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尾氣治理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從作業場所布局、噴涂作業、危害防護設施、個體防護裝備、危害因素檢測、勞動用工管理等加強木質家具制造企業開展高毒物質危害治理,督促企業落實職業危害防治的主體責任,要求采用無毒或低毒的油漆和膠黏劑,引進自動化機械設備,減少人工操作,從源頭上降低高毒物質危害,實現全縣木質家具制造企業作業場所高毒物質濃度達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二、治理內容及進度要求
全縣木質家具制造企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高毒物質危害治理:
(一)建立由企業主要負責人負總責的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
(二)按照規定設置或者指定職業健康管理機構,配備具有職業危害防治專門知識的專兼職管理人員;
(三)建立并嚴格執行高毒物質危害檢測制度,每年至少聘請有資質的技術服務機構進行一次高毒物質危害檢測;
(四)企業應進行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日常監測,監測結果應及時公布;
(五)高毒物質危害因素崗位必須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并對崗位從業人員進行職業危害以及緊急情況下應采取的防護措施的教育培訓;
(六)高毒物質危害崗位從業人員上崗、輪崗前組織員工培訓,提高接觸高毒物質從業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
(七)高毒物質崗位配備符合《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和《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GB/T18664)要求的防護服、手套以及防毒面具,并督促其正確佩戴使用;
(八)接觸高毒物質危害因素的從業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健康體檢,并依法組織從業人員進行崗前、崗中和離崗職業健康體檢;
(九)噴漆間必須獨立設置,不得與其他工序混用;
(十)噴漆間必須采用上進風下出風、正負壓相結合的通風方式,保證空氣新鮮通暢;
(十一)噴漆間必須使用水簾(水幕)降毒和流水排毒的措施,保證噴漆間毒物及時排出;
(十二)噴漆間內應設置沖洗設施,采用流水線作業的,噴漆作業點必須設置局部隔離防護設施并使用水簾(水幕)降毒和流水排毒的措施;
(十三)流水線上的打磨、擦色、烘干等作業點必須設置通風排毒設施,涂膠和晾漆環節與其他作業隔離,并設置通風排毒設施;
(十四)木質家具制造企業應當履行的其他法定義務。
木質家具制造企業高毒物質危害治理進度(詳見附表)。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織,加強領導,
各鄉鎮、開發區要充分認識木質家具制造企業高毒物質危害的嚴重性和開展治理工作的緊迫性、必要性;要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領導,根據《方案》精神,細化轄區內木質家具制造企業高毒物質危害治理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內容,精心組織,全力以赴抓好落實,切實把治理工作抓緊抓實。
(二)加強宣傳,廣泛發動
要加大對木質家具制造企業高毒物質危害治理工作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及時宣傳開展木質家具制造企業高毒物質危害治理工作部署,加大輿論和群眾監督,宣傳先進典型,曝光落后單位。木質家具制造企業要充分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發動廣大從業人員參與治理工作,形成木質家具制造企業高毒物質危害治理的良好氛圍。
(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要加強對木質家具制造企業高毒物質危害治理工作的領導,指定專人負責治理工作。安監、衛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商、工會等部門要密切協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在審批項目和核發相關證照時嚴格把關,共同推進木質家具制造企業高毒物質危害治理工作。
(四)加強監管,務求實效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質量強省”戰略,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工程質量和生活居住環境質量要求為目標,以實施建筑強省戰略為載體,以保障建筑工程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為重點,堅持示范引路,完善扶優扶強政策,建設一批轄區內建筑業企業質量管理全省領先、工程實體質量控制良好、工程創優奪杯工作突出的質量強縣和一批質量基礎扎實、管理理念先進、品牌建設突出、標桿帶動作用強的工程質量強企,為推進全省工程建設領域質量強省建設探索路徑,樹立標桿,切實推動全省工程質量總體水平再上新臺階。
二、目標、范圍及主體
(一)目標。圍繞“到2015年,力爭創建20個質量強縣示范縣”的總目標,自2012年到2015年,每年著力建設2個以上轄區內建筑業企業工程質量管理全省領先、工程實體質量控制良好、工程創優工作突出的工程質量強縣。20家以上質量基礎扎實、管理理念先進、品牌建設突出、標桿帶動作用強的工程質量強企。每年從中推薦確認一批“省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示范單位”。
(二)范圍。工程質量強縣的建設范圍是全省行政區域范圍內的縣(市、區),工程質量強企的建設范圍是在省行政區域范圍內注冊的建筑業企業。
(三)主體。工程質量強縣的主體是全省行政區域范圍內的縣(市、區)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工程質量強企建設主體是列入建設范圍內的所有建筑業企業。
三、建設標準
(一)工程質量強縣建設標準。
1、工程質量基礎扎實。質量安全責任體系健全,當地政府有促進工程質量建設的政策意見,質量安全監管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有效保障。建立質量監管信息平臺,基本實現工程質量檢測和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化。加強施工現場信息化建設,重點工程全部實行“數字化工地”管理,實現施工現場遠程監控。建筑節能工作全面推進,新建民用建筑全部實施節能設計標準,建筑用能監管、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引導低碳綠色建筑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2、工程質量控制良好。轄區內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質量達到國家標準或規范要求,交驗合格率達到100%,大中型工程建設項目一次性驗收合格率達到100%。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制度覆蓋率達到100%。住宅工程質量通病得到有效治理,結構安全重要使用功能質量問題投訴率按套控制在0.5%以下,一般性質量問題投訴率按套控制在1%以下。不發生因工程質量引起的在建和已建建筑物倒塌事故,不發生因工程質量投訴而引發的30人以上群體性越級上訪事件。
上一年度,轄區內企業或工程創建1個以上國家級獎項工程,5個以上省級獎項工程(其中本地工程創建錢江杯優質工程不少于2個),10個以上地市級獎項工程(其中本地工程創建地市級獎項工程不少于4個),且有企業獲得地市級以上政府質量獎。
3、企業建設全省領先。轄區內一級以上建筑企業全部建立企業技術中心。所有企業基本實現信息化管理,二級及以上建筑業企業全部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積極參與各級標準、工法的制定和編制,為主制定2個以上國家、行業及地方標準,編制國家級工法2項,省級工法5項以上。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標準制定工作,轄區內一級以上建筑企業基本實現企業標準備案。轄區內有2家以上名牌、著名商標等省級以上名牌企業,并實現年產值超50億元。
(二)工程質量強企建設標準
1、質量管理體系健全。導入并實施先進有效的質量管理方式,有健全的質量管理機構和質量獎懲制度,企業質量保證體系基本健全,企業質量管理工作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組織開展質量管理小組、質量攻關、質量培訓等活動,實施關鍵崗位人員持證上崗制度。企業具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并全面實現信息化管理。企業標準實現備案,企業標準化工作位于行業前列。
2、企業生產經營誠信。企業市場行為規范,經營業績突出,合同履約情況良好,上一年度未發生因拖欠農民工工資造成群體性上訪事件。按時足額繳納國家和地方稅金及其他應繳費用,上一年度上繳營業稅均在5000萬元以上(專業企業在2000萬元以上)。關心民生,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符合省級文明標化工地要求。
3、企業品牌建設突出。擁有名牌、著名商標等省級以上名牌,上一年度完成建筑業產值50億元以上(專業承包企業年完成建筑業產值20億元以上)。企業具有國家級工法1項或省級工法3項以上(專業承包企業具有專利10項以上)。上一年度具有國家級工程質量獎項1項以上或省級以上工程質量獎項5項以上(專業承包企業可按參建計),且必須獲得地市級以上政府質量獎。企業的所有竣工工程合格率達到100%,上一年度內未發生過質量事故及因工程質量引起的群體性上訪事件。
四、主要內容
在全面落實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質量強省的若干意見》及我廳《關于實施質量強省建設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的意見》的基礎上,圍繞工程質量強縣、強企建設的總體思路和目標,突出以下內容:
(一)突出品牌發展和精品工程戰略。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以強勢、優勢企業為主體,把提高科技含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作為創立品牌的重要條件,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創建著名商標和知名商號,促進資源要素向強勢、優勢企業聚集,形成一批具有很強競爭力的品牌企業。積極開展工程創優活動,鼓勵、引導和支持企業積極參與魯班獎、錢江杯及各級政府質量獎等各類工程質量創優評選活動,促進工程質量水平進一步提高。
(二)提升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水平。加大“建筑業10項新技術”推廣力度,鼓勵企業進行二次開發和自主創新,積極申報和創建屬于自己的技術專利。積極推動企業創建企業技術中心,推進企業建立技術標準工作,促進企業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鼓勵企業總結推廣“四新”技術應用,爭創省級工法和國家級工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依法保護建筑企業的工法、專有技術、計算機軟件、科研成果、設計方案等知識產權,切實保障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權益。
(三)推進工程質量標準化建設。加強工程建設標準體系的研究,努力提高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積極推動工程建設企業標準編制工作,鼓勵和支持有能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國家及行業標準的制修定。加強工程建設標準的宣貫和實施監管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宣貫培訓活動,切實加強對重點標準和新批準標準的宣貫工作,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的法制意識和貫徹執行標準的自覺性。
(四)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嚴格執行《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加大新建建筑執行節能標準的監管力度,確保新建民用建筑設計、施工階段節能執行率達100%。以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為重點,穩步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建筑規模,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項目、光電及地源熱泵技術建筑一體化應用。
(五)積極推廣綠色施工。鼓勵建筑施工企業發展建筑構配件、制品和設備的生產,逐步提高建筑施工工業化水平。制定綠色施工管理規定和綠色施工評價標準,加強對建筑工地綠色施工的指導,全面開展綠色施工工地創建活動。推進綠色施工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提高施工現場能源、資源利用率,降低施工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提升建筑施工工地管理水平。
(六)強化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加快工程質量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企業質量信用檔案,實施質量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建立完善建筑市場和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平臺。以實行不良行為記錄為切入點,將工程項目施工許可、質量安全監督、竣工驗收備案等法定程序辦理情況,和承發包交易情況,以及參建各方的市場行為,逐步納入信息化管理,通過網絡,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將質量誠信內容作為工程質量強業、強區、強企創建及先進個人示范創建活動的重要內容,推動一批重點企業建立質量誠信制度。
(七)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注重企業質量信譽的形象建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堅持持續創新、卓越管理,進一步確立以人為本,以質取勝的核心價值觀。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參與“千爭創萬導入”活動,推行卓越績效模式、精細化管理及5S管理、6σ管理、精益管理、全面質量管理等有效管理方法,推動企業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不斷提高企業自身質量控制能力。
(八)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人才發展機制,完善各類注冊執業資格制度,優化人才隊伍結構。積極引進、培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強企業家隊伍,管理人才隊伍、技術專家隊伍建設,實現建筑業人才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人才型轉變。大力推進民工學校建設,繼續加強現場施工管理隊伍和一線技工、農民工隊伍建設,加強特種作業人員培訓,逐步實現農民工向現代產業工人的轉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把建設工程質量強縣、強企作為實施質量強省建設,促進工程質量水平提升的一項重要工作,切實加強領導。要根據本地實際,按照各自職責,認真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本地區開展工程質量強縣、強企建設活動的目標和任務,做好活動的組織動員、示范單位審查和推薦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以開展工程質量強縣、強企建設活動為有效載體,通過市場與現場聯動機制,建立健全工程質量激勵機制。要加大對工程質量強縣、強企建設活動的政策支持力度,對在工程質量強縣建設活動中工作突出的縣(市、區),在省建筑強市(縣)評審中給予一定的傾斜;對被確認為“省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示范單位”的建筑業企業,在資質升級、市場準入、招投標及信用管理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
關鍵詞FOLFOX4;胃癌;化療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高,術后復發、轉移率高,死亡率高。部分患者確診已屬晚期,失去手術根治機會,對于不可手術及術后復發轉移的晚期胃癌患者,化療是其主要的手段,但胃癌化療的規范仍然沒有系統化。近來出現的胃癌化療新藥奧沙利鉑,國內外對其療效有一定的肯定[1、2]。我院2006年1月-2008年7月應用含奧沙利鉑方案FOLFOX治療晚期胃癌33例進行觀察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33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齡36~72歲、中位年齡54歲,全部病例經病理學或細胞學證實。原發灶及轉移灶均具有可測量客觀病灶,均為初治。其中,低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13例,高分化腺癌5例,或細胞癌2例,粘液腺癌2例。所有病例體質狀況評分 (KPS)≥60分,化療前所有病人的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均基本正常。
1.2治療方法
采用FOLFOX4方案:即奧沙利鉑? 85mg/m2靜滴2h,d1;四氫葉酸鈣200mg/m2靜滴2h,d1,2;5-氟尿嘧啶400mg/m2靜注d1,2,繼5-氟尿嘧啶600mg/m2,持續靜滴22h,d1,2,每2周為1個周期。奧沙利鉑均用5%葡萄糖配制,不與5-氟尿嘧啶混用,且用奧沙利鉑當日及其后2~3d內忌冷食、冷飲及接觸冷物體。化療前常規預防性應用5-HT3拮抗劑止吐。化療后每周檢查1-2次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化療4個周期后評價療效。
1.3療效評定標準
按WHO統一標準評價療效,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進展(PD),以CR+PR為有效,有效者4周后再確認,疾病無進展時間(TTP)為自治療開始至腫瘤病灶出現進展的時間、生存期為治療開始至死亡時間。毒副反應按WHO抗癌藥物急性與亞急性毒性表現和分度標準觀察和判斷分為0~Ⅳ度。
2結果
2.1臨床療效
全組33例患者均完成4個周期以上化療,可評價療效的33例患者:CR2例、PR13例、SD8例、PD10例,總有效率45.4%,另外我們對TTP也做了初步統計,中位TTP4.5個月,中位生存時間為7.2個月。
2.2毒副反應
主要毒副反應為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末鞘神經炎及靜脈炎等,大多數為Ⅰ~Ⅱ度,其中中性粒細胞減少(Ⅰ度12例,Ⅱ度6例),而血紅蛋白、血小板下降少見;由于常規預防使用了5-HT3受體拮抗劑,惡心嘔吐不明顯。但食欲下降(Ⅰ度22例,Ⅱ度9例),口腔炎(Ⅰ度3例,Ⅱ度4例,Ⅲ度2例),腹瀉(Ⅰ度7例,Ⅱ度4例,Ⅲ度10例);靜脈炎19例。外周神經毒性隨周期增加而加重,其中Ⅰ度20例,Ⅱ度10例,Ⅲ度1例,主要表現為肢端麻木,感覺遲鈍,遇冷后加重。5例出現血清轉氨酶升高。無明顯腎毒性和心臟毒性,上述毒副反應均經對癥治療及停藥后2月基本恢復,未發生因化療產生嚴重不良反應而終止治療者,無化療相關性死亡病例。(見表1)
3討論
胃癌是我國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多年來位于首列,胃癌早期癥狀不典型,一經發現多為局部晚期或已發生轉移,往往錯失手術機會,幫化療是其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3、4]。過去以5-氟尿嘧啶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方案在臨床廣泛應用,但緩解率低且毒性較大。EAP方案曾報道有效率近50~60%,但由于毒性大,病人不能耐受,故目前仍無統一的胃癌化療方案。
奧沙利鉑屬于第三代鉑類抗癌藥,名為左旋反式二氨環已烷草酸鉑,具有水溶性高,毒性低和抗瘤譜廣。奧沙利鉑通過產生烷化復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鏈內和鏈間交聯,從而抑制DNA的合成和復制,與5-氟尿嘧啶有明顯的協同作用,加用5-氟尿嘧啶的增敏劑四氫葉酸鈣,該組方稱FOLFOX方案,由于給藥劑量及用藥時間的差異而衍生7種FOLFOX系列,本組應用FOLFOX4方案治療晚期胃癌,總有效率45.4%。與國內外報道的相符。奧沙利鉑為劑量為限制性神經毒性,主要表現為肢端感覺異常和遲鈍,遇冷誘發和加重,均為可逆性,其次再有輕度的胃腸道反應、腹瀉、粘膜炎、血液毒性發生率不高,嚴重者甚少見[5]。FOLFOX4方案治療晚期胃癌可見療效滿意,耐受性良好,是一個較好的聯合化療方案,值得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胃癌化療的現狀和新進展.臨床腫瘤雜志,2006,11:641? 652.
[2] 金懋林、陳強、程鳳歧等.奧沙利鉑聯合亞葉酸鈣和5氟脲嘧啶治療晚期胃癌的研究[J].中華腫瘤雜志,? 2003,? 25(2):? 172174.
[3] 孫燕、周際昌.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02-107.
[關鍵詞] 原位心臟移植;圍手術期護理;配合;術前準備;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1-0153-03
Study on the per operative nursing in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YE Cuiling SU Jianwei LIANG Qingmei
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5284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per operative nursing in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15 patients underwent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the patients with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query the inform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the heart transplant physician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with the process of primary heart transplant surgery to regulat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operative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surgery. Results 15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operation; the operation time was (7.4±1.2)h. The flow time was (295.2±55.7)min. The volume of bleeding was (2200.5±895.4)mL. 14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after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16.5±5.2)d, there was no infection and rejection occurred, and the cardiac function recovered to grade Ⅰ to Ⅱ months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er operative nursing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uccess of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the important factors are to cooperate actively.
[Key words]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Nursing cooperation; Cooperation;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Postoperative care
S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心臟移植手術在終末期心臟病患者的治療中獲得開展并逐漸成熟,其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治療效果已經受到國內外的公認。但心臟移植手術需要打開胸腔和腹腔兩個腔體,心臟需要離體同期完成瓣膜手術以及特殊的心臟保護措施等[1-2],手術較為復雜、難度較大,對醫護人員專業技術的要求較高。有研究報道[3],充分的術前準備,嫻熟的手術配合,優質的術后護理是提高手術效率和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但就目前而言,心臟移植手術由于受供心獲取數量的限制,并未達到廣泛的推廣,圍手術期的護理也尚未形成規范化的流程。現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例進行原位心臟移植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對規范化圍手術期護理方法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5例進行原位心臟移植的患者,納入標準[2]:①首次進行心臟移植的患者;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③術前全體反應性抗體實驗(PRA)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供體與受體的血型一致,供體與受體體質量相差在20%以內。于胸骨正中切口,將心臟取出后,放入冰水中并重新檢查,確定供體心臟無心血管疾病后,在全麻低溫體外循環下進行心臟移植手術,所有患者均采用雙腔靜脈原位心臟移植方法。將病心移除后,把供體心臟放于正常心臟的解剖位,并在心包腔內放置大量冰屑,保護心肌。吻合順序為左心房、上、下腔靜脈、主動脈及肺動脈[4]。術畢留置起搏導線,逐層關胸。
1.2.2 護理方法
1.2.2.1 術前準備 (1)人員準備:組成心臟移植專科小組,由心外科、手術室、監護室的護士共同組成,術前心外科護士完成心理護理,機體準備、常規準備等。①心理護理:由1名高年資、心臟移植手術配合護理經驗豐富、護患溝通能力好的護士熱情的接待患者,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進行術前訪視,首先向患者進行自我介紹,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結合宣傳資料向患者講解心臟移植手術的麻醉方式、手術流程、配合和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借助心臟移植成功的相關病例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信心,使其e極的配合手術[5]。②機體準備:重點預防和控制感染,指導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提高抵抗力。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術前嚴格臥床休息,進行心功能監測。遵醫囑對患者進行治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控制心衰。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預防并發癥。③常規準備:包括常規按照醫囑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采集患者的血、尿、便標本等送檢。常規備皮(按照手術部位)、做藥敏試驗以及交叉配血。常規腸道準備,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以及睡眠情況,酌情使用安眠劑以及鎮靜劑。手術室護士按照分工不同完成物品準備、藥品準備以及環境準備[6]。
1.2.2.2 術后護理 (1)手術室護士及ICU護士護理:術畢,巡回護士通知監護室護士,交接患者。其中重點交接未用完的血制品。通知患者的家屬,告知手術成功,且患者已經轉入ICU,安撫家屬的情緒。患者病情穩定后進行術后訪視,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并說明手術情況,講解術后注意事項,進行康復指導。詢問患者對手術室工作的建議和意見,以實現手術配合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2)病房護士護理:①循環系統的護理:患者病情穩定轉出ICU后,病房護士需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無創或有創,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確定)、脈搏、體溫、呼吸等生命體征,發現異常情況(心律紊亂、異位心律、室顫等)及時通知醫生。密切觀察患者甲床、口唇、皮膚的顏色、體溫、動脈搏動情況、靜脈和毛細血管充盈情況。若術后體溫≤35℃給予保暖復溫,體溫恢復后,撤出保暖措施[7]。若防護性高熱,給予物理降溫,若不能有效控制給予藥物治療。②呼吸系統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按需吸痰,吸痰前吸氧,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加強患者在機械通氣期間的監測,根據結果調整呼吸機參數,做好呼吸道加溫濕化。妥善固定好各種管道,定時測量插管的長度,對于出現躁動的患者給予鎮靜劑,預防導管的意外脫出。定期聽診雙肺音,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鼻煽和紫紺,幫助患者翻身叩背。氣管插管拔除后,持續給予吸氧或鼻塞CPAP,給予地塞米松+慶大霉素+糜蛋白酶超聲霧化預防呼吸道感染[8]。③各種管道的護理:加強動脈測壓管、心包縱膈管、導尿管的護理、胃管以及輸液管道的護理,按護理常規進行。④心理護理:術后一段時間段內需要保護性隔離,責任護士應該加強對患者的關懷,通過語言與非語言溝通的方式加強與患者的交流[9],向患者傳遞康復信息,幫助患者樹立起康復信心。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課為患者播放音樂,并讓家屬探視。⑤一般護理:在患者的骨突出處涂抹用賽膚潤并局部按摩,以預防壓瘡的形成。保持床單清潔無褶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協助患者在床上活動,加速血液循環。加強術后的營養護理,指導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根據病情限制鈉鹽的攝入,對昏迷不能進食者,給予靜脈營養支持。加強術后護理,早期給予采用低坡臥位然后逐步抬高床頭至半臥位。具體方法為:在首次生命體征監測正常后,無論患者清醒與否給予低坡臥位(10°~20°,枕高10 cm),繼續監測2 h后抬高床頭至20°~30°(半臥位,各項指標均在平穩并征得醫生同意后),拔出氣管插管后將床身搖至與地面成45°[10]。在變換的過程中一旦出現面色蒼白或紫紺、血壓心率持續下降,立即停止干預,并通知醫生及時處理。注意保護關節、軀體的功能。⑥循證護理并發癥:以心臟移植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為關鍵字,在中文期刊群文數據庫、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以及pubmed數據庫等進行搜索,結合護理專家意見,對出血、排斥反應、感染等并發癥制定循證護理措施,并要求責任護士按照護理計劃實施。其中重點加強對消毒隔離的處理消毒隔離制度,除了加強對呼吸系統的管理外,術后每日查血、心臟彩超、X胸片,做痰液、鼻、咽、耳拭子、尿、糞細菌、真菌涂片培養,預防術后早期感染。嚴格合理應用抗生素,短程應用抗生素,對懷疑有術后感染的患者根據細菌培養的結果使用有效劑量的敏感抗生素。⑦出院教育:出院時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發放康復教育手冊,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術后終生服用免疫制劑的目的、重要性、服藥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指導患者術后加強個人防護,生活要規律、合理飲食、適當活動、預防感冒、盡量減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教會患者出院后的自我護理方法,加強全身各系統的監測和評估,積極預防并發癥。
主題詞:體系;內審;探索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01
一、標準對內審要求分析理解
根據GB/T28001-2011(OHSAS 18001-2007,idt),內審應從總要求,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策劃,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和方案,資源、作用、責任、職責和權限,能力、培訓和意識,溝通、參與和協商,文件和文件控制,運行控制,應急準備和響應,績效測量和監視,合規性評價,事件調查、不合格、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記錄控制,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等十六個方面的要素開展[1]。但高危企業具有行業的獨特性,僅按傳統審核方法難以達到審核深度,如果從其高危企業獨特管理視角來研究內審的切入點,可對內審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內審的實際切入點探索
高危險作業企業一般自身建立了一套富有成效內部管控機制,基本符合PDCA循環和閉環運行規律要求。內審可直接從企業內部管理的方法作為切入點。因此,內審時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
1.查各級HSE責任制落實
(1)查企業HSE委員會研究HSE工作專題研究、部署。是否體現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檢查企業領導是否定期深入基層進行督查,督查情況是否“閉環”管理等。
(2)查是否對企業HSE目標進行了分解、落實;是否修訂完善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一崗一責制),是否按照國家法律法規,上級要求建立健全了各項HSE管理制度,如防洪、防汛、防臺風、防山體滑坡等防災、減災制度規定的落實情況等。
(3)查HSE管理機構設置及管理人員配置中基層安全總監配備情況,是否做到了職責明確、責任落實;關鍵裝置、要害部位安全工程師的配備情況等。是否建立了領導帶班管理規章制度,是否有檢查考核?干部值班制度執行情況,是否存在不按時到崗、缺崗、不履行值班人員的責任,值班流于形式等問題。
2.查隱患排查治理
(1)查是否進行了全員的HSE意識培訓,基層職工是否參與自己的實際工作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查找身邊十大薄弱環節”活動的開展情況,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等。
(2)查企業是否建立完善了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制度,排查出的隱患和問題是否明確了項目與措施、資金、實施團隊與職責、進度安排等,得到了,是否跟蹤排查問題、治理隱患整改情況和效果評價等閉環管理。
(3)查新、改、擴建項目建設過程中是否嚴格執行“三同時”,建設項目有沒有形成新的隱患。
3.查HSE培訓管理
(1)查職工HSE教育培訓中的新職工入廠是否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培訓預取證;崗位調整是否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取證;特殊工種作業人員是否進行教育培訓取證和復審;承包商施工人員是否進行入廠安全教育培訓和取證。
(2)查職工的基本功訓練中有無主管部門、專職管理人員;是否制定了年度職工培訓計劃與執行情況;職工是否進行應知應會、操作技能考試;現場操作人員是否持證上崗與了解了安全生產要求等。
(3)查是否有各層次的事故預案和相關的培訓計劃和實施;是否按要求進行了事故預案演練與評價(評價針對方案本身、人員能力、應急物資等滿足情況);是否發生過類似的事故及處置情況。
4.查關鍵裝置要害部位監控
(1)查關鍵裝置要害部位是否規定各層次人員巡檢路線、內容、要求等準則;各級人員是否各司其責按時、按質巡檢;是否對各級人員的關鍵裝置要害部位巡檢進行了監控與責任考核。
(2)查對危險或有毒物料儲存槽、罐等設施的安全防護檢測情況,包括防雷、防靜電設施的檢測,罐體與罐頂的等電位連接,可燃氣體檢測、泄漏密封監測,建筑物、構筑物抗震檢測及抗震加固等。
(3)查設備設施防泄漏、防腐蝕措施落實情況;液位、溫度、壓力等監控系統運行管理情況;電氣設備的防爆、防靜電措施落實情況,應急電源、消防設施的配備、定期檢驗維修情況,以及油品等危險物料儲罐浮頂密封完好情況,收付油作業等規程執行情況。
5.查設備安全監督
(1)查是否對鍋爐、壓力容器、測量設備(如鍋爐、濕蒸汽發生器、三相分離器、可燃氣體報警儀、有毒氣體報警儀、氣防器具、檢測器具等)等檢測及取證情況;是否進行設備防腐和管線測厚;查電氣“三三二五”與各種作業許可證制管控落實情況。
(2)查大型機組及轉動設備包機制、油管理制度等執行情況;大機組控制系統運行中“機、電、儀、管、操”特護管理情況。
(3)查儀表聯鎖實際投用;摘除、投用聯鎖等管控情況。
6.查直接作業環節控制
(1)查“七想七不干”工作要求的落實情況;查安全生產禁令執行情況;查各類作業許可證的簽發、使用情況。
(2)查檢修施工現場是否存在邊生產、邊施工、違章作業、違章指揮;查是否制定了檢修施工相應的應急預案;查動火、進入受限空間、高處作業等高危作業環節是否受控等。
(3)查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各環節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查運輸車輛車況、營運資質的檢查和管理情況。
(4)查企業是否建立了劇毒化學品的管理制度;是否對劇毒化學品銷售、購買、保管、領取、生產、使用封閉化管理情況;外購各類化學品是否索取了安全技術說明和危害告知。查放射源及火工器材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情況。查是否做到了“五雙”(雙人雙崗,雙門雙鎖,雙人領取,雙人操作,雙人歸還)管理;查“人防、物防、技防、犬防”的“四防”措施是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