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和深入,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學生需要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這一定會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很大影響,給大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己經引起了教育界越來越普遍的關注,很多大學生在學習方面、人際關系、情感問題以及擇業求職方面出現問題。本文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究,淺析如何用思政教育來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本文分為四個方面,首先提出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其次進行案例分析,然后通過案例分析總結出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要將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最后討論下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機制。
關鍵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對策機制
一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伴隨著生產力水平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經濟新常態已由高速轉為中高速的今天,這種現狀給我們大學生帶來了很多的壓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普遍體現在學習方面、人際交往方面、情感問題方面和擇業求職方面。[1]首先學習方面,學習肯定會有成績好壞之分,成績不好的人嫉妒學習成績好的人,難免心里不會起變化。人際交往方面,大學同寢室的朋友,有一些小摩擦再所難免,有些人因為自卑或者妒忌,心理存在芥蒂,一點點很小的事情也會成為導火索,引起讓人意想不到的后果。情感問題,大學生談戀愛本應該是大學生生活中最美好的一種純潔感情,而一些大學生不能正確對待戀愛關系,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最后導致命案的發生。擇業求職方面,我深有體會,我大四畢業的時候,看到同學都找到了不錯的令人滿意的工作,然而我卻沒有找到,內心特別茫然,也挺嫉妒那些同學,導致我同學聚會也不去,和同學聯系也很少,我這個心理問題算是輕的,如果再嚴重一些,后果不堪設想。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真的是目前非常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下面我們來看兩個具體的案例。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
4月7日,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門診6樓第一會議室,有一個人缺席。缺席者是黃洋。他本應該在這個晴好的初夏早晨,坐在這個會議室里,參加博士研究生復試。黃洋的專業成績不僅受到了同學的認可,導師更是對黃洋贊譽有加,但一杯清澈透明的飲用水,改變了黃洋整個生命軌跡。最初學校認為林某投毒動機是由于黃洋在校期間表現突出,因妒生恨。但復旦大學方面證實,林某和黃洋專業不同,所在醫院不同,不存在學業上的競爭關系。警方公布審訊結果,這起投毒案件竟是一些瑣碎的小事引發的宿舍矛盾,并非完全出于嫉妒。瑣碎小事包括:共用飲水機分攤水費沒有達成一致,黃洋睡覺愛打呼嚕等等。在我看來林森浩與被害人并無很深的矛盾,彼此也無利益沖突。他投毒,心理是有憤怒和不滿的。那么,他的憤怒情緒是從何而來?我認為就是因為他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處理人際關系不當及情緒調節能力低。具有這些不良因素的人在生活中一旦遭遇挫折,這些小小的挫折就會使他憤怒、怨恨、敵視他人的這種消極情緒,這種消極情緒如果長時間排除不了,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哪怕很小的事情的刺激,也會導致他情緒發作,行為失控,從而傷害別人,后果無法想象。由此可見處理人際關系是大學的一門必修課。人際關系是一個人基本的生活環境,人際關系如何,對人的思想情緒影響很大,如果人際關系和諧,那么我們就會心情舒暢,進而對社會和人生持樂觀的態度。反之心理失衡,會對社會和人生持悲觀態度。此時,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我們上課學到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人們相互溝通,互幫、互助、互學,緩解人際關系沖突,著力建立團結、互助、友愛、平等的人際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同心同力同德,齊心協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局面。
案例二
2012年10月發生了一起大學生情殺案。男方李某因追女方半年,女方都沒有同意,并且跟別的男生在一起了。李某將女方殺害。大學生的戀愛本是我們追求向往的,純潔而美好,不會有那么多想法也沒有那么勢利,只是因為喜歡而在一起。但是現在社會,每家都只有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自私自利,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正確對待戀愛關系,絲毫不顧及彼此之間的感受,在一種“我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你也別想好”的心理作用下,導致命案屢屢發生。這是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生命觀、道德觀的表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是戀愛觀都是極其重要的。
三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結合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處理不好大學生心理存在的健康問題,就會產生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令人痛心疾首的后果。因此,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那么想要解決大學生心里健康問題,我們要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結合起來。那么為什么要結合呢?單一的做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只進行思政教育不可以嗎?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實是有區別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視治療性的咨詢,主要是對他們進行一些心理上的疏導。而思政教育更注重的是知識的講解,更加注重的是理論上的教育。首先,二者遵循的理論基礎是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是一套統一的價值觀,以品德來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運用人本主義、精神分析、行為主義等心理學理論知識,使學生有認識自我,有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能力。其次,二者的教育方式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過上課灌輸的方式,通過老師課堂的講解、學生PPT的自我理解、同學們之間相互討論等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理論基礎的指導下,主要采用心理測試、心理咨詢、內心幻想等方式,在教育的過程中更注重的是學生的主動性。最后,二者工作目標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主要內容包括:“三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目的是使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從思想上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素養;心理健康教育則主要解決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戀愛、擇業、人際關系等方面出現的各種心理障礙,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能夠承受挫折,更快更好的適應環境。但是二者又是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礎;思政教育是心里健康教育的升華;二者又互為補充。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兩個重要方面。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思政教育的政治方向為基礎,思政教育又要以健康的心理為前提。無論如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為了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思政教育的落實,只有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心里素質健全,能夠良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正確認識和審視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從而才能聽從思政教育者的教育,更好的外化為自己的行為。實際上,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其中一部分內容。
四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一)首先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全面融合,互相借鑒
現在許多大學生都有一些心理疾病,這些疾病往往是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交織在一起的,單純的依靠心理健康教育或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是難以解決的。因此,應該有機的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結合在一起,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心理素質,解決實際問題,更好的將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2-3]
(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要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4]去年12月份,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因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我們應以高度的政治使命來推動我們大學生應有的素質,在新的形勢下,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使我們健康發展。[5]
(三)大學生自身要注重均衡發展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之才,自身要注重均衡發展。要適應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學會做人、發展智能、個性、社會性、創造性。真正成為一個得智體美勞均衡發展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更教育出版社,2007(7):68-69
[2]李安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10):25-26
[3]趙士兵.試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l):122-128.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沖國教育報,2004.10.
[5]靳諾,劉貴芹,關于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5).
作者:徐晶 趙夢茁 單位:沈陽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