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四年級英語閱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在二級目標中指出:“應培養(yǎng)學生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為達到上述要求,《標準》還提出:“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和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nèi)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wǎng)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筆者認為在小學高年級開展報刊閱讀教學是實現(xiàn)課標目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也是不可多得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輔助方法。正如英國文化委員會特聘專家羅伯特·希爾所說:“學生花更多時間閱讀,讀更多的英語讀物不僅可以獲得大量的詞匯儲備,而且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英語國家的文化及特殊的語言習慣,更容易學會用英語思考、交流、寫作。”有效的報刊閱讀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促進聽、說、寫能力的發(fā)展;而且能幫助學生從報刊中汲取各種信息、營養(yǎng),開拓學生視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今后學習生活奠定基礎。
筆者所在學校是湘潭市的一所英語特色學校,在英語教學、學生活動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稱贊的成績。但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方面仍存在以下問題:⒈缺乏閱讀興趣;⒉畏懼閱讀中的生詞和新句型;⒊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材的滯后性及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材料匱乏也是原因之一。在小學開展報刊閱讀是解決此問題的一劑良藥。2008年,在市、區(qū)教育局專家指導與引領下,我們確立了市級獨立課題《英語報刊閱讀課在小學高年級開設的可行性研究與分析》,在五、六年級每周開設一節(jié)英語報刊閱讀課,并進行了多方面實踐與探索。
二、英語報刊閱讀材料選擇及形式
英語報刊是教材的有益補充。目前國內(nèi)發(fā)行的許多面向小學生的英語報刊色彩鮮艷、圖文并茂、妙趣橫生,是學生的“肯德基”、“麥當勞”。我們遵循趣味性、難易適中、生活性等原則選擇了《中國少年英語報》(China Kids Times)、《英語周報(小學版)》(English Weekly)、《雙語學習報》(Student Times)做為報刊閱讀材料。這些報紙文字淺顯、語言地道、內(nèi)容豐富,有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名人軼事,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漫畫,還有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技巧的練兵場等。這些內(nèi)容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欲望和興趣,是學生的良師益友。
一份報紙信息量大,內(nèi)容豐富,包羅萬象,其欄目各有千秋,各有側重。小學生興趣不同,口味不同,閱讀水平參差不齊。課堂40分鐘時間有限,難以做到面面俱到。筆者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采用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合,個人與小組相結合,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報刊閱讀教學。
三、小學高年級英語報刊閱讀課教學的具體方法
每周的英語報刊閱讀課上,筆者精心地選擇1-2篇學生感興趣或難易適中的文章指導學生進行精讀。其具體做法如下:
⒈趣味導入,引起共鳴
筆者利用圖片、多媒體、謎語、歌曲等手段引出報刊閱讀材料,并做適當背景知識介紹,為閱讀掃清障礙。一方面激活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另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
例如在閱讀《雙語學習報》2011年第7期“Santa Claus, messenger of love”一文時,筆者用多媒體先播放 “Jingle bells” 歌曲,讓學生一起哼唱。然后教師呈現(xiàn)圣誕老人騎著雪橇在雪地奔跑的畫面,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活他們已有的認知圖式,再利用問題“Who is he? What does he do on Christmas Day?”向學生介紹有關圣誕老人的知識,并與學生一起交流。學生在掌握這些信息后,想知道更多有關圣誕老人的知識,他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文章內(nèi)容,閱讀欲望更強,效果愈好。
⒉讀標題,看插圖,預測內(nèi)容
標題是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能點出主要信息。插圖是文章內(nèi)容的形象體現(xiàn)。讓學生讀標題,看插圖,再結合自身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對閱讀材料進行大膽地推測或預測,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想象和探究能力。
如在閱讀《雙語學習報》2008年16期“New Home”一文時,文中有4幅插圖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小青蛙搬新家的場景。教師讓學生觀察圖片后,預測文章內(nèi)容,然后再讓學生閱讀文章來解疑,釋疑。由于學生急于想知道自己的預測是否正確,所以在之后的閱讀過程中他們專心致志,整篇文章的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
⒊默讀全文,弄明大意
教師提出1-2個涉及文章主題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快速默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如在閱讀《雙語學習報》2008年13期“ A happy weekend”一文,文中描寫小學生Jack幫助他人,得到快樂的事。學生帶著問題 “What did Jack do on the weekend?”瀏覽全文,大部分學生很快地找出Jack做的3件事,這樣學生對文章有了初步認識,文章的脈絡、輪廓也清晰,明朗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適當?shù)剡M行閱讀方法與技巧的傳授是必要的。如告訴學生閱讀中遇到生詞是常有的事,不必害怕,也不要為了個別生詞停下閱讀去查字典。我們可以根據(jù)插圖、構詞法、上下文來猜測詞義,或者跳過去讀下面內(nèi)容,這樣就不會打斷思路,影響閱讀速度。
⒋排除障礙,了解細節(jié)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要細節(jié),對于文章中出現(xiàn)的生詞和理解有困難的句子,在學生猜測和小組討論之后,筆者進行適當講解,排除障礙。同時筆者還設計一些有關文章具體信息的題目,其形式有填表、選擇、判斷、簡答等,檢驗學生閱讀效果。例如在閱讀2011年《雙語學習報》第一期“My hero Donnie Yen”一文時,該文主要介紹電影演員甄子丹的個人信息,筆者設計了如下表格幫助學生閱讀。
PersonalInformation
Name:
Age:
Profession:
Height:
Weight:
Hobbies:
⒌歸納拓展, 升華提高
語言學習是一個需要經(jīng)過輸入、內(nèi)化到產(chǎn)出不斷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在學生閱讀完文章,掌握主要信息后,筆者根據(jù)閱讀材料設計提問、討論、角色扮演、復述、采訪、仿寫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將閱讀的過程與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結合起來,實現(xiàn)從“輸入”到“吸收”再到“輸出”的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2011《雙語學習報》第1期“My hero Donnie Yen”一文有一段描寫Donnie Yen的愛好,文字優(yōu)美,十分精彩。筆者讓學生先采訪同學、老師、朋友、家長等,然后再仿照寫一段話介紹身邊熟悉的人。
四、小學高年級開設英語報刊閱讀課的思考
⒈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zhì)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科學的不斷進步,語言也在不斷地更新、變化。作為教學改革的一種新嘗試,在小學高年級開展英語報刊閱讀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也對教師的素質(zh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充實、更新、擴大自己的知識,學習和掌握一些最前沿、最貼近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英語報刊資源,將之合理有效地運用于英語教學中,并不斷反思、積累、總結教學經(jīng)驗,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采取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方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
⒉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有效閱讀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4-074-1
一、立足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正如俗語所說:“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英語可能就是“天書”一樣“食之無味”,根本就提不起半點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低年級小學生好動、求知欲強的特點,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產(chǎn)生對于語音學習的好奇心,從而勾起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牛津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Its warm today 有關天氣的這一課的教學中,在教學開始的熱身環(huán)節(jié)就采用歌曲“Seasons In The Sun”,讓學生在輕快的旋律中來開始教學,而且歌曲緊密結合教學內(nèi)容,老師和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中一起拍手唱,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緊接著,再進一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提出問題;“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song?”,“Its sunny.”同學們紛紛積極舉手回答,使得整個課堂都處在和諧的交流氛圍中。又比如在牛津小學英語有關time話題的閱讀教學時,同樣也采取了閱讀開篇激趣的方式組織閱讀教學,同時還加上了有關時間的英語童話,這樣輕而易舉地將枯燥的閱讀教學轉化為生動活潑的課堂,以此來奠定閱讀的基礎。小學生還處在認知活躍階段,尤其在小學英語啟蒙閱讀課的教學時。因此構建出小學英語有效閱讀的模式,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巧用教學方法和技巧,使得學生在學習“旅途”中收獲快樂,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進而有效地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水平和綜合運用能力。
二、緊密結合教材來進行教學
1.引導學生用心感知所學教材。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是建立在詞匯量的積累上。小學生正處于剛接觸英語的階段,對于詞匯的積累肯定存在不足,而在閱讀教材中,教師始終堅持凡是學生可能猜得出的生詞意思一定要讓學生在閱讀時去猜測,因為猜的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小學生語感的形成有重要意義,也有助于提高小學生閱讀的速度。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用心去感知教材,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通過上下文的線索、構詞法、同義詞、反義詞等方法去猜測詞義,讓學生在感知教材的過程中體會閱讀的意義。
如:Mike is my friend. He is very friendly to me. He has been away from Beijing for three years. 借助構詞法,我們可以從friend知道friendly的詞義,通過“他三年前離開北京”,我們可以推測出has been away的確切含義是離開。在教學中還可以用舊聯(lián)新的方法來進行有關生詞、短語的教學,例如actor(男演員)就可以聯(lián)想到actress(女演員),able就可以聯(lián)想到ability(能力)以及disable等。這樣學生就能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學習教材,同時教材中設置的各種情景也使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這樣引導學生用心感知所學教材為其夯實英語閱讀的基礎十分必要。
2.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在讓學生用心感知所學教材之后,作為教師就應當思考怎么加深學生對于教材的理解,這對于其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決定性作用。認為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們粗略地閱讀全篇,掌握文章的大意梗概,然后通過跳讀、用舊聯(lián)新等方法來找出文章主題句和部分詞語的詞義,讓學生明白閱讀內(nèi)容中體現(xiàn)的有關what, where, when, why, who, how等基本事實,了解文章的大致過程。這樣一步步帶領學生深入了解教材,可以提升學生閱讀及理解的層次,同時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如多項選擇、True or False判斷、完形填空等形式的練習作業(yè)來檢查學生閱讀情況。如牛津英語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4A Unit2 In a toy shop,教師就找了和toy有關的小短文,然后根據(jù)上述步驟充分利用了部分實物、圖片,努力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情境來進行語言的學習和操練,如:創(chuàng)設文具店、玩具店等來進行操練句型,這樣由淺至深地幫助學生加深其對教材的理解程度。
三、注重知識積累來鞏固所學
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同時點滴的滲透也是必不可少,這樣兩種方法齊頭并進來加強知識積累。首先,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必須在每一節(jié)的教學中都要點滴滲透方法指導,如在牛津英語小學四年級下冊Its warm today 有關天氣的這一課有關快速閱讀的環(huán)節(jié)中,針對小學生大都喜愛看動畫的特點,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動畫,然后快速回答很簡單的問題,“Who needs a coat?”以及完成動物與天氣之間的連線練習。然后在圖文并茂的觀看動畫之后,讓學生去體會表述語轉述語言。其次,始終堅持用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課外閱讀來鞏固所學,為此,教師的課后作業(yè)經(jīng)常將學生六人分為一個小組,以小組討論互助的方式查詢自己感興趣的閱讀篇章,這樣學生在互幫互助,相互督促的氛圍中積累閱讀知識。
四、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是我們教學的目標,因而始終應該堅持“授之以漁”的教學方法,只有通過教授學生良好的方法才可以促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擁有自主學習能力。如在牛津小學英語Unit3 Asking the way這一課的教學時,就采用了“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先去自學教材的內(nèi)容,然后熟悉常見問路的對話,接著進行課堂模擬問路,讓學生感知日常生活常見“問路”的方法,然后在這個過程中去學習和使用英語,以此完成學習任務。又比如牛津英語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4A Unit 4 I like...的教學中,在課堂內(nèi)容教學完畢后,讓小學生去采訪自己父母,詢問他們最喜歡的東西然后造句,這樣既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又加強了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聯(lián)系。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英語 閱讀興趣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10B-0043-02
小學英語學習者年齡相對偏低,具有喜歡探索、愛活動、善模仿等特點。三四年級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往往側重聽說技能的培養(yǎng),至于何時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大多心存困惑。就學生而言,低年級自主閱讀的訓練相對缺乏,直接導致小學中高年級接觸篇幅較長、生詞新句型較多,內(nèi)容不斷加深的英語文本閱讀材料時,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小學生使用英語環(huán)境少,手頭閱讀材料少,找到適合閱讀的資料難,難以喚起閱讀興趣。學生靜下心來閱讀英語文本的時間少之又少,長此以往,易導致惡性循環(huán),閱讀興趣缺失,更談不上對閱讀或寫作技能、策略、方法的掌握。那么應該怎樣培養(yǎng)并持續(xù)保持小學生英語閱讀興趣,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呢?結合多年一線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現(xiàn)闡述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應該以興趣為出發(fā)點。在小學英語教學的起始階段就應注重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將對英語的閱讀需求轉化為學生的內(nèi)在需求,學生才會由被動閱讀轉化為主動閱讀,才會逐步建立并培養(yǎng)起閱讀的自信心。
(一) 精心挑選及拓展閱讀材料
英語閱讀如何才能令閱讀者產(chǎn)生愉悅感?要實現(xiàn)這個目的,閱讀材料的選擇是重中之重。那些充滿想象力,富有童趣并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生動活潑且內(nèi)容健康向上的閱讀材料或文本是最好的選擇。近年來,我校英語教師致力于小學英語中、高年段閱讀文本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以課本所學的知識為出發(fā)點,編寫和收集英文小故事、小短文等。積累成冊的閱讀文本對學生極具吸引力和啟發(fā)性,學生樂讀樂學,教學效果良好。整個過程使學生感受到閱讀是一種享受,是對文章的賞讀過程,而不是死板地為讀而讀或單純?yōu)榱俗鲱}考試而讀。
(二)閱讀階段應適當給予指導
經(jīng)過兩年的英語學習,雖然已經(jīng)掌握了相當?shù)挠⒄Z知識,具備了一定的英語素養(yǎng),但學生文本閱讀水平尚淺,適時適度的閱讀指導必不可少。通過諸如背景知識的滲透和閱讀過程中生僻詞句的適度使用,讓學生排除畏難情緒,由簡到繁,逐步增加英語閱讀的自信心,達到閱讀效果。
(三)閱讀課中多媒體的合理運用
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是小學生共同的特點,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生動有趣且直觀形象,是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使他們樂學、愛學的高效途徑之一。多媒體的運用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可以開發(fā)和利用的空間,學生可以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預測,可以根據(jù)圖片進行文本內(nèi)容再構,更可以利用視頻等手段對文本想象進行還原,并通過音頻、視頻的直觀手段欣賞到最純正地道的英文原聲,從而營造英語閱讀氛圍,進一步激發(fā)求知欲望,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
(一)在閱讀前進行有效問題創(chuàng)設
初次接觸文本,可以通過預設問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PEP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1《What's he like? Read and write》中,我安排學生觀看一段無聲錄像,錄像中呈現(xiàn)幾個機器人工作和生活的場景, 然后提出問題:What is his name? What is the robot like ? What can the robot do ?學生興趣盎然。問題的解決可以運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在激烈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有效輸出,在吸納他人意見的同時,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及小組合作的能力,學生能很快理解語篇的意思,從而產(chǎn)生高質(zhì)量的閱讀。
(二)在閱讀中高效問題設置進行效果監(jiān)測
在對文本內(nèi)容有了初步認知后,深層次的問題可通過討論或小組交流的方式去解決,以對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如:
1.試著給所閱讀文章擬個切合文本主題的小標題。
2.能否聯(lián)系上下文猜出幾個拓展生詞的大意。
3.找出文本的重點句型。
4.完成讀后的填空、判斷或選擇題。
通過教學小組討論與展示,分享彼此的感受,學生的探索性思維得到激活,創(chuàng)造性地將閱讀活動進行升華,對課文的理解走向縱深,小組合作意識不斷加強,學習效果很明顯,閱讀能力也得到顯著提高。
(三)在閱讀后進行發(fā)散性的延伸和拓展
閱讀后教師可利用一些口頭或書面的活動形式,如復述、縮寫、改寫、對存在懸念及意猶未盡的課文或喜歡的段落進行續(xù)寫,進行課本劇扮演等。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表演欲望強烈且極富想象力,遇到喜歡的內(nèi)容,學生都會積極制作教具,準備和排練,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運用本課所掌握的詞匯、句型和語法等語言形式,在肢體感官協(xié)同運轉的過程中可以激發(fā)深層次的英語閱讀動機,事半功倍。
三、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絕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貴在日常積累。
(一)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打造閱讀氛圍
在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同時,教師應不斷鞏固英語課堂這塊教學主陣地并充分利用教室及課堂中的一切可用設施不斷為學生英語課外閱讀搭建平臺,助力閱讀能力的提升,家校聯(lián)手打造有利于學生英語閱讀的氛圍。如:
1.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條件選擇演講內(nèi)容。
2.辦好英語手抄報,并以此為平臺創(chuàng)辦每個班、每個年級的專屬英語小報。學生自主編撰、自主管理,可面向全班、全年級征集英文稿件,刊登英語小故事、英語詩歌、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等。
3.每周利用一節(jié)課或每節(jié)課利用幾分鐘,播放經(jīng)典兒童英語節(jié)目,學生喜愛的英文兒歌、歌曲或卡通片。
4.辦好教室內(nèi)的英語角。比如,教室一角英語圖書角的設立,師生間、生生間互相推薦難易程度適中的讀物,真正實現(xiàn)英語閱讀資源共享,板報英語學習園地的開辟,實現(xiàn)群策群力,每小組定期推出經(jīng)典的英文名言警句與大家交流分享。
5.組織英語課本劇社,定期進行匯報演出,將相關資料整理搜集并定期通過家長會、微信平臺與家長交流分享。
(二)給學生提供多樣的閱讀形式
實踐證明,兼具趣味性和生活性的閱讀材料,更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們喜歡的有動物故事,如:Three little pigs;有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英文童話故事,如:Little Red Riding Hood;有常識性的小短文,如: How to save water,有詼諧有趣的小幽默、小笑話,如:Tom's excuse;歌謠和有韻律的小詩歌也是學生的最愛。只要為學生喜聞樂見,進入學生閱讀視線的文本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三)閱讀材料輸入要難易適度,循序漸進
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心理與情感。故閱讀材料的輸入應把握程度,由易到難,三四年級時進行簡單句群的閱讀,五六年級涉獵閱讀篇章逐漸增加難度,并隨著教學的深入加入特定的時態(tài)類型,如:可以選擇反映某人一天生活情況的文本作為一般現(xiàn)在時的補充閱讀,學習一般現(xiàn)在時的時候,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可選擇學生在操場上體育課或野外露營的場景小短文;而一些趣味童話故事,如“Snow White”等則適用于學習過去式后進行閱讀。
四、注重因材施教,提倡分層閱讀
進入中高年級,閱讀能力的差異是導致小學生的英語成績拉開差距的主要原因。教師可以嘗試把閱讀材料供給分層次進行:對中等偏下的學生可以先進行基礎材料的閱讀(基礎材料是與課本內(nèi)容相當?shù)亩涛模菍λ鶎W課本知識的鞏固和復習)。對中等水平以上學生,可以提供發(fā)展類型的文本(發(fā)展型文本是在所學知識點的基礎上,短文的內(nèi)容、長度、難度略有加深)。無論何種類型的閱讀訓練,都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最大限度保護學生閱讀興趣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逐漸加大閱讀量,逐步加大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閱讀理解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一項長期性的活動。因此教師在三四年級學生開始英語語言學習的初期,就應注重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經(jīng)過幾年實踐,實驗年級學生進入中高年級后,對閱讀興趣漸濃,遇到文本不會發(fā)憷,能很快上手閱讀。通過課內(nèi)外大量的閱讀實踐,學生的詞匯量逐漸增加,語感不斷加強,開闊了學英語的視野,加深了對英美文化的了解,閱讀能力也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場景式導入:學生融情入境
語篇融語言和場景為一體,場景的再現(xiàn)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和探索激情,同時也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讓語篇的語言變得形象化、具體化,促使學生將語言和生活場景建立起直接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學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時,教師將事先布置學生搜集所拍的一些照片,張貼在教室的四個角落,上課初始多媒體就不斷閃現(xiàn)四季的圖片,播放seasons song的歌曲,接著通過自由會話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輕松愉悅的音樂和活動不僅讓學生感到放松,快樂地走進英語學習,同時在閱讀之初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貼切的語言場景,為語篇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省時省力,讓導入為語篇教學服務,讓學生輕松和愉快地走向語篇學習,實現(xiàn)語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對接,提高了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
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圖片、音樂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趣味化的語言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角色,促進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優(yōu)化語篇教學。
游戲式導入:課堂趣味橫生
小學生天性喜歡玩游戲,將游戲引入閱讀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高昂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其中,同時游戲的加入也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活躍學生的思維,讓課堂充滿活力和趣味,有效發(fā)揮課堂導入的教學效果,撥動學生的心弦。
例如:在教學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 時,授課教師在上課之初先通過“魔力眼”的游戲,快速閃現(xiàn)動詞的圖片,大聲地將它說出來,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睜大眼睛,大聲嘗試,將已學的動詞復習整合在這樣充滿趣味的活動中,學生們非常興奮;接著授課教師又通過“木頭人”,讓部分同學到前面來根據(jù)所抽的紙條提示做定型動作,讓學生猜猜What is he/ she doing?學生在游戲中初步感知本課的新語言,提供語言交際的場所,引導學生自然融入新知識的學習,降低語篇閱讀難度。
新課標指出,英語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情感和態(tài)度,盡可能順應他們的心理需求。英語閱讀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把握趣味性原則,巧妙運用游戲,讓學生在輕輕松松的玩一玩中快樂走向閱讀,提高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
懸念式導入:課堂充滿懸念
懸念是指人們心理上的一種強烈的牽掛和想念,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巧妙設置懸念,使學生產(chǎn)生對閱讀的期待和急于探索的心理沖動,引起學生對語篇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語篇學習的探索熱情,引導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地關注疑問,努力地破解疑問。
例如:在教學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8 We’re twins中,授課教師通過“學校開放日”的教學場景,告訴學生今天是學校的開放日,會來很多的客人,究竟會來哪些人呢?讓學生猜一猜He/ She is…接著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入手,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討論Who is he/she/ that girl/ that boy?輕松調(diào)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熱情,讓學生在好奇快樂的氛圍中感知新語言;接著通過播放課文動畫,讓學生走進語篇,尋找開放日來了哪些客人,讓學生愉快地展開語篇閱讀。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巧妙運用懸念,在課堂上設疑布陣,讓學生大膽猜測,大膽想象,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迅速從課外游戲狀態(tài)轉移到課堂上,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進行語篇的探索和學習。
關鍵詞:閱讀;課標
《課標》總體目標:一級二級目標是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一級:1.能看圖識字。2.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語,3.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二級:1.能認讀所學的詞語;2.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3.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4.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好習慣。《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畢業(yè)能掌握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小學階段的閱讀量累計要達到10―12萬字。
各年級閱讀要求:
三年級:(1)具有正確的拼讀單詞能力,學會使用詞典。(2)理解一些單詞,詞組在句、篇中的含義。(3)能復述簡單的故事,并進行表演。
四年級:(1)能正確運用工具書,理解文中的單詞、詞組。(2)通過讀簡單的故事、短文。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描述。(3)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改編并表演。
五年級:(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2)借助工具書,提高理解的準確度和閱讀的速度。(3)能用學過的詞匯造句,聯(lián)句成篇。
六年級:(1)能表演劇本。(2)能用學過的詞匯創(chuàng)編英語故事,寫短文。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指導,鞏固和擴大學生的閱讀詞匯量,增強語意,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步形成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幫助他們了解異國文化。拓展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因此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
根據(jù)《課標》總體目標,下面來談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閱讀:閱讀離不開詞和句,首先要積累一定的詞匯量,那么教師在平時閱讀的教學中要注重閱讀材料中詞的認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單詞的音.義.形結合進行教學。如教授單詞teacher時,第一步整體感知的發(fā)音同時配圖解釋它的義,并出示它的形。在學生明白音.義.形之后通過傳話,擊鼓傳花,boom game,看英文說出中文,看中文說出英文,看嘴形說單詞,猜一猜,吊死鬼,分組讀,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開火車,藏看,.紅綠燈,拋骰子,高低音等各種方法讓學生識記這單詞。新詞學了之后要注意用多種方式鞏固復習。比如看圖連線,聽音選詞,看圖選詞,單詞分類等方法。接下來是閱讀材料中句子認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句子,并在情境中讓學生明白句子如何使用。比如在教授pep小學三年級上unit 4 第42頁的重點句what’s that ?時,師可以出示一張動物園的遠景圖,指著遠處的動物問what’s that ?再引導學生回答 It’s a tiger. 如果有些學生還不是很清楚what’s that?的用法,可以中文解釋。可以用滾雪球的方法重復多次重點句,直到學生熟讀為止。解決了閱讀材料中新詞和新句,再次讓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復習學習新詞,擴大詞匯量,激發(fā)學習興趣,鍛煉思維方式,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柯魯克先生也一再主張,中國的英語教學應采用大量閱讀為主要教學手段。以下重點淺談閱讀策略:
閱讀學習策略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是在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1956)提出“認知策略”以后出現(xiàn)的。o’malleychamot(1990)將學習策略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教師可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及不同風格的作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1、師生互動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利于師生共同參與。它的過程是:教師導入學生意知、精讀教師講解鞏固操練,最后學生內(nèi)化語言。操作過程:
(1)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繪生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并產(chǎn)生要閱讀的興趣。
(2)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學生的交流、老師的講解下理解一些單詞、詞組的含義與用法。還可以設計一些yesnoquestions或簡單的choice。這一步要求學生反復閱讀,仔細體會。
(3)根據(jù)閱讀材料的特點進行表演、復述等憑借互動共振的效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nèi)化。
2、主動參與型策略。它的基點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特點是:自讀理解交流討論小結鞏固。這種教學策略比較適合與中高年級,一般選擇的閱讀材料語言難度不大,接近他們pep教材中所學的內(nèi)容,并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或者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