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數字技術藝術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數字時代對藝術設計發展的積極影響
1、拓寬了藝術設計領域藝術設計內容廣泛,如:工業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影視動畫、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公共標識設計、CI設計、標志設計等等,以視覺傳達設計為例,視覺信息是其傳達的精髓,或者也可以將視覺傳達設計稱之為一門信息處理的藝術。”視覺傳達設計通過文字、圖形、圖像等設計語言、視覺符號進行信息傳達,是設計師將頭腦中的創意思想物化為視覺符號的過程。目前,計算機技術、網絡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直接沖擊著傳統的傳達方式,使得視覺傳達設計越來越依賴數字技術。從造紙術、印刷術的誕生,到照相機、電影、電視機的發明,再到數字媒體的出現,互聯網、數字電視、互動數字媒體、人機交互游戲、網絡虛擬空間等都成為信息傳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質,視覺傳達設計領域不斷擴大。盡管視覺傳達設計的信息載體仍然是圖形、文字、色彩、影像以及它們之間的重構關系,仍然以視覺傳達方式作為信息交流的手段,但數字技術已經突破性的沖擊了傳統的藝術設計范疇,數字載體的發展極大地延伸了視覺傳達的設計形式和內容。在數字時代,視覺傳達設計不僅僅局限在平面設計這狹義領域,如:海報設計、招貼設計、CI設計等二維空間的設計,還拓展到了包裝設計、展示設計等三維空間的設計,影視廣告、電視廣告、界面設計等四維空間的設計。視覺傳達設計逐漸由形態上的二維平面化、視覺元素的靜態化向多維立體化、動態化方向轉變;視覺傳達媒體逐漸由單一化的媒體向多媒體交叉組合領域發展;傳達和接受方式也從單向信息傳達、被動接受向交互式信息傳達和主動參與互動方向發展。在其他設計領域,數字技術也同樣改變著傳統的設計模式,豐富了藝術設計的形式和內涵。
2、更新了藝術設計的觀念。數字技術較傳統媒體方式具有明顯優勢:其一,“數字技術使影像的復制、修改、挪用和傳播更加方便快捷,技術規則超越了藝術的規則”,數字技術替代了傳統繁瑣的手工勞作,減少了設計者的重復勞動,提高了設計工作的效率,使設計師能夠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和創意構思。其二,新的數字技術使得設計師不再受到傳統表現技能的制約和束縛,成功的突破了設計構思和物化表現之間障礙。其三,數字技術基于網絡平臺,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消除了地域界限,使得信息傳播實現了零距離,極大降低了傳播費用。所以,在電腦設計軟件升級換代速度快、網絡傳播日益發達、網頁界面眼花繚亂、虛擬平臺多元化、傳統設計手段和表現方式受到顛覆性沖擊的數字時代,藝術設計逐漸從二維平面化、單一化、視覺元素靜態化,不斷向多維立體化、視覺元素動態化、交互化和綜合化方向轉變,“傳統的設計觀念已從有形的物質領域擴展到了無法觸摸的程序領域”,這些新變化,都拓展和延伸了設計師觀察世界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引發了藝術設計觀念的變化。
3、提升了藝術設計的手段和方式由于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設計軟件版本升級換代周期縮短,設計軟件功能日趨完善,操作簡單便捷,使得傳統的畫紙、畫筆、尺子、圓規等設計工具逐步被鍵盤和鼠標代替,專業性極強的復雜運算和精密制圖都可以由電腦瞬間完成,任何“不專業”的構思和想法,都可以通過設計軟件工具變得很“專業”,所以,過去只有經過長時間嚴格訓練才能掌握的創作技巧,如今普通人借助數字技術創作軟件工具也可以輕松實現,這就使得藝術設計發展日趨“大眾化”,在當今這個數字化時代,“人人都是設計家而又人人都不是設計家”。電腦已經成為了設計師的好幫手,它不僅將設計師從繁雜、緩慢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來,通過計算機可以輕松、快速的完成設計作品,而且還為設計師創作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新天地,設計師可以利用電腦簡單便捷呈現設計方案效果圖,并且根據客戶的需求意見,通過設計軟件工具,能夠在構圖、色彩、字體、肌理、布局、造型等多方面迅速、便捷的修改原稿,設計師可以隨心所欲的處理大量的文字、圖形、影像信息,通過數字媒體技術,還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進而激發設計師的創作靈感,會產生許多新的構思。
4、實現了藝術設計的交互性傳統媒體如無線廣播、電視節目和報紙雜志等都是單向信息傳遞,只能按照信息傳播者的感覺、體驗和事先確定的方式來傳播,而受眾只能被動的接受,但在數字媒體時代,人們不再是被動的受眾,可以主動的加入到信息加工處理和之中,“好的交互方式應該是減少人機界面的約束以實現自然地人機交互功能,使使用者達到‘用戶自由’的狀態”數字時代的同步交互和異步交互方式,改變了傳統媒體單向傳播關系,極大的提高了受眾人群在信息傳播中的主動性、選擇性、參與性和互動性。
5、改變并拓展了藝術設計的表現方式和傳播方式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了改變并拓展了藝術設計的表現方式和傳播方式,以視覺傳達設計為例,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視覺傳達設計已逐漸超出了單純的平面設計的狹義范疇,視覺傳達設計表現形式也由二維平面擴展到了多維空間,當代視覺傳達設計主要包括印刷設計、展示陳列設計、影像設計等,也產生了眾多的設計類型,如多媒體傳達設計、網站設計等,網絡的普及和無紙化的數字化藝術設計將受眾人群帶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比傳統表現方式更具視覺沖擊力。傳統的單純以廣告、書籍裝幀、包裝裝潢、形象識別等主要手段的視覺傳達方式已日漸式微,綜合性、立體化的視覺傳達方式已成為舞臺的主角。“在數字化時代到來的今天,由于網絡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視覺傳達設計的形式日趨多元化,視覺傳達設計的傳播方式也發生了拓展,視覺傳達設計由以往形態上的平面化、靜態化、溝通上的線性化開始逐漸向形態上的立體化、動態化、動靜整合化、溝通上的互動化方向轉變。”目前,雖然傳統媒介如報紙報刊、電視廣播等在信息傳播領域仍占主導地位,但建立在數字媒體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新媒體,如數字雜志、短信微信、移動電視、3G媒體、網絡媒體、觸摸媒體等正在改變著傳統的傳播方式,新媒體已經占據了大部分網民的上網時間,博客、視頻、電子書、微信等新媒體逐漸成為當代網民瀏覽的主要內容,新媒體雖不能完全替代傳統媒介,但對傳統媒介而言也表現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極大的拓展了視覺傳達設計的傳播方式。
二、數字時代藝術設計發展的局限性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1、設計過分依賴技術“在我們欣喜于科技帶給我們視覺效果的無窮變化時,似乎我們漸漸忘記了設計初衷,盲目地沉浸于形式的玩味之中。”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新一代設計師大多過分熱衷于技術的炫耀,而其藝術設計作品的創意思想卻顯得空洞乏味。計算機畢竟是機器,它本身并不具備設計能力。在藝術設計上,只有設計師在設計中體現出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的創意,其作品才能夠令人耳目一新、津津稱道,而在數字時代,缺乏創意也恰恰是當代設計師的“軟肋”和通病。概括起來,數字時代我國藝術設計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第一,有些設計師過分依賴電腦,設計意識、設計思維、設計能力逐漸弱化,甚至有些人陷入了“只要學好軟件就能搞好設計”的誤區,由于過分依賴軟件技術,而創意思想匱乏,就使得設計作品缺乏生命力,再嫻熟的電腦技術,也無法掩蓋設計作品的空洞、膚淺和乏味。第二,有些設計師過分依賴電腦,而人文素養缺乏。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文化基礎普遍不堅實,人文素養較低已是個公認的事實,絕大多數同學并非先天酷愛藝術,而是因為報考藝術類專業文化課成績要求較低,“考不上大學,就去考藝術”,已經成為我國高考的一個特殊現象。由于藝術類院校文化課分數線普遍偏低,所以,大批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約束力和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就涌入了設計專業,這些學生心態浮躁,急功近利,一遇到理論課就打瞌睡,漠視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另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融,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傳承卻顯得日漸凋零。西方文化如洪水猛獸般侵蝕著我國傳統文化,年輕一代盲目追捧異族文化,對金錢、物欲頂禮膜拜,樂此不疲的推崇外來節日,如:愚人節,萬圣節,情人節,又或者圣誕節等等,而對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傳統節日和習俗知之甚少,這種傳統文化的缺失,也使得當代年輕設計師人文素養普遍缺乏。
2、設計作品缺乏個性特征由于數字技術功能的程式化,就使得過分依賴技術的設計師們處在同一起跑線,他們缺乏個性化的創意思想,缺乏獨特的審美構圖、色彩處理和字體設計等能力,而是依賴計算機本身提供的程式化的功能和特效來設計作品,所以就造成藝術設計作品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在視覺上缺乏驚喜和刺激,體現不出設計作品的鮮明個性。這種程式化的設計,由于缺乏新意,即使有著再華麗的外表,也只能在感官上引起短暫的刺激效果,終將被受眾所厭倦拋棄。另外,在數字時代,我們生活環境中的所有山水花草、魚蟲飛禽、園林風景、世俗風情、田園風光等等,都可以成為設計的素材,如今的設計師可以足不出戶,只要鼠標輕輕一點,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在網上搜尋到海量的圖片,面對如此令人眼花繚亂的素材資源,設計師們往往放棄了對原創設計素材的追求,盲目的、不加理解的使用現成的素材,由于基于數字技術的藝術設計作品過多的使用現成的素材圖片和效果,出現嚴重的雷同現象就不足為怪了。
3、視覺形式單一目前,很多藝術設計作品出于商業化運作需要,設計師往往利用設計軟件,采取簡單的復制、拼湊、模仿等方式,僅僅通過添加炫目華麗的濾鏡效果、抄襲現成的精美特效、套用絢爛精致的設計模板等手段來完成設計作品,這些作品商業味道十足,缺乏美感,過多追求表面形式的千變萬化,卻漠視科學的視覺原理,對文字毫無秩序的隨意組合,致使設計元素混亂堆砌,色彩、布局、文字、圖片雜亂無章,視覺形式越來越單一,令人生厭。
三、數字時代做好藝術設計的深層思考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類已經步入到了數字時代,這是時展潮流和趨勢,任何國家、任何領域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數字技術的滲透和沖擊,我們的生活也不可避免要建立在數字化信息之上,數字時代逐步改變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工作、交際、休閑娛樂等生活方式,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這個時代,數字技術突破了平面的、靜態的宣傳效果,以更加強烈的個性化視覺效果,快速、便捷的傳遞著各類信息,這種數字化的發展已是當代藝術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和普及,數字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當代藝術設計之中,電腦已經成為當代設計師不可缺少的設計工具,目前設計軟件眾多,如:處理圖形圖像的Phtoshop軟件;處理文字編排的Illustuator,圖文編輯的CoreDraw軟件,Maya、3DMAX等等,當代設計師熟練使用這些工具,代替了傳統尺、筆、顏料,設計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硬件和數字媒體軟件技術,將所要表達的形象進行解構、變形、重構組合進行創造,將立體的三維空間和影音技術影響下的四維空間與二維空間進行合理搭配,將現實角色和虛擬角色進行有效混合,給受眾人群創造出全新的審美體驗,充分體現數字時代藝術設計的形式美、空間美和語言美。但值得注意的是,電腦畢竟是工具,它不能夠取代人腦進行設計,人的大腦遠比電腦要復雜得多。所以,在數字時代,我國的藝術設計要標新立異,卓爾不群,就必須走出電腦替代人腦的誤區,注重培養既具備良好造型藝術和良好人文素養,又掌握先進數字技術手段進行創意設計的人才。所以,當代設計師除了熟練掌握數字技術以外,還要求設計師知識面更廣泛、感悟能力更強、文化素養、藝術品位更高,要實現設計師與設計工具完美結合。
同時,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日趨頻繁,大量西方設計觀念和作品涌入了人們的視野,一些設計師由于缺乏我國傳統文化的素養,對西方設計流、設計大師派盲目推崇,致使我國的藝術設計作品人文痕跡淡化。所以,我國的藝術設計若想在世界設計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就決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全盤西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在當今數字時代,對于設計作品而言,較以往任何時期更需要設計師具備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漠視民族傳統文化,盲目跟從,將會給我國的藝術設計帶來致命的后果。我國當代的設計師應該植根于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要注重從中挖掘有益的設計元素,并努力嘗試與現代設計語匯相結合,進而逐步發展并創造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設計風格。弘揚民族文化,這應該是當代設計師必須具備的素質和修養,在這方面有許多優秀的作品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比如:在倫敦手工藝品邀請展中獲創意金獎的龍井茶包裝,作者構思非常巧妙的將龍、井、茶、瓷四種不同元素,但又都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典型特色的載體融入到同一件作品中,設計師又恰如其分的將龍井茶這一名詞的灌入其中,從而使這個作品獲得了全新的視覺美感和創作理念。再如,風靡上海灘的上海老酒包裝,這個作品通過透著聞名遐邇、十里洋場老上海情調的石庫門形象,讓上海黃酒的味道變得更加濃郁、更加香美。這些優秀的作品都凝聚著設計師強烈的民族情結和濃厚的風土鄉情,汲取、挖掘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融入了設計師智慧和創意的古老文化由此煥發了時代的光彩。
作者:高學強單位:天津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