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影響顯著,因此,思政教育也受到高度重視。在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的過程中,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較為明顯,使得一些大學生的思想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導致思政課程教育難度增加。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當代高校思政教育帶來啟示。高校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時,可以深入理解傳統茶文化,并將其具備的影響作用進行深入挖掘,讓大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根植深厚的愛國情懷。在促進文化傳播的過程中,也能將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為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本文闡述了茶文化和思政課程的關系,分析了課程思政平臺下高校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以茶文化為例對思政教育平臺下高校傳統文化教育的路徑進行探索。
關鍵詞:茶文化;思政教育;路徑探索
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形成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化。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發展與傳承過程中,不斷與其他文化相互融合,所展現出來的文化內涵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現階段,高校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時,仍然選擇按照傳統的教育模式,僅僅局限于將思政課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對課堂教學氣氛把控不到位,以及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次數較少,枯燥的教育形式會讓學生產生抗拒心理,思政教學難以取得好的效果。教師對傳統茶文化深入學習并詳細掌握后,將傳統茶文化與高校思政課程結合,讓枯燥的思政教育內容變得有內涵,教師能與學生就茶文化知識開展討論,大學生能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對思政課程的興趣得到提升。隨著思政知識學習的深入,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品質將得到提升[1]。
1簡析茶文化和思政教育
茶屬于茶文化發展中的關鍵部分和重要載體。在我國古代,茶最初作為藥材廣泛使用。這種植物起初主要是生長在山上,隨著茶種植技術不斷成熟,漸漸進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因此,茶文化也就快速發展并建立起來。《茶經》將儒家思想與茶相互融合,這也是茶文化的初期模型,茶文化的發展也成為了文人墨客談論的話題,這也屬于茶文化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茶種植的技術也在顯著進步,形成了茶畫、品茶等文化內容。特別是到了清代以后,茶館文化日益盛行,茶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們在茶館中進行品茶、聽相聲等娛樂活動[1]。改革開放后,在四川和重慶等省市也有茶樓存在,屬于當地發展中的特色文化。茶文化主要是四字真言,分別是和、靜、怡、真。“和”主要是指歷史發展中佛教文化思想、道家文化思想以及儒家文化思想的相互融合,講究天人合一;“靜”主要是靜心,在生活中主要是修心養性;“怡”主要是指愉悅快樂;“真”主要是指真心、真情、真誠。在飲茶中講究心靈解放,不忘初心,這也是茶文化的重要展現。高校思政教育屬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教師在思政課程教育開展前,將思政學科的內涵深入挖掘,改變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將刻板的思政教育模式進行轉變。教師與學生要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保證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能得到提升。思政課程教育要建立起學習平臺,針對高校的教育培養目標,將專業課程知識與其他學科相互結合,形成完善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讓高校內的大學生對思政課程有正確認知,進而實現高校育人的教學目標。
2茶文化與思政教育之間的內在關系
2.1內容互通性在社會發展進步過程中,人們對茶品質有了深刻了解,茶文化也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變得愈加豐富,茶文化的內容主要是清廉、節儉的精神。高校思政課程教育在開展時,需要向學生傳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養全面提升,讓大學生的日常行為變得更加規范。茶文化與高校思政課程相結合過程中,能將傳統文化中社會正氣傳遞給每個人,滿足當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屬于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2.2目標一致性高校思政課程教育目標是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個人素養,讓其成為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基石,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茶文化從歷史發展周期上能看出,其將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一種新型文化。高校思政教學與茶文化的發展相統一,在相互融合中讓學生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建立有理想、有抱負的家國情懷,對大學生的發展幫助較為明顯。
3茶文化為例談高校傳統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
3.1提高當代大學生綜合素養茶文化屬于傳統文化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心思想與思政課程一致,高校教師在思政教育平臺中講解茶文化,將茶文化的哲學理念、文學形式融合到思政教育中,讓學生在學習中能感受到茶文化的內涵。特別是茶文化活動開展,大學生能感受到茶文化具備的藝術魅力,讓大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不斷使用茶文化修心,讓大學生能正確的認知傳統文化,避免受到外界不良文化的影響,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道德品質。
3.2有利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具備足夠的凝聚力,讓人與人之間能形成團結的力量。從茶文化的發展能看出,其中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中的優秀文化知識,這也讓茶文化成為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基石,能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做出貢獻,高校思政課程教育開展時,教師要對茶文化的教育體系進行全面的構建,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對茶文化有正確的認知,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成為思政教育中的主體部分,深入對茶文化發展的歷史理解,選擇使用此種教學模式,能讓大學生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促進茶文化的發展進步。
3.3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目標教師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時,需要讓學生掌握各種不同類型的知識,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視野不斷地拓寬。掌握更多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茶文化經歷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包含了各種優秀的思想,教師將茶文化融合到思政教學平臺中,能讓大學生的校園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大學生在茶文化的影響下,能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生的人格也能建立健全,大學生內外兼修的同時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目標。
4以茶文化為例談高校傳統思政教育的發展現狀
4.1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現階段,高校管理者將茶文化引入到思政教學中,需要教師具備極強的領悟能力,只有思政教師對茶文化理解后,將其與思政教育內容相互融合時,思政教育才能取得顯著的效果。但是,實際高校思政教育開展過程中,也有一部分思政教師受困于教學能力的限制,對茶文化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在思想上對茶文化有正確的理解,造成思政課程教育中很難將茶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課程教育效果有所折扣。4.2教學體系與內容比較單一高校思政教育屬于教學平臺中的一種類型,教師將茶文化融合到思政教育平臺中,只要建立合適的教學體系,就能對學生思政知識的學習起到顯著幫助。然而,有
部分思政教師不能對茶文化有正確的理解,導致其開展思政教育時,思政課程教育不能起到效果。也有部分教師對茶文化在思想上不能正確對待,仍然按照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傳授知識,導致茶文化教育的發展受到限制,不能讓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詳細掌握思政知識和茶文化知識,造成思政教育課程受到影響。
5茶文化為例談高校傳統思政教育的路徑
5.1正確樹立教育理念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時期,高校思政課程教育也應跟隨時代的發展步伐,思政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結合新課程改革對思政教育的要求,將思政教育提升到新的發展高度。文化教育屬于思政教育中的一種,教師要形成正確的思政教育理念,充分了解茶文化與思政教育的關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在思政教育中將茶文化融合理念詳細講解,讓學生能了解茶文化的源泉,在理解茶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將個人的思想境界提高。
5.2優化創新教學體系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進步,茶文化的內涵逐漸得到了發展和完善,特別是在發展中將儒家、道家和佛家中的精華部分融入茶文化,讓茶文化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高校思政教育開展時,教師要將傳統茶文化的優點充分掌握,借助先進的網絡化信息技術,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多元化,優化的教學體系能保證茶文化被大學生更好的接受[3]。高校管理者也要對教學體系進行詳細地梳理,找出思政課程教育中存在的弊端,針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讓傳統茶文化與思政課程相互結合,將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優化,讓大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過程中能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保證高校的思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教師在思政教育中要讓大學生處于主體位置,引導大學生弘揚傳統文化,實現茶文化的發展進步。教師也要站在傳統茶文化的基礎上,在思政課程的基礎上,將《茶文化概論》融合到日常教育中,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給大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讓大學生在學習中能有足夠時間領悟茶文化的內涵。
5.3強調實踐教學活動茶文化中所包含的內容較為豐富,僅僅是思政教師在課堂中講解,不能保證課堂教育的效率和趣味性。因此,高校要使用思政教育教學平臺,將茶文化展示給學生,同時高校也要對第二課堂的建立給予關注,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到各種茶文化主題活動中,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能對茶文化有深入的理解。教師將傳統的茶文化與思政課程結合時,不僅需要講解專業的茶文化知識,也要將思政教育的實踐環節引入到生活中,進而實現大學生行動和思想的統一。學生在參與到社會實踐環節時,能對教師在課堂教育中講解的理論知識深入理解,轉變成為自己的知識,將自己的道德素養全面提高[4]。高校思政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茶園參觀,了解采茶、炒茶的過程,大學生也可以參與到茶葉的制作流程中,了解茶的制作工藝,從不同角度加深對茶文化的理解。選擇使用實踐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的業余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也能在實踐中感受到茶文化的韻味。思政教師也可以定期地組織班級學生到茶葉種植基地參觀,讓茶文化的傳承人進行專業茶知識講解,學生在聽講解中要做好筆記,深入理解茶藝知識。大學生之間也可以形成討論小組,將自身對茶文化知識的理解,分享給其他班級內的同學,在分享茶文化知識過程中,學生對茶文化的理解力能夠逐漸深入,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能得到提升。
5.4融入校園文化,形成優質茶文化氛圍校園文化屬于傳統茶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時,不僅要將茶文化融入到課堂中,也要對校園文化的發展給予關注。在日常生活中將茶文化的內涵以及發展理念傳遞給大學生,讓大學生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對茶文化有更詳細的了解,保證思政教育的效果。校園文化融合要從幾個部分開展,首先,校園文化建設周期內將茶文化作為教育主題,組織學生觀看茶文化紀錄片,讓學生對茶文化進行主動查閱,提高大學生對茶文化的學習興趣。其次,將社團的作用突出展示出來,定期地組織社團活動,將茶文化融入社團活動中,組織茶文化藝術表演,也可以組織茶文化知識競賽,學生在準備競賽資料時,能對傳統茶文化有更深理解。再次,茶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國內專家和學者也對茶文化有著深入研究,茶文化的思想也越來越深入人心[5]。高校也可以定期邀請專家,到校內開展茶文化講座活動,專家在開展茶文化講座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提出自己對茶文化的想法,保證學生能正確理解茶文化,學生的學習態度也能轉變。專家在對茶文化知識講解時,將茶文化中的儒家、佛家、道家的思想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最后,高校也要將信息化網絡技術充分利用,將茶文化的發展、采茶、制茶工藝制作成短視頻,學生在觀看短視頻過程中,也能對茶文化有所理解,這也是促進茶文化宣傳的重要途徑。選擇使用網絡信息化技術的原因是大學生廣泛接觸網絡,選擇使用此種教育模式,更能獲取學生的認可,教育所取得的效果較為明顯。
5.5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現階段,高校思政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師僅將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講解給學生,卻很少關注到傳統文化的傳播和講解。教師對知識的講解詳細程度,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帶來的影響較為明顯。因此,教師也要將榜樣的力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其次,思政教育教師不能對傳統的茶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導致思政教育開展時,教師不能將傳統茶文化講解給學生。因此,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教師要結合先進的教育理念,對茶文化的教育方式進行升級,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各種先進的思想政治理念。思政教師在工作中,要深入了解專業課程的特點,詳細掌握并理解茶文化知識。高校管理者也要對思政教師綜合素養以及文化素質的發展有詳細的了解,定期組織教師去茶企業學習,讓教師認識到茶文化的重要性。只有擁有優秀的教學團隊,才能確保思政教育的效果。
6結語
綜上所述,茶文化屬于傳統文化發展中的關鍵部分,其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學。茶文化與思政課程的教學理念相同,在思政課程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學習茶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將茶文化的理念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理解茶文化內在含義。其次,教師要對思政教育體系創新,重點關注教育實踐的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傳統文化,提高自身核心素養。最后,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認知,涵育學生品行,使之引領社會風尚,不斷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陳子涵.課程思政視域下傳統文化課程教學路徑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4):79-81.
[2]周旭婷.茶文化素質培養融入大學生課程思政教育的途徑探索[J].福建茶葉,2021(6):186-187.
[3]袁曉燕.基于茶文化研究下的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作用分析[J].福建茶葉,2018(12):494.
[4]郝鑫.傳統茶文化對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啟示[J].福建茶葉,2018(11):228-229.
[5]魏偉,姜濤.以茶文化為例談課程思政平臺下高校傳統文化教育探究[J].福建茶葉,2018(10):253.
作者:沈黎芳 單位:東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