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繪畫培訓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近年,我國的動畫產業快速發展,但總體落后于美、日甚至韓國等,面對當前嚴峻的動畫產業競爭形勢和巨大的動畫產品市場,不僅要求我國動畫產業能產出高質量的動畫作品,更要求動畫專業教育迎頭趕上,造就出更多高水平的動畫專業精英。目前,全國各高校紛紛開設動畫專業,但由于缺乏經驗積累、師資儲備和教學理論研究的指導,動畫人才培養的質量遠不能滿足需求。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培養出高質量的拔尖動畫師,就需對動畫專業中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及素質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
一、繪畫造型對于動畫專業的重要性
我國高校開設的動畫專業課程基本涵蓋了動畫創作的各個主要環節,但培養動畫人才要符合學科的專業特點,對所需具備的繪畫造型能力和美術基礎素質應重點培養。無論制作二維動畫,還是制作三維動畫,從前期制作階段的角色設定、場景設定與故事版創作,到中期制作階段的原畫與中間畫繪制,沒有繪畫造型基礎作為支撐則難以完成動畫。迪士尼早期每周都會邀請著名的喬伊納德藝術學院(Chouinard’sArtInstitute)頂級講師唐•格雷厄姆培訓工作室員工,以提高學員的繪畫才能。起初,培訓只涉及常規的人體素描,人體素描很有用,然而發展不夠深入和快速。同時不止一位迪斯尼的前輩告誡新手說:“學設計動畫之前,要盡量學好繪畫。”宮崎駿在一次訪談中向后輩們的忠告:“基本的繪畫技術是動畫制作者永遠不能拋棄的。”由此可見,從動畫行業的需求、動畫產業的大王到動畫大師中的大師,紛紛強調繪畫造型能力在動畫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
二、動畫專業提高繪畫造型能力的意義
1)提升學生藝術審美的情趣。
法國影評家埃麗•福爾滿含感情的預言:“終有一天動畫片會具有縱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層次……會有德拉克洛瓦的心靈、魯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開朗基羅的活力。”動畫專業是一個對于繪畫造型能力要求很高的綜合學科,需要具備良好的藝術修養、獨特的藝術眼光和扎實的繪畫造型能力作為基礎。這門藝術并不是會動的畫,而是被描繪出來的藝術,了解了繪畫造型的基本規律,才能使動畫更具藝術審美表現力。
【摘要】在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及美術教學中,信息化教育技術手段的使用也日益普遍。怎樣更好地運用信息化教育技術手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建立有效課堂教學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課題之一。該文重點指出了信息化手段在幼兒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的使用優勢,并對在幼兒教育專業課程中信息化手段的使用策略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育信息化技術
引言
在幼兒園師資的培養中,職業院校對幼兒教育專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兒童繪畫課程就是一個十分關鍵的課程。但針對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并沒接觸過美術教育,一些學生也僅僅接觸了一點基本的兒童繪畫常識。受課時的制約,在短時間內訓練學生的美術創新能力顯然具有相當的難度,但恰恰信息化技術在繪畫課程中的使用就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一、將美術教育與信息化技術二者相結合的重要性
作為以繪畫為基礎的一種學科類別,美術教育傳承了繪畫的基本內涵和技藝并將之在社會中發揚起來,由此能夠較好地融入人類社會的發展,切合人類優秀的精神文明,促進人類品性的完善,培養人類基本的繪畫能力和修養,在此基礎上幫助人們取得各方面的成就。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是當前教育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藝術教學現代化則又是其中的核心內容之一。它不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也有力地支撐起和諧社會的建設。這些主要體現在現代化藝術教學對個人創造力和個人綜合素養的培養和塑造,可由以下幾部分更直觀地看出:
[摘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要振興鄉村,教育必先行。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也是突飛猛進,這對農村幼兒教師的美術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前美術教育已經不是一門單一的學科,它更是一種具有引導、啟蒙性的教育。通過調查研究農村幼兒教師美術素養的現狀水平,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提出相應的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美術素養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師;美術素養;策略
振興鄉村學前教育的途徑之一就是要加強對農村幼兒教師人才的培養,彌補整體素質欠缺的短板,以提高農村學前教育的“軟實力”。美術素養作為農村幼兒教師必備能力之一,也是當前突出的薄弱環節,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制的“美術課程標準解讀”中,藝術課程的標準是“使學生形成基礎藝術素養”,包含對藝術作品的基本理解,對藝術創作方法及經過的基本認識,對社會中藝術價值的基本認識。藝術成就包括藝術知識、藝術觀念、審美能力、藝術興趣和藝術理想五個方面,這其中每一個要素都是誰也取代不了誰的存在,同樣也不能缺少任何一個,最后整體組成了個人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一、農村幼兒教師美術素養的現狀調查研究
(一)農村幼兒教師的基本情況及教育理念
本文選取的調研地區為S省J市的幼兒教師,筆者對50名農村幼兒教師發放的問卷中,其中收回的有效問卷為35份,這35份問卷中農村幼兒教師的年齡平均在28.8歲,學歷層次普遍較低,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26.43%,大專占比35%,學歷屬高中(中專幼師)的占比37.86%。職稱層次較低,幼教高級8人,占比5.71%,中級10人,占比7.14%,87.24%為初級職稱,或者是沒有職稱。這35名教師基本上都是從有關學前教育專業類學校畢業的,在校期間,他們的課程學習種類繁多,自身的美術素養也是高低不一,有42.3%的教師認識到自身的美術能力不足,只有23.9%的教師覺得自身的美術基礎以及知識技能良好。15.65%的教師在美術課中經常使用多媒體,有38.64%偶爾使用,從未在美術課上使用過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教師有45.71%。
一、開設動畫專業的高校不斷增加
目前,我國動畫從業人員大約為40000人,而缺口為15萬人。2006年,我國開設動畫專業的高校從2000年之前的兩所增加到447所,開設了與動畫、漫畫專業相關的院系達1230多所。截至2005年,我國動畫專業相關的本科畢業生達到6.4萬人,在校大學生46.6萬余人。截至2009年年底的數據顯示,全國開設動漫專業的本專科院校1279所,設置動漫相關專業1877個。所以,目前我國動畫教育規模比動漫產業大,也就是說,按照我國目前動畫教育規模,培養的專業人才應該能充分滿足產業的需求,而事實并非如此。據有關統計,目前我國有2000家省市電視臺,動畫頻道有4個,少兒頻道25個,少兒欄目289個,動畫欄目有200個,動畫片播放年需求量是26萬分鐘,如果與以上相適應,需求動畫人才數量應該在15萬人以上。動漫企業雖然需求大量人才,但求才無門。現在高校動畫本科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科班出身的畢業生不適應動漫產業的需求而找不到工作,動漫企業缺乏動畫人才,不缺動畫人員。一是動漫產業需要大量人才;二是大量科班出身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畢業就意味著失業。以上就是我國動畫教育培養人才既過剩又不足、與產業相脫節的表現。
二、教學模式單一,培養目標不明確
眾所周知,動畫專業是一門跨學科、復合型的特殊專業。在高校本科開設動畫專業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因此,動畫本科教學是沿用高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的。隨著招生規模的逐漸擴大,以前藝術類專業幾個或者十幾個學生在一間教室上課,這能保證藝術類學生的質量,而現在很多院校設計、動畫專業招生規模太大,上專業課只能實行大班授課甚至幾十個學生在一間教室進行專業課學習。一位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教學質量怎么能夠保證呢?怎么能夠因材施教呢?
1.教學模式單一在本科生的四年學習中,第一年是素描和色彩基礎課訓練,學生毫無目的地去練習繪畫的基礎,不知道畫這些能做什么,學習也毫無動力,繪畫基礎沒有和動畫專業課很好聯系起來,以至于繪畫的基礎課對將來的專業課起不到作用。通過兩年的動畫教學,學生跟我說,在上大一學素描色彩的時候,他們覺得很茫然,不知道畫這些是為了什么,沒有任何動力。還有學生說,這些素描色彩畫,在高中的時候他們畫過,為什么本科學習還畫這些?這說明學生在上基礎課的時候,認為這些基礎課并沒有和他們的專業聯系起來,這對后面的動畫專業課起不到美術基礎的作用。
2.培養目標不明確理論和實踐沒有很好結合,高校動畫專業培養的學生與公司需求很不相符,高校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注重理論的學習,實踐能力太差。高校出來的畢業生不能適應企業的要求,也因為和高校動畫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課程設置不規范有關。本科教學要講求務實,結合社會實際,公司需求什么就去做什么,因為動畫創作是一個集體完成的,一切都要服從制作環節的要求。所以在本科教學中,應讓學生結合工作實際的需要,去磨煉學生的性格,去適應社會工作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學習專業知識。
一、素描教學中存在“批量生產”
素描教學本身應該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但現階段素描教學絕大多數均為“批量生產”,能做到因人而異的寥寥無幾,究其原因與近些年美術生人數的劇增有直接的關系。由于美術生的劇增,帶動了美術產業的發展,刺激各種美術培訓機構的建立,而這些機構中魚龍混雜,有些非專業人士也擠入美術培訓這個行列,導致的結果是要么“批量生產”,要么質量不合格,就算考上大學,也只學到了繪畫的一些皮毛,一些簡單的繪畫套路。這種教學方式從一開始曲解了素描的表現方法,把一個原本注重個性表現,注重個人感受的東西最后做成條條框框,使素描表現失去了生命。從在校學生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出,所有學生作品都像出自一人之手,現在很多素描教學中強調“全因素”,畫長期作業,其造成的結果是學生能夠把素描按照三大面、五調子畫得很真實,很細,很完整地復原了對象,但作者的思維是封閉的,作畫的過程是被動的,沒有任何創造性。而且畫一幅長期作業需要很長的時間,時間越長,思維越不敏捷,對畫面的感受越弱。在繪畫時就素描談素描,所學素描不能與其他專業結合,例如工藝專業練習素描,其目的主要是解決造型,創造美感,而不是要把物體畫的多么的厚重。雕塑專業中的素描,主要是解決結構與體塊之間的關系。學習國畫專業,素描主要練習線條在形體中的應用,造型與線條的配合,等等。西方繪畫大師米開朗基羅、塞尚、畢加索等,他們的畫面風格各異,表現手法多樣,相比而言,我們現在的素描就顯得更加模式化。素描教學是美術教育的一部分,它不僅是簡簡單單地傳授一種技法,更重要的是傳授一種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藝術思想和審美感受,在素描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造型技能外,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對造型規律做深入的研究。在當前的素描教學模式下,學生按照一種既定的方法從簡單的靜物畫起,然后到石膏再到人像,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很扎實、很寫實地刻畫出來。這種方法好的一方面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掌握一套寫實的方法,把眼睛所見到的東西能夠如實地反映到畫面上去。不利的方面是學生的思維與表現方式受到一定的限制,這種簡單化、概念化的操作方式造成的結果是畫面呆板平庸,沒有靈氣,沒有個性。這種現象不僅影響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對藝術百花齊放的形成和藝術市場的繁榮都有一定的影響。素描本應該表現的是一種精神境界和視覺感受,但是,我們現階段的教學方式到頭來是使學生游離于對畫面的感受之外的,畢竟一刀切不能適用于所有人,最為不利的是這種繪畫套路一旦被掌握,長期形成的被動作畫的習慣就很難改變,思維的停滯,對視覺感受的弱于培養,會使學生失去成為一個真正藝術家的基本條件。有些人可能會意識到這一點,但是要從一種已經養成的作畫習慣跳出來是要費很大力氣的,能跳出來當然是幸運的,有些人可能由于這種模式的影響,一生都會陷于其中,深受其害。
二、將設計因素納入基礎素描教學中
學生在畫一幅素描作品時一般情況都是就素描的構圖、調子的黑白灰以及形是否準確來論素描,很少有人主動以設計的眼光分析畫面。例如看看點、線、面搭配是否具有美感,長、短線的組合以及線條疏密的應用是否有旋律感,在一幅素描作品中是否有方圓的對比,黑、白、灰的面積是不是產生節奏感,等等。將這些因素引入素描的訓練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學習的過程更有趣味性,而且大大拓展了學生在素描中的表現技法,同時促進學生對畫面形式美的感受,將這些因素整體納入畫面,平時多練習,可以增強學生的設計思維和創造意識,為以后的繪畫創作開辟一個廣闊的空間。
三、素描教學要與藝術個性培養相結合
在素描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研究素描自身的奧妙,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夠尊重自己的感受去表現世間萬事萬物。真實地表現自我,在表現物象時能正確地引導學生挖掘對物象感興趣的因素,使他們在長期的素描實踐中逐漸探索出富有個性的藝術造型。例如在安排學生靜物寫生時,教師可以提倡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去表現對象,同時尊重學生對同一事物不同的感受,鼓勵學生真實地表現自己對所描繪對象的獨特感受,并尋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表現方法,最后做出規律性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