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構建中小學語文教學高效課堂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新課改實施背景下,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標的具體要求,違背了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依據語文核心素養要求,結合語文課程內容、中小學生已有知識結構、認知思維發展階段,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優化課堂教學中的每個環節,努力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文章主要結合高效課堂的內涵,針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低效化展開分析,并隨即提出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新課改;核心素養;中小學;語文教學;高效課堂
語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課堂這一概念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與以往低效的課堂教學不同,高效課堂能夠有效增強課堂教學的準確性。其以有效課堂為基礎,是有效教學所追求的至高境界,能夠使既定的教學目標與任務得到高效落實,最終促使學科教學獲取最大效果。然而,具體教學實踐常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中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全面加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研究,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要求。
一、中小學語文高效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觀念問題
在傳統的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由于對新課程理念、語文核心素養、高效課堂等認識不夠全面,誤認為高效課堂就是多講知識、多問問題、放手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過多設計語文活動等,這些錯誤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另一方面,一些語文教師由于教學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基本上是單純模仿名校教師的教學方法,盲目追求教學過程的系統性,而忽視了教學活動的創造性,導致課堂教學流于形式,使得中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學目標問題
長期以來,教師和學生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與新課改理念、學科素養要求存在顯著的差距。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之前,忽視了對新課程理念、語文核心素養、學生實際情況的研究,設計出來的教學目標常常出現片面化、偏離綜合素養、超出中小學生認知范疇等問題,無法滿足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要求;其次,語文核心素養下,教師必須立足于語文學科的特點,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多維培養目標為導向,精心制定教學目標,但一些教師研究不夠全面,過度偏重情感目標,忽視了實踐目標,致使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最后,部分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常常忽視了語文課文內容的特點,無論對于哪篇文章,都是從三個維度設計目標,致使教學目標存在明顯的呆板性,不夠靈活。
(三)教學方法問題
在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要求下,中小學語文教師還應關注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優化,確保選擇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需求相契合。但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中小學語文課堂依然束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總是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或者單純引導學生進行記憶和背誦,忽視了教學方法的研究。課堂教學手段的單一、滯后,難以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學生始終徘徊于課堂之外,嚴重制約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四)教學內容問題
結合高效課堂的內涵,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時,應立足教材開展教學,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之中,必須結合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旨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縱觀當前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一些教師始終束縛在傳統的“教材觀”中,常常將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之中,以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首要目標,而忽視了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拓展,以及實踐活動的開展。這不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阻礙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五)教學評價問題
受應試教學觀念的束縛,一些教師常常忽視了教學評價的更新和完善。調查發現,一些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課堂評價時,依然以期中、期末考試作為唯一的評價方式,以學生考試中取得的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唯一標準。此外,在當前的語文教學評價中,一些教師忽視了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參與情況。還有一些教師通常習慣采用批判性的語言,很少給予學生激勵性的評價,以至于難以發揮出教學評價的教育價值[1]。
二、構建中小學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
(一)以科學的教學理念作為指導
教師只有具備科學、先進的教學觀念,才能充分發揮教學觀念的正向促進價值;而落后、陳舊的教學觀念,只能阻礙教師的教學活動。基于此,廣大教師應以新課改要求為導向,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首先,樹立“生本教育”理念。面對語文新課程標準,教師應明確自身的服務、引導角色,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學習訴求,引導學生自行探究、自主學習,最終落實語文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其次,樹立學生發展性的成長理念。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展的關鍵階段,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要想有效防止這些問題的形成,教師還需要在改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運用發展的觀念衡量學生,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訴求,設計難易程度不同、富有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在發展性的成長理念下,教師還應重視課后反饋,與學生展開溝通和交流,明確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既定的教學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和完善,以更好地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再次,樹立教育教學創新觀念。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要身體力行地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立足于具體教學目標、學生實際訴求等內容,多方面、多維度地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中小學語文高效教學的目標[2]。
(二)明確教學目標,精心備課
教學目標明確了教學活動的方向,只有確保教學目標的科學性、合理性,才能構建高效的中小學語文課堂。基于當前中小學語文高效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教師切不可照搬以往的教學經驗,或者重復使用以往的教學目標。首先,備教材、大綱、教學活動。面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前,應花費一定的時間、精力,對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等進行思考和分析,深刻了解教材中的基本知識、編寫目標、知識內容要點、課文體裁和類型、學習重難點等,并在此基礎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出綜合性的教學目標,旨在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備學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師設計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參考。基于高效課堂的內涵,教師可以靈活借助微信、QQ等工具,與學生展開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中遇到的困惑等,并依此制定教學目標。再次,為了提升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教師還應關注自身的專業發展,關注語文學科的前沿消息,從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角度出發,結合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靈活設計教學目標,確保其高效性[3]。
(三)開發教學資源,完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影響高效課堂的關鍵性因素,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必須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篩選,確保選擇的內容具有時代特色。為了實現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還要加大對優秀教育資源的挖掘力度,使其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有益延伸。首先,依據課程標準選擇教學內容,真正實現“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將與教材中相關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促使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完成語文的高效學習。其次,積極開發校本內容。要想更好構建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日常生活,有針對性地從當地選擇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完成語文的高效學習。再次,關注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時代性,確保選擇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有趣,能夠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具有極強的時代性,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訴求,貫徹落實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
(四)創新教學模式,開展高效教學
中小學語文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不僅要具備科學的教學理念、明確的教學目標,還應開展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高效課堂的內涵,教師唯有摒棄傳統“講解式”的教學模式,堅持多元化的原則,融入多種教學方式,才能使學生高效完成語文學習。首先,堅持以生為本開展教學。“生本理念”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學習訴求、觀點看法等,鼓勵學生發散思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知識的探究學習中。其次,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選擇單一的教學方法,而要依據教學內容、課時安排等,靈活選擇情境教學、合作學習、導學案學習、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為中小學語文課堂注入新鮮血液,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再次,開展差異化教學。要想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改進傳統教學模式的同時,也要尊重班級中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堅持“因材施教”的理念,結合班級中學困生、學優生、學中生的實際需求,設計出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方案,確保所有層次的學生均可在有針對性的教學中,獲得不同程度的成長和發展[4]。
(五)多方互動,構建互動式課堂
面對中學語文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教師要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將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下解放出來,使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理解、掌握知識,并在交流碰撞中促進思維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對此,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營造互動學習的課堂氛圍。研究表明,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因為學生只有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才能在課堂氛圍的吸引下,激活自身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同時,寬松的課堂氛圍更有助于學生打開思維,使學生在思考中實現語文的高效學習。基于此,中小學語文教師在構建互動課堂時,必須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具體來說,教師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將自己從課堂“主導者”的角色中解放出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溝通和交流,以營造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在營造互動課堂氛圍的時候,還應借助幽默的語言、富有激情的教學態度,以及適度的表揚和鼓勵等,使中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激情。其次,優化課堂提問,強化互動教學效果。在打造中小學語文互動課堂時,教師還應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價值,以課堂提問作為契機,引導學生在思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之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問題的科學性、合理性,確保設計的問題指向教學內容,并與學生的認知發展區相契合,且具備一定的探究性和層次性,從而確保班級中的所有學生均可參與到互動學習之中。再次,運用先進的教學工具。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強化互動學習的效果,教師還應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借助圖片、視頻、情境等教學手段的吸引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六)科學評價,高效教學
對課堂教學效果展開評價,可對教學過程、教學結果進行衡量,在此基礎上對當前課堂的教學質量、水平、缺陷等進行判斷。在構建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進行優化和改進。首先,杜絕唯成績論。教師不應再以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而應理性看待考試成績,關注學生學習中的具體表現,包括能力形成、課堂參與程度、個人素養、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態度等,使課堂教學評價內容更加廣泛、全面,將學生的學習情況直觀、全面地反饋出來。其次,在肯定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將學生的自我評價、合作評價等都納入具體的評價內容中,使得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了解教學評價的具體標準,明確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以便于更好地加以改進和優化。再次,在優化評價時,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具有差異化的評價標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尤其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需求,適當降低評價標準,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同時,教師還應借助激勵性的語言,不斷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綜上所述,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積極探索和構建高效課堂已成為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但具體教學實踐中依然存在著理念、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等方面的問題,制約了課堂教學效果。基于此,中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重塑教學目標、開發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評價等,從而真正完成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李維平.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J].學周刊,2020(27):49.
[2]楊僖鵬.新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新課程,2020(20):164.
[3]王素艷.構建素質教育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探究[J].僑園,2020(2):143.
[4]李宗英.構建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49.
作者:張吉軍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九墩鎮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