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傳統戲劇展覽的物質性與非物質性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統戲劇展覽的物質性與非物質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傳統戲劇展覽的物質性與非物質性

      一2002年10月,國際博物館協會第七次亞太地區大會在上海舉行,誕生了舉世矚目的《上海憲章》,強調文化遺產已經從“物質遺產擴展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是“保護人類非物質遺產建設性合作伙伴關系的推動者”,認為“聲音、價值、傳統、語言、口述歷史和民間生活等應在所有博物館與遺產保護活動中得到認可與促進”[1]。2004年10月在漢城召開的國際博協大會的主題也是“博物館與非物質遺產”。實際上,任何由人類活動產生的東西,其本質上就具有物質性與非物質性。文化遺產作為歷史的人類活動的結果,其必然就是物質性與非物質性的結合。趙明遠認為,一項具體的遺產具有物質與非物質雙重屬性,而將文化遺產劃分為“物質”與“非物質”兩類,主要是緣于保護的需要而非其天然的類別[2]。在博物館長期的業務實踐中,一般特別關注文化遺產的物質性,對其非物質性方面的價值追尋不甚著力,這不僅僅只是緣于保護的需要,其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博物館對于自身的定位問題。以比較通行且相對穩定的第16屆國際博協大會的關于博物館的定義為例,其把博物館定義為“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非營利的永久機構,并向大眾開放。它為研究、教育、欣賞之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示人類及人類環境見證物”[3]。這樣,博物館關注的是“見證物”,是物質性的遺產,博物館的首要特征就是其實物性。因此,雖然“博物館的收藏功能可以涵括無形文化遺產”[4][5],博物館可以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但是,其首要關注的仍然還在于文化的代表性物質實體。

      辛儒認為,博物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過程中,要突破傳統思想觀念,建立雙重館藏標準;依托多媒體技術與網絡平臺,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固有特性規劃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藏體系結構[6]。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藏體系是什么?其總體上仍然還是分為物質性與非物質性兩類。文物藏品是博物館業務活動的中心,通過文物的收藏、管理、保護與展示,博物館以文物表達文化,記錄歷史,傳承記憶。《偶•影•戲——中國木偶皮影精品特展》共展出館藏木偶、皮影文物精品1583件,其基礎性的條件就在于成都博物院、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多年來所征集到的1萬余件木偶與20余萬件皮影文物。豐富、精美的館藏木偶、皮影文物,是本次展覽得到各方一致好評的根本原因。但是,豐富與精美卻不能代替全面。雖然成都博物院、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的木偶、皮影文物征集地域已經涵蓋了我國幾乎所有有這兩類藝術形式的省區,但是,木偶、皮影相關實物、資料的征集卻相對滯后。任何一種文化形式,其相關的文物、資料種類都特別多。對于木偶、皮影的展覽來說,除了木偶皮影文物之外,相關的劇本、樂器、制作工具等對于展覽有特別的補充意義。除此之外,各種表演視頻、照片,以及藝人相關的資料等,都對于全方位了解木偶、皮影及其背后的文化,有特別作用。

      二在全球文化交往和現代傳播科技的作用下,現代博物館在傳統博物館三大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日益發展為以傳播、交往、審美為中心,特別是以陳列展覽為中心的現代文化形態。這不僅標志著現代博物館文化形態的轉變和形成,也標志著一種新的博物館理念的醞釀和構建,意味著傳統博物館思維范式和行為模式的轉換。非物質文化遺產問題的提出,更加拓展和強化了這一趨勢[7]。傳播、交往與審美,主要體現在博物館的陳列展覽中。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展示,較多是在物質性基礎上,以非物質性的關照為重心。非物質性關照則重點需要表達傳播、交往,物質性則牽涉審美。從新博物館理念出發,不僅是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甚至于對于所有文化、藝術類的博物館展覽,都是物質與非物質性的互動。《偶•影•戲——中國木偶皮影精品特展》,作為第21屆國際木偶聯會大會暨國際木偶節的重要配套活動,由于木偶聯會大會及國際木偶節本身的戲劇藝術性,其天然就在于強調木偶、皮影的藝術性與非遺性。因此,展覽本身就是博物館對于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匯合展現,交織著物質與非物質的互動。展覽序廳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文藝演出《開臺四將》的青、白、紅、黑四個提線木偶作為中心展品,配合入口處運動著的木偶、皮影光幕動畫,在觀眾跨入展廳伊始,就以一種藝術、靈動的表現方式,以木偶、皮影本身的藝術之美震撼著觀眾。同時,在序廳還有對中國木偶戲與皮影戲的藝術發展史所作的一個簡單勾勒。中國木偶戲歷史悠久,聞名遐邇,集造型、服飾、雕刻、繪畫、戲曲藝術于一身,傳承至今,風采依然。《偶•戲》部分從歷史源流、制作工藝、木偶珍品與木偶表演等四個維度,力圖在總體上對于中國木偶戲有一個相對全面的展示。《偶•戲》部分中心展品以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等三種形態分類展開,兼顧地域流派,使參觀者在對我國木偶戲的歷史源流有了一個大致了解之后,能夠粗略了解中國木偶戲的分類及地域流派。整個木偶展廳主要采用裸展方式,通過大量的木偶藏品的堆放式集中展示,凸顯木偶之勢;對于特別精致木偶藝術珍品,我們也采用中心展柜式展覽方式,聚焦觀眾視線,表達木偶之美。

      中國皮影戲的形成與民間的影子嬉戲、方士的“弄影還魂術”及佛教的“變文俗講”等有較為密切的關系。經歷過漢代的簡陋,表達在兩宋的瓦肆,繁盛于近代的舞臺,皮影藝韻悠長,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影•戲》部分以中國皮影為展示對象,著眼于中國皮影戲所包含的文化、藝術價值挖掘與展示,從而加強觀眾對于我國傳統皮影文化的感知與理解。《影•戲》以皮影戲的物質載體(“皮影”)的藝術展示為主線,以“七大影系”地域流派分組展開;以側重于非物質方面的皮影制作、表演、劇目、聲腔、音樂及其相關的民俗活動、演出情境等作為輔線,主輔互動,力圖全方位展示中國皮影戲。皮影展廳以非物質關注為根本,以皮影造型藝術為表現載體,特別關注于皮影的“靈動性”,大量運用了視頻、音頻等方式,結合互動表演與現場演出,實現“展”與“演”的初步匯合。手影互動結合旋轉的走馬燈,深刻地向觀眾傳遞著皮影與木偶、剪紙、手影、走馬燈、電影等姊妹藝術關系的文化信息;“影戲空間”以立置于墻壁上的皮影觀演場景,展示傳統皮影戲的演出場景;皮影劇本結合不同地域民間皮影演出視頻,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傳統皮影戲的劇目與演出;以老腔、碗碗腔、影調、花鼓、漢劇、川劇為代表的皮影聲腔,結合皮影樂器,從聲音系統的角度表現傳統皮影的最根本的“戲劇性”特征。展覽尾廳以影戲互動與當代木偶皮影現場制作展示為主,輔以專題賣場,在時間的維度上把觀眾從傳統引向現代,配合木偶、皮影兩個展廳關于木偶、皮影現狀的相關內容,提領觀眾思考我國木偶、皮影藝術的現狀與未來,喚起觀眾對于以木偶、皮影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總體上,這種展覽設計的構思兼顧物質性與非物質性兩個方面,形式上比較符合當前文化遺產保護與展示的主流趨向。但是,在具體的展覽實施過程中,由于場地條件、展覽時間,以及經費預算等具體狀況的制約,這個展覽給予觀眾的感覺仍偏重于物質性,其非遺性的部分并沒有得到很好體現,主要表現在展覽的親和性欠佳,展覽互動不夠等方面。而其主要的表現則在于展演結合不夠,展演結合顯得較為生硬與傳統。

      三王伯男認為,“在傳統意義上,博物館是傳統戲劇最好的歸宿。但博物館以往的功能僅僅是守護,是保存”,但是這種被動的收藏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化解傳統文化與社會現代化之間的矛盾,因此,也許博物館這種方式可能只會起到延緩傳統戲劇衰亡的過程[8]。然而,博物館參與傳統戲劇文化弘揚卻不可避免的仍然是最有前景的新途徑之一。為了克服傳統博物館的那種被動性與靜態性,展示與弘揚傳統戲劇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其必然的方式就是將傳統的博物館展示方式與靈活的原態演示結合起來。結合《偶•影•戲——中國木偶皮影精品特展》的初步嘗試,對于傳統戲劇的展演,大致需要重點考慮如下問題: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博物館場域中傳統戲劇的展示,作為文化記憶傳承的一種方式,其價值追尋與普通的旅游開發有根本區別。在這里,傳統戲劇展演是以保護與傳承為最終旨歸,從文化經濟價值的方向著眼實現傳統文化的時代化。因此,必須首先從思想上區分博物館中的傳統戲劇展演與一般的旅游演出,牢固樹立“保護第一”的思想意識。以展為綱,以演為輔,展演結合。博物館通過展覽的方式使觀眾在特定場域中感受文化,接受文化熏陶,實現文化意義的默化;演出以舞臺為情景,表達思想,傳遞藝術,品味文化。博物館展演即以展覽為主體,以演出為根本表現方式,實現文化與藝術的融合,整合靜態與動態的表現方式。博物館的傳統戲劇演出應該服從于展覽主題,以演出補充表達展覽思想。在本次木偶、皮影展覽中,尾廳的影戲互動與山東皮影“一人一臺戲”演出,聚集了大量的觀眾,甚至可謂是人潮涌動,就很好的實現了與展覽主體的互動。

      專場演出與隨展演出相結合。作為傳統戲劇文化展覽的最根本實現方式,原態演示對于全方位展示其文化內涵與表現形式有特別重要作用。傳統文化是一種活態的、綜合性的生活藝術,應該特別注意活態的演出展示。在博物館場域中,在傳統的文字化與圖像化展覽過程中,應該夾雜部分小型的演出情景。但是,由于這種小型演出是博物館角度的展覽,對于全面展示其生態樣態、流派有一定局限,需要特定時間、地點的專場演示作為小型演出的補充,從戲劇的角度展示戲劇。“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為了加強傳統戲劇文化宣傳與交流,擴大影響,“走出去”戰略是對“非遺性”特別強的專題博物館展演的必然要求。博物館要加大“外展”力度,加強傳統戲劇文化傳播。任何一種傳統戲劇都不是一個孤立的文化現象,而是具有較為復雜的社會聯系的;同時,博物館展覽具有長時段的固定性,因而也需要通過不斷的“引進來”,以增強其基本展覽內容的社會吸引力。原真性與時代化改良相結合。在文化遺產保護實踐過程中,原真性概念逐漸得以確立與發展。博物館對于傳統戲劇的保護,其原真性首先體現在展覽內容的真實性,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不可質疑。但是在真實性基礎上,傳統戲劇演出則要一定程度上考慮時代化、通俗化,以時代化改良吸引觀眾。最終,通過時尚的表現方式吸引觀眾,讓更多的人可能進入到真實的文化情境中。此外,博物館場域中的傳統戲劇展演還應突出互動性、參與性,在靈活、輕松的氛圍中品讀傳統文化,從而更加生動、深刻地展示傳統文化,喚起保護與傳承意識,最終實現傳統戲劇藝術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龍單位:成都博物院、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99ri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久久青草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婷婷第一狠人综合精品|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aa在线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亚洲成av人无码亚洲成av人|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亚洲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V在线播放|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亚洲一级特黄特黄的大片|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