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荀子勸學

      荀子勸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荀子勸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荀子勸學范文第1篇

      《勸學》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系統(tǒng)地闡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學習應有的態(tài)度以及學習的內(nèi)容、途徑和方法等,勉勵人們努力學習。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荀子文章的藝術(shù)風格。因原文較長,一直以來入選中學課本的只是其部分內(nèi)容,為了統(tǒng)觀全貌而無斷章取義之嫌、肢解割裂之弊,筆者對《勸學》全篇的觀點加以梳理,并在條分縷析的基礎上力求作出理性概括,使荀子在為學這一重要問題上的教育思想得以彰顯,并在新的歷史時期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提出“學不可以已”的論斷,體現(xiàn)了荀子與時俱進、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

      《勸學》開篇即亮明觀點:“學不可以已。”學習不能中斷,學習不可停止,這樣的觀點反映了荀子要隨著時代前進,不斷獲取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認識事物能力的一種迫切要求。先秦時代生產(chǎn)力還不夠發(fā)達,科學技術(shù)水平也談不上先進,荀子能有這樣的理念,能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很不容易的。

      這首先基于荀子對學習意義的深刻認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說明客觀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有所發(fā)展,有所提高。直木“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木材經(jīng)墨線量過,就能取直(“木受繩則直”);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會變得鋒利(“金就礪則利”),這些事例說明,客觀事物經(jīng)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根據(jù)同樣的道理推論,人經(jīng)過“博學”以及“日參省乎己”的修養(yǎng),就可以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鍛煉才干,成為一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成為一個“知明而行無過”的君子。可見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學習對改造人的品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里還有一點不可忽視。荀子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還說:“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這就說明,通過學習、教育,不僅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且可以改變?nèi)说纳鐣曀住=袒囊饬x于此可見。

      其次,荀子能提出這樣的觀點,還取決于他對學習作用的深切領(lǐng)悟。作者先用“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的比喻來說明學習的作用。接著用日常生活中習見習聞的情況組成四組比喻(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說明在人的固有條件并無變化的情況下,借助外力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jù)同理推論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為君子,是因為君子善于利用學習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使自己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這種“學而后知”的觀點,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難能可貴的。

      第三,人之為學還必須注意兩點。其一,必須選擇環(huán)境,也就是荀子所說的“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其二,必須謹慎行事,也就是荀子所說的“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二、申述為學的態(tài)度應持恒專一,只要肯下工夫,就會有一定的收獲

      論述這一問題,作者首先從正面設喻:“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之后才點明本意:“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一個人積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會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備圣人的思想境界。緊承這一論斷,作者又反面設喻,說明“不積”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河”。正反對照,說明“積”與“不積”效果完全不同。人們掌握知識、培養(yǎng)品德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積累,逐步發(fā)展,由不知到知、由少到多、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其次,從“舍”與“不舍”的角度來論述學習貴在堅持不懈的道理。先用騏驥與駑馬對比,接著用朽木與金石對比,說明事物的好壞成敗,關(guān)鍵在于“舍”與“不舍”。人們學習,如果一曝十寒,時學時輟,再簡單的知識也學不會;如果能持之以恒,即使再艱深的知識也可學會。最后,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進行對比,說明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用心專一,才能獲得成功。至此,有關(guān)“積”的內(nèi)容已經(jīng)闡述得十分清楚,于是作者緊扣“用心專一”進行小結(jié):“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之事者,無赫赫之功。”意為如果不專心致志,對事物的理解就不能豁然貫通;如果不精誠努力,就不能使自己的工作出類拔萃。而善行積累了,也不必擔心不能彰顯:“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三、論述了為學的方法、步驟以及求教于人的重要性,兼及接待求教者所應持的態(tài)度

      學習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終結(jié)?荀子說:“其數(shù)則始乎誦經(jīng),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故學數(shù)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說的是學習的方法、步驟,應該從誦讀經(jīng)書開始,到讀典章禮制終了。它的意義在于,從做士人開始,到終于成為圣人。一個人為學如果能持續(xù)地努力不懈,自然會深入而有所得,這樣一直學到死而后終止。所以治學的具體步驟可能有終結(jié)的時候,至于對治學的意義卻不能有片刻的疏忽。之后,荀子逐一介紹《書》《詩》《禮》《樂》《春秋》這些儒家經(jīng)典著作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特點,并歸結(jié)到“在天地之間者畢矣”,意思是天地之間的精華都盡在其中了。這里荀子對有關(guān)學習的內(nèi)容、意義以及學習的終極目標都作了詳盡而深刻的闡述,讓學者有所遵循而不致迷茫。

      為了引深議論,荀子又將“君子之學”與“小人之學”,“古之學者”為學與“今之學者”為學兩相對照,指出其本質(zhì)差異,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為學的“方便之法”和“迅疾之徑”的命題(即“學莫便乎近其人”“學之經(jīng)莫速乎好其人”),應該說這樣的立論在先秦諸子著述中是極其罕見的,因而也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至于對求教者所應持的態(tài)度,荀子主要強調(diào)了如下幾點:

      第一,“君子如響”。意即君子對待來請問學業(yè)的人,問一答一,不多不少,好像聲音的回響一樣。

      第二,“問(kǔ)勿告”。言所問如不合禮義,可以不必告訴。

      第三,“有爭氣者,勿與辯也”。言如果有人意氣用事,無理而爭,則不必同他爭辯。

      第四,對求教之人要先行考察。“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意謂君子接待向他請教的人,必先考察一下來者是否合于禮義之道。如果合于禮義之道就接待他,否則就避開他。

      第五,區(qū)別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態(tài)度。荀子提出:“禮恭而后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后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后可與言道之致。”意思是,如果來者很有禮貌,則可以同他談談道的方向;如果來者言語很謙遜,則可以同他深入地談談道的內(nèi)容;如果從來者的表情上看出他確是心悅誠服,然后可以同他談談道的極致。這也就是荀子所倡導的“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不急躁,不藏私,不盲目,皆順其人之可與不可進行教導)。

      四、提出做學問須專心致志而以學之全、學之粹為最終目的的觀點

      荀子首先設比(“百發(fā)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然后推出觀點:“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不能觸類旁通和不能專一于仁義的人,不能算是善于學習的)。之后從容不迫地從正面講明“學也者,固學一之也”(所謂求學,就是要自始至終堅持地學習,專一地學習)的道理,又從反面取例,做出普遍性的概括:“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有的人求學,一下子能鉆進去,一下子又因不能堅持而退出來,這樣做的是普通人)最后,順理成章得出結(jié)論:“全之盡之,然后學者也。”(所學必須全面而徹底,然后才能成為真正的學者)

      荀子勸學范文第2篇

      關(guān)鍵詞:人格健全;心理咨詢目標

      人格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人格是一個內(nèi)涵很豐富的概念,人格是一個人心理特征的總和。它既包含了人的品德,又包含著知、情、意、行多方面的特征。人格這個詞在不同的學科具有不同的含義。從心理學上來講,人格包括氣質(zhì)、性格、能力等三方面的內(nèi)容,人格最重要的特征可從氣質(zhì)和性格兩方面表現(xiàn)出來。所謂人格,指一個人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指一個人在一定生理遺傳的基礎上,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過程形成的心理、行動風格。它不但揭示了一個人心理活動的動力特點,也是指一個人在學習、生活、工作中,以何種態(tài)度和方式去對待自己、他人及社會,以及一貫的思想、行動風格。

      所謂人格健全,是指每個人在自身所處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的認識水平、平穩(wěn)的情緒情感、恰當?shù)男袨榉绞胶驼5纳缃慌c職業(yè)功能。人本心理學家馬斯絡的自我實現(xiàn)理論強調(diào):“完美的人性”其內(nèi)涵是讓人的友愛、合作、求知、審美創(chuàng)造等潛能得到充分地發(fā)揮。他認為,自我實現(xiàn)者的成就與童年情感等因素的發(fā)展關(guān)系極為密切,童年情感的正常發(fā)展如果遇到障礙,例如失去愛、安全感和尊重孩子長大的就很難向自我實現(xiàn)的方向發(fā)展,也就是說,健康的人格意味著既能接受愛也能給予愛。

      所謂人格障礙是一種異常,是妨礙其與大多數(shù)人的人際關(guān)系,甚至造成社會危害,或給本人造成痛苦。那么容易激起多數(shù)人反感、蔑視的人格,容易破壞人際關(guān)系、家庭關(guān)系,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不利影響的人格就存在一定的人格障礙。

      學校心理咨詢的目標,不僅僅使有各種心理異常表現(xiàn)的學生盡快緩解心理壓力和消除心理危機,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心理和行為能正常適應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并符合社會規(guī)范和社會標準,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廣大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zhì),使其內(nèi)心世界極其豐富、精神生活無比充實、各種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揮、人生價值能夠正確體現(xiàn)。作為心理咨詢的終極目標,應是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發(fā)展,充分實現(xiàn)人的潛能,達到人格的完善。明確咨詢的終極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現(xiàn)實中,相當多的咨詢師不重視或者意識不到長遠目標、終極目標的重要性,往往局限于求助者明顯的問題,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甚至只作表面處理。他們沒有探討問題是怎么產(chǎn)生的,怎么發(fā)展的,為什么會如此,背后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發(fā)生類似的問題等。這種以問題為取向的咨詢方向,往往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雖然解決了當時的困惑,但對整個人的改善和自我成長卻收益甚微。發(fā)過來,咨詢師若能把促進人的心理發(fā)展和人格完善作為咨詢的終極目標,在此基礎上,再根據(jù)每個求助者的特殊情況,來確定具體的目標。這時所確定的具體目標已經(jīng)不是單一、孤立的目標了,而是里連接著終極目標的具體目標,它的指向是明確的。實施一個在長期目標、終極目標指導下的具體目標,會比僅僅只有具體目標有更深遠的意義。也就是說,它的著眼點、落腳點不是僅僅消除眼前的痛苦、煩惱,而是致力于通過促進求助者觀念的轉(zhuǎn)變、人格成熟的形式,致使少發(fā)生或不發(fā)生類似的問題,乃至舉一反三,實現(xiàn)知識、技能的遷移,而不是就事論事。咨詢的最高境界是授之以“漁”,并非授之以“魚”。比如,消除人際交往的障礙,不僅僅讓求助者能交往,更重要的是要他通過人際交往障礙的剖析,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認識、情感、個性、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學會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把這些原理和方法運用于生活的其它方面,從而促進全面發(fā)展。這就需要咨詢師具有這種強烈的意識,善于把長遠的、終極的目標融化于具體的目標之中。這一觀念和方法的最大意義還在于通過咨詢,有可能使求助者自己領(lǐng)悟到一個促進成長、有長遠影響的方向。

      如何通過心理咨詢的行為訓練或團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呢?1、要培養(yǎng)訓練學生做事認真的習慣,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意識。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老師不要包辦代替。當學生做事遇到困難的時候,要鼓勵他們克服,并給予幫助。現(xiàn)在有不少家長包辦太多,致孩子鍛煉機會少,助長了孩子的依賴性。從小懶懶散散、怕苦怕累的孩子長大后是很難承受挫折的,極易形成消沉的人格,在事業(yè)上也很難有所成就。2、要鼓勵學生積極與伙伴交往,和同學建立良好的同伴關(guān)系。老師正確的教育或訓練會使學生學會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厚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懂得尊重別人權(quán)益,諒解別人短處和失誤。這樣的人格特征,就會使別人樂于與他交往。有些家長生怕孩子出事,總把孩子關(guān)在家里,不與其他孩子接觸,這是極不明智的做法,對孩子的正常發(fā)展極為不利。3、讓學生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自己即不驕傲、不自卑,并且具有較強的自信心。老師對學生的優(yōu)點應恰當?shù)亟o予表揚和肯定,但不能夸張地抬高學生。同樣,對學生的缺點和失誤也不能不講方式不分場合地指責和數(shù)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進行挖苦諷刺,這樣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而形成自卑感。4、培養(yǎng)樂觀的情緒和開朗的性格。樂觀開朗的性格是逐漸形成的。在寬容和諧的集體氛圍中成長的學生,性格一般都比較開朗。另外,責罵學生、苛求責備等壓抑個性的教育方式也會導致學生對人敵視、自卑、憂愁等消極的人格特征。所以,在教育過程中,老師應有民主的作風,允許學生發(fā)表個人意見,尊重學生的權(quán)益,從多方面發(fā)展他們的興趣愛好。5、增強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人們常說,“適者生存”,適應性強的人能迅速調(diào)整自己與新環(huán)境不一致的行為習慣,在新的生存環(huán)境中發(fā)展。要增強適應性。為了學生將來的生存與發(fā)展,應有意識地從多方面加強培養(yǎng)和鍛煉,以增強其獨立能力和適應性。

      荀子勸學范文第3篇

      [內(nèi)容]

          荀子《勸學》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傳統(tǒng)篇目,歷來都很重視它對學生學習的啟迪作用。但筆者在一些學校聽課和交談時,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對《勸學》主旨的理解比較片面。他們講《勸學》,往往只講文化知識的學習,很少注意到思想品德的學習修養(yǎng)。這樣講不符合《勸學》的原意,掩蓋了文章內(nèi)容最重要的方面,不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也妨礙學生理解文章的詞句和文理,把握它的寫作技巧。

          《勸學》的主旨是什么?荀子在文中作了明確的回答: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shù)則始乎誦《經(jīng)》,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

          荀子說,人們應當學習儒家的經(jīng)典,做封建時代的圣賢。這就是《勸學》的主旨。當然,誦《經(jīng)》讀《禮》既是學習文化知識,又是接受封建禮法道德的教育,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但荀子說學習的意義在于“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可見荀子強調(diào)學習,是偏重于封建禮法道德的教育的。

          荀子強調(diào)學習儒家經(jīng)典應當指導自己的思想言行: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于動靜。端而言,rú@①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又說: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荀子主張學習圣賢之道,要在思想上扎根,要落實到行動上,一言一行要能成為人們的法則。荀子認為,古代人們學習圣賢之道是為了修養(yǎng)自己的思想品德,而后來人們學習圣賢之道只是裝樣子給人看,取悅于人。對于后人這種脫離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學習態(tài)度,荀子給予了尖銳的批評。

          荀子十分重視向良師益友學習,以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品德。

          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學之經(jīng)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

          荀子認為,學習圣賢之道最方便的辦法是接近賢人,以賢人為榜樣,處處向賢人學習,其次才是學習禮法條文。荀子說,如果一個人不愿接近賢人,愛慕賢人,向賢人學習,又不能學習禮法,以禮法約束自己,那么他不過是學了些雜亂的知識,會訓釋《詩》、《書》的句子罷了。這種人一輩子不過是“陋儒”而已。

          由此可見,《勸學》的主旨并不是講文化知識的學習,而是著重闡發(fā)思想道德的學習修養(yǎng)問題。

          《勸學》篇幅很長,中學課文只選了三段。它是《勸學》前面六個自然段中的第一、第三和第六段。單從這三段很難把握作者的思路和用意,所以這里把中間刪去的段落也連帶作些介紹和分析。這樣做有助于教師從整體上比較準確地把握課文,把它講得更準確些,更透徹些,可以使學生受到更深刻的思想啟迪和寫作上的教益。下面我們便對這六段文字作簡要解說。

          《勸學》開頭三個自然段,闡述學習的重要性。首段開宗明義提出論點:“學不可以已。”而后以一組比喻說明通過學習可以改造和提高人的素質(zhì)的道理。接下來說,按照繩墨木頭才能鋸直,經(jīng)過磨礪刀劍才會鋒利,借以比喻通過學習并對照檢查自己的思想言行,人才會聰明起來,少犯錯誤。注意,這組比喻主要是從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角度來強調(diào)學習的重要性的。在荀子看來,學習的第一要義就是做一個思想品格高尚的人。學習就是為了提高自己,改造自己,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

          第二自然段,“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一組排比句,借天高地厚的比喻,說明先王遺言之博大精深。學習先王遺言,也即是學習儒家所崇奉的經(jīng)典。荀子認為,學習不學習先王之道,關(guān)系著培養(yǎng)什么樣人的重大問題。地處東南的吳越與地處北方的夷貉,他們的孩子落地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呱呱啼哭,長大以后語言和風俗習慣卻不相同。這是由于受到的教育不同所造成的。可見學習對人的重要性。因此,荀子接著援引《詩經(jīng)》的話,勉勵人們不要貪圖安逸,而要克盡職守,向正直的賢人學習看齊,這樣神明會審察一切,賜給你大福的。荀子說:“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長于無禍。”意思說,最高的智慧就是按先王之道來立身行事,最大的福分,就是沒有災禍。這就說明學習可以使人聰明起來,免災遠禍。

          第三自然段,用一系列比喻說明學習可以增加人的才干。“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所謂“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學習。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沒有什么兩樣,只是善于學習罷了。

          第四自然段,談環(huán)境對人的重要影響。文章先以蒙鳩、射干、蓬蒿、白沙、蘭槐之根等物的遭遇,啟發(fā)人們重視環(huán)境影響的問題。其中蘭槐之根的例子更具典型意義。“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xiǔ@②,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蘭槐之根稱為芷,芷本來是君子所愛佩帶的飾物,可是如果芷浸泡在臭水之中,君子就不會接近它,連老百性也不愿佩帶它。這個比喻告誡人們,不可不注意環(huán)境對自己的影響。荀子最后概括說,人們應當選擇環(huán)境好的居處,應當選擇賢士交游,這樣才能防止受到邪惡小人的影響,才能受到正直君子的感化熏陶。

          第五自然段,講一個人的榮辱禍福取決于德行的高下。“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事物的產(chǎn)生,都有它的根源。一個人是獲得榮譽,還是蒙受恥辱,必定反映他德行的好壞。“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魚、肉腐敗,必定長蛆生蟲,一個人不檢點自己的言行,恣意貪圖逸荒樂,必將災禍臨頭。道理說得十分淺近而又中肯。通過一連串比喻,最后歸結(jié)說:“故言有召禍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告誡人們要謹言慎行,注意品德修養(yǎng),這樣才能避免蒙受恥辱和災禍。

          第六自然段,講學習應當循序漸進,不斷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積土成山,……圣心備焉。”用生動的比喻說明崇高的德行是靠平時積累起來的。一個人不斷行善,就會形成美德,就會得到高度的智慧,就會具備圣人那樣崇高的思想道德。“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組排比句,更生動地說明了不斷積累的重要性。“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不在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則以生動的比喻和對比,說明學習貴在堅持的道理。“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③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通過鮮明的對比,啟示人們專心致志是多么重要。荀子由此得出結(jié)論說:“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hūn@④hūn@④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冥冥”、“hūn@④hūn@④”都是專心致志的樣子。不專心致志地學習鉆研,就不會將問題弄得明明白白,昭然若揭;不專心致志地做事,就不會獲得巨大的成功,建立顯赫的業(yè)績。荀子接著又用比喻從反面說明用心不專一者,往往一事無成,陷入困境。最后引用《詩經(jīng)》中《shī@⑤鳩》一章,歸納出本段的論點:“故君子結(jié)于一也。”勉勵人們以賢人君子為榜樣,始終如一,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

          在前面解說的基礎上,還應當說明以下一些問題。

          一、《勸學》的主旨在于鼓勵人們誦《經(jīng)》、《禮》,“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也就是說要人們學習圣賢之道,成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理想的接班人。它所鼓吹的學習內(nèi)容、學習途徑、學習目的,都打著鮮明的時代和階級的烙印,顯然是不能無批判地接受的。但是封建時代的學者重視思想道德的學習修養(yǎng),把它放在教育最突出的地位,對我們有深刻的啟示。今天,我們面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的新形勢,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已經(jīng)成為十分緊迫的任務。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學生即使學到了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也很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愿意為祖國、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獻身的接班人。

      荀子勸學范文第4篇

      要明確這一問題,我們不能不先看一看荀子的教育目標,作為儒家學派的杰出思想家、教育家,出于走向統(tǒng)一的時代需要,荀子從禮法兼治的政治思想出發(fā),提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既有儒者的學識、品格,又具有治國理政的才能與膽識的、能為封建政權(quán)服務的各級官吏。具體則為:“好法而行”的士,“篤志而體”的君子,“齊明而不竭”的圣人。“士”的標準應是“好潔而行,上則能尊君,下則能愛民”。“君子”的標準比“士”高得多,荀子在《儒效》篇里說:“君子言有壇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意思是說君子講話必依循一定的原則,行為有一定的標準,道德高尚,且至最高的境界。這樣的人“務修其內(nèi)而讓之于外,務積德于身而處之以遵道;如是則貴名起如日月,天下應之如雷霆”。“圣人”是荀子要培養(yǎng)的最高標準的人才。

      正是在這個教育目標的觀照下,《勸學》提到“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借用了孔子的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強調(diào)學習者應當不斷修身養(yǎng)性,形成美好的人格。杜絕腐朽思想的侵襲,向正直的人靠攏,“防邪僻而近中正也”。防微杜漸,謹慎從事,“君子慎其所立乎!”認真學習“先王之遺言”,“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努力積累,“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誦讀經(jīng)文,“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shù)則始乎誦經(jīng),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并且引用了《詩經(jīng)》的話:“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恭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由此可見荀子說學習的意義在于“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荀子強調(diào)學習,是偏重于封建禮法道德教育的。荀子十分重視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作用,他認為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發(fā)展起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他在《勸學》中說:“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重視向良師益友學習,以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品德。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學之經(jīng)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學習圣賢之道最方便的辦法是接近賢人,以賢人為榜樣,處處向賢人學習,其次才是學習禮法條文。

      第四自然段談環(huán)境對人的重要影響。文章先以蒙鳩、射干、蓬蒿、白沙、蘭槐之根等物的遭遇,啟發(fā)人們重視環(huán)境影響的問題。最后概括說,人們應當選擇環(huán)境好的居處,應當選擇賢士交游,這樣才能防止受到邪惡小人的影響,才能受到正直君子的感化熏陶。

      第五自然段告訴人們要謹言慎行,注意品德修養(yǎng),這樣才能避免蒙受恥辱和災禍。“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事物的產(chǎn)生,都有它的根源。“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魚、肉腐敗,必定長蛆生蟲;一個人不檢點自己的言行,恣意貪圖逸荒樂,必將災禍臨頭。最后歸結(jié)說:“故言有召禍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勸學范文第5篇

      現(xiàn)在比較通行的說法是:第一自然段用“青與藍”“冰與水”二組比喻,來喻證學習的提升作用;用“直木與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的比喻來喻證學習的改變作用。第二自然段用五組比喻來喻證學習的彌補作用。

      筆者認為,關(guān)于學習的提升、改變和彌補作用的概括是恰當?shù)摹5髯訛楹我烟嵘透淖兎旁谝黄穑譃楹伟褟浹a單列出來論證呢?

      細究“君子”之意,再細細品味一、二兩個自然段的結(jié)尾收束句,筆者覺得兩段圍繞“君子”的要素,各有側(cè)重地分析了學習的作用。

      何為“君子”?原義是西周、春秋時對貴族的通稱,后指統(tǒng)治階級中有道德、有才干、或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第一自然段“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強調(diào)如若廣泛地學習,每日檢驗反省自己,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錯了。“知明”也有解釋為“明白道理”的(《白話荀子》,岳麓書社,1991),但無論是“明達”還是“明白、懂得”,說的都是品德修養(yǎng)方面,所以,荀子才會用性質(zhì)發(fā)生變化的五個比喻。這與荀子的“性惡論”有關(guān),他認為人性本惡,學習能改變?nèi)说牟涣继煨浴?/p>

      相關(guān)期刊更多

      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江西省教育廳

      邯鄲學院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河北省教育廳

      孔學研究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云南孔子學術(shù)研究會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亚洲黄色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亚洲精品少妇30p|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91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未满十八|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拉文|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