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生旅游市場的特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Abstract:This article in travels in the consumer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full investigation foundation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he multianalysis potential university student travelled the consumer marke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related proposal and the countermeasure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urist market's development and the strength.
關鍵詞:問卷調查 大學生 旅游消費
Key words: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university student travels the expense
作者簡介:王穎(1982―),女,碩士,河南信陽人,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旅游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6-0105-01
一、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調查結果分析
1.旅游興趣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很多大學生對外出旅游頗感興趣,并且表示今后非常希望有機會能夠出去旅游,且認為旅游在日常的生活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其中5%的大學生認為非常重要,60%的認為比較重要,33%的認為不太重要,2%的認為不重要。由此可見,大約有65%的大學生對旅游有著較厚的興趣。
2.旅游時間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85%的大學生傾向于在寒暑假去省外旅游,一方面時間比較充裕,另一方面可以領略全國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開闊自己的視野。首先, 50%的大學生認為外出旅游的最佳時間暑假,其次為13%“五一”或“十一”假期。其中有2%的大學生傾向于選擇周末進行短途旅游,希望放松心情,緩解學習壓力。
3.旅游目的地景觀的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85%的大學生更偏重于自然景觀,他們傾向于與大自然的一種近距離的接觸;而對各地的民俗風情的喜愛也占相當大的比重為60.20%,他們希望了解一下當地的風俗習慣和自己的家鄉的差別,以此來開闊視野;對文物古跡的喜愛者占到47.70%,這些人大多是歷史愛好者,對以前的文物、古跡比較感興趣;而只有9.70%的大學生有去看人造景觀的想法。
4.旅游動機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旅游的動機主要集中在,享受自然風光,了解歷史文化,追求自由,嘗試體驗,求學。在享受自然風光方面,70%的大學生希望能夠欣賞自然景色,享受大自然,并能夠獲取更多的樂趣;在了解歷史文化方面,23%的人渴望尋訪異地的歷史古跡,希望能了解異地民俗民風;在追求自由方面,45%的人希望擺脫學習壓力,放松自己;在嘗試體驗方面,21.5%的人喜歡參加新、奇、特、險的旅游活動;還有17.4%的大學生希望參加高層次的學術會議,以擴大知識面。
5.旅游方式的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78%的大學生喜歡結伴和朋友一起出去旅游,一來可以相互交流,增加感情,二來可以共同分享快樂,欣賞旅游景觀的魅力所在;12.00%的人喜歡獨自旅行,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真正放松自己,感受自由;10%的人選擇旅行社組織的旅游,這多為學校或班級組織的活動。
6.獲取旅游信息的途徑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74.%的大學生認為獲取旅游信息受朋友推薦的影響最大,因為這樣的信息可靠,準確;而受網絡、廣告等方式的影響較小,主要是由于網上的旅游信息系統不完善,廣告的虛假成分較多,信息的可信度不高。
二、大學生旅游消費市場特征
(一)大學生旅游市場潛力巨大
大學生旅游市場是潛力可觀的細分市場,其人群數量巨大;并且大學生有著強烈的旅游需求,調查結果表明,有65%的大學生對旅游感興趣,并且今后打算出去旅游。可見,大學生旅游市場潛力極大且亟待開發。而至今尚未有一家專門旅行社或學校旅游組織來專門運作高校旅游市場,旅游企業如果能抓住這個市場空白,將會有不可低估的利潤。
(二)學習性旅游是大學生旅游消費市場的基本特征
大學生是求知欲望最強烈的一個群體,渴望了解世界,希望參加一些科技探險,來開拓眼界、增加知識。同時,大學生精力充沛,時間充裕,適應環境變化能力強,有追求知識的強烈愿望。在對大學生旅游動機的調查中可以看出,獲取知識、開拓眼界是大學生出游的最主要目的。
三、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建議與策略
(一)自由與安全是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應首先處理好的問題
對自由的追求是大學生旅游的一個目的,也是他們進行旅游的最基本方式。由于大多數學生在旅游時偏愛選擇和同學、同伴一起出游,而比較少參加旅行社組織的集體旅游。所以,旅游點在開發大學生旅游市場時,就應特別注意安全問題。而學校也可以通過和旅游企業的合作,成立大學生旅游服務組織,提高大學生出游的安全性。
(二)旅游市場開發應有側重
大學生旅游市場中最具有開發潛力的重點市場有三:一是大學生的春秋旅游市場。在我國高校中,每年春秋季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旅游已形成一種傳統,其中又以低年級班級最為活躍,旅游的可能性和頻率性較高;二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大學生。這里包括家庭條件較好的、獨立性較強的、可自創收入的大學生,他們大都具有較強的旅游動機,出游條件較為成熟,且旅游消費也較高;三是高年級的大學生。他們比低年級的學生思想更成熟,行為更獨立,旅游傾向更強烈。
(三)注重大學生旅游信息獲得途徑,提高旅游服務水平
大學生出游對旅游地點的選擇絕大部分都來源于朋友和同學的推薦。旅游企業必須提高旅游產品的質量,提供個性化服務,否則會在此群體中留下不好的企業形象,甚至可能通過大學生相互間的傳播出現“蝴蝶效應”,這很有可能使旅游企業喪失這個極具潛力的市場。
參考文獻:
根據當代大學生旅游消費特點,結合當前旅游市場現狀與政府政策,我們可以進一步研究推到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的可行性。1、大學生可支配時間較多由于大學生既有節假日,又有寒暑假,所以大學生可支配時間較多,這樣旅游時間較為充裕,利于大學生旅游市場的開發與發展。2、大學生出游意愿強烈當代大學生由于接受的較多前沿思想與觀念,因而思想開放,富有創新與開拓精神,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對于外界未知事物具有較強的探索與求知欲,因此旅游意愿強烈,主觀動機明顯,這樣使得大學生旅游市場的開發更為有利。3、大學生可支配收入增加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費與獎學金收入也不斷提升,同時由于大學生勤工儉學的思想意識增強,兼職風氣普遍,使得大學生初步具有出游消費的條件。據新華網報道,旅游已經成為大學生消費的點,如武漢大學學生一年的旅游費用最高到1000元以上,最低也在100元左右。[2]4、政府對旅游業的扶持今年來,我國已成為世界旅游大國,我國政府也不斷出臺新法規政策以促進旅游業的持續進步與發展。如最新出臺的《旅游法》中,對購物店、自費、零負地接的控制,將把旅行社推向明明白白經營,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零負團費的現象,這樣有利于整肅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權益,創造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推動旅游業的發展與進步。5、旅游市場硬件與軟件的完善我國旅游業至今發展已有20余年,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從硬件上講,各種酒店的建立,尤其是迎合大學生市場的青年旅社的網絡化,以及旅游地基礎設施的完善,在硬件方面保障了旅游市場的開發;從軟件上講,各大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擴大與發展,如攜程,藝龍等網站的發展,為大學生旅游的住行提供便捷服務,對于開拓大學生旅游市場是大有裨益的。這樣,無論是從硬件還是軟件設施,我國大學生旅游市場的開發都是極具前景與可行性的。
二、國內外當代大學生旅游市場現狀
根據上文對于大學生旅游消費的特征與旅游消費市場可行性的分析,再結合中國與外國當今旅游市場具體狀況,綜合分析當代大學生旅游市場的現狀。1、當代國外大學生旅游市場現狀在發達國家,大學生旅游作為認知社會的一種活動是社會與校園的共識,各國都設有專門的大學生旅游經營,開發和志愿服務者組織,把旅游看成是認知社會,培育人格的教學活動。[3]2、當代國內大學生旅游市場現狀反觀國內大學生旅游市場,根據上文對國內大學生旅游消費特征與旅游市場開發可行性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五個方面現狀特點:A、注重價格更重經歷我國大學生消費能力雖然有提高,但水平仍較低,因此我國大學生旅游消費時更注重價格,多會選擇經濟的旅游路線與方案。同時,大學生由于好奇心與探索心強,更注重整體的旅游的經歷與感知,而非單純的物質享受。B、商業影響缺乏教育和歐美國家的旅游與教育相結合不同,我國的大學生旅游市場是單純的商業性,與商業市場密不可分。這樣雖然有較強的商業性質,但缺乏適當的教育因素使市場難以普及與持續推廣。C、短期鄰近自然為主由于大學生的個人可支配收入與時間限制,大多數大學生都會選擇短期鄰近的旅游目的地,同時大學生的求知欲與開拓精神,使得其選擇的多為自然景點為主,人文景點較少涉及。D、方式自由結伴為主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與獨立意識較強,出游不喜約束,因此對跟團游較為排斥,多會選擇結伴出游或獨自出游。根據有關調查顯示,大學生出游多結伴而行,2—7人組合出游比例高達74%,性別組合中兩性搭配又占絕大多數。[4]E、消費理性信息共享當代大學生隨著知識與消費者觀念提高,且重視精神消費為主,因此大學生消費較為理性;并且,大學生群體聯系密切,溝通方式多樣,因此信息傳遞迅速,共享程度高。因而,保證大學生群體的滿意度對于開拓與發展大學生消費市場具有關鍵作用。
三、基于“4P營銷法”的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
自教育制度改革以來,高校的連年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的不斷攀升,一個龐大的蘊藏著巨大的商機的大學生旅游消費市場日漸形成,大學生旅游市場正逐步成為中國旅游市場的新亮點,因此在充分調研大學生旅游市場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的可操作性,大學生旅游市場存在的問題,進而確立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的策略。
一、大學生旅游市場的特征
1.旅游消費水平較低
大學生仍屬于消費一族,他們的日常生活費用主要來源于家庭,大學生在經濟上對父母的依賴性還是非常大的。所以旅游消費對于大學生而言在現階段仍是屬于奢侈消費。他們渴望外出旅游,但由于經濟來源的制約,消費能力不高,因此,他們一般對旅游的條件要求不高。
2.旅游時間比較集中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學業,因此只能利用課余時間旅游。而他們的閑暇時間主要是周末、法定假日、寒暑假,大約有170天假期,約占全年的47%。其實大學生的時間不僅于此,有人經過統計分析得出大學四年時間可以讀完3.3個本科,可見大學生閑暇時間較多。
3.出游方式呈現多樣性
現在大學校園內通過網絡尋找一起出游的同學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出游,都選用AA制,不但能拓寬自己人際交往,在選擇上又有更大自。另外假期單騎遠征、情侶自助游等其他的旅游方式也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歡迎。出游方式的多樣化反應了大學生的個性化趨勢明顯。
4.大學生容易接受新產品、新消費和新的生活方式
大學生作為一個集中的旅游群體,旅游決策易受同學或朋友等相關群體影響。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大學生旅游常常沒有充分的前期準備,情緒易波動,從眾心理顯著;同時,由于市場集中,群體間聯系廣泛,旅游信息傳遞迅速。他們消費心理、消費習慣尚不穩定,消費需求具有較大彈性和可誘導性;他們感性消費、個性消費、群體消費、社交娛樂傾向明顯,因此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相關的產品推銷。
二、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的可行性
1.大學生旅游市場的規模巨大
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來,在政府要求之下,全國各高校連年擴招,在校本專科學生人數日益增多。這幾年的招生人數以每年高達30%的速度遞增,到2005年年底,全國高校在校大學生人數己經達到1508.6萬人。根據教育規劃,高等教育到2007年將進入大眾化階段,適齡青年上大學的比例將達到15%,到2010年達到20%。龐大的大學生消費市場已逐漸成為旅游企業必爭的重要陣地。
2.大學生的旅游動機強烈
雖然大學生已經從繁重的高中課業中擺脫出來了,進入了相對輕松的大學生活,但是大學生的活動范圍往往局限于教室、食堂和宿舍的三點一線。枯燥的生活和他們所面對的壓力使得他們有著強烈的出游愿望,渴望走出校園,親近大自然,使他們的身心徹底放松,消除憂愁與煩惱。并且自古中國就有教育旅游、認知旅游的存在,以及“行萬里路,破萬卷書”的古訓,使得當代大學生一擁有較多的閑暇時間,就迫不及待地背上書包走出校園去體驗行天下的感覺。
3.旅游設施的日趨完善
我國旅游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基本能滿足中國旅游市場發展的需要。其中青年旅館、大學生旅游網等與大學生旅游市場相關的旅游基礎設施開始嶄露頭角,并得到市場的肯定,如第一家青年旅館于1998年在廣東肇慶七星巖景區建立以后,相繼在北京、上海、大連等各大城市開設了100多家分館,初步形成一定規模網絡體系。這都為大學生旅游市場的開發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景點門票價格相對較高,部分大學生有跟旅行社旅游的愿望,但一般的旅行社都以團體報價,靈活性較差。
三、開發大學生旅游市場的戰略
1.確定營銷的層次,來提高品牌影響力
大學生對旅游市場,以及旅游產品的提供商知之甚少,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對稱,極易造成其對品牌的依賴性。因為在他們看來,品牌意味著品味、安全系數高,服務產品、服務態度好這樣的既定價值性判斷。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誰能越先成功打造自己的具有良好口碑的優質品牌,誰就能越早形成自己的競爭比較優勢。
2.注重產品價格比
產品提供商,必須在充分估計到此種條件下,設定一個比較客觀理性的收費標準,杜絕定價過程中虛高虛低等商業欺詐行為。市場需求的不同,決定了產品的價格高低。不同銷售狀態下,同一產品可能產生一定的價格差。因此產品提供商,必須根據時節的不同,及時的調整價格。這樣有利于盤活閑散資源,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客源,創造更多的利潤。
關鍵詞:大學生;旅游市場;可行性;現狀;開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3-0149-02
隨著近年來國內、國際旅游業的飛速發展,青年旅游市場已成為旅游企業的重要目標市場,作為青年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旅游市場更突顯出無限的活力。
一、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的可行性
1 高等教育普及化提供潛力市場。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來,全國各高校連年擴招,高職教育發展迅速,在校本專科學生人數日益增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到2007年底全國高校普通本專科在校大學生人數已近達到1884.9萬人。根據“十五”教育規劃,高等教育到2010年適齡青年上大學比例將達到20%,如此龐大的大學生消費市場挖掘潛力巨大,已成為旅游企業爭取的重要陣地,前景看好。
2 可支配收入提高提供經濟支撐。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學生的可支配收入也日益增多。有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用在300元~500元之間的占到60%左右,在消費支出上旅游花費已是他們重點考慮的部分。這表明大學生經濟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已經具備出游的經濟條件。
3 大學生出游意愿日漸強烈。據新華社報道,旅游消費現已是大學生消費的熱點。高校大學生思維活躍、精力充沛,年輕、好奇的個性使他們喜歡探究新的事物。“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學生都認為旅游是一項極好的文化娛樂項目,不僅能愉悅身心,還可以擴大交際、增長見識。總之,大學生有著普遍的出游意愿。
二、大學生旅游市場發展現狀
大學生旅游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已引起旅游企業好旅游景點的重視,但是在這塊市場的開發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矛盾,制約了其發展,具體表現如下:
1 市場潛力巨大,但受重視程度不夠。中國青年報曾經聯合新浪網進行的“大學生旅游調查”表明,有67.35%的被調查者平均每年旅游一次。中國目前在校大學生人數超過1800萬,對于旅游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頗具誘惑力的市場。然而,面對這一龐大市場,許多旅行社的觀點是:“大學生旅游,既要省錢,又要玩得痛快。旅行社難以找到良好的經營模式和盈利點,這塊市場形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基于此,很多旅行社沒有動力去規劃、開發。
2 產品設計存在嚴重的供需矛盾。現在大多數的旅游企業并未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開發專項旅游產品,旅游市場產品的單一性也無法滿足大學生旅游多樣化的需求。
(1)現有旅游產品不切合大學生市場需要。大學生旅游群體偏好自然景觀、民俗風情,他們更喜歡去一些常人少去、富有刺激性和探險性的景點;并且由于追求自由、崇尚知識的特點比較突出,傳統的走馬觀花式的旅游方式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很多旅游企業雖然看到了大學生旅游市場的無限商機,但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一客源的特殊性,只是簡單的把針對大眾旅游市場的旅游路線做些調整或就直接的推向大學生旅游市場。結果可想而知,肯定得不到積極地響應。(2)旅游產品價格偏高。雖然大學生已有一定的出游經濟能力,但是旅游產品相對不變的高價位還是讓他們望游興嘆。目前很多大學生對自助游比較熱衷的原因,除了其本身喜歡自由、輕松的因素外.主要就是因為所支付的費用相對較低。
3 渠道溝通的供需矛盾。一方面表現在旅游企業不了解大學生的要求,無法針對其需要改變產品戰略;另一方面,大學生不知道哪些旅游企業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因為大學生對于自身旅游需求的認識也不是很清楚,并且主動展示旅游需求的平臺是缺乏的。
以上的溝通矛盾是困客觀原因而存在,但有時候旅游企業也人為設置障礙,我們稱之為“旅游消費陷阱”。如玩文字游戲,“車游南方長城”實為在車上看看而并非親臨景點游覽;降價降下來的是食宿標準等等。這些不規范的操作不僅沒能滿足大學生的旅游需求,還損害了他們的合法利益。
4 大學生強烈的旅游需求受到限制。在中國,學校出于安全因素和責任承擔的考慮,對于在校大學生是嚴格禁止外出旅游,雖然部分學校沒有表明對于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的嚴格禁止,但也是采取不主張、不支持、不反對的模糊態度。這一方面壓抑了大學生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使旅游企業不能放手大膽地去做學生旅游市場,使大學生旅游市場陷入發展的不良循環。
三、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策略
1 積極開發適合大學生旅游的產品和線路。推出有特色的旅游產品和線路,滿足大學生旅游者的需要,這是從根本上有效開發大學生旅游市場的途徑,具體如下:
(1)形成多元化的旅游產品結構。大學生在校期間,每星期有兩天休息時間、每年有十一天的國假,還有長達近三個月的寒暑假。針對他們充足的出游時間,旅游企業可以利用寒暑假和“十一”長假推出各種中長途旅游線路;借助雙休日和傳統節日的時間開展短途旅游,進而形成合理的長短途旅游結構。針對他們追求自由、崇尚知識的個性特征開發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突出特色的主題結構游等,以適應大學生旅游的多樣化需求。(2)針對不同需求,推出專項旅游產品。大學時期,大學生正處于追求個性發展、自我意識增強、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年齡階段,因此需求也呈現多樣化。旅游企業可針對他們的需求推出修學旅游(如到陽朔的英語夏令營、古徽州文化采風)、探險旅游、認知旅游及商務旅游等等。
2 建立系統的營銷體系促進渠道溝通。為保障大學生客源市場和旅游企業供給系統的信息渠道通暢,應建立系統的營銷體系,一方面把大學生的需求信息積極傳遞給旅游企業,另一方面也把旅游企業的各種產品銷售信息及時的傳遞給大學生。
一、大學生旅游市場的特征
1.旅游消費水平較低
大學生仍屬于消費一族,他們的日常生活費用主要來源于家庭,大學生在經濟上對父母的依賴性還是非常大的。所以旅游消費對于大學生而言在現階段仍是屬于奢侈消費。他們渴望外出旅游,但由于經濟來源的制約,消費能力不高,因此,他們一般對旅游的條件要求不高。
2.旅游時間比較集中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學業,因此只能利用課余時間旅游。而他們的閑暇時間主要是周末、法定假日、寒暑假,大約有170天假期,約占全年的47%。其實大學生的時間不僅于此,有人經過統計分析得出大學四年時間可以讀完3.3個本科,可見大學生閑暇時間較多。
3.出游方式呈現多樣性
現在大學校園內通過網絡尋找一起出游的同學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出游,都選用AA制,不但能拓寬自己人際交往,在選擇上又有更大自。另外假期單騎遠征、情侶自助游等其他的旅游方式也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歡迎。出游方式的多樣化反應了大學生的個性化趨勢明顯。
4.大學生容易接受新產品、新消費和新的生活方式
大學生作為一個集中的旅游群體,旅游決策易受同學或朋友等相關群體影響。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大學生旅游常常沒有充分的前期準備,情緒易波動,從眾心理顯著;同時,由于市場集中,群體間聯系廣泛,旅游信息傳遞迅速。他們消費心理、消費習慣尚不穩定,消費需求具有較大彈性和可誘導性;他們感性消費、個性消費、群體消費、社交娛樂傾向明顯,因此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相關的產品推銷。
二、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的可行性
1.大學生旅游市場的規模巨大
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來,在政府要求之下,全國各高校連年擴招,在校本專科學生人數日益增多。這幾年的招生人數以每年高達30%的速度遞增,到2005年年底,全國高校在校大學生人數己經達到1508.6萬人。根據教育規劃,高等教育到2007年將進入大眾化階段,適齡青年上大學的比例將達到15%,到2010年達到20%。龐大的大學生消費市場已逐漸成為旅游企業必爭的重要陣地。
2.大學生的旅游動機強烈
雖然大學生已經從繁重的高中課業中擺脫出來了,進入了相對輕松的大學生活,但是大學生的活動范圍往往局限于教室、食堂和宿舍的三點一線。枯燥的生活和他們所面對的壓力使得他們有著強烈的出游愿望,渴望走出校園,親近大自然,使他們的身心徹底放松,消除憂愁與煩惱。并且自古中國就有教育旅游、認知旅游的存在,以及“行萬里路,破萬卷書”的古訓,使得當代大學生一擁有較多的閑暇時間,就迫不及待地背上書包走出校園去體驗行天下的感覺。
3.旅游設施的日趨完善
我國旅游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基本能滿足中國旅游市場發展的需要。其中青年旅館、大學生旅游網等與大學生旅游市場相關的旅游基礎設施開始嶄露頭角,并得到市場的肯定,如第一家青年旅館于1998年在廣東肇慶七星巖景區建立以后,相繼在北京、上海、大連等各大城市開設了100多家分館,初步形成一定規模網絡體系。這都為大學生旅游市場的開發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景點門票價格相對較高,部分大學生有跟旅行社旅游的愿望,但一般的旅行社都以團體報價,靈活性較差。
三、開發大學生旅游市場的戰略
1.確定營銷的層次,來提高品牌影響力
大學生對旅游市場,以及旅游產品的提供商知之甚少,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對稱,極易造成其對品牌的依賴性。因為在他們看來,品牌意味著品味、安全系數高,服務產品、服務態度好這樣的既定價值性判斷。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誰能越先成功打造自己的具有良好口碑的優質品牌,誰就能越早形成自己的競爭比較優勢。
2.注重產品價格比
產品提供商,必須在充分估計到此種條件下,設定一個比較客觀理性的收費標準,杜絕定價過程中虛高虛低等商業欺詐行為。市場需求的不同,決定了產品的價格高低。不同銷售狀態下,同一產品可能產生一定的價格差。因此產品提供商,必須根據時節的不同,及時的調整價格。這樣有利于盤活閑散資源,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客源,創造更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