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個人工作事跡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被殘疾人稱為“好幫手”、“貼心人”的縣殘聯(lián)黨組書記、理事長闕柳松同志,1991年至1994年曾兼任第一屆縣殘聯(lián)理事長,1998年5月,一紙調令又將他調到殘聯(lián)任理事長。到殘聯(lián)后,他所面對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殘疾人扶貧解困工作,但他很快進入了角色。功夫不負有心人,闕柳松同志帶領全縣殘疾人工作者實施的“松陽縣殘疾人扶貧攻堅”工程得到了組織和社會各界的認同:2001年被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等國家部委評為“全國殘疾人扶貧工作先進單位”。6年來,他憑著強烈的事業(yè)心和工作責任感,懷著對殘疾人,特別是被貧窮的鎖鏈羈絆著的那些貧窮殘疾人的一片誠心、愛心和熱心,竭盡工作,默默奉獻,連續(xù)幾年被評為縣級先進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熱腸和充滿事業(yè)激情的扶殘幫困工作者。
到殘聯(lián)后,闕柳松同志是懷著對殘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殘疾人扶貧解困工作中去的。帶著這種感情,使他產生了為殘疾人扶貧解困工作奔走呼號的源源動力。剛巧在1997年縣殘聯(lián)開展了一次全縣貧困殘疾人調查工作。當時,松陽縣鄉(xiāng)鎮(zhèn)的貧困人口多,家境貧寒的殘疾人也多。據調查統(tǒng)計,全縣有貧困殘疾人2950名,占全縣貧困人口總數的46%。面對眾多貧困的殘疾人,特別是在下基層時聽到那些連溫飽都成問題的殘疾人那強烈而悲切的呼聲時,他的心靈被震撼了,一種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竭盡全力幫助貧困殘疾人擺脫貧困。
由于當時縣殘聯(lián)是個不起眼的小單位,資金相當缺乏,扶貧資金就更不用說了。面對如此困境,他深知殘聯(lián)一個單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滄海一粟,只有數不盡的水珠匯入“扶貧攻堅計劃”的大海,才會產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傳發(fā)動工作作為實施該計劃的突破口來抓,運用電臺、報刊、電視等新聞媒介,宣傳實施“殘疾人扶貧攻堅計劃”的主要內容及意義。為了籌措殘疾人扶貧基金,他多次跑縣委縣政府找領導。他積極主動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動了縣委縣政府的領導,1998年8月縣委辦縣政府辦聯(lián)合發(fā)文件號召全縣干部職工開展了向“殘疾人扶貧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資,獻一份愛心”活動。他的真誠,他的耐心細致、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也感動和激發(fā)了全縣廣大干部職工節(jié)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資”將愛心獻貧困殘疾人的熱情,加入“扶殘助殘”的行列。這次捐款,為扶持殘疾人打下了基礎。同時,發(fā)動機關部門和企業(yè)單位與中小學校的貧困殘疾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結成長期幫扶助學對子,這些學生每學年人均能得到600元的捐助資金,保障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
大東壩鎮(zhèn)二灘壩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從小雙目失明,而妻子是個精神病人,女兒又不是親生的,家庭經濟毫無來源,是鄉(xiāng)村里出了名的貧困戶。1998年10月,闕理事長知道這一情況后,讓工作人員找上其家門,并親自與大東壩鎮(zhèn)領導協(xié)商,送他去參加了盲人按摩培訓。如今,老梅在殘聯(lián)的幫扶下開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紅火。面對闕理事長的幫助與支持,他感慨地說:“闕理事長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沒有他,我真的以為這個世界永遠是黑暗的。”
多年來,闕柳松與殘疾人廣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魚水”關系。他的真情深深觸動了松陽的殘疾人,他們有話愿跟他講,有困難愿找他幫忙,都把他當成貼心的“娘家人”。這種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對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獻精神的扶殘幫困工作者。
闕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勁,凡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是個實干家。他常說在其位,謀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經過他的努力,縣政府相繼出臺了殘疾人優(yōu)惠政策、扶助殘疾人若干規(guī)定及殘疾人扶貧攻堅計劃,形成了縣鄉(xiāng)兩級殘疾人服務社的組織網絡,以上措施辦法的出臺,為殘疾人扶貧攻堅計劃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政策扶持,殘疾人真正得到了實惠,有1248名貧困殘疾人享受減免照顧,殘疾人的整體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逐步提高。
1998年以來,殘聯(lián)圍繞扶貧計劃的總體目標,根據松陽縣的山區(qū)特點,通過“萬人結對”、“萬人種養(yǎng)、共奔小康”及“進千村萬戶、扶貧奔小康”等扶貧行動,走出了一條有松陽特色的扶貧之路。期間,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貧困殘疾人的狀況,先后開展了三次全縣性的貧困殘疾人情況調查和城鄉(xiāng)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調查。在調查過程中,闕柳松同志爬山越嶺,走進千家萬戶,有時要走山路30多華里,晚了就在殘疾人家中住宿,與殘疾人同吃同住,有時一住就是幾天幾夜不回家。
在扶貧幫困的路子上,闕柳松認為“授人以魚,莫若授人以漁”。如果讓更多的殘疾人學得一技之長,則可以帶動一大批人勤勞致富。于是,他想方設法開展送科技下鄉(xiāng)扶貧活動,每年免費在鄉(xiāng)鎮(zhèn)舉辦3—4期殘疾人科技培訓班,組織殘疾人進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類的培育管理,畜禽類的養(yǎng)殖技術以及電器維修、縫紉、理發(fā)業(yè)和工藝品加工等內容的培訓。廣大殘疾人通過培訓,掌握一技之長,走上脫貧致富路,我縣的殘疾人開發(fā)的種養(yǎng)業(yè)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
王xx,女,xx省錦屏人,1987年2月出生,xx年加入中國共青團。xx年7月于xx省經濟學校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中專),xx年7月于xx理工大學行政管理專業(yè)畢業(yè)(大專),于xx年10月參加郵儲銀行南明支行五里沖支行工作。在工作期間,參加了xx財經學院金融管理專業(yè)自學考試,于xx年7月畢業(yè)。
轉眼間,在郵儲銀行已有三年了。首先,作為一名銀行從業(yè)人員,在這平凡的崗位上,我始終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加強自身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工作能力,默默奉獻,受到了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今年以來,我認真學習了黨的十精神,會議期間,我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播放新聞聯(lián)播,全程了解黨的十會議的進展,用科學發(fā)展觀的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面對銀行服務業(yè)競爭激烈、服務意識超前發(fā)展,我先后學習銀行從業(yè)人員操守及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數據庫等知識,不斷拓展自身信息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為更加勝任本職工作充電加油。
其次,我認真履行職責,嚴格標準抓工作。xx年參加了理財規(guī)劃師學習、進一步了解掌握理財思想,有效地做好銷售理財產品,之后的一年里,個人理財任務完成150萬,超額完成上級賦予的任務。從自身工作實際出發(fā),以良好的理財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責任意識全新全意為客戶服務。我在繁忙工作之余,還認真學習各項郵儲銀行的基本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規(guī)定,做到了辦理業(yè)務又好又快又準,能有效的充當柜員骨干,提高柜臺儲蓄效率。除了積極學習金融知識以外,我還積極參加國家認可的學歷和職稱考試。xx年取得了反假幣上崗證書,xx年度榮獲中國郵政儲蓄銀行xx市分行“理財能手”稱號及榮譽證書。
投身教育工作二十五年來,XXX同志曾任年級組長、辦公室主任、政務副校長。雖然教育崗位幾經變換,但始終努力實踐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多年來他憑借踏實認真的工作作風、 靈活的教學方法、 先進的教育理念默默奉獻在教育崗位上,贏得了師生的喜愛、 同行的認可和社會的廣泛贊譽。
一、悉心從教,愛崗敬業(yè),踏入工作崗位后的他, 一直對自己嚴格要求,努力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在學校管理上,他努力探尋好的方法和措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總是率先垂范,做好老師的榜樣。他始終認為,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就要盡職盡責,上好每一堂課,不求回報。在教學工作中,他精益求精,踏踏實實,并用課改理念來豐富課堂教學,引導教師質疑調查、探究,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嘗到成功的喜悅。
二、德育管理,創(chuàng)新思路,工作中他以落實常規(guī)工作為中心, 制定適合本校發(fā)展的學常規(guī)、 建班規(guī)、 賽常規(guī)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營造了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和同事們結合實際創(chuàng)立了1234德育模式。引導全體教師積極培育“寶庫之星”,依托學校、家庭、社區(qū)加強學生德育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成果和社會效益。
班主任是學生精神成長的引路人。他努力創(chuàng)建一支德才兼?zhèn)洹⒏咝У陌嘀魅侮犖椋谶x拔、培訓時朝著敬業(yè)奉獻、熱愛學生,善于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組織能力,班主任學科專業(yè)和教育專業(yè)基礎扎實,具有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的方向。
他緊密配合學校教學工作,落實學校班級日常管理常規(guī),貫徹讓優(yōu)秀成為習慣的育人理念,深入開展各項德育工作。打造一支強有力的班級隊伍。對班干部進行定期的教育學習 ,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在競爭中樹立民主意識,在生活中注重培養(yǎng)服務意識、自律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強化自主意識,一批品學兼優(yōu)的班干部脫穎而出。
三、關愛學生,撒播陽光 ,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凡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學生的智慧還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發(fā)展。作為德育工作者,應該是一個播種陽光的人,用關心、信任和激勵,把陽光的種子撒進學生的心田。多年來,他引導全體師生以博愛塑造著自己的靈魂。積極參與各項富有愛心的教育實踐活動。了無痕跡,潤物無聲,潛移默化間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個年頭,我每年都擔任班主任工作。多年來,我以一種敬業(yè)、樂業(yè)、奉獻的精神,默默耕耘,始終把培養(yǎng)下一代作為自己至高無上的事。“言傳身教”是我作為班級的領導者,引路人而一貫奉行的工作作風。我時時以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為標準來衡量自己,做學生的表率。人們常說,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師無小節(jié),處處是楷模。我想:作為老師,應“不以善小而不為”應從我們親自彎腰拾起地上的一張廢紙做起。這種師表形象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比如,在一次上課前,我走進教室,教室時亂糟糟的,紙屑到處都是,真像一個菜市場。當時,我沒有大聲訓學生,只是深深地看了大家一眼,然后拿起掃把掃起來。我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同學們的注意,頓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拿起掃把行動起來。此時真是無聲勝有聲。我想,這就是師德的力量。“身教重于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日常生活中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風范,對學生實施教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時時處處起到表率作用。
二、關心學生,循循善誘
有句話說得好:“你的孩子,我的學生,你親我更愛!”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關心,而且要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上,無論是優(yōu)生還是后進生,我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們,用愛心去感化他們。尤其是后進生,我會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多激勵的辦法做好他們的轉化工作。我班有一個叫劉孝神福的學生,紀律散慢,作業(yè)常常不完成,常與同學鬧不和,欺負小同學。雖然多次教育,但沒有收到明顯的效果。怎么辦呢?最后,我試著尋找他本人身上的優(yōu)點,結果發(fā)現他這個人還真有不少優(yōu)點。比如,愛勞動,每次勞動,他總是特別積極,干得起勁,另外,他還十分有禮貌,每次見到老師遠遠就笑著打招呼。于是我就特別注意他,一發(fā)現他做好事,就及時表揚,然后還會微笑著對他說:“今天作業(yè)完成了嗎?我要檢查的啊!”隨時隨地,我會用微笑去鼓勵他,在他犯了錯誤時,我也從不大聲訓他,而是以一顆寬容而博大的心去感化他、激勵他。經過努力,他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紀律也好多了。我想,這大概是我們說的愛心教育吧!剛踏上工作崗位時,學生們是我的弟妹,現在他們就是我的孩子,在我的愛心及循循善誘下,我不知送走了多少優(yōu)秀生。他們有許多考上了大學,有的已走上了工作崗位,可是當他們在信中說:“老師,你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師,我們永遠記著您,永遠愛您。”時,你怎能不高興?怎能不為自己是一位人民教師感到光榮和自豪呢?事實上,我每接到一個新班都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愛慕。講臺上時常會出現一個水果,或是一些漂亮的小玩藝兒,或是黑板上常會出現一些天真暖人的話語,這些都出自學生的小手呀。當然,我的工作同時也受到家庭的認同和支持,很多家長都喜歡把孩子送進我所教的班級。我想,這就是愛的力量吧!
三、組織活動,開闊視野
1、在那年海南島發(fā)生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我給學生們詳細地講述這次的災情,讓他們了解到不知有多少個村莊被洪水圍困,不知多少樓房被洪水沖毀,不知
有多少學生不能上課。遭受洪水的災害,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重大。為了災區(qū)人民,我發(fā)動學生捐款救災,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同學們立即行動起來,有多捐多,有少捐少,全班共捐款人民幣105元,寄給了災區(qū)人民。
2、為了紀念革命烈士,學習革命烈士英勇戰(zhàn)斗的精神,每年清明節(jié)我都組織學生到紀念碑祭掃烈士墓,并請一位革命前輩給同學生們講解放海南,渡海登陸作戰(zhàn)的故事,使他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們的黨和烈士們用鮮血換來的。鼓勵他們在學校里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國爭光,將來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不斷學習,追求卓越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了。特別是跨入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無不把著力點放在教育上,無不從教育改革上找出路。我們深知,抓教育就抓人才,就是抓人才資源的開發(fā)。因此,處在教育戰(zhàn)線上的教師,可謂任重道遠。面臨這種教育新形勢,我懷著時代的危機感、緊迫感,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崗位培訓和大學教育繼續(xù)學習,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業(yè)務水平。堅持以理論武裝自己,努力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閱讀一些關于教學方面的書籍、雜志。因為我堅信,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
在教育教學中,我追求卓越,與時俱進。為了上好每一節(jié)課,我總是深入鉆研教材,不斷探索改革教學的方法及手段,努力挖掘教材的內涵。我還堅信“開卷有益”,深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蚨粩嗟叵驎緦W習,向實踐學習,向同行學習,總之,我利用一切機會向別人學習。教學中,我寓教于樂,大膽創(chuàng)新,采用質疑問難的方法,有效地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并在課內外通過為課文添枝加葉來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在樂中學、做中學、玩中學。為了把德育教育寄于課堂之中,我每備一節(jié)課都要經過深思熟慮,把現實的事例與課堂相應的內容寄德育于課堂教學之中。多年來,我勇挑公開課的重擔,為校、鎮(zhèn)的教學改革工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五、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非典”發(fā)生時,胸科醫(yī)院成立發(fā)熱門診,她主動請纓成為了那里的護士。盛夏時節(jié),四層連體隔離服穿在身上密不透氣,就像一個大蒸爐,貼身的隔離衣一會就能擰出水來,緊張的工作加上大量脫水,好幾次因為體力透支她都暈倒在工作崗位上。面對非典又有誰不怕死呢?但是她卻說“我是一名護士,在聞典色變的非常時期,我又是一名戰(zhàn)士”,在堅守崗位的30天里,她共護理了疑似非典患者20多人,履行了南丁格爾忠貞職守的誓言。
【突遇險情,她從死神手中搶回患者的生命】
胸科醫(yī)院的病人多為肺結核患者,傳播方式為空氣傳播,護士的隔離防護非常重要。
有一次,一名開放性肺結核患者在入廁時突發(fā)大咯血窒息,正吃午飯的她聽到呼救聲立即趕到現場,廁所里無法使用吸引器,她就把手指頭伸進患者嘴里,在清除血塊的過程中,腥臭的鮮血弄得她渾身上下到處都是,可她已經顧不得了,只有爭分奪秒才能從死神的手中搶回患者的生命。當患者轉危為安時,她才發(fā)現自己的手指被咬破了正在滲血,更令人心驚的是她竟然連口罩都沒來得及戴。危急關頭她沒有時間考慮自己能不能被傳染,只要能挽回患者生命,她覺得這么做,值得。
【面對病患,齊鳳玲就是他們的親人】
記得一位92歲的老奶奶,骶尾部爛出了一個深坑,送進醫(yī)院的時候整個人都散發(fā)著腐肉的惡臭,連她的兒女都不愿靠近。她不讓任何人碰她的傷口,她對齊鳳玲念叨著:“讓我死了算了,我不拖累人,姑娘你就別管我了”。可她怎么能眼睜睜的看著老人生不如死呢?她坐在老人床邊,拉著她的手對她說:“您就像我的奶奶一樣,相信我,只要讓我換藥我保證您能好”。老人的淚水模糊了雙眼,激動地說:“姑娘,只有你不嫌棄我,我信你”!每天半個多小時的換藥時間對于她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刺鼻的惡臭嗆得她幾乎要嘔出來,強制的彎腰動作讓她感覺腰像折了一樣疼。但每次揭開紗布看到肉芽慢慢長出時,她覺得希望就在眼前。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護理,老人痊愈了,出院時她的女兒握著齊鳳玲的手說:“護士長,你是好人,我們兒女做不到的你都做到了。”
【面對家庭,她深感自己虧欠得太多】
XX年2月齊鳳玲剛剛接任護理部主任工作時,兩個孩子相繼生病住院,她分身乏術沒有時間去照顧,而愛人又遠在軍營,只有媽媽一個人在忙碌。媽媽總是說:“家里不用你操心,你工作做好了,我累點不算什么。”同年的8月,媽媽被確診為晚期癌癥,已經失去了手術的機會。面對診斷結果,齊鳳玲心如刀絞,媽媽是知道她太忙太累呀,才對她隱瞞了病情把家里的一切承擔。她說:“媽媽,對不起!從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就不斷地索取著您無私的愛和溫暖,您的付出我怎么償還?現在我唯有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對得起您的奉獻。”為了支持自己的工作,齊鳳玲的愛人放棄提職機會離開了他熱愛的軍營,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定居國外的妹妹放棄了高薪工作回國照顧媽媽……對于親人,她虧欠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