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遺體、挽聯、致敬”等詞語。學習生字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通過具體事例來悟出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練習給各段加小標題,培養綜合概括能力。理解五段課文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能力。
2、方法與過程:朗讀、小組合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意思。
2、通過具體事例來悟出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練習給各段加小標題,培養綜合概括能力。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閏土嗎?說說閏土給你留下的印象。
閏土這個朋友是誰介紹給我們的?他在介紹閏土時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魯迅先生,從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書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二、初讀課文,自學課文。
1、自讀課文,注意讀通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瀏覽一遍,說說課文寫了哪幾件事?可分為幾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討論。總結歸納段意
4、擬小標題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根據段意概括小標題:二是摘出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語句作小標題。
5、選擇其中一到兩個段落放聲朗讀,要讀準字音,讀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標題。
6、生分小組討論研究。
7、教師小結。(板書: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夫、女傭回憶)
三、再次默讀,思考交流。
想想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的確,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第二課時
一、復舊迎新,導入新課。
魯迅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出示中心句,齊讀兩遍。
二、學、四、五段(重點、難點的學習)
1、從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2、小組交流。
預設:
(一)談《水滸傳》部分(學生勾到了這段相關的句子,如: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那天臨走,伯父送我兩本書……)
重點理解“囫圇吞棗”“張冠李戴”。
1、我之所以會“張冠李戴”,將一個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個人身上,是因為我────
2、你能聽懂伯父的話嗎?從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3、伯父不僅僅是宛轉地批評了我,而且還送給了我兩本書──《表》和《小約翰》,伯父這么一個大文學家,居然還仍抽出時間翻譯兒童讀物給孩子們看,這不也表明他為孩子們想得多嗎?
(二)學習“救助車夫”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讀“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藥和繃帶也給了他”)
1、請大家看看圖,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上的內容。
2、誰能說說你課外收集到的關于魯迅先生的資料。魯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資料上的內容,再看看圖中的魯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3、是啊,魯迅先生就是這樣為別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護資助車夫以后并沒有輕松,反而變得那么嚴肅,他在想些什么呢?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魯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學習“關心女傭”這件事。
1、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關心窮苦人)
2、女傭阿三的話講了哪兩方面的意思?(一是魯迅病的厲害還三更半夜的寫文章。他對自己的病一點也不在乎;二是關心女傭阿三勸阿三多休息。)
三、學了這三個故事,魯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讓我們再品味這句話──他為自己……(學生帶著自己更深的感受讀。)
第三課時
一、激情引入,學習新知。
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深深感受到魯迅先生一心為別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還有個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與中心的關系,但只要我們細細品味,我們定然會有所收獲。
二、學習“談碰壁”這個故事。
1、自己讀這一段課文,看看有沒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嗎?
2、你聽說過或遇到過鼻子被墻壁碰扁的事情嗎?
3、誰收集到了關于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資料,給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學生沒收集到教師就做介紹)
4、師:那么,伯父說的“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究竟含著什么意思呢?我們來看屏幕上魯迅先生的一段話──—
中國各處是壁,然而無形,像“鬼打墻”一般,使你隨時能“碰”。
5、聯系魯迅那個時代的情況,讀讀這段話,想一想、議—議:“四周圍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討論)
6、師:同學們想一想,談“碰壁”與表現伯父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也有聯系嗎?
7、師:生活在舊中國最黑暗時代的魯迅先生正因為為勞苦大眾想得多,所以他才會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橫眉冷對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爭,讓我們一道來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學到的這兩句詩──
(師生齊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三、學習第一段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們的愛戴,(板書:愛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會有那么多人來吊唁他。直到今天,魯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也深深地印在我們的心里。
1、自讀閱讀鏈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樂齊聲朗誦。
板書設計:
18、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談《水滸傳》
關心、教育孩子
笑談“碰壁”
頑強斗爭
深切懷念
救助車夫
憂國憂民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21題;共122分)
1.
(5分)讀句子,寫字詞。
星期天,我跟著媽媽來到超市,想買一hé________好看的yán
liào________。在貨架前,我看到那些pái
liè________整齊又漂亮的包裝袋時,禁不住拿起來wén________了一下。等我們買好了,售貨員阿姨還zèng
sòng________給我一個小禮物。
2.
(6分)給下面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燥(zào
zhào)
________
灼(zuó
zhuó)
________
雅(yá
yǎ)
________
吻(wěn
wén
)
________
組(zǔ
zhǔ)
________
內(nèn
nèi)
________
3.
(6分)選擇句中括號內正確的詞語。
①自從開展了________(保衛
保護)環境的活動后,同學們更加________(
愛護)花草樹木了。
②經過三個多月的________(艱苦
艱難)努力,我們終于完成了這個________(艱苦
艱巨)的任務。
③明明他們________(繼續
連續)三個周末都沒休息,大家都在________(緊張
緊急)地準備英語考級。
4.
(6分)按要求寫詞語。
①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笨拙——________
渾濁——________
朦朧——________
②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遮掩——________
瀟灑——________
忽然——________
5.
(9分)標出加下劃線的字的讀音
追悼________
吊唁________
________
逝去________
咳嗽________
吞棗________
鑷子________
女傭________
殯儀館________
6.
(5分)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寫了四個小故事,可用四個小標題表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②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是因為:________
7.
(2分)句子加工廠。(按要求寫句子)
(1)車夫那飽經風霜的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縮句)
________
(2)這么冷的天,那個拉車的怎么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改成陳述句)
________
8.
(5分)看圖寫話。
小熊去小河邊釣魚,卻不料下起了大雨。小熊該怎么辦呢?觀察圖片,編一個小故事。
9.
(3分)按照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內容,選擇詞語填空。
①伯父去世了,他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許多人都來________(紀念
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聲痛哭。
②“哦!”我________(恍然大悟
豁然開朗),“墻壁當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③他聽見腳步聲,抬起頭來,________(愁容滿面
飽經風霜)的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
10.
(5分)用修改符號修改下面一段話。
一桶水倒在干沙灘上,立刻水無影無蹤。沙子表面上濕鹿鹿的,吸滿了水,抓一把卻擠不出一點水來。所以沙子并沒有把水吸進去,卻是讓水順著無數個縫隙流走了。這只能算“過水”。這樣的沙子在經過風吹日曬,就會立刻干燥如故了。
11.
(5分)想一想,練一練
你能將“我們都喜歡這些孩子”這句話,不加字、不減字、只調換詞序,變出幾句話(意思不必相同)嗎?
12.
(12分)形近字組詞
飽________
嗽________
枯________
抱________
喇________
估________
搞________
挽________
槐________
稿________
逸________
愧________
13.
(5分)改為“被”字句
伯父把剩下的藥和繃帶給了車夫。
14.
(6分)照樣子,寫句子。
亮晶晶
________
________
嘰嘰喳喳
________
________
跳來跳去
________
________
15.
(11分)讀懂句子,按要求填空。
(1)“這位李英杰便是日后馳騁畫壇的大畫家李苦禪。”句中“騁”讀________;“日后”的意思是________;“便”的意思是________;“馳騁”原來的意思是________,這里的意思是________。縮句:________。
(2)“聽了伯父這句話,我又羞慚,又悔恨,比挨打挨罵還難受。從此,我讀什么書都不再馬馬虎虎了。”
句中看出我以前讀書是________,伯父雖然沒打沒罵我,但他的________,給了我很大的教育,不但使我又________又________,而且從此________。
16.
(5分)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全文,然后回答問題。
在救護、資助黃包車夫后,魯迅先生的臉上“變得那么嚴肅”,而且“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請展開你的想象和聯想,說說當時魯迅先生的心里在想什么?
17.
(5分)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全文,然后回答問題。
理解句子的含義:
①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②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18.
(5分)擴句
①挽聯掛滿了墻壁,花圈堆滿了屋子。
②青山是歸宿。
19.
(5分)用恰當的關聯詞語把下面兩句話連接成一句話。
①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魯迅先生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
②有的人死了。他的精神還活著。
20.
(5分)照樣子改寫句子
例:伯父的回答我現在記不清了。
改為:我現在記不清伯父的回答了。
①周先生寫的東西我看不清楚。
②自己的病情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21.
(6分)多音字組詞
號:háo________
hào________
更:gēng________
gèng________
傳:chuán________
zhuàn________
二、閱讀題
(共3題;共24分)
22.
(5分)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全文,然后回答問題。
魯迅先生曾寫過一首《自嘲》詩,其中有兩句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表現了魯迅先生高尚的思想品質,文中哪些內容能與這兩句詩相印證?各自表現了魯迅先生什么樣的精神品質?
23.
(5分)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全文,然后回答問題。
將這一閱讀段分為四個部分,請用概括的語言為一,二,三,四部分的內容各擬一個小標題。
24.
(14分)課外閱讀。
游黃山
人們都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我竟也有機會來到黃山,觀賞黃山壯麗的景色。
我看見過冰雪覆蓋的長白山,瀏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這“云奇山異”的黃山。黃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瓏俊秀,有的像雕紋精美的香爐,有的像層層疊疊的彩緞,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說不盡的千姿百態、奇魂艷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黃山可真高啊,一座座連綿起伏、聳入云端,從山頂向下一看,云在腳下飄拂,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樣能騰云駕霧,悠然而去似的。黃山可真險啊,我平生以來還從沒有看見過這樣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橫如斷,幾乎是九十度垂直的石梯,隔老遠也讓人心驚肉跳,似乎一失足就會從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1)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含苞欲放:________
(2)文中作者用什么山和黃山作比較,說明黃山“云奇山異”。
(3)這篇短文寫出了黃山的三個特點,你能分別用一個字概括一下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錄你喜歡的好詞好句。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21題;共12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7-2、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5-2、
16-1、
16-2、
17-1、
18-1、
19-1、
20-1、
21-1、
二、閱讀題
(共3題;共24分)
22-1、
23-1、
24-1、
24-2、
魯迅先生以筆為武器戰斗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身著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發刷子式的直豎著,濃密的胡須成一個隸書的“一”字……這就是他在勞苦大眾心中的閃爍身姿。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談《水滸傳》,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談碰壁,第三件事是和爸爸、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車夫。這幾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讓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的品質。
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媽媽去她的伯父魯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門口發現了一個受了傷的黃包車夫。作者的爸爸經過詢問,知道了這個黃包車夫受傷的原因。于是作者的爸爸跑到伯父家,接著跟伯父一起幫這個黃包車夫包扎好傷口。最后伯父又把一些錢給了他,要他在家里好好養傷。這一件事,使我對魯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讀完文章,再回頭想想,魯迅的品德實在是太高尚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魯迅那樣助人為樂,做了好事而又不要報酬的呢?我就親身經歷過一次與文章中的這件事恰恰相反的事情。事情是這樣的:一次,一個小朋友獨自玩著玩著,突然踩到一塊香蕉皮,四腳朝天滑倒了,他大哭起來。可是,在旁邊的路人,都只是冷眼相觀,卻沒有一個愿意前來幫助這位小朋友,把他扶起來的,有的人甚至幸災樂禍,指著這位小弟弟哈哈大笑,還就這個小弟弟的狼狽樣而議論紛紛。我也是這行人中的一個。現在想起來,我真是很慚愧。在此,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熱心地幫助別人,這樣不僅會使世界更美好,還會使自己更快樂!
宿州十二小六年級:冰藍雪蝶
魯迅是誰?我相信只要讀過書的人都會知道魯迅。他是一位大文豪:時常穿著樸素的中式長衫,頭發像刷子似的......他是一位戰士——魯迅。
魯迅一生寫過不少作品,其中《狂人日記》是魯迅第一次用筆名發表的,我雖然從沒有讀過,但我卻感受到魯迅先生寫的時候的用心、細致。最近,我讀了一些關于魯迅的文章,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令我最有感觸。作者講了伯父魯迅在寒風中幫助一位腳踩了玻璃的車夫,事后手都凍僵了,從中體會出魯迅為別人著想,樂于助人,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的可貴精神。魯迅這種精神與品質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從這里令我又想到一位慈善家——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是世界排名第三的富翁。他不像某些人,仗著自己有錢就欺負別人,而是歇盡全力去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比爾蓋茨夫婦承諾,在故后捐出580億美金。580億美金啊!多么龐大的一個數目,也是比爾蓋茨的全部家產,他一份也不留給自己的兒子?是的,他要兒子白手起家,不依賴父母。比爾蓋茨說:“當你有了一億美元的時候你就明白錢不過是一種符號,簡直毫無意義。”這句話更使他努力地幫助有困難的人,不必因為自己的生活苦而失去對生活的熱愛。
我們要學習魯迅和比爾蓋茨那種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這就是我從一個名人所想到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句子含義 方法初探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抓住文章的重點語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小學階段最主要的學習方法,在閱讀實踐中,我們常會遇到要求理解句子含義的題目。有些同學對課文中的某些句子理解不深甚至不理解,這就成了閱讀文章的障礙.只有讀懂句子,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才能有助于進一步理解全文內容,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樣理解句子的含義呢?要根據句子本身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是抓關鍵詞
所謂句子的含義,就是句子所包含的意義。有的句子意義是比較淺顯的,一看便會明白。有的句子因使用了修辭手段,意義就顯得比較隱蔽一些,需要我們首先弄清句中關鍵詞語的含義。如: 從語言入手,仔細推敲詞句,想想作者為什么用這個詞而不用那個詞,用這種說法而不用另一種說法。《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寫道:“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枝小小的蠟燭!”這里的一個“敢”字就值得細細琢磨:小姑娘究竟是“敢”還是“不敢”?為什么她一整天都不敢抽出一根火柴來為自己暖和一下?為什么這時候居然“敢”了?再如“終于”用在這里極有分量。抽一根火柴本是毫不費力的事,為什么那么艱難,要用上“終于”?還有,一根火柴熱量很少,光亮很小,安徒生怎么說“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通過關鍵詞的推敲,我們可以感受小女孩生活的痛苦以及內心的矛盾和掙扎。
二是抓關鍵部分
文學作品是生活的反映,如果我們抓住作品的關鍵部分,把作品還原到現實生活中去思考,就會有比較深的感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描寫魯迅救護拉車工人有一段話:“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不少老師教這一段都讓學生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但圈出以后就不知道該做什么了。其實我們可以讓學生想一想:“我”的伯父和爸爸是什么人?那個拉車的是什么人?他們在舊社會的地位各是怎樣的?魯迅是大作家,“我”的爸爸周建人是生物學家,在舊社會都屬于“白領階層”,而拉車的是被稱為“引車賣漿之徒”的底層勞動人民。兩個大知識分子讓拉車的坐在車上,而自己則蹲著半跪著,這在舊社會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但此情此景不就是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精神的形象寫照嗎?
三是了解時代背景
在我們教材里選編的課文有很多是有特定背景的,比如時候的作品,有《金色的魚鉤》、《豐碑》、《》等。《豐碑》是時期的英雄人物寫照,對現在的孩子來說有些內容沒有深刻的感悟,孩子們沒有真實的感受與切身的體會,不能感同身受,在學習這樣的文章的時候,一定要交待清楚時代背景,讓學生多查找一些資料,看圖片,了解當時的生活實際,有條件的可以看一些影像資料,讓學生在有準備的情況下學習,《豐碑》一課的開頭: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云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文章開頭就交代了過雪山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很差的裝備情況,為下文軍需處長的犧牲做好了鋪墊。
四是思考言外之意
文學作品所反映的內容往往都是很深刻的,我們教材中所選編的課文有些是具有深刻含義的,我們在讀文章時要思考作者的言外之意,有的是說此物言彼意。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的句子:“她們倆在光明和歡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離開了這個世界,帶著美妙的不能實現的幻想死去了。言外之意,小女孩只有死了才能擺脫饑餓、寒冷與痛苦,深刻的揭示了社會的黑暗。
五是弄清修辭的意義:
關于文學作品中修辭方法,是不能缺少的,這方面的內容也很多,而且不同的修辭方法也有不同含義,不同的用法,在文章句子中也有有不同的理解,從比喻、象征意義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作者用“黑洞洞”形容舊社會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沒有自由,到處受迫害。這是魯迅先生用詼諧的笑談來諷刺,抨擊舊社會的黑暗。