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醫教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學習興趣不高中醫藥類專業學生普遍對預防醫學課程不夠重視,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產生這種現象最重要的原因是預防醫學課程為非主干課程,學生對學習該課程的作用和認識不足,很多學生認為醫生能治病、治好病即可,而疾病的預防與醫生無關。
2.教學內容與中醫、中藥專業脫節中醫藥類院校預防醫學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衛生學、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三部分,此類內容與中醫或中藥專業之間雖然存在一定的關聯,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與中醫、中藥專業之間往往是脫節的。其原因:一是預防醫學教材內容與中醫、中藥的聯系很少;二是中醫藥院校的預防醫學教師絕大多數是畢業于西醫院校的預防醫學專業,對中醫、中藥不甚了解,沒有系統的學過中醫、中藥,如果進入中醫藥院校后不彌補自己的知識缺陷,不關心中醫、中藥的發展,教學活動自然與中醫、中藥內容脫節。
3.理論與實際不能緊密聯系預防醫學本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如果沒有實踐教學,很多內容就會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和掌握。而我校預防醫學教研室目前還沒有自己的實驗室,而是借用其它教研室的實驗室,因而不能有效、系統的開展相關實驗課,只能開展以教師為主體、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活動,在這種方式下,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而不能主動參與,不利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解決的對策與方法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在授課過程中可以舉出一些實例強調預防醫學學科在整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如2003年曾經威脅全球的“非典”,如果沒有預防醫學的防控措施,就有可能成演變為人類歷史上的災難性事件,從使學生對預防醫學這門學科重視起來。此外,要強調社會醫學的實用性,使學生充分認識預防醫學是一門涉及面相當廣泛的綜合性學科,在就業方面,除了疾病預防控制系統外,農村基層醫療單位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均急需大量預防醫學專業人才。通過以上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
2.尋找預防醫學課程和中醫藥專業結合的切入點在講到人與環境的關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時,可以引入中醫“人與日月相應,與天地相參”“天人合一”等理論。另外,針對當前很多年輕人晚睡晚起的不良生活習慣,可以引用《黃帝內經》中“亥時養生,三焦通則百病不生”的觀點,說明不良的生活習慣是不順應自然規律的表現,應該遵守“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自然規律。預防醫學理論和中醫學思想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充分體現預防醫學思想的精髓。
3.提高案例問題式教學和實踐式教學的比重當前社會,由于法制觀念落后,消費保護者自我意識較差等因素,使各種公共衛生問題層出不窮,如三聚氰胺事件、地溝油事件、大頭娃娃事件、毒醬油事件以及頻發的各類食物中毒事件等,我們可以從網絡、報刊和雜志上選取一些生動的圖片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同時,提出相關的專業問題,從而引入預防醫學課程中相關的知識點。此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讓教師制定教學內容,學生首先以小組形式進行資料收集,課件制作,然后隨機抽取學生代表,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這種教學形式可以讓學生投入更高的熱情和積極性。
解剖學是認識和學習中醫骨傷科學的基礎,沒有堅實的解剖學基礎,診斷、治療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米之炊”。因此,在講授橈骨遠端骨折具體知識之前,應將橈骨遠端的解剖結構進行重點講解,以利于學生對該病的理解和掌握。橈骨遠端骨折指的是距橈骨遠端關節面3cm以內的部位骨折,這個位置是松質骨和密質骨的交界處,屬于解剖學薄弱處,遭受外力后容易骨折,而其中最容易被破壞的解剖學關系是腕關節的掌傾角和尺偏角。掌傾角是指橈骨遠端與腕骨形成的關節面,其背側邊緣長于掌側,故關節面向掌側傾斜10°~15°。尺偏角是指橈骨遠端的外側莖突較其內側長1.0~1.5cm,故其關節面向尺側傾斜20°~25°。這兩個角度在骨折時常被破壞,因此整復時應盡可能恢復其正常解剖結構。從橈骨遠端解剖學角度理解橈骨遠端骨折,實際上是在向學生傳授中醫骨傷科學的學習方法,即從解剖學角度出發把握全篇。提示學生在學習中醫骨傷科學各個疾病時,注意理解和掌握每個解剖學部位不同層面的解剖結構,尤其是解剖學關系的薄弱之處。通過結合解剖學結構來理解和記憶,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病因病機、橈骨遠端骨折的移位方向以及中醫特色療法為講授主線———重點突出,啟發為主
中醫骨傷學教材中“上肢骨折”章節包含12種疾病,每種疾病均有各自的主癥、病機、移位方式和治療方式等。除了要理解重點疾病病因病機外,還要掌握臨床癥狀和中醫特色療法,其中包括學生在以往學習中未曾涉及的知識,學生普遍反映這部分內容枯燥、抽象。針對這種情況,在橈骨遠端骨折的疾病病因病機、移位方向以及中醫特色療法講授中,要注意突出重點,即重點講授學生較少涉及或難以理解的內容,對于學生比較熟悉或較易理解的知識,以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骨折損傷的具體情況為主線,進行病因病機、移位方式、中醫特色整復和固定的教學。橈骨遠端骨折的病因病機、移位方式、中醫特色整復和固定中,病因病機比較容易理解,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生可在課下自學?!饵S帝內經》中指出有“骨折的病因墮墜”“擊仆”“用力舉重“”五勞所傷”等。就本病而言,主要的病因有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兩個方面,其中以間接暴力為主。直接暴力多造成粉碎性骨折。間接暴力是指患者跌倒時由于軀干向下的重力與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橈骨遠端而發生骨折。從病機上來看,人體受外因作用或內因影響而發生傷病,局部皮肉、筋骨組織的損害,均能導致臟腑、經絡、氣血和津液功能失調,一系列癥狀隨之發生。正如《正體類要》云:“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敝赋鼍植颗c整體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故只有從整體出發才能認識疾病的本質和病理變化的因果關系。本課比較難理解的內容是骨折的移位方式,以及根據不同移位方式進行的整復和固定方法。因此,課堂上應重點介紹伸直型和屈曲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移位方向及治療方式。講授時,應從移位方向入手,介紹相應的整復和固定手法,兼顧疾病自身特點,啟發學生自主學習?;颊咄蟊成煳坏?,手掌著地后,感覺腕部劇痛,不敢活動,局部腫脹明顯,有時可見皮下淤血,手指處于半屈曲休息位,不敢握拳,需要健手托扶患手方能減輕疼痛。如近側斷端壓迫正中神經,則有手指麻木等正中神經功能障礙表現。其典型體征有“銀叉”狀畸形,骨折遠端連同手部向背側移位,近端有凹陷;“槍刺狀”畸形,骨折遠端連同手部向橈側移位,中指軸線與橈骨軸線不在同一平面上;直尺試驗,正常時,將直尺放于腕尺側,尺骨莖突距直尺在1cm以上,橈骨遠端骨折時,尺骨莖突可與直尺接觸;尺骨莖突與橈骨莖突直線關系,橈骨遠端骨折后,尺骨莖突與橈骨莖突幾乎在同一直線上,而正常情況下橈骨莖突比尺骨莖突向遠側多出1.0~1.5cm[1]。不同移位方式決定了不同的整復和固定方法。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的整復方法:患者坐位,老年人則平臥為佳,肘部屈曲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把持上臂,術者兩拇指并列置于遠端背側,其他四指置于其腕部,扣緊大小魚際肌,先順勢拔伸2~3min,待重疊移位完全矯正后,將遠端旋前,并利用牽引力,驟然猛抖,同時迅速尺偏掌屈,使之復位;若仍未完全復位,則由兩助手維持牽引,術者用兩拇指迫使骨折遠段尺偏掌屈,即可達到解剖對位。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的固定方法:先在骨折遠端橈背側和近端掌側分別放置一平墊,然后放上夾板,夾板近端達前臂中上1/3,橈、背側夾板遠端應超過腕關節,限制手腕的橈偏和背伸活動。屈曲型橈骨遠端骨折的整復方法:由兩助手拔伸牽引,術者可用兩手拇指由掌側將遠段骨折片向背側推擠,同時用示、中、環三指將近端由背側向掌側擠壓,然后術者捏住骨折部,牽引手指的助手徐徐將腕關節背伸、尺偏,使屈肌腱緊張,防止復位的骨折片移位。屈曲型骨折的固定方法:在遠端的掌側和近端的背側各放一平墊,橈、掌側夾板遠端應超過腕關節,限制橈偏和掌屈活動。扎上3條布,最后將前臂懸掛胸前,保持固定4~5周,兒童固定3周左右[2]。課堂上除了詳細講授移位方式和整復固定方法外,還可以通過課堂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加深理解,如設計一個病例,讓學生結合病例中患者的具體癥狀、體征進行骨折分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加深學生對相關基礎知識的記憶。總之,以病因病機、移位方式和中醫特色治療為主線進行教學,不僅能避免學生單純憑借記憶進行學習,還能幫助學生掌握臨床治療思路,切實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3中西醫結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根據患者病情制定診療方案,因人施治
中醫在治療骨傷科疾病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對于橈骨遠端骨折,有一套有效并且簡便的療法,小夾板外固定治療骨折獨具特色,夾板材料多種多樣,取材方便[3]。但對于不同類型的橈骨遠端骨折,筆者認為應當因人施治。如對于無移位的骨折不需要整復,僅用掌、背兩側夾板固定2~3周即可,有移位的骨折則必須整復;對于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和屈曲型橈骨遠端骨折,可以采用整復的方式進行治療,之后在維持牽引下進行小夾板固定,固定期間可以進行指骨間關節、掌指關節屈伸鍛煉及肩肘部活動等功能鍛煉。僅僅進行骨折復位的治療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結合中醫內服湯藥治療調理。中醫內治法是治療骨傷科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人體遭受創傷,經脈受損,氣機失調,血不循經,溢出脈外,離經之血瘀滯于肌膚腠理,“不通則痛”,故需疏通氣血?!堆C論》《傷科補要》均認為“損傷之癥”“專從血論”為骨傷科疾病辨證施治的基礎。一般按照三期辨證進行治療:損傷早期(傷后兩周內)宜采用“攻”法,治血與理氣兼顧;損傷中期(傷后2~6周)宜采用“和”法,注重和營生新、續筋接骨;損傷后期(傷后6周)應采用“補”“溫”法,以溫通經絡為主。三期辨證以調和疏通氣血、生新續舊、強筋壯骨為主要目的,是中醫骨傷科學的精髓之一[2]。在進行中醫辨證治療的同時,必須進行X線檢查,以明確診斷、了解骨折整復后的恢復情況。若中醫整復失敗或小夾板固定不能較好地維持,或出現嚴重粉碎性骨折移位、橈骨遠端關節面破壞,應立即進行手術治療。課堂教學時,向學生說明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斷和治療應因人施治,用西醫的方式明確骨折情況,用中醫辨證論治調理全身情況,同時運用小夾板和整復方式進行治療,對于不穩定橈骨遠端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優于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4]。
4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師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
由于中醫骨傷科學屬于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往往枯燥無味,學生不愿意聽講,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已不能滿足現代臨床教學的需要。在中醫骨傷科學教學中,促使學生將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逐步轉變為形象生動的理解、學會發現和分析問題的學習方式,與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緊密相關。教師除了進行具體知識的教授,還應運用多媒體教學,結合圖片、視頻和現場演示以及深入淺出的闡釋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在中醫骨傷科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之更好地掌握骨傷科知識,提高教學效果。如針對骨折后腫脹、畸形、瘀斑,骨折復位手法及夾板外固定操作程序等,可利用圖片或視頻進行詳細闡述,簡短的視頻配合適當的講解就可使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識要點。又如在學習診斷依據時,可以根據X線、CT片等影像學資料對骨折進行直觀闡釋,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得。在學習整復手法時,應用視頻向學生講授整復方法和注意事項。Blackboard教學管理平臺(BB平臺)是由美國Blackboard公司開發的一套專門用于加強網絡教學、輔助課堂教學并提供互動、交流和評價的網絡教學平臺[5]。教師可以將上課時應用的課件、圖片、視頻上傳至BB平臺,學生可隨時預習及復習,以提高學習效率。在中醫骨傷科學教學中充分利用BB平臺,引導學生線上線下學習,可使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6]。
5結語
【關鍵詞】疑―問―議―論 教學
一、引導尋找疑點,啟迪思維的靈活性
“疑”是學習的需要,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有疑問,才要去學習,去思維。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迪學習積極思維,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引導學生存疑、生疑,學會質疑。
1、設問式引疑。就是教師在知識的關鍵處或需要加深認識的地方提出問題,啟發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
2、自學式引疑。就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上的例題,找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想不出的原因,激發學生形成渴求新知識的欲望,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3、懸念式引疑。就是教師在知識的重點處設置懸念,讓學生存疑、生疑,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形成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4、圖解式引疑。就是通過直觀圖解式線段圖來引出學生的疑惑、疑異,從而形成從幾方面來開展思維,深刻理解概念,正確解答題目,如在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時,我先出示了4幅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圖,讓學生找出哪些是能圍成這個長方體的。
5、演示式引疑。就是通過學生動手或老師實物演示引導學生產生疑惑與疑異,從而來理解概念,掌握知識,訓練思維。
二、鼓勵提出問題,提高思維的深刻性
學生對知識產生疑問,就想要釋難與解疑。若他們不把疑問轉化成問題提出來,別人就不知道他們心中有什么疑問。因此還必須要把“疑”轉化并形成問題提出來。
三、組織參與議論,形成思維的開闊性
當學生對新知識疑惑不解,產生問題時,就要抓住時機釋疑,解決問題。因此,在學生學習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就要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與創造性,培養思維的開闊性。討論理解這個環節,就是為了激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調動全體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自始至終參與教學全過程,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四、指導概括論述,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分組討論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讓各組派代表交流,論述本組的思路與觀點,從而使學生能從具體到一般,從具體到本質,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找到解題的方法,同時還要培養他們用規范的數學語言加以論述,得到一個科學的結論,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維的創造性。
目前大多數中醫院校的西醫診斷學教學通常采用傳統的灌輸模式進行,而且教學內容陳舊,更新緩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較差,無法開發其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考試多以筆試為主,學生感覺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所學知識,使得所學基礎知識在臨床實踐中無法應用。
2提高中醫院校西醫診斷教學質量的對策
2.1轉變觀念,增加學時
中醫診療源自豐富的哲學內涵和人體認識,西醫診療則源于精細的人體解剖學知識,中西醫診斷的共識都源自遠古時代的對人體的基本認識[3]。西醫診斷學是解決中醫院校理論與實踐分離、基礎與臨床脫節等弊端的最佳途徑。因此,有必要加強認識,了解西醫診斷學教學在中醫院校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保證足夠的教學時數;轉變學生觀念,使其充分認識到學習西醫診斷學的重要性。
2.2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西醫診斷學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法,有機結合問題式(PBL)與授課式(LBL)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是培養全面型人才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的一種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種手段,模擬或恢復教學內容情境[4]。LBL教學法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將學生引入問題后激發其積極思考能力,通過自我討論、探究及總結,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知識[5]。PBL教學法則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學習[6]。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礎知識的傳授采用PBL與LBL教學模式進行,臨床實踐中準備典型案例讓學生模擬患者或選擇標準化患者,教師讓學生通過詢問病情、采集病史、書面記錄達到教學目的。學生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參與,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2.3教學與臨床相結合
教學過程別是體格檢查和癥狀學部分應盡最大可能地將書本知識與日常的常見病、多發病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自身患過或接觸過某種疾病的患者,很快會將書本知識與實際認知相結合;講完癥狀及體征后,可選擇常見病例,包括患者病史、實驗室檢查、體格檢查及器械檢查等,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疾病判斷等,不但鞏固了學生的課堂知識,而且鍛煉了其診斷能力。
2.4充分利用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技術是將網絡、多媒體等計算機技術充分結合的綜合教學技術,是理論知識最好的教學形式。具有內容豐富、直觀、高效的優勢,通過多媒體演示視頻、圖片及動畫,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生動,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學習主動性的調動都具有重要意義。課堂上采取教師講解一段后,再播放正確的及錯誤的操作錄像,正常的及異常的體征對比,使學生加深印象。諸如,教師可以將心臟雜音和心臟搏動的動畫、心電圖利用多媒體同步播放,再與其他各類型雜音進行比較,幫助學生加深感性認識,提高教學質量。
2.5建立臨床技能培訓室
1.禮儀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禮儀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禮儀是人類社會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簡單最基本的道德行為規范,它屬于道德體系中社會公德的內容。對個人來講,禮儀是一個人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社會來講,禮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俗的反映,是社會成員素質的縮影?,F在的中學生,將來必將是社會的一員,教育就是為社會筑基,在廣大的中學生中進行禮儀教育,對國民素質的提高,優化社會風氣必將起到推動作用。
2.禮儀教育是自身發展的需要
禮儀教育是教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怎么交往。做一個現代的文明人,必須懂得交往中的一般禮儀。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又在不同程度地彰顯著一個人的素質,而在整體素質的構成中,禮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古代非常重視禮儀教育。小到家庭生活,比如“食不語,寢不言”“席不正,不坐”;大到安身立命,如“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作為一個現代人,如果在社會交往中不懂禮儀,則會被視為沒有文化,沒有教養,說嚴重點,甚至會影響到自己事業的成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3.禮儀教育的問卷調查顯示禮儀
教育的迫切性為了能在中學階段開好禮儀教育的課程,我們“中學生禮儀教育的研究”課題組精心組織編制了《中學生文明禮儀調查問卷》,一共40道題。在高一全年級展開問卷調查,下面是調查結果的部分內容:(1)文明禮儀現狀不容樂觀。例如有70%的學生在課堂上有睡覺、聽音樂、吃零食、玩手機等行為;所有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經常遇到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垃圾、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說話帶臟字等不文明的行為;有40%的學生有過或偶爾有過考試時作弊、抄襲行為;有69%的學生在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不唱國歌;有49%的學生有在上網時發表過攻擊他人或者不文明的言語;有33%的學生有過在墻壁、課桌等公共場所留下涂鴉之作的行為。(2)很多學生不知禮,尤其是對社交禮儀缺少必要的認知;或者懂得禮儀,但因為社會大環境而不能付諸實踐。有53%的學生上下樓梯時,沒有靠右側通行,而是哪邊人少走哪邊;有17%的學生認為個人衛生不屬于禮儀;有30%的學生認為衣著容貌在交際過程中不怎么重要。(3)家庭禮儀教育不到位或者缺失。很多家庭沒有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有63%的學生偶爾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只有40%的學生每天都會主動和父母打招呼。有87%的老師認為當前中學生文明禮儀方面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
二、中學生禮儀教育的可行性
1.禮儀教育是可行的
我國中小學的德育工作事實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德育的內容陳舊,手法老套,學生認可度很低。禮儀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學生走上社會后在人際交往中所必須具備的常識,所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這次調查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歡迎,他們迫切希望能夠盡快地在班上開設禮儀教育的課程。鑒于此,我們課題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加快了《中學生禮儀規范》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以期禮儀教育盡快地進入課堂。從對一些家長的走訪問卷中可以看出,家長對禮儀教育進課堂也是非常歡迎的。從家長的反應中可以看出,學校開設禮儀教育課題,不但可行,而且是迫在眉睫。
2.禮儀教育的形式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