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銀行年度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歲月不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雖然我老是覺得累,可是時間老人卻總也不覺得累,每天自我陶醉地嘀嘀噠噠跑個不停!回首這一年,頗有感慨——我完完整整的為商行服務了一年,商行也給了我別人羨慕不已的報酬——幸福!增加工作成果——你做了別人沒有做的
從正常班到倒班,我踏踏實實地做,用心地體會,感悟最深的就是“端正態度,遵守行紀行規;尊敬領導,服從安排;團結同事,虛心求教;明確目標,腳踏實地”。
一年的工作實踐,深深地體會到“臨柜工作是銀行第一形象”的含義。我們的形象直接影響到客戶對我行的第一印象,關系到能否留下客戶,更關系到能否能留住客戶。這要求我們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要求我們必須切實堅持臨柜工作的服務宗旨“熱情周到,耐心細致,為客戶辦好每一筆業務,讓客戶滿意”。
一年的工作使我深刻體會到業務知識欠缺的嚴重性。這促使我又學習了更多的新東西,使自己的業務知識更具全面性。雖然我們新增了不少業務,但是要想保證我行的不斷壯大(即使僅為了保證我們的優厚待遇),只有不斷地新增業務。這就要求我必須吸收新的知識才能順利開展工作,才能跟上我行的步伐。
要做一名合格臨柜人員,光有全面的業務知識不夠,還需要配合主動、熱情、耐心的服務。我們工作中的主性首先是要做到經理要求我們的“主動和客戶打招呼、交流”。我隨時主動向部分客戶介紹我行的業務信息、新產品。
工作態度好了,業務知識跟上了,還需要良好的工作氛圍。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最主要是團結同事。團結同事不是吃吃喝喝,也不是不拌嘴,而是要理解、尊重。虛心請教,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大家才能同心協力,才能融洽相處。通過這一年的認真工作,使我自身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一,增加了對工作的熱情度與自豪感,尤其是處理完棘手的業務問題與刁難的客戶時。第二,提高了自身素質,臨柜工作使我理解到人的一生就是存“知識、經驗、修養”,存的越多利息就越高,日益積累,,回報自然提高。第三,提升了人際交流能力,通過與不同客戶交流,見識、膽識、才識增加了,溝通能力曾強了,人際關系處理的越來越好。
增加一點你的想法——讓工作能發揮你的知識優勢
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使我更加喜愛這份工作,增加了我的壓力,更增加了我的動力。
我在學習和工作中逐步成長、成熟,但我清楚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需待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技能素質、綜合素質。新的一年,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
1、自覺加強學習,學習業務理論,學習業務實踐,學習身邊的同事,全方面提高自己。
2、腳踏實地做更多工作,提高工作主動性,不怕份外事,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點滴實踐中完善提高自己。
(訊)易觀智庫聯合多米音樂聯合《2012年中國移動音樂行業年度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移動音樂用戶為1.48億,占手機用戶總量的15%。
報告同時公布了去年第四季度移動音樂客戶端市場占有率,android系統市場份額為90.53%遠大于iOS的5.78%,凸顯安卓市場的主戰場地位。其中QQ音樂,多米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的市場排名居領先地位。以下為報告的詳細內容:
【報告全文】 《2012年中國移動音樂行業年度研究報告》
從事電話客服工作是一份很需要耐心且極具挑戰的工作,不管時間的長短,電話客服都可以給人很大的成長。以下是一位電話客服工作總結:
從在網上報名、參加聽試、筆試、面試、復試到參加培訓,不知不覺來到客服中心這個大家庭已經有五個多月的時間了,在這五個月的時間里我經歷的是從一個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到一個上班族的改變;從一個獨立的個體到成為**銀行電話銀行客服中心的一員。
在這里,我們每天早上召開班前小組會議,每個組的小組長會從昨天的外呼和呼入情況中總結一些錯誤,在第二天強調今天外呼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在這里,我們小組成員之間、組長和學員之間互相做案例,從一個個案例中發現我們的不足之處,強化我們的標準話術,讓我們在面對各種刁難的客戶時都能游刃有余;在這里,我們每個組商討各隊的板報設計,每位學員都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來,大家各抒己見,互相交流意見,齊心協力完成板報的設計到制作;在這里,我們每天下班之前會召開大組會議,樓層組長會對在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員予以表揚,對有進步的學員進行鼓勵;在這里,每天都會發生許多好人好事,這些事雖小,但從這些小事中讓我們感受到的是我們電話銀行**中心大家庭般的溫暖;在這里,我們每天會記錄下自己當天的工作感言,記錄我們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更重要的是,在這里,我們在**銀行電話銀行**中心企業文化的熏陶下,不斷提高我們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完善自我……這緊張忙碌的氣氛,使平日里有些懶散的我感到有些壓力。但老坐席和新學員們的熱情、歡迎、微笑感染了我,使我輕松起來。聽著老員工們親切熟練的話語,看著他們嫻熟的操作,體味著他們在工作時的認真和篤定,青春的浮躁也與之褪去,多了一份成熟和穩重。
一、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一)組織工會干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屆六中全會、五中全會和工會十四大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工會工作
根據市行黨委和金融工會的部署,學習貫徹xx屆六中全會、五中全會和工會十四大精神是重要的政治任務。市行工會要求全行各級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加強學習宣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工會工作,統一思想,統一步調。各級工會結合建行二十二周年,以座談會、報告會、演講會、知識競賽、培訓班、網絡媒體、宣傳欄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廣泛開展了學習宣傳活動,對于各級工會干部深入理解中央精神,提高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和指導工會工作的自覺性,樹立現代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全力支持工商銀行改革,最大限度地維護工商銀行的整體利益和廣大員工的合法權益,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一年來,市行工會通過學習實踐,進一步提高了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工會工作的認識,那就是,工會要始終把促進改革發展穩定作為工作的永恒主題;要始終把推進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根本指導方針的落實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要始終把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員工作為工作的根本宗旨;要始終把加強工會民-主化、群眾化、法制化建設作為工作的重要前提;要始終把培養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復合型的高素質員工隊伍作為工作的戰略目標;要始終把營造和-諧穩定的新型勞動關系作為工作的最終目的。結合具體實際,就是要堅持與時俱進,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堅持力促發展,把支持改革保持員工隊伍穩定與建立和-諧的新型勞動關系統一起來;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廣大員工的合法權益與維護工商銀行的整體利益統一起來;堅持全面維護,把實現員工的經濟利益、政治權利、文化權利統一起來;堅持區別情況,把工會工作抓點帶面與分類指導統一起來。同時,進一步明確了工會組織要努力實現“六個轉變”:思想觀念上,加快實現向市場經濟觀念轉變,破除不合時宜的傳統觀念;工作思路上,努力實現向工作大循環轉變,拓寬視野,破除就工會論工會的習慣思維模式;工作方式上,力求實現向指導管理、服務型轉變,給基層工會依法自主活動的空間;工作內容上,盡快實現適應員工思想多-維化和全行改革發展需要轉變,貼近中心,突出重點;工作作風上,實現求真務實轉變,克服機關化、行政化,為基層服務,為員工服務;工作效果上,實現向成本、效率、效益轉變,克服形式主義,謀求與全行的中心工作要求同步,取得最好的工作成效。為此,工會干部在新時期,工行改制后,要著力提高五種能力,即:服務全局的能力;組織、動員、服務員工的能力;表達、維護員工合法權益的能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創新工會工作發展的能力。要做到五個善于,即:善于學習;善于思考謀劃;善于科學管理;善于推動創新;善于把握大局。
市行工會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工會工作,指導工會工作,促進了上下形成聯動格局。廣大工會干部真抓實干,在規范化、制度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步子,工作有較大創新,使全行工會工作開展得活躍,取得了明顯成效,受到各行黨委和員工的肯定。
Abstract: The paper aims to exploit an exogenous shock created by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and analyze banks' disclosure responses to this shock. Using a sample of 164 European banks between 2009 and 2011, we examine the between annual report (risk report) disclosure and loan loss provision. It shows that European banks increase the length of the annual report from 2009 to 2011, in particular the risk management section. Meanwhile, banks tend to reduce the loan loss provision in this period. As for the 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 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length of the risk management report is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loan loss provision.
關鍵詞: 貸款損失準備;信息披露;歐洲債務危機;歐洲銀行
Key words: loan loss provision;information disclosure;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European banks
中圖分類號:F8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5-0008-05
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歐洲債務危機對歐洲的金融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對歐洲銀行業這種以信用為經營基礎的行業而言。一方面,銀行作為債券持有者而遭受直接損失,也可能因為傳染相應而間接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市場的不確定性也讓投資者對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產生質疑,從而使得投資者尋求獲得銀行的風險屬性等更多財務信息,例如貸款損失準備,甚至要求當前銀行提高信息的精確度等。但銀行會選擇何種方式增加信息披露,會有一定的靈活度。與此同時,銀行增加信息披露也是需要承擔成本的,那么就會結合其利潤以及盈利情況進行綜合考慮。一方面銀行可能會增加年度報告和風險管理部分的披露,同時為了銀行的利潤考慮不變或者減少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另一方面銀行也可能會增加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向外界傳遞自身良好的風險抵抗能力,而不再增加年報和風險管理部分的披露。
由于歐洲債務危機發展越來越劇烈,影響的范圍、領域越來越來廣,歐洲的金融市場在此危機中也受到波及,且呈現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從而動蕩不已。而歐洲銀行作為金融體系中核心,其受到的沖擊自然不言而喻。歐洲債務爆發之前,由于對國家債券具有傳統的偏好,歐洲各個銀行都持有一定的債券,隨著債務風險的發展,不管希臘等國是否真的違約,還是變相違約,都會造成持有債券的歐洲銀行的損失。在此情況下,歐洲銀行出于各種考慮可能會改變其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比率。此外,受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投資者對歐洲金融市場的信心收到了打擊,并對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產生質疑,尋求獲得銀行風險屬性等更多的信息。而銀行為了打消投資者的顧慮和懷疑,必然會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銀行的信息披露有所改變等。因此本文以歐洲債務危機為論文的研究背景來研究歐洲銀行貸款損失準備與信息披露之間的關系,分析在此次債務危機爆發前后歐洲貸款損失準備變動情況,歐洲銀行信息披露的變動情況,以及銀行信息披露變動和貸款損失準備變動之間的相關關系,具有以下意義:
①揭示此次歐洲債務危機對歐洲銀行產生的影響,對銀行防范類似危機具有長遠的意義。
②揭示信息披露變動與貸款損失準備變動的關系,為利益相關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顧客、政府、監管機構等)更充分了解歐洲債務危機下銀行的所采取措施的動機。
大多數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業信息披露以及貸款損失準備的現狀和影響因素的探討,而對銀行信息披露與貸款損失準備之間的關系的研究甚少,本文將信息披露變動以及與貸款損失準備變動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本文認為在歐洲債務危機背景之下,信息披露變動與貸款損失準備變動之間可能存在依存關系。本文將信息披露與貸款損失準備兩者聯系起來,而不是單獨研究信息披露或者是單獨研究貸款損失準備,這可能是本文的創新之處。
2 國內外研究文獻綜述
銀行經營管理者有動機通過財務會計信息向市場傳遞其未來業績表現良好的信號,信號傳遞可能是銀行計提貸款損失準備的影響因素之一。張瑞穩和張靖曼(2013)實證研究研究了中國商業銀行計提貸款損失準備與信號傳遞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發現,銀行的管理者會計提貸款損失準備的比例對外傳遞信號:當管理者預測到銀行未來將會有持續較高盈利時以及銀行的利潤未來將會大幅增加時,他們會提高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水平,以此向外界傳遞企業盈利穩定以及前景良好的信號。蔡逸軒(2009)以存貸比率為信號傳遞動機的替代變量,構造了貸款損失準備計提動因模型,結果發現我國上市銀行在計提貸款損失準備時存在明顯的信號傳遞動機。陳許東和何艷軍等(2014)研究發現貸款損失準備作為銀行重要的管理指標,銀行在考慮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比率時首先以其財務穩定為主要目標,并借助貸款損失準備的比率向外界投資界傳遞信號。
Leuz&Schrand(2009)以安然事件會研究背景來研究信息披露與資本成本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隨著安然事件的披露,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增加了,同時這些增加的公司信息反過來又減少了公司的資本成本。Verrecchia (2001)研究發現當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投資者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評價公司,從而會有效改善公司未來流動性從而達到降低公司的資本成本的效果。李明(2001)也提出了類似的結論,認為信息披露會提高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降低公司的資本成本。Diamond&Verrecchia(1991)認為,現在資本市場是不完善的,公司和外界投資者之間是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的,而信息披露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從而有效地降低公司的資本成本。Healy&Palepu(1993)提出,公司向外部投資者披露信息的程度對公司發行股票和債券等有重大影響。并且在2001年他們研究又發現,財務報告和信息披露是公司向外部投資者提供公司治理和績效情況的有效手段,并且公司有一定主動披露公司信息的動機。周慧(2005)認為信息披露表現了管理者的真正動機,公司管理者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會主動與投資者進行信息交流。Botosan(1997)認為公司進行信息披露有強制性信息披露和自愿性披露,在對資本成本和自愿性披露的程度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事,發現兩者之間成顯著的負相關系。Piotroski(1999)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他認為每個公司的管理者都會想要增加公司的資本價值,而增加額外的風險披露可以此種效果。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都對貸款損失準備和信息披露進行了研究。在貸款損失準備研究方面,國內外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方向是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貸款損失準備與盈余管理的關系、貸款損失準備與信號傳遞的關系。而關于信息披露的研究,國內研究的成果較少,而國外的研究成果相對而言就較為豐富。通過前文的介紹可以發現關于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以及信息披露的積極后果。影響信息披露的因素主要為:銀行規模(Chow &Wong- Boren,1987)、財務杠桿(Jensen,1986)、盈利能力等。信息披露的經濟后果有兩個方面:一是降低資本成本,一方面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可以改善公司未來的流動性,從而降低公司的資本成本,另一方面,公司披露更多信息可以有效地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從而達到降低資本成本的效果;二是向外界傳遞良好信號。信息披露是公司向外界傳遞的一個信號,當公司披露的信息越多,即向外界傳遞這樣的一個信號:公司的業績很好,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所以公司會選擇披露更多的信息。
雖然很多學者都研究了貸款損失準備計提的影響因素、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以及信息披露的經濟后果,但很少有學者將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直接研究。本文認為歐洲債務危機為背景下,將銀行信息披露和貸款損失準備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本文研究了銀行信息披露和貸款損失準備的變化情況,以及銀行信息披露變動和貸款損失準備變動之間的相關關系。
3 研究假設
歐債危機的爆發對銀行而言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一方面銀行作為歐洲債券的主要持有者會遭受直接損失;另一方面債務危機的迅速爆發與蔓延,使得投資者對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產生質疑,開始尋求獲得銀行的風險屬性等更多的財務信息,例如貸款損失準備,甚至要求當前銀行提高信息的信息的精確度等。在此情況下,銀行的信息披露會如何變化,其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比率會如何變化,以及這兩者的變動之間存在著怎樣的依存關系。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在此之前已有學者研究表明影響貸款損失準備計提的因素有兩個:其一是出于盈余管理的目的。即公司出于其自身利潤的考慮,為了在經濟狀況不好的情況,讓公司的利潤不會顯得那么糟糕,會更傾向于降低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比率。其二是信號傳遞。此外,隨著歐洲債務危機的爆發,外界對銀行信息披露的關注度增加,對銀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要求增加也是客觀存在的現實。根據委托理論,銀行外部的投資者有權通過銀行的信息披露來了解其經營情況,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和信號傳遞理論,銀行必然會向經歷歐洲債務危機打擊的投資者傳遞信號好。由此可見,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后,由于市場投資者對銀行財務報告的信息披露透明度產生質疑,作為歐洲國債首要持有者的歐洲銀行可能會考慮選擇增加其貸款損失準備。同時銀行也可能選擇增加其年報(或風險管理報告)的內容,以增加透明度。
因此,我們提出本文的假設:
信息披露變動和貸款損失準備變動之間可能存在一定依存關系。即,如果銀行已經選擇增加貸款損失準備,那么,它可能就不愿意再通過年報(或風險管理報告)來反映其財務狀況;反之,如果銀行減少貸款損失準備了,那么,它可能就會選擇通過年報(或風險管理報告)來反映其財務狀況。
4 實證分析
4.1 數據采集與描述
本文以2009-2011年間的歐洲銀行為基礎,從中提除了那些未采用IFRS會計準則和會計年度不是結束于12月底的銀行。在此基礎上,選取2009-2011年均年度報告和風險管理報告的銀行為研究對象,共計164家,樣本選擇共涉及到34個歐洲國家,基本覆蓋整個歐洲地區。銀行的年度報告和風險管理報告均來自于各個銀行的的官方網站。其它財務數據來自于Thomonson Reuters數據庫。本文選取銀行2009-2011年的年度報告和風險管理報告作為本文研究的數據來源。手工采集了2009年和2011年各個銀行年度報告和風險管理報告的頁數數據,相應的手工收集了各個銀行在年度報告中所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數據。在統計貸款損失準備的數據時,重點關注了其貸款損失準備中具體是針對那些風險資產而計提,以及不同的風險資產其計提比率之間大小的比較。同時也重點關注年度報告中對貸款損失準備的政策以及對其變化的解釋與說明,同時側重分析了各個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主要是針對那些類別的資產所計提的,以及各類資產計提的比率多少以及其變化方向以及其變化程度。各變量的定義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多元回歸的方法對歐洲債務危機背景下,銀行信息披露與貸款損失準備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 多元回歸模型如下:?駐AR1109(?駐RISK1109)=?琢0+?琢1?駐LLP1109+?琢2LASSETS09+?琢3MTB09+?琢4ROA09+?琢5LEV09+?琢6?駐LASSETS1109+?琢7?駐MTB1109+?琢8?駐ROA1109+?琢9?駐LEV1109+?著
其中?琢0為常數項,?琢1,?琢2,?琢3……?琢9為各自變量系數,?著為誤差項。
本文對變量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具體結果見表2所示。
從表2中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后,年度報告和風險管理部分的披露均大幅增加。年度報告的平均長度從2009年到2011年增加了10.9%,而風險管理部分的平均長度增加了17.7%。鑒于年度報告的增加可能只是由于風險管理部分增加而引起的,但結果并非如此。當從年度報告長度統計中剔除風險管理部分的頁面數量時,結果仍然顯示年度報告增加了10%的頁數。這些統計結果表明,歐洲債務危機的爆發所帶來的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問題,引起了歐洲銀行年度報告的頁數增加,同時也引起了風險管理部分的頁數增加。
從表3統計數據也表明,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后,銀行計提的貸款順勢準備減少了。貸款損失準備的平均值從2009到2011年改變了13.4%。同時從表3中也可以看出從2009-2011年期間有111家銀行減少了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而且貸款損失準備減少了30%-60%的最多,同時在0-30%和60-90%的銀行個數相當,占比也加大,相比之下,只有53家銀行在此期間增加了貸款損失準備。
4.2 回歸分析
在表4的多元回歸結果中,分別檢驗了因變量%ΔAR1109、%ΔRISK1109與自變量之間的關系。(A)列的檢驗結果顯示,未加入控制變量變化量時以及在加入控制變量變化量時,貸款損失準備百分比變化(ΔLLP1109)都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為負,表明在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后,銀行年度報告頁數變動與貸款損失準備變動成負相關關系,即銀行的年度報告頁數增加了,同時貸款損失準備反而減少了。(B)列得檢驗結果顯示,不管是否加入控制變量的變化量,貸款損失準備百分比變化(ΔLLP1109)都與貸款損失準備(ΔLLP1109)負相關,在加入控制變量的變動百分比后,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為負,表明銀行風險管理報告頁數變動與貸款損失準備變動程負相關關系,即銀行風險管理報告頁數增加同時貸款損失準備減少了。從而,我們可以看出,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后,銀行出于盈余管理的考慮會更傾向于減少貸款損失準備,以方便進行利潤平滑,修飾自身的營業利潤。但由于外界對銀行信息披露透明度的要求的增加,以及為了向外界傳遞良好的信號,銀行會增加信息披露。可見在歐洲債務危機背景下,銀行信息披露變動與貸款損失準備變動成負相關系,與預期一致,假設得到驗證。
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顯示:
銀行規模(LAAETS)與信息披露變動負相關,但顯著水平很低。表明在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后,銀行規模的大小是否與銀行信息披露有關還有待檢驗。所以,規模越大的銀行,信息披露變動不一定減少或增加。
成長性(MTB)與風險管理報告頁數在1%的顯著水平下顯著負相關,但其與銀行年度報告頁數變化并不顯著,表明成長性更好的公司可能更傾向于向外界增加風險報告,消除外界對其風險管理能力的質疑。
盈利能力(ROA)與銀行年度報告在5%的顯著水平下顯著正相關,同時與風險管理報告也分別在5%,10%的顯著水平下顯著正相關,表明盈利能力越好的銀行越愿意增加信息披露,一方面由于盈利能力好的公司可能有能力負擔的起由于信息披露而產生的成本,另一方面盈利能力好的公司這樣做更容易獲得外界及投資者的信任,便于企業的發展。
財務杠桿(LEV)與信息披露變動負相關,但顯著性水平較低,可能是銀行作為特殊的公司,其經營業務主要為存貸活動,資產負債率比其他業務的公司的普遍高,因而資產負債率與銀行信息披露變動還有待檢驗。
其中銀行規模和財務杠桿與信息披露變動并不顯著,這可能是由于受到歐洲債務的沖擊,銀行出于動蕩之中,所以其回歸結果可能和以前學者的結果存在不同的地方。此外,由于作為一個特殊的行業,其主要的業務為存貸款,相比較一般的公司而言,其資產負債率都會很高,因而也可能導致財務杠桿在其中的回歸結果并不顯著。此外我們沒有發現Lasset09、LEv09和因變量存在顯著關系,可能的原因是在歐債危機這段動蕩期,不管是大銀行還是小銀行,他們改變披露政策主要是來自于外部市場的沖擊,而自身的一些財務特征(如債務、銀行大小)并不能對其信息披露有顯著的影響。
5 結論
本文選取2009-2011年164個歐洲銀行為研究樣本,使用年度報告和風險管理報告來是的百分比變化來衡量銀行信息披露的變化,使用多元回歸模型研究了在歐洲債務危機背景下,銀行信息披露變動與貸款損失準備變動之間的關系。在對164家銀行樣本進行統計性描述時發現,在2009年至2011年期間,銀行的年度報告和風險管理報告都出現大幅增加,同時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則呈現減少趨勢。實證檢驗了歐洲債務危機背景下,銀行信息披露變動與貸款損失準備變動之間的關系。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后,銀行的經營業績受到銀行,出于利潤的考慮,銀行更傾向于降低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但面對外界對銀行信息披露透明度的要求,同時也為了向外界傳遞一個良好的信號,增加投資者的信心,吸引投資者的投資,銀行普遍傾向于增加信息披露,相繼增加了他們的年度報告長度以及風險管理報告的長度。同時本文通多對控制變量的分析也發現成長性更好以及盈利能力更好地銀行更傾向于增加信息披露,以此來展示企業良好的實力,向外界傳遞良好的信號,吸引投資準則投資。而銀行的規模以及財務杠桿與信息披露的變動之間的關系并不明顯,即銀行無論規模是大還是小,財務杠桿是大還是小,其對信息披露的變動的影響都不大。
參考文獻:
[1]周慧.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為有效嗎?[J]經濟學(季刊),2005(1).
[2]蔡逸軒.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會計政策選擇動因實證研究[J].會計之友,2009(11):59-60.
[3]陳許東,何艷軍,張鎮疆.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動機――基于中國商業銀行的實證研究[J].投資研究,2014(10):4-16.
[4]張瑞穩,張靖曼.關于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的實證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8):53-55.
[5]Botosan, C.A. 1997.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cost of capital[J]. The Accounting Review, 72(3): 323-350.
[6]Chow,Chee W. and Adrian Wong- Boren.Voluntary Financial Disclosure by Mexican Corporations[J]. Accounting Review,1987(7):533- 541.
[7]Diamond, D., and R. Verrecchia. 1991. Disclosure, liquidity, and the cost of capital[J]. The ournal of Finance 46:1325-1359.
[8]Jensen.Michael C. Agency cost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323-339.
[9]Healy, P.M., K.G. Palepu, and A.H. Sweeney. 1999. Stock performance and intermediation changes surrounding sustained increases in disclosure[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6: 485-520.
[10]Leuz, C., and C. Schrand. 2009.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evidence from firms responses to the Enron shock. NBER Working Paper, 14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