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學的研究范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網絡課堂;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23-0064-02
以互聯網和手機上網為平臺的新媒體蓬勃發展,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特別快,成為新媒體使用者中最活躍的群體。大學生上網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和學習方式。網絡時代的海量信息及新鮮的資訊使大學生眼界開闊,從而做到“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學生信息量的增大對傳統課堂教學,尤其是人文社科類課程教學構成巨大壓力。本文擬從網絡課堂的視角來探索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改革。
一、網絡時代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面臨的挑戰
1.新興媒體的發展和使用要求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必須由傳授知識向能力培養轉變
一個學校的好壞不在于它所使用的教材,也不在于學生獲取了多少信息量,而在于能否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知識的主要方法。新媒體時代,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長,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以往需要記憶的大量知識,以及通過檢索書報刊才能獲取的信息,如今通過網絡唾手可得。教學環境的變化促使高校教學必須由單純傳授知識向如何學習,如何獲取有用信息、篩選信息、使用信息等方式轉變,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即由“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漁”。
2.世界名校網絡公開課在國內走紅,對包括公共管理類課程在內的諸多課程教學構成巨大壓力和產生巨大動力
2010年春季,哈佛大學首開世界網絡公開課,此后耶魯大學、牛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50余所世界一流大學也開始推行網絡公開課。除了哈佛大學的“公正”,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人體解剖總論”,麻省理工學院的“微積分方程”“線性代數”,斯坦福大學的“現論物理:愛因斯坦”等位列網上十大熱門課程外,越來越流行的世界名校網絡公開課對我國高等教育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僅會影響到教學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學內容,也會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從而擠壓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空間。目前,教育部和我國國內一些名校也開始進行網絡公開課建設。但是我國網絡公開課的社會影響力與世界名校的社會影響力還有相當差距。因此,建設網絡公開課以及網絡課堂非常必要。
3.新媒體的發展要求教學方式必須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主體,課堂是知識傳授的主要場所,教材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新媒體時代,課堂空間無限延展,信息量大、視野范圍寬,教學手段更加靈活多樣,而且課堂時間也不再局限于上課時間,學生課后仍可以通過新媒體圍繞教學內容拓展學習。因此許多高校紛紛建立網絡課堂,教師可以將相關資料上傳網絡課堂,同時學生也可利用互動版塊進行交流并與教師互動。
二、基于網絡課堂視角的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創新的意義
1.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需要
黨的十報告指出: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因此從網絡課堂的視角對公共管理類課程范式創新問題展開研究,是落實黨的十精神,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需要,具有鮮明的理論意義。
2.公共管理類專業生存發展的需要
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集理論、實務、技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實用型人才,這就決定了傳統的教學范式已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從網絡課堂的視角對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進行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教學理念上,必須由教師一個教學主體向師生兩個教學主體轉變;在教學方法上,由填鴨式教學向參與式教學轉變,并通過構建學生學習組織,充分發揮學生創造力和學習積極性;在能力培養上,充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及小組溝通協作能力、表達能力,彌補了傳統課堂時間、空間的局限;在考核方式上,把學生對網絡課堂的參與計入平時成績,豐富了平時成績的考核維度和內涵。
3.網絡課堂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展示提供了平臺
我國波瀾壯闊的公共管理實踐對公共管理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課堂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展示提供了平臺。隨著我國行政改革的推進,政府把一些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讓渡給社會組織。社會組織的蓬勃發展使得其對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要求也不斷提高。要求公共管理人才是具有管理知識、實踐經驗、協調能力、合作精神的復合型人才。
4.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迫使公共管理類課程必須占據網絡平臺,應對網絡社會的沖擊與挑戰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網絡海量信息及新鮮的資訊開闊了大學生的眼界。學生信息量的增大對傳統課堂教學,尤其是包括公共管理類在內的人文社科類課程教學構成重大挑戰,網絡課堂的建設成為高校回應網絡沖擊的重要手段。網絡課堂可以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起到過濾的作用,從而把新鮮、營養、有價值的信息呈現給學生。當然,教師在網絡課堂交互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調控和引導作用,并通過傳統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基于網絡課堂視角的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創新的路徑選擇
筆者所講授的“公共管理學”“行政管理學”等公共管理類課程均開設了網絡課堂,并在學校及省信息化大賽中獲獎。在近四年的使用、開發和探索過程中,不斷探索如何利用網絡課堂進行公共管理類課程范式的創新。
1.教學理念創新
觀念的改變本身就是一場革命,新一代大學生思想活躍、知識面寬,是網絡中最活躍的群體。時代變遷使得大學生不再甘于做單純的教學活動的客體。教師需要及時轉換思維,使教學主體由教師一個主體,變為教師、學生兩個主體,實現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充分參與,突出學生自主學習和能力培養。網絡課堂為此提供了技術條件。
2.教學方法創新
在具體實踐中,可以探索嘗試在每個班設置一個網絡課堂助理,協助教師打理網絡課堂,為學生參與網絡課堂提供幫助。把學生以宿舍為單位分成學習小組,設置一名組長,讓其擔任傳統課堂和網絡課堂學習小組的負責人,負責監督和管理學生平時作業完成情況,是否及時傳到了網絡課堂。公共管理類課程與現實聯系非常緊密,針對熱點問題學生利用網絡課堂可充分進行討論,從而實現教師課程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相結合,強調了參與式教學的應用。
3.教學過程創新
在教學改革探索中,在網絡課堂上,每一章都相應上傳教學課件、相關參考書目、視頻資料、案例、精品期刊文章和報紙文章,方便學生課前預習、課下拓展學習和課后作業的完成。與此同時,鼓勵學生查找資料、編寫案例資料,并上傳至網絡課堂,以及時更新和補充網絡課堂資料。
4.考核方式創新
變革考核方式是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改革的前提和保障。利用網絡課堂平臺,把平時成績設置為20分,其中10分來自于課堂的出勤和討論,另外10分來自于網絡課堂作業的完成。在教學中通過分組,布置小組作業,要求每一小組一個學期完成一項專題研究或一個公共管理方面的個案研究。為了避免搭便車的現象,要求學生個人撰寫心得體會,并把研究成果傳至網絡課堂。同時要求學生撰寫博客文章,進行小組討論,以此評定平時成績。
5.對學生社會實習監督管理創新
【關鍵詞】 師范大學生;心理健康;應對方式
A Relationship o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Wang Lanshuang, Liu Se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the Eductional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9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ping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di fferent gender students, different grade and different personality .Meth ods 256 of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evaluated their mental health a nd coping style with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 and symptom checklist 90. Results The coping style and th e mental healthy present the remarkablecorrelation, depression, nervous, the inside and outside personality and age ar e the primaryinfluence factors to the immature coping styles. Conclusi on Guid es the student to use the effective coping styles, promotes the university stude nt mental healthy.
【Key words】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ping style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研究者越來越關注心理因素,尤其是 心理應激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有關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負面報道日益增多,而這類問題的出現, 基本上被人們歸因于大學生承受了過大的壓力。應付是應激與身心健康的中介機制,對保護 個體的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應付,是指個體評價壓力源的意義,控制或改變壓力情境 ,緩解由壓力引起的情緒反應的認知活動和行為。本研究旨在探討師范大學生應付方式的使 用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為師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論指導。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河北師范大學理科大學生256人,其中男生163人,平均年齡20.77 ±1.26歲,女生93人,平均年齡19.83±1.37歲。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問卷有:采用癥狀自評問卷(Symptom Checklist 90,SCL-9 0)測量師范生心理健康狀況。
采用肖計劃等編制的應付方式問卷,判定個體使用的應付方式,包括62個條目,按是(1)、 否(0)評分,分6個因子,即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在6個因子的基 礎 上又分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種應付方式。成熟型應付方式包括解決問題、求助2個 因子,不成熟型應付方式包括自責、幻想、退避3個因子,合理化為混合型應付方式。艾森 克個性問卷(EPQ),評定個體的人格特征,共88個條目,分為精神質(P)、內外向(E)、情緒 穩定性(N)和掩飾(L)4個因子。自評抑郁量表,評定個體的抑郁狀態,包括20個條目,分數 越高,抑郁程度越大。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施測。全部數據使用SPSS 10.0進行統計。
2 結 果
2.1 所有被試應付方式的平均分數(±s) 解決問題8.09±0.16, 自責3.73±0.15,求助4.59±0.15,幻想4.51±0.13,合理化4.78±0.11,退避4.36± 0.11 ;成熟型應付方式的平均分數為12.67±0.23,不成熟應付方式的平均分數為12.60±0. 23。
2.2 大學生應付方式的性別差異 女生自責、退避分數顯著高于男生,但男生的成熟型 應付方式總分顯著高于女生,結果見表1。
2.3 師范生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的相關 消極的應對方式與SCL-90因子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其中自責、幻想與SCL-90各因子均顯著相關,除偏執以外,退避與SCL-90的其它因子相關 顯著,合理化除人際敏感外與其它因子均相關顯著,積極的應對方式與SCL-90因子呈現顯著 的負相關,其中解決問題與抑郁、敵對、恐怖和偏執因子相關顯著,除軀體化、人際敏感以 外,求助與其它因子均相關顯著,結果見表2。
2.4 師范大學生不成熟型應付方式的多元回歸分析 以不成熟應付方式的總分為因變量, 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發現抑郁、神經質、內外向的人格、年級和年齡是影響 不成熟應付方式的主要因素,結果見表3。
3 討 論
國內有研究發現非師范類大學生大部分人采用積極或綜合的應付方式,較少采用消極的 應付方式[1]。本研究結果顯示師范大學生在解決應激事件時,大多數都采用成熟 的應付方 式或不成熟的應付方式,較少采用合理化這一應付方式。這或許是和師范大學生群體的角色 特征有關,表明了師范大學生總體在應付方式的使用上不是很成熟,因此要引導他們有效的 使用應付方式,增強心理防御能力,促進心理健康。
在本研究中還發現,消極的應對方式與SCL-90因子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其中自責、幻想 與SCL-90各因子均顯著相關,積極的應對方式與SCL-90因子呈現顯著的負相關,表明心理不 健康的個體更多地使用消極的應對方式,而心理健康的個體更多地使用積極的應對方式,說 明應付方式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應激應對教育,幫助他們在應 對外界應激事件時,學會面對現實,積極的解決問題,而不是消極的逃避、退縮,加重心理 壓力。
師范大學生在使用應付方式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在本研究中,女生的自責、退避分 數顯著高于男生,男生成熟應付方式的總分顯著高于女生,說明男生更多的采用成熟的應付 方式,而女生較多的使用不成熟的應付方式,這一結果和國內的一些研究結果一致[2, 3], 說明了在師范大學生和非師范類大學生中,應付方式的性別差異具有一致性。因此,要有目 的的提高女大學生應付應激的能力,促進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多元回歸分析發現,師范大學生使用不成熟的應付方式與抑郁情緒、個性、年級和年齡 有關。在本研究中,抑郁分數高的大學生傾向于使用自責、退避、幻想等不成熟的應付方式 ,抑郁分數低的則較多使用解決問題、求助等成熟的應付方式。在人格維度上,神經質和內 外向對不成熟應付方式的影響顯著,神經質分數高的大學生求助因子分數顯著低于神經質分 數低的,內外向分數高的大學生求助因子分數顯著高于內外向分數低的,這一結果和非師范 類大學生的研究結果基本相同[4]。此外,不成熟應付方式的使用也受年級和年齡 的影響。 年級高、年齡大的大學生合理化分數顯著高于年級低、年齡小的分數。如何提高師范大學生 的情緒調控能力,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和培養良好的個性,使師范大學生使用有效的應付方 式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建議:人格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人格是一個人心理面貌的集中反 映,影響著人的外顯和內隱的行為模式,是個人素質的重要組成成分。本次調查發現,人格 特征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學生的人格發展正處于統一和完善的關鍵時期。 健康的人格有益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而不良的人格則會使他們在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 等方面遭受挫折,影響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在人格培養方面,應著眼于心靈改造和品格培養 。
大學生雖然具備了一些應對壓力的能力,但畢竟社會經驗不足,自我調適的能力非常有 限。因此,學校應教育學生在自我調節的基礎上,更多地尋求外力幫助。學生求助就是學會 生存,他培養的不僅是對應激的積極承受,也是對應激的有效化解。主動求助不等于依賴他 人,而是使學生學會利用心理咨詢,專業輔導等各種方式來化解緊張,煩躁,擔心等焦慮心 理,減輕內心壓力,學校應在已有專業機構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干預機制幫助學生積極應 對壓力和挫折,同時完善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相結合的心理健康工作體系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利用網絡實行跟蹤監測。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訓練等方法,針對不同的人格特征,運用教學,專題講座,心理輔導。團體咨詢等多種 手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人格意識,使其盡力發揮自己的人格優勢,塑 造健康人格。
綜上所述,適當的引導和師范大學生自身成長是他們順利應付應激、保持心理健康的有 利保障。本文雖然對師范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初步的調查分析,但由于條件所限仍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比如擴充樣本容量,探討相關心理因素的影響機 制等,以驗證和深化本研究的結果,從而為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
4 參考文獻
[1]姜乾金,黃麗,盧杭生,等.心理應激:應對的分類與心身健康.中國心理衛生雜 志,1993,7(4):145
[2]黃雪薇,黃英女,姚剛,等.大學生應付方式的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9,8(4 ):273-275
[3]肖計劃,向孟澤,朱昌明.587名青少年學生應付行為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 95,9(3):100-102
【關鍵詞】翻轉課堂 管理學原理 教學模式 課堂效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84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inverted class-room)作為信息技術與學習理論深度融合的典范,近年來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點。翻轉課堂主要的教學模式是通過教師將課程的主要內容制作成視頻、聲音、圖像等重新規劃和設計,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實現了“先學后教”和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翻轉課堂的實質是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主動學習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和做學習的主人,促進生師互動和知識應用,鼓勵高階思維和創造性問題解決,引導學生面向職業實踐。
一、翻轉課堂的相關理論
翻轉課堂通過教師將知識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互聯網技術制作教學視頻、圖像、聲音等信息,使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學視頻中教師對理論和實踐的講解,提高學生做到課前預習和課中參與以及課后鞏固的教學形式。
二、高校《管理學原理》課程存在的問題
高校《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過程中經過調查發現了較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大綱設置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中,很多設置都是以理論為主,缺乏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結合。另外,這些《管理學原理》教材版本落后,和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并且難以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果。
(二)教師教學方式、方法落后
教師的教學的主要模式就是課堂授課,教師照本宣科在臺上講課,對學生被動的學習形成“填鴨式”教育的教學模式。這種方式、方法不利于當代大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方法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因此,迫切需要改進落后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三)學生成績考核不合理
《管理學原理》課程是應用較廣泛的學科,注重能力的培養、善于分析和解決復雜問題的思維方式等,而目前很多高校τ凇豆芾硌г理》課程教學的考核方法以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相結合。平時學生作業不能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最終期末考試分數一般高校的比例為70%,造成部分同學考試前對理論的快速突擊,考試結束恢復原狀,并未能通過課程學習得到能力的提升,考核面過于狹窄,不夠科學。
三、翻轉課堂在高校課程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翻轉課堂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能力的培養
《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非常適合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1.能有效緩解目前傳統教學的弊端;2.翻轉課堂有助于提高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意識;3.翻轉課堂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4.有助于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精神的培養。
(二)翻轉課堂有效提高教學內容的豐富性
翻轉課堂采用新媒體視頻+互聯網技術進行知識的傳遞和交流。教師通過《管理學原理》教學內容提前制作成視頻、圖像、聲音相結合,是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具體,增加課堂學習的趣味性。
(三)翻轉課堂完善了考核方式的科學性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解決了學生考核方式的單一和缺陷問題。翻轉課堂可以采用線上考核和課堂考核相結合的方法,教師評定與學生互評相結合,教師通過學生在課堂上小組討論中的表現評分或者在課堂上根據實踐測試。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和軟件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有助于提高《管理學原理》的學習效果。
(四)翻轉課堂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的應用
《管理學原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翻轉課堂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翻轉可以根絕學科特點進行設計。首先,通過理論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其次,自主學習的引導,通過觀看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進行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最后,案例分析引導,教師播放相關理論案例和視頻資料,通過學生結合理論進行小組討論,并有學生代表總結發言,提高學生之間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四、翻轉課堂《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模式將面臨的挑戰
盡管翻轉課堂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現實中還需受到學生、教師和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挑戰。
(一)學生對翻轉課堂的影響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方式,由于學生之間受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方面影響,教師很難解決課題出現的學生對課程參與問題,制作微課程時學生是否參與,屬于單向的傳遞,不能像傳統課堂做到隨時調整。學生參與人數與理想人數存在矛盾,只能展示和使得真正參與的同學收益最大化,而其他同學則長期作為觀眾參與其中。
(二)教師對翻轉課堂的影響
有關調查分析得出結論,教師在教學任務中被視頻教學所代替,并沒有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同時,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習興趣、專業特征等制定相應的視頻,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學生并未能深度參與其中。另外,翻轉課堂要求課題高度數字化,網絡安全,完善的教學設施等。現實缺乏相適應的配套設施,不具備完全的網絡教學環境。
總之,翻轉教學課堂符合時展潮流,雖然目前依然處于嘗試階段,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但對于研究生管理學教學是可行的。要想全面、高效地應用于管理學課堂教學仍需進一步實踐與探索。
參考文獻
[1]辛巍巍.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5
[2]楊春梅.高等教育翻轉課堂研究綜述[J].江蘇高教,2016(01)
[3]蔡興紅.翻轉課堂的特點及其對研究生教學的啟示[J].亞太教育,2015
關鍵詞:績效管理;企業關鍵績效指標;學生評測;校企合作;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6-0013-02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速發展,企業對用人需求,特別是在專業技能和人員素質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作為適應新時展的師范類院校,為了培養具有更高質量和競爭力的全面發展型人才,引入了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如何才能將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與高校現行的學生管理進行融合,把企業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及時編入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因此,設計并制定科學、可行的學生績效管理系統,不僅對大學生全面素質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使高校素質教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
上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的教育體制一直是應試教育,所有的評估也以分數為主導。近些年,隨著企業用人需求的變化,綜合素質教育逐步成為教育體制的主流,大學生素質教育更是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關注。目前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南、福建、江蘇、四川、東北等省市部分高校也逐步引入企業的專業技術課和管理模式,雖然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但企業對員工的素養要求仍然不能完全融入學校的素質教育體系。而我們現在的測評體系仍存在較多的主觀因素,缺乏科學依據。課程成績僅以考試成績結合考勤評定,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無法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建議,學生素養評定隨意性大,獎懲不規范,無法準確的體現被評價者的真實表現。而企業加入的測評內容,又無法融入到校內考核體系中,僅成為一項統計數據,失去了企業考核的實際意義。
一、學生績效管理系統的基本構成
校企合作的主要目標是引入企業現行的技術標準和管理制度,與高校共同培養出具備良好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本系統將從學生成績、學生互評、實訓、項目評測、企業認知培訓、模擬面試、特長表現、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評測,有效將企業的技術和素養評定與高校現行的學生評價系統融合,及時準確地反映學生每個階段的真實表現,既保證了學校對學生的各項管理要求,也保證了企業的用人需求,為培養全面型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系統以云平臺為基礎,使用微軟公司的Visual Studio開發環境進行軟件設計。在云服務端使用WCF技術,為系統提供軟件所需的服務功能和數據庫訪問功能,在應用程序端使用技術實現網站應用程序,在移動客戶端使用Android技術實現移動應用程序。
本系統由專業管理模塊、班級管理模塊、學科管理模塊、學生信息管理模塊、講師信息管理模塊、作業成績管理模塊、實驗成績管理模塊、單科成績管理模塊、講師評價模塊、KPI管理模塊、學期成績管理模塊、模擬面試成績管理模塊、總成績管理模塊組成的學生績效管理系統,如圖1所示。
二、學生績效管理系統績效考評方法
績效管理系統所使用的績效考評方法主要應用于單科成績管理模塊、學期成績管理模塊、總成績管理模塊中。每一個模塊都融進企業對員工考評的監控項作為評測依據,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和修正,最終得出全面、客觀的綜合素質評價。
1.單科成績管理模塊由:學生出勤、實驗課、考試、作業、課堂表現、項目六項成績組成。
在本項成績中企業融合的部分為作業、課堂表現、項目三項。
作業項共取6次,模擬企業在一個工作任務中所設置的監控點,不斷修正任務執行過程中的問題,以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樣的,每次在查看完成學生的作業后,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給出學習建議,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效果。
課堂表現項。模擬企業的部門經理對員工日常工作表現的評估打分,以判斷員工執行力和綜合工作表現。在授課過程中講師會向學生進行課堂提問,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記錄分數,在課程結束后得出所有學生的課堂表現成績。
項目成績。模擬企業在一個工作任務結束后經理對員工的結果給予評價,在學生的考核中,以本課程結束的項目為主要評價結果,來評測學生本門課程實踐部分的真實成績。
在單科成績管理中,根據每項的重要程度,劃分了各項權重,最終以百分制組成本科成績。權重劃分如下:出勤平均成績(10),6次作業平均成績(10),課堂表現平均成績(10),項目成績(15),實驗課成績(10),考試成績(45)。
2.學期成績管理模塊由課程平均成績、KPI平均成績、企業實訓成績、講師評價成績四項組成。
在本項成績中融合企業的部分為KPI平均成績、企業實訓成績、講師評價成績。
KPI是企業的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并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在本系統中引入了10項互評準則,主要考察學生從團隊協作、勤奮程序、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通過所有學生參與互評的方法進行評價排名,從而選出品學兼優的學生。
企業實訓成績項。校企合作后,非常重要的學期末企業實訓課程已融入我們的課程體系中,所以在本系統中可以將本項分數引入到學期評價體系中。
講師評價項。模擬企業年中部門對員工考核時,部門經理和人事經理通過不同的觀察角度,共同對員工實施打分考評過程,以獲得公平、公正、真實的員工績效評價分數。講師評價是由任課講師打分和班主任教師打分組成,從學習效果和學習態度獲得本學期學生的評價成績。
在學期成績管理中,由于四項標準均非常重要,所以權重劃分各占25%。
3.總成績管理模塊由7個學期平均成績、3次模擬面試平均成績、專業課項目成績三項組成。
在本項成績中融合企業的部分為3次模擬面試平均成績、專業課項目成績。
模擬面試項是企業在學生就業前對學生進行的簡歷編寫、面試前輔導和實施模擬面試的過程。通過每一輪的指導與模擬面試,不斷改進和提高學生的簡歷制作能力和面試能力。因此將3次企業的模擬面試成績作為總成績的評價標準之一。
專業課項目成績。模擬企業對員工的年度評價。本成績考核了學生從專業知識到項目管理能力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就業前評價自己在本專業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所以作為評價標準加入總成績的管理模塊。
總成績管理模塊按各項的重要程度,將權重劃分如下:7個學期總平均成績(70),3次模擬面試平均成績(10),專業課項目成績(20)。
三、結語
我系與企業合作的移動互聯方向已有兩年,筆者一直擔任班主任和專業課任課講師的工作。目前的成績管理已有兩年的基礎數據,從學習效果和學生評價的結果來看,已初有成效,從績效評價結果中能夠比較客觀的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效果和思想品德,為學生自評提供了較為準確的參考依據,也為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數據。隨著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本學生績效管理系統也將不斷完善,不但使管理指標和取樣數據越來越準確,還將使用數據分析的多種方法使得績效評價結果更為全面。
參考文獻:
[1]陳卓.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
[2]李沛武.論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大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的新趨向[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01).
[3]余嘉.“90后”大學生素質教育現狀調研與分析[J].德育論衡,2011,(08).
[4]耿建軍.中國大學生素質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科教縱橫,2011,(06).
[5]楊鵬.適應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提高高校圖書館建設水平[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
[6]劉興麗,洪亮,關鳳巖.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數字化學習支持服務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09).
論文摘要:以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介紹了目前高校紙質外文期刊的利用現狀,分析了外刊利用率低的原因,探討了提高外刊利用率的對策。
外文期刊(以下簡稱“外刊”)是一種重要的文獻信息資源,記載著人類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是我們獲取最新科技成果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對于高校來說,它還是一種優質的教學資源,在教學科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關于外刊利用率的問題,學術界一直討論得很熱烈,成果也很多,但觀點大多集中在利Hj率的現狀分析上,缺乏深入的成因分析以及采取措施方面的研究。本文將在這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我校外刊的利用現狀進行分析,以探究外刊利用率反映的學科發展等方面的問題及其應對措施。
1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外文期刊的利用現狀
我館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相應訂購了一批相關的有影響力的核心外刊(以自然科學為主),經費投入約占每年圖書購置經費的一半左右,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至2005年底,我館外文期刊室館藏量近5萬冊(合訂本),其巾連續性較強的期刊有157種,共計合訂本1.8萬余冊,語種包括英語、日語、俄語等。世界著名的《科學文摘》(英國)和《生物文摘》(美國)及《文摘雜志》(前蘇聯)都有收藏。另外,對美國《化學文摘》從1907年創刊起一直收藏至今,從未間斷。從2003年起,我館本著連續性、合理性、實用性的原則,按學科分布每年訂購168種期刊,詳情見表1。
在這樣比較豐富資源的基礎上,我館本著“開發外刊資源,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宗旨,在開發利上進行了廣泛嘗試。我館的外刊訂購,都是在大量聽取院系教師的意見,根據學科設置,結合實際情況后進行的。為方便師生借閱,一部分現刊直接典藏到學資料室,從而大大提高了利用率。另外,部分學院還為本科生開展了文獻檢索課,有的學院就直接在我館外文期刊室上課,就地利用一些文摘類檢索期刊。這樣不僅使教學更加直觀生動,學生也可以對一些國際著名的刊物有所了解。
基于以上諸多措施,使得我館外刊的利用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相對于巾文期刊來說,總的利用牢仍然偏低,部分外刊的潛能和作用沒有完全發揮}}I來,甚至一小部分根本無人問津。下面以我館2007年度的外刊利用率(見表2)情況為例說明。
從表2可以看出,雖然我們投人大量經費購買原版外文期刊,但實際的利用率并不理想。首先,總體來說,我館的外刊利用
率比較低,總利用率只有27.9%。雖然這種現象并不是我校獨有,“從全國圖書情報協調工作交流會獲悉,高校外刊的利用率最高也只有30%,有的還不足5%,造成了驚人的資源浪費。”但是也足以讓我們深思。其次,各學科外刊的利川率差別很大,綜合、化學、教育心理學類雜志的利用率最高,分別為100%,70%,70%;物理和人義社科類雜志的利用率分別是l9.1%和16.7%;數學和生物類雜志的利用率比較低,為12.2%和10%;體育、環境地理及經濟管理類雜志的利用率幾乎為零。
2外刊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所反映出的問題
2.1外刊利用率低的原因
我館外文期刊利用率低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讀者的個人原因,也有訂購巾專業分布以及電子資源的沖擊等原因,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2.1.1外刊的讀者面狹窄
我館的外文期刊都是專業性很強的學術期刊,讀者群體基本為教師、研究生及高年級木科生。教師忙于教學和科研,很少有時問來圖書館;高年級本科生面臨畢業分配,來的也很少;真正在館閱讀的主要是研究生群體.而研究生的人數本來就不多。另外,文字閱讀也是個難關,能I刈讀英文原著需要一定的功底。還有部分日義、俄文的雜志,能夠閱讀使用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因此,究竟需不需要為了保證外刊講種齊全而繼續訂購俄文、目文現刊,便很值得思考了。
2.1.2外文數據庫對紙質期刊的沖擊
到目前為止,我館購置了14種外義數據庫,如著名的美國生物文摘、ElsevierSDOS,SpringerLink,EBSCO,JohnWiley,CAonCD等,這些外文數據庫很好地彌補了印刷版文獻資源的不足。另外,電子資源利用起來快捷方便,如果在數據庫葉1可以查詢的文章,便不需要查紙質文獻了,這也是影響外文期刊利川率的原之一。
2.1.3學科專業分布不合理
我校各個學科發展變換很快,近年來增加了一些新興的學科,而外文期刊的訂購還是根據幾年前的學科種類來采購,與眼下的學科方向有些脫節。比如計算機、環境科學、電子類雜志等汀購的就非常少.不同程度上影響了這類瀆者群的使用。
2.2外刊利用率低所反映的問題
圖書館訂購的外文期刊基本都是國外核心期刊,學術價值很高。可是這些有價值的期刊,大部分在我校卻備受冷落,說明我校的師生一方面不太重視國外文獻的利用,另一方面,也說明某些學科并未形成一種良好的研究氛圍。盡管這里面原因很多,但是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讀者對學科的關注程度,乃至學科的發展狀況,甚至可以反映院系的學術風氣。
以利用率很高的化學類雜志為例,我校化學學科近幾年發展很快,學術風氣比較濃厚,閑此利用外文期刊了解學術界的研究動態的積極性很高。而化材學院也高度重視,主動要求將一些重點期刊典藏到該院資料室,方便師生的借閱。他們還利用圖書館館藏的文獻《化學文摘》,給高年級本科生上檢索課,并帶學生來外文期刊室參觀查閱,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事實上,化材學院的某些專業領域涵蓋了我校力量最強的專業和國家級重點學科,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項目數量以及被SCI和EI收錄的論文數量,在我校也位居前茅。可見,館藏外文期刊的合理藏用,可以為學科建設和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其他利用率很低的外文期刊,如經濟管理、環境科學,在我校屬于新建的學科,科研實力和研究氛嗣不如一些傳統學科。而人文社科、體育等,在學院并未形成研讀國外研究成果的風氣。因此,我們應該營建一種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盡可能將圖書館的資源最大化為科研教學服務。
3提高外刊利用率的對策
3.1做好利用情況的統計工作
外文期刊管理人員應注意調查期刊的利用情況,做好復印登記工作。同時外刊采購人員應與外刊管理人員密切聯系,獲取準確的雜志使用情況。為外刊管理人員直接面對瀆者,對外刊的使用情況最為熟悉。
以我館為例,我校是一所師范類綜合性大學,圖書館館藏外文文獻以理科類為主,兼容其他綜合類刊物,并形成了一定的館藏特色和規模。合理的館藏結構不僅保持了館藏特色,還可以有效提高外文期刊的利川率。通過表1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物理、數學、電子,生物學、人文社科等期刊未復印音西都超過了70%,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學科領域的外義期刊汀購比例做適當的調整;體育、環境地理及經濟管理類雜志2007年度竟然無一人復印,復印利用率為零,在做好捌研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刪減或者更換部分期刊;而一些新建的學科,應適當增訂一部分核心期刊。
3.2保證重點學科需要
汀購人員應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學科特點、科研方向等因素,確定外刊訂購范嗣。在采購前,充分做好讀者意見調查和文獻資源調查,統計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學術價值高的核心期刊作為館藏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所起的作Hj,往往是普通期刊的幾倍甚至幾十倍。此,在汀購時應考慮這部分期刊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這就要求采購人員要熟悉本館館藏,了解館藏結構,對學校的重點學科和科研課題做深入的凋查研究。例如,向各個學院系、教研窒發放調查表,征求譬家讀者的意見;通過與院系互動,充分了解學校重點學科建設的現狀,明確學科優勢及潛在的發展方向,雜志訂購盡可能滿足這方面的需求。保證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博士點及重大科研課題的需求,同時緊跟學校發展,及時增訂新興學科的期刊。
3.3訂購高質量的刊物
外刊價格昂貴,此訂購巾要嚴格把關質量。對于外刊重要性的評價可以參考期刊的收藏率和影響因子,還可以聽取教師、科研人員和學術帶頭人等讀者的反饋意見來確定。期刊的收藏率反映該期刊在各圖書館的擁有率,收藏率高說明這種期刊在圖書館領域有較大的知名度和影響。期刊韻影響因子是評價期刊的一個獨特而重要的指標,JCR(JournalCitationReport)已成為當前世界期刊引證資料的唯一來源,它幾乎包括科學業技術和社會科學領域的所有專業研究。引證資料取自全球60余個國家和地區3000余家出版社出版的7000多種學術期刊。JCR對期刊評價的指標有多項,我們可以獲取出版文章數最多的期刊、引用最多的期刊、最有影響的期刊等數據。依據xCPl,文期刊重要性的綜合性評價可以合理確定應該訂購的期刊種類。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3.4做好外刊的深層次開發
圖書館可以利用各種手段擴大外刊在讀者中的影響,積極開展主動服務,激發讀者潛在的需求。例如,既可以編制外文期刊的館藏目錄分發到院系,讓讀者對館藏有全面的了解;也可以把編制好的館藏目錄放到校園網上供用戶檢索。另外,培養讀者的信息素質和檢索技能。目前我校圖書館部分人員承擔了學校的部分文獻檢索課的教學任務,經常會帶學生到外刊室進行實踐操作,學校也把校文獻檢索課教研室放在了圖書館,這對外刊的利用和宣傳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