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美術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設計素描的課程特征與內涵
1.設計素描不是傳統意義的純美術素描
設計素描不同于傳統素描,從廣義上講其內涵十分廣泛,包括具象設計素描、結構設計素描、抽象設計素描、表現設計素描、意象設計素描和材質綜合媒介表現性素描等等。設計素描是培養創意設計的基礎課程,教學過程應強調構思與想象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2.通過設計素描培養造型與空間思維等基本能力
設計素描通過各階段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各種造型的因素:輪廓、比例、結構、明暗、質感等相互間的關系;同時豐富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形體之間的榫接、正負、凹凸、離合、虛實等矛盾關系。
二、設計素描教學改革的意義
內容摘要(冒號):文章通過對學生現有設計思路、設計風格的評析闡述,提出了將民間美術融入設計教學的重要性,進而說明只有真正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才能做到設計創新。
關鍵詞(冒號):民間美術設計文化
在當今這個高科技信息時代,物質文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設計工具、設計手段層出不窮。計算機、互聯網絡以及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各種數碼輸入、輸出設備的應用,使得學生們在進行藝術設計創作時越來越倚重于信息技術的革新、進步,依賴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設計作品中充斥著1些圖案與色彩的簡單拼湊、大同小異的電腦特效,這種左抄右搬的現象時有出現。學生關注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們的感官,而忽略了用藝術審美打動人們的內心世界。在令人眼花繚亂的作品背后是設計元素的匱乏、傳統文化的缺失。
學生設計作品中出現的這些問題,究其原因是沒有激起其自身內在的情感,沒有民族文化作為根基。電腦是1個高效的設計語言工具,但不是萬能的,把電腦作為設計的全部內容是錯誤的。電腦只是1個工具,它需要我們對事物的認識與理解,需要我們的觀念,需要傳統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設計中的體現,需要創造性的思維和完備的文化修養相結合。熟練地使用各種軟、硬件只是從事設計創作的必要條件,在此基礎上應該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設計是1門涉及到社會文化、傳統觀念等諸多方面的綜合性極強的交叉學科,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現象之1。這種與傳統文化的連帶關系,決定了設計活動必然會被烙上社會文化的印記。盡管設計的審美標準會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諸多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呈1種動態的趨勢,但它始終不能脫離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脫離民族心理的共識。設計的受眾永遠是針對具體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與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構思怪異、造型離奇的作品可以取悅人的感官,滿足獵奇的心理,但是沒有文化內涵。不能體現人文關懷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觀者的心靈的,更不能引起觀者的共鳴。
1、將民間美術融入設計教學
【摘要】本文從民族色彩與中學美術設計教學融合的意義、民族色彩在中學美術設計教學中的運用、在生活實踐中滲透民族藝術三方面通過實例、實踐闡述中學美術設計教學中如何運用民族色彩,以期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素養,提高學生對民族色彩文化的鑒賞力。
【關鍵詞】民族色彩;中學美術設計;教學運用
民族色彩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存在于我國勞動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將民族色彩運用到在中學美術設計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民族文化特點的同時,增加對民族色彩的鑒賞力和欣賞水平,然后以圖畫的方式展現出來,能夠讓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加民族自豪感,從而為提高中學生的美術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將民族色彩融合進中學美術設計教學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的民族意識
民族文化中的內容與民族色彩的表現形式都能反映我國各個民族自強不息、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精神。教師將民族色彩運用在美術課程的設計中,通過對民族色彩的解讀,引導和幫助學生傳承審美理念的同時,也會找到新的突破口,將民族色彩的文化精髓和色彩魅力通過現代設計轉化成符合時代要求的視覺語言,給民族色彩賦予新時代的氣息和新意,讓學生通過對民族色彩的認識,提升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意識。
摘要小學生由于自主能力不強,在美術課學習過程中往往依賴性較強。本文在分析翻轉課堂的基礎上闡述了如何在美術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并詳細說明了教學設計各階段的關鍵工作。
關鍵詞翻轉課堂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由于小學生自主能力不強,依賴心理較強。在美術課上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包括教師準備工作不足、學生上課精神不集中、學習目的不明確等,因此教師要盡量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同一個班級里,必然存在著學生美術能力強弱不同的情況,能力強的學生需要更深的指導,而能力弱的學生則需要基礎指導。但是美術教師在課堂上只能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無力顧及全體學生,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并沒有實現個性化教學與分層教學,而翻轉課堂卻可以有效彌補這一缺陷。
一、美術教學設計原則
(一)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比較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了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過程的顛倒安排,使學生成為了學習過程的主體,學生能自己掌控學習的進度。它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個性化教學的實現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1藝術設計專業簡介
藝術設計專業在我國開展的時間不是很長,在全國的藝術設計院校或者開設藝術設計的綜合大學中來看,很多教師都在積極探索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筆者認為藝術設計的核心是對于學生的創造力的培養,所以對于藝術設計的教學中都要圍繞著這一核心問題進行課程設計。藝術設計專業旨在培養具備藝術設計學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藝術設計教育、研究、設計、出版和文博等單位從事藝術設計學教學、研究、編輯、創作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學生主要學習藝術設計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通過藝術設計理論思維能力、造型藝術基礎及設計原理與方法的基本訓練具備了解藝術設計的歷史、現狀并達到進行藝術創作的基本素質。當然,藝術設計專業想要培養出的人才還是需要具備良好的動手能力和創意思維,否則,就算是會再多的理論知識,也都是紙上談兵而已。可以說,所謂的藝術設計,重點還是在設計上,而不是所謂的將書本知識背得滾瓜爛熟的“書呆子”,相信企業也不需要這樣的員工。因此,盡管美術基礎課程的教學往往不被很多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所重視,但是在課程設置和教學設計方面,仍需要通過不斷的創新與改革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美術基礎教學的創新與改革
美術基礎教學一直以來都受到我國高等藝術院校的重視,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美術基礎教學也需要進行創新和改革。結合我校學生的特點以及多年從事美術基礎課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我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美術基礎教學師生觀念、教學內容上進行創新和改革。從師生觀念上來說,教師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從教學內容的準備、教學方法的實施以及教學效果的評估等方面注重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反應并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努力增強師生互動。同時,學生應當充分認識到美術基礎課程學習的重要性,不應把美術基礎訓練當作跨入大學的敲門磚,而是將其作為美術工作者提高藝術表現力和增強藝術語言感染力的重要積淀過程。從教學內容上來說,由于歷史和社會的原因,前蘇聯的美術教學體系對我國美術基礎教學的影響深遠,具象、再現以及完整呈現似乎成了一層不變的標準。但在今天看來,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創新性的思維能力的培養更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內容上雖然不外乎素描、色彩、三大構成等內容,但應當結合學生的專業方向,如對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偏重造型能力、速寫線描表現能力的教學;對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多進行空間界面和空間中各種物體之間的視覺關系表達能力的教學,綜合應用平面、色彩、立體三方面的知識進行創作。
3美術基礎教學對藝術設計學生作用及影響
3.1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