li Xing-hua, HUANG Li-hua,et al.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NanXio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512400

      【Abstract】 Objective Observations on the effect of abdomen acupuncture and sport therapyon shoulder joint inflammation.It is a curative effect that improves the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bstacle particularly.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anto 3 groups,the treatment ngroup of 50 cases by abdomen acupuncture and sport therapy,the control group NO 1of 25 cases by abdomen acupuncture menthod,the control group NO 2of 25 cases by of sport therapy mentho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curative effect,efficacy-needed time and degree of improvement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Shoulder joint inflammation; Abdomen acupuncture; Sport function comeback;Recovery of funtion

      作者單位:512400廣東省南雄市中醫院康復

      肩周炎即肩關節周圍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病,是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損傷、退變等原因引起的慢性無菌性炎癥,祖國醫學中屬“痹癥”范疇,表現為肩部疼痛, 活動功能障礙。多發于50歲左右,女多于男,臨床治療方法較多,近年筆者采用腹針結合運動療法治療肩周炎,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年至2011年6月在南雄市中醫院康復科治療的門診及住院患者。納入標準: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醫病癥診療標準[1],診斷標準:①肩部疼痛以活動時和夜間尤甚,肩部有壓痛。②功能障礙:肩關節上舉、外展、內旋、后伸等活動受限。③伴有不同程度粘連。所有患者均通過臨床癥狀、體征、結合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和X線診斷,排除肩關節骨折、脫位、結核、化膿性炎癥、腫瘤及頸椎病等病變及90歲以上高齡患者。

      對100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成3組(①對照1組,②治療組,③對照2組),治療組50例用腹針結合運動療法組,對照1組25例用單純腹針治療、對照2組25例單純運動療法治療。

      治療組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68歲,平均(50±2.3)歲;病程最短2 d,最長2.5年,左肩患病20例,右肩患病26例,雙肩患病4例。對照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72歲,平均年齡(52±2.16)歲,病程最短3 d,最長4年10個月,左肩患病22例,右肩患病25例,雙肩患病3例。兩組患者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①用腹針治療,主穴中脘、商曲(?。忾T三角(患),辨證加減:肩部疼痛的范圍較大時以滑肉門為頂點的三角距離略長,肩部疼痛的范圍較局限時以滑肉門為頂點的三角取穴距離縮短。選用直徑為0.25mm的不銹鋼毫針,采用三部進針法,進針后停留3~5 min侯氣,3~5 min后再捻轉使局部產生針感以行氣,再隔5 min行針1次加強針感使之向四周或遠處擴散進行催氣,留針30 min。

      ②運動療法:留針期間術者幫助患者做患肢前屈、后伸、外展、內旋、外旋等動作,活動度以出現明顯疼痛為準,每個方向5~6遍。出針后利用爬梯、滑輪、肩關節回旋器等器械做主動運動訓練,雙臂交替輪流做肩關節的前屈與后伸,外展與內收,外旋與內旋,俯身畫圈法和爬墻活動體后拉手等動作,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加大活動量和活動范圍,訓練10~15 min/次。

      對照1組:采用單純腹針治療,方法同治療組;對照2組:采用單純運動療法治療,方法同治療組。

      以上腹針、運動療法1次/d,10次為一療程,休息2~3 d后再針一療程,2療程后統計療效。

      1.3 評估標準

      1.3.1 采用高岸肩關節功能評分量表,僅取疼痛和肩關節活動范圍2個項目進行評價。疼痛主要根據患者自覺疼痛程度和是否影響活動評分,最高分30分。肩關節活動范圍分別從前屈、外展、后伸、內旋和外旋5個方位評分,采用半計量法,以利于統計分析。

      1.3.2 臨床療效評定采用定性法,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關節前屈>150°,外展>120°,后伸>45°,內外旋>60°;顯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關節前屈120°~150°,外展90°~120°,后伸35°~45°;有效:肩部疼痛減輕,肩關節活動度較治療前增大,但仍有活動受限;無效: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無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軟件包,根據資料性質選擇不同的檢驗方法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選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選用t檢驗。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與對照1組有效率比較,χ2=5.09,P

      2.2 治療組與對照1組治療后肩關節功能積分比較 P

      2.3 隨訪 100例患者中完成1年隨訪共60例,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1年內治療組復發2例,復發率為6.67%;對照組復發5例,復發率為16.67%表明治療組1年內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6歲,于2010年3月23日就診,主訴:“雙側肩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6個月”患者半年前開始出現雙側肩關節疼痛,以夜間為甚,曾口服西藥止痛無明顯效果,查體:雙側肩關節無紅腫,右肩前屈75°,外展45°,外旋10°,內旋20°,后伸15°,左肩前屈90°,外展60°,外旋15°,內旋25°,后伸25°右側肱二頭肌長頭,喙突處,小圓肌,岡下肌壓痛陽性,肩關節X線攝片未見異常,診為雙側肩周炎。采用腹針結合運動療法治療,經1個療程治療疼痛減輕,肩關節活動明顯好轉,左側肩關節疼痛消失,2個療程后病愈,隨訪1年未復發。

      4 討論

      4.1 肩周炎多因感受風寒濕邪后所致筋脈失養,經氣痹阻,氣血不通,不通則痛,痛則筋脈拘而不用,或外傷勞損致肩部軟組織損傷,致使肌腱、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充血、水腫、滲出、增厚、粘連,導致肩關節疼痛,活動功能障礙[2~4]。

      4.2 治療組運用腹針對肩周炎具有獨特的治療效果,腹針療法根據薄氏腹部全息的特點提出以神闕為核心的調控系統,該系統對人體其他經絡系統具有調節控制的作用,因此腹針治療臟腑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具有臟腑最集中,經脈分布最廣,經氣感傳途徑最短,故能治療肩周炎引起的各種臨床癥狀,腹針取中脘調整機體的穩態;取商曲改善肩頸部血液循環,滑肉門在腹部全息圖上對應肩關節,用三角刺加強滑利肩關節作用并促進肩部血液循環,留針期間術者幫助患者做患肢前屈、后伸、外展、內旋、外旋等動作,疼痛得到行之有效的緩解,恢復肩關節活動功能[5~10]。

      4.3 為增加肩活動范圍,腹針后采用運動療法可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防止已分離開的粘連組織再度粘連,鞏固改善的肩關節活動功能,增強肌力,防止肌肉萎縮[11-13]。堅持進行運動療法,將多種有效治療疊加,對病情恢復快慢起重要作用。通過表1可以看出,腹針加運動療法,在短期內治療效果優于單純腹針或單純運動療法;由表2可以看出,治療后治療組肩關節功能積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本法療程縮短,治愈率提高,給患者的治療加強信心,能夠早日得到康復,因此腹針加運動療法,在肩周炎的臨床治療中行之有效,值得推廣。

      因此筆者認為腹針療法結合運動療法是治療肩周炎的理想方法。

      參 考 文 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2] 薄智云.腹針療法.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 何秀生.物理治療肩關節周圍炎192例.中華理療雜志,1994,5(1):17.

      [4] 孫娟. 運動療法早期介入綜合治療肩周炎.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1998, 2(2):73-75.

      [5] 劉份,周曉星.微波、針刺與運動療法給合治療肩周炎.中國臨床康復,2002,6(2):261.

      [6] 徐宏剛.肩保健操治療肩關節周圍炎.中國臨床康復,2002,6(2):258.

      [7] 閃劍.腹針配合推拿治療肩周炎163例報告.甘肅中醫, 2003,16(12):22-23.

      [8] 王小兵,汪燕.運動療法改善肩周炎肩關節功能障礙.中國臨床康復,2003,7(2):274-256.

      [9] 胡亞明,葉立漢.關節松動術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的臨床觀察.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4,10(7):434.

      [10] 陸永輝,王志紅. 腹針治療肩凝癥頑固性疼痛32例療效觀察.新中醫,2004,36(12):38-39.

      [11] 陳福初,黃瑾瑩. 腹針治療痛癥的體會.首屆腹針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2005.

      肩周炎的的康復療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關節松動術;溫熱式低周波療法;肩周炎;功能障礙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是臨床常見病,患者以肩部疼痛及肩關節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 且患者肩多發生廢用性肌萎縮[1],易發生于 50歲左右的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我科采用關節松動術, 溫熱式低周波療法治療肩周炎,并與超短波電療法,普通針刺療法進行療效對比,發現前者療效明顯優于后者,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近年在我康復科接受治療的肩周炎患者共120例,診斷參照 1991年全國第二屆肩周炎會議制定的肩周炎診斷標準[2], 將120例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齡41~75歲,患病部位:左肩 68例,右肩 46例,雙肩6例,病程18d~2年。對照組60例,平均年齡49歲,病程28d至2、3年。兩組患者一般情況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組采用肩關節松動術及溫熱式低周波療法肩關節松動術采用 Maieland的Ⅳ級手法[3],治療中, 針對患者肩關節疼痛,關節活動受限情況相應采用I、Ⅱ級手法分別進行;分離牽引,長軸牽引,向頭側滑動。如疼痛明顯時用緩節律。疼痛輕微時用快節律, 對粘連僵硬活動受限的患者采用Ⅲ、Ⅳ級手法分別進行;前屈向足側滑動,外展向足側滑動,后前向滑動,側向滑動,手法應在不增加關節疼痛的情況下逐步擴大被動的活動范圍。1次/ d,15 min / 次,10次為1療程。溫熱式低周波治療采用韓國產 HAT-2000溫熱式低周波治療儀,額定電源電壓220V(50/60Hz ),最大治療電流26.5mA,治療頻率調整選擇1.5~1000Hz,自動( Auto)程序選擇頻率(100~500Hz ),(處方1)治療時將兩個負極導子作為治療極放在患肩痛區(痛點)對置,正極置于后頸部正中位,溫度調至患者感覺舒適,( 25~3 0℃) 為宜,1號處方治療結束后,以疼痛為主患者再選擇自動(Auto )程序治療,頻率為( 100~1000 Hz ),治療強度以患者耐受限。1次/d,10次為1療程,患者先采用關節松動術治療后繼續溫熱式低周波治療,共3個療程,一療程后休息3d。并囑患者回家后加強相應的肩關節功能訓練。

      1.2.2 對照組采用超短波電療法配合針灸療法 根據患者疼痛部位,采用循經取穴治療,局部消毒后,選用 30號(1.5~2.0寸的毫針) 不銹鋼針直剌,取肩貞、肩井穴,配穴:肩前內側疼痛甚者配云門、尺澤,肩外緣及肩胛岡上、下穴痛甚者配曲垣,乘風等穴,肩后緣及肩胛骨下部疼痛者配天宗、外關等穴。針刺得氣即行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留針20~25min,1次/d,10次為1療程。超短波電療法:采用上海產超短波治療機,波長7.37 m,頻率40.68 MHz,功率250W,電容場法,患者取仰臥位,將電極對放置于患者肩(痛區) 對置,問隙2~3cm,微溫量(或無熱量),20min /次,1次/d,10次為1療程,患者先采用超短波電療法,后繼續針灸療法,共3個療程,1個療程后休息3d 。囑病人回家后加強肩關節功能訓練。

      1.3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治愈:疼痛消失,前屈上舉180°、外展90°、后伸50°、內旋90°,拇指可達T1棘突。顯效:疼痛消失,前屈上舉160~175°,外展80~90°,后伸45°,內旋拇指可L1棘突。好轉:疼痛緩解,前屈上舉140~160°、外展為50~80°, 后伸旋內拇指可達L3棘突。無效:肩關節疼痛及活動功能無改變。兩組均在3 個療程治療后,按所擬定療程判定標準進行評估。

      2 結 果

      兩組患者經3個療程治療后,觀察治療組治愈40例,治療時間16.9±8.12d,對照組治愈24例,治療時間26.11±10.87d,患者臨床痊愈例數,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經χ2檢驗,P

      3 討 論

      由于肩關節復雜特殊的生理結構及生物力學特征,其關節活動范圍大,有多種原因可誘發肩關節異常, 生物力學關系及異常運動模式形成,并導致肩周關節的損傷引起肩關節囊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癥及疼痛,形成軟組織粘連, 肌肉萎縮。臨床上以患者最早出現肩部疼痛,由于疼痛活動量減少, 進而引發周圍軟組織粘連,最終形成以疼痛、關節功能障礙及相關肌肉萎縮為主癥的肩周炎。

      對患者產生的疼痛, 肩關節功能障礙及異常運動模式,我們綜合采用關節松動術及溫熱式低周波療法進行治療,關節松動術是現代康復技術在臨床上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治療技術,可促進關節液的流動,增加關節無血管區組織的營養供應, 防止因活動減少而導致的關節退變能迅速緩解關節內的異常壓力及關節周圍肌肉的緊張,痙攣,恢復關節正常的生物力學關系及運動模式,保持和增加關節的伸展性,改善關節活動范圍,同時還可抑制脊髓及腦干致疼物質的釋放,提高痛閾[4],緩解疼痛。 溫熱式低周波在熱作用下通過低周波( 頻率100~1000Hz) 即低頻脈沖電流, 可以降低神經組織的興奮性,提高痛閾[4]。低頻脈沖電流具有良好的鎮痛,解痙消炎及促進血液循環作用。 應用關節松動術和溫熱式低周波療法協同作用加強了其療效。

      關節松動術,溫熱式低周波療法治療肩周炎與臨床常用的針灸、超短波療法比較,具有患者痛苦少,易接受,療程短及見效快等優點,是治療肩周炎的理想方法之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譚維溢.俄羅斯物理治療學的新進展[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2,24(6):242~243.

      [2] 郭長發.肩周炎的診斷與康復[M].北京:中國醫學科技出版社.1993:57-58,135-136.

      肩周炎的的康復療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肩周炎 康復鍛煉

      肩周炎即肩關節周圍炎,又稱五十肩、漏肩風、凍結肩等,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好發于50歲左右的中老年婦女。且以右側肩發病較多。肩周炎是一種以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障礙為特征的疾病。目前的該疾病的首選方法是非手術治療。而推拿療法又是其中較好的治療手段。筆者在實踐中體會到康復護理在推拿治療肩周炎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護理工作的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推拿治療的療效和預后。

      1臨床資料

      選取肩周炎患者4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齡最大者65歲,最小者34歲,平均年齡45.8歲;病程最長者4年,最短者5個月,平均9個月。主要臨床表現為肩關節疼痛,上舉及后伸活動功能受限。

      2治療方法

      筆者認為肩周炎的治療方法除施以按摩、理療及藥物外敷外,自我鍛煉至關重要。只要堅持正確有效的鍛煉方法,就能達到臨床治愈目的。為此筆者在護理工作中總結了“一旋、二摸、三爬”的鍛煉方法,并將之運用于臨床上,現介紹如下:

      2.1旋肩動作囑患者自然站立,雙手下垂,由前向后、自下而上旋肩,再由后向前、自下而上旋肩。動作的速度和幅度逐漸由小到大,以自身能忍受為度。

      2.2摸肩拉手囑患者坐位或站立,患側的手自健側手的手背開始逐漸向上摸,盡量去摸健側的肩胛骨及肩后,當感到疼痛難忍時,堅持10秒鐘再放下。然后在身體后面用健側手拉住患側手。并逐漸向健側手的上方拉動做適當次數?;蛘呋紓仁謫为毞庞谏眢w后面,手心手背交替,自臀部盡量往上摸背感到吃力時堅持10秒鐘再放下,做適當次數。

      2.3爬墻動作囑患者面對墻壁站位。雙手五指貼墻往上爬,身體盡量靠近墻,手盡可能往上爬。做適當次數。

      3療效標準

      治愈:肩關節活動正常,手臂前屈、內收、平搭對側肩關節,后伸、內旋,手至對側肩胛骨,外展上舉180°,疼痛消失;好轉:肩關節疼痛較前減輕,前屈、內收、后伸、內旋活動范圍明顯增大者;無效:經治療肩關節前屈、內收、后伸、內旋及疼痛無明顯改善者。

      4結果

      在推拿后配合康復鍛煉.經過30天的臨床觀察,痊愈17例,好轉22例,無效3例??傆行蔬_92.86%。

      5討論

      肩周炎的的康復療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火針 推拿手法 治療肩周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91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2)12-0212-02

      肩關節周圍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筆者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門診在128例患者治療中分別采用火針推拿綜合療法治療肩關節周圍炎和推拿手法治療肩關節周圍炎患者進行臨床療效對比,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128例患者均在我院康復科門診治療。按患者就診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火針+推拿組(64例)和推拿組(64例)。火針推拿組中,男30例,女34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55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6年;右肩患病38例,左肩患病24例,雙肩患病2例。推拿組中,男32例,女32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56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5年;右肩患病29例,左肩患病18例,雙側肩部患病1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依據。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①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多于男,右肩多于左肩,多為慢性發?。虎诩缰芴弁矗砸归g為甚,常被痛醒,但較少腫脹,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甚則肩臂肌肉萎縮,查體:肩峰下廣泛壓痛,肩關節外展、上舉、外旋、后伸、后背、上抬動作受限,不能做脫衣、梳頭、洗臉等動作;③有慢性勞損、感受風寒或外傷史;④X線攝片多為陰性,病程長者,可見骨質疏松。

      2 治療方法

      2.1 火針+推拿組。

      2.1.1 火針治療方法。穴取肩、肩前、肩后、阿是穴。令患者坐位,用醫用記號筆在患者肩部痛點和穴位做上火針治療定位標記,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后,選擇中粗火針在酒精燈上將針燒紅至白亮,垂直快速準確將針刺人阿是穴、肩、肩前、肩后約0.5cm,隨即迅速出針;同時用消毒碘氟棉球按壓針孔1~2分鐘。每周治療2次,5次為一療程,火針療法在推拿治療后施行。

      2.1.2 推拿治療方法。①雙手提拿肩周肌群:病人坐位,患者雙手置于頭枕部(此動作困難者,助手將其手抬起),術者雙手置于患肩前后,從胸大肌和背部肌肉開始向上反復提拿,也可雙手握住患肢前向離心端牽拉。其目的是使肩部和上臂各組肌肉粘連得以松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②抬肩:術者立于患肢側,略下蹲,將患肢伸直搭于術者肩上,術者雙手抱患肩,兩手拇指按于腋下部,其余指相交于肩頭來回旋轉揉動三角肌、腋下諸肌,大圓肌、胸小肌外側端,并慢慢上抬患臂。每次按摩5分鐘。③搖肩:患者坐位,術者立于患者后側,左手按壓患肩,右手握住患肢前臂,使肘關節屈曲,由外向上越過頭頂摸健側耳朵,然后再握患肢經胸前向對側肩部扣動,重復數次一。④旋肩:患者坐位,術者立于后側,一手按壓患肩,另手握住患肢前臂,將患肢作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劃圓圈運動,幅度由小到大,逐漸達到最大范圍。⑤揉捏肩部:患者坐位,術者立于患側,一手托其肘部,另手自肘部沿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向肩部按揉捏數次:然后做按肩旋后上提動作,操作宜輕柔,并按摩肩部痛處數次。⑥自動或被動爬高:患者面對墻壁站立,雙足跟并攏著地,患肢稍屈前舉,雙掌貼于墻壁上,手指伸直向上爬行,逐漸伸直手臂。患側手指摸高盡量向健側肢高度取齊。如此被動或主動反復爬高數次。囑患者根據病情選擇性勉力做患手搭對肩、后伸、內旋、劃圈、爬墻等動作約10分鐘,單手單杠吊肩5分鐘,并要求每天堅持上述功能鍛煉2次。⑦疏通經絡,舒展筋骨;此法主要是配合穴位按摩。術者用拇指按揉肩井、阿是穴、肩貞、中府等穴,每次按摩1~2分鐘。以上1-7項動作,每天推拿1次。其作用是改善肩部血液循環,有利于炎癥吸收,解除痙攣,松解粘連,促進代謝,恢復患肩功能。

      3 結論

      3.1 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衛生部制定,1997年第3輯)有關“肩周炎”的療效標準。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關節活動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顯效:肩部疼痛消失,但勞累或氣候變化時仍有,除后伸摸背僅能達第10胸椎外,其他功能均已恢復正常;好轉:肩部疼痛減輕,肩關節活動功能改善;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改善。

      3.2 治療結果(見表1)。

      從表中可見,火針推拿組有效率98.4%,推拿組有效率60%,說明火針+推拿組綜合治療肩周炎優于用單純的推拿治療肩周炎療效,值得推廣。

      4 討論

      推拿、火針療法綜合治療肩周炎共達疏筋活血、通經活絡、散寒去濕、止痛解除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滲出物的吸收之功效。正確使用推拿手法和選擇好病變時期是治愈肩周炎的關鍵。

      用火針治療時,對火候的要求是:火針針尖紅里透白,針刺手法要求快、準、穩,火針治療前對患者的病史要做詳細的調查了解,如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病史、有糖尿病病史或皮膚病的患者要謹慎使用火針療法或不用火針療法。

      肩部甚痛,功能障礙嚴重者,因疼痛不能配合治療時,可用2%利多卡因5ml,加氟美松2mg(或曲安奈德)的注射液,在肱二頭肌長頭肌健鞘內注射,以解除肌痙攣,緩解疼痛。同時應囑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每日堅持做有利于肩部活動的鍛煉動作,可縮短療程,以利康復。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出版,1994:201-203

      [2] 劉保延.火針[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4:17,34

      肩周炎的的康復療法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觀察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凍結期肩周炎的臨床效果及康復護理效果。方法 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治療組采用中藥熏蒸外洗、推拿手法和電針等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及康復護理;對照組采用口服中西藥治療及常規護理。結果 治療組基本痊愈率為43.33%,對照組為16.67%,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關鍵詞】 肩周炎;綜合療法;護理

      肩周炎是指肩關節疼痛及活動強直的一組臨床綜合癥,多發于50歲左右,女性略多于男性。肩周炎的發展過程,可以分為急性期(又稱凍結進行期)、穩定期(或稱凍結期)、解凍期三個階段[1]。凍結期以肩部及其周圍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部肌肉萎縮為主要表現,且病程長。本院從1997年2月~2005年2月運用中醫綜合療法治療本病,配合康復護理,效果滿意?,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40~70歲,平均56.50歲。平均病程3.21個月。對照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43~70歲,平均55.43歲。平均病程3.13個月。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組治療方法

      1.2.1 中藥熏蒸外洗 采用中藥熏蒸外洗、推拿手法和電針等綜合療法治療同時配合康復護理。中藥熏蒸外洗處方(三痹湯):獨活、秦艽、川芎、當歸、牛膝、黨參、茯苓、黃芪、續斷各30g,防風、生地黃、赤芍、肉桂、杜仲、甘草各20g,細辛15g,用煎藥機或不銹鋼大鍋煎煮,20min后將藥液倒入臉盆或水桶中。趁熱熏蒸患肩(患者仰臥,患肩裸露并懸空,注意保護好頭部以免被蒸氣燙傷),待水溫適宜后(以患者能耐受為準),采取腳高肩低和軀干轉向患側的姿勢使患肩浸泡在藥液中,或用紗布或毛巾外洗,敷貼肩周和上臂。每日1次,每次10min,每劑藥用3天,第2、3天加熱藥液即可。

      1.2.2 推拿手法 操作方法:患者正坐,術者用右手拇、食、中3指對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纖維走行方向撥動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及肩外側;此后術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牽拉、抖動和旋轉活動;最后幫助患者作外展、內收、前曲后伸等動作。要注意力度適宜,以患者能耐受為宜。每日1次。

      1.2.3 電針治療 取穴:手陽明經取肩骨禺、曲池,手少陽經取肩 、腧會,手太陽經取肩貞、天井。方法:采用G6805-2A型電針治療儀,每組穴位接一組電極,直流電斷續波治療,頻率為15~20次/min。同時用紅外線治療儀照射患處,每次20min,每日1次。

      1.3 對照組治療方法 采用口服中西藥治療。中藥選用三痹湯處方:獨活、防風、川芎、牛膝、芍藥各10g,秦艽、黨參、黃芪、生地黃、杜仲各15g,當歸、茯苓、續斷各12g,肉桂、甘草各6g,細辛3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用。西藥以布洛芬口服,每次0.2g,每日3次。接受常規護理。兩組均以10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同時配合功能鍛煉。

      1.4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的相關標準擬定?;救杭绮刻弁聪?,肩關節活動范圍正常(肩肱關節外展≥85°,肩部回旋≥135°),恢復正常工作生活。有效:肩部疼痛減輕,肩關節活動范圍有進步。無效:與治療前無明顯差別。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患者因肩關節劇痛和肩部功能障礙,影響睡眠和工作,有時會表現出焦慮、緊張情緒,也為疾病的預后擔憂。應加強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關心體貼患者的疾苦,對患者進行衛生知識的宣傳,提高患者對本病的認識,從心理上配合治療與護理,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消除因治療怕疼而引起的緊張心理。

      2.2 生活護理 協助患者穿衣、梳頭、系腰帶等。關心體貼患者,協助患者解決生活中的困難,鼓勵患者主動進行鍛煉,盡快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2.3 實施康復護理方法 ①局部保暖(溫熱療法):用毛線織一護肩,以棉布襯里貼身穿戴;②自我放松(保持肢體功能位):休息或勞作時使患肩處于松垂舒展狀態,避免聳肩及收臂狀態;徒手動肩保持和訓練關節活動度。包括:①患手摸肩,使患側關節屈曲,前臂貼于胸前,用另一手托住患側肘部,使患側手盡量向對側肩上摸去;②背后拉手,兩手在背后相握,用力將患手拉向對側;③過頭摸耳,使患側手盡量經過頭頂摸對側耳朵;④空中畫圈,將患側手臂伸直,以手在空中順時針和逆時針畫圈,盡量擴大范圍。以疼痛感減輕為止,每個動作重復3~5次,至少每小時活動1次。

      3 結果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略)

      與對照組比較,a:χ2=5.08,P

      4 討論

      肩關節周圍炎屬中醫學中肩痹、漏風肩、五十肩等范疇。肩周炎患者對冷刺激敏感,應注意保暖,但要強調“局部”,避免衣服穿得太多,被子蓋得太厚,患者全身發熱抵消暖刺激的局部效應。疼痛和軟組織痙攣使患者經常處于聳肩和收臂姿態,使患部組織的壓力增高,妨礙血液流通,使組織的氧供減少,加重疼痛,形成惡性循環,應引導患者有意識的放松和舒展肩部,消除反射性的肌痙攣[3]。在肩周炎的初期應鼓勵患者多做肩部活動,特別是多做大幅度的活動,以預防關節粘連和肩部軟組織拘緊攣縮;發展期的凍結期應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自練為主,循序漸進,避免強行牽拉;解凍期指導患者采用手指爬墻,彎腰畫圈,后伸肩等練功法,直至功能完全恢復,同時注意肩部保暖和防止肩部外傷及過度勞累[4]。患者因肩關節疼痛和肩部功能障礙,影響睡眠和工作,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緊張情緒。中醫學認為,本病內因是肝腎已虧,氣血漸衰,經脈空虛,筋骨失去濡養;外因是勞傷經脈,氣血閉阻淤滯或外感風寒濕邪,客于經絡,阻滯不通。中醫綜合療法通過化學成分、溫度、機械、電的刺激,直接作用于病灶,增加內能,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血供,促進組織的修復,故能提高療效。從本組治療結果顯示,患者基本痊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崔俊.綜合刺絡療法治療急性期肩周炎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4,(8):549.

      [2] 周秉文.肩頸痛[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293.

      相關期刊更多

      中華肩肘外科電子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頸腰痛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安徽省教育廳

      按摩與導引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廣東省中醫藥局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456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经典千人经典日产| 男人的天堂av亚洲一区2区|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国产婷婷香蕉久久久久久|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亚洲激情电影在线| 亚洲婷婷第一狠人综合精品|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亚洲综合激情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亚洲乱码中文论理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