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消毒供應室護理計劃

      消毒供應室護理計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消毒供應室護理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消毒供應室護理計劃

      消毒供應室護理計劃范文第1篇

      關鍵詞:消毒供應室 階段管理 品管圈活動 實踐效果

      品管圈這一概念最早源于日本的質量管理模式,主要是指由相同的、相近的或者是相互補的工作場所的人們能夠自動的或者是自發的組成幾人一圈的致力于改善質量的小團體,并借助集體的全面的活動,按照一定的相關活動程序進行相關的討論,以更好的發現并解決在活動當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從而有效的促進提升該活動的品質,獲得更好的結果[1]。品管圈活動在早期多應用于食品公司、汽車工業以及教育系統當中,近年來,隨著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品管圈開始更多的應用于醫療系統當中,并開始多應用于臨床護理服務當中,以更好的幫助激發護理人員對于護理質量的管理意識,更好的為患者提供相應的服務[2]。醫院消毒供應室在醫院內主要承擔的是相關的消毒滅菌的工作,以為各個科室提供無菌的器材、敷料等相關的醫療用品,因此,消毒供應室的工作服務質量能夠對整個醫療環境以及服務質量安全帶來最直接的影響,也被認為是控制醫院感染的一個重要的科室[3]。現我院開始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消毒供應室管理模式當中,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間消毒供應室的相關的管理資料,于2018年8月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消毒供應室管理工作中,按照是否實施品管圈活動分為對照組(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與觀察組(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對照組處理了678件器具及器械,觀察組處理了702件器具及器械。該科室主要負責整個院內所使用器械、器具以及物品的清洗、消毒以及滅菌的工作,同時負責對一次性物品的驗收、存儲及發放。該科室內共有醫護工作人員10名,男性2名,女性8名,年齡在28~56歲,平均年齡為(34.34±2.98)歲,學歷:本科3名,大專4名,中專3名。

      表1 兩組消毒供應室內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下載原表

      表1 兩組消毒供應室內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表2 兩組積極性評分、工作技巧評分、團隊精神評分及質控管理評分對比     下載原表

      表2 兩組積極性評分、工作技巧評分、團隊精神評分及質控管理評分對比

      表3 兩組消毒供應室醫護人員對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對比[n(%)]     下載原表

      表3 兩組消毒供應室醫護人員對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對比[n(%)]

      1.2 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管理模式,嚴格按照院內的基本管理規定執行[4]。

      1.2.2 觀察組

      在常規管理模式中實施品管圈活動,方法為:

      1.2.2. 1 建立品管圈:

      指派院內1名消毒供應室工作經驗豐富,年限較長的主管護師作為品管圈的圈長,負責對品管圈組織進行策劃、監督與指導,以用于改善品管圈的活動,積極在品管圈活動中發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積極參與其中[5]。

      1.2.2. 2 確定主題:

      對目前我院消毒供應室工作當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原因以及解決方法進行分析,確定本次品管圈的活動主題為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活動以達到提高消毒供應中心消毒、滅菌等管理工作質量的目的,并將此次品管圈的活動姓名定位品管圈。

      1.2.2. 3 分析原因:

      對目前我院消毒供應室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設定好目標,擬制定解決對策[6]。

      1.2.2. 4 制定計劃

      結合調查結果,擬定本次品管圈活動的方法,圈員工作分配、活動周期以及活動的目的等,并將本次品管圈活動的實施步驟、計劃的實施時間、實施情況以及圈員的任務以列表的形式給予展示,供消毒供應室的臨床工作人員閱讀[7]。

      1.2.2. 5 實施計劃:

      (1)加強對消毒供應室內工作人員相關工作的培訓,并加強對各個工作人員崗位職業的培養,規范各個環節的操作,明確各個標準化流程,以確保各個圈員能夠掌握相對應的流程以及規范。(2)按照消毒供應室內的規范及制度對院內需要消毒滅菌的器械及器具進行處理,認真的核查制度,以達到降低處理差錯率的目的[8]。同時需要嚴格的執行消毒供應室內的設備管理制度,并遵守相應的操作流程,還需要做好器械的日常保養以及維護的工作。另外,在對精密儀器進行消毒滅菌操作時需要進行預先的檢測,以確定某些器械部位及零件容易損害,其中對于吸引頭以及顯微器等儀器的清洗需要指派更加專業的人員進行處理,并嚴格按照器械的清洗方法及標準進行操作[9]。(3)在消毒供應室工作期間,堅持回收崗位回收物品時或者交接工作時采用兩聯交接單,并保證操作時簽字,確保回收以及清洗的崗位人員需要進行當面的交接工作,并對物品給予清點,一旦發現與實際情況不符合的情況時需要及時給予與臨床工作人員進行溝通與反饋。在包裝期間需要注意與器械進行核對,并做好標記,注意書寫的字跡規范化,避免出現處理錯誤情況的發生。(4)對消毒供應室工作中每個月的數據以及臨床資料給予收集,并在月底時集中交給品管圈的圈長,由圈長對收集到的數據及資料進行統計與匯總,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召開圈內的會議,并組織圈內的圈員共同探討解決對策[10]。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消毒供應室內不良事件發生率、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評分、工作技巧評分、團隊精神評分、質控管理評分、消毒供應室醫護人員對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的滿意度。

      1.3.1 常見供應室內不良事件的類型包括了下收下送錯誤、清洗不到位、檢查包裝不到位、無菌物品質量問題以及供應不及時等。

      1.3.2對我院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評分、工作技巧評分、團隊精神評分、質控管理評分進行評價,評價量表由我院自制,指派消毒供應室的上級負責人進行評價,每個方面均為10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

      1.3.3采用我院自制的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的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評價,評價的項目包括了儀表文明、服務態度、下收下送、無菌物品質量以及臨床溝通能力,每個方面的滿分為20分,總分為100分,得分在80~100分評為非常滿意,得分在60~79分評為滿意,得分在59分及以下評為不滿意,以非常滿意及滿意之和作為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以P<0.05代表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消毒供應室內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下收下送錯誤、清洗不到位、檢查包裝不到位、無菌物品質量問題以及供應不及時的發生率較低,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積極性評分、工作技巧評分、團隊精神評分及質控管理評分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積極性評分、工作技巧評分、團隊精神評分及質控管理評分均較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消毒供應室醫護人員對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與觀察組消毒供應室醫護人員對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分別為70.00%、100.00%,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消毒供應室醫護人員對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的滿意度較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在目前我國傳統的消毒供應室工作當中存在著諸多的弊端,整體工作質量較差,工作氛圍及環境不佳,也存在著工作人員素質偏差的情況,加之還存在著工作人員之間以及工作人員與臨床人員溝通較差情況的發生,導致消毒供應室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影響整整個醫院內滅菌消毒器械工作的服務質量[11]。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來提高消毒供應室工作質量至關重要。品管圈作為一個在生產過程當中能夠充分發揮員工及團隊之間合作精神,并從實際問題出發給予良好解決的具有較高組織的活動小組[12]。所謂品管圈活動則是通過這個活動小組實施一系列的有計劃性、有組織性的活動以及干預措施,以更好的達到某種目的,在實施品管圈活動期間一方面能夠充分體現出團隊分工合作精神,能夠充分的明確所要獲得目標,另一方面還能夠極大程度的提高工作人員的熱情,積極投入到工作當中[13]。現我院則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我院消毒供應室的管理工作中,以通過發揮團隊精神,促進圈內的各個成員共同參與及努力,獲得更好的管理目標。在實施品管圈活動期間通過建立找出問題、分析問題、設定目標、實施計劃等一系列的措施,不僅有效的打破了各個工作人員之間的隔閡,加強了相互之間的溝通,通過利用引導的方法幫助各個工作人員樹立了良好的工作服務理念,主動發現問題并參與問題的解決,在根本上提高了整個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素質以及基礎技能[14-15]。另外,品管圈活動的實施有利于發揮持續性質量改進的作用,找出工作期間存在的問題之后給予主動的探討及追蹤,并定期給予測評及時刻的管理,提高了消毒供應室內工作人員對于各種醫療器械的掌握能力,以在根本上提高工作質量[16-17]。

      本次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下收下送錯誤、清洗不到位、檢查包裝不到位、無菌物品質量問題以及供應不及時的發生率較低,結果提示消毒供應室管理模式實施品管圈活動后各類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原因是通過品管圈活動的實施能夠發現并找出其中出現的問題,并給予切實的即刻的解決,在根本上提高了消毒供應室的服務質量,從而有效避免了不良事件的發生[18]。另外,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積極性評分、工作技巧評分、團隊精神評分及質控管理評分均較高,結果提示,消毒供應室管理模式實施品管圈活動后能夠確保工作服務質量的持續性改進,同時還能夠明顯的促進并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以及團隊精神,保證消毒供應室內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與以往研究報道基本一致[19]。對照組與觀察組消毒供應室醫護人員對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分別為70.00%、100.00%,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消毒供應室醫護人員對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的滿意度較高,結果提示,消毒供應室管理模式實施品管圈活動后不僅可提高服務工作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能夠加強工作人員的溝通與交流,拉近了工作人員之間的距離,提高工作人員的滿意度[20]。由此可見,消毒供應室管理模式實施品管圈活動不僅可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以及服務質量,同時還能夠明顯的提高院內各個器械、器具及用品的質量,為下一次再次推行品管圈活動提供基礎。

      綜上所述,消毒供應室管理模式實施品管圈活動后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各個方面管理質量較高,消毒供應室醫護人員對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的滿意度也較高,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不斷的深入研究,更加的保證消毒供應室的工作順利進行,以取得更好的作用效果,更加顯著的改善消毒供應室的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群香.品管圈活動對降低神經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率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20):2854-2856.

      [2]饒斌.開展品管圈活動降低消毒供應中心器械返洗率的效果觀察[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9):260-263.

      [3]王春娥,陳清山,劉愛玲,等.階段管理模式在品管圈活動中的實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33):2609-2612.

      [4]李劍,苑玉霞.品管圈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5,(28):278-279.

      [5]矯冬梅.品管圈(QCC)助力護理質量改進[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9):218-219.

      [6]王春娥,劉愛玲,葛建云,等.醫院品管圈階段管理模式的工作方法與效果[J].中國醫院,2016,20(12):23-25.

      [7]康宜琴,顧鈺,范海燕,等.品管圈在手術室與供應室一體化模式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5,41(10):1239-1240.

      [8]劉琨.品管圈在消毒供應中心器械清洗質量改進中的應用[J].醫藥與保健,2015,15(7):166-167.

      [9]鄧明瓊.品管圈活動對藏區醫院消毒供應室滅菌質量的改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8):105-107.

      [10]保建芳,何東平,江國芳,等.品管圈在腔鏡器械清洗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9):2148-2150.

      [11]吳厚淑,袁茜.品管圈活動在護理領域中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9,4(5):188-189.

      [12]謝齊珍.一次性無菌物品發放管理中品管圈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9):172-173.

      [13]高麗,姬萍.品管圈對消毒供應中心管理中供應物品質量及臨床滿意度的影響[J].醫療衛生管理,2018(11):190-191.

      [14]何惠燕,吳雪花,黃鳳玉,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一次性無菌物品發放錯誤率中的應用[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9,24(4):408-409.

      [15]李杰芹.護理質量控制護理在消毒供應室無菌物品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9):177-178.

      [16]馬曉娜,張國晶,李曉輝.細節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對滿意度和護理質量的臨床評價[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34):380-381.

      [17]吳妮娜,何建云.細節管理融入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的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36):158-160.

      [18]康宜琴,顧鈺,范海燕,等.品管圈在手術室與供應室一體化模式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5,41(10):1239-1240.

      消毒供應室護理計劃范文第2篇

      關鍵詞:消毒供應中心;前瞻性護理;應用;效果

      在醫院感染控制的過程中,消毒供應中心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消毒供應中心的技術性、科學性以及操作性均很強,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者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患者的生命安危以及醫療護理質量[1]。在消毒供應中心護理工作中,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管理理念包括PDCA循環應用、“五常法”、人力資源管理、“三化字”以及創建網絡信息一體化等[2]。本研究選取本院9名消毒供應中心職工,對9名工作者服務滿意度實施問卷抽查,現做如下詳細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的9名消毒供應中心的職工,所有職工性別均為女性,職工年齡為21歲~51歲,9名職工中,技術工人6名,主管護師2名,護士1名,9名職工的文化程度為:3人高中,5人中專,1人大專。9名職工的工作年限為1年~6年。

      1.2 護理方法

      在消毒供應中心護理工作中,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管理理念包括PDCA循環應用、“五常法”、人力資源管理“三化字”以及創建網絡信息一體化等。

      1.2.1 “五常法”

      “五常法”包括整頓、清潔、自律、組織以及規范。首先,要建立健全護理管理體系,實施人文管理和科學管理,盡最大可能實現人人管理,明確每一名職工的職責,對其執業行為進行規范,將QCC活動作為平臺,培養護理人員服務質量的意識,降低缺陷和失誤的發生。同時,實施績效考核,對上進和積極職工進行激勵,鼓勵職工提供主動式服務,從本質上提升滿意度,將投訴率降低甚至避免。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過程中運用五常法,能夠從本質上對職工工作方法進行改進,使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1.2.2 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是指嚴格根據消毒供應中心具體流程和管理需要來對職工進行管理,在分配工作的過程中,職工必須要對承擔發放、儲存、檢查包裝、消毒、滅菌、清洗、回收等各項工作,明確護理人員的職責,彈性調配和團結協作,提升護理人員工作效率,為無菌物品質量提供保障,充分利用人力資源。

      1.2.3 PDCA循環應用

      PDCA循環是一種科學程序,包括處理、檢查、實施、計劃,其中A為處理,C為檢查,D為實施,P為計劃,消毒供應中心中質量管理必須要遵循PDCA循環[3]。通過使管理機制和循環激勵透明,對計劃進行認真落實,對標準進行嚴格執行,并且加大對于薄弱環節和難點檢查的強度,使護理人員能夠對自身職責進行認真和自覺履行。對獎勵和懲罰制度進行嚴格落實,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參與性以及主動性,同時,對醫院感染管理質檢員以及質控員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其水平和能力。堅持以點帶面,持續改進質量,提升護理工作整體的質量。

      1.2.4 “三化字”

      “三化字”是指程序化操作、制度化管理以及規范化陳設。嚴格遵循我國衛生行業標準開展具有規范化的管理工作,對實際情況進行有機結合。同時,制定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根據流程和操作進行管理,對管理監督機制和體系進行追溯,將護理質量考核的標準進行增進,為患者安全以及醫療護理質量提供保障[4]。

      1.2.5 及時記錄

      對供應中心物流的各個環節和工作進行認真、及時的記錄,建立健全追溯機制,控制好物品流程,對護理人員職責進行明確,以便從本質上提升消毒供應中心管理水平以及工作效率。

      1.3 護理觀察指標

      在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理念前以及以后,選取出100個物品,詳細記錄其防范合格率、滅菌、包裝以及洗滌。與此同時,對于本院9名消毒供應中心服務滿意度實施問卷抽查,并且分析調查的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實施分析、收集和處理,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兩組數據對比,差異統計學意義顯著(P

      2. 結果

      2.1 前瞻性護理應用前后效果比較

      在運用前瞻性護理前,100個物品中,87個物品洗滌合格,合格率為87%;包裝合格的物品數量為80,合格率為80%;滅菌合格的物品有75個,合格率為75%;發放合格的物品有80個,發放合格率為80%。在運用前瞻性護理后,發放合格的物品為100個,合格率為100%;滅菌合格的物品為100個,合格率為100%;包裝合格的物品為100個,合格率為100%;洗滌合格的物品為99個,合格率為99%。兩組比較,差異統計學意義顯著(P

      表1 前瞻性護理運用前后效果比較

      2.2 服務滿意度結果

      問卷抽查結果表明,在運用前瞻性護理之前,護理服務人員滿意度比例是90.5%,在運用前瞻性護理以后,服務滿意度所占比例是98%。對比兩組結果,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中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理念,適宜性很強,通過對質量組織管理機制管理進行充分運用,能夠達到相關檢查標準[5]。當前,本院的根據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的理念,對于本院的物品、器具、器械實施集中、統一的專業化管理和規范化管理。

      本研究結果表明,運用前瞻性護理前,物品洗滌合格率為87%,物品包裝合格率為80%,滅菌合格率為75%,發放合格率為80%。在運用前瞻性護理后,發放合格率為100%,滅菌合格率為100%,包裝合格率為100%。在運用前瞻性護理之前,護理服務人員滿意度比例是90.5%,在運用前瞻性護理以后,服務滿意度所占比例是98%。對比兩組結果,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消毒供應中心是重要的科室和部門,必須要結合消毒供應中心的特征,建立起完善的工作系統,各個工作環節的質量中均存在密切的關聯。通過運用前瞻性護理管理理念,將患者作為中心,將服務臨床作為宗旨,實施具有科學化的管理措施。持續改進質量,保證供應物品以及各個環節質量,避免發生護理缺陷,從本質上將醫院感染發生的概率降低,提升服務意識以及專業水平,將優質護理服務內涵進行擴展,切實了解患者需求,為臨床和患者提供服務,保證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周紅芳. 細節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 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18-19.

      [2]呂勇娟,李杏,吳娟,張志蘭,蘇冰蓮. 品管圈活動在提升臨床科室對消毒供應中心滿意度中的作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05:4-6.

      [3]蘇晶靜. 探討供應室護理質量控制對降低院內感染的可行性[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1:224-225.

      消毒供應室護理計劃范文第3篇

      文章編號:1003-1383(2012)06-0893-03 中圖分類號:R 472.1 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59

      臨床實習是護生通過實踐教學,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的重要環節。供應室負責醫院各科室重復使用的醫療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儲存以及無菌物品供應的重要任務,是醫院感染控制的關鍵部門,也是護生實習的特殊場所。但由于護生年紀小、實習目的不明確,供應室相關理論和專業技術知識缺乏等問題,影響護生的順利實習,因此,嚴格加強帶教管理是帶教工作的重點。

      實習生及其存在問題

      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室實習的護生有78人,中專生76人,大專生2人,年齡在18~19周歲,其中有1名男生,其余均為女生。大部分護生對供應室感到陌生;基礎知識水平偏低和缺乏學習主動性(部分護生未上完理論課程便進入實習);組織紀律性較差,缺乏工作責任心;不注重職業形象,自我防護意識不強;心理素質差,自信心不足[1];每天從事下收下送的重體力勞動等。上述因素導致護生對供應室實習不感興趣,缺乏工作熱情,存在應付實習的心理,不能很好地完成實習任務。

      帶教管理方法

      針對存在問題,為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使護生較好地完成實習任務,科室根據護理部教學計劃及護生實綱要求,科學、合理地制定本科室教學工作計劃,取得了較為滿意的帶教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1.指定一名教學管理員 科室安排一名教學管理員,協助護士長做好供應室教學管理工作。要求有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溝通能力強,有高度責任心和教學熱情,愛崗敬業,具有中專以上學歷,護師以上職稱的護理人員擔任教學管理員。其職責是全面負責教學管理工作,制定護生的實習計劃,對每批護生均進行專科理論授課以及理論與操作的培訓和考核,平時多了解教學進展程度,對帶教老師的工作給予指導,轉科前組織帶教老師和護生召開評教評學會議,會同帶教老師一起,根據理論、技能考試成績及護生平時的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完善教學記錄本及護生鑒定,護生全部實習結束參加護理部組織的評學會議,評選年優秀實習生,并傳達會議精神等。

      2.制定帶教計劃 護士長和教學管理員根據護理部教學工作計劃及護生實綱要求,結合供應室專業特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帶教計劃。

      (1)第一天,由護士長安排帶教老師,并對其進行崗前培訓,介紹供應室的設置及工作環境與布局,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和無菌物品存放區各區域之間的特點及規范要求,工作流程,供應室護理工作的特點,各班職責及工作制度,要求實習生按醫院及科室的規章制度、組織紀律、規范的禮儀、團結協作精神、服務態度,特別強調工作期間做好職業防護措施,防止發生意外,如銳器傷等,各項工作均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供應室實習相對臨床壓力稍小,讓護生盡快進入角色,能輕松、愉快地完成實習任務。

      (2)第二天,掌握回收服務流程,器械的分類及手工清洗流程,多酶清洗液的配制濃度及所需溫度和浸泡時間,下收車的清潔消毒及消毒液的配制,各類物品的消毒方法、時間和溫度等。

      (3)第三天,熟悉常用醫療器械的名稱、性能及用途,掌握其檢查與保養方法,熟悉常用包裝材料的名稱,常用器械包的裝配及打包方法、要領,包內、包外化學指示卡的放置要求,會判斷何為滅菌合格的滅菌包等。

      (4)第四天,了解蒸汽發生器工作的原理及高壓滅菌器滅菌原理,熟悉BD測試的意義、溫度、時間和壓力,掌握滅菌物品的裝載要求,各種物品滅菌所需的溫度、時間及壓力范圍,掌握滅菌效能監測:物理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等方面的知識。在這期間加強自我防護,防止燙傷。

      (5)第五天,掌握無菌物品存放區內無菌物品的存放及溫度與濕度的要求,無菌物品的有效期及發放原則。掌握下送工作流程,禮貌用語及交接方法。

      (6)第六天,進行考核,分為理論考試和技術操作考試兩種,主要考察護生在這1周的學習收獲情況。理論考試內容包括:供應室的布局劃區,清洗、消毒、滅菌的定義,紫外線消毒的使用方法,包裝材料的要求,洗手和使用手消的指征,特殊感染性疾病器械包的處理方法,無菌物品標準生產的7個流程,無菌物品發放原則等。技術操作有一般洗手法、穿脫隔離衣等,根據兩種考試成績和平時的工作能力表現進行綜合評定。

      3.一對一、專人專帶 帶教老師一對一、專人專帶的帶教方法,根據每天帶教計劃進行。帶教老師一邊示范操作一邊講解理論,進而訓練護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并將需要掌握的知識,即考試的內容融會于工作中,如在發放無菌物品時,講解無菌物品的發放原則:先進先出,嚴禁發放過期的無菌物品等,以加深護生的記憶力。

      實習效果

      1.順利完成實習計劃,滿意度明顯提高 通過每天一個計劃的實施,一對一 、專人專帶的實習帶教,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護生快速掌握了消毒供應專業知識,圓滿完成實習任務。實習結束,根據帶教老師的專業理論和技能、工作態度和責任心、帶教能力等方面進行滿意度調查,2011年到2012年在供應室實習的78名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為97%。

      2.激發護生對供應室的工作熱情 護生通過盡快地熟悉供應室環境,使陌生感得以消除,盡早進入工作狀態。在工作中給予護生肯定,給予鼓勵和表揚,以增強護生的自信心及工作的熱情。老師在平時的帶教工作中,不但講解規范的操作流程,還將未按規范要求操作帶來的嚴重后果的案例告知護生,使其認識到供應室工作與醫療護理質量息息相關,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增強護生工作的責任心,讓護生對供應室的實習有了更深的認識。

      3.提高老師帶教水平和業務素質 帶教老師的工作作風、職業素質、道德修養、專業理論知識、工作經驗、工作態度對護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必須自覺地學習新技術、新理論、新業務、新方法,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帶教能力,從而也提高了帶教老師的個人綜合素質。

      4.教學管理得到加強 護士長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帶教情況,了解護生對供應室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在評教評學會議中,了解護生在供應室實習期間對老師帶教方法的意見或建議,從而不斷地修改、完善帶教計劃,不但促進了帶教水平,同時又提高了帶教質量。

      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帶教計劃,根據計劃一步步實施,護生不但圓滿完成實習計劃,同時也增強了動手的能力和工作責任心,還提高了帶教老師的帶教水平和自身綜合素質,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達97%。

      參考文獻

      消毒供應室護理計劃范文第4篇

      【關鍵詞】消毒隔離技術管理;手術室;護理觀察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226-02

      手術室消毒隔離技術管理直接影響著手術室護理質量,因此加強手術室消毒隔離技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1]。實踐證明,護理觀察在手術室消毒隔離技術管理中的應用能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同時能給予相應的改進措施。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在2011年――2012年我院將護理觀察用于手術室消毒隔離技術管理管理中,以手術室醫生和護士為觀察對象,將手術室環境、無菌操作技術、手術器具消毒滅菌作為觀察內容,定期對護理觀察的相關結果進行分析和評估。

      1.2方法①制定完善的制度:在手術室護理中成立質量控制觀察小組,按照當前實行的手術室護理手冊、消毒管理辦法等內容確定護理觀察的內容,制定消毒隔離工作標準,然后將制定好的材料發給觀察員,讓他們以此作為學習監督的參考。②制定計劃。制定出10周的計劃,對手術室護士長、護士、手術科主任、醫生進行觀察訓練,以觀察結果為依據來改善手術室的消毒隔離技術。首先,要選定觀察人,一般選擇2名,1名護士和1名醫生,護士負責指出手術消毒隔離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醫生負責加強與手術科室人員溝通,對手術中無菌操作技術進行明確。其次,要進行觀察,主要的觀察對象為手術室的護士和醫生,觀察醫生在手術區內對主導醫生的每一個動作和步驟進行觀察,看他是否正確程序進行手術。觀察護士在手術之前要對手術室的環境情況進行檢查,記錄存在的問題,在手術過程中對護士的配合度詳細記錄。觀察人員在手術區內集中注意力觀察0.5-1h,觀察完成之后觀察員要將結果反饋給護士長和手術科主任。如果需要對部分問題單獨交流看法可以采取一對一的模式進行。③修訂計劃。在觀察結束之后,在手術科室主任以及護士長的指導下,對觀察到的問題集中討論,同時修訂工作計劃。不同崗位的負責人應該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明確修訂時間表,確定在哪些工作中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作為觀察小組則需要定期對工作計劃的修訂進行回顧,促進觀察的有效性。

      1.3收集資料總結在完成整個觀察訓練之后,需要用護理觀察的方法繼續搜集資料,及時進行總結,吸取好的經驗,不斷提高消毒隔離技術的管理水平。

      2結果

      通過2011年――2012年護理觀察在手術室消毒隔離技術管理中的應用情況,發現在手術室消毒隔離技術管理中主要的問題在于手術室環境、無菌操作技術和手術器具消毒滅菌等三個方面。在管理中涉及到的問題有八十多個,其中部分問題反復出現,如無菌操作技術不達標、手術器具消毒不合格等。通過觀察結果共修訂了35項計劃,對八十多個問題進行改進,實現了對整個消毒隔離操作過程的持續性控制。在2012年最后一個觀察周期中,手術消毒隔離操作中的問題有了明顯的下降,只占到2011年開始實施時期的五分之一。

      3討論

      手術室消毒隔離技術對手術效果的影響較大,消毒隔離技術管理是確保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前提,消毒隔離技術管理不到位會引發手術感染,增加手術的風險,影響患者治療,甚至造成患者死亡[2-3]。因為手術室消毒隔離技術管理中需要控制的因素較多,所以管理難度較高,以護理實踐經驗來說,主要的難點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手術室工作環境。手術室工作環境質量對手術的影響較大,所以對環境的要求較高,除了保持一般意義上的潔凈之外,還需要達到生物潔凈標準,但是每日進出手術室的人員較多、流動性大,人員皮膚、衣、帽、鞋等物品對手術室環境的影響較大,增加了管理的難度。所以要定期對手術室進行清潔消毒,紫外線殺毒,每臺手術完成之后,間隔1h作為清潔時間。醫護人員進入手術室要穿戴無菌衣帽,做好防護措施。第二,手術器具消毒滅菌。手術中使用的器具種類較多,供應室需要的人員也比較多,很難對每一個人的清洗、打包、消毒滅菌等環節進行監控。作為手術供應室護理人員,要嚴格按照正確步驟進行器具的清洗、打包、消毒滅菌。在手術室應用中,護士要做好配合工作,傳遞器具要準確,避免手術器具在傳遞過程中被污染。第三,無菌操作技術。無菌操作技術在手術室中經常應用,但是因為每一個醫療工作者對自身要求不同,加上帶教差異,因此完全按照無菌操作標準進行難度較大。醫護人員要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標準,洗手工作要徹底,注重個人衛生。

      在手術室消毒隔離技術管理中應用護理觀察是一種有效提高手術是消毒隔離技術管理水平的方式。其具有以下優勢:第一,明確了消毒隔離技術管理的目標,確定了相關的標準,鼓勵相關人員的積極參與。第二,實現了信息的及時傳遞,能及時將消毒隔離技術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反饋,保證了管理控制的實效性。第三,護理觀察標準和制度的細化,使得消毒隔離技術管理能保持客觀性,對每個人的活動進行準確評價。第四,在護理觀察中不僅提出了問題,而且對問題的原因、責任人進行了明確,指明了改如何改進。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消毒隔離技術管理中應用護理觀察能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能對消毒隔離技術操作中的問題及時發現,給予指導性的改正措施,提升了護理質量,保證了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陳玉榮,劉占芬.手術室消毒隔離的管理措施和辦法[J].黑龍江醫學,2010,12(10):789-790.

      消毒供應室護理計劃范文第5篇

      [關鍵詞] 6Sigma管理模式;手術室一體化;器械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 R61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10(a)-0150-02

      隨著醫院感染管理的加強,手術器械的清洗、消毒和滅菌隨之有了更高的要求,手術室與供應室一體化器械管理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1]。目前,手術室器械管理也由傳統的器械管理模式向手術室與供應室手術器械一體化管理模式轉變[2]。我院于2009年12月在手術室與供應室手術器械一體化管理中運用6Sigma管理模式,手術器械管理質量明顯提高,手術室護理管理得到改進,現將6Sigma管理模式在手術室器械管理中的應用報道如下:

      1 設備與方法

      1.1 設備配置

      根據醫院感染控制的要求,供應室購置全自動器械清洗機、超聲機、干燥設備等,全自動手術器械清洗機(DS500),由意大利Steelco公司提供,可以對各種手術器械進行完整的清洗、消毒和干燥。手術室購置超聲機(PRD-S-49DHT,深圳市普瑞登有限公司生產)、專用不銹鋼自動感應洗手池、空氣消毒機、不銹鋼手術包傳遞雙通柜、不銹鋼器械柜等。

      1.2 管理方法

      護理管理模式采用擴展整合六西格瑪管理系統-6Sigma管理模式,具體分定義、評估、分析、改進、控制5個步驟管理。①定義(明確問題,define):定義階段主要是明確問題、目標和流程。由護理部主任負責6Sigma管理,組成6Sigma管理小組,經過6Sigma知識系統的培訓,針對如何提高護理管理質量制訂目標,通過6Sigma管理改進的流程進行質控。②評估(明確問題,measure):評估階段主要是分析問題的原因,借助關鍵數據縮小問題的范圍,找到導致問題產生的關鍵原因,從而明確問題的核心[3]。對手術器械管理過程準確評估,對手術器械數量、無菌包合格率以及耗損率等指標進行核對,進行分析討論,尋找需要解決的問題。③分析(確認問題,analyze)通過采用邏輯分析法、觀察法、訪談法等方法,對已評估出來的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進一步分析,確認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根據改進前的操作流程,列出影響手術器械管理的相關因素,如手術室護理人員防護意識差、人力成本高等,制訂下階段目標。④改進(實施改進,improve):實施擬訂的改進方案,通過討論并多方面征求意見實施6Sigma改進,可以對原有流程進行局部的改進,挑選出最理想的改進方案[4-5]。對手術器械清洗流程進行改進,將供應室護理人員重新調配分工,合理分解手術室器械高峰時的工作量,做到人性化管理。啟用供應中心信息系統管理,實現消毒供應室各環節的無縫管理,執行消毒物品的追溯制度,對消毒物品的有效期以及滅菌質量進行數據跟蹤與檢測,保證消毒物品的滅菌質量。⑤控制(控制標準,control):根據改進方案中預先確定的控制標準,在改進過程中,及時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使改進過程不至于偏離預先確定的軌道,發生較大的失誤。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修訂操作流程,明確護理人員職責,加強監督機制及環節控制,做到質量持續改進,保證手術器械質量的達標[6]。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1.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改進前后銳器損傷發生率、無菌物品合格率、物品包裝合格率比較

      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后物品包裝合格率、無菌物品合格率、銳器傷發生率顯著低于改進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1。

      2.2 改進前后器械遺失損耗量、更換頻次以及醫生滿意度比較

      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后護士責任意識增強,器械遺失損耗量、更換頻次以及醫生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6Sigma管理又稱“六西格瑪管理”是一個追求世界級水平的質量評價過程,不僅為企業提供必須的管理工具和操作技巧,更為企業培養具備組織能力、激勵能力、項目管理技術和數理統計診斷能力的領導者[7-8]。近年來已經引起醫療質量管理的高度重視,建立手術室管理制度,制訂培訓計劃和管理流程,嚴格執行器械回收、清洗、保養、滅菌、發送操作規程,合理配置設備和人員,對降低手術室護士勞動強度,保證器械清洗質量以及加強手術器械的管理具有重要意義[9]。袁小玲等[10]報道,在手術室器械處理中,消毒供應室一體化管理可以明顯提高護理管理質量,提高護理效果。為完善和提高手術室器械管理,我院自2009年12月實現手術室、供應室一體化,并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取代傳統的護理管理模式,在手術器械管理中完善和改進各項目標和措施,調查結果顯示6Sigma護理管理模式改進后手術室器械更換頻次、遺失損耗量、銳器傷發生率顯著低于改進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醫生滿意度達(99.77±1.26)%,滿意度明顯提高,護士責任意識增強,充分調動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6Sigma護理管理模式改進后物品包裝合格率、無菌包合格率分別為(99.91±0.98)%、(99.42±1.58)%,與改進前相比較,合格率明顯提高(均P < 0.05),管理效率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通過手術室與供應室一體化的運作,可以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確保了手術器械的清洗質量,降低了院內感染的發生率,使手術室的護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環,明顯提高了手術室護士工作效率,是加強手術器械管理的一種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值得臨床借鑒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先鋒,魏先,秦超,等.手術室與供應室清洗器械一體化管理體會[J].護理學報 ,2006,13(8):85-86.

      [2] Kurt V.清洗、消毒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6,5(1):95-96.

      [3] 徐宇紅,戴小明,李小娜.6Sigma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與消毒供應中心一體化手術器械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13(10):927-929.

      [4] 錢黎明,錢倩健,王雪暉.手術室與供應室一體化運作的探討[J].上海護理,2003,3(2):54-55.

      [5] 周曉麗,謝自茂,曾維渝.手術室與供應室一體化運作初探[J].華西醫學,2006,21(1):155.

      [6] 黃建昭.臨床婦科腹腔鏡診學[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2:10-13.

      [7] 路文.淺談細節管理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J].臨床護理雜志,2008,7(2):75-76.

      [8] 黃波,何玲,周毅,等.可再生使用醫療器械清洗時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1):59-60.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国产99在线|亚洲| 成人亚洲国产va天堂|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ⅴ|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日韩高清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天堂|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中文字幕第一页亚洲|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性xxxx黑人与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亚洲黄色一级毛片|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精品久久亚洲一级α| 亚洲人色婷婷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