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氣象科學論文

      氣象科學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氣象科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氣象科學論文

      氣象科學論文范文第1篇

      1.1加強監測預警能力建設

      不斷加強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建設了六要素自動氣象站,鄉鎮加密自動氣象站,酸雨觀測站、土壤觀測站和衛星接收站;建設了雷電監測儀和紫外線觀測儀。宜春風廓線雷達和宜春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已投入業務使用。這些監測項目的建成對提高氣象災害預警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1.2加大防災、減災、避災知識宣傳

      通過多種手段加大防災減災避災知識宣傳,讓防災避災方法家喻戶曉。積極利用下鄉、上街、培訓、廣播、電視、報刊、電子顯示屏、黑板報、手機短信、“2121”電話和互聯網送防災抗災知識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同時通過這些有效手段及時將各種災害發生的信息及時傳送到廣大群眾手中,使各級黨政領導指揮能力和群眾自身防災能力普遍提高。建立中小學校、鄉鎮場、村、企業、小II型以上水庫氣象信息員隊伍,他們既是氣象信息的傳遞員又是各種災害的收集員和報告員。

      1.3制定災害應急預案

      制定了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明確了人員和職責,一旦出現災害可以隨時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做到快速反應,指揮有序,抗災及時得力,有備少患。

      1.4加強研究做到科學減災

      減災手段和方法需要不斷創新。我市高度重視減災研究工作。一是成立了綜合減災專家組,定期會商預測災害出現的時間、地點和強度,提出防范建議和措施。二是每年給出一定的經費用于減災研究,近幾年多項研究成果獲得省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獎勵。

      2持之以恒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不斷總結經驗,加強科學研究,千方百計提高預準確率,提高災害性天氣的預警預報水平,為各級黨政領導指揮防災抗災提供優質的決策服務。同時將氣象災害信息及其防范措施通過各種有效手段迅速傳播到廣大群眾手中。將氣象災害損失減小到最低取限度。加快各涉災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和平臺的建立。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效率。不遺余力地加強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加強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做好氣象災害防御規劃編制工作。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避開雷電、地質災害易發區。

      3不斷提高個人避災能力

      3.1學習掌握雷電知識

      雷電分為直擊雷、球形雷、感應雷和雷電波侵入。直擊雷是直接擊打到建筑物或人體身上的雷;球形雷是指出現不規則的球狀雷,也是目前的防雷難點;感應雷是巨大雷電流沿著附近突出物或導體向周圍傳播;雷電波侵入是由于雷擊架空線路上或空中金屬管道上產生的沖擊電壓沿線或管道迅速傳播的雷電波。全球每年因雷擊造成數十萬以上人員傷亡,幾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隨著全球變曖氣候異常,雷電強度愈來愈強,加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雷電災害愈來愈多,損失愈來愈大。

      3.2注意個人防雷,確保安全

      氣象科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 心理問題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實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生命線,而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效果上。調查發現,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認可度普遍不高,學習效果不盡人意。造成這種狀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學生的心理因素影響最大,尤其是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1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學生心理問題與分析

      1.1 厭學心理

      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失去興趣,不愿意接受教學的一種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學生對課程教學感到厭煩,總想逃避,即使人在課堂也無心聽老師的講解,或是在課堂上做其他事情。如問題調查中,有65.1%的學生認為“學習這些課程常常提不起精神”,60.4%的學生“覺得枯燥”,32.8%的學生“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50.1%的同學“課后學習的時間很少”。

      造成大學生厭學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急功近利思想。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激烈的競爭現實,使90后的大學生養成了急于求成和獨立自我的個性,更關注個人經濟和名譽績效,在意的是專業技能的提高和自我需要的滿足,對思想境界、精神食糧、崇高理想的追求往往放在其次。(2)教學改革不得力。雖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改革的進程較慢,力度還很不夠,如仍存在內容陳舊過于理論化,方法呆板過于形式化,途徑狹窄過于保守化,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仍處于主導地位,對不了學生的口味,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更難以受到學生的愛戴。

      1.2 逆反心理

      這是學生不接受教師的觀點和意見,漠視或是公然反對教師的言論和行為的心理表現。主要反映在學生對教學中正確的思想觀點及教師所肯定贊美的事物,不僅不能理智冷靜地去分析和接受,反而非常固執地加以否定和抵制。調查發現,有65.1%的學生不贊同“大學開設這些課程很有必要”,61.3%的學生不覺得“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感到受益匪淺”,48.2%的學生不認為“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很有用處”,66.2%的學生承認“我不逃課、曠課但不一定在聽課”。

      造成大學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主要有:(1)教學內容與方式的固化。因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對現實社會問題的解讀不夠,又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少,缺乏有效的心理體驗。(2)學生主體地位重視不夠。由于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有些教師沒有把握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個性特點,仍然一廂情愿地堅持灌輸,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致、表達觀點的欲望很難得到滿足,從而滋生對課程教學和教師的對立情緒。(3)社會消極因素的感染。市場經濟改革所引起的負面效應,深刻地影響大學生的思維和行為,特別是社會中少數群體的個別現象,極易使大學生產生錯誤的認知和偏激的思想,以致對所學的理論產生質疑,對教師學科化教學產生逆反。

      1.3 輕視心理

      這是學生認為課程學習不重要或自以為能夠把握而不認真對待的一種心理。往往表現為不重視的應付狀況,如敷衍老師布置的作業、應付考試等。在調查中,有70.3%的學生認為課程學習不太重要,不會認真去學;52.8%的學生堅持課程學習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74.6%的學生只關注課程考試的內容。

      大學生輕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原因有兩點值得關注:(1)實用主義思想。就業制度的改革與就業市場的競爭,使部分學生陷入了讀書就是為了就業的誤區,用人單位重視什么就準備什么,放松了作為人才最本質的東西——德性的培養,所以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沒用的課程或沒必要開設的課程。(2)學科認識上的誤區。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大學生否認思想政治理論學科的獨立性和重要性,習慣性地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當成是專業課以外的可有可無的說教,認為可以從生活中得以學習和鍛煉,沒必要作為課程設置,甚至有的學生把人生指導課看作是對他們的不信任和對其能力的否定。

      1.4 依賴心理

      主要是指有的大學生甘愿把自己置身于從屬地位,聽從或指望著教師安排的一種心理狀態。表現為沒有主動鉆研和創造的精神,缺乏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總是期望老師分門別類地講述,有時連總結和問題的答案也希望老師表達出來。調查中,有81.2%的學生認為思政課的學習就是認真聽老師講解;75.0%的學生覺得老師課講得好思政課的學習就有意義。

      產生大學生依賴心理的因素主要有:(1)應試教育的后遺癥。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觀念在一部分教師和學生中依然存在,教師以教材內容為主,學生以教師講解為主,評價學生以考試成績為主,以致一些大學生養成了“你講我聽,你說我做,你安排我服從”的學習方式。(2)傳統教育理念的固著。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通常認為教育就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主要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應聽從于教師的教導,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這種教育理念在當前的一些教師和大學生的潛意識里仍然存在,以至于教學中教師經常將學生置于從屬地位,一些大學生也習慣被安排和被支配。

      2 學生心理問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影響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教學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會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發揮產生極大的影響。

      2.1 影響學生對課程教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如果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興趣,就會產生較高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就會顯現。但因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中存在厭學等心理,注意力沒用在教學上,對老師講授的原理、觀點產生不了感悟,學習成了一種形式,只是為了應付教師、應對考試。如果學生對課程教學不感興趣,再豐富的教學內容、再新穎的教學方法也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2 影響學生對課程價值的認同

      盡管國家十分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各高校也確保了課程體系的實施,但仍有不少大學生不能充分認識到課程學習的意義,把課程學習當作是外在的政治任務,不能將其與個人的成長成才聯系起來,以致對課程的學習存在著逆反、輕視等心理問題,根本聽不進去老師苦口婆心的教導,也難以從學習中體會到課程的價值和益處,更不用說提升其素養,教學的實效性自然難以實現。

      2.3 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

      由于學科的特殊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接受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掌握問題,關鍵是要產生思想上的熏陶和影響,除了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能力和人格魅力等因素的影響外,學生的學習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厭學、輕視、逆反的心理,所以對教學內容缺乏專注力,或是一知半解,或不能融會貫通,沒有在思想和情感上引起共鳴、產生感悟,也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4 影響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投入

      “態度決定一切”,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是教學實效性發揮的前提。然而,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上存在的心理問題,使其不能深刻認識到課程學習的意義,學習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對知識的掌握也是為了考試,不能從內心深處接受和重視課程的學習,更沒能在行為上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沒有了學生主動學習、刻苦鉆研和努力創新的精神,即使國家發再多的文件、學校再開設多的課堂、教師再怎么努力,教學效果也是不會提高的。

      基金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師生心理問題研究[2012Z026],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項

      參考文獻

      [1] 石云霞.“兩課”教學法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4:157.

      氣象科學論文范文第3篇

      教學改革主要包括教學內容的改革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當然也包括對教學主體和教學客體的改革。本文主要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因為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在某一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而教學方法則是靈活的,但它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果。

      本文主要討論文科的教學法。人文社會學科如哲學、歷史、文學、美學等等,這些課在高校里或是作為公共課,或是作為專業課,課堂上的情形經常是學生睡倒一片,老師講得兩眼發直,舉目望去無人在聽,令人感嘆教員堅持講課的毅力。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應該引起我們對教學法的思考和討論。

      一、應試模式下的抽象教育

      古人有句話叫“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教學法的問題有很多,但最實際、最直接、最難解決的是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沒有教務監督、甚至沒有考試壓力的情況下,還能讓學生認真聽,老師樂意講呢?

      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我們往往會采用這樣幾個辦法。第一、組織領導專家聽查課,或者抽查,讓教者防不勝防,從而精心備課。這固然有效,但問題是:即使教師認真備課,但學生不感興趣,不愿意聽,怎么辦呢?所以這個辦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二、可以增加考試壓力,讓考試壓力變成學習動力,這確實行之有效,但這種應試教育的弊端不言而喻。就教書育人的本質而言,應試教育并不能帶來學生對知識和老師的真正信服。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應試的目的是考試。在應試教育的驅動下,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是功利性的,潛意識是消極倦怠的、感覺很苦的。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試卷要難、監考要嚴、不能透題,其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學生就會不認真學習。由此又引出:監考嚴、試題難、不透題,考試及格率可能降低,教員壓力變大,學生嫌學得苦,都不高興,于是可能會想辦法“變通”;再者,善于死記硬背的學生不在少數,也是十幾年練出來了,三五天就把復習提綱背好了,那么一個學期的課,又可以應付了事;第三,更棘手的問題,考試課是有壓力的,那么考查課呢?沒有考試壓力的課,又怎么辦?所以就教書育人而言,強迫的學,功利的學,都是不好的。

      二、由抽象教學進步到趣味教學

      經過多少年的應試教育,有時候我們會想:為什么大、中、小學的教材不能搞得活潑一點呢?能不能親切一點、生動一點,讓人喜歡一些?總是冷冰冰的,很權威、很正統、也很生硬的樣子,讀起來、學起來都很吃力。《世說新語》提到一種吃甘蔗的辦法,叫“漸至佳境”,實際上也是暗示人們讀書學習做事的辦法。但是我們的中、小學課本呢?這些面向少年兒童的書,書上的那些話,再加上老師們板著臉的那種講法,就是不能讓人漸入佳境,也不討人喜歡。強扭的瓜不甜,所以我們要改革教學方法,提倡趣味地教,快樂地學。人都有好奇心,講課既通俗易懂,又“貴奇,貴資于人”,那么這節課要說不受歡迎,那就奇怪了。趣味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語言要通俗、簡潔、幽默。要少用長句、復句,多用短句、單句,要生活化、幽默一點,這是文科獨有的長處。說話要讓人聽得懂,愿意聽,深入淺出娓娓道來,還能漸至佳境,同時又把課標的道理講了。

      其次,要有趣味。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是學習上的至理名言。一旦學生覺得你講的課有意思,哈哈一笑,那么前面所提的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人文社會學科,最大的優點在于可以趣味教學。

      比如講歷史,就有趣味和抽象之分,絕對不要板起臉來講。本人在大學西方音樂史時,就感覺極其枯燥,提不起神。后來看了一本《西方音樂軼事》,相當于我們紀傳體的史書,講每個音樂家的生平經歷和一些趣聞軼事。諸如《趣味哲學》等,都深入淺出,活潑有趣。像邏輯學、美學等現在都有趣味教程,這些都是前人的心血,可以很好地拿來實行趣味教學。

      實行趣味教學的難處在于:

      一、教者需要有豐富的積累和資料,旁征博引,信手拈來。解決辦法:閱讀相關的趣味書籍資料,如《趣味哲學》、《趣味歷史》、《趣味語文》、《趣味邏輯學》等等。可根據課標準備趣味教學教案。沒有趣味教材的學科立即著手編寫,為下一步的趣味教學打好基礎。

      二、妥善處理好講道理和講故事之間的關系。第一、講故事不能離題,不能牽強。第二、故事不可過多,過多不能凸顯主題;也不能過少,過少枯燥乏味。解決辦法:既要明確推行趣味教學的基本思路,又要根據課標明確每課的基本框架結構,教員在統一框架內自由發揮。

      以上討論的是趣味教學,主要是把師生從應試教育中解放出來,使教育的主、客體樂教、樂學。

      三、在趣味教學的基礎上開展討論教學

      趣味教學基礎打好了,可以開展討論教學。討論教學主要解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的問題,也是進一步提高的問題。同樣一段話,同樣的小故事、大道理,即使很簡單,但由教師說出來,這還是教學的初級階段;如果讓學生自己說出來,那么教學是進了一大步。顯而易見,學生自己說出來,那是代表他們說寫讀想的能力有了極大提高,是從理解走向表達和運用了。趣味教學是討論教學的基礎,這一點應該注意,這個基礎打不好,討論教學很難搞得好。現在很多老師嘗試討論式教學,結果往往是五花八門,講什么的都有。優點是大家都參與了,缺點是教學任務沒完成,跑偏了。所以討論式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學生要擁有獨立自主的課余時間,這一點不必細說。第二、教師要有趣味教學的基礎積累,這是關鍵所在。學生要討論,就要搜集資料,提前準備。能不能找到合適的資料是第一個問題;找到資料能否看得懂是第二個問題;看得懂能否感興趣是第三個問題,如果沒有興趣就會應付了事;同時,能否把現有的資料編輯整理成發言提綱,整理成發言提綱能否精心練習好演講,整個演講綜合起來能否實現教學目的,這些都是有待考慮的問題,短時間、一口氣是無法實現的。所以我認為討論教學要一步一步來。第三、課堂組織是另一個關鍵所在。要嚴密組織討論式課堂,防止跑題。解決辦法:一是實行分組討論,代表發言,限時限題,嚴防偏題;二是討論結束教員必須總結點評,闡明題旨。三是討論的初級階段按教員設定的資料、提綱和要求討論發言,中、高級階段允許學員酌量增加自由發揮的比例。

      四、在討論教學的基礎上開展啟發教學

      討論教學的基礎打好了,可以開展啟發教學。什么是啟發教學?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狀也(心里沒想通急切地想知道);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心里想通了嘴上卻說不出)。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舉一隅不以三隅反(沒有用心思考),則不復也(先不要往下進行)”。這個道理很明了,沒有趣味教學、討論教學的基礎,啟發教學只能是空談。趣味教學、討論教學基礎打牢了,學員的興趣來了,腦子動起來了,嘴巴說起來了,這個時候要啟發他。腦子轉不動的時候,點一點就透。嘴巴不靈活的時候,一句話可以記好幾十年。

      氣象科學論文范文第4篇

      很多學者對于旅游文本翻譯研究主要從旅游文本的定義范圍,功能與文本類型上研究,筆者認為應用紐馬克的文本功能翻譯理論進行旅游文本的翻譯較為適宜。

      英國的紐馬克認為譯者在不同的文本中應采取不同的翻譯方法。他將文本功能分為表達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on function),和呼喚功能 (vocative function)。首先,表達功能的核心是“說話人,作者、話語創始人的思想。他用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不考慮任何回應。”紐馬克認為:“表達”的文本類型有:文學作品(包括詩歌、短篇故事、小說和戲劇)、自傳、散文,和私人信件。其次,信息功能是指“一個主題的事實,外部語言的事實,包括報告的想法或理論”。典型的信息功能文本例如教科書,技術報告,報紙,科學論文,會議記錄或議程等。旅游文本同時具有信息功能,側重內容,注重客觀,準確,規范。最后,“呼喚”的意思是 “號召讀者去行動、思考,去感受,實際上是反應。”注重目標讀者的接受視野和接受方式,并實現勸道功能。呼喚功能包括通知、說明、宣傳、說服性寫作和娛樂的通俗小說。所以呼喚功能是旅游文本的主導功能。

      因此,按照以上對文本類型的劃分,“旅游文體是一種信息型―呼喚型文體,或信息-呼喚復合型文體,以描述見長,與異國情調,民俗文化不可分離。”

      二、漢英旅游文本的特點與翻譯原則

      由于大多數旅游文本具有信息功能和呼喚功能,考慮到譯文對讀者造成的影響,譯者應該根據漢英旅游文本的特點,語言文化,在英語讀者所能接受的最大范圍內確定旅游文本漢譯英的翻譯原則。

      賈文波指出(2004:109-117),漢語旅游文本大多重言辭華美,多用四言八句,多仰仗辭藻的渲染而非物象的明晰展示,因而“文采濃郁”。而且,漢語旅游文本還注重用典故和古詩詞來點綴行文,追求一種詩情畫意之美。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夜湖”。

      相比漢語旅游文本,英語旅游文本更注重信息的傳達。李明認為(2007:209):“英文的旅游文本大多風格簡約,結構嚴謹而不復雜,行文用字簡潔明了,表達直觀通俗,注重信息的準確和語言的實用,景物描寫多用客觀的具象羅列來傳達實實在在的景物之美,力求再現自然,讓讀者有一個明晰的印象”。

      由此可知,漢語旅游文本注重引經據典,語言華美文雅,結構工整對仗;英語旅游文本強調信息準確,語言簡潔客觀,結構主次分明,忌同義重復。

      基于二者的不同特點,張光明等(2009:222)認為,旅游文本的翻譯與旅游文本本身一樣,具有“向游客傳遞,介紹景點信息”、“ 打動讀者”的功能。翻譯的原則 “要做到準確,通俗,明晰,譯文要有吸引力,能雅俗共賞,使各種不同文化的讀者均易于理解,樂于接受。”顧維勇(2005:83)認為,“譯者要考慮到譯語的可讀性,及讀者接受效果,所以譯者的自由度相對較大。”

      因此,旅游文本漢譯英的總體原則如下:以傳播中國文化為目的,譯到信息準確簡潔,宣傳功能對等;以英語讀者的可接受性為導向,譯到語篇連貫,易讀易懂。

      三、旅游文本的翻譯策略

      通過以上對中英旅游文本特點的總結,可以根據翻譯原則,依照具體情況來定翻譯策略,舉例分述如下:

      1.直譯。直譯,是忠實地譯出原文的信息和內容。如果原旅游文本里只是實質性的信息,沒有特殊的文化內容,直譯不會引起外國讀者的誤解,這種情況下采用直譯的策略。

      例如:甘肅省位于黃河上游,絲綢之路的中間段,中國的西北部。面積454000平方公里,人口2400萬。蘭州是該省的省會城市。

      譯文:Gans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the middle part of the Silk Road in the Northwest China. It covers an area of 454,000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 population of 24 million. Lanzhou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province.

      原文是一些實質性的內容,對甘肅的地理位置,面積人口省會進行簡要介紹,因此做直譯處理。

      2.釋義。釋義是不直接按照原文翻譯,用自己的話將原文意思在譯文中解釋出來。在翻譯漢語旅游文本中比較晦澀難懂的詩句典故時,常用釋義作為翻譯策略。

      例如:西湖在杭州市區的中部,面積約6平方公里。沿湖四周,花木繁茂;群山之中,溪泉競流;亭臺樓閣,交相輝映;湖光十色,千古風情,令多少人流連忘返。“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贊語真是恰如其分。

      譯文:Situated in the west of Hangzhou, the West Lake covers six square kilometers. The causeways, bridges, pavilions, springs, trees and flowers in and around the Lake make it a paradise on earth, where one cannot tear himself away.(彭萍,2010:106)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采取了解釋性的翻譯,簡單地翻譯成paradise,完全迎合了英語讀者的表達習慣。如果將其直譯成There is a heaven above Suzhou and Hangzhou on the earth,則譯文顯得冗長??嗦,原本描述杭州的景點還將蘇州加入其中,使英語讀者難以理解。

      3.直譯加注釋。直譯中的有些詞語可能使英語讀者產生疑惑,注釋就是在括號內對一些音譯的人名,地名,事件名進行解釋,由于中文旅游文本中涉及很多的歷史,人名,地名,朝代,典故等,直譯加注釋可以增強習語的可接受性,同時保持原文的原意。

      例如:峨眉山位于四川省的中南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保護區范圍154平方千米。峨眉山以自然風光和佛國仙山而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贊譽。

      譯文:Mount Emei is located in the mid-south part of Sichuan province, the transitional belt from the Sichuan basin to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highest peak of Mount Emei is Wanfo peak (mean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Buddhas),at an altitude of 3,099 meters. The whole reserve occupies an area of 154 square kilometers. The Mount Emei, with its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and the holy mountain of Buddhism, enjoys the fame as “the most elegant place under heaven”.

      在此例中,原文中的“萬佛頂”在譯文中既保留了音譯,又添加了一個同位語作為注釋,這樣使譯文更加清楚,同時使英語讀者對景點有所了解。

      4.增譯。旅游文本翻譯關鍵在于宣傳。對于漢語旅游文本中人名、地名的翻譯可以適當增補信息,擴大讀者對原文知識的了解,并便于英語讀者搜索或者查證相關信息。但不能過度增譯,會影響主要信息的傳達。

      例如:古代的“絲綢之路”從西安開始。著名的古建筑和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都可以在半坡博物館,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和許多其他景點找到。

      譯文:Xi’an is the ancient capital of thirteen dynasties, a city of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The ancient “silk road” started from here. Well known ancient buildings and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can be found in Banpo Museum, Mausoleum of Qinshihuang emperor,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of Qin,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and the Small Wild Goose Pagoda and many other attractions.

      譯文中增譯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一座超過兩千年歷史的城市。強調此歷史文化信息給讀者,使英語讀者初步了解了西安的歷史,增長了知識。

      5.省譯。省譯即刪去原文中的一些冗余信息或違背譯文表達習慣的詞。省譯不是省掉原文的思想內容,而是有效傳遞信息的清晰度,提高原文信息傳遞效率。漢語旅游文本文本大多言辭華美,文采濃郁,而英語旅游文本更注重實質性內容的傳達,為了使英語讀者更容易接受,在翻譯一些言辭華美,語言重復累贅的漢語旅游文本時,可以采取省譯的翻譯策略。

      例如:黃河奔騰不息,勇往直前,忽而驚濤裂岸,勢不可擋,使群山動容;忽而安如處子,風平浪靜,波光瀲滟,氣象萬千。

      譯文:The yellow river tears and boils along turbulently through the mountains and, at some place, flows quietly with a sedate appearance and glistening ripples.(彭萍,2010:20)

      譯文中省去了一些原文中非實質性的信息描寫和渲染,保留了原文具體客觀的信息,符合英語讀者的審美,又保證了旅游宣傳的目的實現。

      6.類比。漢語旅游文本中的一些歷史人物,事件,故事會使英語讀者產生陌生感,在翻譯此類文本時,可以用英語國家類似有文化意義的形象來代替漢語中的形象,從而使英語讀者更容易理解,這種翻譯策略即類比法。

      例如: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位于寧夏平原中心。自明清以來,她就是伊斯蘭教在西北部的居住地和傳播中心。

      譯文:Honored as a smaller Mecca, Yinchuan, the capita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Ningxia plain.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Yinchuan has been a place for Moslem to live and a center of Islamic education in the Northwest.(劉慧梅 1996:14)

      此譯文中,將銀川同類比擬為“小麥加”( smaller Mecca),麥加是伊斯蘭教著名的第一圣地,銀川作為中國回族自治區的首都城市,不熟悉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未必知曉,但運用類比法,英語讀者可以很好的理解。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手机在线| 亚洲成a人片77777老司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6卡| 亚洲熟妇丰满xxxxx|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亚洲中久无码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ZZIJZZIJ亚洲日本少妇JIZJIZ|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综合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手机|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在线观看亚洲电影|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