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種植技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城市種植技術 創新課程 開發研究
我校已在部分高一、高二年級開設了“城市種植技術創新”課程,成立了校開心農場。開設該課時,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輪流值日,管理班級的植物和試驗室,要求絕大部分學生在家或學校完成一株花、一棵菜的種植。在學習該課過程中,學生除獲得知識、實踐、情感外,還啟發了思維,進行了發明創造。目前,該課還處于研發實驗階段,設備、材料、場地等還有待全面完善。
一、課程開發背景
在可耕土地資源有限的地球上,如何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對糧食的需求,是所有政府必須面對的問題。很多國家早在20世紀初就在發展城市農業,如美國城市農場“樓頂農場”“后院農莊”運動等。
2011年,我有幸去日本訪學,看到有些學校每個班級都劃分了一塊5平方米左右的種植園,學生可自由種植蔬菜,收獲的蔬菜、水果可用于家政烹飪課原料。當前,國內部分中小學由于理念的缺失、種植條件的限制,只有很少的學校在勞動技術課或生物興趣小組里開展了種植活動,如連云港市實驗學校,每個班級的教室里都有十幾盆花是由學生自己種植管理的;南京市銅山中心小學有百樹園、百花園、百草園,每個教室、辦公室都有花;南京市鳳凰街小學在校園和教室種植了300多盆吊蘭,創造了一個吊蘭的世界;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全校學生在勞動與技術課上一起到“六園”上課,這六園是指農作物園、蔬菜園、百花園、果樹園、葡萄園、小動物園,令學生興奮的莫過于親手勞動,從播種到除草到收獲,全程參與,感受快樂。
目前,國內外城市農場的發展現狀,不論是對市民,還是對學生而言,基本上都是在種植層面的,對學生至多也就是一般的實踐活動層面的教育。
我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越來越大,可耕土地越來越少,城市人口越來越多,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正在用全球7%的耕地供養全球22%的人口;農業生產正在承受著越來越沉重的壓力;毒豆芽、毒青菜、毒黃瓜事件不斷出現,擾亂了人們的生理、心理健康;老年化社會問題日趨嚴重,創新型國家建設迫在眉睫。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式,立足通用技術課程,走構建以種植為載體的技術創新課程,激發學生熱愛農業,敢于創新的品質,從而讓技術課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學起來、做起來。
二、課程開發理念
“城市種植技術創新”課是以教育改革為導向,以通用技術課程的技術與設計思想方法為主線,以城市花卉、蔬菜種植為載體的課內外相結合的課程。學生用技術與設計的理念進行創新學習,培養終身發展的能力。
城市種植技術的場地可以是屋頂、陽臺、露臺、庭院、室內、室外等。種植技術創新的研究是指種植容器、種植設備、種植方法、種植品種的創新。城市種植技術創新課程,從種植層面來講,是指花卉、蔬菜的種植,是現實版的城市開心農場;從教育理念來講,是以種植為載體的技術創新課程,通過種植,學生不僅能學到書本上難以學到的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愛自然、愛科學、愛技術、愛創造的品質;結合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中選修模塊“現代農業”中的“種植農業”,解決了城市普通高中目前無法開設農業種植課的難題。該課程有利于學生科學技術素養的生成,可使生物、通用技術、科技創新(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等學科知識,通過統一的教學載體——種植技術,實現有機的結合,幫助學生高效學習;能夠讓學生收獲一些綠色蔬菜、綠色空間的知識,改善居室環境,增進家庭親子關系,獲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提升。通過該課程的建設還有利于改造學校環境,創造綠色的學習環境和辦公環境,為建設低碳環保型社會做出貢獻。
三、課程實施過程
高一年級新生入學開始,每周1課時,用于宣傳創新種植的意義,講授核心基礎知識,確定研究課題,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布置每人至少完成1棵花卉、1棵蔬菜的種植。高一第一學期結束前每人或2~3人的團隊,都必須確定一個研究項目,高二第二學期結束前(小高考后)完成課題研究報告。高二年級學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穿插“城市種植技術創新”課講結構、試驗、管理、控制、系統等知識。
(一)確定種植項目
高一第一節課就提出要求:本學期每位學生都必須完成:(1)1棵花卉、1棵蔬菜的種植。(2)文字記錄種植過程,包括播種、苗移植、養護管理等。(3)照片留存種植過程,必須是學生親自操作的,學期結束前每位學生每個品種交3張照片和一份種植試驗研究報告。經批改后選擇4~6人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前后,每人或2~3人組成的團隊確定一個綜合實踐研究項目,可以是“城市種植技術創新”,也可以是其他的項目、課題,第二學期期末交流與評價課題研究的初步成果,重點是交流技術創新過程和研究報告的寫作。這個過程遵循了“發現問題明確問題設計方案研究過程解決問題研究報告或作品交流與評價”的一般設計過程。
課題的類型一般沒有限制,可以是一個研究問題、一種改進工藝、一項活動策劃,也可以是一個產品設計、一件作品制作、一項調查等。在“創新種植技術研究”這一主題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1)與背景材料相聯系的內容,如城市花卉、蔬菜的特征,與人們日常生活、文化、城市環境建設的關系。(2)在個人的學習、生活中尋找感興趣的內容,如花卉和蔬菜的栽培、插花、盆景制作、家庭美化、校園綠化、草坪養護、家庭種植、小區綠地規劃設計、城市綠地景觀設計、作物栽培試驗、植物標本制作、食品選購、食品保鮮等。(3)社會熱點問題,如環境保護、綠色食品、植物資源保護等。(4)科學前沿內容,如太空育種、基因工程、生態農業等。
(二)選擇種植容器
常規種植容器(花盆)通常是放在室內地上或桌子上,因其占用空間大、效率低、不美觀、易損壞、不便澆水和清掃等弊端,所以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而設計立體結構的種植容器,則可以有效解決在有限的空間中無法高密度種植的問題。
1.廢舊物品再利用。
直接利用廢舊容器或稍加改造,成為獨特的種植容器。如下圖所示是利用廢輪胎代替花盆、泡沫塑料箱直接用作種植容器,或者是用色拉油壺等容器制作成可上下種植的容器,簡便易行,價格便宜,特別適用于樓頂平臺的綠化。
2.種植容器創新。
用木板、塑料板、塑料管等材料,設計制作相應形狀和結構的種植容器。如下圖所示,立式懸掛種植柱,主要用于教室立柱兩側和前后墻角懸掛;臥式懸掛種植槽,主要用于教室前后黑板兩側懸掛;臥式可移動種植槽,主要用于教室后側地面放置,便于移到走廊養護;管道或槽式種植結構,用pvc塑料管制成的臥式、立式懸掛種植容器,可置于教室前后及兩側相應位置,進行大空間綠化。
(三)進行種植試驗
技術試驗是在技術活動中“為了某種目的進行的嘗試、檢驗、優化等探索性實踐活動”。在通用技術教學中通常只用1節課教學技術試驗及其方法,而我卻用4節課強化技術試驗及其方法的重要性,體現了通用技術重實踐、重創造的教育思想。
1.區域移植試驗研究。
區域移植試驗法是在相互具有差異的事物之間,將某些共同相關的因素從一物移植到另一物進行試驗。課上,有學生問:“火龍果、芒果、木瓜等熱帶水果,在我們這兒能成活并開花結果嗎?”我認為,學生能夠想出熱帶植物區域種植試驗研究很有創意,于是便讓學生試驗,至于能否開花結果、能不能吃等問題可另當別論,因為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技術創新。
2.種植方法試驗研究。
對試驗對象進行條件優化或條件組合。塑料大棚種植就是把品種選育、溫度、濕度、施肥、陽光、澆灌等蔬菜生長條件進行優化組合的一種技術試驗成果。通過試驗,預測被試對象狀態的變化及產生的后果。例如,用色拉油壺改造成的雙向種植容器種出了雙頭吊蘭、雙頭蔬菜;有一位學生采用優化試驗法和預測試驗法創造了紅薯的新種植方法——多層結薯,得到了江蘇省農科院紅薯專家的高度評價。
(四)撰寫種植報告
在試驗前必須對試驗過程進行周密設計和安排,科學地進行試驗,客觀地做好原始記錄并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試驗研究報告的寫作一般包括試驗目的、試驗準備、試驗步驟、試驗記錄、試驗總結等。
1.查新報告。
在發現問題、明確問題和方案的最初設計階段,首先要作出查新報告。作出查新報告的關鍵是根據研究項目的創新點設定
2.研究報告。
無論是發明創造還是科學研究項目都需要完成研究報告,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科學技術研究,還要讓學生學會“科技論文”寫作。
(五)交流與評價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核桃的生長種植不夠重視,種植地點和品種選擇等都根據以往經驗進行選擇,把核桃種植作為一項副業進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核桃品質的提高,因此要使核桃種植產業化,首先要改良核桃種植技術。
1.1平整土地
根據現有種植經驗發現,核桃樹比較適宜生長在平整的地面上,因此在進行核桃樹栽培之前,需要對土地進行平整。土地平整的方法有很多,在核桃種植地區比較實用的方法有抽糟換土和修筑梯田兩種,同時為保持土壤肥力,需要在具體實施時適當施加有機肥。平整土地時,單位平整面積需要控制在80m2左右。在挖好核桃種植穴后,將表層土與有機肥料進行充分混合,之后將其放入種植穴底部。
1.2種植品種的選擇
進行核桃栽培時,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水分條件選擇適宜的品種。不同的品種對核桃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很大。因此選擇一個好的品種很重要。當前,各個農科院已經培養了很多優良品種,為種植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1.3苗木的選擇
核桃苗的選擇是影響核桃最終產量的關鍵因素。具體操作時,要選擇兩到三年長勢良好的嫁接苗木,通過矮化和密植的種植模式,經過四到五年的時間就可以進入豐收期。
1.4苗木的定植
選擇好苗木之后,就需要對苗木進行合理定植。根據核桃的生物學特點,每一個核桃園需要選擇兩到三個品種的核桃樹進行合理種植。核桃雌花可以通過風媒完成傳粉授粉,授粉范圍不會超過50m,因此需要在這個范圍內種植的授粉樹才能夠充分授粉。同時也要適當控制密植范圍,一般株距控制在35m左右,定植穴為60cm2同時在穴內施加有機肥。定植后,需灌入足量水以保證后期成活率。
2、田間管理技術
合理的田間管理技術能夠有效提高核桃品質和產量。核桃園內需要及時除草松土,為提高經濟效益,也可以進行間種和套種。
2.1除草、松土
為減少養分流失、增加土壤空氣含量需要對核桃園進行除草、松土作業。核桃處在幼齡時,每年需要除草3次左右,同時完成深度為13cm左右的松土作業。對于已經成年的核桃樹,除此之外還要疏松樹根周圍的土壤,深度控制在0.5m左右。
2.2套作間種
由于核桃生長周期較長,僅在核桃園內種植核桃帶來的經濟效益并不高,因此現在很多核桃園在核桃生長期內會選擇套種其他農業作物以實現增收。進行間種套種時,要對所種植的作物進行合理選擇,不可種植植株較高或藤蔓類的作物,宜選擇豆類等固氮類作物,或薯類、小麥等作物。在進行套種間種時,要注意加強核桃園內的水肥管理,滿足各類作物生長需要。
3、病蟲害防治
當核桃植株生長到四年時,需要特別注意病蟲害防治。核桃樹較容易感染的疾病主要有黑斑病及白粉病。具體防治措施如下:1)加強日常管理,早發現,早治理;2)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施加不同的農藥加以預防;3)一旦發現病蟲害,要及時噴灑農藥;4)通過合理的水肥控制、修剪枝葉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條件。
4、核桃種植技術對農業經濟的促進作用
核桃種植主要集中在貧困農村地區。因為當地村民知識水平有限,對核桃種植技術的了解不多,粗糙的管理模式不能有效提高核桃的產量和品質,也就不能實現經濟增收。為此,有關部門需要將以上這些行之有效的種植技術、管理手段、注意事項傳授給種植戶,根據當地種植結構,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種植園內進行相關培訓,解決農民栽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合理密植、科學管理,核桃的產量和品質都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5、結束語
1.教學管理軟件
中職學校在教學管理方面與普通高中有很大不同。大多數普通高中過分看重學生的成績,管理過于程式化,而中職學校,即便是以升學為目的的中職學校,實踐操作也是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中職學校教學管理軟件的開發,要充分依據中職學校的教學特點,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適應中職學??焖侔l展的教學管理新模式,將基礎知識教學、實驗實習操作教學、社會實踐、學生操行評定等內容融入其中,使教學管理軟件呈現出開放性、靈活性、可擴充性。
2.教學應用軟件
目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用來制作課件的系統軟件十分有限,只有PowerPoint、Authorware等。大多數教師都使用的是PowerPoint,很少教師會使用Authorware,而且教師們利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出來的課件,大多數變成了“電子教科書”,這是在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維護舊的教學觀念和模式,而沒有以一種創新的思維去組織課件的開發。教師們缺少實用且易操作的課件制作軟件、課堂活動軟件、測試考試軟件等。另外,學生自主學習所使用的網絡平臺和學習型軟件也很缺乏。
3.教育資源共享軟件
教育資源包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所必需的教學課件、教案、圖片、音頻、視頻等素材及試題庫等。很多網站中都有教師們急需的、豐富的教育資源。很多教學經驗豐富、對計算機操作較為熟練的教師制作出了一些頗有水平的課件,然而這些教育資源不能通過有效的途徑實現共享,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教育資源共享軟件的開發就是為了幫助教師積極參與信息化教育,共同享用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學成果,使廣大教師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脫出來,從而快速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據調查,一名對計算機操作較為熟練的教師編寫一個學時的課件,至少需要5個小時的時間,而大多數不熟悉計算機的教師則要花費8~10個小時的時間,而且大多數教師編寫的課件質量并不高,缺乏創新。因此,有計劃地組織有經驗的教師進行課件制作并將其課件資源共享,既可以節約教師們的時間,又能提高課件的質量。
二、更新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信息資源
1.利用信息技術虛擬實踐操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很多中職學校,除開設有文科類專業外,還開設有理工科專業。這些學校由于缺少實習基地,教學、實踐操作都在教室里進行,實踐操作過程全憑教師描述。到頭來,學生學到的只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對實踐操作卻一無所知。針對職業教育專業的特點,整合各種信息資源,實現虛擬實踐操作,將信息技術中的虛擬仿真技術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是信息技術應用在職業教育中的特色體現,也將實現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實現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在實驗設施不足的情況下,虛擬實踐操作能夠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在前期實驗課操作的需求,使學生能在有一定的理性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到實訓基地進行實際操作,這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多媒體教學與遠程教育更新了教學方法,豐富了教育資源。
多媒體教學及遠程教育介入教學,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讓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教師充分利用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和遠程教育資源,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從而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3.信息化辦公平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與管理效率。
網絡信息化辦公平臺,是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與管理中的具體體現。辦公平臺把教職工管理、教務管理、學生管理、招生就業管理(包括招生信息、畢業生信息、社會就業信息、工學交替信息等)、后勤管理、教師備課、學生學業測試、學生評價等工作程序化、數據化,大大地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與管理的效率。如“學生學業測試系統”解決了教師擬題、打印試卷、批改試卷等問題。該系統中儲存有各學科的試題,題量大、題型齊全。需要測試時,教師可根據授課進度選擇不同單元的試題,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試題的難易程度。打開電腦,學生就可以隨時上機測試,試題隨機生成,不會生成一模一樣的試卷。答題完畢,將試卷提交,成績立即出現在屏幕上。再如“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不僅大大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為教師提供詳盡的學生學習情況,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改進教育教學工作,而且還有利于學校對教師教學進行縱向與橫向比較分析,確保教育教學質量,從而有效地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
4.建設網站,提高學校知名度和就業率。
學??梢酝ㄟ^自己的網站,把自己的辦學優勢、教育成果向社會宣傳,這不僅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學校,吸引更多的學生來校就讀,而且能吸引更多的企業來校招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5.創建網絡學習平臺,教會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方法。
通過接受信息技術的教育,學生掌握了應用信息技術的技能,能充分利用網絡學習平臺,查閱資料、預習新課、復習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等。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外面的世界,拓展視野,提高閱讀和自學能力。在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教學,還要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強調動手實踐。很多學生學會了網頁制作、收發電子郵件、網絡視頻制作、建立個人網站等。
三、信息技術應用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雖然信息技術在中職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在實際應用中還應注意一些問題。
1.要提高教師的信息處理能力
信息技術應用的主要對象是教師,教師應具備最基本的信息技術能力,包括計算機的使用能力、網絡的使用能力、網絡環境下資源的檢索、下載與上傳、技術和信息資源與課程的整合能力、Power-Point課件制作能力等。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力培養的效果,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要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質
所謂信息技術素質,是指收集、獲取、分析、處理和呈現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術在中職教育中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使他們能主動獲取信息,并根據自己的學習目的去查詢信息、收集整理信息,學會應用多媒體;能夠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成果,并傳遞給他人;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工具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3.建立一套有利于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評估體系
中職學校應系統地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并且建立一套相匹配且較完備的督導機制,有意識、有目的地把信息技術貫穿并融入各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自覺運用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去處理各種問題,逐步提高學生的信息應用素質。
4.警惕信息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毒鼠強診斷雞尾酒
近年來,毒鼠強引起人中毒事故屢見不鮮。它的毒性極強,人畜攝入mg級毒鼠強后便可導致嚴懲的中樞神經系統中毒,毒鼠強對人的毒性比氟乙酰胺強3-30位[1],比氰化鉀的毒性高出100倍[2],對生命威脅極大。本文就毒鼠強中毒的診斷及防治綜述如下。
1化學特性
毒鼠強是由硫酸酰胺和甲醛反應合成,其化學名稱是四次甲基二砜四胺,別名,沒鼠命,四二四,TEM。分子式G4H8N4O4S2,分子量:240.25,有效成份是2,6-二硫-1,3,5,7,-四氮三環(3,3,1,1,3,7)癸烷-2,2,6,6-四氧化物,白色粉末。極少溶于水,難溶于酒精,微溶于乙醚、苯、乙酸乙酯、丙酮和氯仿,溶于二甲亞砜,化學性質穩定,熔點250~254℃[3]。1949年hecht和Henecka合成樣品,1953年專利作為滅鼠劑,商品有0.5%粉劑,鼠類口服半數致死量LD50為0.1-0.3mg/kg,人口服最低致死量為5mg/kg,屬高毒釘鼠劑。毒鼠強能阻斷GABA(r-氨基丁酸)受體,是GABA拮抗劑,有致驚厥作用。
2中毒特點
毒鼠強可通過口腔和咽部粘膜迅速吸收,導致驚厥和腦干刺激作用,病情十分危急,及時正確地進行搶救至關重要,而搶救成功與否又取決于準確的診斷和急診經驗[4,5]。一般來說,毒鼠強中毒有下列特點:
2.1起病急,來勢兇,死亡率和致殘率均較高,潛伏期短,通常誤食毒鼠強時,短至5min或30min內,長則1h左右可出現中毒癥狀。可出現:惡心、嘔吐、口吐白沫、頭暈頭痛、站立不穩或倒地(俗稱“三步倒”)陣發性抽搐,雙眼上翻、昏迷、二便失禁等癥狀。但潛伏期長短和中毒癥狀輕重程度與攝入含毒食物量的多少及其毒物濃度密切相關,攝入量少時,潛伏期可略長,中毒癥狀也稍輕;反之亦然。
2.2呈急性中毒病容,中毒癥關以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害為主,如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肢體出現陣發性抽搐,甚至出現全身性、陣發性、強直性驚厥,來勢兇猛、兇險、可反復發作,呈進行性加重。
2.3尚無公認的具有特異性的臨床實驗診斷指標,發病前無發熱,體溫正?;蚵缘?、略高(37.2℃),其臨床表現和腦電圖改變類似一般癲癇大發作,若搶救不及時或誤診,中毒者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診斷要點
3.1與滅鼠劑的接觸史:發生毒鼠強中毒事件有相當一部分為投毒,難以尋找到明確的滅鼠劑接觸史,所以不能因無接觸史而不考慮此類滅鼠劑中毒。
3.2群發性:毒鼠強中毒往往表現為群發,共同進食或在一起玩耍時先后發病,且臨床表現相似。
3.3臨床表現:毒鼠強中毒癥狀,除一般胃腸道癥狀外,主要以癲癇樣發作為其特點,即抽搐、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甚至呼之不應,頸項強直等,故單個中毒者要易誤診為癲癇、亞硝酸鹽、生物堿、有機磷中毒和流通腦、病毒性腦炎以及腦炎以及腦血管意外等均有報道[1,2]。
4實驗室診斷
近年來,毒鼠強中毒實驗診斷取得了一些進展。中毒事故發生后,實驗診斷一般可采集可疑食物,飲用水,病人嘔吐物或解的胃內容物,病人的血、尿等樣品;當前由于毒鼠強中毒頻繁發生;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資料顯示,2000年1~2月該中心處理鼠藥中毒30多起,共500余人中毒,其中約70%是毒鼠強引起[2]。
4.1毒鼠強快速定性定量檢測:目前微量毒鼠強的檢測只能采用色譜法,因其儀器昂貴和必須有標準品而難普及,龍鐵軍等人從研究毒鼠強化學分子結構,合成原理入手,提出了以硫酸作為解劑,變色酸顯色測定樣品中微量毒鼠強的新方法[6]。羅曉芳等人交此法引入臨床血清標本中毒鼠強檢測,取得了滿意效果[7]。作者認為,該法操作簡便快速、靈敏(檢測下限達0.5mg/0.5ml)經濟、實用、可以推廣。
4.2氣相色譜/質譜測定法:能快速、準確地測定含毒鼠強的所有樣品,GC/MS測定法比化學法和氣相色譜法更精確[8]。可以對被測樣品或成份進行譜庫檢索;能準確定位所檢出毒物成份的分子式、結構式、分子量等系列結果,可以通過分子離子峰、基峰等質譜特征定性定量,是當前一種較好的快速檢測毒鼠強的方法,但需要一定的設備條件,推廣應用有限。
5搶救
5.1立即清除毒物,口服中毒者可用大量清水洗胃,一般在發病后24小時內均應洗胃,持續洗胃量要過20L以上。洗胃后可給予氫氧化鋁凝膠或生雞蛋清保護消化道膜。必要時導瀉。皮膚污染者用清水徹底沖洗。
5.2控制抽搐,這是搶救成敗的關鍵,可用各種解痙劑,如安定、巴比妥類藥等。難以控制抽搐的患者,可考慮在呼吸機應用的基礎上給患者全身麻醉。
5.3應用解毒劑,從近年全國的統計來看,大多數由毒鼠強所致,所以,特效解毒劑的應用和非特異性綜合療法是解決主要矛盾的關鍵,應盡快使用。
5.3.1二巰基丙磺酸鈉:過去認為毒鼠強中毒后無特效解毒藥,只能按照“排隊毒物和對癥治療”的原則處理。自1998年以來,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應斌宇等人開始致力于毒鼠強中毒的臨床研究,終于找到了毒鼠強中毒的特效解毒藥、二巰基丙磺酸鈉,成功地救治了多起毒鼠強中毒瀕死狀態的病人30多例。臨床驗證表明,一般中毒者使用2~3支(每支0.125g)可見效,中毒者1~2天血液中毒鼠強濃度急劇下降,直至為0,大多數病人在1周內痊愈。可見二巰基丙磺酸鈉能有效地清除人體內的毒鼠強[9,10]。由于毒鼠強有力體內各組織中呈現均勻分布,體內代謝緩慢。中毒幸存者在發病60天后血樣中仍能檢出毒鼠強。
5.3.2“雞尾酒”解毒鼠強。廣西中毒急救中心葛憲民教授從1999年至今,運用自創的科研成果直接治療或指導救助的毒鼠強中毒病人,無一人死亡,創造性地提出了毒鼠強解毒雞尾酒療法。這是一種通過使用抗驚厥和拮抗毒鼠強藥物以及非特異性解毒藥的綜合療法,其特點是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自由基清除劑還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蘭)和1、6-二磷酸果糧與用大劑量短程腎上腺皮質激素和超大劑量維生素B6,對于危重癥中毒患者(多臟器官功能衰竭或中毒性休克等)加用烏司他丁和腦活素等藥物,達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藥物合理配值后的綜合解毒、營養、修復、抗休克、抗多臟器衰竭之功效,運用該法,已成功搶救了30起共767名群體性和79名散發性毒鼠強中毒者,且無后遺癥,無一人死亡[1]。
6預防
6.1嚴格管理制度:近年來,山東、廣西、湖南等地多次發生毒鼠強中毒,而且開始時都作為不明原因“怪病”流行而開展調查,經過長期的反復調查、研究逐步獲得明確診斷的[12]。毒鼠強對所有溫血動物都有劇毒,其化學性質穩定,毒餌可長期保持毒效;有內吸殘留作用,使用不當,可長期滯留在植物內,對人畜極易造成二次中毒[13]。因此,國家對滅鼠藥物的生產,貯存和銷售使用,都有一套較為嚴密完善的規章制度。對本地生產加工的滅鼠藥物,應嚴格實行滅鼠登記注冊制度和衛生許可證度等,對那些從外地運銷滅鼠藥進入本地時,必須經過衛生防疫部門監測合格(即非國家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劇毒急性鼠藥如毒鼠強等),并由有關行政部門審查后發給“準銷證”方可以指定的專店營銷,并有安全使用說明書。
6.2加強鼠藥市場的管理:毒鼠強是一種劇毒急性鼠藥,公安部、農業部等早已明令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近年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由于一些唯利是圖者,得用毒鼠強毒性大,殺鼠快,適應人們的速滅鼠的心理,仍在違法生產、合成、加工、銷售和使用,使劇毒急性滅鼠藥能非法流入市場。由此可見,要打擊非法劇毒鼠藥進入市場,必須從生產加工的源頭抓起,才是治本的舉措。因此,公安、工商、衛生、市場管理等部門要共同協作,加強鼠藥市場的清理整頓和管理,并從銷售渠道,端掉非法生產劇毒鼠藥的窩點,防止劇毒鼠藥流入市場,以保證人民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劉光明,劉小輝,黃玉玲.一宗毒鼠強中毒事件的調查分析【J】.廣東防疫1999,25(3):55-57
[2]曾瑞星,宋峻,霍建軍.毒鼠強中毒原因及預防措施【J】.湖北預防醫學雜志,2001,12(1):23
[3]寧工紅主編.常見毒物急性中毒的簡易檢驗與急救世主【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1,3:280-282
[4]張正光,樊金啟,鹿塵,等.一起“毒鼠強”中毒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1,8(1):42
[5]朱愛軍,王章云.毒鼠強急性中毒18例臨床分析【J】.臨床急診雜志,20012(1)35-36
[6]龍鐵軍,周方求,肖求文,等.毒鼠強快速化學檢測方法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00,7(5):328-329
[7]羅曉芳,武麗,秦文華.血清毒鼠強快速化學檢測方法研究【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2,12(6)665
[8]陳陽,鄒蓉夫.毒鼠強中毒檢測方法比較概況【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2,12(2)252-254
[9]應斌宇,陳振州,陳志康.二巰基丙磺鈉解救急性四次甲基二砜四胺中毒的臨床觀察【J】.中華內科雜志,2000,39(2):100-102
[10]洪冬微.溫州醫生和“毒鼠強”克星【N】.健康報,2000-03-04第3版
[11]韋錦田,李勇強.“雞尾酒”解毒鼠強【N】.健康報,2000-03-19第一版
論文摘要介紹了茄子制種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育苗、定植、肥水管理、授粉、采摘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茄子制種者提供參考。
茄子具有很強的雜種優勢。目前,我國推廣的茄子品種絕大多數為雜種一代。茄子雜種種子的生產非常嚴格,除掌握栽培技術外,還需要掌握授粉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和采種技術。本公司從事茄子育種研究多年,掌握了一套完整的茄子雜交制種技術,制種茄子成本較低,管理比較簡單,效益非??捎^,現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適時育苗
選擇坐北朝南、背風向陽、排水方便、溫度回升快的地塊,床土應是2~3年內未種過茄果類、瓜類蔬菜的菜園土,最好是未種過菜的稻田土、塘泥、新鮮黃土等。老菜園土作苗床要做好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靈粉劑與過篩煤渣灰拌勻后撒施苗床,作墊籽藥土。用豬糞渣、陳煤灰、塘泥、枯餅、人糞尿等,堆漚制作培養土。播種前,采用小拱棚育苗,浸種催芽,1hm2大田需苗床面積37.5m2,苗床密度1500株/m2,播種量750~1050g/hm2,種子發芽出土以后,夜間應保持12~15℃,白天為20~26℃,如果夜間溫度在10℃以下,生長不利,尤其是土壤夜間溫度不要低于17~18℃,否則根系發育不良。此外在1~2片真葉時容易發生猝倒病,應注意防治。
2定植
為了減輕病害,應實行水旱輪作,制種地選擇水稻田或2~3年內未種過茄果類作物的地塊,并要求有50m左右的隔離。茄子定植不必過深,與秧苗的子葉平齊為宜,3葉1心即可定植。為了使幼苗迅速恢復生長,定植以后應立即澆水,對新根發育有良好效果。定植的株行距根據茄子的品種而定,我團種植的是晚熟品種,行距60cm,株距35cm。
3田間管理
3.1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施豬糞渣75t/hm2,餅肥1500kg/hm2,磷、鉀肥各1500kg/hm2作基肥。輕施苗肥,在定植后至開花前應追2次肥,濃度不要太高,否則會造成植株徒長,引起落花、落果,加重病害,最好用稀釋5~10倍的豬糞水或進口氮磷鉀復合肥,不用氮肥催苗。穩施花肥,自第1朵花開放到第1批果迅速膨大這段時間為茄子的大量開花期,也是雜交制種的人工去雄授粉期,為防止植株落花落果,在不是嚴重缺肥的情況下,一般不用追肥。重施果肥,當根茄(或稱門茄)長至商品成熟度時,每株茄棵上基本上都掛了2~3層果,這時果實膨大需要大量養分供給,要大追肥,重追肥,一般每隔7~10d追1次肥,以稀豬糞水和復合肥為好,果實轉黃即可停止施肥。保證植株充足的水分供應是提高種子發芽力的關鍵,特別是生長后期,因處在高溫干旱季節,更應注意灌水。茄子在開花坐果期即可澆水,一般全生育期澆6~8次水,茄子的單葉面積大,水分蒸騰較多,一般保持80%土壤相對濕度,當土中水分不足時,植株生長緩慢,甚至引起落花,所結的果實果皮粗糙品質差。當雨水過多時還要注意排水。從結果時即可開始浸灌,但應堅持“一淺”、“二急”、“三涼”的原則,“一淺”是灌水不能超過畦高的2/3~3/4;“二急”是急灌急排;“三涼”是水涼、土涼、天涼。因此,在晚上灌水效果較好。灌水后應及時追肥、中耕除草,其操作同常規栽培。結合澆水,施稀薄的糞肥或化肥;果實結果以后可追澆濃的糞肥或化肥,以氮肥為主,人工追施300~375kg/hm2尿素以供果實不斷生長的需要;果實最旺時期,也是需肥最多時期。
3.2授粉技術
3.2.1授粉花朵部位及單株授粉花朵數。最適宜授粉部位是第2~4層花,每株宜授粉6~10朵花,坐果5~8個。
3.2.2父本花粉采集。茄子開花習性是當花蕾長足后,在花冠逐漸開裂過程中,花藥逐漸破裂,花粉散出??稍谏衔?時左右花朵剛開放時,用電動采粉器收集花粉,此時花朵剛開放,花粉多,且發芽力高。也可在上午摘下當天開放的花朵,取出花藥散放在鋪有厚紙的篩子上,放在太陽光下曬干,約需4h。然后用花粉篩將花粉篩出,或將曬干的花藥裝入碗中,蓋上紙,上下抖動碗幾次,即可將花粉抖出,然后放入小盒中備用。3.2.3選擇母本花蕾去雄。茄子花在開放前1d至開放后2d,均有受精結籽能力,而以開花當天受精能力最強,結實率最高。選母本植株上花冠開裂的大花蕾,用鑷子輕輕撥開花苞,將雄蕊徹底去盡。去雄時,切忌挫傷柱頭、子房。
3.2.4授粉。對前1天下午去雄、第2天上午開放的花朵授粉。用帶橡皮頭的鉛筆或授粉棒(粗塑料電線殼中塞入海綿制成)沾取花粉,輕而勻地涂到柱頭上,看到柱頭上沾有足量花粉即可。如果花粉多,也可當天去雄、當天授粉。
3.2.5標記。用印油涂于花柄上或用有色毛線系于花柄上等方法進行標記。
3.2.6其他管理措施。在雜交制種中發現授粉量增加,其坐果率、單果種子數相應增加。因此,重復授粉可提高種子產量。每次授粉時,如果發現母本田內有未做標記的花朵或果實要及時摘除,以免影響雜交種純度。每株坐果5~8個后,要將植株上部開放的花朵、自交果及生長點全部摘除,以證雜交種的純度和果實的生長發育。一般母本田可安排30~45人/hm2去雄授粉。
3.3茄子的落花及防止
茄子落花的原因是氣溫低于20℃時,影響授粉受精及果實生長,在15℃以下會引起落花,最適宜溫度為28~30℃,這種早期落花可以用生長劑來防止,一般用20~30mg/kg的2,4-D處理。
3.4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苗床期猝倒病及結果期的綿疫病,主要害蟲為紅蜘蛛。防治猝倒病主要是加強溫床管理,在幼苗有2~3片真葉時最易發生,在管理上多通風,少澆水,是主要防止措施;果實綿疫病對果實危害嚴重,尤其在雨季易發生,防治方法是注意田間排水及避免與病菌接觸。紅蜘蛛防治主要用樂果防治效果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