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民增收現狀和困難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民增收現狀和困難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民增收現狀和困難

      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是改變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明確目前農民增收現狀與難點,是研究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本文試對陜西省農民增收的現狀、面臨的困難進行分析,以期為有關部門研究農民增收問題提供參考。

      一、農民收入現狀分析

      根據統計分析,目前全省農民收入增長變化呈現如下特點:

      (一)從增長趨勢看,由緩慢增長步入快速增長軌道。據抽查,2003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675.66,比上年增加79.41元,增長4.96%。與1999年相比,凈增收入219.47元,年均增加54.87元,增長3.6%。2004年上半年抽查結果,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96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8%,是近年來農民收入增長最快的一年。

      (二)從數量結構看,表現為"兩升一降"。即工資性收入對農民收入的貢獻份額逐年上升。據抽查,2003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615.93元,占到純收入的36.8%,與1999年相比,工資性收入占純收入的比重提高了6.7%,年均增加44.45元,年均增長8.9%。2004年上半年我省人均工資性收入為344元,同比增長16%,貢獻率達35.8%;現金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比重上升。1997-2002年,現金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由61.8%上升為77.5%。實物純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由38.2%下降為22.5%。家庭經營性收入對農民純收入的貢獻下降。2003年,我省農民人均家庭經營性純收入為919.69元,占純收入的比重由1999年的63.25%下降為2003年的54.9%。2004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60元,其中家庭經營性收入為521元,貢獻率為54.2%。

      (三)從增收成因看,價格和政策因素對農民增收拉動效應較大。1997年以前,糧食價格連續提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初現成效,全省鄉鎮企業蓬勃發展,農民收入保持較高增長速度。1997年-2003年,鄉鎮企業發展減速,農產品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農產品相對過剩,價格持續回落,農民收入進入低速增長期。2004年,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上漲,我省積極實施稅費改革和糧食補貼政策,同時加強了對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普查和管理工作,有效地拉動了農民收入增長。據抽查分析,上半年全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96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8%,是近年來農民收入增長最快的一年。

      (四)從收入水平看,不同區域、不同群體收入差距拉大。1997-2003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凈增391.4元,最高的楊凌示范區農民人均收入增加1447元,最低的商洛市增加496元,兩者增幅相差951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1997年的3.1:1擴大到2003年的4.06:1。

      二、農民增收面對的主要困難

      (一)小農模式分散經營,增產不增收。我省農戶多以家庭經營為主,生產規模小,經營分散,應對市場風險能力差,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缺乏市場針對性,生產容易盲目跟風,農產品達不到優質、高產、高效的要求;市場體系建設滯后,信息渠道不暢,經常出現農產品"賣難"問題。再加上從長期看,農產品需求彈性幾乎不變,供給相對過剩,價格持續回落,經常會出現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

      (二)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滯后,"公司+農戶"模式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我省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數量少,生產產品附加值低,整體實力不強。截至2002年年底,全省僅有1012個龍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365個,省級重點企業32個,國家級龍頭企業9個。在實踐中,由于分散經營的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不能組織起來維護自身的整體利益,在與企業的談判博弈中往往處于被動吃虧的地位。一些龍頭企業出于利益驅動,當某種農產品俏銷時,往往搶先以其地緣、信息優勢從農戶手中以低價搶購農產品。而當市場低迷時,由于缺乏與農戶之間緊密相連的利益機制和契約關系,這些企業又會率先收回訂單,退出購方市場,造成農產品大量積壓,不但不能發揮其連接市場和農戶的紐帶作用,和農戶一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長惡化了市場風險。"公司+農戶"模式亟待完善。

      (三)企業吸納就業能力不足,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空間不大。一是鄉鎮企業發展減速,效益下滑,農民從鄉鎮企業得到的收入增幅下降。從全省看,鄉鎮企業發展速度明顯放慢,1995-2002年期間,總共增加了6.3萬家企業,年均增長速度為1.1%,其中2001年為0.6%,2002年為-2.67%。鄉鎮企業吸納就業能力不足。1995-2002年,鄉鎮企業的從業人員年均增長僅為1.5%。其中,2001年鄉鎮企業的就業人員就比2000年減少2.35萬人。由于吸納就業能力下降,靠鄉鎮企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難度進一步加大。此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且市場秩序日益規范的情況下,鄉鎮企業機制靈活的特點已不再具有比較優勢,加上國家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政策力度,使一些對生態損害嚴重、資源浪費大的鄉鎮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受到嚴重制約。從而使鄉鎮企業支撐農民增收的力度逐漸減弱。二是國有企業不景氣,城市下崗職工增加,農村勞動力轉移受阻。近年來,國有企業大量減員分流,農民進城務工經商機會驟減,體力勞動的就業崗位也有相當一部分被下崗職工所取代,加上受自身文化素質及技能因素的制約,農民進城增收的門路越來越窄,再加上一些城市采取某些對農村勞動力流動限制的措施,而農村小城鎮建設進展不快,這些因素都將使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更加困難。

      (四)農民負擔仍是影響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稅費改革后,我省農民人均減負43元,農民人均負擔減幅達39.6%。2004年,落實國家關于"農業稅總體上降低一個百分點"政策,取消除煙葉外的特產稅兩項措施共減輕農民負擔65494.8萬元,農民人均減負26.74元。和過去相比,全省農民人均負擔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減輕。但是,與目前農民人均年收入相比,農民負擔依然是阻礙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目前農民負擔主要來自:一是農用生產資料價格漲幅過大,對農民增收幅度造成沖銷。據監測統計,我省今年國產尿素比去年同期上漲10.9%,磷酸二銨比去年同期上漲18.4%;地膜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34.2%;農用柴油上漲17.9%。二是稅費改革后,鄉村"三提留、五統籌"被取消,為了彌補日常開支缺口,個別鄉村以各種名目向農民亂集資、亂收費、亂攤派;三是縣鄉鎮機構臃腫,財政收不抵支,將一些政策性開支、短缺經費直接轉嫁到農民身上。有的基層政府為了出政績,未經科學論證盲目上項目,浪費農民錢財;四是農民家庭難以承受日益高昂的醫療費用和教育費用,有"看病上學返貧"的現象;五是農村不良習俗比較普遍,修屋建房、婚喪嫁娶,相互攀比之風盛行,人為加重農民負擔。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五)農業財政投入不足,靠天吃飯現象未得到根本緩解。財政對農業的投資長期不足,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較差,從而使農民增收后勁不足。據統計,1997-2002年,我省地方財政用于農業支出減少了9.7億。財政支出用于農業支出的比重不斷下降,2000-2002年省財政支出用于農業支出的比重從2.48%下降到1.32%,下降了1.1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由于受生產經營規模小,收入水平低等因素制約,農戶對農業生產的投資嚴重不足,造成許多農業基礎設施年久失修,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惡化,抗災防病害能力逐漸下降,影響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六)農民科學文化素質較低下,農民增收潛力不足。目前,我省農民的整體科學文化水平較低,接受新科技、新技術的意識不強,農業科技難以推廣和普及,農業生產對天時地利的依賴性強,農民收入增長的基礎十分薄弱。全省760萬農村富余勞動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達600萬人,占79%。由于知識和技能儲備不足,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大多只能從事一些簡單的肩挑背扛型的體力活,就業選擇空間太小,不能適應一些職業領域的技能要求。

      无码专区—VA亚洲V天堂|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石榴|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电影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亚洲特级aaaaaa毛片|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亚洲综合激情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