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基層醫生事跡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平凡的崗位展現著不平凡的自己
突如其來的疫情,她負責省市返鄉數據梳理匯總工作,這些數據來源復雜,有些信息不全還是重復無效數據,但是她對每一條數據都從不放過認真核對篩選仔細甄別,直到核準查實。因為她知道如果稍有馬虎,就可能導致返鄉人員接觸擴大,就會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多一份風險,在她的指導下各村和社區及時找到來自中高風險地區返回的人員,對這些人員第一時間進行檢測,第一時間采取居家觀察措施,為疫情防控工作贏得了時間,筑勞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防護網。
為了切實落實崗位職責,她真正做到顧大家、舍小家。她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照顧好兩個孩子,連續幾個晝夜工作,在崗位上有時都顧不上吃飯。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但由于疫情防控責任重大,有時無暇更多顧及家庭,經常是深夜回家孩子已經睡著,總感覺虧欠孩子。工作的特殊性,她不能時時陪伴在家人身邊,不能給予他們及時地照顧和關心,她能做到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在公與私的天平上,她毅然堅守疫情防控一線,這種以大局為重、勤勉努力、認真嚴謹、踏實工作的精神受到同事們的一直好評。
疫情面前她是銳意進取的“實干者”,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這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層計生助理員,平凡的崗位展現著不平凡的自己用實際行動詮釋初心和使命,她用自己的付出彰顯責任與擔當。她將與同事們一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堅決打贏打勝疫情防控阻擊戰。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basic medical needs of talent current situation, Union Medical College vigorously reform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put forward "three combination and four experienced"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worked out a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on "one center, two platforms, three levels, four modules" optimizing, constructed" a masterstroke, two true, the Trinity"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By all the way above, we achieved fruitful teaching results.
關鍵詞: 實踐教學;基層醫療;綜合素質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primary care;the overall quality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7-0234-03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衛生體制改革的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建立,農村社區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但“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乏是制約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瓶頸[1]。實踐教學是培養優秀合格基層醫生的關鍵環節。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高低,是評價高等醫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2]?!吧鐣m應能力強、實踐技能強和創新能力強的新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當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趨勢和總體要求。
而在我國臨床醫學教育中一直存在著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和傳授,而輕視學生動手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的現狀。當前大部分醫學院校的教學模式是先進行基礎理論課和臨床專業課的學習,然后再到臨床實習實踐。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未能盡早接觸臨床真實病例,造成理論與實際脫離,也使學生在長期填鴨式的枯燥理論中喪失對學習的興趣,成了為考試而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欠缺,不能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
協和學院醫學院在醫學生的培養上著重培養適應社會基層醫療衛生所需要的、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近年來,醫學院大力改革實踐教學,探索出了一條“三結合四經歷”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以校內醫護實訓中心為基礎、校外附屬醫院為依托、基層社區及鄉鎮衛生院為支線”的實踐教學網絡體系,制訂了“一個中心,兩個平臺,三個層次,四個模塊”的實踐課程體系,探索出 “一條主線,兩個真實,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
1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為滿足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康復、健康管理”六位一體的服務要求,醫學院創新提出了“三結合四經歷”人才培養模式?!叭Y合”即“中醫西醫結合、治療康復結合、醫療護理結合”。“四經歷”即“基層調研經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見習實習經歷、縣級醫院實習經歷、三甲醫院見習進修經歷”。在此人才培養模式指導下,我們不斷優化課程體系,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改革實踐教學,實施早臨床、多臨床教學計劃,提高醫學生對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診療能力和基本衛生服務能力。
1.1 對中醫、康復、護理技能的訓練 隨著當今基層社區、農村對中醫中藥治療的逐漸推崇、社區康復工作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及基層醫生對護理知識的缺乏和護理技能的不規范操作等問題的暴露,培養適合農村基層工作、“能中能西、能醫能藥、能防能護”的醫療人才勢在必行[3]。因此,基于基層崗位需求,醫學院建立了專業的中醫診治實驗實訓室、康復實驗室及基礎護理實驗區及模擬病區,配有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實踐教學中突出了“先進性、適用性、職業性”特點,加大實驗實訓課比例,培養學生中醫診療、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技能及護理基本操作技能。
1.2 早期接觸臨床,提前進入角色 學院利用第一學年寒假,組織學生深入基層調研,使學生早接觸了解基層醫療衛生狀況,調查基層群眾的預防保健意識,切實體會農村人民看病難的問題,了解農村醫療衛生急需高級醫學人才的現狀,并學習國家對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相關政策。通過調研,增強醫學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意識到作為醫生的責任,同時也改變學生的就業意識,堅定學生扎根農村基層的決心。
1.3 增加社區基層醫療機構見習實習 學院利用在校理論學習周末及假期時間,組織學生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見習,以問題為中心,實行床旁教學,圍繞典型病例進行討論,使學生將書本上的枯燥理論知識與見習中的病人和常見疾病融合貫通,達到知識的活學活用。
1.4 大型三甲醫院見習進修,提高專業技能 利用第三學年實習階段最后兩月,組織學生到三甲醫院,通過進修學習拓寬視野,更新知識,學習更先進的診療技術以提高其專業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并能對疑難雜癥做出初步診斷且指導推薦患者到相應上級醫院進行治療。
在“三結合、四經歷”人才培養模式指導要求下,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構建了以校內醫護實訓中心為基礎、校外附屬醫院為依托、基層社區及鄉鎮衛生院為支線的實踐教學網絡體系。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單項向綜合能力發展為原則,循序漸進地安排學習性工作任務,并以此為依據設計相應的實驗實訓項目,合理序化實踐教學進程,通過調研、見習、實習、進修的系列階段,學校、醫院、社區交叉融合,讓學生在真實或高度仿真的工作過程中培養溝通技巧、鍛煉操作技能、形成臨床思維,真正實現全程接觸臨床、走進臨床的實踐教學模式。
2 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舊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課時少,學生動手機會少,或者以單項的實驗及技能操作訓練為主,缺乏整體臨床思維和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存在基礎與臨床脫節,理論與實際情況脫離的現象。
醫學院認真學習、深入分析了專家學者的觀點,借鑒眾多兄弟院校的實踐經驗,緊密結合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的實際需要,根據學院對實踐教學體系的整體構建思路,踐行了實踐教學“1234”內容體系,即一個中心,兩個平臺,三個層次,四個模塊。
一個中心即以能力培養為中心,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及臨床思維能力,將能力培養貫穿于實踐教學的始終。
兩個平臺即專業實踐訓練平臺和人文素質訓練平臺。專業實踐訓練平臺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實驗實訓實習的環節獲得的本專業或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技能;人文素質訓練平臺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在第二課堂的實踐鍛煉獲取的能力或技能,如軍訓、社團活動、公益活動、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科技文化月、技能大賽等。
三個層次是指根據“分層培養、層層遞進、逐步提高”的原則,按其所對應的能力、技能分為基本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三個層次?;緦嵺`包含專業相關的基本操作技能與必要的一般技能(如計算機操作和外語應用技能等);專業實踐包含專業技能與高層次的一般技能(如全身體格檢查、手術操作、心電圖機操作、思考技能、方法技能、問題解決技能、學習技能等);綜合實踐包含專業綜合與更高層次的一般技能(如交際技能、交流技能、信息處理技能、團隊協作技能、組織管理技能、創新技能等)。
四個模塊即基礎實驗模塊、綜合實訓模塊、臨床實習及社會實踐模塊?;A實驗模塊在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注重學生實驗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術的系統訓練并注重在不同的學科專業進行實驗課程和實驗內容的整合與調整。綜合實訓模塊是在理論教學及基礎實驗的前提下,通過模擬病房、模擬門診、模擬病例等方法,以項目的形式對學生專業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職業技能進行訓練,強調獨立操作、反復訓練、形成技巧。臨床實習模塊即包括了學生在畢業前進醫院的實習,也包括前面早期接觸臨床,進入基層調研及社區基層醫院見習及實習后的高層醫院進修的過程,整個模塊貫穿與醫學教學始終,將校內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掌握的技能向職業崗位實際工作能力轉換,強調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綜合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注重內容的覆蓋性和綜合性。社會實踐模塊是課堂教育的延伸,是課內課外有效結合的途徑:通過抓好“四個教育”(學生入校教育、開專業課前教育、實驗課前教育、實習前教育),強化學生的職業素質;通過大力開展第二課堂(全院性講座、文體活動,技能大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通過豐富的校外社會實踐(鄉村免費義診、志愿服務團隊等)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理想信念。
3 改革實踐教學模式
學院嚴格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標準,積極探索、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緊扣職業能力需求,突出實踐課程比例,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相互融合,積極推行“一條主線,兩個真實,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以臨床醫師職業工作過程為主線,以模擬真實和臨床真實為手段,以模擬病房、醫院現場為依托,以臨床醫師職業工作任務為驅動,以教學實踐為紐帶,將知識、方法和技能有機融合,融教、學、做為一體。
這一教學模式在以下方面有著突出的特點:
3.1 以臨床醫師崗位職業工作過程為主線 無論是課程內容的選取,還是教學內容的組織,校內成績的考核方法,始終圍繞基層醫療臨床醫師執業崗位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將教學融于實際工作任務的解決中,校內考核與臨床實踐考核相結合,既突出了知識的應用性,又培養了學生職業崗位的行動能力。
3.2 工作任務的真實性 課程實訓中提交給學生的模擬病例資料是來自于臨床一線的實際案例,要求學生完成從收集患者癥狀、體征和病史等資料,到分析病情,診斷疾病和病例書寫等各項工作,其工作流程與臨床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完全一致,讓學生通過完成臨床醫師職業崗位工作任務來掌握相關知識、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真實地反映臨床醫師崗位的職業能力需求。
3.3 教學環境的仿真性 要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
3.3.1 模擬環境教學:借助模擬病房、模擬病人、各種醫療器械,使學生早期了解醫院,了解醫生職業,了解醫療輔助設備的使用管理等。
3.3.2 醫學模型教學:在臨床實踐教學過程中,借助醫護實驗中心臨床教學模型進行臨床技能強化培訓。如借助腹部觸診心肺聽診模擬人可以形象地感受心音、呼吸音,模擬臨床實際進行體格檢查;利用脈象模擬儀體驗病脈教學。
3.3.3 標準化病人教學:培養學生建立標準化病人隊伍,并在授課過程中,引入標準化病人,模擬臨床接診狀態,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同時,也加強對病史采集的訓練。同時使標準化病人考試過程中也得到應用。
3.4 教、學、做融為一體 我們不分理論課和實踐課,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完全融合,所有教學活動在一體化教室或模擬病房、醫院病房進行,采用“工作任務單”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習,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工作任務導向式教學。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學生完成臨床診斷工作,并在解決臨床實際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引入相關知識,讓學生通過完成工作任務來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為完成工作任務而學習知識,從而將教、學、做有機地結合,強化了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鮮明的職業特色。
醫學院自2005年在省內外率先開展鄉村醫生免費培訓工作,至今已舉辦90余期培訓班,總共免費培訓全省各地鄉村醫生2萬余人。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積累,尤其在短期的培訓中加入了實踐教學改革的元素,如護理技能的訓練,模擬教學的開展等,使得培訓工作越來越規范,培訓質量越來越高,得到了上級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高度贊揚,受到了參加培訓的鄉村醫生的普遍歡迎,為農村基層培訓了大批優秀、高素質的鄉村醫生。隨著醫學院實踐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醫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職業能力有了大幅的提高,普遍得到社會和各級醫療單位的認可和好評,培養了一大批扎根基層衛生事業的“社會適應能力強、實踐技能強和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進一步推進了當地新農村建設和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潔,趙瑩,郝玉玲等.我國農村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2,5(4):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