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與素養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與素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代社會,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中流砥柱,其重要作用自然不言而喻。然而近年來,發生在全國各地大學中的大學生犯罪案例讓人觸目驚人。這些大學生究竟是不懂法還是不守法呢?誠然,關注大學生法律意識與素養的情況并加以培育,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重中之重,這無疑能使當代大學生有一個正確健康的發展方向。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從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談起,通過調查問卷,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培養法律素養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意識素養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與素養現狀

      當代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接班人,必須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與素養,樹立法律信仰,他們法律信仰的生成與否直接關系著我國法治建設的成敗。但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著法律信仰缺失的現象。筆者作為輔導員,在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中進行了細致觀察與分析,并看到一些現象,那就是,學生大多數較具有法律意識,但遇到具體問題如何運用法律,卻茫然不解,筆者在大學生們中做出問卷類測評,并結合對個別學生進行談話分析后,發現很多學院的學生在面臨法律的問題時一知半解,或過于輕視了法律的作用,或將本不屬于法律管轄的問題小題大做,如筆者在問卷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您認為公民不違法的表現是什么”,很多學生給出的回答是“不盜竊,不搶劫,不殺人的守法行為即是不違法的表現”,顯然,這些學生不太明白我國的法律體系和較為淺層的法律規定,他們簡單地認為只要不犯罪就是不違法,殊不知這僅僅是不違《刑法》,但我國法律體系中自然不僅僅包括刑法這一個層面,面對民法、經濟法、行政法等層面,了解的還是不夠。又比如筆者同樣在問卷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您認為目前大學生戀愛中因分手產生的糾紛問題應該得到法律的保護嗎”,又有一部分為數不少的學生認為這種情況應該得到法律的保護,這體現出大學生們還有很多人沒有明確我國法律所保護的客體及法益是什么,沒有看到法律所帶來的真正力量,而是堂而皇之地認為法律可以大包大攬地管理一切,還比如筆者在問卷中設計了關于法律的一些細致規定的詢問,部分學院部分專業的學生,如商學院、經濟學院,他們能就本專業涉及的法律中的一些詳細規定有所了解,如經濟學院的學生對《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中的規定了解的比較深入,而商學院的學生對《公司法》、《破產法》、《票據法》的規定則了解的非常詳細,但對于與本專業的專業知識有一定距離的法律規定則知之甚少。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素養培育所面對的主要問題

      通過上文提及的對全校大學生所做問卷調查和與個別大學生進行的談話溝通中可以得出初步結論,即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著對于法律的了解過于片面、對于法律的信仰程度不高的現象,這也就導致了其法律意識淡薄,對其法律素養的培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具體有如下幾點表現:

      (一)對我國法律的了解過于片面

      如今,各高校除了法學院法學專業的同學們能夠受到系統的法學教育外,其他院系的同學想要得到這樣一種教育資源,其更理想的方式自然是選擇旁聽法學院開設的關于我國主要法律的相關課程。然而大學生們普遍對于自己的專業課內容和社會實踐內容更感興趣,加之其他院系的同學因學業或個人原因,使得在筆者作為輔導員下到課堂中進行觀察時,發現每堂課上都是熟悉的法學院師生面孔,而能夠真正來到法學院的課堂,旁聽法學院專業課程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失去了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機會,那么其對于我國法律了解之片面,就可想而知了。通過問卷調查,我們不難看出,很多同學認為法律的面很廣,應該管天管地;而也有很多同學還將“觸犯法律”簡單地理解為犯罪行為,認為法律專管惡人,是懲治社會的工具。那么,真正的法律是什么呢?張文顯教授主編的《法理學》一書中對“法”的概念具有明確、詳細、全面的界定,將法的外延與內涵表述的無懈可擊。那么,從學術的角度回到現實生活中來,簡單的說,“法”,是由統治階級指定的,用以維護社會運轉,維護階級統治的產物,是關于公民行為規范的總和。從這個概念出發,我們可以看到,法貫穿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卻又不完全地影響著你我的生活?,F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各種聯系與關系,一旦這種關系上升到了一定高度,就變成了一種法律關系,受到法律的調整和保護,這就如之前問卷設計的問題那般,大學生情侶鬧分手是不歸法律管的,但一旦雙方結合成為夫妻,再面對離婚的時候,二人的婚姻關系屬于法律關系的一類,因此才受到法律的調整和保護。

      (二)對學習法律、運用法律的熱情不高

      在本次調查中,還包括對大學生時間精力分配的選項,大學生普遍將自己的時間精力有70%投放在了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中,而其中,對于本專業專業課的時間分配占81.3%,對于英語、體育等公共課程占12.64%,而只有不到6.1%的時間留給了對思想政治和法律意識的學習及培養上。因此,與其說學生們對于學習法律運用法律的熱情不高,不如說是現在的教育體制應將學生們對于專業課的學習壓力下降一些,讓他們能有時間多多涉獵。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選擇在新生入校那一年開設“思想品德與法律修養”這門課程,多被學生稱為“思修”,但更多學生更注重的是前半段的思想品德,對于法律修養這部分,只是覺得背一背,讀一讀就可以了,不愿做太多深入。因此,這與高校思想政治中對于法律涉及不夠深度、不夠廣度也是有關系的,在此,筆者建議可以將法律修養這部分內容從“思修”這門課程中摘取出來,單獨開設相關的思想政治類課程,提高對其重視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三)解決問題不會第一時間選擇法律手段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由來已久的人情社會,很多情況下,對簿公堂是解決問題的最后一道防線與保障。大學生在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往往愿意選擇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即所謂的人情解決,一頓飯能解決的事情,一杯飲料能化解的糾紛,一句話能搞定的問題,他們往往樂此不疲,習慣并喜歡利用這種方式來處理問題。殊不知,長此以往,正是法律意識淡薄的體現,本著息事寧人的處世方式,又怎能維護自己的權利呢。在輔導員工作中,筆者也處理過類似的問題,兩個大一新生打架鬧不和,經過輔導員們的談話與調解,其中一個學生表態認慫,“有什么的,大不了請他吃頓飯,我認了,以后見面躲著他走”,筆者對此頗感震驚,筆者的學生們還是二十出頭,將來要接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重任的年輕一代,這種飯桌交際為何如此提前進入了他們的世界觀中呢?那么這難道不會對其成長產生難以磨滅的負面影響嗎?對此,筆者與這兩個學生展開了如下交流,筆者告訴他們,你們都是法學院的學生,自然應該明白,你們兩個人是民法上兩個平等的主體,互相享有權利、負有義務,除此之外,并無其他義務,出現問題要看問題的成因,要學會規責,明確風險承擔的責任歸屬,面對侵權與損害問題,你們之間只存在著賠償義務和獲得賠償的權利,你們之間也只有賠禮道歉與接受道歉的道德約束,哪里有請客吃飯的義務?哪里有以后見面躲著走的義務?若真如此,大到民主與自由,平等與法治,小到禮貌與尊重,溝通與交流是不是都不能從法學院的學生身上體現了呢?若連你們,學著法律,還不能從法律的角度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是利用人情關系處事,處理問題,如此欲蓋彌彰,越描越黑的話,那你們還學習這個專業做什么呢?還怎么在未來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呢?所幸,在這次談話后,這兩個學生能夠冷靜分析、總結問題,并和好如初,不計前嫌,也在之后的大學生活中收獲了自己實踐能力和學術能力上的精彩。筆者也相信,有更多的學生需要這樣的認識與教育,需要看到在人情事故前,還是有法律意識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來撇開一切感情,公公正正地處理問題,只有這種秉公處理的方式,才能更讓彼此信服,才會不傷及這件糾紛外的彼此感情,因而也才更利于這些學生們的成長。

      三、對于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法律素養的幾點建議

      經過分析大學生法律素養問題現狀以及主要表現原因,筆者認為可以從學校、社會、以及大學生自身幾個方面著手進行解決。而大學生法律意識與素養的提高無疑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我們要有充足的信心,要持之以恒。

      (一)重視宣傳力度,開展相關活動

      筆者認為,當下問題的重中之重是高校應提高宣傳力度,加強宣傳的作用,并開展相關活動,從法學院專業課的實踐環節中可以得到啟示,高??梢蚤_展類似活動,如:組織青年學生進法院參觀,體會法律的莊嚴,初步了解法律的職能;開展法治宣傳月,舉辦系列主題活動,展開法治辯論賽,讓各學院各專業的同學都能積極踴躍地參與進來,將普法宣傳和法治意識的培養融入他們的實踐活動中,此外還可以對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進行集中培訓,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從黨課的角度進行我國法治和法律意識素養的深入學習,使他們能更好地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周圍群眾,共同營造一個全校積極學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二)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共同構建法治社會

      明朝大學士張居正曾說過:“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因此,立法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與職能,那么全民守法的要求就需要我們每個人,每個社會的個體去貫徹落實,否則,法律只能是一紙空文,而失去了其強制力和保障作用。在此,筆者呼吁全社會都能真正重視起法律意識的作用,能夠為黨的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貢獻自己的力量。最為基本也最為重要的普法工作不僅僅是普及法律知識和常識,更包括了法律意識和素養的形成,這是我們應追求的普法工作的一種更高的境界。而這,有可能需要幾代人甚至更多代人的不懈努力。因為學習法律規范不過是一時三刻之功,但要將這些規定內化于心,從而外化于行,則需要長久的傳承與豐富發展,并可能要為此付出無數艱辛和代價。

      (三)加強大學生自我培養,由內而外喚醒“法律人”

      簡單地說,法律素養就是人們把法律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尊重法律,學法守法懂法用法,遇事冷靜思考盤,從法律最基本的權利義務角度進行分析,而非頭腦發熱,意氣用事。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事業乃至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需要從學生時代起就培養起自己的法律意識與素養,加強自己的維權意識。在此呼吁廣大大學生能夠珍視自己四年的大學生活,多多參與校園活動與社會活動,一個人的熱情參與,對法律的關注,往往能帶動一個寢室甚至一個班級的熱情。如此久而久之形成的固定的團體,隨著共同的學習法律知識進行法律實踐而使法律素養得以提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與素養不可能自發形成,必須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和開發,而且其形成離不開群體法律意識和社會法律意識的影響,離不開法律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學校教育、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向大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傳授法律知識等方法方式,培育大學生群體靈活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相信這一代人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柳倩宇.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途徑探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

      [2]朱志萍.關于當前我國公民意識及其培育的若干思考.理論界.2013(12).

      [3]趙利紅、韓弘力.淺談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機制.法制與社會.2013(34).

      [4][俄]伊•亞•伊林著.徐曉晴譯.法律意識的實質.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5]劉作翔.法律文化理論.商務印書館.1999.

      作者:周斌 王印 單位: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 遼寧大學法學院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小说图片| 国产∨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亚洲无人区码一二三码区别图片 |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1页|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亚洲欧洲日韩不卡|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va在线天线va天堂va国产|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亚洲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2018|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亚洲性猛交XXXX| 亚洲精品高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花蝴蝶|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女人aaa毛片在线| 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春暖花开亚洲性无区一区二区|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