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計算機網絡與犯罪探討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計算機網絡與犯罪探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計算機網絡與犯罪探討論文

      當今世界,以指數方式迅速發展的計算機網絡已形成了勢不可擋的潮流,將我們卷入新的世紀?,F在因特網(INTERNET)已擁有兩億多的用戶,而且以成倍的速度遞增,這也僅僅是開始而已。今后,網絡將會變得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它將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每個方面,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生存方式。

      然而,科學技術從來就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也不例外?;ヂ摼W在給我們帶來E—MAIL、MP3、電子商務、虛擬現實、數字地球的同時,也帶來了黑客(HACKER)、計算機病毒、網絡色情和網絡恐怖主義。犯罪這一社會歷史自然現象,隨著網絡的出現也有了新的發展。

      一、計算機網絡概述

      所謂計算機網絡,就是兩臺以上的計算機以直接或者通過電話線的方式連接起來,以實現信息和資源共享的系統。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網絡分為不同的類型,如根據連接的計算機的臺數和范圍,可以把網絡分為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人們所熟知的因特網就屬于廣域網,它由美國軍方的ARPANET發展而來,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所謂網絡犯罪,主要指運用計算機技術借助于網絡實施的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不包括通過其他途徑對網絡實施的犯罪,如盜竊連網的計算機等。

      美國貝爾公司官員阿爾圖羅·海爾指出,目前,因特網連接著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互聯網有兩億多用戶,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預計到2006年,全球互聯網用戶將增至12億左右?;ヂ摼W已成為新興產業,預計到2001年,全球互聯網產值將達6500億美元。另據國際數據公司市場調查顯示,到2004年,亞太地區(日本除外)互聯網用戶將增長近五倍,達到9520萬人,每年電子商務支出將從目前的22億美元激增到875億美元。

      自1994年4月20日中關村教育科研網(NCFC)以TCP/IP協議正式與因特網連接以來,我國的網絡建設也迅猛發展?,F已建成中國科技網(CSI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中國聯通互聯網(UNINET)和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等五大主干網,國際出口總帶寬為24IM,連接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據CNNIC的調查報告,截至1999年6月30日,中國上網計算機共146萬臺,上網人數突破400萬,WWW站點9906個。另據Yankee調查公司稱,到2000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將達4000萬,到2005年將超過美國。

      可見,未來的世界,將是網絡化的世界;未來的中國,也將是網絡化的中國。然而,當人們為進入數字化生存而歡呼的同時,也日益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威脅正向我們逼近-這就是網絡犯罪。

      二、網絡的特性及其對犯罪的影響

      (一)開放性。開放性是因特網最根本的特性,整個因特網就是建立在自由開放的基礎之上的。最初,美國軍方在建立因特網的前身ARPANET的時候,為了能使其經受住蘇聯的核打擊,沒有采用傳統的中央控制式網絡體系,而是建成了分布式的網絡體系。同時放棄了傳統的線路交換式的信息傳遞方式,采用了全新的包切換技術。分布式使得因特網上的各個計算機之間沒有從屬關系,每臺計算機都只是網絡的一個節點,它們之間都是平等的。同時,包切換使得人們無法阻止網上信息的傳遞,除非把因特網全部摧毀,否則就是無法阻止仍然連在網上的計算機之間互相傳遞信息。后來,為了在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實現信息的交流和資源的共享,又采用了TCP/IP協議,這使得不同類型、不同操作系統的計算機都能通過網絡交流信息和共享資源。1991年,伯納斯·李又發明了超文本標識語言,將網上的信息以全新的方式聯系起來,使得任何一個文件在任何操作系統、任何瀏覽器上都具有可讀性。

      這樣,分布式體系以及包切換的信息傳遞方式為互聯網設立了總的開放框架,TCP/IP協議和超文本標識語言又為其開放性提供了軟件保障,使因特網發展為現在的樣子?;ヂ摼W的開放性不僅僅是技術層面上的,它還有更深的底蘊。開放性意味著任何人都能夠得到發表在網絡上的任何事物,意味著任何個人、任何組織包括國家和政府,都不能完全控制互聯網。這實質上意味著個體權利和能力的擴張及其對傳統的金字塔模式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和體制的消解。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個封閉程度不一的實體,它壟斷著信息,孤立的個人在強大的壟斷組織面前是弱小無依的,根本沒有力量同國家對抗。而開放網絡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國家對信息的控制,為個體對國家和社會的基于實力平等的挑戰提供了可能。

      犯罪實質上就是一種典型的個體反社會、反國家的行為,而網絡的開放性一方面大大提高和擴展了犯罪人的個體力量,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國家和政府的力量,使國家和政府在獲取和控制信息方面不再有任何優勢可言,這就使得國家難以有效地威懾和控制犯罪,從而導致犯罪率的上升。

      (二)不確定性?;ヂ摼W的開放性必然帶來不確定性。只有封閉的、孤立的系統才是確定的、可控制的。而開放的系統由于存在著太多的不可預知的因素,必然是不確定的,難以控制的。同時開放性又造就一個個能力空前強大的個體,這也是導致不確定性的一個因素。不確定性使得對網絡犯罪的預防變得十分困難,因為不可預見的因素太多了。同時,不確定性還意味著我們往往無法正確預知,也無法完全控制自己行為的后果。年復一年,我們迅速獲取前所未有的能力,但也同樣迅速喪失著對局面的控制力。一個無意之舉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危害。比如有不少計算機病毒,最初的制造者并不是要制作病毒,只是由于其設計中的一個小BUG,使無傷大雅的小程序變成了惡性病毒,并一發不可收拾,造成了誰也預料不到的巨大損失。

      (三)巨大的信息量。信息就是經過加工處理的數據。從某種意義上說,網上流動著的一切都是信息,網絡的功能也就集中在信息的搜集、加工、傳輸、檢索、存儲、上,每個人都既是信息的使用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這使得網上的信息每時每刻都在迅速增加。開放性為個體打破組織對信息的壟斷提供了可能,而網上巨大的信息量為其實現提供了保證。在網上,人們可以輕易地得到色情圖片、黑客教程、信用卡密碼破解程序、制造炸彈甚至核武器的方法,并且可以很輕易地將其傳播、出去。巨大的信息量不僅為犯罪提供了條件,而且成了犯罪的對象,如信息間諜等。甚至傳播信息有時也會構成犯罪。

      (四)交互性。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在網絡上犯罪,但我們從來沒有聽到有人能通過電視在電視上犯罪。其原因就在于計算機和網絡的交互性。電視是單向的、被動的,人們只能通過被動地看和聽接受電視所傳達的信息,計算機和網絡則不同。人們在使用計算機時,看上去就像在和它“交流”,你執行一個操作,計算機就返回一個結果。然后你再據此判斷下一步的行為……網絡更是將交互性發展到極致,因為在網絡上不僅面對的是計算機,還有各個計算機背后的人。交互性使得人們可以在網絡上互相交流,使人們得以參與事件并能影響事件的發展,這奠定了網上社會形成的基礎。交互性還意味著人們在網上的任何行為都會影響到網絡,當然其影響程度有大小強弱之分,這使得網上犯罪成為可能。比如故意傳播病毒,這在單向的電視中是絕不可能實現的。

      (五)超越時空性?;ヂ摼W消除了物理時空的限制,將古人“天涯若比鄰”的美好愿望變成了現實,但這也給犯罪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傳統犯罪總要受到時空條件的制約,而網絡則消除了這種限制,不僅使“通過A國控制健盤來改變B國計算機存貯的數據資料,并將其送到C國,獲得欺詐性的后果是可能的”[1],而且使得犯罪人可以同時對多個國家和地區實施犯罪,如故意傳播惡性病毒。這也給各國帶來了刑事管轄權的沖突及調查取證的困難,使得很多法律的規定被架空了。如美國法律嚴禁網上賭博,但即使是美國的小孩也可以輕易地登錄到不禁止網上賭博的國家的服務器上進行賭博,美國禁賭的法令實質上成了一紙空文。

      網絡當然還有其他特性,但對犯罪有較大影響的主要是上述幾個,它們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于犯罪,在使得犯罪成本急驟減少的同時,又使得犯罪的危害性大大增加,而且還削弱了國家對犯罪的預防和控制能力。這一切都會使犯罪率上升。或許,這正是我們享受網絡的好處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三、受網絡影響的犯罪的形式

      (一)受網絡影響的傳統犯罪。在這類犯罪中,網絡只是起一個誘因的作用,往往是通過對犯罪人的潛移默化或對心理狀態的影響而使其實施犯罪,而且實施的仍是傳統犯罪。如受網上“黃毒”的影響去實施強奸。

      (二)借助于網絡進行的傳統犯罪。在這類犯罪中,網絡起一種次要的輔助工具的作用,只是使犯罪變得更加方便。沒有網絡,犯罪人通過其他途徑仍然可以實施該犯罪。比如通過互聯網進行電子轉帳、洗錢,或通過網上購物的方式銷贓等。

      (三)傳統犯罪與網絡結合而產生的新型犯罪。這類犯罪與第二種犯罪有類似之處,但它對網絡的依賴性要高得多。沒有網絡,就不會有這類犯罪。網絡在這類犯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通過互聯網攻入某公司的計算機系統,在其內部設置“邏輯炸彈”,借以敲詐勒索等。

      (四)純粹由網絡產生的新型犯罪。這類犯罪形式過去沒有,而且從其對象、手段、特征等方面都不同于傳統犯罪。如故意傳播惡性病毒,電腦盯梢等等。隨著網絡的普及,各種傳統犯罪將逐步向網絡犯罪轉化,同時新的犯罪形式也會出現,而且還會影響到其他的犯罪形式?,F在,網絡犯罪已涉及到盜竊、詐騙、掠奪、侵占、敲詐、放火、爆炸、間諜等絕大部分社會犯罪現象。隨著技術的進步,通過網絡進行兇殺、傷害等人對人的犯罪活動并非不能實現。有人報道:“一個病人在醫院死亡,原因是運用計算機整理的有關他的醫療檔案中的材料在一次計算機盜用中被人改動。”

      總之,通過社會的網絡化和網絡的社會化,網絡日益成為影響犯罪的重要因素,網絡犯罪也將成為犯罪的主要標志。

      四、網絡犯罪的特點

      (一)犯罪主體的多樣性。以前,計算機犯罪、網絡犯罪屬于所謂的白領犯罪,是少數計算機專家的專利。然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各種職業、各種年齡、各種身份的人都可能實施網絡犯罪,這是由網絡較差的可控性決定的。

      (二)犯罪主體的低齡化。據統計,網絡犯罪人多數都在35歲以下,甚至有很多是尚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如美國有名的計算機網絡流氓莫尼柯只是個15歲的少年,1998年2月2日我國第一起非法入侵中國公眾多媒體網絡案中的兩個犯罪嫌疑人都不滿25歲。

      (三)犯罪手段的復雜多樣性和先進性??萍佳该桶l展使得犯罪手段也隨之水漲船高,犯罪人總是比大眾能夠更早、更快的掌握更先進的技術去實施犯罪。據公安部透露,僅發現的黑客攻擊方法就達近千種。

      (四)犯罪對象的廣泛性。隨著社會的網絡化,網絡犯罪的對象從個人隱私到國家安全,從信用卡密碼到軍事衛星,無所不包,甚至網絡本身也成為犯罪的對象。

      (五)巨大的社會危害性。網絡的普及程度越高,網絡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網絡犯罪的危害性遠非一般的傳統犯罪所能比擬。涉及財產的網絡犯罪,動輒就會造成上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損失。僅一個Melissa病毒就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連英特爾、微軟公司都未能幸免。網絡犯罪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而且會危及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甚至會發動導致人類滅亡的核戰爭。這決不是危言聳聽,已經有數次黑客入侵使得美軍進入臨戰狀態,大批核彈蓄勢待發。

      (六)極高的隱蔽性。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不確定性、超越時空性等特點,使得網絡犯罪具有極高的隱蔽性。由于網絡犯罪行為的時間極短,往往在毫秒級或微秒級就可以完成一系列指令,而且犯罪是通過比特來實現的,只要足夠謹慎,就可以不留下任何作案痕跡。這使得網絡案件很難偵破,因而犯罪黑數極高。據公安部門估計,已發現的網絡違法案件只占總數的15%。即使被發現的案件,也有很多是由于犯罪人粗心大意或故意炫耀自己而暴露的。

      五、網絡在犯罪中的角色

      (一)誘因。網上充斥著大量不良信息,很可能誘使人們去犯罪,尤其對辨別能力差、好奇心和模仿性較強的未成年人來說更是如此。據調查,美國的校園殺手們就是十足的網絡暴力游戲迷,他們許多殺人方法是從互聯網上學到的,甚至連殺人武器都和網上一模一樣。網絡既可能誘發傳統犯罪,更有可能誘發網絡犯罪。由于網絡犯罪十分容易而且隱蔽性強,成本極低而收益卻很大,很多以前不敢犯罪的人可能會忍不住去嘗試網絡犯罪。更有人將網絡犯罪當成一種智力游戲并樂此不疲。

      (二)工具。網絡是進行網絡犯罪必不可少的工具,各種網絡犯罪都必須借助于網絡才能實施。犯罪人可以通過網絡方便地獲取信息,進行聯系。他們可以把網絡作為犯罪的準備工具、通訊工具、作案工具、銷贓工具、銷毀、偽造證據的工具等等。

      (三)助手。由于網絡功能的空前強大及其在網絡犯罪中的重要作用,在很多情況下與其說它是犯罪的工具不如說它是犯罪人的高級智能助手。網絡可以為犯罪人提供必要的信息、為犯罪人出謀劃策,乃至通過執行犯罪人的指令進行犯罪活動。

      (四)對象。有時網絡本身就是犯罪人攻擊的對象。如故意傳播病毒使網絡癱瘓等。

      (五)犯罪空間。網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虛擬空間-賽博空間(CyberSpace),“這一空間是基于真實的物理架構(即各種線路及各種計算機設備所連結構成的系統)的一個數字化的空間,人們雖然不能物理地進入這一空間,但通過各種數字化的界面,可以與真實空間相似地通過網絡來完成各種活動”。[2]

      由于網絡本身的特性,使得現實世界中的法律和道德價值標準在賽博空間中往往行不通,同時與網絡發展相適應的價值規范和文化體系還沒有形成,以至有人說網絡是一個“沒有法律沒有邊界的新大陸”。在這塊新大陸上,犯罪人更是如魚得水,他們制造病毒、傳播色情信息,進行在線欺詐、網上跟蹤,無所不為。而現實世界的法律又往往難以制裁他們,即使一些與網絡相關的法規也往往沒有真正考慮到網絡的特性而成了一廂情愿的規定。正如尼葛洛龐帝所言:“我們的法律就仿佛在平板上吧噠吧噠掙扎的魚一樣,這些垂死掙扎的魚拼命喘著氣,因為數學世界是個截然不同的地方。”

      六、網絡對有關犯罪的社會心態和個人心理的影響

      (一)網絡改變了人們對犯罪的印象和看法。一提起犯罪,人們總是會聯想起殘忍、暴力以及潸潸垂淚的被害人,因而對犯罪產生一種痛恨。網絡則給犯罪蒙上了一層文雅的面紗。使得人們并不將網絡犯罪視為“真實的、日常的、一般的”犯罪。網絡犯罪通常不附加任何暴力,而且犯罪人大多文質彬彬,他們穿著睡衣,喝著咖啡,坐在計算機面前輕輕敲打幾下鍵盤就可以實施犯罪。網絡犯罪的被害人大多是國家、企業等大型組織,一般不直接針對公眾,這使得網絡犯罪的嚴重危害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了,不少人都對網絡犯罪懷有羨慕贊嘆之情,“甚至可能有人會這樣想:這計算機我拼命學還搞不大懂,可他竟能用它來干‘壞事’,這家伙定非等閑之輩!倘若我也有干這一手兒的本事……”。[3]

      (二)網絡犯罪人的心理因素。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促使犯罪者實施計算機犯罪最有影響力的因素是個人財產上的獲利,其次是進行犯罪活動的智力的挑戰。這種智力挑戰的因素在所謂的“黑客案件”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他們把攻入防衛嚴密的計算機系統作為智力上的挑戰,并樂此不疲。德國學者施奈德指出:“作案人想要‘打敗機器’的動機常常起一定作用。他們在進行犯罪活動之前設法從心理上自我安慰,他們想象:被害人是匿名的,萬一造成損失也會落到許多人頭上,不會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保?]此外,網絡犯罪的隱蔽性也會增強犯罪人的僥幸心理。

      (三)網絡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網絡的影響當然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而它的負面影響在伴隨著網絡成長的青少年身上或許體現得更加明顯。有的青少年“網絡成癮”,過分沉溺于網絡而對其它一切都不感興趣?!坝Z丁漢特倫特大學心理學家格里弗斯認為,‘互聯網癮’嚴重會導致心理變態,對有的人來說其危害不亞于吸毒上癮或酗酒上癮。”[5]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心理專家安德森指出,經常接觸暴力、色情光盤的青少年往往非常不合群,久而久之,對罪與非罪也變得麻木不仁,一旦有適當條件,就可能激發犯罪。有人還指責“網絡是一條通往罪惡的道路,孩子們沉湎于此,喪失了對現實生活的了解,被一種虛幻的情感所控制。網絡一代的青少年缺少責任感、自私自利,他們的心靈幾乎是一片荒漠?!保?]這或許過于偏激,但不斷響起的校園殺手的槍聲說明他們并非杞人憂天?!斑@些由網絡文化滋養出來的孩子,一面毫不留情地拋棄傳統文化,同時新的文化形式還沒有建立起來,整整一代人的心靈將置于這種變化之中?!币虼耍绾伪M量減少網絡對青少年的負面作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七、犯罪對網絡的積極作用

      犯罪的消極作用無庸多言,而犯罪的積極作用卻少有人論及。其實,迪爾凱姆早就指出,犯罪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是健康的社會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7]犯罪是有著積極作用的,網絡犯罪自然也不例外。今天被我們認為是犯罪的一些行為可能就是未來新秩序的先兆。本文只分析一下網絡犯罪對網絡的積極作用,至于網絡犯罪對社會的作用則置之不論,盡管這種影響可能要深遠得多。

      (一)犯罪在客觀上促進了網絡的發展。如網絡色情業。正如以前色情業促進了印刷術的推廣,促進了電影和攝影行業的興盛一樣,現在色情也成了網絡的重要推動力。盡管網絡色情業受到正義之士的抨擊和法律的禁止,而不得不限于地下活動,網絡色情業仍然是互聯網上規模最大的產業。1998年,僅美國的色情圖片業就占了網絡貿易這塊價值達90億美元的市場份額中的11%。會計出身的貝斯·曼斯菲爾德一年就從凱第的成人網站上撈取了100萬美元。如此巨額的利潤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投身這一產業,這也客觀上促進了網絡的普及和發展。[8]

      (二)犯罪使得網絡安全機制逐步健全。正是由于犯罪人無休止地發現和利用網絡安全的漏洞,我們才得以不斷地彌補這些漏洞,使網絡的安全機制逐步形成,加密技術、防火墻等安全技術的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犯罪使得防范犯罪的相關產業興盛。網絡犯罪的增多,使防范網絡犯罪的相關產業逐步興盛,從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就業機會。比如計算機病毒的盛行造成了生產殺毒防毒軟件的公司的興旺發達。再比如網絡犯罪也使得國際網絡安全軟件市場迅速發展。美國的ISS(互聯網安全系統)公司雇傭160名員工,其中包括為美國聯邦調查局提供網絡安全咨詢服務的X行動小組。該公司上市后,其創始人ChrisKlaus一夜之間身價就上升到1.8億美元。

      「參考文獻」

      [1][歐共體]EuropeanCommitteeOnCrmeProblem[M]。ComputerRelated—Crime,Strasbourg,1990.76.

      [2]孫鐵成。計算機網絡的法律問題[J]。法學前沿,1999,(3)。

      [3][日]西田修。淺談電子計算機犯罪[M]。北京:群眾出版社,1986.2.

      [4][德]施奈德。犯罪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72.

      [5]孫鐵城。計算機網絡的法律問題[J]。法學前沿,1999,(3)。

      [6]童林子。網絡滋養出的青春[J]。PC—life,1999,(10)。

      [7][法]迪爾凱姆。社會學方法的準則[M]。上海:商務印書館,1995.84.

      [8]鄒波。網絡色情業[J]。PC—life,1999,(7)。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亚洲美免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国产亚洲精品91|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娇小性xxxx|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www.亚洲精品.com|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