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特色農業發展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推行“一村一品”的主要做法
(一)發揮資源優勢,培育“一村一品”特色農業。針對同安面對臺灣、背靠廈門,區內山海、平原齊全,地理、區位和氣候優勢顯著,區委區政府把發展“一村一品”戰略付諸實施。幾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努力下,現已形成了“兩水一菜一畜”(水產、水果、蔬菜、畜牧)的特色農業帶,即城郊平原區建設萬畝蔬菜基地;沿海片區建設水產養殖基地;丘陵區發展特色水果、特色蔬菜和生豬養殖;山區著力建設鐵觀音等優質茶葉基地,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
(二)依靠科技創新,培育綠色優勢品牌。主要通過“一師一項目”活動,積極開展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綠色證書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等,提高“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從2004至2009年全區共建設無公害種植業基地31個,面積14693畝,年可供無公害農產品7萬多噸;建設無公害畜牧基地10個,年可供無公害生豬3.95萬頭、禽類55萬羽。同時積極開展產地(品)認定(證)工作,至2008年底完成無公害產地認定42個,44個產品通過了無公害產品認證,10個產品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1個產品通過了有機食品認證。
(三)扶持特色農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為推進“一村一品”發展,區政府每年撥款180萬元進行資金扶持。經過幾年的發展,全區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其中:有3家獲得國家級、4家獲得省級、8家獲得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二是設立獎勵基金。從2008年起,區財政每年拿出100萬元,建立“一村一品”以獎代補扶持基金,對承擔“一村一品”項目的村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專業協會給予獎勵。
(四)創新農業科研推廣機制,強化科技支撐。一是以969155農業服務熱線為紐帶,開展區、鎮、村三級969155熱線服務聯動,為“一村一品”建設提供有力的咨詢服務保障。二是開展農技干部繼續教育,選派農技人員參加業務培訓,為“一村一品”提供技術服務保障。三是針對鎮級農技力量薄弱現狀,2005年在全區選聘39名村級農技員,每村聘用一名村級畜牧員,為“一村一品”發展提供最基本的人員服務保障。幾年來,圍繞“一村一品”產業,我區著力推廣農作物及畜禽優良品種、設施農業及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化養殖技術、新型農機使用等,進一步加大農業先進裝備和生產資料的推廣,生產出更多更具優勢的高產優質產品。
(五)積極開拓市場,著力抓好農產品營銷。一是開展品牌創建。全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先后獲得各類品牌40多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如郭山紫長茄、白交祠甘薯、綠交林茭白等品牌10多個。為了擴大品牌效應區財政撥出專款印發《同安區特色農產品》宣傳冊廣泛宣傳。二是開展產品推介。如組織龍頭企業(專業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農產品展銷會,參加“廈門市特色農產品進超市對接會”,以拓寬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
二、“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的主要效益
(一)特色農業得到優化發展。目前,全區已有各類專業村22個,發展了紫長茄、西紅柿、韭菜、巖蔥、生姜、芋頭、果蔗、番石榴、茶葉、珍禽等特色農產品近30種。全區果菜茶園藝業、特色養殖業已初具規模,農產品加工業有所突破,鄉村旅游業也有了良好的開端。
(二)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2008年龍頭企業帶動種植業基地106887畝、水產9850畝,生豬68萬頭,禽類1053萬羽。帶動就業63447戶。郭山蔬菜協會通過培育“郭山紫長茄”品牌,建設農副產品集散市場,以“協會+市場+農戶”模式,帶動紫長茄成為郭山及周邊的布塘、龍泉等村的特色產業;明溪村農業專業合作社以“統一計劃種植,統一育苗供應,統一采購配送化肥、農藥,產品統一分級包裝、貼品牌商標,銷往超市、市場”方式帶動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