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兒教師總結及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見習內容概述
在這一年中,我深刻的體會到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是十分不易的。在這一年中,基地學校提供了相當多的資源和平臺以提高我們新教師的個人素養和工作技能。
我的帶教師傅是鄒悅老師和闞晶星老師。兩位老師都是十分經驗豐富、熱情開朗的老教師,讓我能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回顧這個一年的培訓,我從中獲益匪淺,從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一直到半日活動中的每個細節,都讓我重新端正了自己的態度,從細節中獲取進步。
二、參培經歷及實踐成長
在開展工作時,我會從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好每月主題活動,精心安排好每周計劃活動內容,認真組織好每節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學習,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獲得全面、和諧發展的同時也得到個性的發展。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努力方向
小班幼兒從無到有的過程十分重要,所以我更認真努力工作,從日常生活抓起,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無論在進行活動時或是休息時,都密切留意幼兒的身體狀況,經常檢查幼兒是否有發燒狀況或其他不舒服的狀況。我們班的幼兒雖都是二胎,但由于家長工作都非常的忙碌,孩子都是有家中長輩帶,長輩們都非常寵愛,什么事情都包辦代替,養成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針對這些情況,我通過晨間談話、小故事進行有目的、有針對的教育,培養幼兒團結友愛、知錯就改、熱愛勞動等良好的品質。
在幾次的教學活動的觀摩后,每次觀摩活動我都是感觸頗深的。在活動后的研討中,教師們都非常積極參與。而且從教師們的討論中可以發現大家的思路清晰、井井有條。在教師對教育不同思考的碰撞中,我們總能學到更多,總能更全面的看待問題。所以,參與了幾次教學活動以及研討以后,我知道做一個會思考、敢交流的教師是十分重要的,這無疑能加快我自身的成長。
三、見習成效
我們總說要尊重孩子愛孩子,但有時候我們往往忽略細節,一不小心又回到師主幼客的教育關系中。但在跟教學習時,我發現闞老師能真正地用心去做到愛孩子尊重孩子的。比如班級里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性格內向不愿融入集體。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很少說話,甚至有些不愿意接觸外界事物。闞老師在平時的活動中時刻不忘關注到他,引導他參與到活動中。一個學期下來,這個孩子說的話越來越多了,笑容也越來越多了,慢慢開始愿意開放自己的小世界,讓別人走進去。闞老師的事例給我了很多的啟發,其實在師幼關系中,平等和尊重也是互相的。我相信只要我用對了方式,我也能像闞老師一樣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
四 、今后努力方向
關鍵詞: 幼兒教師 教師培訓 對策研究 徐州地區
一、論文研究的意義
近年來徐州地區幼兒教師培訓需求持續上漲,培訓供不應求,但是有的幼兒教師不愿意再參加“假培訓”。針對這一現狀,筆者將從徐州地區幼兒教師培訓現狀、出現的問題和培訓對策研究這三個方面展開研究。
二、徐州地區幼兒教師培訓需求現狀分析
研究者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徐州地區幼兒園教師對于接受繼續教育的態度及已有的培訓經驗,還了解徐州地區幼兒教師的素質結構與現狀。并根據以上結果開展行動研究,探討如何在幼兒園教師培訓中實施幼兒教師確切需要的、幼兒教師能夠掌握并運用的多樣化的幼兒教師培訓模式。
研究者對徐州地區5個市轄區、3個縣、2個縣級市的部分幼兒園各隨機發放調查問卷20份,共計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4份。調查結果顯示,徐州市各個市轄區、縣、縣級市幼兒園幼兒教師培訓活動或幼兒教師培訓課程比例為70%。其中,幼兒園教師培訓收費比例為55%,一周兩次課程安排比例為71%,培訓質量為95%,有園本培訓比例為45%,如圖:
在徐州地區5個市轄區、3個縣、2個縣級市中,有37.5%的幼兒園缺少甚至缺失對教師培訓活動的開展,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幼兒園的因素,例如:教師培訓活動開展起來不容易組織和管理,幼兒園缺少相對專業的教師培訓活動場所、材料、計劃,幼兒園會對收費與否,教師培訓活動開展的成果和影響猶豫。二是幼兒教師的因素,例如:幼兒教師對于教師培訓的態度,幼兒教師接受培訓前的關于學前教育的知識技能基礎,幼兒教師的學習方式,幼兒教師參加培訓后是否及時反思并理解運用到日常幼兒園的活動中。
三、徐州地區幼兒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
幼兒教師培訓類型單一,以專家講座形式為主,培訓方會邀請一些學前教育領域的專家進行講座,但是理論內容偏多,實際操作經驗少。培訓教師無法很好地消化,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在平時的幼兒游戲與活動中。
幼兒教師培訓內容陳舊,有些培訓仍然以師德和知識技能的培訓為主,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缺乏信息技術的培訓,幼兒教師制作課件,音頻、視頻的制作,白板的使用等。
四、徐州地區幼兒教師培訓對策
(一)培訓類型多樣化
幼兒教師培訓類型多樣化是指以下園觀摩、聽案例分析和專題講座這三種培訓形式為主。前兩種培訓教師的參與程度較高,有利于采取互動方式開展教學。專題講座,教師更加青睞一些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園長和教師,更接地氣。
本調查還發現,教師更加愿意得到的培訓材料是學員的研修成果。研修成果是教師平時實踐而得來的經驗,再加上新的培訓內容,兩者不斷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得到反思與提升的成果。學員研修成果體現了參加培訓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所以,培訓者在培訓期間要對教師的文章或作業或論文及參與的研究課題進行及時的有針對性的指導,適當安排教師研討和交流活動。
(二)培訓內容層次化
針對徐州5個市轄區、3個縣、2個縣級市地區的幼兒教師培訓的相關現狀,總結出幼兒教師的培訓要豐富多樣化。以師德為主線,增設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的培訓,讓徐州的幼師學習到發達一線城市的幼教資源。也可以增設信息技術的培訓,讓教師能夠設計出自己想要的課件。
(三)學習方式參與化
幼兒教師學習方式參與化是指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示范課、聽課,調動幼兒教師對培訓課程的積極性,加強老師體驗、理解和運用的一種參與化的學習模式。這種培訓模式需要培訓者的周全考慮與合理設置及教師的積極配合。選擇典型性、普遍性的案例,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能夠輕易激發老師對于案例分析的學習興趣,參與和理解運用。在進行課程選擇時,首先要符合幼兒教師的需求,其次是課程內容的豐富性,最后要有利于老師的學一反三,能夠引發教師思考,以及培訓結束后回幼兒園運用。
論文摘要:制度建設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外在動力和保障,幼兒園管理者應重視與教師專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園本培訓制度、教師評價制度、教研管理制度、教師進修制度的建立。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主要強調幼兒教師個體內在的專業素質的提高和專業實踐的改進,尤其強調幼兒教師個體職業生命質量的成長。川同時,專業發展也是教師個體與情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來自周圍的推動力有助于教師形成良性的學習動機并外顯為學習行為。在幼兒園管理中,制度建設可視為一種強勁的推動力,管理者通過建立和推行多種有效制度,創造出各種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從而真正激發教師專業發展意識與行為的形成。
一、園本培訓制度的建立
園本培訓是一種由幼兒園領導者根據本園實際J清況自行策劃、自行組織、自行實施、自行考核的教師在職培訓模式。(2)當前幼兒園園本培訓的方式豐富多樣,但往往缺乏規劃,致使培訓缺乏延續性,大大降低了培訓的有效性。培訓制度化有助于從一定程度緩解上述問題,也有助于增強培訓的“實效化”和“系統化”,從而切實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育教學技能。園本培訓制度例示如下:
(一)專家、骨干引領制度
幼兒園有計劃地通過邀請專家開講座、骨干教師上觀摩課等形式幫助教師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增廣視聽。
(二)師徒結對互促制度
幼兒園可以在雙方自愿選擇的基礎上建立師徒結對互促制度。要求“徒弟”結合自己的需求制定計劃,而“師傅”則根據“徒弟”的需求制定輔導計劃,并且這種指導過程要有記錄和反饋。同時,還可以提供自薦方式將有經驗、教育教學能力突出的幼兒教師組成一個“講師團”,定期分主題向園內其他教師傳授一些教學經驗,如講述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睡眠習慣,怎樣指導幼兒開展游戲活動,如何為幼兒創建適宜的學習環境,等等。
(三)專業寫作、交流制度
例如,定期撰寫與交流專業文章。要求幼兒教師定期寫好業務筆記,并獨立或合作撰寫幼教論文。可通過創辦本園的科研刊物,為教師搭建一個相互交流、溝通的信息平臺,讓教師在不斷寫作中學會反思、得到發展。在此基礎上定期舉辦教育沙龍。可選擇在現場或網上平臺進行,以幫助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升教育經驗、推廣教育成果。
(四)對外學習制度
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到其他知名的幼兒園進行考察學習,并參與片區教研活動、各級學術研討會以及向專業期刊投稿等。
二、教師評價制度的建立
教師評價影響著教師專業發展的動機、方向和程度,合理的評價制度對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導向、診斷和激勵作用。(3)因此,幼兒園應重視改革和完善教師評價制度,以激發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機。評價應把幼兒教師的成長過程與幼兒教師的做事能力結合起來,讓教師在一個寬松、愉快的評價氛圍中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從而獲得專業成長。
(一)建立發展性的教師評價制度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倡導幼兒園開發和實施發展性教師評價。閉發展性評價制度強調發揮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它不以獎懲為目的,而是著眼于教師專業發展,從而使得評價的矯正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地發揮。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發展性評價指標,至少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量的增加,如幼兒教師專業知識、活動組織能力、教學經驗的積累;二是質的提高,如幼兒教師由新手階段向勝任階段、熟練階段、專家階段發展;三是自主發展,如幼兒教師具有自覺、自信、自理、自立的教育教學態度與能力,具有強烈的專業發展主動性;四是個體價值的實現,如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個人價值實現的需要,具有強烈的職業情感、職業期望并作出職業承諾。 (二)建立開放性的教師評價制度
開放性的幼兒教師評價制度強調評價是一種民主、協調、共建的過程,通過采取幼兒教師之間互評的方式,進行參與方式的評價。它能激發幼兒教師自愿地參與評價標準與程序的編制過程,并以此作為提高和改進自己教育教學的目標。
(三)建立教師自我評價制度
幼兒園應定期舉行一次教師個人述職,讓教師就近一段時間以來師德表現、保育教學工作進行自我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將促進幼兒教師的自我反思,學會在總結中進行自我評價,同時在和其他教師的對比中看到自己的成績與不足,從而為以后的發展確定適宜的目標。
三、教研管理制度的建立
園本教研是立足本園實際而開展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主要針對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真實問題或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幼兒園可嘗試建立以下制度來保障園本教研順利有效的組織和實施。
一是理論學習制度。幼兒園應該有計劃地組織幼兒教師學習現代的幼兒教育理論,引導幼兒教師學習相關的保育及活動組織知識。同時,堅持每學期向教師推薦幾本必讀專業書籍,讓幼兒教師在業余的時間里進行自我學習和提升,養成讀書、思考、研究的習慣。
二是對話交流制度。鼓勵教師就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開展研討,相互交流,從而實現經驗共享。例如,定期舉辦“一課三研”活動、“教學診斷”活動等。
三是課題研究制度。幼兒園教研組應善于引導教師發現、提煉本園在保教工作中出現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升為園本課題,有條件的可以申報區級課題或省級課題,獲得科研經費的支持。這有利于營造“科研興園”、“讓幼兒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氛圍。
以園本教研為引領,營造一種人人參與、積極探討的教研氛圍,才能切實解決幼兒教育實踐過程中隨時發生的問題。教研管理制度化使教研活動由事務型、應付型向學術型轉變,可視為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一環。
四、教師進修制度的建立
【中圖分類號】 G 443 R 395.6 G 478.2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3-0287-02
【關鍵詞】 職業;生活質量;對比研究;院校,保育
工作生活質量(簡稱QWL)是指組織中所有人員通過與組織目標相適應的公開交流渠道,有權影響決策,改善自己的工作,進而導致人們更多的參與感、更高的工作滿意感和更少的精神壓力的過程。
幼兒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關注幼兒教師職業生活質量狀況,了解幼兒園教師職業生活質量存在的問題,探討影響幼兒教師職業生活質量的因素和提高幼兒教師職業生活質量的途徑和方法,對提升幼兒教師的生命價值,促進幼兒園的教育和管理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從天津市10個規劃區中各抽取2所幼兒園,幼兒園規模至少有6個班,共抽取20所幼兒園,其中公辦12所,民辦8所。再從每所幼兒園中抽取保育員、教養員各5名,共抽取幼兒教師200名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3份,其中保育教師95份(公辦55份,民辦40份),教養教師98份(公辦60份,民辦38份)。問卷有效率為96.5%。
1.2 方法 問卷借鑒“企業員工職業生活質量問卷[1]”,根據幼兒教師的職業生活實際對有關項目進行修改,編制成“幼兒教師職業生活質量調查問卷”。該問卷的主要內容有個人信息、工作滿意度、工作參與度、工作情感、工作負荷、工作資源、工作自、工作回報、工作單調性、晉升和職業發展機會等幾個方面。
數據統計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不同性質幼兒園教師及教養員與保育員職業生活質量比較 見表1。
2.2 不同人口統計學特征幼兒教師工作滿意度比較 見表2。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天津市幼兒教師職業生活質量總體狀況較低,滿意度不高。幼兒教師沒有屬于自己的辦公環境和辦公桌,寫筆記、教案、論文等必須回家完成;工作時間過長,沒有上班和下班之分,在日常工作以外還有一部分的“隱含工作時間”,經常在家備課、做教具,還需要接聽家長電話和家訪等;幼兒園沒有固定教材,課程模式經常變化,使得教師應接不暇;教學任務以外還經常有排練、演出、心得、課題、論文、各種評比活動,成了教師的沉重負擔,嚴重地影響了教師的個人生活和身心健康;幼兒園班額標準一般在20~30人,但實際上大部分幼兒園的班級人數都超標,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幼兒,安全問題時刻困擾著教師們,這種精神狀況已影響到幼兒教師的個人日常生活。
結果還顯示,保育員的地位和待遇較低,職業自卑感和不安全感較高。幼兒園保育教師和教養教師職業生活質量總體狀況較低,對工作的滿意度均較低,職業壓力比較大。但教養教師的壓力更多來自工作任務的繁重,保育教師的壓力則更多來自內心的自卑和擔心失去工作。在訪談中發現,保育員的職業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明顯較高。
由于崗位分工的不同,保育教師主要負責幼兒的日常管理,保育教師在人們的眼中更多的是“保姆”而不是“教育者”。束從敏等[2]對蕪湖市100名幼兒教師職業生活的調查結果顯示,有33.3%的教師認為工作中的自己更像保姆。
教養教師精神壓力大,職業成就感和滿意度普遍較低,主要原因包括:(1)寫作任務重。一般來說,一名幼兒教師必須完成教育計劃、教案、觀察記錄、個案分析、教育筆記、教具和學具準備、聽課筆記、觀摩活動效果分析、安全活動記錄、教學軟件制作、課題研究、論文、學期總結、家園聯系記錄等寫作內容。在對北京市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調查研究中,63.8%的受試者認為工作占據了她們許多原本應該享有的閑暇時間;47.3%的受試者感到自己在家里的脾氣開始變壞;常常為一點小事對孩子和家人發火的人達55.9%[3]。(2)科研壓力大,幼兒教師普遍對科研有畏難情緒,往往是不得已而為之。(3)家長的態度和行為影響幼兒教師的職業成就感。隨著幼兒教育引入市場機制,孩子交費入園后,家長對幼兒教育服務的期望值提高,要求也隨之增多。尤其是對幼兒教師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細致,甚至只要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一點“問題”,就要追究教師和幼兒園責任。由此,教師同家長之間的關系更多地成為了“服務”與“被服務”的簡單關系。
因此,探討影響幼兒教師的職業生活質量的因素及壓力產生的根源,并對其進行分析,尋找緩解的方法已是刻不容緩。
4 參考文獻
[1] 張勉.企業雇員離職意向模型的研究與應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 束從敏,姚國榮.幼兒教師職業生活質量的研究:對安徽省蕪湖市100名幼兒教師職業生活的調查與分析.中國教育學刊,2004(7):56-58.
【關鍵詞】教師素質;幼兒園素質教育;作用
In the kid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eacher
character present condition analysis
Chen-Hui
【Abstract】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from implement it day since put forward to kid's teacher all new of request, in this decade of time, we full understanding go to teacher the character is in the decisive function in the kid's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at 《kid park education instruction outline 》of guide bottom, kid's teacher also always how will new of education principle conversion is education practice the behavior be kid's park thorough implemen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mportance contents, but,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in kid's park walk to today return far reach expectation of target, the but again get into to a "bottleneck stage", the kid teacher is in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behavior also creation"stagnation appearance", severity bar kid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go forward of step, therefore, I pass writing form questionnaire, telephone, network interview etc. form to 137 kid's teacher of profession cordiality, study training, educational background continuing education, park origin teach to grind, teaching behavior, mind and body health etc. the circumstance carry on investigate, and combine an oneself at province class demonstration kid's park be a glimmer of work of actual circumstance, to the character current conditions of this province kid's teacher carry on not and very mature of analysis, hope to push kid the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have apocalypse.
【Key words】Teacher's character;Kid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Function
素質教育從實施之日起就對幼兒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教育教學中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不斷創新,做一個適應時代要求,適應幼兒成長要求的反思型、全能型或完整型的幼兒教師。在這十年的時間里,我們充分認識到教師素質在幼兒園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稱《綱要》)的引領下,幼兒教師也一直把如何將新的教育理念轉換為教育實踐行為作為幼兒園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素質教育在幼兒園走到今天還遠沒有達得預期的目標,似乎又進入到一個 “瓶頸階段”,幼兒教師在素質教育中的教育行為也產生了“停滯狀態”,嚴重阻礙了幼兒園素質教育前進的步伐。我通過書面問卷,電話、網絡訪談等形式對137名幼兒教師的學習培訓、學歷進修,專業情意,園本教研,教學行為,身心健康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并結合自身在省級示范幼兒園一線工作的實際情況,對我省幼兒教師的素質現況進行了分析研究。
1.教師渴望學習,但實際成效不大
接受調查的幼兒教師表示自新《綱要》頒布以來,學前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己原有的理論、技能已跟不上今天教育發展的步伐,有90%的幼兒教師渴望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接受新的教育行為指導。在調查中,75%的幼兒教師在近五年的時間里接受或參加過高學歷進修、繼續教育崗位培訓、骨干教師培訓、觀摩教學活動等形式的學習,(另25%的教師為學前教育發展較落后鄉、鎮幼兒園教師)卻反映學習成效不大。
1.1為學歷而學習
近五年,我省幼兒教師學歷層次明顯上升。在接受調查的137名教師中本科學歷占17%,專科學歷占61%,高中及中專學歷占22%,其中參加和正在參加高學歷進修的教師占總數的74%。接受高學歷進修學習可以說是教師業務成長的正規有效的學習方式,可是有的教師反映到,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換到一張文憑,所以學習過程就敷衍了事;還有教師在選擇學校專業時沒有與學前教育對口的專業,只好選擇中文、音樂專業,對實際教學工作并沒有促進作用;另外一部分教師反映,在職教師很難爭取到脫產進修學習,更多的教師參加的是函授、自學及遠程教育,這種主要靠業余時間自主學習的形式幾乎學不到什么實質性的知識。
1.2繼續教育崗位培訓學習不對口
2004年《河南省教育廳關于大力推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以師德教育和新課程、信息技術培訓為主要內容,將現有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輪訓一遍,教師素質明顯提高,適應實施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調查中所有接受過繼續教育崗位培訓的教師普遍反映,崗位培訓教材偏重小學教師培訓實用教材,比如新課標、新課程指導教材,學前教育專業教材少之又少;各地市擔任培訓任務的高等院校有的根本就沒有學前教育系,所以,授課教師多是由小學教育系教授擔任,特別少的地市邀請了河南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講課,使幼兒教師很難真正接受到專業的理論學習和指導。
1.3外出觀摩學習機會少
近年來,幼兒園越來越多地重視師資培訓工作,投入了較大的資金派優秀教師到外地學習他人成功的教學成果與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事實證明這是轉變教師觀念,促進教師實踐行為,推動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據調查,一所普通省級示范幼兒園平均每年派教師外出學習達65人次,有90%的教師反映這是最愿意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具體原因:多數會議安排既有理論講座又有現場做課,現場做課既打開了教師的思路,又可以拿來就用;設在異地的學習地點使教師憧憬,教師在學習之余了解異地風情,將來還能用到教學當中,向孩子們講述所到之處的人情風貌,生成出一節創意的教育活動;通過觀摩學習了解其它地區學前教育發展情況,并與自己地區做一比較,反而會激發自身專注學前教育研究的決心。
但也有教師反映這種學習只限于各幼兒園較優秀、年輕的教師,對于那些年齡偏大、成績平平的教師來說幾乎是個夢想,致使一部分教師頻繁外出,導致學習內容重復,造成資源浪費;而另一部分教師卻越來越缺乏工作的積極性。
2.“應彩云”像霧像雨又像風
“應彩云”這個名字對幼兒教師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作為一個引領著幼兒教育的實踐者和探索者,她深厚的業務功底和她身上所散發著的獨有的人格魅力,構筑了一個幼兒教師高尚的專業情操。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欣賞她,但很少老師想追隨她,成為她。有老師感觸,像應彩云那樣無時無刻地關愛孩子、尊重孩子,一切從孩子的身心發展出發的教育行為,令人佩服,可我們有時就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難免帶著個人急躁情緒面對孩子,相比之下,應彩云是“神”;還有教師認為應彩云四十多歲的年齡,還能保持一顆真摯的童心是個奇跡,而我們進入三十歲就沒了工作激情,缺少了同孩子們玩的心情,開始想著退居“二線”,有的教師主動提出當保育員,有的爭取到后勤工作;還有教師認為應彩云的成功少不了領導的扶持與宣傳,而我們有些幼兒園卻唯恐那位教師榮譽過多,驕傲膨脹,將老師該得的榮譽轉給他人,說是平均分配,激勵一下他人的積極性,這樣做既打擊了優秀教師的積極性,又很難推出自己的名師,還助長了某些教師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由此,我們的幼兒教師感到自己的目標離應彩云很遠很遠。
3.“總結”里的園本教研
幼兒園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園本教研,幼兒教師專業成長離不開園本教研,幼兒園教學成果產生于園本教研。近年來,我們更多地從總結、報告中了解到各個幼兒園都在科研興園,園本教研都是專家參與、理論指導、形式多樣、成果顯著。但是在調查中我們卻發現,實際的園本教研遠沒有總結里的園本教研那么完美。據了解,一些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多是年級組長帶領年級教師自主活動,業務園長很少參與,除非有大的活動安排。多數幼兒園的園本教研沒有制定明確的目標、計劃,更多的是評議公開課和組織幼兒園大的教學活動,比如:組織安排“六一”、春(秋)游等活動方案。另外,幼兒園的課題研究缺少專家的參與指導,教師對于研究工作不知從何下手,結果總是不了了之,而且課題研究并沒有成為園本教研的主要內容。這些都說明幼兒園的園本教研還沒有完成從側重組織到側重研究;從側重管理到側重參與;從側重指導到側重引導的轉變,最終影響了教師專業的進一步成長。
4.觀念、行為仍是兩張皮
自新《綱要》頒布以來,幼教改革形成了先轉變教師觀念,后進行觀念到行為的轉變兩步走的行程,但時至今日,仍是教師行為與觀念兩張皮的現象。我們來聽聽教師的心聲吧!首先,教師在把握新的建構式教材時,面對全班四五十名幼兒很難根據幾個幼兒的興趣點生成建構新的教學內容,這幾個孩子感興趣,其他孩子還不感興趣呢!對于新的教育觀念教師都能領會,但更多的是在公開課,優質課評選時展現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還是傳統的集體教學模式帶領幼兒完成原定的教學計劃和教材內容。每位幼兒教師都想本著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幼兒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創造性地組織多種多樣教育教學活動,可是為了迎合家長,不得不放棄很多想法,用更多的時間帶領孩子們學習小學的知識,為幼兒上小學奠定基礎。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良好途徑,但幼兒教師普遍缺乏教育反思,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教師說“每天早上7:40上班,下午6:30才下班,下班后我什么都不去想,動都不想動,還反思呢!”還有的老師說:“一個班四五十個人,能夠按部就班地把課上下來,一個都不出事故就已經謝天謝地啦,哪里有時間來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呀!”另一方面,幼師和職業高中學生一般都有輕文化和專業知識重技能技巧的傾向,這種理論知識學習的不足妨礙了許多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使他們在工作中難以形成自己獨特的專業思想,很難完成從一個經驗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的轉變,也很難將自己的反思結果、教育成果進行理論總結了。
5.幼兒教師口頭禪“忙、累、煩”
在接受訪談的教師中,都有“忙死啦、累死拉、煩死啦”口頭禪,對于自己的工作都產生了“職業倦怠”。有的認為自己的工作被社會上的朋友看不起,沒有成就感;有的教師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干了十多年卻沒有表現的機會,現實與理想的強力沖突促使她對工作產生倦怠;有的認為幼兒難管,家長難纏;有的認為幼兒園工作負荷大,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不僅要備課,布置環境,做研究、寫計劃,還要參加各種評比、競賽、教研活動、公開科及為應付上級各種檢查做的準備工作等等,使教師身心疲憊,無暇顧及自身專業成長。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發現幼兒園素質教育中教師素質存在著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事實卻非教師單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我們呼吁社會對幼兒教師給予更多地關心和理解,肯定她們的工作,她們為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作出了不懈努力,她們應獲得與中小學教師同樣的回報。其次,我們建議教育管理部門、幼兒園以教師為本,為教師營造寬松、積極的工作氛圍,即時為幼兒教師“減負”――減少班額,減少重復性工作,適時為幼兒教師“松綁”――“讓教師去做他們該做的事”。 另外,我們還要建議幼兒教師朋友之間、同事之間互相鼓勵,友好合作,豐富業余生活,使自己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自己的工作。我們相信通過社會、集體、教師的共同努力,能夠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最終推動幼兒園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1] 馬振海《素質教育:觀念與實踐》 河南大學出版社
[2] 朱家雄《給幼兒園教師“松綁”》2004年《幼兒教育》9期
[3] 趙瑜華《職業倦怠的原因探析》2006年《學前教育》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