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微課培訓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特殊教育中微課的應用對策研究
在特殊教育工作中應用微課,會大大提高殘疾學生學習的新鮮感,讓殘疾學生更多地認識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下面,我們就來對特殊教育中微課的應用對策進行研究。
1.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微課教學資源的建設
首先,特殊教育學校需要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教學資源庫。信息庫的建設,是促進微課落實的前提,也是特殊教育活動能夠走向信息化的關鍵。資源庫的建立需要從特殊教育的課程設置、學科方面等現實條件做起,利用學校已經具備的資源開發網絡教學資源,能夠讓教學內容更加充實。特殊教育與普通的教育不同,為殘疾學生建立一個教學資源庫,會讓殘疾學生的世界豐富起來,也能讓教師的教學活動更有意義。其次,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利用信息化的服務平臺為學生提供微課活動。有了充足的信息資源,教師要利用溝通功能良好的特殊教育服務平臺,讓資源成為師生共用的資源。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殘疾類別進行不同服務平臺的打造。對于盲生,教師要將教學平臺打造成聲控體系;對于聾生,教師要將教學平臺打造成視化體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網絡學習服務平臺上享受微課,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微課進行學習。
2.加強特殊教育人才的培養
在加強微課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過程中,學校管理者應當關注教師素質的提高。其一,要通過豐富多樣的培訓來提高教師的信息水平,促進傳統特殊教育理念的轉變,讓特殊教育工作者認可微課這種教學形式。其二,要提高教師信息化處理處理能力的重要性。將教師的信息化能力與他們的業績聯系起來,從而激勵更多的教師對微課這種教學形式進行研究,加強教師對微課的重視。
[摘要]基于微課的公共教育學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面臨著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變化,應采取積極轉變角色、增加職業認同感,提高信息技術素養,增強教育教學能力等措施,積極應對挑戰,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模式;教師;挑戰;對策
公共教育學是師范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之一,它既重視知識傳授,引導師范生正確看待教育問題,又強調技能訓練,幫助師范生掌握教學實踐所需的方法技巧。傳統教學模式圍繞教師展開,學生根據教師要求,課前進行預習、課中接受知識、課后完成作業,能夠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完成較多的知識傳授任務,但整齊劃一的要求未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微課和翻轉課堂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為高師公共教育學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和指導,但也在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帶來了挑戰。教師要正確應對挑戰,發揮基于微課的公共教育學翻轉課堂模式的優勢,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和知識內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一、基于微課的公共教育學翻轉課堂模式概述
傳統教學模式強調課前學生通過預習初步了解學習內容,課中以教師講授為主,通過教學過程的展開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課后布置作業,要求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反復做題檢驗學習效果。基于微課的公共教育學翻轉課堂模式打破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借助網絡平臺,以微課為載體,實現教師和學生課前、課中、課后主要任務的翻轉。課前,教師搜集資料,根據教學大綱制作與上傳微課,學習任務,提出學習要求;學生利用微課完成學習任務,并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課中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解決共性問題;學生通過和教師及同伴交流、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課后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對一階段教學反思總結;學生總結自己學習中的問題和經驗。公共教育學教師要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把微課和翻轉課堂的優勢結合起來,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學需要,針對公共教育學課程重難點內容制作微課,利用翻轉課堂模式,提高課程質量。
二、基于微課的公共教育學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面臨的挑戰
根據《成都市教育局關于全市中小學骨干教師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大邑縣教育局關于中小學骨干教師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我縣初中數學教師的特點,制定大邑縣中學數學骨干教師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標
骨干教師成長計劃,是建設高層次、高素質教師群體的重要舉措。為進一步提高我縣中學骨干教師隊伍素質和能力,通過培訓使他們具備良好的思想業務素質,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較大提高,教育教學實績突出,能夠熟練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和實踐研究,加快他們專業發展,為全縣教育發展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教育教學實績突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中學數學骨干教師隊伍,全面提高各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
二、培訓對象:縣級初中數學骨干教師。
三、培訓辦法:
1.以班級或者小組學習方式進行集中培訓,以小組方式開展問題討論和研究,以個人實踐方式進行實踐探索。
摘要闡述微格教學的內涵及其運用于體育教學的必要性,分析微格教學的優勢及其對完善體育教師教學培訓的作用,并提出體育教學領域微格教學的程序。認為:微格教學有著常規教學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必將成為體育教學領域最受歡迎的教學方式之一。
關鍵詞微格教學;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培養
1微格教學的內涵及其應用于體育教學的必要性
微格教學被廣泛運用于教師教學的技能培訓中,“微”體現于上課微型,用少的教學步驟來教學;“格”在于細分教學內容,將復雜的教學技能單獨放大進行訓練,更具針對性,并非是將教學內容十幾分鐘的壓縮。微格教學作為一種培訓教學技能的方法,將復雜的教學過程分解成許多微小的容易掌握的單一技能,分別進行教學活動。微格教學能科學地將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訓練與評估融為一體,是一種理想的提高體育教師教學水平的訓練方法。近年來,國際上將微格教學理論應用到體育領域中,作為專門培養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嘗試。我國體育教育界應用這一理論尚屬起步階段。我國傳統的教育方法使得人們對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訓練重視不足,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培養長期停留在觀摩教學、同行聽課等方式上,限制了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培養和提高。要改變這種狀況,盡快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使教學方法個性化和多樣化,就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術,充分發揮微格教學的魅力。
2微格教學培養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可行性
任何教師必須具備2種知識:一是所教學科的知識,二是如何教的知識。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必須掌握全面的體育專業知識,且能對體育教學技能進行更新,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一、微課的由來、概念及特征
(一)微課的由來
微課的由來是從2006年美國的可汗推出了可汗學院(KhanAcademy)開始的,可汗學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立的一家教育性非營利組織,其主旨就是利用簡短的網絡影片進行免費授課,其課程包括數字、歷史、金融、化學、物理等學科的內容,其授課視頻的長度一般都控制在十分鐘左右,并且都是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知識傳授給學習者。到了2008年,美國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一分鐘教授”DavidPenrose明確提出了微課(Micro-lecture)的理念。在國內,微課是“微課程(Micro-lecture)”被引入中國后的一種本土稱謂。最初,是廣東佛山教育信息網絡中心胡鐵生老師率先提出“微課”的概念,在2010年11月,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啟動了首屆中小學新課程“優秀微課”征集評審活動,此后,微課就像雨后春筍般在全國發展起來了。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舉辦了第四屆全國中小學“教學中的互聯網應用”優秀教學案例評選活動暨第一屆中國微課大賽。2012年11月,教育部、《中國教師報》依托移動互聯網“教育通”云平臺,主辦了“全國首屆微課大賽”。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高校(高職高專)微課教學比賽。2013年5月至7月,中國教育技術協會等聯合主辦了“2013全國微課大賽”等。各種微課的制作、培訓、比賽促進了我國微課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我國信息化教學的發展。
(二)微課的概念
微課的概念是一直在發展和改進的,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有著不同的理解。目前,普遍認同的微課概念是“: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展開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三)微課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