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腫瘤科和腫瘤內科的區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臍診和臍療的方面,中醫認為肚臍內通五臟六腑,因此也可以稱為治療或養生的所在。那么中國的古人是如何通過肚臍來調理身體甚至養生的呢?什么樣的肚臍是比較健康的呢?黃金昶談道,古人非常重視肚臍,例如號稱活了800歲的彭祖,其實有人考證活了130歲,堯舜的時候尚且年過七十古來稀,他能活130多歲,他的身體也是靠這肚臍。彭祖用的是艾灸,也就是拿艾條在肚臍上放上藥,然后再灸肚臍上的藥粉,所以他很長壽,后來歷朝歷代好多養生的人特別推崇彭祖,說他是養生鼻祖,他確實自己也長壽,這跟蒸臍法是有關系的。后人就根據彭祖的一些經驗總結了一個方,然后把五靈脂、川斷、兩頭尖、乳香、沒藥、青蓮、麝香這些藥研成細面,放到肚臍上用艾灸熏。它能治一些元氣不足的病,比如男子下元虛損、腰酸;有的人腎氣不足而中年求子,用這個方以后腰也不酸了也生孩子了;有的女子例假不是特別好,宮寒容易不孕,通過熏肚臍很快就能懷孕,所以這種方法非常好。除了彭祖之外,還有古人也用過蒸臍法或者類似的方法,例如中醫界歷史上壽命比較長的藥王孫思邈,也是特別注重艾灸,他40歲之前身體比較弱,后來又發現艾灸非常好,而且肚臍這塊兒又是養生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他形容自己是艾火滿身燒,然后重點熏他的肚臍,活了102歲。
用艾條艾灸肚臍,也就是我們說的神闕穴,能升清降濁,升清就是把物質吸收了運送到全身,糞便就是濁氣,可以通過腸道給它排下來,所以它能調脾胃就能排便。要治療便秘的可以點根艾條熏肚臍,直接垂直對著肚臍就可以,因為肚臍跟別的地方不一樣,肚臍能承受的溫度比校高,因此為了避免燙傷可以把食指和中指放在肚臍兩邊夾著,這樣就能感覺到艾條的溫度和皮膚的溫度,能感覺溫度特別燙的時候就慢慢稍微提起點來,溫度一下來馬上再熏,每天10分針就能幫你排便。而且也可以用來治腹瀉,曾經有個化療病人一個小時腹瀉六次,黃金昶建議也用艾條熏肚臍,結果熏完半根就不拉了。治療便秘跟腹瀉的區別就在于,治腹瀉的時候艾灸的時間要長一些,大概半個多小時。腹瀉就是中醫講的清氣不升,所以通過長時間熏肚臍可以把脾氣給它升起來。
針對兩位經常胃疼的患者,黃金昶建議在灸肚臍的基礎上再加上中脘穴,這是因為肚臍的位置下邊是跟腎有關系,上面跟脾胃有關系,要調脾胃就不得不提到躡脾胃關系很密切的中脘穴。兩個肋骨中間有個叫劍突,劍突跟肚臍的正中間就是中脘穴,所以艾灸是做熏神闕的時候加上中脘穴,而且先熏中脘5到10分鐘,再灸神闕10到20分鐘,這樣不容易上火。
專家提示,艾條一定要距離穴位兩至三厘米,用食指和中指輕按穴位的兩側,用手指來感知溫度。中醫認為肚臍是父母贈予我們的元氣,元氣就保在肚臍里邊了,通過可以強壯肚臍臟腑功能,所以說肚臍是生命的根本,元氣越足腎氣越好,腎氣越足肚臍就會越飽滿。
為什么說睡覺的時候一定要蓋上肚臍呢?
專家說我們清醒不睡覺的時候,陽氣固于體表防護不讓外界侵犯,睡覺的時候陽氣就進入體內,這樣體表的陽氣就不夠了,這時候防御的功能就比較弱,寒邪和濕邪就容易通過肚臍傷害到人體產生腹瀉、嘔吐,所以溫養肚臍可以很好地養元氣固腎氣。腎氣不足有哪些表現?腰酸、沒有力氣、嗜睡。專家表示,中醫特別推崇張仲景,張仲景在書里說道“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就是老想睡覺,是陽氣不足、腎氣虛的表現,甚至元氣不足的時候需要補。
黃金昶說在腫瘤科腎氣虛很常見,因為做化療的病人特別多,化療以后往往最容易使白細胞受損,其中有個病人做了40多次化療身體很弱,每次做完化療以后就會怕冷,而且反復的感染,夏天他得蓋兩床被子,穿三身病號眼蓋著,而且專門找陽面的靠窗戶的床來住,能曬到太陽,這就是明顯的陽氣不足。于是專家就給他肚臍放了一些藥并通過艾灸,很快白細胞就上來了,病人也不怕冷了,陽氣補上來了以后各個臟腑的功能也恢復了。那么到底用的什么樣的藥放在肚臍呢?專家解釋,有附子、干姜、肉桂,它們能夠通過肚臍把陽氣補上來;另外,當歸是補血的圣藥,它補血的作用很強;血竭也是―個活血的藥,能夠促進骨骼的微循環促進它造血;冰片能夠透皮,使得藥物通過肚臍很容易被吸收;這幾個藥打成細粉,過100鉬的細篩,這樣面就特別細了再放到肚嚌填滿,然后可以用一些橡皮膏或者肚臍貼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做艾灸。如果不艾灸的話就一直貼,24小時換一次,換藥的時候最好用淡鹽水把它清洗干凈,然后換成新的。為什么要換冼,有兩個方面原因。第一因為它容易感染,第二把它清理以后藥物更容易吸收,藥效可以持續―天。肚臍是天然的―個凹槽,容易把藥吸收在這個地方,而且它的溫度比別的皮膚的溫度要高一些,藥物容易吸收,這種通過直接吸收不經過肝臟吸收還能保護肝,吸收度比口服的還要高,所以說肚臍是非常好的給藥部位。
為什么說補益元氣非得選神闕?
因為肚臍又稱神闕穴,與任脈、督脈、帶脈關系非常密切,任脈為陰脈之海,對全身陰經有總攬總任的作用,其脈氣與手足各陰經相交匯;督脈為陽脈之海,它的脈氣都與手足三陽經相交匯;帶脈橫行腰腹之間能約束諸經,足部的陰陽經脈都受帶脈的約束,故神闕穴通過任脈、督脈及帶脈與諸經絡相聯系,所以說通過灸神闕可以調理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為什么補陽氣不選陽脈之海的督脈呢?專家解釋,中醫講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是互相來滋養的,要求陽氣必須從陰經上選一個陽穴,尤其是神闕穴。古人如何利用丹田來養生?
坡專門揉的是神闕附近的丹田區前后,坡對于穴位很有研究,他對丹田的認識很深刻,丹田所在的小腹區域覆蓋氣海、關元、神闕等穴位,這些穴位都是與我們的腎氣有直接關系的,自神闕穴開始,神闕穴為陽穴,陰焦穴為陰穴,氣海穴為陽穴,石門穴為陰穴,關元穴為陽穴,中極穴為陰穴,這幾個陰陽交替,更似我們腎的一陰一陽,從而調補腎氣。
專家推薦,可以用肉桂、小茴香適量研磨,將粉末放人肚臍中,再用膠布貼住肚臍即可。桂皮能補腎陽,而且這種熱的東西容易使藥物吸收,中醫講它可以促進氣血化生、引火歸源,用它不容易上火;古人認為茴香能夠暖腎散寒,在神闕穴放這兩種藥能很好地補腎氣。但是除了補的作用,肚臍也有可能與腫瘤、消化、內分泌等疾病有聯系,因為肚臍長在腹部,寒邪容易通過肚臍侵犯到腹部的一些器官,肚子著涼了會嘔吐腹瀉,這是傷及了腸道。肚臍內也可以長腫瘤,因為它跟膀胱關系比較密切,肚臍的轉移瘤可以見于胃癌、膽囊癌、卵巢癌,轉移到肚臍上頭。據統計肚臍上有1400種細菌,而且一半的細菌是不常見的細菌,如果用手摳的話很容易感染,由于臍下邊沒有淋巴組織,它很容易沿著肝緣韌帶直接侵犯到肝,造成一些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