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護理學; 心血管疾病; 防治
[中圖分類號] R714.25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4-199-01
1 護理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影響
哈佛大學教授Engene Braunwald的研究表明:預防心臟病學(即心臟病危險因素學說的建立及相應干預對策)的發展使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在近幾十年來下降了70%,這其中也與護理學有著重要的關聯性。2005年美國心臟病學年會已經將預防心臟病學概括為過去50年來心血管病學領域的重要成就之一[1]。根據目前的調查研究,病人和家屬能夠接受到的指導大多是以口頭理論的形式,然而來自護士、醫生的指導較少。除此以外,我國心血管疾病的醫療模式主要是重治輕防,防治普及程度較低。以上這些狀況,會阻礙預防心臟病學的實施及心血管病學的防治工作的發展。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甘油三酯、高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和肥胖、吸煙以及運動量少。積極干預這些危險因素能明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此外,能為護理工作者參與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提供明確的方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學習中,從社區診療中心到大型醫療單位,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所謂的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主要包括健康飲食、合理運動、理想標準的體重和健康的心態,盡量在醫生的配合下共同干預病人的危險因素,積極合理地控制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壓。
2 護理學與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
第16屆國際心臟病學大會強調心血管病二級預防“ABCDE防線”概括了預防心臟病學的主要相關內容,值得我們學習借鑒。調查統計和臨床試驗已經證明:二級預防的有效實施能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護理學在心血管病的二級預防中有以下主要作用。
2.1 開展健康教育
根據心血管病的專科特點及病人的需求,應該給予患者具有針對性的健康宣傳指導教育,使用病人容易理解的語言,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指導,主要內容有入院指導、介入治療術前和術后注意事項指導、特殊專科治療檢查的指導、各類相關疾病知識講解、基本衛生醫療常識指導、出院康復指導[2]。不僅如此,更要重視病人心理方面的健康護理,做好思想工作,從而能夠達到較好的護理療效。一直以來健康教育就被認為是護理人員的職責之一。在上個世紀Herderson就已經提出護士應該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正確認識進而促進患者健康恢復。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作,它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及系統性。但是,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認識,主要原因有:(1)護理人員不能積極與病人及家屬溝通, 對自己的角色認識不足。(2)護理人員力量不足,護士工作任務過重,缺乏足夠的時間。(3)管理人員認識不到位,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護理學在心臟病預防中應該發揮積極有效地作用,以上這些不足阻滯了護理對心血管疾病的有益作用。鑒于以上觀點,護理人員應該認清自身的不足,努力學習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積極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作用。
2.2采用適當的工作方式
病人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行為是直接影響病人醫從性與配合護理的重要因素,患者要求保證基本的需求,他們更加需要人性化的綜合服務[3];病人因病住院,心理有不同程度的壓抑感,這就更要求我們醫護人員給予病人積極地關懷和鼓勵,使病人具有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4]。我們應該密切關注病人從開始人院、接受專科護理治療,直至病人出院整個過程的生理及心理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病人的需求,能夠有目的、有計劃的給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關懷照顧、更系統的整體護理。方法得當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護理過程中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必須積極發揮護理地團隊精神,合理的加強溝通和聯系。臨床上必須重視心理精神護理治療,在客觀了解患者病態心理活動的前提下,密切關注病人的各種反應,時時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護理人員應該以耐心、和藹可親的熱忱態度對待病人,并取得患者的信賴;更要切身關心體貼病人的痛苦,幫助病人消除各種憂慮,從而增強病人與疾病作戰勇氣及信心,積極鼓勵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態平衡,能早日康復出院。
2.3 確定合適的內容與任務
在宣傳上,其內容主要側重于診斷指標、心血管疾病的有關分類、治療方法的意義、防治工作的意義、病人服藥依從等一些方面。應該積極合理的指導患者對預防及檢測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只有反復的強化健康知識教育和指導,才能提高高危人群對心血管疾病的重視程度。護理工作者首要任務就是使心血管疾病患者本人認識疾病本身的危害性,進而能夠積極配合醫師治療及護士護理,使病人自身服藥依從性得到提高,積極幫助病人建立健康向上的信念及信心,進而提高心血管病的治療率及控制率,使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的成功率得到提高。
3 結論
綜上所述,護理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積極重要的作用。然而,心血管疾病預防工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相信經過我們的團隊的積極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護理學在人類戰勝心血管疾病方面會取得卓越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楊曉媛,李潔.心血管病防治新概念與護理學面臨的挑戰[J].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4,4(1):11.
[2] 李春艷,張晶,張曉春.心內科的整體護理管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2,2(12):1884.
湖北省石首市人民醫院心內科 湖北省石首市 434400
【摘 要】近年來心血管病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疾病,心血管病的治療與防治對人們的生命健康財產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社區作為城市、城鎮所占人口比例最高的集中地。社區居民對待心血管疾病的預防理念、治療信念代表了中國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的觀念。因此社區模式已經成為近年來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路徑。本文在此背景下,首先理清了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的必要性,進而分析了社區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對社區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進路選擇進行分析,以期能夠促進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的不斷完善。
關鍵詞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防治;社區模式;循證醫學;風險管理
1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的必要性分析
心臟、動脈、微循環及靜脈都屬于心血管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已經構成了對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巨大威脅。在中國,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僅次于惡性腫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就全球而言,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約為1200 萬人,占據了全世界死亡人數的25% 左右。
心血管疾病的常見癥狀包括急性胸痛(如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動脈夾層)、呼吸困難、暈厥、休克、猝死、水腫等等。很多心血管疾病預防或者處理不當的話,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生命危險,如急性冠脈綜合癥:壓榨性疼痛;主動脈夾層:撕裂樣疼痛、最劇烈、持續時間長;肺栓塞: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等;急性氣胸:胸痛、呼吸困難、紫紺等等。這些疾病往往使得患者因不能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出現生命危險。也正是因為心血管疾病對患者生命健康的巨大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夠科學合理良性有序的進行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防治就顯得至關重要。實現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目的是改善癥狀、防止病情進展、改善預后,降低病死病殘率的目標。例如針對有胸痛患者,有基礎疾病病人口袋攜帶卡片一張,標注:所患疾病、隨身攜帶藥品、與家人聯系方式等,便于迅速了解病情。外出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家庭中常備急救藥品、衛生間里常規放置。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胸痛)帶來的危害,進行有效的處理。這種防范是一種針對單類型疾病的防治,如何讓整個居民(或者說心血管疾病的潛在患者)進行行之有效的預防是當前心血管疾病領域研究的一個重要話題。
2 社區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分析
社區作為城市、城鎮所占人口比例最高的集中地,占有中國70-85% 以上的居民。社區居民對待心血管疾病的預防理念、治療信念代表了中國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的觀念,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響到中國整體素質及醫療開支。所以“走進社區、服務社區”應作為以“守門待患”為主要服務方式的傳統醫學服務模式改革的主要出路。由于社區居民受知識水平的影響,對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預防重要性的缺乏、對心血管疾病治療的恐懼以及對結局的估計不足,導致了社區居民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整體發病率較高、并發癥發病年齡輕及致殘致死率較高,醫療開支大。社區模式的發展也是公共衛生服務要以群眾的健康為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的要求,走群眾參與,堅持預防為主,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近年來,我國在心血管疾病的社區防治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一條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社區模式。這種模式建立在社區的基礎平臺之上,全民參與,各個職能部門分工協作,共同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貢獻力量。如浙江諸暨的高血壓管理工作在衛生局的統一組織協調下,發揮各相關機構的業務優勢,共同服務于高血壓人群防治工作。其中疾控中心主要發揮防控指導和質量控制作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人群管理,綜合醫院擔負診斷治療和雙向轉診。防控工作實施雙級績效考核,形成一套頗具特色的考核評價體系,開展的是真實性考評,通過電話隨訪等考評方式進行防控工作質量控制。這也是社區模式的主要優點所在,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為自己的健康真正負起責任來,積極投入到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中去。事實上,社區模式與當前我國強調加強國家治理能力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整體要求可謂是高度契合。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社區模式也是治理體系現代化在醫藥衛生領域的一個典型體現。
3 社區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進路選擇分析
3.1 從戰略層面高度重視社區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社區模式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興起時間不長,在實踐中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推進落實。如何將社區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發揮其最大功效,進行規范化、規模化的推廣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因此,一定要從戰略層面高度重視社區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一方面,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尤其是醫藥衛生管理部門應該從政策、經費及考評機制(包括全面考評、過程和效果指標考評)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另一方面,相關的醫藥衛生協會也應該發揮積極作用,起到組織推進協調作用,促進社區模式向著更加成熟的模式推進;此外,社區群眾也應該高度重視社區群防對于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要真正做到以社區為平臺,各個主體充分協作,發揮各自的作用與價值。
3.2 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推進社區模式新發展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常見疾病,發病率較高,對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也應該時時刻刻予以關注,將功夫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去。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和手機移動終端的發展,人們對于互聯網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因此,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社區模式發展中,可以考慮將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如微信、微博、論壇、手機短信)等植入社區模式之中,通過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將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相關信息通過生動活潑形象鮮明的方式推送到社區群眾中去。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與心血管疾病防治相關的信息,做到有備無患。而且社區模式的規范化發展能夠有效提升社區群眾對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知識認知和治療模式了解,從而在心理上對心血管疾病防治更加有信念。
3.3 不斷加強社區模式的研究和推廣目前社區模式在國內心血管疾病防治還是一項發展歷程較短的新事物。衛生部在2006 年的時候開始在一些地區繼續試點探索和推廣,主要是在高血壓社區防治的規范化領域取得了相應的成效。當前我國心血管疾病社區模式發展較早的地區包括廣東、上海、浙江、北京等地區,但是就全國范圍而言,社區模式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加強對不同地區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領域的社區模式研究,通過理論探討、經驗交流以及典型案例研究,相互學習與借鑒,促進社區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規范有效發展勢在必行。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一些社區模式基礎較弱的地區,可以在當地醫藥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下,以社區為平臺,通過防治較為常見且簡單有效的疾病作為切入口,如高血壓的社區防治和糖尿病的社區防治是很好的社區模式發展切入口。
參考文獻
[1] 林曙光. 醫學整合和轉化: 心血管防治新概念[J]. 心血管病學進展,2012,33(4):436-439.
[2] 余國膺. 美國心臟學會新公布〈社區心血管防治指南〉( 摘要)[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3,11(4):156.
[3] 胡大一. 運用循證醫學的新證據指導心血管疾病防治實踐[J]. 中華醫學雜志,2005,85(40):2809-2811.
[4] 林曙光教授呼吁制定心血管病防治戰略[J]. 中國醫藥導刊,2014,(7):1164-1164.
[5] 楊曉輝, 馬長生, 杜昕等. 基于社區的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控現狀研究[J].中國循環雜志,2013,(z1):16-17.
[6] 費大東, 王曉梅, 鄧莉等.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風險評估及社區綜合干預臨床觀察[J]. 山東醫藥,2011,51(17):51-52.
[7] 吳晨玲. 風險管理在心血管社區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臨床醫學工程,2013,20(6):721-722.
[8] 陳偉偉, 劉華, 陸迎等. 功能社區職業人群心血管健康管理整體解決方案[J]. 中國循環雜志,2013,(z1):21-21.
為保持心、腦血管暢通,須先解決血濃度、粘度過高,血脂、雜質過多的問題。首先在平時飲食上注意:①少吃或不吃含脂肪過高的肉食。②平時吃菜不要過咸。過咸使血濃度過高,過咸又會造成人體缺鈣。因鹽分排出又帶走鈣的排出,人體缺鈣則引起骨質疏松,易造成骨折。
要解決血脂過高,平時進餐間常以醋姜作小菜吃。每周有三五餐,每餐吃兩三片生姜,既可降血脂又促消化和胃。常飲點醋可降低血脂,又可軟化血管。
解決血濃度過高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多飲水。說到飲水,一般人很少注意。特別是老年人,往往不渴不喝;特別是怕冬夜尿多,更不愿多飲水。要知道:人體有70%是水分。要保持體內正常的含水量,才能保持肌體的正常運轉。正常人每天大小便排出一定的水分;呼吸、講話的氣體排出中也同時排出水分;特別是體力活動,天氣炎熱,身體出汗,更耗費大量水分。耗費了的水分必須及時補充,才能使肌體正常運轉。有詩為證:“杯內清清水,人生第一泉。不須云渴否,務必飲當然。由來觀百病,多因缺水生。”老年人要學會飲水。人活了幾十年,誰不會飲水?但確有不少人不會飲水,更不知道飲水的重要性。往往是不渴不飲。老年人不要等到渴了才飲水。因為老年人各部機能已老化,反應遲鈍,若等到口渴才飲水,已經說明:再不飲水你的機能就不能運轉了。這時血液濃度肯定很高。許多老年人既干瘦又皺紋滿面,皮膚干燥,常便秘,血濃度過高,都是與體內缺水有關。飲水應該是這樣: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先飲一杯涼開水。既能沖洗腸胃,又能及時補充一夜消耗了的水分,并稀釋全身血液,使血流暢通,不易得腦血栓。因為早上起床后2~3小時內是冠心病、腦血栓、心絞痛、心肌梗塞發病的危險期。這都是因為沒及時補充水分所致。另外,晚上臨睡前或半夜醒來后,都能飲一杯水更好。白天,人的活動量大,更應經常飲水,保持體內正常含水量。但一般人很少能做到或不習慣于此。那就做適當的變通辦法,即每餐吃飯前,特別是中、晚餐(早餐吃稀的多些),飯前先喝一碗菜湯,這樣易養成習慣,還因飯前潤了喉,可防津液不足而被咽(老年人易咽原因:平時飲水過少,津液缺少;吃飯過快,飯菜在嘴里沒嚼碎,口水沒把食物攪拌好就吞下去。老年人吃飯應細嚼慢咽,把食物咀嚼成糊狀后再咽下去,即可避免受咽,又便于胃腸消化吸收)。
老年人除多飲水降低血液濃度外,這里介紹一則單方可稀釋血液,清除血中雜質,疏通血管,該方是由心血管病防治專家洪昭光教授在南昌市的一次講話中介紹出來的,可供參考:黑木耳10克,紅棗5枚,生姜3片,瘦豬肉15克。一日1劑,用6碗水,文火煎成兩碗,分早晚兩次服完。可加點鹽油調味。
【摘要】 目的 觀察通心絡對鏈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炎癥損傷及血管痙攣的防治作用。方法 38只STZ糖尿病大鼠分為STZ對照組、胰島素組、通心絡組,另取8只正常Wistar大鼠作為正常對照組。正常對照組、STZ對照組予生理鹽水灌胃,胰島素組皮下注射胰島素,通心絡組灌胃通心絡混懸液,共8周。取心肌切片作HE染色、組織核因子-κB(NF-κB)免疫組化染色。取心肌勻漿測定細胞間粘附分子-1(sICAM-1)、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內皮素-1(ET-1)、血管緊張素-Ⅱ(AT-Ⅱ),取血漿測定AT-Ⅱ、神經肽Y(NPY)。sICAM-1采用酶聯免疫法,其余采用放射免疫法。對NF-κB染色切片采用計算機圖像分析,取其陽性面密度比值的均值以評價其表達程度。結果 與正常大鼠比較,STZ糖尿病大鼠心肌勻漿sICAM-1、TNF-α、ET-1、AT-Ⅱ含量及NF-κB陽性表達升高(P<0.01或0.05),通心絡組降低(P<0.01或0.05),胰島素組有升高或降低趨勢(P<0.05或P>0.05)。STZ糖尿病大鼠血漿AT-Ⅱ升高(P<0.05),通心絡組AT-Ⅱ升高(P<0.05)。STZ糖尿病大鼠血漿NPY明顯降低(P<0.01),通心絡組NPY升高(P<0.01),而胰島素組明顯降低(P<0.01)。通心絡組血糖無明顯變化。HE染色顯示通心絡組心肌病變減輕。結論 通心絡對STZ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炎癥損傷及血管痙攣具有防治作用。
【關鍵詞】 通心絡;心肌;微血管炎性損傷;血管痙攣;糖尿病大鼠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eventative and curative effect of Tongxinluo on microvascular inflammatory injury and vasospasm in the cardiac muscle of streptozotocin (STZ) diabetic rats. Methods STZ rats were pided into STZ group, insulin group, Tongxinluo group, with the other 8 Wistar rats as normal control. The normal group and STZ group were intragastric administered with NS, insulin group was subcutaneous injected with insulin, and Tongxinluo group was intragastric administered with Tongxinluo suspension for 8 weeks. The sections of cardiac muscle was stained in HE staining and NF-κB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level of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endothelin-1 (ET-1), angiotensin-Ⅱ (AT-Ⅱ) in myocardial homogenate from intercellular, and level of AT-Ⅱ, neuropeptide Y (NPY) in plasma were determined, with sICAM-1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the others by radioimmunoassay. The sections stained by NF-κB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ere image analyzed using computer. The extent of its express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mean of the density ratio of the positive side.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rats, the content of sICAM-1, TNF-α, ET-1, AT-Ⅱ and the expression of NF-κB in the myocardial homogenate of STZ rats was increased (P<0.01~0.05), while that in Tongxinluo group was reduced (P<0.01~0.05), and they had the trend of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the insulin group (P<0.05 or P>0.05). AT-Ⅱ in plasma of STZ rats increased (P<0.05), but in the Tongxinluo group it was increased (P<0.05). The level of NPY in STZ rats plasma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1), but it was increased in the Tongxinluo group (P<0.01), and in the insulin group i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1). Blood glucose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ongxinluo group. HE staining showe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cardiac lesion in Tongxinluo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itigated. Conclusion Tongxinluo had the effect of preventing and curing for microvascular inflammatory injury and vasospasm in cardiac muscle of STZ rats.
Key words:Tongxinluo;microvascular inflammatory injury;vasospasm;cardiac muscle;diabetic rats
通心絡是臨床治療冠心病應用廣泛的中成藥之一,具有益氣通絡、解痙止痛等作用。我們針對微血管炎癥損傷導致血管
痙攣的機制,檢測心肌組織核因子-κB(NF-κB)陽性表達、細胞間粘附分子-1(sICAM-1)、腫瘤壞死因子(TNF-α)、內皮素-1 (ET-1)、血管緊張素-Ⅱ(AT-Ⅱ)及神經肽Y(NPY)等,觀察通心絡對其的影響。
1 實驗材料
1.1 動物
普通級Wistar大鼠2月齡70只,雄性,體重180~240 g, 5月齡8只,體重380~430 g,山東大學新藥評價中心提供,動物合格證號:200203。
1.2 藥物、儀器及試劑
通心絡膠囊內超微粉(石家莊以嶺藥物公司提供)。鏈脲佐菌素(STZ,美國Sigma公司)。Rat sICAM-1 ELISA試劑盒(美國R&D Systems Inc,批號0704218,中國尚柏公司提供);TNF-α、ET-1、AT-Ⅱ、NPY放射免疫試劑盒(北京普爾偉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免疫組化試劑:一抗:小鼠抗大鼠NF-κB p65(美國SANTA CRUZ BIOTECHNOLOGY INC,sc-8008,Lot:H0107);二抗:羊抗小鼠-HRP(廣譜、加強型,上海長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DAB顯色。勻漿機(IKA-ULTRA-TURRAX T 25 basic);ELx808酶標儀(美國BIO-TEK INSTRUMENTS,INC)。GMJ型全自動放射免疫γ計數器(江蘇省醫療電子研究所)。DDL-5冷凍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圖像分析軟件: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圖文分析系統(同濟醫科大學千屏影像工程公司)。
2 實驗方法
2.1 模型制備及分組
Wistar大鼠70只予STZ腹腔注射50 mg/kg,正常對照組大鼠給予等量檸檬酸鈉緩沖液腹腔注射。采用強生公司One Touch Profile血糖儀每周測定空腹血糖(FBG),第4周末,連續2次FBG>16.7 mmol/L,且有多飲、多尿、多食現象者納入實驗,繼續喂養至16周末(相當于糖尿病病程12周)。取狀態較好者38只,隨機分為3組:STZ對照組(12只)、胰島素組(12只)、通心絡組(14只)。另取正常5月齡Wistar大鼠8只作為正常對照組。正常對照組、STZ對照組予2 mL生理鹽水灌胃;胰島素組予胰島素皮下注射2 U/d;通心絡組予通心絡灌胃1.0 g/(kg·d)。
2.2 標本處理及制作
上述大鼠灌胃8周,選取狀態較好者進入標本處理。行氯胺酮腹腔麻醉,常規固定,沿正中線切開腹壁,腹主靜脈取血,采用強生公司One Touch Profile血糖儀測定血糖。另取血4 mL,置入預冷的含抑肽酶及ED-TA的抗凝管內混勻,4 ℃冰箱內靜置2 h后,4 ℃、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漿,用于AT-Ⅱ、NPY檢測。均置于-20 ℃冰箱保存待測。取心臟,立即用預冷的生理鹽水沖洗,沖洗后在冰上操作,沿左心室方向解剖,4%多聚甲醛固定,連續作病理切片,片厚5 μm,分別行HE染色和NF-κB免疫組化染色。取新鮮心肌組織,每克心肌組織加5 mL生理鹽水,置勻漿機上10 000 r/min 離心10 s×3次,制備20%心肌組織勻漿,4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20 ℃保存待測。
2.3 指標檢測
分別按照試劑盒方法。sICAM-1采用酶標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根據酶標儀測定結果,建立sICAM-1標準曲線方程,根據曲線方程計算各樣品sICAM-1含量。TNF-α、ET-1、AT-Ⅱ、NPY采用放免法測定,由儀器自動計算各樣品含量。
NF-κB陽性表達程度:心肌組織切片脫臘至水化,微波抗原熱修復,3%過氧化氫封閉內源性過氧化物酶,5%正常山羊血清封閉組織內蛋白,按照1∶150稀釋一抗,染色過程均設陽性對照組和陰性對照組,陽性對照組為已知切片的陽性組織,陰性對照組為PBS代替一抗。上述切片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結果可見陽性細胞呈棕黃色。取每一切片,在物鏡為20倍的光學顯微鏡下,在靠近左心室內膜下隨機采集5~10個光鏡視野,輸入到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圖文分析系統,采用其分析軟件,在相同的背底倍體(20倍體,像素點長0.816 μm,)條件下,選擇陽性細胞較多的區域,采集5個光鏡視野,計算其陽性細胞占所有細胞的百分比含量(面密度)。對每個光鏡視野計算陽性面密度比值,計算公式為:陽性面密度比值=陽性細胞面密度/(陽性細胞面密度+陰性細胞面密度)。對陽性面密度比值取其均值,作為評價該切片NF-κB表達程度的指標。
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由SPSS11.0統計軟件包處理,結果以x±s表示。各組數據均進行方差齊性檢驗,采用方差分析,均值間兩兩比較用t檢驗。
4 結果
4.1 病理觀察結果
正常大鼠心肌組織HE染色可見:心肌纖維清晰,心肌排列規則,未見變性壞死和炎細胞浸潤。STZ對照組、胰島素組心肌切片可見大部分心肌纖維顯著增生肥大,部分心肌纖維變性溶解消失,部分融合,間質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脂肪堆積,間質大、中血管壁顯著增厚。通心絡組心肌切片可見病變減輕。
4.2 心肌勻漿炎癥因子測定結果
(見表1)表1 通心絡對STZ糖尿病大鼠心肌勻漿炎癥因子含量的影響(略)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STZ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胰島素組比較,P<0.01(下同)
4.3 心肌組織核因子-κB表達及血漿血管緊張素-Ⅱ等檢測結果
(見表2)表2 通心絡對STZ糖尿病大鼠心肌NF-κB表達程度、血漿AT-Ⅱ、NPY及血糖的影響(略)
5 討論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性心肌病變的特征性改變[1]。糖尿病早期即出現微血管內皮功能損傷和血管活性物質分泌異常[2],一系列臨床與實驗研究表明,這些損傷常從內皮細胞與/或巨噬細胞的激活開始,在高血糖、氧化應激等作用下,釋放各種炎癥介質和自由基,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因此,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可能是一種輕度的亞急性或慢性炎癥性病變[3]。
高血糖可增強氧化應激,氧化應激可通過激活NF-κB上調粘附分子及炎性因子基因轉錄[4]。NF-κB能引起一系列參與炎癥和免疫反應基因的表達增加,如TNF-α、IL-1、sICAM-1、ET-1、血管細胞粘附分子、選擇素等,反過來,TNF-α和IL-1又能激活NF-κB,從目前的研究進展來看,NF-κB起著中心調控作用[5]。
STZ糖尿病大鼠是目前常使用的糖尿病模型。本研究發現,與正常Wistar大鼠對比,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組織NF-κB陽性表達程度及sICAM-1、TNF-α、ET-1等炎癥因子含量均升高,HE染色也顯示心肌損傷較重。ET-1是目前發現的導致血管收縮痙攣最強的因子之一;AT-Ⅱ的心血管作用廣為人知,如血管收縮、加壓效應、促進醛固酮和兒茶酚胺分泌以及刺激VSMC增殖等作用。本研究也發現,心肌勻漿ET-1、AT-Ⅱ及血漿AT-Ⅱ在STZ糖尿病大鼠中也明顯升高。
NPY也是體內血管收縮物質之一[6],具有收縮冠狀動脈和損傷冠狀動脈內皮的作用。本實驗發現,STZ糖尿病大鼠血漿NPY水平降低,其機制有待探討。
通心絡可以抑制心肌組織NF-κB陽性表達,能夠明顯降低sICAM-1、TNF-α、ET-1等炎癥因子含量,HE染色也顯示心肌損傷減輕,雖然在抑制NF-κB表達方面和胰島素無明顯差異,仍然可以說明通心絡可以防治炎癥因子對微血管、心肌的損傷,從而對抑制血管痙攣有一定作用。但本實驗結果顯示,通心絡對縮血管物質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可以降低心肌勻漿中ET-1、AT-Ⅱ含量,和胰島素比較有明顯差異,但對血漿AT-Ⅱ、NPY,通心絡卻能夠升高其含量。在糖尿病的病理發展過程中,各種炎癥因子和縮血管物質之間可能存在著復雜的動態關系,對這似乎矛盾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研究。同時,通心絡可以升高STZ糖尿病大鼠NPY含量,使之趨向于正常大鼠,其機制也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通心絡可以防治炎癥因子造成的微血管心肌損傷,對防止血管痙攣有一定作用,但對其防止血管收縮的機制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邱春光,盧長青.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生機制研究現狀[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7,28(1):13-14.
[2] Suwaidi JA, Hamasaki S, Higano ST, et al. Long term follow-up of patient with mild coronary artery diaease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 Circulation,2000,101(9):948-954.
[3] Cao DS, Yuan MS, Frantz DF, et al. Local and systemic insulin resistence resulting from hepatic activation of IKK-beta and NF-kappa B[J]. Nature Med 2005,11(2):183-189.
[4] Nishikawa T, Edelstein D, Du XL. Normalizing mitochondrial superoxide production blocks three pathways of hyperglycaemic damage[J]. Nature,2000,404(6779):787-790.
專家指出,只有同時控制血糖、血壓、血脂、高凝狀態及生活方式等多種危險因素,才能阻止糖尿病心血管病變并發癥的發展,這是糖尿病的現代綜合治療理念。在糖尿病心血管病變的相關研究中,以及近期多重危險因素干預研究的試驗結果,均強有力的證明了多重危險因素(并非僅僅降糖)的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益處。
1.降糖及改善胰島素抵抗
研究表明,強化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發癥,但是否也可同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呢?在過去十年間研究人員開展了幾項為時較長的大型臨床對照研究,但結果并不如人所愿,血管轉歸研究及各種試驗并未發現強化降糖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而且有些試驗由于強化降糖,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治療,至使糖尿病病死率明顯增加而不得不提前終止了試驗。
盡管相關研究沒有發現強化降糖對心血管疾病的明顯益處,但臨床醫生不能因此而忽視強化降糖對微血管和神經病變的有利作用,而且通過長期的隨訪研究發現,對于初診糖尿病患者,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以緩解大血管病變風險。因此在獲得新的證據之前,仍然推薦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為
對于1型糖尿病患者,強化血糖控制可以明顯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此外,分析研究顯示,病程短且無明顯動脈粥樣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從強化降糖中獲得心血管益處,因此對于這些不會發生明顯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應的患者,建議將其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更低的水平;對于其他2型糖尿病患者(如病程長、有嚴重低血糖病史、晚期動脈粥樣硬化及年老體弱者),強化降糖則可能弊大于利,應該上調血糖控制目標,預防嚴重低血糖的發生,也不宜試圖在短期內過快將其糖化血紅蛋白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研究顯示胰島素抵抗可誘發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其程度直接與心肌梗死、腦卒中及周圍血管病等大血管病變的患病率增加相關,因此改善胰島素抵抗可明顯減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近年研究發現二甲雙胍、噻唑烷二酮、阿卡波糖、那格列奈等藥物均可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
2.調脂
2型糖尿病血脂譜特點為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糖尿病心血管病變患者血脂控制目標是TG
糖尿病心血管病變患者調脂治療首先是降低體重、增加運動、戒煙限酒及飲食控制等生活方式的干預,其次是藥物治療以減少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以降低血清LDL為主的他汀類、膽汁酸螯合劑、普羅布考等,以降低TG及升高HDL為主的貝特類(苯扎貝特、吉非羅齊、菲諾貝特等)、煙酸類及其衍生物(阿昔莫司)脂肪酸等。研究表明,只有大幅度降低LDL-C,才能使糖尿病心血管病變的危險性明顯降低,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調脂治療以LDL-C降低達標為首要目標。對于LDL-C已達標,而TG介于5.2~13.0毫摩爾/升之間,可考慮加大他汀類藥物劑量,或加用煙酸/貝特類。如TG≥13.0毫摩爾/升,為了防止出現胰腺炎,應先用貝特類或煙酸類藥物,以降低甘油三酯,待TG
3.降壓治療
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壓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在顯性糖尿病腎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壓者高達85%。在多項大型臨床研究中顯示,較嚴格地控制高血壓可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血壓靶目標應為130/80毫米汞柱,尿蛋白>1.0克/24小時者應
4.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