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足球教學案例

      足球教學案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足球教學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足球教學案例

      足球教學案例范文第1篇

      關鍵詞:關鍵詞:案例教學法;生活化;時代感;典型性;啟發性

          在當前加強新農村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中學思品課教學如何適應時代的發展,探求新路,就成了教學的新課題。新課標要求從學生關注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出發教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要求教師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改消極被動的“要我學”為積極主動的“我要學”,做到以人為本,讓思品課走進學生心靈。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自己利用精心提煉的、直觀生動的、貼進學生的、融入自己思考的各種信息資源以輔助教學的典型案例進行教學的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我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方面進行了如下探索和嘗試。

      一、案例的選擇與展示: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感性認識是整體認識的起點,感性認識只有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新課程背景下的思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養成善于選擇、提煉、整理相關教學案例的習慣。案例的選擇可以非常廣泛,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影視劇的一個情節、老師自己的故事、學生自己的故事或者課堂上發生的事情等;案例的展示可以是師生自己的語言敘述,亦可運用多媒體展示文字、圖片、漫畫、視頻等。思品教師在備課時,針對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學生實際進行恰當的選擇,整理成典型的、精煉的、適用的、有效的教學案例,將現實社會與課本知識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把握時代脈搏,感受新鮮氣息,在觀看、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分析、拓展和提高。

      二、案例具備的特征:

          教師要明確:“一個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他的學生,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成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們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們一起來建造大廈,教他建筑技術。”要實現從教他建筑——一起建筑——讓他建筑——學會建筑的漸進飛躍,取決于教師要真正地給予其鍛煉自我的機會,讓盡可能多的“徒弟”成為建筑專家。本人以為利用案例教學,教   學案例必須具有以下特征:

      (一)教學案例應具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鮮活的教學案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要引領學生主動學習,思品教師應該提煉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回歸生活現實。思品教師要科學創設教與學的生動情境,將案例的呈現與開展探究活動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案例中探究,在探究中體驗、感悟和提高。這種利用案例進行自主學習的探究形式,適合初中學生的年齡征、認知過程和認知規律。例如前不久,我任教的一個班級一天之內請假了十幾個學生,請假的原因多為感冒、發燒、頭痛、喉痛等,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顯然,這是一場流感。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要求凡有類似癥狀的學生馬上請假,請假的學生必須在完全康復后方可來校上學。有個別學生上午回去看病,下午就返校上學,針對這種現象啟發學生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返校上學的學生是正確行使權利的表現嗎?公民該如何正確行使權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又有怎樣的關系呢?這樣利用與學生自己息息相關生活中的事情進行剖析,有利于吊起學生躍躍欲試的“胃口”,觸動其探究靈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生生互動、合作交流、全身心投入的活動,學生理解了正確行使權利的方法以及公民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的相關知識,明白其中的道理,有利于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教學案例應有時代感    

          社會是天底下容量最大的學校,社會生活涉及國家及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包羅萬象,是一本天底下內容最豐富的教科書。人是社會的一分子,人的思想品德的養成與社會生活關系很大。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教師僅僅傳授教材中的內容,無論如何都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思想品德教學只有與社會生活融為一體,才能產生迷人的魅力,顯示出自身強大的生命力。教育家贊可夫說:“要把沸騰的生活請進課堂來,讓大社會走進小課堂”。要優化思想品德課教學,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必須注意聯系現實社會生活的新信息,如國內外大事、時政熱點焦點案例等等。發掘現今社會的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剖析,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有利于學生通過了解社會、分析社會、參與社會來獲得許多直接經驗,增強社會責任感,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例如,我用視頻播放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劉偉,10歲那年的一次觸電事故,不僅讓他失去了雙臂,更使他成為足球運動員的夢想破滅,之后努力想在2008年的殘奧會上拿一枚游泳金牌的愿望也不能實現,執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使他走進了帶給他成功的音樂世界。頒獎詞: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劉偉的“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他身殘志堅的感人事跡使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內涵:能夠為他人帶來歡樂、為他人減輕痛苦,為家鄉和社會做貢獻。許許多多的人生命已經結束,可他們為社會所作的貢獻卻讓后人受益無窮,就這樣,他們的生命價值得以延伸。因此我們要珍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并為之不懈努力,不斷延伸生命的價值。事實證明,把握時代脈搏,充滿濃郁時代氣息的思想品德教學,學生是會喜歡的。

      (三)教學案例應具典型性      

          教育家布魯納指出:“教師在組織學習活動過程中,首先要注意激發和維持學習者的興趣,并引導他們利用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親自去探究和發現有關概念和原理,成為 一個發現者”。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典型性案例,啟發學生整體感知。案例越典型,揭示的規律就越深刻,案例的普遍意義和通用意義也就越大。例如,利用學生熟悉和喜愛籃球明星林書豪的故事進行教學。  “林書豪因為不出眾的身體素質被認定無法打好球、被名牌大學斯坦福拒絕、因亞裔身份被歧視嘲諷、成為NBA落選秀、試訓遭忽視、4度被下放至NBDL、2度遭勇士火箭裁員、2個賽季輾轉4支球隊、第一場爆發比賽前一夜睡沙發……這些是林書豪成名之前背后的種種艱辛歷程,但這名華裔控衛一直堅持將籃球繼續到底,把這些艱難當成是來自上帝的磨練,他終于開啟了屬于自己的NBA之旅,但更多的考驗,還在后頭……”“他一直堅信自己能打NBA,他就一直按NBA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相信,上帝只是在考驗他”。我設置了“林書豪的成功是一夜成名還是長期積累”作為本節課的一道辯論題,首先將學生分成甲觀點和乙觀點兩組,因課前有讓學生查找有關材料進行準備,課中學生稍加整理,然后雙方各派三名同學進行辯論,同學們各自的精彩陳述,贏得了陣陣喝彩和掌聲,在辯論的過程中,老師加以適當的引導,使學生明白:人生難免有挫折,在遭遇挫折時,不同的人會采取不同的態度來應對,而要直面挫折、戰勝挫折,需要堅強的意志品質,只有強者才勇敢地向困難發出挑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且善于把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達到理想的彼岸,實現人生的價值,享受真正的人生。這樣的案例同時啟發學生懂得:實現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腳踏實地、全力以赴,需要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提高自身素質;還需要不屈不撓、堅持不懈……因此,思品教師要選擇那些高質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熱情。

      (四)教學案例應有啟發性

          亞里思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要求,精心選取富有啟發性和指向性的案例,從而達到例、疑、理的有機統一。富有啟發性和指向性的案例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性,展現答案的多樣性,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案例設計時,必須樹立追求思維過程的理念,即討論案例不只是為了得到結論,而是要寬泛地展現教學探究案例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里教師要不斷地去發現、培育并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篩選的案例有一定層次和梯度,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通過分析和討論得到不同水準的解答,從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案例情境中掌握知識、提高技能、內化情感態度價值觀。例如,我利用普通話朗讀錄音——一個老人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進行教學:一個小男孩因迷路而在路邊哭泣,一位淳樸善良的鄉下老人明知其陷入困境卻以柳笛聲讓男孩發現并跟隨他回家,使其擺脫困境的故事。學生在優美的朗讀聲中,細細品味生動的故事情節,然后通過思考、討論和分析這樣的案例,能夠得到多種不同見解,更重要的是學生懂得: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人應該學會尊重他人,保護他人強烈的自尊是非常有意義的。因此,富有啟發性的案例有助于學生的多向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案例,豐富了教學資源,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它有利于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鮮活的教學案例,創設富有思想性、時代性、創造性的思品教學情境,從而為學生愉快地學習搭建平臺,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體驗、反思和感悟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達到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統一的教學目標。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走向社會,走向自然,充分利用和開發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使思想品德課與社會教育融合,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松年《當代教育素質論》新華出版社(2002).

      [2]袁振國《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2).

      [3]張江英《思想政治課教學呼喚生命色彩》教學與管理 (2005).

      [4]葉建華《初中思想政治課呼喚生活化教學》教學與管理(2005).

      足球教學案例范文第2篇

      【關鍵詞】大眾文化 高職英語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C-0121-03

      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這樣的問題: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卻可以輕松記住流行歌曲中長段的英文歌詞,演繹英語電影中精彩的對白,嫻熟地玩轉英文電腦游戲。由此可見,學生缺乏英語學習興趣主要是因為缺乏英語學習激情。那么,如何將學生喜好的大眾文化靈活地融入英語教學中,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幫助他們輕松地學習英語,就成了高職英語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大眾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

      大眾文化,通常是指以娛樂為目的、以技術為手段、以文化商品生產的方式創造出來的一種為大眾所喜好的文化形式。對大多數青少年來說,大眾文化既是他們的一種生活行為方式,也是一種對他們的認知、情感和思維產生深刻影響的參照物。大眾文化傳播包括報紙、雜志、書籍等印刷媒介和廣播、電視、電影、網絡等電子媒介,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通俗性,容易看懂、聽懂和讀懂;二是時尚性,前衛、時髦;三是煽動性,容易引起人的情緒起伏;四是易接受性,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教師要積極地、創造性地開發和使用教材或生活中的大眾文化,為學生提供貼近生活、社會和時代的課程資源,從而改善英語教學質量。

      二、大眾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大眾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首先,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如果教師將大眾文化靈活地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參與課堂活動,體會到英語課堂活動的實際意義,感覺現實中有使用英語的需要,實現學以致用,從而激發他們堅持學習英語的動機。

      其次,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如果教材難度過大、內容太抽象將會挫傷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如果教師把大眾文化巧妙地引入課堂,使之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就可以降低課文的難度,增加更多與教材相關的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再次,有利于創新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大眾文化的引入能夠為多樣化組織英語課堂教學創造條件。大眾文化帶來了輕松的話題、活躍的氛圍和共同的感受,通過一些富有吸引力的形式(說、玩、演、唱)來開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更多表達自己觀點、感情的機會,改變英語課堂組織形式過于單調的狀況。

      最后,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自信心。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眾文化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強化求知欲,滿足學生多種需求,從而使學生重拾學習英語的信心,緩解英語基礎較差、學習信心不足學生的壓力,吸引各層次學生的注意力。

      三、利用大眾文化改善高職英語教學的實踐案例

      本文主要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近兩年采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1&2》(以下簡稱《教程1》或《教程2》)教材為例,針對如何利用大眾文化改善高職英語教學進行探討,并設計了一些教學案例。

      (一)教學案例1:利用影視媒體

      英文影視運用于高職英語教學能為學生提供廣泛、生動、逼真的視覺直觀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視聽說的積極性,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廣闊的空間。

      《教程1》中的Unit7 Celebrating Holidays,安排了英語節日文化教學的內容,專門介紹西方兩個重要的節日――圣誕節和感恩節。為豐富學生的英語文化知識,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在教授本單元前,筆者給學生觀看了影片Polar Express(極地速遞),學生感受到了“圣誕精神”――It'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receive。因為互相幫助、贈送卡片與禮物是圣誕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奉獻”象征著圣誕精神。同時再結合滲透目前中國也比較流行的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節日文化知識。情人節(2月14日)的精神在于表示對愛情的忠貞,寄給情人的信或卡片通常可以寄語:We'll live together forever. / You are the angle of my life./ I'll love you forever.而農歷七月初七也被視做中國的情人節(乞巧節),因而可適時插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電影片段,以加深學生印象。此時引入母親節(五月第二個周日)和父親節(六月第三個周日)的精神是子女對父母表示尊敬和孝敬,這與中國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是一致的。這樣學生既了解了西方文化,又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一舉兩得。

      《教程1》中的Unit 6 Sports Events and outdoor Activities,其中內容涉及參加鐵人三項(The Triathlon)運動員的頑強毅力與拼搏精神。筆者插播了影片Forrest Gump(《阿甘正傳》)中的精彩片段,講述智商較低的阿甘成長過程中歷經的種種不公遭遇,而他卻一直保持做人的純真和執著,最終成為令人們敬仰的成功人物。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課文知識,還對學生的思想輸入了正能量。

      (二)教學案例2:巧用英文歌曲

      1.利用歌曲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英語教材中許多內容雖貼近學生生活,具有趣味性和知識性,但學生感受不深,感覺枯燥。但如果在教學中恰當地利用歌曲烘托、渲染課文內容,將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教程1》中的Unit 1 Greeting and Introducing People中的一個主題是Making Friends,筆者就選用了西城男孩演唱組翻唱的一首Seasons in the Sun。隨著歌曲中風笛響起,那百轉柔腸的感覺悠遠而起,音樂的深情旋律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有一種來自童年純真的呼喚,為純潔友誼深深觸動,仿佛看到為友誼灑淚的情景。歌曲既把學生帶入美的意境,又啟發了學生進行美的想象,加深了學生對友誼的理解,也加深了學生對教材課文的理解。

      2. 運用歌曲引導學生巧記單詞。為避免學生在學習和記憶語匯時的枯燥,達到學生在無意識下記住單詞的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通過唱英語歌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如《教程1》中的Unit5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在學習hurricane,windy,snowy,rainy, foggy,fine,cloudy,sunny,typhoon,storm等天氣單詞時,筆者先教歌曲How is the weather?歌曲愉快輕松的節奏吸引了學生,同時配以PPT形式展示與歌詞匹配的天氣圖片。學生無意中就掌握了這些單詞,在此基礎上,學習課文中天氣的教學內容就簡單而容易了。

      3. 利用英語歌曲來進行語法教學。把一些語法句型的學習融入歌曲中,讓學生通過對歌曲的賞析來理解和記憶,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學習和鞏固被動語態知識時,筆者就選用了甲殼蟲的一首歌――AU You Need Is Love:“There's nothing you can do that can't be done./Nothing you can sing that can't be sung./Nothing you can make that can't be made…”學生通過這首歌較容易就理解和接受了被動語態的知識。

      4. 利用英語歌曲來訓練聽力。可從如下方面進行訓練:第一,聽歌曲,理解大意。例如,讓學生聽Michael Jackson的著名歌曲Heal the World(拯救世界)并理解它的大意。這是一首祈禱世界和平,人類永遠幸福的大氣的歌曲,可以在播放歌曲之前,給學生設計以下問題:“The song is mainly about _____.A. love B. life C. war D. peace”“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song?”“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ong?”第二,聽歌曲,填寫單詞。如果為了讓學生理解歌曲的具體細節,可將歌詞改編成單詞填寫的練習。如果單詞拼寫難度偏大,教師可給出單詞首個字母以提示,或設置成選擇題,降低難度,與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相應,使學生能在聽完歌曲后完成教師所設計的練習,嘗試到成功的喜悅。第三,聽歌曲,將歌詞重新排序。在聽歌曲之前,教師將打亂順序的歌詞演示給學生,要求學生聽完兩遍后,將歌詞重新排序。對歌詞排序此類練習,還可視教學實際需要而改變,設計練習題的形式也可靈活多樣。如可把歌詞原有的順序打亂,標示上A/B/C/D等序號,讓學生在聽完后以歌詞句子為單位重新排序;或將兩三段歌詞打亂,要求學生聽完后找出句子原有的位置。此類聽力訓練可以滿足各種水平層次學生的聽力學習需求。

      總之,英語歌曲資源十分豐富。從教學的角度去選擇,既有簡單的兒童歌曲,也有適合青年人的歌曲;既有優美的田園鄉村歌曲,也有動人的經典電影插曲或浪漫愛情歌曲,歌詞大都平實易懂。只要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注意收集,不管教學對象的英語基礎如何,總有適合他們聽唱的歌曲。

      (三)教學案例3:利用廣告媒體

      針對《教程2》中的 Unit 6 Shopping and Sightseeing中的Shopping主題,筆者首先用PPT播放了被譽為全球“十大購物天堂”的城市(巴黎、紐約、倫敦、香港等)廣告圖片,請學生分別猜出城市的英文名稱;然后,播放倫敦和紐約人圣誕節前夕在大商城瘋狂搶購物的盛況視頻。導入中國近兩年來11月11日光棍節的網上購物狂潮的畫面,特別是2013年的“雙11”,淘寶網6個小時內就突破百億元的銷售交易記錄,再次證明了中國人的強大購買力,引發美英等西方媒體爭相報道。這種直觀而形象的導入馬上激起了學生的強烈興趣,很自然地就進入到教師設計好的教學內容之中,并順利完成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購物的日常口語交際任務,并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案例4:利用體育文化

      眾所周知,多數大學男生都喜歡看NBA賽或足球賽等,因此在學習《教程1》Unit 6 中的sports主題時,提前布置學生收集他們感興趣的世界知名籃球隊名稱,如Houston Rockets, Lakers, Utah Jazz, Golden State Warriors等;籃球賽的專業用語,如assist, rebound, block shot, free throw percentage等;體育用品的商標及廣告語,如Nike: Just do it,Addidas: Nothing is impossible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發現英語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體育,更好地了解世界,也深深被英語的魅力吸引了。

      (五)教學案例六:利用通信設備

      手機幾乎已經成為每個大學生必備品,而且玩手機是學生的一大愛好,因此充分利用手機學英語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如收集并熟悉手機的英文顯示。筆者對大一的新生每周布置查找手機兩個子菜單下的五個英文顯示詞,如情景模式(profile)下的(標準normal,靜音silent,戶外outdoor,飛行flight,振動vibration)幾種模式;通話記錄(logs)下的(全部通話all calls,未接來電missing calls,已接來電answered calls,已撥電話dialed calls)等子菜單。2個月之后,抽查發現學生已經基本能看懂手機英文設置的所有功能了。

      另外,學生常喜歡在短信、聊天中使用網絡縮略語。基于這一現實,請學生收集并分享了一些常見的英語網絡縮略語,如:R=are,B=be,C=see,U=you,OMG=Oh my god,OIC=oh I see. RUOK= Are you OK. Luv= love,GUD LUK= Good luck,F2T=Free to talk. skul=school,等等,也同時收到了學習和使用英語的良好效果。

      四、利用大眾文化改善高職英語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教師要保持好學的、年輕的心態。教師只有保持好學的、年輕的心態,才能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才會自覺地了解大眾文化,關注其發展趨勢,積累資料,把英語教學內容和大眾文化知識進行合理的整合,具備敏銳的語言感悟素養和與時俱進的能力。

      其次,應選擇適合學生的、適量的材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思考如何把大眾文化素材合理地補充到教學內容中,選擇合理的教學形式和方法,讓學生長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應全面認識大眾文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其局限性。大眾文化自身有著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英語教學既是學生學習外語的過程,也是學生人格發展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大眾文化的同時應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其局限性,辨別其消極成分,克服負面因素,盡可能減少大眾文化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如果英語教師能努力探索出一條合理、巧妙地將大眾文化融入高職英語的教學成功之路,必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根本上改善高職英語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孔慶炎.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1&2[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王媛媛.淺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鄂州大學學報,2011(6)

      [3]許譚.英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意義與局限性[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5)

      [4]王雪松.英語電影與英語教學[J].電影評價,2008(2)

      [5]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6]胡文仲. 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7]張友平.對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再認識[J].外語界,2003(3)

      足球教學案例范文第3篇

      本刊記者:許院長您好!請介紹你們的手機直播課堂等成果的研發背景。

      許曉藝:華南師范大學一直致力于用技術創新服務基礎教育改革和教師遠程培訓。作為教師遠程培訓的主要實施機構,網絡教育學院2010年入選教育部“國培計劃”遠程培訓機構。近幾年來,積極開展移動學與教應用系統的研發,完全自有技術、自主開發出手機直播課堂技術、移動錄課系統等。依托手機互聯網技術,針對偏遠農村地區師資欠缺的教學點,探索基于網絡的“教師工作坊”研修模式,構建了城鄉學校異地同堂上課網上教學模式、手機名師工作室教研模式等,積極推進了基礎教育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

      本刊記者:提供海量教學資源,共同打磨教學技藝,這可以說是抓住了粵東西北地區的教育“痛點”。

      許曉藝:是的,經過教育創強,粵東西北地區的網絡硬件已經基本完備,現在匱乏的是教學資源,缺乏的是怎么用工具、怎么用平臺,讓名師和教師“唱戲”,在這方面我們M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如校本研修、教改、課堂教學調研、送教下鄉等。粵東西北地區的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較低,而且特別缺乏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教師,因此,前幾年我們用“名師課堂”來錄播。這是傳統的方法,錄播的效果不是太好,首先要求有一個專業的錄播團隊帶著龐大的豪華的機器到課堂,錄完之后,上傳到網站上,但后面怎么樣了呢?教師不一定看,或者看了40分鐘的視頻,他不一定能抓住最精華的東西,他可能還是學不到教學技巧。如果觀看的人不多,資源就變成了靜態資源,流動不起來。所以我們現在做的事,不再是把資源“往下灌”,而是通過“1手機+1網絡”,實現手機課堂直播,由優秀教師把資源“往上傳”。

      本刊記者:請您介紹具體案例。

      許曉藝:我們的研發團隊很棒,整個研發過程不到1個月。2016年3月7日,我們第一次用手機直播課堂,相關學校首先加入“手機教師網”,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天河實驗學校三年(3)班的師生上了一堂課,直播現場在廣州。與此同時,廣西宜州市東屏小學,及廣東博羅縣的教師和學生,在自己的課室觀看這個視頻,并且和廣州的教師同步進行課堂活動。后來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加入了這種模式,例如通過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直播,廣東博羅、廣西宜州、廣西岑溪、福建南靖縣、安徽阜南縣的農村教學點實時收看,各市縣中心學校直播,當地村小、農村教學點協同教學。

      鄉村教師還有一個特點是全科教師“包班”的特別多,這個全科教師,他可能某一科或者某幾科非常厲害,但是因為學歷水平問題,上音樂、美術、體育課等有專業水平要求的科目,會比較吃力。所以我們認為要把全科教師“拔高”,讓他在一個高的平臺上,考慮如何上好一門課,如何進行有效教學。例如,廣西宜州市慶遠鎮中心小學是一個鎮的中心小學,這個學校的教師除了給本校學生上課,還要去農村的教學點和村小送教。以前送教比較困難,除了有交通的因素,送教教師本身在中心小學也有教學任務,常常忙不過來。現在有了手機直播課堂之后,中心小學的教師和教學點、村小的教師,可以利用手機在課前協同備課。那么,教學點的教師和村小的教師,已經在課前學習了一次,然后在課堂上他們扮演了教師助手的角色,和學生一起觀看中心小學教師的視頻,并指導、輔導學生參加教學環節中的一些活動。我常常說,在電視劇里演主角很難,但和學生一起看電視劇、一起評電視劇不難。上完這堂課之后,有的教學點的教師就會進行“還課”,自己嘗試著,按照輔導教師的要求,按照剛才課堂上的教學流程上一堂課,慢慢地,這樣的課上多了,他的教學水平無疑就提升了。2016學年第一學期,博羅縣羅陽城郊中心學校用這種方式進行了英語課改,已經帶動了它的教學點和村小的教師共同“動起來”。有教師評價說:“新平臺,新感受!在辦公室就能輕松學習、觀摩、思考,同時與家長互動。”“一個教師,多班同學,同行評教,家長促教,終身成長。”

      這樣,形成了華南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發達地區優質中小學、欠發達地區縣鎮中心學校、農村教學點的四級網絡體系,“點對點”變成了“一點對多點”,實現了城鄉協同備課、協同教學。技術先進,應用草根,使送教下鄉、支教活動更精準。

      本刊記者:同一區域內的不同學校如何利用“手機教師網”進行校本研修和教研活動?

      許曉藝: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天河實驗學校用“手機教師網”開展了多個學科的教研活動,教師們積極評課議課磨課。云浮市開展高中、幼兒園階段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活動,邀請了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的專家和廣東實驗中學的學科教師在“手機教師網”開展送教下校現場直播,云浮市教師在手機觀看、學習、提問。新技術也助力于校園足球教學,2016年5月,大埔縣教育局舉辦了文峰杯梅州足球教學賽,手機加無人機現場直播,前廣州太陽神隊前鋒呂建軍現場解說。清晰的畫面,專業的解說,使場外的球迷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足球帶來的快樂,讓社會上更多的人關注、分享校園足球。

      本刊記者:現在培訓資源庫的建設情況如何?

      許曉藝:目前“手機教師網”擁有上千個教師培訓專題,包括高校教授、優秀教研員專題講座、中小學優秀教師教學案例等。農村及邊遠山區教師足不出戶,通過手機即可在本地便捷地享受優質培訓資源。

      本刊記者:華南師范大學利用這些資源進行了哪些精準扶貧活動?

      許曉藝:我們組織開展了利用互聯網技術“送教下鄉,送教下校”工作。一方面聘請專家深入當地學校,手把手幫助教師解決課堂教學的具體問題。另一方面利用手機直播的方式,擴大專家送教的輻射面,通過手機進行同課異構,搭建起城鄉教師對話的渠道,切實幫助鄉村教師提供教學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近百次送教活動,遍布博羅、大埔、郁南、連南、雷州等地。

      本刊記者:專家、名師的引領非常重要。您在全省信息化工作現場會上介紹了一個案例,連南陳君玲手機班主任工作室開展了班會課聯播活動,這是一個怎么樣的聯播?

      許曉藝:2016年12月5日,廣東連南陳君玲手機班主任工作室(省級)開展班會課《拒絕零食》《環保小衛士》聯播,陳君玲老師所在的連南縣順德小學與連南縣的村小、教學點進行聯播活動,同時廣東、廣西、福建的教師用手機觀摩和交流,受到了教師們的高度評價:“手機直播讓人隨處可學,人人可看,互動交流。”這是“手機教師網”的又一重大創新。近年來,名師工作室建設工作如火如荼,但由于缺乏專業化的網絡平臺支撐,跟崗結束后,工作室教學、教研、教改等活動無法常態化,有些教師只能用自己的微博信息,而教師日常工作繁忙,用電腦也不方便,手機直播技術解決了工作室研修活動的關鍵問題。依托“手機教師網”構建手機名師工作室、手機班主任工作室、手機校長工作室,把名師工作室搬到手機上,名師和工作室成員用手機就可便捷地開展各種研修活動,手機備課、播課、曬課、觀課、評課、磨課更為常態。尤其重要的是“手機名師工作室”更加開放,向教師、家長、學生、教育主管單位和社會開放,讓名師更有 “名”,讓骨干更能“干”。目前,廣東、廣西、福建的省市縣級手機名師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和校長工作室相繼在“手機教師網”上建設與上線。

      本刊記者:對于基礎教育系統的教師培訓模式,你們有什么樣的探索與實踐?

      許曉藝:我們在全國率先探索創新了基于網絡的“教師工作坊”研修模式,即“1手機+1平臺”實現微課錄制與上傳。通過我院自主研發的“掌上錄課”,教師可自主地在任何地方通過電腦、iPad、手機等移動設備錄制微課,并可直接上傳到教師培訓平臺進行互看、互評。現累計在全國建設基于網絡的“教師工作坊”1600多個,受益教師10萬多人。依托移動錄課系統,名師、受訓教師在各類工作坊上傳微課高達31362個,上傳其他生成性資源665101個,通過“名師引領,受訓教師互助,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真正挖掘教師教學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形成教師培訓與專業發展新模式。同時,我們開發了基于基礎教育的微課教學案例集,鼓勵中小學教師探索以微課為單元的學習方式,⒋統教學與網絡教育相結合,實現翻轉課堂、網絡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本刊記者:在校師范生是否也能利用這個系統進行學習?

      許曉藝:我校的師范生原來去實習及開展“三下鄉”活動,一般由帶隊老師帶著幾十個學生到校,但是每一個實習生上課的質量如何,帶隊老師因為時間精力有限,不能一一進行指導。針對于此,我們開發了“大學生實習工作坊”創新項目,指導老師要求每一個實習生錄自己的微課,或者錄整個上課過程,把它上傳到工作坊自己的群里。然后指導老師在廣州用手機來觀看視頻,在手機上進行指導和點撥,這稱之為新形式的“三下鄉”,是全國首創的。大學生揣著手機去送教,不僅是優質培訓和教學資源對鄉村學校的傳播,更是我校優秀教育教學理念的傳承與延續。

      現在,每一個學科都可以組建自己的學科工作坊,教師在上面點評指導,同學之間互相切磋評價,帶隊的實習管理老師也可以在上面布置作業,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資源庫。我們在高職院校也推進了這個項目,一個工作坊可以納入學校教師、業內工程師、企業師傅、行業專家、高職院校學生等,便捷地實現了校企合作。

      本刊記者:可見,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可以做的教育創新形式確實很多。你們團隊現正研發什么項目?

      足球教學案例范文第4篇

      1. 在小學中高年級體育教材中小足球內容是球類教學項目中一個重要內容。

      2. 小學中高年級階段學生的體育興趣已有所側重,特別是對球類項目由于項目本身具有較強的普及性、競爭性、娛樂性、游戲性等,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和練習興趣。

      3. 在教材中小足球內容卻不過是簡單的兩課時,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學習的需要。

      4. 我校是省級模范學校、常州市田徑項目傳統學校,近年來在各級體育比賽中均獲得較高的榮譽,有著深厚的體育文化底蘊,每年學校舉行的體育節更是同學們在體育鍛煉方面盡情展示的舞臺,2004年至2011年我校男子足球隊共榮獲了溧陽市小學生足球比賽冠軍四次、亞軍二次、季軍一次。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各種各類的體育運動中,足球項目更由于其本身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廣大學生。

      5. 在喜愛足球運動的同時,由于平常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接觸此項運動的機會相對較少,對于足球的基本技術、戰術、規則等等知之甚少,影響了一部分學生參與的熱情和興趣。

      綜合上述因素,本學期的體育教學與訓練工作中設想進行小足球在中高年級段的教學與訓練的專題研究更覺必要。如何個性化的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對教學方法、手段進行再科學合理化整合的思考,從而為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服務,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自己喜愛的運動中去,為其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課程開展的現狀

      1. 在中高年級共25個教學班的大約550名男生中,平時課余時間經常參加足球活動的大約有150名左右,幾乎占30%左右;女生經常參加足球活動的人數大約占女生總數的5%~8%左右。

      2. 在男生喜愛足球的同時帶動了很多女生也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在體育課的分組活動中,所任教的幾個高年級班級的女生也常常會參加足球興趣小組。在課外活動時間自覺參與足球活動的人越來越多。

      3. 中、高年級學生對足球知識的了解程度較少,對足球規則、足球技、戰術的了解更少,大部分學生只是在操場隨球奔跑,不懂正確的踢球方法,正確的足球規則。

      4. 足球對于初學者來說較容易,具有奔跑能力者就能參與,許多身體弱小、矮小的學生也能從中得到樂趣,學生在乎的是充分的能量釋放的過程。他們對正確的動作、正確的規則并不看重。教學中更喜愛足球的小游戲和小比賽,相對枯燥的基本功練習沒有足夠的學習耐心。

      三、課程開展的設想方案

      1. 教材的重組

      通過對中、高年級體育教材的充分理解并結合我校學生體育發展需要的前提下,進行教材的增刪、篩選、重組,對小足球內容部分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深度、學習廣度進行重新認識和思考。針對學生現狀的分析編排出符合學生發展的小足球章節的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手段。對于其他教學內容合理穿插到相應的課時段,保證其他身體練習的教學量。

      2. 開設了小足球校本課

      首先在上學期選擇了小足球運動開展較熱烈、足球基礎較好的班級首先開設足球專題課,很受學生歡迎效果較好,這學期在三年級開設小足球校本課試點。編寫符合學生特點的足球教學教案,普及足球基本知識、練習足球基本技戰術,通過多種方法手段開展蘊涵足球基本技術的小游戲、小比賽等等。

      總結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情況,積累教學經驗、進行教學案例的撰寫與反思,逐步形成較為系統的教育教學過程。

      3. 與課外文體活動的整合

      課外文體活動是學生發展的一個主陣地,學校每年舉辦規模宏大的體育藝術節,各種體育比賽和藝術比賽中學生各施所長,舉行“班級足球友誼賽”“年級明星賽”“射門比賽”“繞桿接力賽”等足球子項目比賽,同時開展有關足球專題的攝影、書畫、通訊報導、知識競賽、賽事評論等。通過與友好學校的校際足球友誼比賽、觀看現場成人足球比賽、觀看經典足球賽事錄像等提高對足球運動的認識。

      4. 群體性與競賽性相結合

      足球運動是一個群體項目,強調的是個體之間協調、默契的配合,集體主義精神在運動中尤為重要,合作意識的培養在教學與訓練中時時刻刻都存在,通過群體的力量和個人的努力才能取得勝利。在教學與訓練中我們首先強調的應該是團結互助,寓德育于體育之中也是開展足球運動的一個根本目的。在開學初,學校成立了新的校男子足球隊,通過校隊的課余訓練,培養了一批足球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同時他們又是各個班級中的體育特長生,在各自的班級中他們可以帶動一批足球愛好者更多地參與到課余、課間的活動中去。在各類體育比賽中他們將會影響更多的同學積極參與。

      四、課程開展的預期結果

      1. 本著“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現代體育教育理念,引導學生自覺參與自己喜愛和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通過足球這個易學易練的體育項目培養學生對運動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2. 增進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性,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興趣和愛好,最終培養穩定的、良好的體育習慣。

      足球教學案例范文第5篇

      例一:小松鼠和小鳥會說些什么?――巧用擬人化情境,給學習“添”一份活力

      這是北師大版新課程標準教材《上下》一課的教學片斷: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她是誰呢?她會對我們說什么?(笑笑姐姐:小朋友們好,我是笑笑姐姐,今天我要帶大家到聰明樹下旅行,想不想去呀?)

      生:想!

      (課件顯示:去聰明樹路上的風景,同學們“坐”著車,大家高興地唱著歌。)

      師:那我們就一起坐車出發吧!路上的風景多美呀!歌多好聽呀!快到了,大家做好準備下車。

      (電腦出示主題圖)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棵大樹。

      生:我看到了一個可愛的蘿卜。

      生:我看到了很多的草,也看到了美麗的花。

      生:我看到了樹爺爺在笑。

      生:我看到了樹上爬著一只小松鼠。

      生:我看到了樹上有一只小鳥,正唱著歌呢。

      生:樹下有一只小白兔,正歡快地吃著草呢。

      師:請你猜猜看,它們之間會說些什么?

      生:小松鼠會向大樹爺爺問好。

      生:小鳥可能會對小松鼠說,早上好,我們交個朋友吧。

      生:小松鼠還可能說,讓我們一起聽大樹爺爺講故事好不好?

      生:小松鼠會對小白兔說,哈哈,你在我的下面好好呆著吧。

      生:小鳥會對小松鼠說,別驕傲,你才在我的下面呢。

      生:小白兔可能會說,別吵了,你們不是都在我的上面嗎?

      師:那么,能不能就說,小松鼠是在上面?

      生:應該這樣說,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在小鳥的下面。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 把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都說出來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上 下”。

      師:板書課題“上、下”,進入新課。

      在這里,教師開始時似乎在給學生上語文課:先讓學生說出“你看到了什么”后,引導學生“請你猜猜看,它們之間會說些什么”,學生想象大膽、合理,充滿童真、童趣,既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這樣,教師巧用擬人化情境,給課堂融入了活力。

      例二:為什么這位同學能擦得到?――巧用生活情境,給課堂“吹”一縷清風

      巧用生活創設情境,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兒童原有的生活基礎,并在兒童生活與學習內容之間建立一種相關的聯系,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參與實踐的動力。

      創設的問題情境能立足學生資源,并與學習內容建立聯系,使學生生動學習。例如,《高 矮》(北師大版新標準實驗教材第二冊)的教學:上課前,教師發現學生忘了擦黑板,上一節語文課的內容仍在黑板上清晰可見。教師從此入手展開教學:

      師:看來,同學們上節語文課學得很認真,瞧,一黑板的語文知識還舍不得走呢!誰來幫忙把它們擦干凈,送送它們?

      生:積極舉手。

      師:先請一個較矮的學生上來擦黑板,擦去了黑板下方的一些。

      師問:剛擦黑板的那位學生:你怎么不繼續擦呀?

      生:擦不到。

      師:誰來幫助他?

      生:又紛紛舉手。

      師:裝作要請一位較矮的學生擦,邊問:老師請這位學生幫忙,行嗎?

      生笑:不行,他也太矮了。

      師:那要請誰來幫忙呀?

      生:請高一些的同學來。

      師請班上一位個子高的同學幫忙擦黑板。

      師:為什么這位同學能擦得到?

      生:因為他長得高。

      師:他長得比老師高嗎?

      生笑:他比XX(剛才較矮的那位同學)高。

      師:說得好。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對數學新問題:“高、矮”(邊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在這里,黑板上無意留著的上一節語文課的內容這一學生學習生活資源,經過教師的巧妙利用,與學習內容“高、矮”建立了聯系,學生學得自然、生動,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三:8號球員為什么不射門?――巧用體育情境,給思維“換”一種角度

      這是《認識角》一課的教學片斷: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足球比賽嗎?

      生:喜歡!

      師:我們來看一段精彩的足球比賽場面!

      (課件顯示:下底傳中,8號球員帶球至底線附近的時候突然傳中,中路包抄的10號將球打進。)

      師:球是誰射進的?

      生:10號!

      師:為什么8號球員在底線最近的時候,卻不射門,而要把球傳給10號球員射門?

      生1:盡管8號球員離底線最近,但射門角度太小,不容易射進。

      生2:對,射門角度小,守門員很容易把球封堵。

      師:有道理,讓我們來看兩位球員射門的角度。

      (課件顯示:射門的角度的比較,略。)

      師:哦!原來是因為8號球員站的位置射門角度小,不容易進球,而10號球員站的位置射門角度這么大,容易進球。生活中有角,角度有大小之分。我們今天就來認識角。

      許多學生對足球感興趣。教學中,教師以此為素材創設問題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為學生進一步思維提供另一種“角度”。

      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數學學習內容”的豐富、“內容的呈現方式”的“多樣化”做出更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v无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精品国产日韩久久亚洲|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亚洲大尺度高清|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