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語文信息技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發現有的語文老師在制作此課的多媒體課件時,背景色彩變化不定,字體也不統一,使得觀者感到每一張幻燈片獨立成一體,沒有形成整體感。本人認為解決這一現象最快捷的途徑就是“拿來主義”———使用模板設計。此課文最好選擇有蓮花圖案的模板,使得多媒體課件的風格既有整體性又有協調性,并且還切合了課文內容。字體采用的宋體或黑體雖大眾化,但想來必竟是一篇古文,不妨采用隸書或楷書,這樣貼合文本且又設計古樸,具有民族風格。總之,課件一亮相,要注意風格統一,背景色彩不易太鮮或太暗,熒光色應避免使用,字體和背景的顏色不能反差太大,也不能是同一色系等視覺感官問題。
有的教師在感知此文時,考慮到西北的孩子缺乏對蓮花這一實物的真切接觸,而不容易理解作品中那些藝術描寫的表現力,從而更難體悟到寓意,于是就東找來一張水墨寫意蓮花圖,古典淡雅;西找來一張重彩工筆蓮花圖,精致可愛;南找一張實景拍攝蓮花圖,艷麗真實;北找一張卡通擬人蓮花圖,活潑生動。也許每一張圖片都很精美,但放在一起就像一個“大雜燴”,使得課件繁雜而又俗氣。本人認為既然是古文,就可選些水墨表現的中國畫,突顯“君子”之風范。如果更想讓學生看到真實蓮花,不妨選一張白蓮照片,更顯“出淤泥而不染”的精新脫俗。可不放在一頁幻燈片中,避免了“大雜燴”之感,又圖文契合,本人認為適時加入古箏背景音效,物神合一,耳與心謀,效果會更好。想來學生對審美感受入心,忘情投入,才能產生靈感與美感來,為下面現體會語言魅力和思想感情做好鋪墊。
有的教師在引領學生賞讀此文的過程中,幻燈片頁數過多,教師忙于按鍵切換,而忽視了課堂中做為教師的真正作用和意義。并且,有的教師在分析文章藝術表現時,沒有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而是把教師用書中專家的認識大段大段地搬入課件中,展示給學生。雖然這樣能使信息多、全、深,但是過多的文字閱讀容易使人疲勞,而且沒有過多引導學生品味的過程,從而不能讓學生嘗到在審美過程中的心理滿足,進而產生的情感共鳴也如蜻蜓點水一般。我認為針對《愛蓮說》這樣的美文,幻燈片中要體現出重點、難點,每一幻燈片字數不宜過多,也可以精煉的問題展示為主,以重點段、句、詞展示為益,從而引領學生達到對課文理解、體會、認識、評價想象及創造等,使學生把一開始激發出來的興趣轉化成穩定的內在動力,實現語文課美化人德化人的目的,而且不易使用大量文字展示問題的答案,學生只要能理解內化,自然會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表達。
有的教師在教授此文時,插入一段錄音朗讀,這很不錯,可以讓學生借鑒專業人員的讀法和語氣,但并不是有了它,就要剝奪學生朗讀的時間和次數。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的媒介是語言,它的美感也是語言為載體帶給我們的,學習語文課主要是體會語言的魅力,通過語言從而激發人們去想象、體驗,進而產生共鳴。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語言比圖像、聲音、視頻更具有生命力,如果語文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不加考慮地呈現,勢必會剝奪學生體驗思考的空間,減少參與欣賞語言美的機會,久而久之,喪失對語言的敏感。所以我認為,要留給學生朗讀的機會,留給學生體驗語言美的時間。
通過個別教師的課件,我覺得要減少干擾信息,如內容的切入和退出避免花哨的動作,布局突顯主體,剔出無關的動畫,在切換時盡量不要加入掌聲等音響,總之,消除干擾因素,讓課件整潔實用。總而言之,語文是提高學生審美的一門課,語文課的多媒體課件制作也是要恰當好處地體現美,通過《愛蓮說》這一課,我認為,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合理恰當地應用,勢必可以把課文中的美的點拓展開去,只有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充分發揮好現代化技術手段的輔助作用。
作者: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