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現狀分析;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范圍與內容探討;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困難分析;改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對策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固定資產投資是以一定的資源、固定資產投資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得到最大限度的產出、知識的局限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質量和效率、工程資料不完整造成審計進程受阻等困難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當前電力系統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范圍僅限于固定資產形成過程的一個局部。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范圍與內容應包括:過程審計;費用審計;項目后評價。依此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會遇到知識、方法等方面的困難,針對這些困難,在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具體范圍與內容、人力資源調配等方面可采取一些對策加以克服。
關鍵詞:改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對策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電力系統的基建任務逐年加重,特別是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更是投資多、規模大,為了規范工程管理、確保投資效益,國電公司要求各單位積極開展投資項目審計。那么,怎樣才能做好投資項目審計呢?本文通過分析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現狀,提示當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固定資產投資審計過程中將遇到的困難,探討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范圍與內容,進而提出當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應采取的對策。
一、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現狀分析
電力系統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認識有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第一階段,審計人員審查竣工決算報表。由于審計人員都是從財務部門抽調,因知識局限一般沒有審查建安工程結算,只按基建部門的審核數進行工程成本匯總,一旦基建部門對建安工程結算審核不嚴,基礎數據不真實,將造成固定資產投資不真實。第二階段,審計人員審查建安工程結算。此時,審計人員基本上都是從工程造價管理部門抽調,對建安工程結算有能力進行嚴格把關,但這些人員一般缺乏財務知識,對工程其他費用支出的合法性、合規性無法進行審查,這也將造成固定資產投資不真實。
當前,電力系統大部分單位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處于第二階段,其存在的問題是:一是如上所述,對占固定資產投資50%乃至更多的其他費用支出未進行審查,勢必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的真實性。二是未對形成固定資產的技術經濟活動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三是未對固定資產投資效果進行評價,即投資項目后評價仍是一片空白。四是只對既成事實進行審查,屬于事后審計,未對影響工程項目投資的關鍵階段———決策與設計階段進行事前控制。
由此可見,當前電力系統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范圍僅限于固定資產形成過程的一個局部,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方法、程序沒有統一的認識,在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理論研討上缺乏深度,而這種理論上的蒼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當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局限性,直接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工作質量與成效。
二、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范圍與內容探討
固定資產投資是以一定的資源(人、財、物等),經過預測、決策、實施(設計、施工等)的一系列程序,在一定約束條件下形成固定資產的過程。由此引伸出,固定資產投資的全面審計至少包括兩方面內容:不僅要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成本及其他財務收支真實性、合法性進行監督,還要對形成固定資產的技術經濟活動(預測、決策、實施等)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監督。
1997年,國家審計署制定了《審計機關關于國家建設項目預算(概算)執行情況審計實施辦法》,根據此辦法,建設項目預算(概算)執行情況審計內容包括:建設項目準備階段資金運用情況,建設資金來源、到位與使用情況,建設成本及其他財務收支核算情況,建設項目設備、材料采購管理情況,建設項目稅、費計繳情況,建設項目執行環保法規、政策情況,經濟合同實施情況,建設項目調整概算及超概算情況,建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設置的落實情況,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有關資質、收費、承包行為等情況。
同時,固定資產投資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得到最大限度的產出,隨著我國建設領域逐步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建設項目管理模式也由過去的“工程指揮部”形成轉變為項目法人負責制,項目法人不僅要對建設項目的資金籌措與使用、項目實施負責,還要對建設資金的償還、項目建成后的經濟效益、資產的保值增值負責。此時,需要在項目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后,通過對建設項目實際效益與預計效益的比較研究,分析兩者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程度及產生偏差的原因,針對具體情況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確保項目達到預期效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項目的準備、決策、實施、試生產直至達產的全過程進行再評價,全面總結投資管理經驗,為以后改進投資管理和制定科學合理的投資政策服務,這就是建設項目后評價。只有做好建設項目的后評價,才能在建設領域真正實現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轉變,徹底舍棄過去那種只有血的教訓沒有經驗積累的“工程指揮部”臨時管理模式。因此,建設項目后評價應納入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范疇,成為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內容,發揮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活動延伸的作用與效能。
綜合以上分析,從固定資產投資概念的引伸到國家審計部門的規定及建設領域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要求,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范圍與內容應包括:過程審計,審查預測、決策、實施等形成固定資產的技術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費用審計,主要是單位工程結算、設備費、工程建設其他費用的審核;項目后評價,主要是過程后評價、效益后評價。
三、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困難分析
1.知識的局限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質量和效率。以費用審計為例,需要工程財務與工程結算方面的知識,而工程結算涉及的知識面廣,執行的定額多,范圍廣泛,如在當前大量的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項目結算中,涉及到建筑工程(包括土建、給排水等)、電氣安裝工程、輸配電線路工程、市政工程等;在項目后評價中,更是需要技術與經濟等多方面知識,一個人是難于精通、掌握這么全面的知識,這將極大地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質量和效率。
2.現行工程概(預)算定額不完整,造成工程結算審核定價困難,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質量和效率。如在技改工程結算中,有些安裝項目無現行概(預)算定額可套用,又由于電力行業的特殊性,造價管理部門沒有這方面資料,市場上無可比價,定價比較困難,這也極大地影響了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質量和效率。
3.工程資料不完整造成審計進程受阻等困難。如過程審計一般是查閱形成固定資產的技術經濟活動中留下的相關資料,當前由于工程管理不規范,許多資料都是事后補辦,難免存在缺漏現象;或工程資料管理不規范,工程竣工后工程資料未及時歸檔,由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個人保存,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崗位變動,有些資料已很難找到,審計時就很難對形成固定資產的技術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等作出評價。
4.項目后評價工作量大,在評價方法、程序、步驟、組織及指標設置方面目前尚無一套較成熟的做法,審計人員在做項目后評價時會有一定難度,特別是在評價指標設置方面將遇到一些技術難題。眾所周知,一個評價結論是否科學,取決于其基礎數據的真實性與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不管是過程后評價還是效益后評價都需要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一個無定論的評價指標體系,其評價結論也將大打折扣,而評價結論在科學性上的模糊有違后評價的初衷,使后評價失去意義和必要性。
四、改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對策
1.明確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具體范圍與內容。以竣工決算審計為切入點,審核單位工程結算,審查工程項目財務收支情況,延伸到工程“五制”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進行審計,切實做好固定資產投資審計。
(1)過程審計應包括:審查工程項目前期工作,工程項目是否按基建程序進行,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否齊全、完備;審查是否取得立項審批文件、概算審查批復文件、施工圖預算審查批復文件;審查工程項目“五制”執行情況,特別是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物資采購的招投標管理、合同管理方面的法規、制度執行情況;審查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督單位基本情況,包括營業執照、資質等級、勞保費計取類別(施工單位);審查隱蔽工程簽證、現場簽證是否合規、完整、真實;審查資金來源、資金到位情況及資金撥付與使用情況,主要審查工程價款的支付是否按合同條款及有關規定執行,是否按規定留足工程尾款與質保金;審查工程項目會計核算的憑證、賬簿和報表是否真實、合現;審查竣工驗收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工程竣工檔案是否按規定歸檔,有關竣工資料是否完整、規范,竣工圖是否與實物相符;審查工程工期、質量是否符合合同規定,審查驗收遺留問題處理情況。
(2)費用審計應包括:單位工程竣工結算審核、設備費審計與待攤費用審計。單位工程竣工結算審核:審查工程量、鋼筋用量是否依據竣工圖和設計變更及現場簽證按定額規定的計算規則計算,結算結果是否準確;審查預算定額選用、定額子目套用是否合規和合理,定額單價換算、補充是否合規和準確;審查工程直接費的調整是否合規、準確;審查各項取費及材料市場價差的計取是否合規、準確;審查估價和議價的費用是否經過甲、乙雙方協商一致,是否在合同中明確規定計取標準,是否按相關簽證計取;審查工程施工合同中有關工期、質量獎罰條款執行情況。設備費審計:審查設備費是否按合同規定計算,其采保費、運雜費是否按規定計取;設備領用手續是否齊全、完整,領用數量是否與竣工圖相符,是否存在多領、錯領現象;審查多經企業采購的工程物資加價情況,是否在合理的市場價范圍內。待攤費用審計:審查待攤費用支出是否按概(預)算審查批準文件執行,有無擴大開支范圍和提高開支標準,有無付款憑據及付款憑據是否符合有關財經紀律等規定。
(3)項目后評價:后評價一般是針對某一個基建項目來進行綜合評價,當前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較多,可針對某一個城市的城網改造項目來進行后評價。后評價的基本方法是“前后對比法”,將項目前期階段的可行性研究和經濟評價的預測結論與實際運行結果相比較,以發現變化,分析原因。當前,主要是做好過程后評價與效益后評價。過程后評價就是對立項決策、勘察設計、物資采購、施工管理、生產(使用、運營)等進行評價。其評價指標較多,常用的如:設計周期變化率;實際建設成本變化率;實際達產年限變化率(表示實際達產年限與設計達產年限的偏離程度,可以評價設計、施工、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效益后評價就是對項目投資與概算執行情況、生產能力與實際效益、財務效益、國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進行評價。
2.做好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人力資源管理。在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人員的結構上,應以工程審計人員為基礎,配以財務審計人員,組成人員配備合理的審計小組。
3.及時總結,積極提出可操作性強的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審計建議。圍繞審計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揭示其深層次原因,針對各單位不同情況提出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審計建議。如工程結算資料不齊全、提供不及時,有的是基層單位內部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引起,有的是內部效能考核不嚴導致管理制度貫徹執行不力引起,有的純粹是部門之間扯皮引起等等,應針對各單位不同情況提出不同審計建議。
4.加強固定資產投資事前審計。影響工程項目投資的關鍵階段是工程的決策與設計階段,固定資產投資應加強事前審計,及時對決策結論和設計結果進行審計,否決不合理的決策結論和設計結果,確實做好投資控制,真正體現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效益。
當前,審計人員應有計劃地以與工程項目的初設審查、招標投標、施工管理、竣工驗收等有關活動。可以選擇某一準備實施的工程項目,在其初設審查、招標投標、施工、竣工驗收的實施過程中,工程審計人員參與其中,熟悉工程項目實施的整個運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