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環境工作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連菲冰”為你整理了這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今年以來,瓜州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動搖,緊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任務,集中實施村莊綠化、亮化、凈化等工程,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不斷提升鄉村生態宜居環境。
一是制定措施抓落實。根據《酒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暨全域無垃圾治理集中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制定印發《關于認真做好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六大行動”重點工作的通知》《瓜州縣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扶持辦法》等政策文件。動員全縣農村鄉鎮制定工作措施、強化責任落實、以“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無縫對接、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工作原則,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任務,確保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二是突出重點抓整治。按照“示范帶動、試點實施、有序推進、逐步覆蓋”的原則,采取“拆、改、建、管”相結合,壓茬推進農村“風貌革命”。積極爭取375萬元專項整治資金,以“三清一改”創建標準,動員全民集中排查整治村莊內外、房前屋后等衛生“死角”和“頑疾”,全面清理垃圾堆、柴草堆、糞土堆等三堆,切實做到無盲區、無死角、全覆蓋,目前已完成清潔村莊創建38個,完成任務100%。
三是示范推廣抓廁改。堅持把“廁所革命”作為提升群眾生產生活水平質量的重要抓手,按照“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的原則,以“衛生旱廁、入網水廁”為主,“一體化生物處理、三格化糞池、入網水沖、雙坑交替式”為輔的戶廁新改建模式,整村實施“廁所革命”。2020年,全縣新建農村衛生廁所7400座(其中:水沖式廁所303座,衛生旱廁7097座),占任務數的101%,全縣累計改造衛生戶廁13700座,衛生廁所覆蓋率達到64%,建成農村衛生公廁32座,鄉鎮污水處理項目12個。
四是建章立制抓成效。制定出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活垃圾收集轉運方案》,有效解決各農村鄉鎮生活垃圾亂堆放、無處理的問題。按照全域無垃圾和“三沿一部”環境整治的要求,大力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統一轉運處理”的農村垃圾清運模式,不斷健全完善農村垃圾處理體系。至目前,全縣13個農村鄉鎮配備入戶垃圾桶8667個,垃圾箱727個,垃圾斗552個,垃圾轉運站552個,垃圾轉運車輛25個,建成9個鄉鎮垃圾填埋場,垃圾處理終端設施覆蓋率100%。
1、宣傳動員工作
我鎮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清潔鄉村工程的重大意義,充分發動干部群眾積極參與,組織駐村干部和村支兩委深入院落開展衛生志愿清理、保潔員組建、焚燒池建設、完善村規民約等宣傳動員工作。截止8月10日,鎮政府駐村干部深入村居開展宣傳活動達50余次,參加人數達15820余人次,開展健康教育活動2次,行動出動車輛總數18臺次,張貼標語600多幅,懸掛橫幅16條,主要掛在村主要路口、容易亂倒垃圾和阻礙交通的地方,時刻提醒過往車輛和群眾安全通行,注意路面整潔。
2、保潔員隊伍建設
鎮政府圍繞2015年完成100%村居組建保潔隊伍的工作目標制定具體工作安排,積極、穩步推進村居保潔員隊伍建設。截止8月10日,我鎮自然村居數16個,已落實保潔員的村居16個,落實保潔員25人,已順利完成全鄉鎮自然村居數的100%。
3、焚燒池的建設工作
根據2015年焚燒池建設的工作目標任務制定具體工作安排,我鎮積極、穩步推進焚燒池建設工作。截止8月10日,我鎮600人口以上自然村居16個,2015年擬建焚燒爐2座,目前已落實選址1座,完成全鎮上半年擬落實選址任務的50%。
4、建立完善村規民約
圍繞100%的自然村建立村規民約的目標任務制定工作安排,我鎮積極派分管領導和駐村干部深入村居,協助村居穩步推進建立完善村規民約工作。我鎮自然村居數有16個,已建立完善村規民約的村居16個,已順利完成全鎮自然村居數的100%的任務。
5、垃圾綜合處理示范村建設工作
按照“打造亮點、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的原則,以改善農村環境,改進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方式為目標,我鎮__村、雙元村積極開展垃圾綜合處理示范村建設工作,主要特色有:
(1)以垃圾歸箱帶動示范村建設,__村投資12萬余元,購買2個垃圾箱、垃圾運輸車1臺,提高了廣大村民的環保意識;
(2)以環境改造帶動活動開展,鎮黨委、政府牽頭__村開展老房、廢棄舊廁所和殘墻斷壁改造活動,截止8月10日,已成功推倒老房、廢棄舊廁所和殘墻斷壁20余處,大大改善了農村居民的生存環境;
(3)以村道改造帶動示范村建設,雙元示范村已投入資金8000元用來維護及保潔,未來該村村道環境將得到有效改善;
(4)制定經費管理制度,指定專人負責經費管理,確保示范村建設經費專款專用,支出明細清晰,無挪用、占用現象;
(5)成立了示范村保潔員隊伍;
(6)制定了相關村規民約,完善各項制度;
(7)積極發動示范村建設宣傳工作,截止8月10日,我鎮16個示范村(居)已有16條固定標語,4塊宣傳大牌,30余幅宣傳標語。
6、加強駐村干部管理
為確保駐村干部工作順利、有序進行,特制定分片計劃,各駐村干部按時到崗到位,有條不紊地推進2015年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活動。截止目前8月10日,駐村工作隊已深入村居60多人次,成功地協助村干部開展宣傳活動、基礎設施建設、保潔員的組建和完善村規民約等工作。
7、村居規劃
為更好地推進我鎮村居規劃工作,鎮政府積極配合縣住建局完成村居規劃工作,特別是垃圾池、焚燒池(爐)、填埋場等建設選址規劃工作。
1、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繼續拿出9.6萬元工作經費,每村6000元衛生清理費,對公路兩邊、河道及兩旁、村里公共場所、習慣性傾倒垃圾的地方進行重點清理,要求各村于8月底各村完成清理工作,并在重點清理區域樹立環境衛生整治牌。對__集貿市場300戶居民,每戶發一個垃圾桶,并簽訂門前三包承諾書。
2、實行村民自治,加強責任感意識。各村制定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和具體的獎罰措施,平常遇到亂扔垃圾的居民要及時制止,并給予宣傳教育、道德譴責。
3、強化獎懲激勵。鎮里每月對村居及鎮屬機關單位進行檢查、排名,并及時
通報排名情況。一年內連續兩次在全鎮排名后三位的,對村書記和村長進行戒免談話;連續三次在全鎮排名后三位的,村書記、村長引咎辭職。在省、市、縣檢查中,影響鎮里排名的,第一次導致鎮排名倒數后三名的,對村里在全鎮進行通報批評,第二次導致鎮排名倒數后三名的,對村書記和村長進行戒免談話,要求村主要領導在全鎮作出承諾,并在全鎮范圍內通報通報。機關單位的衛生在檢查中,影響鎮里扣分的,對其單位處以每次500元的罰款,并向其主管部門匯報情況。4、強化責任落實。繼續發揮鎮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行動工作領導小組的帶頭作用,對清潔活動分層次對責任區域分片包干整治,提高工作成效。一是由鎮創衛辦牽頭成員單位負責整治集鎮區域內的環境衛生,重點督查清理主街道和市場內亂搭建、亂擺賣、亂拉掛、亂停放、亂張貼、亂扔垃圾、占道亂堆沙石、亂堆雜物等現象,促進日常保潔;二是由鎮督導組督促各新建房戶開展立面裝修,清理房前屋后環境衛生和整治亂堆沙石、亂堆雜物以及人畜混居現象,力求做到人力、物力高度集中,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家園清潔行動工作領導體系。
一、監測目的
通過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監測,掌握農村環境衛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及動態變化,客觀評價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為制訂政策措施提供依據和支持。
二、監測內容和方法
(一)監測范圍與對象。項目監測范圍為我縣5個鄉鎮(中心社區)2O個行政村100戶家庭(具體名單見附頁)。按照分層隨機的方法,選擇5個鄉鎮(中心社區),每個鄉鎮(中心社區)4個行政村作為監測點。每個監測點選擇不少于5戶家庭作為監測戶;每個鄉鎮選擇1-2所學校進行環境衛生狀況監測。監測鄉鎮、監測點(行政村)、監測戶的選擇按照經濟水平、地理環境、人口等因素隨機進行選擇,以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二)監測時間。統一在8-9月開展監測工作。
(三)監測內容與方法。通過查閱資料、訪談、現場觀察、實驗室檢測等方法獲得監測數據,并填寫統一調查表格。
1、基本情況:包括收集監測縣、監測點的人口學資料、環境衛生情況、環境衛生管理、村容村貌、居民健康等基礎信自心。
2、垃圾:包括垃圾來源種類、數量、處理方式等情況。
3、污水:包括污水來源、種類、數量、排放方式、處理方式等情況。
4、廁所與糞便無害化狀況:包括農村戶廁類型、使用管理、糞便無害化處理情況。
5、病媒生物:選擇監測戶的廚房內進行鼠類密度和蟑螂密度監測,選擇監測戶住宅周圍環境進行蚊蟲密度監測。
鼠類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鼠類》鼠跡法進行;蠅類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蠅類》成蠅目測法進行;蟑螂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蜚蠊》目測法進行;蚊蟲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蚊蟲》幼蟲容器指數法進行。
6、土壤衛生:包括土壤寄生蟲和重金屬污染等情況。每個監測點采集村中農田土壤1份。采樣時,采集5—20cm深表層土壤,1㎡。范圍內按照5點取樣法采集土壤混合為一個樣品。用于蛔蟲卵檢測的樣品總量不少于50g,用于重金屬檢測的樣品總量為1000g左右。
蛔蟲卵測定方法采用飽和硝酸鹽漂浮去。參照《糞便無害化衛生標準》進行。重金屬測定土壤鉛、鎘含量。鉛、鎘的測定按照《土壤質量鍋、隔的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度法》或《土壤質量鉛、隔的測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其等效方法進行。
三、組織實施
(一)職責分工
縣愛衛辦負責項目組織協調,開展督導檢查、考訂評估,及時總結并將完成情況報省、市愛衛辦。項目縣基本情況調查表由縣愛衛辦完成。
縣疾控中心負責完成監測點基本情況調查表入戶調查表,負責完成土壤樣品的采集、運送以及土壤寄生蟲檢測工作,完成項目工作總結等。
(二)數據錄入上報和審核。監測信息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按照統一錄入軟件進行錄入,對監測數據進行匯總、審核,并完成監測技術報告。
本年度,根據中心的工作安排,制定了科室工作業務分配方案,充分調動了科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全體同志集思廣益,同心協力、團結協作,共同開展全縣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采樣、城鎮供水水質日監測采樣、湖北省飲用水衛生枯水期水質監測、農村環境衛生監測、公共衛生國家雙隨機抽檢、食源性疾病監測、食物中毒事件調查處置、病媒生物密度及種群監測、協助縣愛衛辦開展創建省級衛生城鎮等工作。服務了社會、方便了企業、提高了科室服務能力和個人技能,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現總結如下:
一、水質采樣工作
1、縣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采樣
全年完成66處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四季度的水質檢測采樣,共計采集水質樣本538份。
2、湖北省飲用水衛生監測項目
根據《湖北省飲用水衛生監測方案》的要求共采集水樣84份,10月20號之前完成了全年的水質數據錄入審核工作。
3 、城鎮供水水質日監測采樣
根據《湖北省城鎮供水水質日監測方案》要求,每天對縣自來水廠葉家垅、山川臺兩處末梢點的水質進行采樣,全年共完成縣自來水兩處末梢點的730份水質采樣及數據上報工作。
4、精準扶貧村水質采樣
根據縣扶貧指揮部的要求,全年對11個鎮,59個村,173個水井的水質進行采樣檢測,共計采集水樣173份。
二、農村環境衛生監測工作
根據《湖北省農村環境監測方案》的要求,圓滿完成了由省隨機抽取的富池、白沙、浮屠街、陶港、木港等5鎮20個行政村、100家農戶基本情況進行調查錄入、20個行政村的土壤采樣送檢及檢測結果數據錄入上報工作。
三、公共衛生國家雙隨機抽檢工作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印發 2018 年衛生計生國家隨機監督抽查計劃的通知》的要求,全年公共衛生國家雙隨機抽檢采樣共計16家單位,其中游泳池2家、美發美容2家、足浴1家、歌舞廳2家、汽車站1家、賓館7家、商城1家,共計采集樣品104份。
四、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
根據《湖北省食源性疾病監測方案》每天按時進行食源性疾病異常病例報告審核,全年共計審核上報食源性疾病異常病例45例,調查復核45例。
五、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調查工作
全年參與第二實驗小學、荻田完小、王英魯婷婷家庭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調查3起,完成128份個案調查,6份調查報告,第二實驗小學事件所采樣品實驗室未檢出相關致病因素;荻田完小食堂炒米粉樣品中檢出亞硝酸鹽超標;王英魯婷婷家庭采集的樣品中檢出鋁超標;三起事件都未出現與食物相關的死亡病例。
六、創衛工作
根據《陽新縣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工作方案》及國家病媒生物監測方案要求,全年參與創衛督導工作60天,對鼠、蚊、蠅、蟑螂的33種生境、59種場所的密度及種群進行了監測,共計監測32次。其中布鼠夾4000只,有效夾3250只,捕獲鼠60只,捕獲率為1.5%;分別是褐家鼠34只,占56.67%;小家鼠26只,占43.33%; 布誘蚊燈180個,共監測到成蚊452只,密度為1.78只/(臺•時);分別是致倦庫蚊402只,88.94占%,三帶喙庫蚊18只,占3.98%,中華按蚊30只,占6.64%,白紋伊蚊2只,占0.44%;布放誘蠅籠36籠次,捕蠅90只,密度為2.03只/(籠•時)。捕獲的蠅種主要為絲光綠蠅、廄腐蠅、家蠅、巨尾阿麗蠅、棕尾別麻蠅等。構成比例分別是家蠅12只,占13.33%,絲光綠蠅50只,占55.56%,銅綠蠅2只,占2.22%,巨尾阿麗蠅4只,占4.44%,廄腐蠅 9只 占10.00%,棕尾別麻蠅 11只 占12.22%, 其它2只, 占2.22% 。布放蟑螂盒1200個,陽性蟑螂盒41個,陽性率為3.4%。捕獲蜚蠊(包括若蟲)279只,密度為0.23只/盒。捕獲德國小蠊272只、占97.49%;黑胸大蠊6只占0.36%,美洲大蠊1只,占2.15%。
七、應急事件的調查處置工作
全年共計參與了中糧集團荊頭山養殖場、富馳遠大醫藥有限公司環境污染上訪事件的調查處置2起,完成調查報告2份。
一、實施范圍
全縣各鎮(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及納入衛生長效管理范圍的所有村。
二、職責分工
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按統一領導、屬地管理的原則,實行分級負責、分級管理、分級考核,縣管鄉鎮、鄉鎮管村。
縣委、縣政府成立縣農村衛生長效管理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縣政府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環保局(生態辦)、督查局、文明辦、農辦、財政局、衛生局(愛衛辦)、建設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生態辦)。
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縣環保局(生態辦)履行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負責全縣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的組織協調、檢查督促、考評計獎,同時按職能做好污染物超標排放事件的查處工作,配合各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縣督查局負責抓好全縣重大活動期間的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督查;縣文明辦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縣廣電臺、新聞傳媒中心等新聞單位開展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大輿論宣傳、監督和曝光力度;縣財政局負責做好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經費的預算安排和審核撥付;縣農辦著重抓好“秀美鄉村”創建村和“整治村”的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縣建設局負責做好縣城街道、文溪主河道保潔,確保縣級環衛設施正常運行、維護周圍環境整潔,組織中轉站至垃圾填埋場的垃圾運輸,并做好對鄉(鎮)、村、基層環衛所等環境衛生工作的技術指導;縣水務局牽頭做好涉河采(制)沙場整治、監管工作,抓好全縣較大水庫的保潔,督促和指導各小水電開發企業抓好水庫水面保潔;縣交通局負責抓好全縣公路及其紅線控制范圍內(含綠化地塊)環境衛生的綜合整治;縣衛生局(愛衛辦)負責指導開展農村衛生改廁,組織督促各醫療機構做好醫療廢物廢水處置工作;縣國土局做好涉礦采(制)沙場整治、監管工作;縣規劃局、國土局配合有關鄉鎮做好違章建筑、亂搭亂建的治理工作;縣農業局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抓好規模化養殖場的污染治理;縣經貿局負責抓好縣直企業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縣旅游局抓好各景點的環境衛生管理;工業園區、新城區、云山旅游度假區抓好開發區塊內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縣教育局督促指導全縣各鄉鎮中小學校抓好環境衛生工作;團縣委、婦聯組織全縣團員青年和廣大婦女積極開展靈活多樣的農村環境衛生宣傳和整治活動。
各鄉鎮黨委、政府職責:全面負責本轄區內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健全組織領導,完善管理制度,做好環境衛生宣傳,加強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抓好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抓好轄區內的垃圾收集、清運等保潔機制的建立和正常運行,確保鄉道、村道沿線視線可及范圍內和集鎮街道、村內主要道路、池塘、河道、溝渠、菜園、山塘水庫、垃圾中轉站及其周圍,以及省道、縣道、高速公路連接線控制紅線以外等區域整潔干凈,無亂丟亂扔現象、無衛生死角,督促各村及時清運垃圾、封閉轉運垃圾到指定地點;要設立“衛生保潔日”,在每月15日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專項行動;要按照《鄉鎮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考核評分細則》(見附件1)明確的標準要求認真開展工作,每月對所有長效保潔村保潔情況進行檢查督促,檢查結果在公開欄公開,作為年終補助經費發放的主要依據;負責本轄區內各村獎勵資金的確定和發放。
各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鄉鎮黨委、政府的組織領導下,按照《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考核評分細則》(見附件2)明確的標準和要求做好本村的環境衛生保潔工作,特別是要配足配好保潔設施和保潔員,并建立對村保潔員工作的考核機制,確保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落實到位。
三、督查考評
(一)督查制度
1、鄉鎮每月自查制度。各鄉鎮每月對本轄區保潔村進行檢查和考核,每月月底將檢查結果報送縣環保局(生態辦)。
2、部門聯合抽查制度。縣環保局(生態辦)會同縣文明辦、農辦、衛生局(愛衛辦)、建設局、廣電臺等有關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按照《鄉鎮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考核評分細則》和《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考核評分細則》,對各鄉鎮農村環境衛生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全年不少于6次。檢查方法可以是隨機抽查村莊環境衛生管理實效(每次抽查鄉2-3個村、鎮3-5個村,按抽查村平均得分確定鄉鎮當月平均得分),聽取各鄉鎮情況匯報,查看工作檔案資料等。鄉鎮得分為各村抽查得分的平均值。每次抽查結果在縣電視臺《生態家園》欄目播出,并在《今日》上公布。對抽查中發現的問題發出“督查整改通知書”,整改期限最長為7天。整改到期后進行回訪巡查,如沒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將下發“督查通報”。
3、鄉鎮互查制度。每年組織一次由各鄉鎮分管領導參加的工作互查,檢查結果納入縣對鄉鎮考核計分。
4、重大活動檢查。縣里組織重大活動時,如因相關村環境衛生未達到要求被批評的,對所在鄉鎮扣衛生長效管理年度考核分10-20分,影響惡劣或整改不力的加重扣分。
(二)年終考評
1、各鄉鎮對照《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考評細則》和《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考評細則》,進行年終自查考評,并于每年12月15日前向縣生態辦上報工作總結和自評表。
2、縣環保局(生態辦)會同縣有關部門組成考核組,對平時督查情況進行匯總,以百分制計算考核結果,年度得分=縣對鄉鎮每次抽查考核得分總和÷抽查次數。
四、獎懲辦法
(一)獎懲措施
1、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納入年度鄉鎮工作目標綜合考核內容。各鄉鎮環衛長效管理年度得分在90分以上的在年度工作目標綜合考核中不扣分,70-89分的按比例扣分,70分以下的不得分。
2、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納入鄉鎮生態縣建設年度考核內容,在省市生態、新農村建設、村莊整治建設檢查、考核時,受到省、市、縣領導批評的,每次分別扣30分、25分、20分。
3、縣財政每年安排約400萬元資金,對各鄉鎮、村的衛生長效管理工作進行以獎代補。
4、各村環境衛生的考評結果,作為生態村、秀美村、文明村創建的主要依據之一。
(二)以獎代補標準及資金管理辦法
1、獎補標準:
(1)村級環境衛生長效管理獎補。村保潔員基本工資獎補標準:200戶以上的村(3名保潔員)10800元;100-199戶的村(2名保潔員)7200元;99戶以下的村(1名保潔員)3600元。村考核獎標準:基數為每戶20元,獎勵金額=戶數×20元×年終得分/100。采取“三就地”模式處理垃圾的村,根據村莊大小給予補助,每年補助基數為:70戶以下的800元,70-100戶的1200元,100戶以上的1600元。
(2)鄉鎮衛生長效管理工作獎補。每個鄉鎮基礎獎為0.5萬元。考核獎按照鄉鎮年度平均考核得分排名分三等獎勵:鄉鎮排名第1位的為一等獎,第2-3位的為二等獎,第4-6位的為三等獎;鄉一、二、三等獎分別獎勵2萬元、1萬元、0.5萬元,鎮一、二、三等獎分別獎勵3萬元、2萬元、1萬元,鄉排名后4位、鎮排名后3位不予獎勵。
(3)鼓勵新城區、工業園區、建制鎮建立基層環衛所。經縣有關部門同意設立的基層環衛所,視服務人口的多少和環衛設施配備情況,給予一次性10-20萬元的獎勵。
2、資金撥付辦法:年終由縣環保局(生態辦)按考核結果提出意見,經縣農辦、財政局、縣分管領導審定后一次性撥給鄉鎮,再由各鄉鎮根據本鄉鎮平時檢查情況確定各村獎補金額,并及時將獎補資金下撥給各村。鄉鎮確定各村獎補資金時,要結合縣鄉抽查情況、體現重獎重罰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