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tpr教學法

      tpr教學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tpr教學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tpr教學法范文第1篇

      論文摘 要:近幾年,英語教學法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一些新型的幼兒英語教學法應運而生。tpr教學法是幼兒英語教學法中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本文旨在通過闡述TPR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的對比,來分析TPR教學法的特點和優(yōu)勢以及對幼兒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并具體探討其在幼兒英語實踐教學過程中與其它教學法的運用,最后提出在該領域中出現(xiàn)的一些誤區(qū)和注意問題。

      一、傳統(tǒng)英語教學與TPR教學法

      TPR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①強調聽力理解領先;②學生需要通過身體對語言的反應動作來提高理解力;③允許學生在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參與活動;④教師的教學應該強調意義而不是形式。

      相比之下,我國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法是語法教學,即通過傳授英語的語法結構,培養(yǎng)初學者的語法結構意識來掌握語言。如,“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It is not a dog”,傳統(tǒng)法講解“Therebe”句型、動詞單復數(shù)、冠詞的用法、介賓結構“、It”句型及否定結構。簡單的兩個句子,涉及到了這么多基本的語法知識,即使弄懂了,但學生一開口,還是單復數(shù)不分,肯定與否定混淆,甚至于大學的學生會話中還犯“he she”不分的毛玻同時,類似的“標準語法”句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極少接觸到。因此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教的不是生動的口頭語言,而是書面語,即“死的語言”,幼兒極難掌握。

      TPR幼兒英語教學法是教師根據幼兒愛動,注意力難以持久等心理特征,讓孩子通過跑、跳、做游戲學英語,而不是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凳子上聽講,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幼兒學習情緒主動,注意力持久。如果幼兒發(fā)音不準,老師就要自然狀態(tài)下不停重復,直到發(fā)準為止,幼兒也不必重復老師的話,但要按老師語言的涵義反應。幼兒對老師發(fā)出信息的反饋越正確,表明對老師信息的理解越準確。心理學家證實,強迫幼兒重復老師的話會引起幼兒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限制幼兒語言學習技能的發(fā)展和提高。

      威望,師德是學生的指燈,上行下效是道德模仿的普遍規(guī)律。激發(fā)起學生對良好品德的敬佩崇拜之情,使學生由崇拜敬佩而變?yōu)槟7拢敝磷優(yōu)樽陨淼牧晳T和修養(yǎng)。

      2挖掘教材中蘊藏的思想性,結合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教育。

      體育教學是以增進未成年人健康為主要目的的活動過程。體育教學是以身體練習為主的教學過程,學生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處在運動狀態(tài)中,學生的思想也隨著運動項目或運動深度的變化而隨時處在變化之中。這種身心同步變化的特征,是體育教學的突出特點。在體育課上,同學們之間發(fā)生著更多的直接聯(lián)系,比如:相互協(xié)作、相互對抗、相互競爭、互相學習等等,在這些關系下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要進行交往,并發(fā)生直接的相互影響,在某種程度上說體育課堂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因此,在體育課上進行品德養(yǎng)成教育更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既要注意傳授知識,使未成年人掌握必要的體育基礎知識、技術和技能,又要對未成年人在接受知識過程中產生的困難,用科學的方法加以引導,并結合思想品德教育手段,幫助其樹立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這就需要教師在深刻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藏的思想性。把體育知識傳授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交融在一起,互相滲透,把思想品德養(yǎng)成教育和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滲透到體育教學當中去。對未成年人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教育。

      tpr教學法范文第2篇

      TPR教學法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寫,指全身反應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強調身體的互動性、教學的生動性,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質作為教學中的突破口,激發(fā)孩子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利用TPR教學法,進行英語教學活動,在查閱了各種相關資料結合本人的工作實際,主要應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TPR游戲教學法

      老師組織游戲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英語,在輕松歡快的氣氛中形成英語意識和英語思維。

      例如,在教授一年級生詞“stand up”和“sit down”時,可以首先采取吹氣球(blow the balloons)游戲進行,即學生邊說單詞邊做吹氣球的動作,聲音隨著氣球的大小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用于操練單詞。然后采取翹翹板(play on the see-saw)的游戲進行:教師說單詞,學生與教師做出相反的動作,鞏固記憶。

      再如,有些學生對于方位詞“in”“on”“under”等一直分辯不清。在教這些方位詞時可以采用尋找東西的游戲來教學。先用布把一個同學的眼睛蒙住,等東好后,這位學生開始解下布,并且邊用“Is it in the book”“Is it under the desk”“Is it on the pencil-case”等句型邊說邊找,這樣可以很好的檢驗出他對這幾個方位詞的掌握情況。

      二、TPR繪畫教學法

      經驗表明,小學生對黑板上的圖畫比文字更感興趣。英語老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需要,黑板上畫出所講講內容,逼真而夸張的圖畫將有助于兒童展開想象。

      例如,在教授三年級自我介紹課程時,要求學生自己制作名片卡,將自己的姓名寫好,并且用圖畫的方式裝飾,然后利用自己的名片卡進行自我介紹,有的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動物涂畫在卡片上,既完成了自我介紹,也復習了關于動物、顏色、喜好等英語表達方式。

      再如,在教授動物類詞語時,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物,然后剪開圖片,讓學生進行拼圖,這樣在動手繪畫的同時,學生練習了顏色的表達,同時拼圖過程中的手腦并用,也會加深學生對于動物的表達以及動物習性等的記憶效果。

      三、TPR表演教學法

      老師通過形象的表演,即運用身體語言來表達口中語言信息。例如,在教授有關動作的英語單詞“walk”“run”“jump”“stop”時,可以引入兒歌“Walking,walking,walking,walking,run,run,run;Jumping,jumping,jumping,jumping,nowlet’s stop,now let’s stop”,同時要求學生在學唱兒歌的過程中做出走、跑、跳、停止等相應動作。

      再如,教授“Clap your hands”“Snap your fingers”“Wave your arms”“Stamp your foot”等動作。第一步老師邊說邊示范其動作,然后老師發(fā)指令讓學生做動作,通過幾次操練后,請同學上來發(fā)指令其他同學做,學生的學習情緒也明顯高漲多了。

      四、TPR直觀教學法

      孩子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專注于具體的直觀事物,物體越具體,形象越直觀,學生越感興趣。因此,生活學習中常見的、常用的、常聽的事物名稱,孩子掌握往往更容易。

      例如,教學“animals”時,教師可準備好動物的卡片,同時模仿其滑稽的形態(tài),發(fā)出惟妙惟肖的叫聲,學生自然就記住了這種動物的英語名稱。

      再如,學習有關水果的詞語,老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幾種水果,蒙上學生的眼睛,讓他們通過觸摸的方式猜水果,這樣既可以直觀的讓學生感知水果,記住相關詞語表達,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復習關于顏色、形狀、觸感等多方面詞匯,有效拓展課堂內容。

      TPR英語教學方法雖然靈活豐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教師靈活把握課堂秩序。例如,TPR教學法包括了游戲、表演、競賽、舞蹈等大量活躍元素,這樣小學生很容易在教學進行時注意力分散,手舞足蹈,東張西望,倘若沒有比較好的課堂管理方法,則將很難將小朋友有秩序地組織起來,從而導致英語課堂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是TPR英語教學的不易把握性,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經驗有一定的要求。

      綜上所述,TPR教學法是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在內的多種感官學習方法,它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和靈活性,可以和其他的教學法很好的配合使用。有助于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和體驗中學習英語,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促進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因此,把TPR教學法和傳統(tǒng)的教學法有機的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一定能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羅曉美.對TPR教學法的理性認識[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5):139-140.

      [2]向繼霖.全身反應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1,(3):24-25.

      tpr教學法范文第3篇

      TPR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由曾在美國加州圣約瑟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的James J. Asher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TPR教學法在中國被翻譯為全身反應法,并在兒童英語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筆者在安徽省合肥市抽樣調查了三家兒童英語培訓機構,三家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均表示,TPR教學法是其用于指導兒童英語教學活動的核心策略。

      顧名思義,TPR教學法是一種使用動作來輔助教學,建立在言語和行動和諧一致基礎之上的語言教學法。Asher認為,“人腦中有習得世界中任何一種自然語言的生理機制”,外語學習可以效仿母語學習過程。兒童完全可以像學習母語那樣通過“內化”和“解碼”去學習外語,而且這樣的學習效果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兒童也更容易對帶有肢體動作的教學活動做出反應。與沉悶死板的課堂語法、詞匯教學相比,TPR教學法能夠營造教師與學生互動的輕松課堂氛圍,也更容易激發(fā)兒童的課堂參與熱情。TPR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涉及二語習得理論、左右腦分工理論、心理學中“記憶痕跡”理論和人文主義心理學理論。

      二、TPR教學法的三種課堂教學應用誤區(qū)

      筆者從2012年3月開始,每周末參與澳方英語的兒童英語教學活動,觀摩了多名中教、外教的授課方式與流程,記錄了各種采用TPR教學方法的課堂活動,從中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特別是中國教師在TPR課堂教學應用中存在誤區(qū)。

      (一)誤區(qū)一:過度單一重復

      第一個誤區(qū)在于過度單一重復。例如在一堂教授面部器官nose, mouth, ear, eye等單詞的課堂上,授課對象為6-9歲的中國小學生,所有授課對象為第一次接觸以上詞匯,授課教師為一名來自美國的外教。互相打招呼引入教學內容之后,教師開始結合PPT圖片展示教學nose, mouth, ear, eye等單詞,并結合“point to your nose”, “pull your ears”, “touch your mouth”等指令,教師配合表情進行動作示范,并鼓勵學生跟著做。在教授完核心單詞之后,教師通過發(fā)出指令“point to your nose/mouth/ear/eye”,引導學生用手指向正確的面部器官進行復習。最后全班玩Simon says(我說你做)游戲,同樣是引導學生用手指向對應的面部器官。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持續(xù)半小時,而整個課堂基本從頭至尾在重復相同的“指令”性活動:用手碰鼻子/嘴巴/眼鏡/耳朵,教學方法較單一。

      (二)誤區(qū)二:游戲性大于教育性

      第二個誤區(qū)在于游戲性大于教育性。孩子喜歡游戲,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相應的TPR游戲并適當?shù)匾敫偁幰庾R,不僅可以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還可以密切師生間的關系。然而據筆者觀察,玩游戲中的誤區(qū)在于游戲性大于教育性,課堂可能會走向失控。例如中國TPR教學中常用的“錘卡片”游戲,即學生每人手拿一只充氣小錘,地上擺放著英語單詞以及相應的圖片,教師發(fā)出某一個單詞的指令(例如Egg),學生就要找到地上擺放的Egg卡片,用小錘敲打一下該卡片。這個游戲能鍛煉學生將學到的單詞與腦海中的意象進行對應,鞏固對單詞的記憶。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兒童好動的天性和小男孩爭強好勝的個性,學生爭搶著要第一個敲打到卡片。于是過程中出現(xiàn)推搡、追趕、爭執(zhí)、喊叫等行為,擾亂了正常教學秩序,同時當學生完全進入了游戲情緒,英語課仿佛成了體育課,那么這堂課的教育性也大打折扣了。

      (三)誤區(qū)三:忽視學習者性格與教學法的關系

      第三個誤區(qū)在于忽視了兒童性格與對TPR教學法接受度的關系。筆者認為這是中國兒童英語教學中使用TPR教學最嚴重的一個誤區(qū),即默認所有兒童適合TPR教學模式。通過筆者的觀察,性格內向害羞的小孩在TPR教學模式下容易感到緊張、尷尬,這與TPR教學法追求“放松”的學習過程理念相悖。同時在一群活潑的小孩中間,內向害羞的小孩會明顯感覺到同輩壓力。例如當其他小孩均在積極地跟老師一起做動作的時候,內向害羞的小孩便顯得局促不安,但又不敢跟著一起做動作。此時如果教師繼續(xù)催促甚至批評,可能會導致其情緒崩潰甚至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造成心理陰影。曾有學者做過關于性格與語言學習策略關系的研究。Ehrman和Oxford曾通過實驗研究表明,性格影響語言學習策略。外向者喜歡社交策略,與他者合作或者問問題,喜歡功能實踐策略,積極尋找語言訓練的機會。另一方面,內向者喜歡獨自一人,避免社會接觸和頻繁的交流。(張蕓,10)

      三、TPR教學法使用不當導致的教學結果與反思

      以上總結的三個誤區(qū)在中國兒童英語教學實踐中真實存在,而這些誤區(qū)可能造成的不良教學結果值得教育從業(yè)者引起注意并深刻反思。

      過分單一重復導致的直接結果使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對肢體動作的模仿不經大腦。筆者通過觀察課堂發(fā)現(xiàn),重復機械的肢體動作使學生的積極性顯著降低,跟讀和做動作只是敷衍了事,年齡小的學生甚至完全走神。因此教師應該盡量避免在同一堂課內進行單一重復的教學,應當適時搭配講故事、簡單拼寫或閱讀等其他教學內容。重復的另一個弊端是教師取代了學生進行邏輯思考。例如教師一邊指著鼻子一邊說,“This is my nose”,那么學生通常也會模仿這一動作和語言。類似地教法貫穿始終。這種教法往往會導致學生(通常是初學英語的兒童)認為只要模仿便是對的,對所說的話語本身似懂非懂,沒有自己的邏輯思考。筆者曾與一名習慣于這種教學方式的學生交流,指著自己的鼻子問“What’s this”,而學生的回答同樣是指著自己的鼻子重復筆者所說的話語“What’s this”,而非回答“This is my nose”。過分單一重復的弊端可見一斑。因此,在TPR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注意重復的藝術性,有技巧地進行知識鞏固而非死板地重復;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思考,以弄懂話語的意義為先,模仿話語和動作次之。

      游戲性大于教育性的弊端在于教學效果的大打折扣。孩子天玩耍,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課堂的紀律性和教育性必須保證,這樣才能讓教學活動合理有序地進行。因此規(guī)避這一誤區(qū)的首要對策是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規(guī)則教育,教導學生在課堂要使用“室內音量”,不能追打、奔跑、推搡等等。其次在游戲的設計上要考慮到活動的幅度和范圍,要對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做好預期,并做好相應準備。

      忽視兒童性格與對TPR教學法的接受度對特定兒童群體的影響不可估量。如果忽視不同性格的年輕學習者的不同學習風格,一味將同一種教學方法推而廣之,對內向型兒童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筆者親眼觀察到有教師在課堂上給予積極參與動作的學生更多的關注與嘉獎,而忽略了往往為數(shù)不多的內向型小孩,與其互動較少甚至敷衍。而這種情況下內向型的小孩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逐漸失去信心乃至失去學習興趣。因此針對內向型兒童我們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對TPR教學方法做適當調整,例如可以從一些簡單的小幅度動作開始,多使用言語鼓勵,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敞開心扉。

      四、總結

      TPR教學法作為一種已經盛行了幾十年的教學方法,有其科學性亦有其局限性。它所提倡的把語言和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身體動作教授語言,強調在真正的情景里面來進行教學是有理論根基和實踐成果的。然而肢體動作表達的意象有局限性,也并非適用于所有類型和水平的學習者。同樣,值得注意的是,TPR教學法在實際運用中存在誤區(qū),而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層教育工作者對TPR理論的理解不透徹,職業(yè)責任感不強。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加強兒童英語教師隊伍建設,提升素養(yǎng),嚴格把關,讓孩子接受到專業(yè)科學的英語啟蒙教育。

      參考文獻

      [1] Asher,James J..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M].California:Sky Oaks Production Inc.,2009.

      [2] 龔曉麗.全身反應法(TPR)在兒童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英語系,2011.

      [3] 胡鐵秋.TPR――一種值得推廣的新型外語教學法[J].中國科技翻譯,2000,13(1).

      tpr教學法范文第4篇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簡稱,也被叫做全身反應教學法。TPR教學法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阿士爾(Dr. James J. Asher)提出,其理論建立在生理學(大腦左右半腦有不同的分工 )、心理學(記憶痕跡)和教育學(情感因素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基礎之上,整合幼兒的聽覺、視覺和感官,創(chuàng)造愉快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幼兒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自然的習得語言能力,培養(yǎng)英語學習的興趣。

      James Asher認為,右腦是緘默的,非語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過指令做出適應動作來表達自己。通過讓語言進入右半腦引起行為變化,學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語言代碼,當學生能夠理解目標語的基本結構及其表示的含義時,他就作好了說的準備。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用目標語發(fā)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學生能理解后,讓學生完成動作,然后邊說邊做。開始,教師通過說跟我做游戲,讓學生一起做動作,這樣可以使學生理解指令與被期望的動作之間的關系,并準確作出相應的動作。然后,學生兩人一組,先由一名學生模仿教師指令,另一名學生根據他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之后,兩人調換角色,繼續(xù)做練習。起初,指令較簡單,往往是單一動作,然后,很快發(fā)出幾個連續(xù)的動作指令,這時調動初學者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

      二、TPR教學法的意義

      TPR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因為學生在一個比較放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效果最佳,而緊張、急躁的情緒對于學習英語來說是不利的。教師應該盡量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多聽英語。同時,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每個學生從本人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找出自己學習英語的真正原因和切實動機。進而,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充分調動學生盡快掌握英語的主觀能動性。TPR教學法的優(yōu)勢是強調身體的互動性、教學的生動性,以便讓孩子更直觀地了解在游戲中學習英語、英語生活化,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孩子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首先,它能夠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參加活動,讓他們在身臨其境的實驗體驗中學習英語。教學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用英語交流,不在于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心理,讓學生在一個不用害怕挫敗的環(huán)境中學習。其次,它能夠提供一個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在循環(huán)反復的練習中學會英語。再次,協(xié)調學生的左、右腦,有助于學生的左腦發(fā)展以及語言學習的成效。學生通過聽覺來吸收信息,是由左腦來完成的,而將這些信息用肢體動作表達出來是通過右腦來完成的。最后,主張以句子為教學單位,整句學、整句用,重視語言內容和意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三、雙語教育的概念

      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對“雙語教育”的定義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而它所提出“雙語教學”項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1.學校使用一種不是學生在家使用的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侵入型雙語教學。2.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本族語,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其他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保持型雙語教學。3.學生進入學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yōu)橹皇褂玫诙Z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過渡型雙語教學。我國學界對于雙語教育也有不同的界定,有的學者把它劃分為廣義的雙語教育和狹義的雙語教育。廣義的雙語教育指學校中使用兩種語言的教育。狹義的雙語教育指學校中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傳授數(shù)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學科內容的教育。就我國目前所實施的雙語教育來看,基本符合狹義的雙語教育的界定。在實施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采用英語(外語)作為教學語言,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將學生的外語通過教學和環(huán)境,經過若干階段的訓練,能代替或接近母語的表達水平,掌握漢語和英語兩門語言,成為漢/英雙語人才。

      四、學前雙語師資培訓的路徑

      雙語教學要求教師用兩種語言來講授學科內容,同樣的內容用英語來教的難度遠遠大于母語教學,因此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也相應地較高。所以,學前雙語教師既要精通幼兒教育各領域的知識,又要能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來使用。然而,目前的大中專院校還沒有開設學前教育英語專業(yè),還沒有學生能勝任雙語教學工作。因此,立足于學前雙語師資的要求,培養(yǎng)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幼兒教育的專業(yè)知識;加強園本培訓、重視教學反思,促進幼兒園在職雙語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1.培養(yǎng)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的特點是:熟悉幼兒教育教學規(guī)律,熟練掌握幼兒教學方法和技巧。但他們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即:英語基礎不好,英語口語表達欠流利,語音語調不夠正確規(guī)范,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欠缺等。針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專業(yè)特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雙語能力的培訓:

      (1)規(guī)范的語音基礎訓練。語音是語言的最小單位,一個人英語發(fā)音不準,就缺乏聽音和辨音的能力,聽不懂別人說的話。同樣也會影響自己口語的發(fā)展,自己說的話別人也聽不懂,最終無法用英語和別人交流。除了要讀對單詞外,語音知識還包括重音、節(jié)奏、連讀,失去爆破、清輔音濁化、意群停頓及語調。

      (2)口語能力訓練。英語口語的標準是流利和準確。口語用詞要規(guī)范地道,語句合乎語法修辭和邏輯性。

      (3)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掌握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是學好英語的關鍵之一。因為語言和文化是密切相關的。語言離不開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了解某種外語的文化,就無法準確地運用這種語言。東西方人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思想、信仰、習俗、社會制度、道德標準、生活方式、人生觀、價值觀等許多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也在語言中反映了出來。

      (4)教學組織語言的訓練。學前雙語師資要求教師能熟練掌握幼兒園一日生活用語(如入園/離園、早餐、早操、如廁、午餐、午睡、點心時間、吃藥及看病)、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用語(如開始、介紹、檢測、呈現(xiàn)、練習、表揚、布置作業(yè)、結束)、戶外活動及游戲用語(如準備、記分、唱歌)、各領域活動用語(如音樂、美術、舞蹈、體育、游戲、計算)、課堂組織訓練用語、課堂技能訓練用語、交往用語、評價用語等。

      (5)英語語言教育和其他科目的整合訓練。學前雙語教育是通過用英語教授其他科目來達到提高幼兒英語水平的目的。這就涉及到英語語言教育和其他科目的整合問題。幼兒教師要樹立教育的整體觀,站在幼兒園課程的整體角度上,根據課程的長期、中期和近期目標,統(tǒng)籌安排雙語教育活動,使之融入到幼兒園整體課程中,成為幼兒園課程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這最終要體現(xiàn)在內容、形式以及方法的整合上。其中內容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要使語言領域的不同內容與其他領域的內容之間產生聯(lián)系,雙語教育內容的有機整合必不可少。

      2.培養(yǎng)英語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幼兒教育知識及幼兒教育教學能力。英語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的特點是:英語基礎較好,口語流利,語音語調正確規(guī)范;但他們從事幼教雙語工作也有明顯的不足,即:不熟悉幼兒教育教學規(guī)律,不懂幼兒教學方法和技巧。針對英語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專業(yè)特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英語教育專業(yè)學生雙語能力的培訓:

      (1)專門聘請相關專業(yè)的專家、教授以及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對專科以上的英語人才進行崗前培訓,著重就幼兒教師必備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進行系統(tǒng)培訓。培訓內容力求簡明、實用。如:美術以簡筆畫為主;音樂以兒童英文歌曲為主;舞蹈以兒童健身操為主;基本知識以幼兒心理學、教育學的實際應用為主。

      (2)組織進行教學方法的培訓和研討,積極引導他們進行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手段運用的創(chuàng)新設計和實驗,要求雙基訓練和教學實際相結合。培訓活動放在課堂上,采取教學、演示、演練等相結合,授課教師與培訓學員教學互動的授課方式。這樣更有利于學員感知和領悟所學知識,往往事半功倍。英語方面的培訓知識包括:英語課堂管理、教材知識點教授、英語活動組織、英語手工課教學、教具制作等技巧。

      (3)英語教學與其他教學相融合。指導學員上崗之后,如何多向其他教師,尤其是非英語專業(yè)的教師學習,觀摩,如何吸收其他學科的教學長處,這是雙語教學師資培訓的又一捷徑。

      3.加強園本培訓,促進幼兒園在職雙語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一定是在教育實踐中完成的,雙語教師也不例外。為保證幼兒園雙語教育的質量,幼兒園雙語師資培訓研究的著力點應定位于在職雙語教師的培訓上。

      (1)引導幼兒教師樹立科學的學前雙語教育觀念。我國幼教專家周兢老師認為:學前階段是母語的口頭學習關鍵期。而人的第二語言學習并不像第一語言學習那樣具有特別的發(fā)展關鍵期,但第二語言學習會給人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們應該承認英語對兒童語言發(fā)展和其他方面發(fā)展的價值,但不能盲目夸大英語學習的意義。另一方面,由于中國目前并沒有“均衡”的雙語學習或者雙語教育環(huán)境,為中國兒童的充分發(fā)展著想,學前階段兒童的母語――漢語普通話的學習,應當毫無疑問地放在語言教育的第一位。因此,學前兒童的英語教育目標應當是:第一,培養(yǎng)幼兒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運用語言進行交往的積極性。第二,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英語語音感,增長他們的語言敏感性。第三,引導幼兒透過英語感悟不同文化的存在,從小獲得文化多元的基本概念。

      tpr教學法范文第5篇

      本課屬于PEP小學三年級英語下冊Unit2 My family PartB Let’s talk & Let’s practise的內容。

      2教法分析

      根據已有一學期英語學習基礎的三年級學生特點,我通過設計具體形象的情景,分散教學難點,讓學生直觀地感知與理解。同時創(chuàng)設數(shù)個任務活動,使學生在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中進行有意義的聯(lián)系與實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學法分析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觀察、猜測等方法逐漸感悟新語言項目的功能,讓學生在多層次練習中體會到運用英語的必要性,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并恰當?shù)赜糜⒄Z表情達意。

      4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目標:理解本課時對話,掌握Who’s this boy/girl?He’s/She’s … . 的問與答。

      (二)能力目標:能正確運用句型Who’s this … ?展開問答。

      (三)情感目標:通過語言訓練Great! Wow! Cool!等感嘆詞的自然表達和教學中的趣味活動,讓學生學會感嘆和贊美,充分體驗語言表情達意的功能。

      5教學重點

      能正確運用句型Who’s this … ?He’s/She’s … .展開問答,并在模擬情景中進行交流。

      6教學難點

      he和she的正確運用。

      7學生分析

      通過半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有一定的口語基礎,兩兩對話的能力有所提高。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根據學生的特點激活孩子們原有的知識經驗及語言能力,為學生提供能夠表達語言的平臺,激活孩子們的思維,讓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深深體會到學習英語所帶來的樂趣。

      8教學手段

      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學中除了利用自己制作的PPT及家庭成員的照片創(chuàng)設英語情境外,還通過聽讀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兩兩說,表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全員互動的多元語言任務活動中參與活動,既鞏固了新知,又進行了拓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與英語交際能力。

      9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照片(全家福)、頭飾、磁帶

      10教學過程

      (一)Warm-up:

      ⑴Let’s chant.(課本第16頁)

      ⑵A guessing game:

      Who’s that boy?

      Who’s that man?

      Who’s that girl?

      Who’s that woman?

      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姚明、雷鋒等名人的照片,讓學生根據句型來回答。

      (設計說明:通過chant導入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感受英語學習的氛圍;而猜猜看這個游戲,參與面廣,既有全班性的,也有小組性的,不但能較好地復習Part A 中已學的句型,鞏固that的用法,還能為新句型Who’s this … ?的呈現(xiàn)起好過渡作用。)

      (二)Presentation:

      ⑴Go to the zoo.

      由去動物園參觀(通過多媒體展示各種動物滑稽的圖片),引出短語:Wow.How funny!

      ⑵Go back to school.

      由班里同學的個人照(通過多媒體展示)引出本課句型: Who’s this boy/girl? He’s/She’s … .

      再由這些照片自然過渡到班里的學生。比如老師隨機指一名學生,問Who’s this boy/girl? 由學生進行回答,可以采取全班回答、分組比賽回答等等。

      (設計說明:新句型的呈現(xiàn)主要采用以舊引新的方法,通過真實情景的創(chuàng)設自然引入,然后采用教師示范、引領的方式逐漸過渡到集中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⑶Ler’s talk.

      (多媒體呈現(xiàn)電視圖片)由此引出TV.

      TV―watch TV―Let’s watch TV.

      利用開火車的形式來操練

      Let’s watch TV.

      a、 先看一遍錄像。

      b、 再看一遍錄像,并逐句跟讀。

      c、 四人一組分角色朗讀。

      d、 全班齊讀。

      e、 請幾組學生上臺表演對話(戴上人物頭飾)

      (設計說明:開火車形式的操練讓學生感知語言,再從中提煉出本課時要學習的詞匯,讓學生體會詞匯的含義,而看錄像并跟讀再到分角色表演形成一個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的任務鏈,每個活動之間的過渡緊密自然,體現(xiàn)了活動的層次性。)

      ⑷Game: Touch and guess.

      Who’s this boy/girl?

      Is he/she is… ?

      Yes,he/she is.

      No,he/she isn’t.

      He/She is … .

      (設計說明:Game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游戲中加深對新句型功能的理解,同時又緊扣教材中一些感嘆詞、感嘆句的運用,較好地突破了知識點。)

      (三)Practice:

      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自己的全家福,給學生做示范:

      T:Look.This is my family. This is me .

      This is my grandfather.

      This is my grandmother.

      (設計說明:讓學生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體會到了真實自然的交際活動,既包含了對學生聽力、反應、分析能力的培訓,又增加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11板書設計

      Unit2 My Family

      PartB Let’s talk

      Who’s this boy? He’s … .

      Who’s this girl? She’s… .

      相關期刊更多

      軟件工程師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遼寧省教育廳

      計算機科學與探索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心電與循環(huán)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浙江省衛(wèi)生計劃生育委員會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精品|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亚洲女人被黑人巨大进入|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456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美女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青青青|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www在线播放|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色欲色欲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