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地理聽課評課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情況做個總結:
一、 統籌規劃,制定學期工作進度,嚴格按計劃進行
三個班均是文科班,其中高二年段也正式進入了復習階段。本學期,高二的任務較為繁重,為了在高三年減輕負擔,本學期必須完成兩本選修課程和復習初中中國地理與世界地理,總計四種不同的課程內容,并且課容量比較大,對于學生來說,可能較為辛苦。而對于高一年文科班來講,由于沒有會考壓力,所以相對來將,較為輕松點,但高一年仍然必須打好基礎,以便更好的迎接高二年的學習任務。
二、提高教學質量,把好練習關,即時反饋,關注優生
對于區域地理,涉及大量的圖表分析,如何結合所學知識,靈活地利用,是本次復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對于基礎方面的把握仍是重點,而練習與測試當中,則加強圖表分析的訓練,使其更靈活。也因此,選題方面是關鍵,題目方面基本是往年的高考題,比較有準確性和針對性,也有利于學生答題時語言的規范性提高。在高一年時,學生基礎較好,我則嘗試半課半練的教學模式,即當堂學當堂練當堂消化,雖然時間稍長,但重在加深印象,學會應用,效果不錯。
三、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由于是臨近高三,對于高三的把握,我仍經驗不足,如何安排高考復習進度,如何抓好復習,如何處理學生的學習問題,如何培養優生等等,都成了我的重大問題,因此必須請教其他有經驗的老師,感謝老師們的不吝賜教,讓我獲益不少。
四、善于發揮學生的作用,生生幫扶
學生在一起的時間比我們長,讓學生來帶學生,有時比我們老師的輔導來得更容易接受,而且更容易把握學習進度。兩者相互促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帶動班級學習情緒。學生在講解過程中,也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加深對知道點的認識。因此,應積極發揮學生的作用,提高學習效率。
五、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的訓練,盡量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
2、加強積累,注意多收集相關習題,以備后需;
【關鍵詞】高一地理;學習方法;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1)06-0119-01
地理是文科中很有特色的一門功課:文理相通,人地結合。既要求學生有良好的理科思維推理,又要有不錯的人文素養。但由于初中長期以來的教學現狀:初中地理主要放在初一、初二年級進行教學,并且未列入中考范圍。學生、教師、家長、社會未能重視,地理作為一門副課存在,加之初三未接觸地理,遺忘較多、導致學生地理基礎較差;初中地理兼任教師多,這部分教師往往還是學校教學能力較差的一部分,導致對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學習方法未能很好培養,學生普遍對地理學習能力不高。本文就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在高一如何指導學生形成科學的地理學習方法,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細讀書、多設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材是系統表述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是學生在學校獲取系統知識的主要學習材料,只有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多質疑、多釋疑,才能逐步提高學習水平。教材的閱讀,主要包括課前閱讀,課堂閱讀和課后閱讀。
(一)課前閱讀。要求學生有的放矢,結合老師的閱讀思考題和課本中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通過閱讀,使學生對新課內容有一個粗略的了解,找出重難點,作出標記,以便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時順利突破難點。這樣既能養成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課堂閱讀。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讓學生閱讀,對于那些重點知識(概念、規律等),可以齊讀或默讀,邊讀邊記,精讀細摳,明確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在閱讀時,若遇疑難,要反復推敲。這樣,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消化所學知識,同時也可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
(三)課后閱讀。結合課堂筆記,在閱讀的基礎上勤總結歸納,把每節和每章的知識按“樹結構”或以圖表形式歸納,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結成體,以便加深理解,使知識得到深化。教師要經常指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廣聯博思。
二、認真聽、善于記(筆記)、勤發言,提高課堂聽課效果
如何協調聽講、思考、筆記、發言的關系,學會聽課,這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主要途徑,是提高課堂40分鐘效率的關鍵。一般來講,上課要以聽講和思考為主。聽課要根據預習中的難易程度,科學用腦,合理分配精力,對重點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對于難點則要啟迪思維,透徹理解。同時要學會記筆記,課本上敘述詳細的地方,直接勾劃以節省時間,自己的疑問和老師分析的精華之處要簡明扼要的記下來。如老師講概念和規律時,主要記重要的結論,實例,容易出現的錯誤,注意事項等;對復習講評課重點記審題方法,思路分析,思維過程,體會表述技巧等。記筆記時不要把筆記本記滿,要留有余地,以便課后反思整理。其次要大膽質疑,積極發言,課堂上難免有些地方聽不懂或不全懂,因此必須及時向老師或同學請教、討論,切不可愛面子或偷懶,而使問題“積少成多”。只有這樣教會學生心到、口到、手到、眼到地聽課,才能提高聽課效果,提升學習效率。
三、多用圖、巧繪圖,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
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對學生能力要求中,讀圖繪圖能力做了很高的要求。近幾年的高考中,幾乎題題有圖,可以說地圖是地理知識的第二語言。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用圖,教給學生各類地圖的閱讀方法,判讀技巧,并學會用圖,繪圖解釋地理現象,歸納地理知識。
四、善記憶、會記憶,提高記憶效益
地理學科有很多需要記憶的東西,為了使學生學到的知識牢固銘刻,指導學生科學的記憶,在頭腦中建立起“智慧的倉庫”,在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回,從而保證新知識學習和思考的迅速進行。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指導:
(一)語言簡練,記得快。如將世界中低緯洋流分布規律概括為:“南北半球各有環流,北順南逆,東寒西暖”。北印度洋季風洋流方向概括為“冬逆夏順”(延伸生活經驗:夏天熱,穿衣少,做事“順手”)
(二)幽默、風趣,記得牢。教師可將一些生活經念或諧音用于幫助學生記憶。如記憶氣旋、反氣旋對應氣壓中心及四周氣流運動方向即可這樣記憶:父親管教采取“高壓”政策,學生反(逆反)(反氣旋);父親改變順應學生,就很容易記住高壓是反氣旋,北半球 順時針旋轉,氣旋與之相反;我國礦產儲量居世界首位的鋅、鉬、銻、鎢、錫、稀土、鈦、釩,用諧音編成:“新木梯污,洗洗太煩”
(三)理解透徹,反復強化,記得準。引導學生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并反復強化,及時運用、鞏固。
四、精練習、會歸類,提高解題能力、表達技巧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盡快適應網絡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制定計劃,明確目標。
開學初,根據學習特點制定了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同時向學生提出本學期的學習要求,從正面鼓勵學生,讓學生明確了目標,又使學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引導各個班級之間開展良性的競爭。
三、努力鉆研教材,積極投身課改。
本人認為,如果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法,必定會導致學生對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及教法感到厭倦,學生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為了尋求較適合我校學生的教法、學法,本人閱讀了《初中生心理發展特點》、《課程理念與實施》《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基礎》《新課標》等書,實施了討論法和設置對手法的教學方法,即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地自讀教材,做好筆記,在小組中討論,然后隨機分配,把學生分成兩個對手組,進行激烈的辯論,最后教師總結。這樣既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在主動發現知識、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加深了印象,感覺到了自己就是課堂中的主人。
四、運用現代教具,使抽象的教學直觀化。
充分利用地理掛圖、多媒體教室等現代教具,使抽象的教學直觀化,大大方便了學生的學習。
五、注重能力培養,實施素質教育。
本人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把課本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利用理論知識解釋生活現象,通過實踐經驗證實理論知識。本學期,先后舉行過兩次地理知識辯論活動,在唇槍舌戰中,雖然有的同學“獨占鰲頭”,有的同學“敗下陣來”,但是,他們均使出了“渾身解數”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辯論中增加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六、本期總體的教學常規措施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認真貫徹全國基教會議精神,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造優良的育人環境,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引導廣大教師不斷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培養學生的各種特長,增強自信和能力。并從教師的知識更新、方法轉變等方面展開了多次培訓、學習、展示、推廣形式的活動。使廣大地理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目標、態度方法都有了根本改變。
地理學科在整個中學教育教學中起有著重要作用,只有引導廣大地理教師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轉變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才能真正改變教育教學現狀。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做好新課程的解讀工作。塌實做好新教材的教育教學培訓,幫助每一位教師進行新教材的備課,掌握教育教學的新方法新規律,上好每一堂課。引導廣大地理教師深入鉆研本專業的知識并注意吸收相關學科的知識。努力做到:“博學多才”“博大精深”,實現從“教書匠”向“教育家”的轉變,提高**的地理教師整體素質。
深入課堂認真聽課,為廣大地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作出正確的評價和指導,使他們能不斷地明確方向和具體目標;能不斷地改進方法和措施,提高效率。
建立教育教學研究網絡,使教研工作經常化、制度化、普及化,真正成為提高教師業務的有效手段。
二、主要目標:
1、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突破口,大膽進行地理課堂教改革。實現從“講——學”“灌——學”到“導——學”的轉變。創設“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樂學、愛學,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2、更廣泛、更有效地使用電教手段,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綜合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更直觀、生動、形象地感知地理事物;更密集地輸出地理信息;更有效的進行反饋都需要新的教學手段的使用。
3、積極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一批優秀的地理教師。通過各類教研活動、培訓活動……提高廣大地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并通過課題研究、社會實踐活動、競賽等等,使一批青年地理教脫穎而出,成為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與教壇新秀。
4、加強課題研究,使課題研究真正為教育教學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育教學的層次起作用。在課題研究中要把實效性、可操作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它與教育教學實踐密切結合,并實實在在出成績出效果。
5、探索教育教學的評價體系改革的方法。在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教學評價方法上,試行一些改革,探索一些方法和思路。
三、具體工作
1、高中地理教研活動。
⑴高一、高二年級教研活動:
地點:黎里中學開課老師:丁金菊、錢明霞(劉正平)
活動的主要目標:改革高中地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用以下幾種方法:A。由學生來選擇學習方法進行學習。B。進一步探討網絡課的開展。C。研究如何把課本知識與當地實際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⑵高三年級教研活動:
研究新高考方向;制定新教學內容和復習方法;學難度、深度與具體目標。
地點:開學后定。
⑶配合**大市高中地理必修內容的評課活動做好準備。
2、初中地理教研活動:
以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解讀為重點,認真做好初中地理的教學研究工作。
⑴建立初中教研網絡:各校選派一名地理老師參加《歷史與社會》的地理部分培訓。成為學校學科聯絡員。
⑵各片組織學科中心組:松陵片:邱雪華、丁敬海震澤片:鈕土林、金衛星平望片:吳永鋒、金花、朱冬生黎里片:鈕文忠、莊巧英
3、課題研究工作的推廣:
**市地理課題已經結題,起揭題報告受到**市有關專家的一致好評。在此基礎上,我們要認真做好有關工作的總結、分析工作,在全市范圍內加以推廣。
**市級課題也將結題,要把已經取得的經驗展示出來。并且進行推廣。
一、在思想上我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師風師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認為,要想在學生心目樹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的知識和廣闊的知識面,還要在道德行為上以身作則,以已服人。
二、在教學方面,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虛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首先,認真鉆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再次,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最后,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地理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
三、在自己總結教育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首先,在我帶的地理課上,將“人地關系”作為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要線索,注重列舉的問題和地理事物,盡可能啟發學生運用身邊的“人地關系”材料,使學生實實在在認識掌握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另外,還從地理學科中與其它學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角度舉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掌握地理基礎知識與學好其它學科的關系,從而改進了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分析歸納出“看書、聽講、用圖、動手、動腦”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學習”圖向學生介紹地理學習的形式。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要求應簡明具體而又切實可行。并經常督促檢查,養成學生很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