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安全生產特色管理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HSE管理信息化
貫標體系建立以后,如何抓好落實是個關鍵。為此,塑料部充分利用現有信息化技術和內部網絡平臺,將職業衛生臺帳、HSE監督管理制度、HSE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等24套安全、環保、職業衛生和消防方面動態信息,以及“我要安全”主題活動的開展情況及時公布在內部網頁上,滿足了全體員工適時學習、及時掌握和及時反饋的需要,使轄區內HSE管理在標準化的基礎上融入了信息化。
二、抓好施工作業現場管理,提高HSE管理有效性
施工現場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點,也是事故易發的管理環節。塑料部清醒認識到,抓好施工現場管理,也就保住了安全管理的“半壁江山”。在抓好作業現場施工管理方面,塑料部主要主要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嚴格承包商作業“開工報告”審批制,強化風險意識與管理;二是抓好檢修全過程的HSE管理,嚴把HSE作業票證審批關;三是加強對作業現場的監控,對不合格項及時采取相應糾正措施。塑料部在轄區內實行安全環保處專業管理人員每天督查、裝置管理人員不定時巡查、承包商和裝置、車間委派的HSE現場監督人員全天候、全過程監控的“三級監控、二級監查”的HSE監督管理。HSE監督隊對風險較大的施工項目采取“輪班”不間斷的現場全過程監管。網格化與看板化相結合的HSE施工作業現場管理,實現了全員、全過程HSE監管,為提高施工現場HSE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保證。
三、開展風險評價和隱患治理,確保本質安全
風險評價是HSE管理的基礎。塑料部不間斷地組織開展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工作,確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響的最大范圍,制訂有效的控制措施,從而把風險降低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隱患治理是消除安全風險的核心,塑料部把隱患治理的重點放在對現役生產裝置的設計、工藝、設備所存在的缺陷方面,每年確定隱患治理項目,落實項目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對重大隱患治理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系統的管理,消除隱患治理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新的技術、管理問題,保證隱患治理的成效。塑料部積極組織和發動員工開展HSE觀察卡填報。為了讓HSE觀察卡提出的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整改,在原有部門評審的基礎上,從今年2月份起,建立部級HSE觀察卡評審例會制度,對員工提出的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進行專題討論,確定整改措施、整改責任部門和整改期限。截止上半年,共收到觀察卡2224張,被觀察人數2015人,發現不安全問題1802個,列入塑料部評審問題70個,完成整改68個,2個問題已計劃立項上報2012年隱患治理項目。
四、齊抓共管,保證HSE管理良性循環
塑料部充分認識到,HSE工作并不是安全環保管理部門一個部門的事,齊抓共管是HSE工作保持良性循環的重要保證。在“比學趕幫超”工作中,塑料部黨群部門也積極投入“我要安全”主題活動,營造“比學趕幫超”工作氛圍。部工會在“增收節支、建功立業”競賽活動中,從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節能降耗、降本增效,改進安全、職業衛生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發動員工開展合理化建議工作;安全環保處與黨群部門結對,組織開展了“中層干部下班組宣講安全”、“‘我要安全’征文”、“‘我要安全’短信征集”以及“‘我要安全’與踐行安全生產禁令全員簽名”等活動,保證了HSE管理的良性循環。塑料部盡管在安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先進企業相比還存在差距,特別是在提高基層部門應急預案演練實效性等方面還需作進一步努力,爭取在下一階段的“比學趕幫超”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