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審計風險及防范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國的注冊會計師事業是適應國家對外開放需要而恢復的,證券市場的發展又促進了其快速發展。在短短的20年內,無論是注冊會計師事業的規模,還是執業質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在維護財經法紀、規范市場行為等方面發揮了其他行業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資本市場規范化程度的提高,我國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質量離國家、社會公眾以及市場經濟規范發展對他們的要求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別是當前彌漫我國證券市場的虛假信息強烈沖擊著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可信度和社會地位,這就使得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特別是上市公司審計業務時,面臨著很大的審計風險。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審計對象經營活動的復雜化,審計報告的公開化,使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不斷增加
當前,注冊會計師面臨的審計環境正在發生很大變化。由于現代市場經濟中充滿了不確定因素,企業經營環境不斷發生變化,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生存和發展,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組織機構及其經營活動的方式日益復雜,而經濟業務的種類和性質的多樣化和復雜化,導致新的會計核算方式的出現,如非貨幣性交易會計、租賃會計、期貨會計、合并會計以及破產會計等遠遠超出了傳統財務會計的內容。對這些業務的處理,顯然要比傳統的財務會計更具挑戰性,更容易發生爭議。
(二)審計程序和方法本身的缺陷,也導致了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增加
從審計方法上看,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現代企業會計信息的數量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注冊會計師已不可能實施詳細審計,而主要采取的是抽樣審計的方法,即根據審計抽樣樣本的特征來推斷審計對象總體的特征,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提高審計效率,但用樣本的審計結果去推斷審計總體的實際情況必然存在誤差。另外,由于現代審計方法強調成本和效益原則,在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可能會舍棄一些對審計結論影響不大但耗時費力的審計程序,而這種取舍觀可能導致一些影響審計意見正確性的程序被放棄,使審計結論產生偏差,從而導致審計風險的發生。
(三)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也導致了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增加
為了明確中國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以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國家先后出臺的《刑法》、《注冊會計師法》、《證券法》、《公司法》中,都涉及了與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有關的規定。這一系列規定對維護市場運行秩序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調整、變化,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而相關法律法規的不相配套問題日益突出,涉及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條文存在不少矛盾之處,導致審計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無法處理,也增加了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發生。另外,由于實際上在遇到對注冊會計師的訴訟時,法庭較傾向于保護所謂的弱小群體,認為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盈利豐厚,完全有理由從其豐厚的收入中拿出一小部分來穩定受損方的情緒。法庭的這種判決,無形中也增加了注冊會計師的風險。
(四)審計市場的不規范,也增加了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產生
審計市場不規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為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體制和不正當競爭對審計市場負面作用。目前,注冊會計師職業界普遍存在低價競爭、高額回扣的現象,加之一些行政管理部門的越權介入,使注冊會計師與會計師事務所處于不平等競爭的不良環境之中,在此種惡劣的審計環境中,審計風險的發生再所難免。另一方面主要表現為審計客戶的不成熟。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企業的經營活動缺乏規范,投機心理和短期行為較為普遍,許多企業存在粉飾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意圖與行為,一些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缺乏起碼的誠實與信譽,甚至賄賂審計人員,以達到欺騙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相關的利害關系人的目的,最終使注冊會計師及其事務所承擔法律責任。
(五)注冊會計師整體業務素質不高,也加大了注冊會計師行業風險的產生
我國恢復注冊會計師制度只有20多年,注冊會計師多數從業時間不長,經驗不足,加之近幾年我國會計準則、制度改革變化很大,而注冊會計師的后續教育沒有及時跟上,導致我國注冊會計師整體素質與客觀要求還有相當距離,而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對執業風險的防范具有決定性作用,其道德素質、業務素質等,將會直接對審計結果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也左右了審計風險的產生。因此注冊會計師的業務素質不高、職業道德水準的有限性都可能引發審計風險的產生。
二、降低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的對策
(一)審慎選擇被審計單位,不能承接不能勝任的委托業務
注冊會計師如欲避免法律訴訟,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必須慎重選擇被審計單位。首先,注冊會計師在接受委托之前,要采取措施了解客戶的歷史情況,包括是否存在法律訴訟案件,是否存在特別企圖;客戶對其職工、行業主管、金融、財稅、工商等部門是否有不正直行為,以免陷入客戶設定的圈套,或受到客戶已有訴訟的牽連。而對于陷入財務困境的客戶要尤為注意,一旦判斷客戶陷入財務困境,最好考慮拒絕接受這類客戶;若無法拒絕,則應提高審計費用,執行較為詳細的審計,以降低審計失敗的風險。其次,事務所也不要承接勝任能力不足的業務,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從事業務活動,便意味著他有足夠的業務能力完成受委托的業務,如果對某項業務整個會計師事務所都無法勝任或不能按時完成的話,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拒絕接受該項業務的委托,否則會增加審計風險。
(二)遵循執業準則的規范,認真制定審計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
獨立、客觀、公正是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中的三個最重要的規范。事務所一旦接受委托,要由注冊會計師針對每一個審計項目的具體情況,嚴格按照執業準則的規范,認真地進行審計工作準備,對審計的內容和被審計單位的特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對審計的范圍、重點、程序、方法、人員分工和工作進度等作出詳細的規劃,從而制定嚴密的審計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特別是對一些企業內控管理薄弱、資產流動性較強或所有權難以確定、企業經濟狀況不佳、經營業務繁雜等風險高的審計事項,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適當增加樣本量,擴大審計覆蓋面,要運用多種審計方法和靈活的審計手段,以減少失察的可能性,從而規避審計風險。
(三)加強事務所內部控制制度,制定統一的執業質量控制措施
事務所應加強內部控制,制定統一的執業質量控制措施。從承接業務、風險評估、制定計劃、督導審計外勤工作、復核工作底稿、出具報告等方面都要有嚴格的控制程序和措施。首先要建立配套的質量控制措施,實行工作職能分工和牽制,對審計項目質量實行三級負責制,即主審負責制、復核制、集體審理會議審定制,以有效控制審計過程中容易引起風險的環節。其次是要建立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對將注冊會計師質量考核制、審計目標責任考核制、注冊會計師廉潔自律規定等,對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工作程序、職業道德等方面形成有力的控制和約束。
(四)分清被審單位的會計責任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
對于注冊會計師審計日趨增大的風險,注冊會計師除了嚴格遵守專業標準和職業道德守則的要求,保持職業上應有的認真和謹慎之外,還應注意通過分清企業會計責任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來轉移本不屬于注冊會計師應承擔的會計責任。注冊會計師的基本職能是經濟鑒證,即鑒證客戶編制的會計報表是否遵循了合法公允和一貫性原則。那種要求注冊會計師對被審單位會計報表的正確性和完整性,做出百分之百的保證意見是不現實的,注冊會計師不能也無法對會計報表的全部錯弊負有責任。注冊會計師協會應從保護注冊會計師利益出發,不斷地完善有關權利義務的法規,不斷地與法律界溝通,使法律界能夠認同審計責任的界定標準,幫助注冊會計師反擊那些毫無根據地擴大注冊會計師責任的訴訟,進而影響公眾對區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的理解和認同。
(五)建立風險保障機制,增強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風險承受能力。
盡管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嚴格執行審計標準,恪盡職守,但其審計行為還是很難避免不出現風險和引起法律訴訟。為此,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為了緩解風險的壓力,應從保障制度上尋求幫助,通過提取風險基金、購買責任保險來提高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一旦出現風險,訴訟失敗,就可以及時地補償并避免會計師事務所當期的重大損失。另外,在執業過程中,會計師事務所還可以聘請熟悉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有經驗的律師共同參與商討所有潛在的危險情況,爭取防患于未然;一旦發生法律訴訟,有律師的參與也將使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甚至反敗為勝。
(六)加強職業培訓和后續教育,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
只有造就一批同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相適應,具有一定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和文化素質的審計人員,才能有效地防范風險。一是應加強對現有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培訓和后續教育。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新的會計制度和準則不斷出臺,財政稅收金融制度的改革以及企業體制的改革也不斷進行,特別是信息化、網絡化等高科技在企業和會計領域的應用,使得審計對象和內容也處于經常變化之中,所以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培訓和后續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要讓每個注冊會計師都有機會吸取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專業審計技能和政策水平。二是應經常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不斷強化注冊會計師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培養注冊會計師具有強烈的敬業精神,樹立牢固的廉潔自律意識,恪守審計規范,倡導敬業精神,不徇私情,秉公執法,達到遏制審計風險的目的。三是應培養注冊會計師良好的審計風險意識,提高其在繁雜的企業審計中靈活、有效地控制各種風險誘發的能力,正確地對待來自各方面的干擾和壓力,做到獨立、客觀、公正地從事各項審計業務,從而避免審計風險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