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作物種植技術研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作物種植技術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作物種植技術研究

      農作物種植技術篇1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而糧食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物資,需要特別重視。這需要在不斷完善農產品優質優價政策的同時,采取系列措施來滿足人們食用無污染、無殘留安全健康食品的愿望。本文就渠縣綠色水稻種植技術,進行了詳細闡述,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安全綠色食品

      隨著社會和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并且更加關注安全、營養、綠色、無公害的農作物。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符合人們對健康食品的期待,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并得到快速發展。

      1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含義以及特點

      綠色水稻種植技術與傳統種植方式的區別,主要是在要求技術規范的基礎上,不僅要確保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及品質,還需要確保整個水稻種植過程綠色、無公害,以此來滿足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有農作物抗病蟲害和抗旱能力強、降低農作物對化肥和農藥依賴性;生產產品無污染、安全、營養、健康、優質;保護周邊生態及水土環境、減少農戶在種植和管理期間的工作量、節約水資源等優勢和特點。

      2綠色水稻種植技術

      2.1良種的選擇以及處理

      水稻品種需要選擇產量高、口感好、抗病性強的品種,以確保種植后可實現高產。完成選種后,需要對種子進行曬種、脫芒、浸種等處理,之后還需要根據種子品種確定催芽時間。浸種主要是為提高種子發芽率并殺死種子中的病菌,以防止黑條矮縮病、惡苗病和實現出芽率高的效果,在藥劑選擇上需要慎重,一般選擇1%石灰水。

      2.2種植區域的選擇

      種植區域需選擇遠離城鎮、周圍環境無污染、土壤肥沃、不含重金屬、水質優良的土地。在種植過程中,還需以農家肥作為主要肥料,之后再根據水稻品種輔助性地加入適量相應化肥,以確保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可獲得足夠養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產量和品質。

      2.3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水稻播種時間需根據當地氣候環境確定。可選擇地膜育秧、軟盤育秧等方式進行育秧,育秧溫度一般控制在25℃左右,不高于30℃。溫度過高時,要將地膜兩邊掀開降溫;當秧苗生長到2葉1心時,要通過白天揭膜、夜晚蓋膜的方式,促進秧苗盡快成熟,并且在2d后將覆蓋的地膜摘去除。

      2.4秧苗的移栽

      當秧苗生長30d后,可進行移栽。秧苗栽植密度及規格,根據土壤肥力和秧苗的實際生長情況而定。如果移栽時間較早且土壤肥力較高,秧苗栽植的密度則可稀一點;如果移栽時間較晚且土壤肥力較低,就需加大種植密度。

      2.5水肥管理

      在生長期,需通過使用干濕交替的間歇性灌溉方式,確保秧苗處于適宜的生長環境,之后還需根據水稻的具體生長階段需求進行相應的水分管理。此外,要注意水稻施肥過程中氮肥的使用量,主要是根據水稻的生長情況恰當地增施磷鉀肥,以促進秧苗健壯生長。每公頃可施用腐熟農家肥15000kg、過磷酸鈣450kg、鉀肥150kg做底肥;秧苗生長到分蘗期,每公頃施用尿素225kg、鉀肥120kg;抽穗期施肥情況主要根據水稻的生長情況而定;如果水稻苗長勢較差且葉片顏色偏淡綠色,則需要在肥料中加少量的尿素。施用生物有機肥時,要根據說明對使用量進行嚴格控制,這主要是因為生物有機肥在施肥前期見效較慢,但是肥效持久性強,一般每每公頃施用2400kg生物有機肥作底肥,后期追肥用量則根據水稻生長情況和土壤肥沃程度而定;陽光直射肥料時,紫外線會將生物有機肥中的微生物殺死,從而降低肥效,因此,生物有機肥一般在晴天的清晨、傍晚或陰雨天施用。

      2.6稻魚養殖

      稻田養殖,不僅可以促進水稻生長,而且還可以有效提高養殖戶經濟收益。當前,以稻田養殖魚類為例,一般以養殖鯉魚為主,一方面鯉魚可以阻礙稻田里雜草的生長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另一方面稻魚糞便可回田增加土壤肥力;此外,稻魚在稻田里活動能起到松土、提高土壤溫度、增加土壤透氣性的作用,使水稻根系健壯生長、水稻產量和品質得以提升。同時,稻魚還可出售增加收益。稻田養殖的整體經濟效益較高,在充分使用土地和水資源的的同時,能有效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節本增收。鯉魚苗一般在五月初投放,投放后,可投喂適當菜籽餅以滿足魚苗生長營養。進入六月秧苗返青時,將鯉魚放入稻田水溝中,不需再投放其他飼料。九月下旬,做好稻魚上市準備,同時,經常關注水稻生長情況,如果發早熟稻,需進行提前收割。收割后,可將稻魚放入池塘內養殖。

      2.7病蟲害防治

      綠色水稻種植以綠色防控為主,要重視化學藥物的使用,減少因藥物使用不當而出現水質和土壤污染。可通過引入天敵來防治病蟲害和通過使用生物制劑來除草和防治病蟲害。

      3結語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生產逐漸向綠色、健康發展,推廣綠色種植技術顯得尤為重要。今后,相關農業從業人員還需要加大水稻綠色種植技術的研究力度,以推動綠色農業發展。

      作者:李文明 單位:渠縣臨巴鎮農業服務中心

      農作物種植技術篇2

      摘要:南春豆37系南充市農業科學院以西豆3號作母本、南豆5號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種。2020年11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川審豆20200002。該品種具有高產、穩產、粒大、商品性好等優良特性,適宜在四川平壩、丘陵、低山區及近似生態區凈作種植。建議選擇適宜的種植模式,搶晴搶墑適期播種,采用輕簡高效綠色種植新技術。

      關鍵詞:大豆新品種;南春豆37;選育;種植技術

      我國大豆根據氣候條件、耕作制度、品種類型等可分為北方春大豆區、黃淮海流域夏大豆區、長江流域春夏大豆區、東南春夏秋大豆區和華南四季大豆區5個區域。四川屬于長江流域春夏大豆區,也是我國大豆三大主產區之一[1],主要種植模式有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經果林間作大豆、旱地新兩熟制等。四川夏大豆熟期偏晚,導致和下一茬油菜、小麥茬口銜接難,而春大豆品種生育期較夏大豆早20d左右,能滿足經果林間作春大豆以及夏播后的茬口銜接問題。目前國家正在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2],迫切需要既適宜帶狀復合種植又能和油菜、小麥茬口銜接的大豆品種。南春豆37是南充市農業科學院于2002年利用西豆3號作母本、南豆5號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后經2003-2011年連續9年系譜選擇,育成的高產優質春大豆新品種,能在經果林間作及春播凈作模式下獲得高產。2012-2016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7-2018年參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組區域試驗,2019年參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組生產試驗。2020年11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川審豆20200002。

      1品種特征特性

      1.1農藝性狀

      南春豆37平均生育期102.8d,較對照天隆一號晚熟2.4d,屬于春大豆早熟品種。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葉橢圓形,白花、灰毛;平均株高65.2cm,主莖節數12.4個,有效分枝數2.1個,單株有效莢數26.5個,株粒數50.4粒,莢粒數1.9粒,株粒重13.1g;成熟莢呈灰褐色,不裂莢,落葉性好;籽粒橢圓,種皮黃色,子葉黃色,種臍淺褐色,百粒重26.2g,完全粒率93.0%。

      1.2抗病分析

      經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抗性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感大豆花葉病毒生理小種SC3、感SC7。

      1.3品質分析

      經國家糧食局成都糧油食品飼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該品種2年區域試驗籽粒的粗蛋白含量為43.9%,粗脂肪含量為19.1%。

      2產量表現

      2.1區域試驗

      南春豆37于2017年參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組區域試驗,設自貢、南充、簡陽、茂縣、樂山5個試點,每hm2平均產量2922.5kg,較對照品種天隆一號增產13.0%,居參試品種第1位,增產點率80%;2018年續試,設自貢、南充、達州、簡陽、茂縣、樂山6個試點,平均產量3097.7kg,較對照品種天隆一號增產8.6%,產量仍居參試品種第1位,增產點率100%;2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3010.1kg,其中產量最高試點達4255.7kg(2018年自貢試點)。

      2.2生產試驗

      2019年參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組生產試驗,設新都、南充、自貢、樂山、達州和簡陽6個試點,每hm2平均產量為3117.6kg,較對照天隆一號增產14.1%,產量居參試品種第1位,增產點率100%。

      3配套高效種植技術

      3.1選擇適宜的種植模式

      根據南春豆37早熟特性和川渝地區生態特點,該品種適宜川渝地區及近似生態區春播和晚夏播,因此適宜早春空閑地、經果林間作早春大豆、油-豆及麥-豆兩熟制模式種植,是當前大力發展的經果林間作大豆、油-豆、麥-豆等旱地新兩熟種豆模式專用配套品種。

      3.2搶晴搶墑適期播種,確保不誤高產農時

      南春豆37春季高產播種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夏季高產播種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生產過程中應抓住雨后天晴土壤墑情好時播種,以確保大豆在高產播期及時播種和出苗整齊。

      3.3采用輕簡高效綠色種植新技術

      傳統的挖窩或點播技術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推進,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發展大豆生產只有走全程機械化或半機械化輕簡高效種植技術的道路[3]。3.3.1 撒播大豆窄小的地塊和間套作大豆選用小型旋耕機械,大平寬的凈作大豆地塊選用中型旋耕機械;播種前適墑旋地,以雨后土壤濕度保持在70%~80%時用旋耕機耕旋整地播種的效果最好;每hm2撒播大豆種子90~105kg;撒播后用旋耕機淺旋覆蓋豆種即可。3.3.2 機械播種 因地制宜選用適合的大豆播種機,窄小地塊和間套作大豆地塊選用小型播種機,大平寬的凈作大豆地塊選用中型播種機;小型播種選用3行機或2行機,行距50cm,窩距25cm,每窩播種3~4粒,工作效率1.3~1.7hm2/d;中型播種機參數選用行距50cm,窩距25cm,每窩播種3~4粒,工作效率5.3~6.7hm2/d。3.3.3 精準施肥 大豆播種時底肥以磷肥為主,一般每hm2施過磷酸鈣375~450kg,旋地前或播種前將磷肥均勻撒在土壤表面;出苗后,針對苗期生長酌情施提苗肥,若豆苗長勢好,葉色嫩綠,不施提苗肥;若豆苗長勢較弱,葉色偏黃淡,施尿素60~75kg作提苗肥;對于土壤瘠薄、苗期豆苗長勢較差的地塊,大豆開花后,可在初花期施尿素45~60kg作保花增莢肥。3.3.4 減量施藥 四川大豆主要病蟲害是根腐病、豆稈黑潛蠅、蚜蟲、斜紋夜蛾、豆莢螟等,對大豆產量影響較大,必須重點防治。在大豆幼苗期用甲霜靈錳鋅和多菌靈400~500倍混合液噴霧防治根腐病;在大豆苗期、初莢期分別用敵殺死與吡蟲啉800~1200倍混合液噴霧防控豆稈黑潛蠅、蚜蟲、豆莢螟等害蟲;遇到斜紋夜蛾大爆發,可用康寬(氯蟲苯甲酰胺)1500倍液噴霧防治。有條件的種豆大戶可以采用黏蟲板+防蟲燈+性誘劑進行綠色防控害蟲。

      3.4及時機收晾曬,確保大豆質量

      大豆葉柄全部脫落,豆莢變褐或變黑,用手搖動豆稈發出響聲,此時大豆進入完熟期,要搶晴天及時收獲。有條件的種植戶可以用久保田、沃得多功能收獲機械收獲,沒有條件的農戶人工收獲,且搶晴天及時脫粒和晾曬,以確保大豆質量。

      作者:曾召瓊 安建剛 建秋 陳海峰 吳海英 張明榮 單位:農業農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南充市農業科學院

      農作物種植技術篇3

      摘要:芍藥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的種類也非常的豐富,栽培類的芍藥主要分為芍藥組及牡丹組,除此之外塊根芍藥、新疆芍藥及窄葉芍藥屬于野生的種類,其次,有關新疆的芍藥品種有5種。最開始人們認識到芍藥時,最先發現的是其藥用方面的價值,隨著芍藥品種的不斷增多,后期芍藥也開始進入觀賞領域,特別是在園林綠化及美化的過程中運用更為廣泛。基于此,該文對芍藥的種植技術與實施要點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芍藥;種植技術;實施要點;適生條件;病害分析

      芍藥不僅是中國的傳統花,也是世界聞名的觀賞性花。芍藥色彩鮮艷,不僅適用于庭院和中庭的綠化,其枝、葉和花也適合用于室內裝飾。芍藥是草本花卉,勃起莖,枝干呈綠色,上部有許多枝條,根莖肥大,葉交替;上部尖細或尖銳,楔形,前面整體呈深綠色葉,背面淺綠色,大而芬芳的花,莖尖上部單瓣花,花梗很長。花的顏色有白色、黃色、粉紅色和紫色等。花的形狀有單一花瓣和雙重花瓣。花縮頸后,產3~5個卵形果實,表皮細毛變硬。成熟后表皮破裂,前端像鉤子一樣突出。種子為球狀,顏色為深藍、紫色或紅色。開花時間為5—6月,生產果實為7—8月。

      1芍藥生性分析

      我國淮河流域及黃河兩岸的華北地區是種植芍藥最為廣泛的區域,種植的大多數芍藥都是單瓣為主,但由于芍藥自身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所以其余一些地方多多少少也會種植芍藥,甚至從自然條件下移植到嚴寒地區,芍藥也能夠正常生長。無論是土質肥沃濕潤的土地,還是黃沙土地或粘土黑土地芍藥都能夠在其中得到健康的成長,但是需切記不可在雨水過多的地區種植芍藥。

      2芍藥適生條件

      2.1溫度

      芍藥自身雖然屬于溫帶植物,但是其也能夠在一些寒冷地區正常生長,所以在溫度方面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北方溫暖的地區可以進行露地栽培,在嚴冷的冬天也可以生長。在夏季溫度過高時,芍藥可以安穩地度過夏季。

      2.2土壤

      在進行種植芍藥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土層深厚及具有良好排水效果的沙質土壤,又由于芍藥自身屬于深根性的植物,如果在排水效果較差的粘土中生長,其就容易出現爛根的問題,同時整個土質還要保持中性或者微酸性的狀態;肥沃土壤的含氮量也是在種植芍藥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思考的問題。氮量過高會引起枝葉的過度生長,為了能夠使芍藥開花更加美麗,可以在其生長的過程中通過施磷鉀肥的方式來達到此次目的。在種植芍藥藥的種植技術與實施要點研究

      3芍藥的種植技術與實施要點研究

      3.1選地整地

      鹽堿較重的地質會影響到芍藥的種植質量,需要進行土壤改良,如果需要在這部分地質進行種植,那么就必須要進行換土工作;為了能夠給予芍藥更加充分的灌溉水源,要盡量選擇地勢高的地方來進行種植。一塊土地不能夠連續種植芍藥,否則芍藥的質量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3.2芽頭繁殖

      芍藥在達到可采摘的情況下,把芍藥根部從芽頭的著生處全部割下,加工作藥用。選擇形狀粗大、不空心和無病蟲的芽頭,按其大小和芽的多少,順其自然生長情況切成數塊,每塊有粗壯的芽塊2~3個,作栽種用。一般情況下3~4畝(1畝約等于667m2,下同)的芍藥種植只需1畝的芍藥芽。

      3.3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的方式是芍藥生產過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種,這種方式是通過將生長3~5a的芍藥根芽從自然連接處切開,這是為了避免出現切開部分腐爛的情況,可以通過在刀口地方涂抹少許木炭粉的方式來達到此目的。芍藥在生長到一定期限時必須要進行分株繁殖,否則在過度生長時芍藥便會出現腐爛的情況,通常情況下,在對3~5a的母株進行分株繁殖的過程中,可以生長出3~10簇的新植株,可以將其進行進一步的種植。同時相關分株繁殖的經驗顯示,秋季最適合進行芍藥分株工作,成活率非常高。

      3.4播種繁殖

      播種繁殖也是芍藥繁殖的一大方法,一般會在清明節前后對其進行播種,在進行播種之前,需要對整個種子進行浸種工作,在完成浸泡工作之后,選取合適的土壤進行催芽工作即可,催芽的整體環境要保持在低溫狀態下;如果選擇在春天進行播種,那么在同一年整個種子可能就會扎根并開始開花結果,整體播種的種子要處于一個成熟的狀態,在完成播種之后可以通過覆蓋細沙層來保持整體土壤的濕度。如果沒有把控好播種的時間,那么整個種子發芽的時間周期便會越來越長,甚至需要3~4a才能夠開花結果。在采摘完畢芍藥種子之后,要盡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種子的播種,否則種子在長時間情況下便會大大降低其自身的含水量及發芽率。

      3.5整畦播種

      要經常對土地進行深翻工作,同時也可以通過施肥來提高土壤的質量。在進行播種的過程中土壤的整體溫濕度便能夠達到相應的要求。如果在進行整畦播種的過程中,需要按株或者按距離大于等于3cm進行嚴格播種。

      3.6扦插

      芍藥根莖上有著許多的不定芽,可以根據這些不定芽的所處位置進行扦插繁育。在進行扦插的過程中,首先需要保證扦插插穗的健康性,之后再通過蘸取1000mg/L的萘乙酸或吲哚乙酸溶液埋入苗床內,在完成以上一系列的工作之后,需要在苗樁上方覆蓋薄膜的方式來保證整體土壤的溫度,大概在20~30d之后就可以進行移栽工作。

      3.7追肥排灌

      在芍藥生長期內,隔1a必須開展追肥工作,首次位于3月上旬,開展糞便澆肥;其次位于4月下旬,最后一次位于10月,開展圈肥工作。第三年追肥,首次位于3月下旬,其次位于4月下旬,最后一次位于11月中旬。第四年追肥,首次位于3月下旬,最后一次位于4月下旬,不添加磷肥,依照以上施肥順序和時間依次開展施肥工作。每次都需要維持適當距離,由于芍藥喜干旱,因此不需要開展澆灌動作,在旱地較為嚴重的時候需要在傍晚灌溉1次。

      3.8水分

      芍藥怕澇喜旱,在花前適當灌水,進一步促進花朵生長,使其顏色更加明亮,使開花時期進一步增長。夏季雨水較多,需要針對特殊天氣開展排水工作,避免由于雨水較多引起負面影響。

      3.9花期管理

      芍藥除莖頂生出蕾外,莖上部葉腋處還會長出多個側蕾。假設留有側蕾,花朵盛開較為擁簇,觀賞時期較久;假設對側蕾開展摘取工作,會使花朵根部養分輸送集中,進一步提高主蕾的營養供送,使其生長觀賞性更高。疏蕾開展3次,去除一半花蕾,大約在3d以后開展第二次梳理工作,余下一只備蕾及一只主蕾,當主蕾發育成熟的時候,開展第三次梳理工作,花蕾較大的狀況下需要對主桿開展支撐工作。

      3.10除草

      第二年早春土壤凍融之后,芍藥發芽以前,把上年秋堆積的土堆進行松動工作,進一步促進新芽的生長。融合澆灌把控鋤地工作的次數,夏季旱地集中時需要及時耕種,冬季融合耕種行為開展綜合清理,進一步減少蟲害的發生。

      3.11病蟲害防治

      3.11.1軟腐病病菌從切口處感染嫩芽,是芍藥生長進程中的一類主要病害。防止災害發生的主要方式是將嫩芽儲存場地采用石硫合劑進行消毒。3.11.2灰霉病灰霉病會對花、莖和葉等造成一定的危害。在溫度較高且濕氣較重的情況下開始發作,使葉片不斷干枯,植株生長較為緩慢。避免災害發生的方法是對被害枝葉開展處理,排出雨澇,進一步開展通風工作,采用波爾多溶液開展消毒工作。3.11.3白粉病白粉病會對植物葉片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①病狀開始的初級階段葉面會出現圓形白色斑點,并逐步像周圍擴散,與白粉斑進一步連接,其上布滿白色及灰色的粉狀物質。在病狀發生的后半階段,葉片全部染上白色粉末,植物枝葉干枯,秋季葉片上遍布黑色斑點;②出現規律病菌大多在田間病株枝葉上度過冬季,在第二年初春適合病毒傳染的季節會進行侵入。植物生長期間病斑上出現的分生孢子會隨著風的運動而傳播并引起感染狀況。在空氣濕度相對較低的狀況下,以及植物生長環境不佳、光線不充足的狀況下容易出現病狀。避免災害出現的方法便是強化田間栽培管制,重視通風狀況,下雨后及時開展排水工作,秋季后期進一步消除田間病株依附的植物,進一步縮減冬季病菌存活數量。發病初級階段50%甲基托布津溶液,依照病情狀況開展噴涂。3.11.4金針蟲金針蟲屬于雜食性害蟲,寄生范圍較為廣闊,大多以幼蟲形式對芍藥造成危害。以往被害率在15%左右,有時高達30%以上,進一步引起芍藥產量的縮減狀況,造成質量的下降。①危害病癥大多屬于幼蟲對芍藥植株開展噬咬,進一步使病菌侵入芍藥植株以內并引起惡劣影響。②出現規律大多以成蟲在土壤中潛伏,第二年春季開始活動,4月中旬進行產卵工作。初次孵化幼蟲可以對芍藥植株的根部造成一定的危害;成蟲白天隱藏于主作物表層及雜草之中。土壤濕潤對于金針蟲的活動較為有利。避免災害發生的方式便是要深入耕地及多層施藥。芍藥采集之后開展深層翻掘工作,有助于天敵對其開展捕食工作。夏季對土壤進行翻掘,冬季之后對蟲蛹進行消除工作。3.11.5葉霉病在葉子及莖根處出現病害癥狀。葉子出現病狀,初期階段葉子背面出現綠色針頭形狀斑點,并向葉子背面凸起,后續進一步生長為3~5mm的斑點,邊緣具備一定差異。溫度上升之后,斑點進一步擴大,成為暗色斑點,斑點生長出輪紋并相互銜接,進一步造成葉子干枯的狀況出現,在濕度較高的狀況下出現綠色發霉物質。莖部出現病害癥狀,最初為暗紫色斑點,后期進展為3~5mm圓形斑點,在莖根干枯之后,出現病害的部位進一步出現綠色發霉物質。避免病害出現的方式:①及時對植株開展清理,刪減病蟲枝葉,對落葉開展清理,進一步進行焚燒工作。②強化田間管制,進一步增加有機肥,提升土壤肥力,推動植株的有效生長,提高其抵抗病害的相關能力。③在植株發芽之后噴射消毒溶液。3.11.6蟲害病蟲危害主要有小地老虎。避免蟲害出現的方式:①及時對雜草開展處理;②運用較為優質的肥料開展施肥工作;③融合施肥工作添加消毒藥劑;④開展人工預防等相關工作,運用殺毒溶液進行消毒。

      3.12采收時間與分株同時進行

      9月以后,芍藥地上部分的生長減弱,經1a的光合作用而制造的養分不斷向根部輸送,此時的地下部分經過1a的生長,營養物質大量積累,藥用成分的含量也達到了最高值,以秋分到霜降期間(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較好。

      4結束語

      總的來說,芍藥的藥用價值相對較高,為了進一步推動芍藥健康生長,促進芍藥產量的不斷提升,需要有效把握標準化芍藥種植技術,結合芍藥喜愛陽光的相關特征,進一步強化芍藥田間管制,避免蟲害的不斷出現和破環,從而提升芍藥生長的保護,避免由于蟲害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作者:孟倫 王連祥 孫金鳳 單位:山東獅克現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 菏澤市農業科學院 菏澤市獅克農業科學與資源環境研究中心

      農作物種植技術篇4

      玉米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如何提高玉米產量十分關鍵。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顯著提高玉米質量與產量。本文首先介紹了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概念,分析了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應用優勢,最后重點探究了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要點,以供參考。

      1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概念

      指在各穴位上種植2粒種子,且2粒種子一定要為同一個穗軸里相連的玉米種子。此項技術不但提高了玉米種子種植密度,而且優化了玉米生長環境,充分提升玉米產量,更好地滿足了人們對玉米的實際需求。

      2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應用要求及優勢

      2.1應用要求

      在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運用過程中,需科學選種,要確保種子高量、高質、含水量低、耐旱、抗病蟲害能力強及耐寒。播種時,要充分保證種子深度適宜,調整種子播種深度。播種后合理施肥,確保玉米生長。

      2.2應用優勢

      2.2.1提升玉米產量在種植玉米過程中采取雙株高產種植技術,能夠有效增加種植密度、播種量及出苗率,通常不會產生缺苗問題。并且,此項技術也會增加種植空間,為玉米提供充足的生長空間,與單穴單株種植技術相比,玉米幼苗整體存活率提升,達到穩產、高產的效果。2.2.2減少種植壓力,提升種植效率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種植工作量小,勞動環節少,減少農民種植壓力,提高了玉米產量與種植效率。2.2.3操作便捷、適用性強玉米雙株種植技術操作便捷,極易掌握。在玉米苗期選擇良好的玉米植株,實現壯苗,有效提高玉米植株透光性、通風性,為玉米生產創造優良的環境。2.2.4提高病蟲害防治成效使用玉米雙株種植技術時,農戶需選擇抗病蟲害水平高的玉米品種,降低化學藥劑使用量,避免對生態環境帶來不良影響。

      3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要點

      3.1科學選種

      種子品質會對玉米產量與質量、成活率、出苗率產生極大影響,而且雙株種植技術對種子品質要求較為嚴格,一定要科學選種。選種時,重點考慮種子含水量、純度及耐受性。另外,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與土壤條件選種,保證種子綜合品質。

      3.2播種移栽

      播種及移栽是玉米雙株種植技術運用重點,首先,選種后進行包衣處理,當發芽率>95%時播種,低于這一標準則需要更換種子。在播種前晾曬種子1~2d,去除染病種子與扁癟種子。有效控制玉米種子行距、株距,確保種子順利發芽,同時還不會浪費種植空間,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播種時間。再次,在掩埋時不可將全部種子裸露在外,需確保與土壤完全接觸,確保玉米出苗率。一般在出苗大約20d后移栽,有效控制行距、株距,行距需保持在55~75cm,株距需保持在40~45cm,為玉米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最后,在移栽過程中應施加充足的基肥,以農家肥為主,配合施加少許磷肥、鉀肥,全面提高土壤肥力,為玉米健康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

      3.3田間管理

      3.3.1苗期管理苗期管理時應高度重視補栽工作,觀察苗株具體生長情況,若苗株較少應及時補栽,在第一次澆水與施肥前結束補栽;苗期還應強化水肥管理,定量與定期追肥、澆水,提升水肥利用率;另外,落實病蟲害防治工作,充分確保玉米苗株健康,更好地提升其品質、產量。3.3.2穗期管理在玉米穗期,種植戶要及時去除弱株或病株,避免傳染其他健康植株。在玉米穗期還應開展兩次耕作,提升土壤透氣性。當植株進入拔節期后,還需控制植株生長高度,當植株葉片展開6~8片時,采用控旺藥劑,使用50%矮壯素30g,兌水30~50kg混勻噴施。需對準頂部葉片均勻噴施。每公頃地施加磷酸肥料300kg與尿素300kg進行除草,避免雜草與玉米植株爭奪營養。3.3.3花粒期管理開花期需做好除草和防治病蟲害工作。蚜蟲是玉米常見蟲害,農戶要及時噴施農藥開展預防,積極除草。3.3.4水肥管理農戶要科學開展水肥管理工作,按照具體生長環境、種子發育情況開展施肥工作,并且觀察其生長情況,調整施肥量。

      3.4收獲管理

      對于早熟的玉米品種,通常在授粉結束后45d收獲;而對于中、晚熟玉米品種,收獲時間應確保在授粉結束后的55d。為了提升玉米產量,應采用科學的收獲方法。對于種植范圍較大的玉米,收獲過程中應根據天氣變化確定收獲時間,保證經濟收益。

      3.5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對玉米產量、質量帶來重要影響,需強化防治。在苗期,為了防止玉米植株品質下降,若發現長勢不佳的株苗,需第一時間將其拔出。雙株高產種植技術可以有效減少玉米病蟲害概率,確保玉米茁壯生長。應對玉米株苗進行科學管理,采取生物手段、物理手段、化學手段對病蟲害進行預防,保證玉米種植效益。在玉米生長期非常容易出現雜草,會嚴重影響玉米對養料的吸收,需借助除草劑除草或人工除草,保證玉米植株正常生長。種植人員需利用頻振式殺蟲燈進行物理殺蟲,防治病蟲害。提升土壤通透性,保證玉米根部發育。要選擇符合玉米生長情況的肥料,保證玉米養分充足。綜上所述,本文從科學選種、播種移栽、田間管理、收獲工作、強化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分析了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要點。通過此項技術,可以充分提升玉米產量,促進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了提升此項技術的綜合利用率,推動中國農業發展,需要深入了解雙株高產種植技術,把握技術具體應用要點,推動中國農業發展。

      作者:王瑞科 單位:山東省單縣李田樓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亚洲性久久久影院|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亚洲| 亚洲AV成人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网址大全|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全集亚洲|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 亚洲经典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91在线|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亚洲色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 亚洲1区2区3区精华液| 国产日韩成人亚洲丁香婷婷|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