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民俗文化特點

      民俗文化特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民俗文化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民俗文化特點

      民俗文化特點范文第1篇

      關鍵字:傳統建筑;裝飾;民俗文化

      中圖分類號:TU-86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中國的傳統建筑猶如一件件的藝術品佇立在那里,每一件都體現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倫理、民風民俗、以及人文觀念,每一件都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而建筑裝飾則是體現這些豐富內容的最好載體。我們在研究傳統建筑裝飾時,不能只是研究技術,更要它與社會倫理、思想觀念形態、歷史性、地域性、民俗文化等相結合進行研究。

      1.建筑裝飾與民俗文化的關系

      傳統的建筑裝飾是建筑的靈魂,不僅反映了社會的風貌,也影響了中華民族文明的進步,蘊含著極其深厚的民族內涵與豐富藝術表現力。民俗文化是一種以人為載體世代相傳的文化現象。而作為一種藝術文化,中國的傳統建筑裝飾自然與民俗文化密不可分、緊緊的連在一起。例如一些傳統的農舍,都會在在門戶上面雕刻精美的磚雕,每一件磚雕都是藝術品,而每一件的藝術品又都蘊含著中國豐富的民俗文化。

      除了上述的雕刻與擺飾外,建筑色彩也是建筑裝飾的一種,中國的傳統建筑物的色彩本身就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性與民俗性。就像傳統文化中的“五行”法則,它起源于很早的《尚書.洪范》,書中提到,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賦予了五行許多的內涵,如五臟:肝、脾、腎、肺、心;五味:酸、甜、苦、辣、咸;五音:商、角、羽、徽、宮;五方:東、南、西、北、中等等,來對應原先的金、木、水、火、土元素。而元素間的相生相克關系的說法也隨之出現,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等,于是,“五行”便也漸漸的被融到了傳統的建筑裝飾之中。就像傳統建筑物中的黑瓦就是根據五行的說法來的,在人們觀念里,黑色代表水元素,水克火,所以建筑物砌黑瓦是為建筑安全著想,為了克火。

      2.象征手法在建筑裝飾中的體現

      在中國的傳統建筑裝飾中,象征的手法體現的最為明顯和廣泛。例如用龍象征帝王,獅子象征力量等。在皇宮貴族的建筑中,龍最為常見,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是神獸,是天下的王,是帝王的象征。而在民宅的建筑中,獅子則最為常見,這是由于獅子外表兇猛,是威武、力量的象征,人們便將它放在門口用來驅邪鎮宅。除了以上提到的動物外,植物在中國傳統的建筑裝飾中也很常見。例如蓮荷,正所謂“出淤泥而不染”,所以用來象征人品高潔;再如牡丹,象征雍容華貴、高貴富麗等。另外,人們有時候也將多種植物組合在一起,或者植物和動物組在一起用到建筑中,共同起到美好的象征。例如,松與仙鶴都象征著長壽,于是將這兩個形象組合在一起,組成“松鶴長壽”,寓意延年長壽、永生不死、。再如,牡丹象征高貴,桃象征長壽,而兩者的形象組合到一起則象征著“高貴長壽”。

      除了以形象來進行象征外,建筑裝飾也采用諧音來象征。例如,獅與“事”,我們常常見到建筑裝飾中有兩只獅子,這象征著“事事如意”。再如,魚與“余”,魚含有多余之意,于是人們將魚裝飾于建筑中以象征多福、多祿、多壽。另外,魚多子,人們還常常用魚來象征子孫滿堂。還有,公雞的諧音為“功”與“吉”,若在石頭上立公雞則寓意著“寶上大吉”,如果供給和牡丹放到一起裝飾,則是代表著“功名富貴”。

      3.民俗文化在建筑部件裝飾中的體現

      中國的傳統建筑對每個部件都有這精確的要求,以至于每個部位的裝飾都十分講究,例如屋頂、門窗、鋪地等部位,無一不體現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就屋頂來說,在屋脊及其兩端一般都會裝飾兩只走獸,不同的走獸體現著不同的民俗文化。用龍的形象是為了防火,因為龍可以吐水,以水克火。此外有的屋脊上則會裝飾一個瓶,上面再放三把戟,預示著“平升三級”,瓶子一般是寶瓶或者葫蘆。除了這些,屋頂有時還用泥塑、角獸、或者歷史人物裝飾。

      中國的傳統建筑對于門窗的裝飾同樣是十分講究的。例如門窗上的格心欞花圖案,就是各有各的象征意義,有的象征太陽、月亮等自然物體,有的則寓意吉祥,甚至有的則象征著整個天體。此外,中國傳統建筑中對門戶的裝飾也是相當的有趣,用“門當”、“戶對”來形容傳統建筑門的裝飾再合適不過了。所謂“門當”就是指大宅門前的石鼓,鼓似雷霆,民俗認為它能鎮宅。而所謂“戶對”則是指門楣上專雕或者木雕的圓形短柱,其一般取雙數,為“二”或者“四”,所以名曰“戶對”。一般“門當”、“戶對”是共同存在的,所以人們常常放在一起稱呼,又因為一般只有大宅門前才會有,所以慢慢的門當戶對便成了門第身份的標志,并隨著文化的發展成為了男女婚配中門戶相當的俗語。

      傳統建筑中,鋪地的裝飾多以圖形分,分為冰裂地、圖案花紋地、石板地、以及亂石地等等。下面就以冰裂地為例來進行介紹,其上面的冰裂花紋不僅有視覺上的美感,還有極其深刻的寓意。它的幾何花紋可以讓人感受到不求名利、不被世俗束縛的古代士大夫情懷,而上面的點綴圖案則點綴出某種形象,例如花卉、或者故事情節等,十分的精美。此外,還有的地面用彩色石拼出“萬”、“壽”等圖形,或者山水、樹木、彩蝶等自然景象、或者鋪出人物來還原歷史故事等。

      4.結束語

      中國傳統建筑裝飾藝術是民俗文化的一個具體的表現方式,它不僅直觀的表達了民間文化的內涵,還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民俗文化的內容極其廣泛,建筑裝飾作為它的載體,將它的精髓和概要都表現出來了。所以,作為中華兒女,我們要重視對傳統建筑裝飾的保護,保留住民族特色文化,為民族設計的興起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余繼平.涪陵陳氏莊園建筑裝飾藝術的文化意蘊[J].中國名城,2011,(5):29-33.

      民俗文化特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民俗民俗文化廣告文本

      [中圖分類號]J5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3-0048-01

      獨特的風俗習慣依賴著語言在民間進行傳播和傳承。“語言與民俗之間發生的最經常、最密切、也是最重要的帶有規律性的關系,即共同的雙向涵化運動過程,其運動的結果便是民俗語言文化形態,主要是民俗語言與民俗語言現象?!辈煌牡胤胶蛧业拿袼孜幕乔Р钊f別的,那么一則公益廣告能否吸引住人們的視線,與廣告文本中蘊含的民俗文化有著一定的關系。從某種角度來看,一則成功廣告的基礎就是廣告文本中含有濃厚的民俗文化,并且表達得合情合理。

      一、公益廣告中民俗文化的特點

      在公益廣告中的民俗文化的特點主要有:表現的號召性、社會的效益性、主題的現實性。公益廣告涵蓋的范圍很廣,無論哪個層面的公益廣告文本或多或少的都有著一定的民俗文化。

      (一)以人與自然的關系為切入點的文本――表現的號召性。1.完美真實地將祖先留下的杰作傳給子孫后代,是華夏兒女的責任。2.現在人類渴了有水喝;將來,地球渴了會怎樣?

      (二)以人與社會的關系為切入點的文本――社會的現實性。1.節省一分零錢,獻出一份愛心,溫暖世間真情。2.來時給你一陣芳香,走時還我一身潔凈。

      (三)以人與自身的關系為切入點的文本――主題的現實性。1.吸煙是繼戰爭、饑餓和瘟疫之后,對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2.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二、廣告文本與民俗文化結合的必然性

      (一)國外的本土化廣告文本與民俗文化結合是廣告本土化發展道路的需要。作為一則優秀的廣告必須能打動具有相同民俗文化心理的廣告受眾?!爸挥信c當時當地的民俗文化相結合,廣告才會獲得源源不斷的創作活力,才能保持其獨特的個性?!痹诿袼字萍s人們消費心理的大背景下,廣告不得不對民俗文化給予應有的重視。很多企業以迎合中國傳統習俗,著重渲染傳統節日等喜慶的氣氛,以喚起觀眾對于傳統習俗的認同,將傳統習俗與所宣傳產品聯系起來,使產品帶上了濃厚的象征意味,引導受眾的消費動機。

      (二)本土的國際化。廣告文本與民俗文化結合是對廣告文化教育功能以及民俗傳播的補充。現代廣告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是社會文化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中國廣告只有依托本土民俗文化并吸取西方先進文化,這樣才能走上國際化的軌道,同時促進中國民俗文化的傳播。觀念習俗是一種存在于人們內心的對于某種事物的認同。誰能充分理解民俗文化,誰就有可能在未來的信息傳播中掌握先機。如果本土企業能夠充分利用觀念習俗比較固定這一特點,把廣告定位于民俗觀念中的共同點,那么在影響很多人的價值觀念的同時,也宣傳了我們的民俗文化。

      (三)在全球信息化高速發展和科學技術日趨完善的今天,廣告文本更是不能脫離深厚的文化和社會背景?!?1世紀是信息經濟的時代,廣告創意或廣告傳播作為一種商業民俗和社會文化現象,由以前的‘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發展到今天電視、網絡時代的大眾傳媒?!睆V告的目的之一就是追求達到一定認知度和知名度。作為有著豐富的人文底蘊的中國,民俗文化成為了眾多廣告借鑒的重要題材,也是公益廣告的首要考慮因素。綜上,廣告文本與民俗文化結合是現代廣告尋求新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對民俗文化傳播的有力補充。

      三、廣告文本與民俗的相互作用

      (一)廣告對民俗的作用。廣告是一種文化行為,是喚起大眾對某種事物的注意,并通過對商品的宣傳而引導人們實現消費行為的一種手段?!爱攺V告成為一種文化行為時,就不能不重視民俗文化?!睆V告創意的競爭,就是廣告文本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的競爭,而消費者對廣告的認可,實際上就是對廣告所傳達的民俗文化的認同。

      (二)民俗對廣告的作用。民俗對于廣。告的影響,主要地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民俗文化是廣告創作的源泉。第二,民俗文化對廣告受眾心理的影響。第三,民俗文化影響廣告創作所展現的價值觀。因此,廣告創作所體現的價值觀也必然是與民俗文化形態下的價值觀相呼應的。

      民俗文化特點范文第3篇

      一、民俗文化資源在旅游發展中的地位作用

      (一)民俗文化自身蘊含豐富的旅游資源,地位重要而且不可替代

      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尤其是各少數民族都具有各自的生活方式、餐飲文化、民族服飾、建筑風格、人文景觀、勞作方式、文藝形式、風俗人情、民族工藝等,這些獨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點成就了其基礎性的壟斷性地位,形成地區獨特的旅游吸引力。

      (二)民俗文化自身具有獨特的魅力吸引,能滿足旅游者多種需求

      有形的民俗服飾、建筑、工藝品等自然流露出的質樸之美能給游客純真的審美感受;傳統的民族節慶如達斡爾族的庫木勒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壯族的“三月歌圩”等民族活動能夠使游客參與互動,滿足娛樂需求;到民族聚居地參與體驗民俗生活、了解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更能增加相互理解,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三)民俗文化資源能促進特色旅游發展,關系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依托民俗文化資源優勢開展特色旅游能使民俗文化資源的挖掘、研究、開發、宣傳等工作得到空前的重視,有利于民俗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擴大地區影響力。同時,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的發展也能帶動其他產業鏈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增加財政稅收,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二、借助民俗文化資源優勢發展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的策略

      (一)加強對地方民俗文化的挖掘與研究,凸顯民俗文化資源魅力

      地方政府和旅游經營者都要對弘揚民俗文化引起足夠重視,充分發揮歷史學家、文化學者、民俗傳人、文藝團體、文化研發機構的優勢和作用,鼓勵、引導、支持全社會參與對地方民俗文化資源的普查、挖掘和研究,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讓瀕臨毀滅、失傳的有型的民俗建筑景觀得到及時修繕翻建,讓無形的民俗文化重放異彩。要對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重點研究,深入挖掘,通過文字、聲音、影像、藝術表演、專題展覽等形式加大展示力度,讓更多的游客對民俗文化有更深入詳實的了解,凸顯民俗文化資源的魅力。

      (二)不斷豐富民俗文化旅游形式和內涵,重視民俗文化旅游互動

      要研究游客心理,通過多種形式讓游客滿足求知、求新、獵奇、休閑、審美、娛樂等多重需求,讓游客眼有所看、耳有所聞、腦有所思、心所有得。民俗文化融入靜態的參觀游覽,更要融入愉悅的互動體驗,提高旅游的趣味性和參與性。要加強博物館、展示廳、陳列室、民俗風情園建設,讓特色民俗文化內涵得到完整展示。同時,更要加強旅游項目的娛樂性與互動性,讓游客能夠以愉悅的心情和放松的心態參與到活動中,讓他們通過身臨其境體驗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活動中感受中華文化的輝煌燦爛與博大精深。

      (三)加強對地方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謹防民俗文化異化同化

      “原汁原味”才是民俗文化魅力所在,一旦失去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點,民俗文化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必須加強保護,謹防受到其他思想和文化的沖擊和影響而產生異化或同化。旅游地要注重對民俗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加強對瀕臨消失、異化的民俗文化的再現,宣傳民俗文化的價值所在,增強旅游地居民的自豪感,能理性看待外來影響而不盲目效仿。政府相關部門要為民俗文化傳承和發展提供平臺和條件,讓民俗文化得到鞏固和加強。加大對外宣傳,提高游客的認知度和認同感,減少不必要的誤解和不良影響。

      (四)加強民俗文化與其他旅游項目融合,創造機會宣傳民俗文化

      作為文化資源,民俗文化的展示可以突破地域和場地,為民俗文化的宣傳、發展和傳承提供了條件。在民俗文化發源地或民族聚居地,通過民俗旅游專線或主題游將民俗文化與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文物古跡等有機整合一定能吸引更多游客。另外,還可以將民俗文化與其他旅游項目建設有機整合,在國內外大型旅游景區、重要旅游城市開辟民俗文化旅游專區,將民俗歌舞表演、建筑藝術,餐飲文化、服裝展示、特色娛樂項目、民俗工藝品加工等進行綜合開發和集中展示,讓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機會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五)加強對地方民俗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精品

      民俗文化特點范文第4篇

      一、引言

      民俗旅游的興起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時代進步的體現。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開發不僅給我國帶來經濟效益,也給我國民俗文化提供傳播渠道,大力弘揚中國民俗特色。因此,民俗景區的開發不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形成獨特的文化特色,樹立獨特的文化形象,而且有利于豐富文化內涵,培育文化,樹立良好的主體形象。由此可見,民俗旅游景區的開發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民俗旅游概述

      (一)民俗旅游的含義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與完善,民俗旅游已經成為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憑借其自身的特點,為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增添了許多豐富多彩的因素,同時對我國旅游文化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那么什么是民俗旅游呢?

      所謂民俗旅游就是指人們離開慣常住地,到異地去體驗當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民俗旅游屬于高層次的旅游,因為,民俗文化作為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晶,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社會內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資源開發的靈魂,具有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因而,旅游者通過開展民俗旅游活動,親身體驗當地民眾生活事項,實現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從而達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內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禮儀文化、口頭傳承文化、民間歌舞娛樂文化、節日文化、信仰文化等等。由此可見,民俗旅游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也是獨具特色的,它涵蓋了當地的風俗習慣,貫穿了整個地區的風土人情,將民俗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與此同時,它的發展不僅僅可以增添當地的民俗文化氣息,同時也可以完善我國旅游業的文化發展,對我國旅游業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二)民俗旅游景區的類別

      提到民俗旅游景區,它也有其自身不同的類別,旅游景區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為旅游資源,它主要分為兩個類型,第一是自然旅游資源,另一個則是人文旅游資源。

      首先,對于民俗旅游景區的類別而言,自然旅游資源是其最基本的類型,它主要包括:地質地貌旅游資源、水體景觀旅游資源、氣象氣候旅游資源、生物旅游資源等等,這些自然旅游資源與當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原本的生態環境有著必然的聯系,同時也受到其一定的限制與影響。除此之外,另一方面就是人文旅游資源,它主要包括:文物古跡、古典園林、文學藝術、宗教文化、城鄉風貌、現代設施、當地的民俗風情以及飲食購物類等等,這些方面主要是由于當地民俗地區文化設施的改善與風土人情的具體體現。

      (三)民俗旅游景區開發的特點

      對于每一個民俗旅游景區來說,它的開發都具有一定的特點,其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文化性與生態性。這也是民俗旅游景區最根本的兩大特點,以下就對這兩個特點進行詳細的分析。

      首先,對于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開發來說,文化性是其自身最主要的特點。所謂民俗文化,不言而喻,在民俗旅游景區的開發中,文化是明顯的,突出的,而恰恰是因為這種民俗文化的突出,民俗旅游才同其他形式的旅游有所區別。民俗旅游不僅僅單方面的指農村旅游,它們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本質性的區別。因為農村旅游指的只是農業活動,而反過來說,農業活動也不能簡單的概括成民俗旅游。因為與農村旅游相比,民俗旅游的文化風俗習慣會更加突出,旅游景區當地的風土人情會更加明顯,民俗旅游的范圍較廣,文化性較強;其次,民俗旅游景區開發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生態性,它的生態性又包括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自然生態無非就是指在開發民俗旅游景區的過程中要堅持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減少當地自然資源的濫用,而社會生態就是指保持當地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等。所以說,在對民俗旅游景區進行開發的時候,就要發揮其自身的文化性也要保留其原有的生態性,這對于民俗旅游景區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三、當前我國民俗旅游景區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整體性,存在地方政府監管與指導缺位的問題

      目前來說,我國民俗旅游景區在開發的過程中必然會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民俗旅游景區的開發缺乏整體性,也就是說缺乏整體的全面的規劃,存在地方政府監管與指導缺位的問題,這也是影響我國民俗地區旅游業發展的根本問題。

      對于我國民俗旅游景區發展來說,它的旅游管理體制還尚未形成一個統一保護、整體開發、合理利用資源的管理格局。這主要是兩個方面問題導致的:一方面,在開發過程中缺乏整體的、全面的規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等相關部門管理層工作重心的偏離,再加上我國的旅游業起步較晚,就會導致民俗旅游景區在開發的過程中出現資源破壞、生態環境惡化、環境污染、資源匱乏等一系列的生態問題。而且,相關部門指導的缺位會使旅游景區的開發失去控制,就會導致對民俗地區的盲目開發,這不僅僅失去了民俗文化旅游景區原本的生態價值,對于整個民俗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損失。與此同時,更加失去了政府監管等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性與合作關系,不言而喻,在我國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開發過程中,整體的、全面的規劃,以及政府的監管與指導對于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發展來說有多么重要的意義。

      (二)創新性不足,存在模仿之風盛行的問題

      在我國許多行業中,都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模仿跟風的現象,即后進入行業的企業或商家總是選擇復制、模仿前者的競爭策略來打開市場。同樣,在我國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開發過程中,也同樣存在著創新性不足,模仿之風盛行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而言,創新性的缺乏體現在了許多方面。例如:景區主題方面、品牌塑造方面、旅游產品方面以及公共基礎設施方面等等,這些綜合因素創新性的缺乏不僅僅會導致自身發展的滯后,還會使其降低市場競爭力,逐漸失去消費者,失去市場,無法實現經濟效益。除此之外,模仿之風已經成為旅游景區開發的關鍵性問題,大量的效仿不僅僅會是民俗地區失去自身的特色,失去民俗旅游業發展的意義與價值,與此同時,也無法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還會隨時面臨著優勝劣汰的危機,所以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發展要進行大膽的創新,打造出真正屬于自己的品牌。

      (三)參與性不強烈,存在項目內容過于簡單的問題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消費者的參與對其自身的發展有著一定程度上的決定作用,然而,參與性不強烈,存在項目內容過于簡單也是我國民俗文化旅游景區在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旅游景區的項目內容的缺乏不僅僅無法吸引到旅游消費者,同時也不能夠集中體現出民俗旅游景區的內在價值,所以就進一步導致了參與性的缺乏,這樣的惡性循環對于旅游景區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持續性不長久,存在重開發、輕保護的問題

      在我國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發展中,對于旅游資源的重開發、輕保護,也是目前存在的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某些企業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將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生態價值轉化成了商業價值,不顧盲目開發的后果,破壞生態,再加上相關部門缺乏對旅游環境的重視與保護,大大縮短了旅游資源以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這對于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開發來說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損失。

      (五)真實性不高,存在生造景觀或虛假民俗的問題

      除了上述存在的問題之外,在我國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發展中還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民俗旅游景區真實性不高,即在實際的情況中,某些旅游景區出現了生造的現象,這不僅僅會導致民俗旅游景區失去其自身的價值,還容易導致民俗文化的混亂,除此之外,對于旅游景觀的虛假生造也是對當地民俗文化的一種不尊重,所以說,提高旅游景區的真實性對于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發展來說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四、進一步加強民俗旅游景區開發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強化監管指導工作

      在文章上部分集中闡述了我國民俗文化旅游景區在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所以,為了解決旅游景區開發缺乏整體性,以及地方政府監管與指導缺位的問題,這就要求在對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開發過程中強化監管指導工作。

      強化監管指導工作,首先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對民俗文化旅游景區開發的整體規劃,也可以通過加強對民俗地區具體情況的了解與掌握來進行調整,制定出一套完備的、有利于民俗文化旅游景區開發的方案,以此來為其自身更好地服務、運用。除此之外,政府也要加強對旅游景區創新管理的引導作用,避免指導位置的缺席與工作的怠慢,同時也需要各個管理部門相互交流與溝通,加強彼此之間的協調性,達成一致的目標,并圍繞這個目標分配好工作,提高監管效率,真正為我國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開發所服務。

      (二)強化主題設計工作

      為了促進我國民俗旅游景區開發的更好發展,解決創新性不足,模仿之風盛行的問題,就要求我國民俗文化景區在開發的過程中要強化主體設計工作,主題對于一個旅游景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帶給旅游消費者的是第一印象,也是其旅游景區民俗特點的集中體現。

      在我國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開發過程中,強化主題設計工作,首先就要避免對其他地區主題的模仿,要打破陳規,進行大膽的創新,具體來說,就是主題形象概括要客觀、準確、全面地表現出當地民俗地區的特征,體現出當地的風土人情與民俗氣息。其次,主題的打造還要充分考慮目標市場也就是消費者真正的心理需求,因為旅游目的地的主題形象是要吸引人前去旅游的,因此,還必須考慮主要目標市場的狀況及需求偏好。再次,民俗旅游景區的主題還要受到各個方面的認可,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當地地區的居民,只有這個主題獲得了全方面的支持,才會有它存在的價值,最后,主題形象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這也就是所謂的創新,而創新的最終目標就是能夠吸引消費者,能夠在大眾面前脫穎而出,最后,民俗文化旅游景區主題的打造必然離不開對其主題的大力宣傳,所以主題形象的文字表述一定要有美感并能夠產生美好的聯想,要注意用詞的感彩,這是實現旅游消費者心理對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產生認同感、歸屬感的必然要求。

      (三)強化品牌塑造工作

      品牌對于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形象宣傳工具,是企業文化和企業理念的體現,并且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民俗文化旅游景區來說,其自身的開發和建設必然也離不開對品牌的塑造,因為品牌是一個企業的靈魂與其自身價值的外在體現,只有將品牌創造好,它自身的發展才能夠長遠。

      強化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品牌,就要打造品牌專業化,可以將民俗地區當地的旅游產品的特征,以及當地的民俗習慣作為品牌的導向,集中于一個品牌的發展,著力于旅游品牌的精與細。與此同時,還要將當地民俗旅游景區的優點在這一品牌中集中體現出來,以獨特、原真的民俗文化內涵塑造旅游景區的形象,通過品牌來提高景區的知名度以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從而形成旅游市場的民俗文化唯一性品牌。

      (四)強化設施建設工作

      我國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開發離不開完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首先就要加大對其的投資,進而對旅游景區中的各種硬件設施,以及軟件設施進行全面的完善與發展,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滿足旅游消費者在民俗旅游景區中的心理需求,還可以在民俗文化旅游景區建立各種娛樂設施、健身設施,以此來促進當地游客的休閑娛樂。除此之外,加強基礎設施更要涉及到文化方面,例如可以針對當地特有的風俗文化來促進文化紀念館等公共設施的建設。因為完善的文化設施、濃郁的民俗文化氛圍可以為當地招攬更多的游客,以此帶動旅游消費者的積極性,從而增強旅游者對當地地區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拉動當地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消費,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更好地開發。

      (五)強化資源保護工作

      要解決我國民俗文化景區在開發中的問題,還應該強化資源保護工作,因為旅游資源是旅游景區得以長期發展的根本動力,加強對民俗文化旅游景區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保護,不去盲目開發,不以商業利益為借口去破壞當地的旅游資源。除此之外,旅游景區開發的相關部門還要加強對旅游資源的管理,堅持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做到旅游資源的循環利用,做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這對于我國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長遠發展來說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民俗文化特點范文第5篇

      關鍵字:中學語文、民俗文化、滲透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年少之時,他們的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都未真正定型,他們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都很強。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內容都或多或少的包含著中華民族傳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有許多展現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品質的優秀篇章,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能夠有所側重的加以點撥,在啟發學生去思考感悟人的內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等方面,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滲透民俗文化的基本保障

      新課程標準對教材的編寫提出了新的建議,提到教材編寫“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理解和尊重多元(樣)文化”“開闊學生視野”。中學語文教材的這些特點也具體體現在它所包含的民俗文化方面。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民俗文化的課文有魯迅的《社戲》、《故鄉》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綱》,孫犁的《蘆花蕩》及朱自清的《背影》等。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涉及民俗文化的課文有《茶館》《荷花淀》《胡同文化》《我與地壇》等,中學生在學習這些課文的時候,既提高了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又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熏陶。中學生在學習掌握新知識的時侯,他們的求知欲、好奇心、新鮮感都很強,他們往往更喜歡學習趣味性的知識,更喜歡多姿多彩的課堂,對教師的照本宣科地講解和枯燥無味的知識傳授不感興趣。而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和民俗文化知識就能夠豐富課堂教學,這些知識在課文教學中往往能滿足學生的更多需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能用一些有趣的諺語或一些古老的民間傳說故事作為新課的導入,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民俗文化的基本途徑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民俗文化滲透雖然有其可行性,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民俗文化滲透并不屬于常規的語文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民俗文化的講解和滲透時需要結合具體的授課內容,尋找有效途徑和具體方法進行分析、滲透。1.通過突破中學語文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來進行民俗文化的滲透。教師如果在講授過程中不能進行正確的解讀,那么,學生在對課文的理解就會不完整、不深入,這就需要教師對這些民俗文化進行正確的分析,詳細地講解2.通過開拓中學語文學習的新渠道來進行民俗文化的滲透。在借助優質課程資源、開拓中學語文學習新渠道時,如果能充分利用民俗文化成分的支持,有效利用民俗文化素材,可以拓寬中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3.通過發現、領悟中學語文課本中經典文學作品的內涵來進行民俗文化滲透。在中學語文課本中,許多經典古詩詞的豐富內涵往往是通過具有民俗風情的事物來表達的,在講授這些經典詩歌時,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其中蘊含的民俗文化素材,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內涵的理解。4.通過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寫作訓練來進行民俗文化滲透。民俗經過歷史的積淀,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教學期間,教師如果能夠緊扣不同的時令節日,對中學生進行相關的作文訓練,可以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5.通過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來進行民俗文化的滲透。在對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教師如果能夠充分利用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有關民俗內容,能夠使中學生在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三、切勿盲目的滲透民俗文化

      由于民俗文化自身精華與糟泊共存的特點及在中學語文課程中的非主流存在特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民俗文化滲透教育應掌握適當的原則。中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到的民俗內容很多,但并非課文中只要牽涉到民俗內容或民俗描寫就去講解,在講解時也不可牽強附會或喧賓奪主地去無限制地挖掘教材,而是應該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和教學目標,在把握全局的基礎上,進行恰到好處地滲透。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民俗教育可以更好地進行母語教育。從另一方面來看,豐富多彩的民俗內容及生動多樣的民俗教育形式,可以在改善中學知識結構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更大程度地滿足中學生的心理追求和文化追求,有利于中華民俗文化的傳播,從而為中學語文教學開辟出新的教學途徑。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欧洲久久av| 精品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第一se情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有码亚洲制服av片|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亚洲欧好州第一的日产suv|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人成免费电影|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小说| 亚洲国产高清国产拍精品| 色窝窝亚洲AV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亚洲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