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tpr教學法論文

      tpr教學法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tpr教學法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tpr教學法論文

      tpr教學法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tpr教學法;視聽教學法;少兒英語教育

      一、TPR教學法:

      兒童的言語發展是兒童從言語獲得到基本完善的量變和質變的過程。這一發展過程既是連繼的,又可劃分為階段,表現出階段性的特點。(1)3歲前是言語獲得時期,既兒童對母語的產生和理解能力獲得的時期。(2)3—6歲為完整口頭言語發展的關鍵時期,既兒童的口頭言語不斷復雜化,初步掌握言語交際能力的時期。(3)7—18歲言語提高和完善的時期,即兒童的言語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提高,發生質的變化,逐步達到完善的時期。對詞語的理解能力,對語法結構形式的掌握也不斷提高,語法結構意識逐漸形成。根據這一現象,美心理學家詹姆斯·阿士爾(James Asher)提出了“完全生理反應”理論(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理論):即兒童時期掌握一門語言,言語和書面表達能力是隨著聽說產生的。當聽說獲得的信息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兒童就能自然地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在Asher主編的教材中有22個示例(exhibits),以下幾個例子簡單列舉全身反應法的教學模式:

      Exhibit 1

      1)Touch the table.

      2)Write your name.

      3)Turn on the light.

      4)Pick up the pink flower.

      5)Point to the floor.

      6)Draw a circle on the chalkboard.

      二、視聽說教學

      視聽法(Audio Video Method)又稱情景教學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19世紀下半葉,對外語教學界影響至深的是結構主義語言學(Structural Linguistics)和行為主義理論(Behaviorism)。

      視聽法的教程包括教室教學和實驗室作業,沒有家庭作業。教學按以下方式進行:連續三次放映對話片并伴放聲音注釋。第一次介紹主題;第二次講解;第三次復習;第四次放映對話片而不伴放聲音注釋,由學生進行講解。此后即進行簡短的對話操練,以應用本課的詞匯和語法材料。教學的最后階段是語音練習。內容是對口頭言語的體裁、節奏、句型進行操練。操練中要求從含義單位中領會言語的語音,即不脫離語流操練語音。《走遍美國》是典型的聽說法教材。

      三、TPR教學法與視聽說教學法在少兒英語教育中的應用

      教師采用有效的教學法可以保證教學效果。但是一些少兒英語教師在使用某些教學法時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1.機械化的運用教學法。少兒英語教育不同于成人英語教育,應注意少兒習得第二語言的特點,根據少兒的特點來有效的使用適當的教學法。

      2.過度強調“玩兒中學”。很多少兒英語教師堅持著一個想法,那就是,少兒英語課堂一定要活躍,氣氛一定要熱烈,這些導致少兒英語課堂看似熱鬧非凡,實際上學到的,記住的少之又少的原因之一。

      3.TPR教學法和視聽說教學法的應用可以證明,好的教學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傳統教學方式對比,TPR與視聽說教學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訓練學生的應用能力上都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TPR教學法適用于少兒英語教育。它不僅激發了少兒的興趣,還可以使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鍛煉,快速的反應訓練變得更加聰明、活躍。在教學中學生們與老師建立起的親密互信的關系也有利于語言的學習。學生們可以在愉快的氛圍里面掌握知識。一些內向的害羞的學生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逐漸活潑活躍起來。但是TPR教學法對教師有著很高的要求。要適當,不要超過一定的“度”,并且行之有效。少兒英語教師必須善于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將TPR教學法有效的穿插其中。TPR教學法與視聽說教學法相比,在詞匯上,TPR教學法的效果更為明顯直接;相反,視聽說教學法在刺激學生的語言敏感性上更加有效果,也就是說,視聽說教學法更適用于句子,日常對話等的教授。TPR教學法要求詞與動作的對應,大部分的家長很難使用這一方法來輔導孩子復習學習。視聽法的缺點是過于重視語言形式,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過分強調整體結構,忽視語言分析、講解和訓練。雖然其以情景為線索來選擇和安排語言材料,但由于情景的設計常常是虛構的,因而情境中的話語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語言交際的實際需要。在學習的初始階段,要想將“視”與“聽”有效的結合起來是很困難的,因此,無論是聽力還是口語,提高的效果都是緩慢的。教師一定要耐心的給予學生時間來適應這種教學方式,不要急于求成。

      四.結論

      TPR教學法與視聽說教學法各有優缺點。想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與優秀的教師,以及教師們對教學法的掌握程度和應用上是分不開的。各種教學法的選擇,靈活的應用,是少兒英語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作者單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參考文獻:

      [1]James Asher.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echnique of learning.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VOL

      [2]Asher,J.(1981)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Theory&PracticeNew York,Academy of Science.

      [3]James Asher.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the Complete Teacher's Uuidebook)1977一1982.

      [4]Diane I,arsen-Freeman·Michael H bong.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一理論、方法與實踐一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1996.

      [6]胡文仲.《英語的教與學》[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7]程工.《語言共性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8]梁儀.《初中英語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tpr教學法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幼兒英語教學;語言學習環境;創設因素

      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研究機構在1996年第1期《自然》雜志上發表的論文指出,幼兒期人類獲得的所有語言都貯存在大腦的同一部位,而成年人獲得的外語則貯存在與母語不同的大腦部位。大腦中負責學習語言的部位“布羅卡斯區”在人的幼年時期非常靈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該區的靈敏性呈下降趨勢,研究者還利用核磁掃描技術對兒童和成人學習外語時大腦的活動情況分別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幼兒在學習外語時,大腦將外語儲存在“布羅卡斯區”既與母語相同的部位,而成年人在學習外語時已無法將外語貯存在該區,只能在大腦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記憶結構,新的記憶結構沒有“布羅卡斯區”靈敏,使用時還需要與“布羅卡斯區”建立聯系,因此,成年人掌握外語遠沒有幼兒牢固,比較難形成基于“布羅卡斯區”的語感。這一研究結果充分說明,兒童早期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且這一時期掌握外語與掌握母語具有相同的生理機制。幼兒無法像聽說母語那樣流通地聽說英語的原因,是他們缺乏像母語那樣的英語語境。因此,創設良好的英語語境已成為幼兒英語教學教育的關鍵。

      一、創設良好的幼兒英語教學語境的重要性

      (一)創設良好的幼兒英語教學語境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

      語言的學習離開環境是會影響學習效果的。漢語作為母語所以能夠被人掌握,是因為有語境,而英語同母語相比,幼兒時期不易被強化,與缺少英語的語境有直接關系。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幼兒發音清楚、正確,學習說普通話,豐富幼兒詞匯,發展幼兒思維和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因此,幼兒英語教學應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游戲活動及一日活動的隨機教育激發幼兒濃厚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學得最基本、最簡單的和日常生活經驗有關的詞匯、句型和用語。應強調對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培養,強調在“使用中習得語言,而不是學習語言”,那么,良好語境的創設對幼兒英語教學的習得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兒英語教學的掌握必須注重語境的創設。給幼兒創設一個接近自然的第二語境,讓幼兒在這樣的環境里自然習得英語。

      (二)創設良好的英語語境有利于幼兒學習興趣與知識的獲得

      好奇是幼兒的天賦,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皮亞杰指出:兒童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實物、直觀教具等教學手段,盡量創設情景和語境,讓幼兒進行豐富有趣的對話活動。運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形象逼真、生動活潑,幼兒容易理解,樂于接受,印象深刻,有助于記憶,且適合于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能喚起幼兒的有意注意,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好奇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幼兒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創設英語學習環境,不僅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使英語學習與母語學習一樣,經常得到鞏固和復習。

      二、創設良好的幼兒英語教學語境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目的性

      指英語語境的創設應當與所計劃的教學目標一致,其語境創設要為教學總體目標這一中心服務,切忌表面化。

      (二)功能性

      指英語語境的創設應成為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教學進程中的一個或幾個環節,使其擔當起一定的功能,從而對教學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三)綜合性和兼顧性

      指英語語境的創設要綜合幼兒各科課程的教學特點、內容并兼顧到幼兒在園的方方面面,使其英語教學滲透到幼兒各科課程及在園日常生活中,讓英語教學真正做到“生活化”。

      三、創設幼兒良好的英語語境的方法和手段

      (一)自然輕松的語言學習、交流環境的創設

      1.英語課堂環境

      在對幼兒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可利用“聽先于說、說先于讀、讀后再說、說后表演”的方法,把教學內容溶入到情境創設、游戲方法中,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孩子主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創設的情境及游戲活動中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大膽地表達與展示,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輕松自如地學習使用英語。

      2.日常生活環境

      為讓幼兒擁有一個豐富的語言交流環境,把英語日常口語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英語。同時,還常給孩子看英語動畫片,聽英語故事,念英文兒歌,通過聲、光、圖等材料給幼兒營造濃厚的英語語言氛圍,讓幼兒養成良好聽、說英語的習慣。

      (二)良好家庭環境的創設

      父母同樣是孩子的啟蒙教育者,父母對孩子語言能力的態度及孩子在語言能力方面取得進展的敏感性,直接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非常注重家庭英語語境的創設。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和家長互相交流、溝通,讓家長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及經濟能力在家盡量給孩子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英語環境,注重言傳身教、持之以恒,在生活中盡量用簡單的英語與孩子對話;給孩子播放英語聲像資料;堅持與孩子進行游戲活動;在家給孩子一個安靜活動、操作的空間;與教師一起提高并保持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搞好家園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能促進幼兒學習英語。所以,日常的家庭生活對幼兒進行語言熏陶尤其重要。開展豐富有效的家園互動活動,提高家長素質,讓家長了解最新幼兒英語教學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家園合作共育水平。采用的主要形式有:

      1.家長會

      我們根據計劃定期召開家長會,把幼兒英語教學教育內容、目標、方法告訴家長,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讓家長在家能有計劃、有目的地為孩子創設輕松,愉快的英語語境。同時也邀請專家給家長做講座,指導教師、家長的工作,讓教師、家長和孩子共同進步。

      2.愛心家訪

      家訪也是家園溝通、合作的重要途徑之一,為讓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英語語境,在家訪中教師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園英語學習情況,通過與家長交流、溝通、探討,分析孩子存在的問題,根據孩子的特點、愛好,因材施教,提高良好英語語境創設的有效性。

      3.家長學校

      家長學校是幼兒園全面提高家長素質家園互動形式之一,把“幼兒在園英語100句”“教師在園英語100句”“家長在家英語100句”作為培訓內容組織家長共同學習,全面提高家長英語水平,促進家長、孩子學習英語,用英語交流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家庭英語語言氛圍。

      (三)全英文教學法的運用

      給學生足夠的英語輸入。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老師盡可能多說英語(包括孩子們當時沒有學習的,暫時聽不懂的英語),大容量給孩子們輸入,讓孩子沉浸在英語的海洋中。久而久之,他們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習得了英語。如果我們把孩子比作是充電器,那么他們輸出的多少,就在于老師給他們充入了多少,而且教師的輸入量要遠遠大于孩子的輸出。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孩子一定的信息差,才能迫使孩子思考揣摩,內化成自己掌握的能自然運用的語言。

      (四)采用有利于習得的有效教學方法游戲法

      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激發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基本手段,也是幼兒學習英語的最佳方法。游戲可以活躍教學氣氛,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提高記憶效果,還可以培養幼兒對活動的情感態度。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必須要在游戲中間設立語言訓練項目。游戲可以幫助幼兒理解新單詞詞義,可以幫助幼兒練習新單詞讀音,可以訓練幼兒對單詞和句型的理解等等。任何游戲的設計必須要有目的性、合理性和知識性。

      1.情境法

      語言的表達和交際離不開一定的情景,只有在接近真實的情景中,才能準確地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幼兒英語教學學習缺乏一定的語境,教師要善于創設接近真實的情景。教師進行情景創設的方法有:把孩子帶到真實的環境中:例如,教師在教孩子識別樹、花時,可以將幼兒帶到真實的環境中學習,教孩子如何購物時,可以將孩子帶到學校旁邊的小商店,教孩子學習戶外運動時,可以把孩子帶到運動場等等;可以通過擺放教具,布置場景,創設情景,例如教師在教孩子看醫生的時候,可以通過擺放聽診器、醫藥箱、藥品等物品以增加環境的真實性,幫助孩子自然感受語言的產生和運用;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實物、圖片、簡筆畫、模型、幻燈、錄像等直觀手段,幫助孩子理解語言目標,增加幼兒對英語的感性認識,使英語教育活動的情景更生動真實,豐富多彩。

      2.TPR教學法

      TPR教學法側重于培養孩子的聽力,有利于兒童創造性地嘗試他們的語言技能。全身反應法能提供一個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習環境,使兒童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借助全身感官,在循環反復的練習中學會英語。這種教學方法將語言內容與語言形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全面能力,能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讓英語學習真正成為間接學習,使教學貼近孩子,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讓他們在說、唱、玩、動中解決自己身邊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英語。

      總之,環境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只有在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英語語境,才能激發、培養、鞏固幼兒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才能促進幼兒英語教學口語能力的發展,為幼兒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祝士嬡.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3):47-53

      [2]張正東.外語教育學[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05(6):19-21

      [3]武進之,朱曼殊.影響幼兒英語教學獲得的幾個因素[M].兒童語言發展研究[C].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1990(3):67-72

      [4]戴曼純,肖云南.語境的類型與作用[J].湖南大學學報.1999(2):45-50

      [5]李淑玉.課堂教學的多樣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11):34-40

      [6]呂海濱.充分運用教育媒體促進幼兒英語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1949(3):60-61

      [7]趙寄石,樓必生.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109

      [8]王志明,林健.幼兒園教育活動與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2):76

      [9]許婷婷.將英語與生活相聯系,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1999(7):112-114

      [10]錢文.幼兒早期教養方案[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3(11):67-89

      作者簡介:

      tpr教學法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語法誤用;課堂活動;混用;系動詞;行為動詞;一般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

      方案目錄:

      1. 方案目標

      2. 方案假定

      3. 方案基本原理

      4. 方案實施

      5. 方案評價

      圖表 1對易錯的兩個問題的了解情況

      問題確認:

      在職業技術學院擔任英語教學多年,我發現所教的五年制大專學生全部畢業于初中,英語水平相當差,他們經常犯一些典型的錯誤,我把這些錯誤找出來進行歸類整理,找出了兩個典型的問題,希望應用所學的英語教學法幫助學生們改正。

      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口語練習和寫作練習中常常出現下列問題:“He watch TV.” or “I drinks water.” or “I am very like you.” or “I am go to school.” etc.剛開始我多次指出錯誤所在及理由,學生們當時聽明白了,過不了多久仍然重蹈覆轍。慢慢我意識到,這些模糊混亂的記憶只有通過系統科學的訓練和強化才能改善。首先我需要確認這些問題是否具有研究價值,與同事們討論后并達成一致后,我便寫出了方案實施計劃。

      1.方案目標

      減少學生經常犯的兩個典型的錯誤。一是在做一般現在是的句子時,把系動詞和行為動詞放在一個句子中;二是在一般現在時的句子中,主語是單數第三人稱時,忘記在謂語動詞的后面加“s”。

      2.方案假定

      只要課上和課后設置一些系統合理的活動和練習,學生們可以集中精力處理這兩種錯誤,并在今后的應用中以正確的形式自由表達。

      3.方案基本原理

      1) 同伴監督的作用

      當一個人無法通過自省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時,同伴監督無疑是最好的一條出路。教師檢查所有學生的學習效果既浪費時間,又不能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但我們讓學生加入到評審監督行列,(教師此時要給出清晰明確的指令,否則課堂容易陷入混亂)比如,互相交換作業并且寫出評語甚至打分(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一定要把評分標準量化、細化)這樣所有的學生都轉變角色成為了教師,都不由自主地卷入到教師所設置的學習過程中來。再有,學生們在這樣的活動中了解到他們可以互相學習,這就大大地幫助他們從教師中心的學習模式轉變到小組學習模式,最后,同伴監督幫教師更清晰的了解學生的能力和水平。

      2) 教師對錯誤的處理

      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作業進行全批全改,既費時間效果也不好,這樣在一些不重要的練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改,或以一位學生的作業為范本進行全班修改。但總體而言,這種單純的改錯課枯燥沒有吸引力,然而如果以表演一個節目,唱一首歌,背誦一首詩,講笑話這些形式為載體來進行改錯實踐,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加深學生們的認識。

      3) 完全肢體反應教學法

      即所謂的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國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 James Asher在1966年所提出的。它的精髓即為:用英語口頭發號施令、給出指示,并輔以肢體動作示范幫助了解指令的意義,等學習者充分了解語句的意義時,再以肢體動作做出正確的響應,不但減輕開口的壓力,更累積足夠的信心。Asher深信大量聽力信息的接收與肢體動作反應的結合,能使學習的印象更深刻持久。“全身反應教學法”能夠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參加活動,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實際體驗中學習英語。故教學重點在于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用英語交流,不在于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心理,讓學生在一個無須害怕挫敗的環境中學習。“全身反應教學法”能夠提供一個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學會英語,習得英語。Asher強調,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最佳接觸語言的機會。教師通過自身豐富的肢體語言,使語言聲音和意義相接,從而增加學生記憶,它是視覺、聽覺和感觀的三者統一。上課時,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結果。若教師笑容滿面,說話抑揚頓挫,并輔之以相應的肢體語言,那么學生會覺得聽教師上課很輕松,舒心,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隨之被調動起來,學習積極性也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4)英語課堂教學的真實性

      任何一種語言都是自然真實的,學生們應該知道如何在真實生活語境使用該語言,在教材中提供相關的文化背景,有助于他們理解文章的語境。一旦這種真實的生活被引入課堂,學生們就會了解正在學習的知識與將來的生活是多么的緊密相連。暢通英語系列教材就很好地截取真實生活場景的片斷,并將他們編排成聽說讀寫的素材,使英語學習者身臨其境。

      比起編排真實的學習內容,我更喜歡將學習任務設置得更具真實性。比如:有一節課圍繞天氣預報展開,英語初學者第一步都會將注意力集中到氣溫temperature,描寫天氣情況的形容詞rainy, fine or cloudy上。于是我安排第二步學習任務為,根據當天的天氣狀況打電話給朋友商量去那玩。通過第二步學習任務,學生們鍛煉了更多的交際技能,而這將對他們今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4.方案實施

      我用了四周的時間進行實踐研究。每一周我都設計了教案來強化學生們對這兩個典型錯誤的認識并鞏固他們的所學。

      第一周:

      活動一:口語課,時間消耗:1課時,班容量:40人。

      目的:練習一般現在時主語為單數第三人稱時,謂語動詞后加“s”

      指令:學生們四人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進行表演。

      過程:教師在班上演示 “I speak English well. You speak English well. He speaks English well. She speaks English well. We speak English well. You speak English well. They speak English well.”學生跟著教師朗誦著7個句子直到每一個人都能流暢地表達為止。然后,將班級成員分為四人一組,共十組。讓其中一組當堂演示,小組里每位成員都把這七個句子背誦一遍,看誰背得快,背得不出錯;第二步,當每一個人說出一個句子時做出相應的動作,比如在說 “ I speak English well”是用手指向自己,在說“ He speaks English well”是用手指向組里另一個男生,以此類推。當然肯定會有人犯錯,按照思維慣性,說出 “He speak English well.”這時候小組成員就會提醒他幫他改正錯誤。當時各小組輪流在課堂上演示完成后,評選出最佳表現組,課堂氣氛達到了。此時教師應該及時點評總結并說明這堂課的意義。

      活動二:以詞的正確形式填空。 時間消耗:0.5課時。

      熱身訓練:口頭引導學生說出如下的句子“I like watching TV, He likes listening to music, Tom goes to school every day.”然后以詞的正確形式完成下列短文。

      Xiao Ming _____ a student. ____ is a boy. He _____ (go) to school early in the morning. So he never ____(have) breakfast. 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very much, and _____ (play) well. His students all___(like) him. His teacher always says: “You ___ a good boy. I ____(trust) you. We ___ good friends.”

      第二周:

      活動一:列圖表對比系動詞和行為動詞,時間消耗:0.5課時。

      目標:展示系動詞和行為動詞的不同,確保學生們在做一般現在時的句子時,不把兩者放在一起,畫蛇添足

      指令:看圖表填空,并仔細對比主系表、主謂賓兩類句子的不同之處。

      過程:用幻燈片展示此圖表,并讓學生抄寫在作業本上,指導學生寫出正確答案完成圖表。,讓他們找出兩類句子的不同,并幫助他們得出正確結論。

      活動二:回答問題時間消耗0.3課時

      目標:通過對主系表、主謂賓兩類句子一般疑問句的回答,加深學生們對兩類句子的認識。

      1. Are you a doctor? (No, I don’t.)

      2. So what are you? (I am a student)

      3. Is she a boy?(No, she isn’t.)

      4. so What is she? (She is a girl.)

      5. Are they teachers?(No, they aren’t.)

      6. so what are they?(They’re students.)

      7.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day? (Yes, I do)

      8. Do you like going swimming?(No, I don’t)

      9.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watching TV.)

      第三周:

      活動一:分析評價學生的作文情況時間消耗:1.5課時

      這次活動主要根據暢通英語基礎教程2,第二單元,第三課,P16寫作訓練設置,給朋友寫一封電子郵件來描述你的好朋友或舍友的工作。

      目標: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改正問題的能力。

      過程:學生課下完成作文并上交,課上學生之間交換作業,互相寫出評語并打分,教師把評價標準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格外注意第三人稱作主語時,謂語動詞的變化;主系表、主謂賓兩類句子不能混用。

      第四周:

      活動一:改錯游戲時間消耗:2課時班容量:40人

      本項活動主要針對以前學生寫作作業訓練中出現過的錯誤而設計。

      目標:鞏固前三周的成果,通過游戲的方式強化學生們對兩個典型問題的記憶和認識。

      指令:以小組為單位,找出標靶句子中的錯誤。

      過程:在學生們寫作訓練常犯的錯中挑出十個句子,摻入十個正確的句子(當然是圍繞著第三人稱作主語時,謂語動詞的變化;主系表、主謂賓兩類句子的區別兩個問題展開的)并寫在海報上,張貼于黑板最明顯的位置。游戲的名稱為:拍賣。任意挑出兩個五人組,其他學生旁觀保持沉默。游戲前每組都有100分,每組為自己認為正確的五個句子任意投標,把握大的句子多投些分,把握小的句子少投些分,直到把100分用完為止。找對的獲得投標的分數,找錯的失去投標的分數,最后得分總數最高的組獲勝。

      本項活動檢驗了學生們前三周訓練的成果,學生們必須利用曾經學習過的知識做出判斷,加強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和小組之間的競爭,活躍了課堂氣氛。

      5.方案評價

      tpr教學法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教學策略教學語言教學活動師生關系

      隨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等的國際化發展,英語這門世界性通用語言的學習顯得越來越重要。為了提高國民英語素質的整體水平,國家教育部于2003年頒布了《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全國各地區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普遍開展英語課程教育。英語教育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課堂教學。因此,提高老師的課堂教學策略相當重要。本論文將從部分老師的課堂教學案例中分析和探索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一些策略以供從事小學英語教學的老師參考。

      一、教學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可理解性

      教師的口頭教學語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也就是老師的語言輸出對于學生來說是可以理解的。當老師的語言輸出不能為學生所理解時,在低年級的課堂容易引起紀律上的混亂,因為低年級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當聽不懂老師的指令時容易注意力分散,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面。在高年級的課堂也許不會出現紀律混亂的問題,但是當學生沒法聽懂老師的指令時,就沒有辦法配合老師的教學,教學就無法正常進行下去。所以教師的語言輸出一定是可理解的。當老師的口頭語言出現學生不懂的單詞或詞組從而導致語言比較難理解時,這時老師應該靈活地配上相應的肢體語言。美國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得出這樣的結論: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及動作。可見形體語言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補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采取形象、生動、新奇、有趣的方法,充分調動各種感官,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在此分析一個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語言的運用。在一節英語教學公開課中,一位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嘉瑪學校的一年級老師在教育學生要懂得疼愛父母幫助父母做家務時說了這些話:Nowallofyouarefamiliarwithothers’family.Ithinkit’seasyforyoutoreadthefamilynexttime.Doyouloveyourfamily?Doyouloveyourmother?Doyouloveyourfather?這時學生一臉茫然,不知道老師表達的意思。看到學生沒有反應,老師馬上雙手合并做了一個心型的手勢,對著學生說:Iloveyou.Iloveallofyou.然后再提問:Doyouloveyourmother?這時學生齊聲回答:yes.由此可以看出肢體語言的使用可以增加語言的可理解性。但是在使用肢體語言之前,教師的口頭語言應該盡可能地做到可理解,因為有時候即使是肢體語言也很難發揮作用。繼續以這個老師為例子。接著上面的對話,老師說:Ithinkso.Doyouloveyourfather?IlovemyfatherandIlovemymother.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學生不是很肯定地回答:No.老師繼續提問:Canyoucleanthewindowforyourmother?學生還是不是很肯定地回答:No.老師有點著急了,于是轉移了話題:Why?Yourmothersareverybusywiththeirwork.Watchthis.學生的反應告訴了老師他們沒有聽懂她的話。老師一次問了三個問句:Doyouloveyourfather?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第一個句子剛剛學習了,也許學生還能理解。從學生的反應來看,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這兩個句子學生還沒有學習過,不理解這兩個問句的意思。盡管這個時候老師也使用了肢體語言,邊說邊做動作,但是學生還是一臉的茫然。這說明了老師的這些語言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沒有辦法理解吸收。這時老師應該把這些句子簡化或者換個學生能夠理解的句子來提問。老師可以這樣來提問:____Whosweepthefloorinyourfamily?____Yes,yourmother(father)sweepsthefloorinyourfamily.____Canyousweepthefloor?____Yes,youcansweepthefloor.____So,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mother(father)?____Yes,youcansweepthefloorforyourmother(father).Youareagoodchild.使用這些簡化的句子進行循序漸進的提問,再配上肢體語言,老師的語言理解性就大大提高了。

      二、活動設計的趣味性、多樣性和參與性。小學教學活動設計首先要具備趣味性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喜歡上英語課主要原因是學習英語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新鮮的體驗和經歷。他們剛開始學習英語是抱著好奇心和新鮮感來接觸的。因此,剛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學習動機,這種學習動機源于對英語的興趣,這種興趣是直接的也是不穩定的。所以英語教學活動是否有趣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動機的延續和鞏固。另外,小學生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時間很短。因此活動的設計要利用學生無意注意為主的特點,使活動具備多樣性,盡量避免在同一個活動上花的時間過長而導致學生感到疲勞而注意力轉移。另外,教學活動除了具備趣味性、多樣性外,還要具備參與性。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當學生感到自己是參與者時會集中注意力而當覺得自己是旁觀者時注意力容易轉移。因此,老師的活動設計要盡可能地讓全部學生都能夠參與,讓他們都有參與感。在此分析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嘉瑪學校的一位四年級老師的課堂教學案例。在這節課上,教師的不同教學活動引起了學生的不同反應。為了鞏固以下一些詞組:gotothekitchen,openthefridge;gotothebathroom,takeashower;gotothebedroom,haveasleep;gotothestudy,readabook;gotothelivingroom,watchTV,老師安排了四個活動。首先讓全體學生跟著錄音做動作。學生很積極也很認真地邊大聲跟著錄音讀邊做相應的動作,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很投入。然后教師采用了TPR教學法,也就是老師發出指令,全體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這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老師的指令下迅速做出反應。接下來是老師做動作,讓學生猜老師所做動作的相應詞組。這時學生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聲喊出自己的猜測。最后老師把活動完全交給學生自己完成,每次請出一組學生,每組學生中一個學生做動作另一個學生猜。舉手要求參與的學生很多,不過老師只是請出了兩組。在這個活動進行時,課堂安靜了下來但是氣氛沒有了之前那么活躍。表演的學生很認真但是臺下的學生很多沒有看他們的表演,低頭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是東張西望。前三個活動的設計之所以很成功是因為這些活動符合了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這三個活動同時具備了趣味性、多樣性以及參與性。小學生一般都生性好動,喜歡通過活動學習勝于安安靜靜地聽課。另外,他們好奇心強,喜歡猜測類型的活動,往往這類活動很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第四個活動沒有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很大一個原因是學生的參與感不強。這個活動只有四個學生參與,其他學生都處于旁觀者的位置。參與當中的學生體會到了愉,但是沒有能夠參與的學生覺得于己無關沒有趣味。如果老師多選幾組學生參加或者修改活動的形式讓更多的人成為活動當中的一員,教學效果可能會不一樣。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

      相關期刊更多

      軟件工程師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遼寧省教育廳

      計算機科學與探索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心電與循環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浙江省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

      亚洲人成图片网站| 亚洲美女免费视频| 在线综合亚洲欧洲综合网站|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888www| 日韩va亚洲va欧洲va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 国内精品99亚洲免费高清|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女人影院想要爱|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国产乱辈通伦影片在线播放亚洲|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在在线观看网色|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日本亚洲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亚洲伦另类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亚洲第一页日韩专区|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