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職業道德規范心得體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曾說過: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他以自己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以好的思想觀念為指導,注意行為規范,并以長久的堅持使之形成習慣,對于人的一生有著多大的影響!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以之來促使自己養成一些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從而走向成功。
我想應該從幾個方面做起:
一:要有高漲的工作熱情:許許多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成功取決于積極主動的心態。而教師的積極情緒、主動心態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種內驅力,能促使我們積極向上,不斷進取。不僅如此,教師的良好心態還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最終達成教育教學目標,并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如果教師做事懶散,處世消極,那么,勢必會使祖國的花朵耷拉著腦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壯成長。
二:要養成寬容公正的愛心,這是教師對待學生的核心原則。教師必須學會寬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所面對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孩子呢?嚴是一種愛,寬容也是一種愛。寬容是一種信任,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仁慈。它能溫暖、滋潤學生的心田,開啟學生的心靈,給學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師還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接受所有的學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注意時時處處在細節中體現出公正的意識。
三:無私奉獻,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奉獻是世世代代進步人類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質、道德行為、道德境界。一名教師應該對學生無私奉獻。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正確處理與自己直接服務對象學生之間關系的準則,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育愛,作為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其內涵極為豐富,既包括要求教師精心熱愛學生,又包括要求教師精心教育學生。
一、要有高漲的工作熱情。
許許多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成功取決于積極主動的心態。而教師的積極情緒、主動心態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種內驅力,能促使我們積極向上,不斷進取。不僅如此,教師的良好心態還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最終達成教育教學目標,并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如果教師做事懶散,處世消極,那么,勢必會使祖國的花朵耷拉著腦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壯成長。
二、要養成寬容公正的愛心.
這是教師對待學生的核心原則。教師必須學會寬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所面對的是孩子呢?嚴是一種愛,寬容也是一種愛。寬容是一種信任,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仁慈。它能溫暖滋潤學生的心田,開啟學生的心靈,給學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師還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接受所有的學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注意時時處處在細節中體現出公正的意識。
三、無私奉獻,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一名教師應該對學生無私奉獻。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正確處理與自己直接服務對象學生之間關系的準則,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育愛,作為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其內涵極為豐富,既包括要求教師精心熱愛學生,又包括要求教師精心教育學生。
四、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教師不是神,愛情婚姻、子女家庭、經濟收入、名譽地位等種種人生瑣事必然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當心情不好時,很容易將內心的煩躁投射到學生身上,語言不檢點,甚至動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學生感到緊張、委屈、怨恨,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造成學生對社會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準則,干工作要求具備起碼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如果說對教師有什么特別的要求,我認為,比“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更重要,還是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價值和意義的深刻認識和堅定信念,這是21世紀教師素質的最重要的方面。在個人和社會之間,體制和人性之間,國情和人情之間,傳統和現代之間尋找一種張力,教師就會用自己柔弱的雙肩盡量抵擋一下來自四面八方的擠壓,給學生騰出盡量多一點的自由空間和時間,讓每一位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教師必須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社會和歷史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自覺維護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廉潔從教、精心育人、團結協作、勇于創新。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形成互相尊重、互相愛護、善于交流、及時溝通的氛圍,也是保持教師心理健康的必要環境。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教師職業道德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億萬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有人把教師比作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對教師的崇高評價和美好贊譽。世人給教師帶上了如此美麗的“花環”,我們更應當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為這頂“花環”增添光彩。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是要熱愛教育事業,只有充滿了對教師職業的無限熱愛,才會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熱愛學生。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覺到教師的溫暖,產生愉快的情緒,激發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別人對他的希望,集體對他的信任,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師要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視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自己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印象,言傳身教比單純說教有效百倍;另外,教師還應具備刻苦鉆研,嚴謹治學的態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的進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鮮知識來充實自己,以適應時展需要。在市場經濟、影視文化、網絡浪潮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經常的讀書學習。學校是讀書的場所,是書籍的王國,真正的教師必定是一個讀書愛好者。教師的讀書習慣會影響學生。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于教師。不管教師讀書難的理由有千萬條,但每個教師自己應該清楚,作為教師,必須要堅持讀書。
有人說快樂是一種選擇,有的人快樂,有的人痛苦,在于一念之差。教師職業給我們帶來的體驗是苦是樂呢?這就必須考察這一行業在物質和精神上給廣大教師帶來的滿足程度。從物質收入角度看,在我國,目前這一職業尚不盡人意,工資在總體上處于中、低收入之間。當然我們也看到,教師的待遇正在不斷改善。近幾年來,隨著教師工資收入、政治地位、社會地位的提高,職業穩定性的優勢愈顯突出,“清貧”不再是教師的代名詞。從精神滿足這一角度看,教師職業具有明顯的優勢,職業生活的情感性在當今利來利往的商品社會中已成為教師行當的另一大優勢。教師職業有其苦,但更多的是樂:機智應變,巧引善導之樂;啟愚化頑,學子轉化之樂;弟子情操,慰師謝教之樂;桃李八方,來鴻千里之樂……我們當教師的,不僅僅在奉獻,在孩子們中間,我們同樣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親眼看到學生一天天茁壯成長,就會由衷高興,產生一種強烈的幸福感,這種職業的成就感是其他職業無法比擬的。
新規范內容更充實,具有時代特色。
一、愛國守法
作為教師首先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要擁護四項基本原則,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不得有違背四項基本原則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言行。要宣傳普及科學知識,不宣揚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說,不參與xx活動。
二、愛崗敬業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工作的“園丁”,我想這是人們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偉大和無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只有充滿了對教師職業的無限熱愛,才會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 “愛崗敬業”往往被輕易地擲在文稿的開頭,但它的背后卻是一路艱辛。作為一線老師,我欣喜于教師待遇的提高,可是,我也感到肩上擔子的沉重。尤其是在連續上完幾節課和幾個興趣小組,在教學工作和參賽活動忙得不可開交時,那種身心疲憊之感讓我時常感到煩躁苦悶。我問自己:“我努力了嗎?”“努力了”。“我盡職了嗎?”“盡職了。”可我為什么感到煩惱?感到累?在不斷地摸索和實踐中,我找到了答案:有時候被重復繁雜的事情磨練得缺少了激情,缺少了對愛崗敬業的深層領悟。每當我看到別人一聽說我是老師時露出的羨慕目光;每當我看到那些高等院校的學生為競爭教師這一職業而努力拼搏時,我覺得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的職業,那些寒窗苦讀的畢業學子,他們的學問不如我們嗎?如果沒有與時俱進的態度,我們又憑什么站在那育人的講臺之上?有壓力才有動力,有競爭才有拼搏。教師教育的對象是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工作何等神圣,豈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所以對于工作首先要珍惜,其次要熱愛,與其把它當作為生計而奔波的飯碗,不如把它當作人生價值的體現去為之奮斗,那樣,工作將會其樂無窮。所以從教十年來,我無怨無悔,滿腔熱忱對待自己的工作,環境幾經變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做一名好教師的追求始終沒有變。
一、加強學習,統一思想
組織前體教師學習文件,掌握學習活動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和十七大理論為指導,通過師德教育活動,進一步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嚴于律己,奉獻愛心,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促進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規范教育教學行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以淵博的學識培養人。向全社會展示人民教師良好形象,用教師自己的行為和作為來營造全社會良好的尊師重教氛圍。
二、圍繞活動重點,開展工作
1、以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引導教師樹立強烈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四心”:關愛學生誠心,了解學生細心,教育學生耐心,服務學生熱心。牢記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努力在平靜之中灑熱情,平凡之中求不凡,平常之中樹責任。
2、引導廣大教師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廉潔意識和責任意識,倡導教師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強烈的敬業精神,在學校中掀起人人爭當人民滿意的教師,個個勇創教育佳績的熱潮。
3、注重培育、樹立教師身邊的先進典型,實事求是地挖掘整理師德模范的感人故事和先進事跡,使師德模范貼近教師、感染教師、引導教師。加強自我修養,不斷強化為人師表意識。
4、寫心得體會。教師通過學習后,每位教師都結合實際認真撰寫了師德教育體育和班主任格言。,在不斷的感悟中提升師德修養。
5、師德建設學習以自學為主,重在自修。
學校組織學習師德建設文件、領導講話和師德先進事跡材料。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中國師德手冊》和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自覺參加師德教育活動的積極性。
6、開展師德教育討論、交流活動
結合實際,針對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開展討論:研討加強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師德規范、當前違背教師職業道德的表現及解決的措施、提高師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建立師德教育的長效機制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