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析內科護理的實踐教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學過程的結構及課型特征
課堂教學必須在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的前提下進行事實學習。學生通過教師的講授、演示,觀察、模擬角色扮演,討論尋找和發現問題的答案,對這些答案進行自主整理、加工。整理加工的方法可以通過比較、分類得出問題的結論,把這些結論的自然屬性和規律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去。
其教學過程應凸顯如下幾個方面:(1)目標與問題的提出引入;(2)知識呈現及技能示范;(3)情景創設、模擬角色扮演;(4)檢測反饋、矯正;(5)評價、運用。課型特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課程的性質、任務、結構和功能,內科護理學的新授課的特征是以形成學生正確運用內科知識進行基本操作技能為目的的一種課型,它反映了內科護理專業特色教學具有問題性、情景性、護理性、系統性、整體性、實踐性。
教學策略
內科護理教學內容是疾病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護理基本技能。課堂教學采用多元、開放性教學法,不拘形式地活躍課堂的教學活動,教學方法主要有啟發式(導思)、學導式(導學)、討論式(導議)、直觀式(導練),教學形式主要有角色扮演、模擬病房活動、教學游戲等。教學活動中師生角色定位。教師與學生是構成課堂教學活動的要素,充分調動和激活師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課堂教學得以成功的前提和基礎?,F代內科護理教學強調護理學科價值觀和良好的人格特征的培養應滲透于教學的全過程,突出內科護理學科與其它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的特點,提出采用創設臨床護理問題的教學過程來突出形成護理診斷和做出護理決策的過程結構。因此,師生角色定位是具有雙主體性,教學中學習技能時,多采用情景設置、模擬角色示范為主,師生共同參與。
教師按照病史采集特點的要求,從儀表到言行以一個標準的醫療工作者的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準確、無誤、有順序的采集每一個信息,邊采集邊解釋為什么這樣采集,采集過程中緊扣疾病的起因,發生與發展的全過程,主要病癥的特點,既往史與家族史以及過敏史。如以“病人”為對象,注重對“病人”的關懷,運用溝通技巧與“病人”交流,以病人為中心,盡可能采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師生合作示范。根據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創設某種認知情景和氣氛,不斷調整學生心理形成參與欲,使學生進入角色,準確地掌握技能。培養創新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須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教師可運用提供的背景資料和科學信息,制造與學生已有認知相矛盾的問題等,啟動學生思維。
最后,推薦代表在班上綜合發言,師生即時集體講評、矯正,課堂氣氛熱烈、民主、和諧,學生的思維、個性得到發展。應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優化課堂教學?,F代化教學媒體是利用科學技術手段,記錄、傳遞、儲存教學信息的載體,教學過程是教師、媒體、學生相互作用過程。媒體的使用過程幫助并延伸了人體的聽覺、視覺、邏輯思維判斷功能。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根據教材的內容,恰如其分地使用了投影、幻燈、錄像、課件等媒體配合新授課教學,特別是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用以媒體來優化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綜上所述,采用多元、開放式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喚起學生的“樂學”心理與求知欲;同時發揮教師導趣、創設思維情境、培養自信心的作用,使學生“善學”,并通過精講點撥,使學生“會學”。
教學評價
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觀察學生情感的反應、表演、提問、答疑、操作示范、練習、作業批改、考核等方式收集反饋信息,對教學行為作出相應調整。教學評價標準。(1)教學內容符合專業要求;(2)科學性強,結合專業特點,體現新知識、新技能;(3)教學環節清晰,突出重點,講透難點;(4)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優化組合教學媒體,效果好;(5)學生參與意識強,師生關系平等、和諧、合作;(6)教學信息傳輸、反饋、矯正、調控及時有效。
作者:劉思楠單位:遼寧省撫順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