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糧食安全補貼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從是否對貿易產生扭曲角度來進行分類;從彌補外溢效應角度進行分類;按照農產品生產銷售過程來劃分農業補貼;從國家的戰略考慮進行農業補貼;保證糧食安全采取的兩種補貼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全額補貼,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政府的財政支出,收益者是整個社會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全球農產品價格上漲,甚至在一些國家造成了通脹。糧食安全問題再次引起各國政府關注。結合當前的國內外形勢,從貿易扭曲、戰略選擇、糧食安全等角度對農業補貼進行分類。直接補貼,農民可以直接受益,如農民收入補貼。另一種是間接補貼,農民只能間接受益,如農產品價格補貼,包括中國采取的按保護價收購農民余糧的價格補貼。
關鍵詞:農業補貼;補貼類型;糧食安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第一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漲25.5%,并由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推動了我國CPI的上漲,也正是在農產品以及食品類價格的引領下,第一季度我國CPI上漲了8%;國際方面,近期糧食價格突然上漲也給許多國家特別是糧食對外依存度高的國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機。從2006年起,國際糧食價格就不斷上漲,而此次的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出于能源戰略和政治因素的考慮,鼓勵用玉米進行乙醇的生產,用生物能源替代石油,并加之澳大利亞的干旱以及歐盟國家的糧食歉收,以及美元的貶值、期貨市場對糧食的投機行為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糧食價格在國際市場迅速上升。
綜合來看,農產品的供應對國家的穩定是特別重要的,然而農業受自然因素影響大,屬于弱勢產業;需求的價格彈性較大,供給受前期價格影響較大,很容易形成發散型蛛網模型;生產周期性強,短期無法擴大供給。另一方面我國的農業規模大,機械化生產、生態化程度,以及農業的基礎設施、生產銷售的公共服務水平等諸多方面同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由于曾經的工業農業“剪刀差”,以農業反哺工業的發展戰略造成農民收入水平、生活條件、社會醫療保障同城市存在明顯差距。由于農業的先天弱勢,并加之后天的不足,因此從2004年至2008年中央已經連續五年出臺一號文件關注農業問題。今年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上繼續促進農業發展,在繼續增加農業投入預算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再增加252.5億元投入,并主要用于農民直接補貼,不斷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力度。
農業補貼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轉移支付,是指政府對某種農產品的生產、流通、貿易活動或某些居民提供財政支付手段。是一個國家的一種宏觀調控手段,是一種財政政策的工具。根據不同理論視角,農業補貼有著不同的分類方法,這幾種分類方法互有交叉,但各有側重。
一、從是否對貿易產生扭曲角度來進行分類
在WTO農業多邊協議框架下,主要是按照農業補貼是否會對農產品的貿易產生扭曲將其分成“綠箱”、“黃箱”補貼。如果補貼沒有對貿易產生扭曲或扭曲很小稱之為“綠箱”。諸如對農業生產、銷售、市場促銷提供的咨詢與服務,對技術的推廣補助,又如我國的“陽光工程”項目旨在提高農民的技能而開設的補助,以及為了減少糧食儲備過程中糧食損失的糧食儲備補助等等。
“黃箱”主要指的是那些容易引起農產品貿易扭曲的政策措施,要求協定國削減的補貼,主要是出口補貼、價格補貼等等,WTO農業協議不贊同“黃箱政策”,并試圖通過多邊貿易協議框架加以限制和削減,但是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對農業補貼的力度非常之大,甚至在2007年議會還通過了2860億美元的《2007年農業法案》,雖然法案由于遭到了加拿大、巴西等國的強烈反對而最終沒有完全實施,但是農業補貼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農業協定中還規定給予發展中國家特殊差別待遇,對發展中國家為促進農業和農村發展所采取的一些支持和補貼措施可免予削減承諾,簡稱“發展箱”。主要包括農業投資補貼對低收入或資源貧乏地區生產者提供的農業投入品補貼,為鼓勵生產者不生產違禁麻醉作物而提供的支持。此外歐盟國家還使用一種休耕的補貼,稱之為“藍箱”。還有“微量許可”、“新藍箱”,這些都是因為其對貿易扭曲程度很小,所以逐漸從“黃箱”中排除的補貼。
二、從彌補外溢效應角度進行分類
從公共選擇理論角度來看,根據獲得該項公共品的效用受眾范圍來決定政府對公共品的出資份額。當完全由政府補貼提供該項公共服務的費用時,那么該項服務的收益范圍應該是全體公民;隨著收益的受眾范圍不斷的減少,政府提供的補貼占該項目支出的比例逐漸縮小;當不存在外溢效應時,政府沒有必要進行補貼,此時可以通過有償的信貸進行農業資金的提供。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將補貼劃分為全額支出補貼和導向型補貼。
全額補貼,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政府的財政支出,收益者是整個社會,是對整個社會的補貼,如禽流感防疫支出,技術推廣支出,植物保護,農業公益性支出等。同時這種補貼更具專項性質,專款專用,有時是臨時性質的。導向性財政農業支出,是指它以其他社會主體的參與為主,政府只對他們的某種行為進行支持,借以達到相應的政策目標。如糧食補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貼、漁民轉產轉業補貼等。這種支出適合于有一定經營性,其他市場主體可以承擔,但需要政府扶持。
三、按照農產品生產銷售過程來劃分農業補貼
農產品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從選種開始,包括開墾、耕種、收割、加工、運輸、銷售,甚至還包括運輸、政府收購等等。那么在這些過程當中,政府施加補貼的出發點無外乎是保證糧食供給的安全、提高畝產量、提高水稻等糧食作物的農民收益、促進農業現代化。目前糧食的種植成本不斷上升,如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和運輸成本不斷上升,那么只有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補貼,盡可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這樣才能保證農民在獲得直接補貼獲得收益的真正提高。
四、從國家的戰略考慮進行農業補貼
戰略性補貼,是為了實現農業的工業化、現代化以及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農業種植的科技含量等目的提供的一些補貼。如農機補貼、優良稻種補貼、農村沼氣“一池三改補貼”。此輪糧食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可以理解成美國出于戰略考慮,發展生物能源,對加大乙醇生產的補貼,使玉米的其他谷物的更多的投向乙醇的生產。目前我國在加大農業直接補貼力度同時,還應該出于戰略考慮,應加大促進規模化、機械化、循環經濟的補貼力度,通過補貼促進農業生產結構的發展。
五、保證糧食安全采取的兩種補貼
當中國政府取消了對農戶上繳糧食的政策時,這就意味著要用市場作為調節糧食價格的主要手段。在這里我們不去比較兩種補貼在經濟學原理上的差異,只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供參考。就是通過直接補貼刺激糧食的供給,供給增加可以保證價格的穩定,但是會降低糧食的價格,可能減少直接補貼給農戶帶來的收益,此時政府通過控制政府糧食收購價格來保證農戶的利益。另一方面,保證政府的糧食儲備,在市場供給受不確定因素沖擊時保證糧食供給的穩定,即當市場缺糧政府以合理價位賣出糧食,保證供給,當市場供給充裕,政府購買,保證糧食價格。今年我國糧食供給較為充裕,我國可以給予目前世界上一些糧食緊缺國家以援助,提升我國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
六、結束語
目前全球步入一個農產品高價格階段,中國的國內市場亦如此,那么最主要的問題是保證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作物供給的穩定性是穩定物價的一個關鍵。通過直接補貼促進農民種植糧食作物的積極性,通過糧食儲備起到穩定器的作用,通過最低收購價格保證由于擴大供給造成的農民們擠出的收益。另一方面,通過補助保證低收入人群抵抗食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沖擊能力,這也是農業補貼的一種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