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物研修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做“人中人”匡正傳統(tǒng)培養(yǎng)目標
“海南課改模式”解讀
“周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的發(fā)展效應、成功經(jīng)驗與推廣價值
執(zhí)著辦百姓滿意的鄉(xiāng)村學校——記2011年海南省“十佳校長”、儋州市白馬井中學校長鄭燕康
青春在奉獻中閃光——記2011年海南省中學十“佳班”主任鄭其鵬
心系特教無怨無悔——記2011年海南省小學“十佳”班主任朱滿香
沐春風踏歌行——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學發(fā)展側記
教育失衡讓英美頭痛
海口市教育均衡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思考
讓地域文化走進校本課程
總結經(jīng)驗全面推進校本教研健康發(fā)展——海南省2011年初中數(shù)學教研組長論壇系列活動
海南鄉(xiāng)鎮(zhèn)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設計現(xiàn)狀調查分析
學生宿舍消防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
貫徹落實規(guī)劃綱要促進學校內涵發(fā)展
《PC組裝與維修》課程內容的改革
淺談應用最廣泛的配位劑(EDTA)
環(huán)島新聞
《生活中的軸對稱》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與點評
《找規(guī)律》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育公平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利器
立足課標突出語篇強調運用——2010年海南省高考英語試卷分析
201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試卷評析
凌秀容:愛和責任與我同行
羅丹文:熱愛教育事業(yè)始終不變
育人無痕培質有形——海口市第九中學課程建設的實踐與特色
探索農村高中學校發(fā)展之路
科學統(tǒng)籌優(yōu)化資源大力推進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
花園國里看教育——新加坡學習考察紀實
海南思源實驗學校的發(fā)展定位
班主任批評學生的語言藝術
隨孩子的興趣
對黨的教育事業(yè)忠心耿耿
嘔心瀝血為教育
愛崗敬業(yè)樂為人師
《西湖》Flash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
關于海口市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狀況的調查
歷史課的情境藝術
淺談初中英語寫作教學
中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課堂構建
崛起中的三亞市第五中學
光榮榜
網(wǎng)絡研修:教師團體專業(yè)成長的新舉措——2009年暑期海南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全員遠程研修特別報道(下)
在實踐探索中拓展區(qū)域教研
海南職教別樣紅——訪海南省教育廳原副廳長李紅梅
為了孩子的學位——訪海口市瓊山區(qū)教育局局長洪德全
自強不息潤物無聲——訪海南省教育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屯昌縣屯昌中學校長陳守川
認識高考“狀元”引導高考狀元
立足雙基拓寬視野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海南省2009年高考地理試卷評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數(shù)學試卷評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英語試卷評析
海南省二00九年高考作文評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歷史試題評析
集團合作項目推動創(chuàng)新模式服務企業(yè)
著力搭建專業(yè)發(fā)展平臺切實提升青年教師素質
教育事業(yè)是我生命的根——記吊羅山下苗族教師曾春杏
用粉筆譜寫平凡人生
讓主題班會成為自主教育的主渠道
關鍵詞:初中生物 高效課堂 教學模式 探索
《生物課程標準》指出: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生物課程標準》的這一理念從內容上強調了過程,不僅與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緊密相連,而且使學生的探索經(jīng)歷和得出新發(fā)現(xiàn)的體驗成為生物學習的重要途徑。
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往往會對課堂教學的改革帶來極大的阻礙。認識這些模式的弊端并予以克服,將有利于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新課程的理念。
一、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傳統(tǒng)教學片面強調教師的教,形成了以教師為本位的教學關系。表現(xiàn)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對于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所以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所謂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學關系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不是教師的教服從、服務于學生的學,而是學生的學服從、服務于教師的教。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喪失了,教師也不是教學的主導者,而是扮演了教學活動的主宰者的角色。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這一觀念更是根深蒂固,它源于我國封建教育中的師法和家法,學生只能跟隨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先教后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學。“教與學”本末倒置、越俎代庖的種種片面性,導致學生的亦步亦趨、囫圇吞棗,最后摧毀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這種教學關系中,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于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喪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成為遏制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這種以教為本位的教學關系,完全把學生定位在依賴性層面上,低估、漠視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忽視、壓制學生的獨立要求,從而導致學生獨立性的不斷喪失,這是傳統(tǒng)教學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根本原因。
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初步接觸
幾年前就聽說過好多地方的學校通過課改,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但改變學校原來的落后面貌,而且一舉成為全國兄弟單位學習、仿效的榜樣,這其中杜郎口中學的名氣算是比較大的。
2010年12月份,我有幸被學校派往杜郎口中學參加“杜郎口體驗式課堂駕校教學研修班”,七日之行,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教育可以這么搞,課可以如此上。
我眼里的杜郎口是一個“標志”!
杜郎口的橫空出世,不管你是否承認,卻客觀地標志著一個“傳統(tǒng)課堂”教育時代的結束,而一個全新的“高效課堂時代”的開始!
唯有打造高效課堂才能真正把學生從應試教育的無邊“苦海”里解救出來。
三、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
杜郎口的核心就是激活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動起來,由被動的學習到主動探究,從而達到生成知識的境界。為了進行高效課堂改革,學校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最突出的有兩點:第一,教室內的黑板由傳統(tǒng)的一塊變成前、后、側三面,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陣地;第二,學生的座位由以往的插秧式變成學習小組。形式是外在的,教學模式的改變才是根本的。但沒有形式的改變就沒有內容的改變。
為了模仿高效課堂,我把教學模式做了很大的調整,我由演員變成導演,學生由觀眾變成主演,這個變化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學習小組在整個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正確、公正地劃分好學習小組就特別重要。通過學習小組的劃分,極大地調動了各位同學的積極性,特別是后進生的主動性。在分組過程中,我?guī)缀鯖]有參與,把各方面的大權放給了班委,讓他們具體去操作與定奪。我相信只要把各方面的權力下移,同學們定會把責任上移的。這是我在學習小組的劃分過程中收獲最大的。小組內成員相向而坐,會產生一種心理效應:由于人際距離的拉近有利于生成對話、互動的愿望;面對面還會產生小組成員視野全包含的視覺域,這樣就能營造學習成員的心理安全感,便于相互激勵的機制。
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就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然后做練習。把課堂的話語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阻力首先來自于教師的傳統(tǒng)觀念——講那么多學生還學不好,讓學生自主學習,那不是胡鬧嗎?我仿照杜郎口的教學模式做了調整,把整堂課分成若干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有學生來完成,我只是在必要的時候給予一定的點播,但問題的結論還是由學生自己得出,這樣一來,學生不是機械地接受知識而是在探究的活動中生成知識,既增加學生掌握知識的牢固性,又增加了學生探索過程中的趣味性。
在每節(jié)課前,由我指定的學生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上課流程、預習提綱(知識點清單)、典型例題板書在黑板上。
第一環(huán)節(jié):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就是學生自學,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先學。由于學生“先學”的主要形式是閱讀,因此,在教學中,就要先設計好的思考題目,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學。既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分析、思考得出正確答案,又可以指導探索發(fā)掘課程內容的方向,還可以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樣做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內在潛力,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進入到“后教”階段。例如我在講授“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一節(jié)時,我先從細胞分裂入手,讓學生先自學課本內容。同時要求學生邊自學邊思考幾個重點知識:人體有幾種基本組織?主要分布在哪些位置?有何功能?植物有幾種主要組織?有何功能?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自學,自學之后要求能簡要回答每個問題。有了一定的啟發(fā)引導,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最后教師用較少的時間歸納提問,這樣不僅調動了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第二環(huán)節(jié):展示。展示、交流自學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我遵循這么一個展示原則: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都會的不展示,遇到困難比較大的,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內容將是我們展示的重點內容。有了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充分準備,我們的展示過程完全變成了學生的天地,變成了學生才能的展示舞臺。在展示環(huán)節(jié)上,我分配完任務后,學生講解,學生點評,學生反饋。展示是對預習的升華,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展現(xiàn)學生才能,樹立學生自信的有效途徑,通過展示達到“當堂拔高”的目的。
第三環(huán)節(jié):反饋。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突出“弱勢群體”,讓他們說、談、演、寫。在反饋環(huán)節(jié)上,注重體現(xiàn)重點學生(弱勢群體)和重點問題,讓組中的同學進行幫扶。學生在板書完典型題目后,其他同學會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指出和修正,老師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提供適當?shù)姆椒ㄉ系闹笇В苌偕婕皟热莘矫娴模瑢崿F(xiàn)了“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學生之間教學相長,從而達到共贏的效果。
因為只是模仿杜郎口,所以很多東西是不成熟的,而且在操作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由于地域差異,很多東西不能完全照搬,而是在人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研究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實踐證明,這個方法是可行的,重要的是敢去大膽摸索、嘗試,不要擔心失敗,失敗越多,經(jīng)驗越多,將來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傳統(tǒng)課堂背后也有文化作支撐,但這種文化是一種“不信任文化”,因為太多的“不相信”、“不信任”,才導致不放心、不放手……才有公然的“替代和包辦”,才有命令、指責、干預、統(tǒng)一、懲罰……教育即解放,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因而我認為,教育學實際上應該是教育解放學,解放的主體是學生,其次是教師,唯有保全作為“人”之學生與教師的人格、興趣、權利、理想、尊嚴,教育才會散發(fā)著“人性”,才讓人迷戀和感動。從這重意義上說,高效課堂文化的核心是開放與解放,是變一潭死水為一池春水,是充滿生命的“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